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杨芸峰,浦斌红,屠丽萍,张妤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30

[摘要]从现代医学、祖国医学两方面总结目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现状及专家们的有效治疗经验,阐述现代治法及传统治法的各自优势及缺点,同时分析当前在治疗和有关科学研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852(2015)05-0146-04

Advance in Clinical Treatment for Reflux Esophagitis

YANG Yunfeng,PU Binhong,TU Liping,ZHANG Yu

Fengli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Shanghai200030,China

Abstract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herapies for ruflux esophagitis and the specilists'effective experience are summarized from modern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to illustrate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odern and traditional therapies,at the same time,the existing issues in the 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analyzed,the corresponding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raised.

keywordsreflux esophagitis;treatment;review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本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轻重不一,主要有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RE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疾病。近年来,RE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且疗效不一。笔者对近年来RE的临床治疗进展加以综述,并对其共性经验及个性特点加以提炼和阐述,以飧同仁。

1现代医学对RE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于RE的研究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与创新,目前认为本病主要机制为食管蠕动的异常、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胃排空延迟、内脏高敏感性、食管持久收缩、食管黏膜屏障异常等[1]。临床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及外科介入治疗等。

1.1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RE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抬高床头,减少弯腰和前倾动作;饮食节制,定时定量,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保持心情舒畅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应贯穿于RE的治疗始终,甚至疾病康复后。如此可减少药物维持治疗的剂量,缩短疗程,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但是目前无足够证据证明避免上述潜在诱发反流的食物可改善RE症状或食管反流监测的指标,另外,生活上全面排除相关食物并不现实,因此不作常规推荐,但如果患者注意到某种食物的摄入与诱发症状相关,则应该排除。

1.2药物治疗对于RE的内科药物目前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采用1)胃酸抑制剂:主要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antagonist,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2)促进胃动力药;3)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等)、抗抑郁或焦虑药(丁-羟色胺抑制剂)等[2]。胃酸抑制剂仍是临床最常用且疗效确切的方法,其中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本病公认的一线用药,该药起效快,缓解症状迅速,耐受性好,运用较普遍。目前市场上PPI主要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理论上,不断更新的PPI制剂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原有同类产品的一些缺陷,可增强疗效,但目前临床无足够证据证明各PPI的疗效有显著差异。目前具体治疗方法是使用标准剂量的PPI,起始治疗为l次/d,早餐前服用,依具体情况,调整给药时间和(或)每日2次给药,规范治疗8周,症状控制后继续进行维持

治疗,疗程一般为半年至1年,甚至更长[3]。8周PPI治疗可缓解症状和愈合糜烂性食管炎[4]。目前常用的H2RA有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和尼扎替丁等,其抑酸能力相对较弱,疗效显著低于PPI[5],适用于轻、中症患者或无糜烂GERD患者的维持治疗。此外,近年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抑制胃酸药物。如H3受体拮抗剂(H3-receptoran-tagonist,H3RA),其拮抗剂的抑酸分泌作用可能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有望超越H2RA抑酸较弱的局限。还有如胃泌素受体拮抗剂、胃泌素释放肽受体拮抗剂等,均通过不同机制最终达到抑制胃酸的作用[6]。胃酸抑制剂治疗RE主要通过减轻反流物刺激而不是防止反流,换言之,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停药后大多患者会复发,需长期维持治疗,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长期服药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PPI的潜在不良事件有头痛、腹泻和消化不良等[5]。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曾发出警告:长期服用PPI可增加腕关节、髋关节和脊柱骨折的风险。

促进胃动力药在治疗RE的应用仍有争议,目前常用的促进胃动力药主要有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及依托必利等。该类药物通过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压力,使食管蠕动功能改善,从而促进胃内容物排空,以减少反流的程度及频率,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主要适用于胃排空延迟者。该类药疗效偏低,但可促进PPI的吸收[7],临床常被作为PPI的辅助治疗。此外,作为改善TLESR的药物巴氯酚,通过减少瞬间TLESR,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为治疗本病提供了新途径。但目前研究发现其临床疗效一般,不良反应率较高,因此仅尝试用于难治性GERD的治疗。

临床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枸橼酸铋钾、氢氧化铝凝胶、铝碳酸镁和氢氧化镁合剂等。该类药物能对损伤的黏膜起机械性保护作用,可与十二指肠液结合,亦可中和胃酸,故能减少胆盐及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胃酸抑制剂及促进胃动力药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是否存在十二指肠液胃反流,可给予相应的胃黏膜保护剂治疗。也有研究表明,胃黏膜保护剂比H2RA起效快,短时间内药效无显著差异[8]。但因为疗效的局限性,该类药并非治疗RE的临床一线用药。

社会、心理因素对RE的发病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RE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且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9]。RE患者不适症状导致高度焦虑,改变了中枢信号的传入,导致内脏高敏感性,从而夸大了RE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另一方面,高焦虑也消弱抑酸治疗效果[10-11]。所以,临床对于本病常规抑酸等治疗后症状仍不能缓解者,根据情况给予联合抗抑郁或焦虑药物治疗,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帕罗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等。

1.3外科介入治疗RE患者内科正规治疗经久不愈者,或服药有效者,为避免长期服药而提高生存质量,必要时可采用外科介入治疗,包括开腹抗反流手术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其目的是阻止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开腹抗反流手术主要分为全胃底折叠术、部分胃底折叠术和贲门固定术等。相比之下,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手术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均较开腹手术低,但其疗效和开腹手术等同甚至更优,且术后死亡率亦显著下降,可作为替代PPI的长期维持治疗,疗效持久,近年来得到迅速推广[12]。

2祖国医学对RE的研究进展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因肝木克土,或因邪实内阻,或因脾胃气虚而终致中焦气机之升降出入失常,胃气上逆。治疗上,祖国医学重视天人合一的理念,治疗本病多从整体把握,而众医家根据对本病病因病机的不同理解,总结出各自的治疗经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临床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2.1辨证论治吴滇[13]把RE分为5型,其中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郁化热型治以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或合以左金丸;脾虚气滞型治以健脾理气,方用丁香柿蒂汤加减;脾寒胃热型治以健脾清热益胃,辛开苦降,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补血,化瘀散结,方用启膈散加减;杜昕等[14]认为RE以胃虚为本,以旋覆代赭汤作为基础方,根据辨证再把患者分为6个分型,其中少阳不和型给予合用小柴胡汤加减;肝胃郁热型合用丹栀逍遥散加左金丸加减;痰热内扰型给合用启膈散加减;痰瘀交阻型合用11味温胆汤加减;寒热错杂型合用黄连汤或半夏泻心汤加减;胃阴不足型合用麦门冬汤加减;朱生梁等[15]认为治疗RE以调畅气机为要,将106例RE患者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竹茹汤加减、香砂

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益胃汤加减,并设102例患者作为西药对照组,平行观察治疗3个月后,结果显示中药组在临床症状及胃镜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3.7%;陈洪利[16]将本病分为8型,即脾虚痰湿型、气滞血瘀型、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肝郁化火型、肝胃阴虚型、痰瘀互结型、痰气交阻型,临床通过辨证施治治疗相关患者100例,总有效率达89%。

2.2专病专方甘爱萍[17]认为治疗RE应以调气为主,即:宣上、畅中、导下。喜用自拟方(全瓜蒌、枳实、郁金、厚朴、柴胡、香附、紫苏梗、枇杷叶、桔梗、牛膝)加减治疗本病,效果颇佳;雷正荣教授[18]总结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应用清肝和胃汤(乌梅、藿香、半夏、白术、黄连、干姜、吴茱萸、细辛、白芍、柴胡、枳实、白及、乌贼骨、蒲公英、石膏、知母、甘草)治疗肝胃郁热兼湿热互结型反流性食管炎,取得满意疗效;龙惠珍[19]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RE的中医药治疗应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降逆止酸为法,并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谢建群教授[20]认为本病无论何因,皆致气不舒而郁,故理气解郁为旨,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临床疗效良好;陈昱倩等[21]自拟降逆汤(黄连、吴茱萸、竹茹、枳壳、乌贼骨、大贝母、白芨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将150例RE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给予降逆汤治疗;试验2组为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显示:服用中药降逆汤治疗RE不但有效,且相比对照组有更低的半年复发率;杨健等[22]用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RE患者60例,并设立西药对照组,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00%,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刘则鹏等[23]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30例痰热郁阻型RE患者用加味温胆汤治疗疗效,最后得出结论: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郁阻型RE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治疗,不但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陈康远等[24]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RE90例,设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治疗8周后分析数据,表明:半夏泻心汤加味能明显改善RE患者临床症状及食管黏膜炎症,虽基本与奥美拉唑疗效相近,但停药后12周复发情况却明显低于奥美拉唑;张朝晖[25]应用左金丸合乌贝散加减治疗RE42例,通过研究证明其总有效率达92.9%。

2.3其他传统疗法除中药内服外,尚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其他传统疗法。其中针灸治疗是治疗RE的重要手段。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幽门括约肌的功能,抗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26]。相关实验显示[27],电针刺可增加健康大鼠的LES压力,从而防止反流发生。临床针灸常配合中药治疗,卢岱静[28]针灸(取内关、公孙、阳陵泉)加用和胃降逆方药(旋覆花、柴胡、丁香、丹参、赤芍、枳壳、厚朴等)治疗RE,并设立单纯口服西药组和单纯口服中药组,结果显示:针灸配合中药组患者的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后两者。此外,刘晓辉等[29]运用注线法、吴练红[30]的中药制膏外敷法、徐伟[31]的中药脐疗法、周国羸[32]的电针加耳针治疗法、林庆[33]的腹针疗法等,体现了中医治疗RE手段的多元化,展示了中医药的潜力和优势,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中医治疗本病有着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3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RE的治疗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攻克的难关。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方案中作为治疗RE的一线用药PPI,虽疗效确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但作为非病因性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在标准剂量PPI治疗下,仍有大约有10%~40%的患者出现部分或完全症状性不应答[34-35]。长期服药会对人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毒副作用,且增加经济负担。所以在使用PPI的患者中,仅有58%的患者对疗效表示高度满意[36]。

祖国医学从古至今,对于本病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同时当代众多医家也在不断的摸索符合时代需求的宝贵经验,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疗效,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为中医中药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及威望,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接受中医药。中医药疗效不亚于西药,而且能降低本病的复发率,更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本病缺乏标准化中医辨证分型;没有权威的相关临床指南;临床资料收集欠规范,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疗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疗效确切的中药药理研究及剂型研究不多等。此外,临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37-40],但同样缺乏相关药理研究的文献资料。

在今后开展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应进一步规范临床试验设计,采用全面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增加说服力。同时,开展相关基础实验研究,创立合理的动物模型,寻找符合科学逻辑干预靶点,尽早明确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深度作用机制,构建比较系统的

理论体系,最终应用于临床,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缓解众多患者的痛苦,增加其生活质量,造福患者及全社会。

参考文献

[1]薛艳,周丽雅.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治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2):117-120.

[2]庞玲亚,于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3,45(2):115-117.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0):689-

690.

[4]Katz PO,Gerson LB,Vela MF.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Am

J Gastroenterol,2013,108(3):308-328.

[5]刘文忠.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院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处理指南解读[J].胃肠病学,2013,18(4):193-199.

[6]卫团利.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用药现状及思考[J].河南中医,2009,29(2):201-203.

[7]石刚,吴硕东.促胃肠动力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2):189-196.

[8]Konturek JW,Beneke M,Koppermann R,et al The efficacy of hydrotalcite compared with OTC famotidine in the

on-demand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non-inferiority trial[J].Med Sci Monit.2007,13(1):

CR44-49.

[9]刘隽,吴怀国,李诚,等.反流性食管炎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及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11-12.

[10]Wiklund I,Carlsson R,Carlsson J,et al.Psychological fac-tors as a predictor of treatment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heartburn:apooled 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6,41(3):288-293.

[11]Van Oudenhove L,Vandenberghe J,Geeraerts B,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gastric sensorimotor function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Psychosom Med,2007,69(5):

455-463.

[12]胡家全.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15-16.

[13]刘芳.吴滇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

(3):215-216.

[14]杜昕,史业骞,仇涓溶,等.袁红霞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111-112.

[15]王宏伟.朱生樑从“六郁”论治反流性型食管炎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38-40.

[16]陈洪利.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0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259-260.

[17]唐森海.甘爱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简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增刊):77.

[18]徐飞,曾钟德.雷正荣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375-376.

[19]王唯,金玲肖.龙惠珍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3):155.[20]郑昱,袁建业,费晓燕,等.谢建群教授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撷英[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1):1-3.

[21]陈昱倩,刘万里,李学良.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5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25):2664-2667.

[22]杨健,胡运军.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4):40-41.

[23]刘则鹏,张丽娜,廖志峰,等.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郁阻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

21(7):363-365.

[24]陈康远,刘晖,曾韵萍,等.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9,41(5):24-26.

[25]张朝晖.左金丸合乌贝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分析[J].

吉林医学,2011,32(35):7514.

[26]陈亚风,雷福侠.针灸治疗胆汁反酸性胃炎8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1):39.

[27]牟向东,谢鹏雁,刘建湘,等.电针刺大鼠足三里穴对LESP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

13(9):1069-1073.

[28]卢岱静.针药并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泌素、胃动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218-220.

[29]刘晓辉,谭洪文,张晓利,等.注线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456-1457.[30]吴练红.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J].河南中医,2011,31(10):1149-1150.

[31]徐伟.中药脐疗治疗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17.

[32]周国羸.电针加耳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907-909.

[33]林庆.腹针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1):31.

[34]Fornari F,Sifrim D.Diagnostic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GERD[J].Curr Gastroenterol Rep,2008,10(3):

283-288.

[35]Richter JE.How to manage refractory GERD[J].Nat Clin 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2007,4(12):658-664.

[36]Dean BB,Gano AD Jr,Knight K,et a1.Effectiveness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in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4,2(8):656-664.

[37]王彦,魏玮.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2):200-202.[38]郭丽颖.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6):93-94.

[39]杨洁,陈文剑.四君子汤合四逆散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794-

1795.

[40]王晓凤,张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1):41-42.

收稿日期:2014-04-14

作者简介:杨芸峰(1983—),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以下介绍一付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朋友不妨一试。 香附15克,枳实10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佩兰10克,茯苓15克,独活3克,竹茹10克,五倍子10克,元胡10克,生山楂10克,夜交藤15克,丹参15克,马齿苋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用7—14剂,可有效。 左金丸治“烧心”有奇效 在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经常见到“烧心”泛酸、呕恶口苦、胃脘胀痛、嘈杂似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的病人,胃镜检查常有食管或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或附有黄绿色胆汁。这种情况,多属现代医学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等,属于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嘈杂”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肝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属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临床习用左金丸治疗,而且每能获得满意疗效。左金丸,又称回令丸,萸连丸,出自《丹溪心法》。方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等。内服煎汤1.5克~3克;研末每次0.3克~0.6克,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入煎剂内服1.5克~4.5克,外用适量。 左金丸是黄连和吴茱萸按6:1的比例入药,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3~6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参考原方比例酌定。功能泻火,疏肝,和胃,止痛。主治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脾胃虚寒者忌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火热当清,气逆当降,故治宜清泻肝火为主,兼以降逆止呕。方中重用黄连为君,既能清泻肝火,又可清泻胃热,一药两清肝胃,达到标本兼治。然气郁化火之证,纯用大苦大寒之黄连既恐郁结不开,又虑折伤中阳,故又少佐辛热之吴茱萸疏肝理气解郁,佐制黄连之寒,和胃下气降逆,引领黄连入肝。二药合用,辛开苦降,一清一温,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诸症自愈。《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左金丸独用黄连为君,从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燥开其肝郁,惩其扞格,故以为佐。然必本气实而土不虚者,庶可相宜。” 左金丸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妙方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妙方 *导读:中医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核心是根据症状表现而审证求机,因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清胃凉血汤是笔者多年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方,对治疗脾胃血热证具有良好效果,非此证不能应用。…… 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黏膜糜烂、溃疡或组织损伤等,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以反酸、吃饭烧心等为主要症状的病变。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有食管屏障功能下降、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另外还有幽门螺旋菌感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理因素等。中医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核心是根据症状表现而审证求机,因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清胃凉血汤是笔者多年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方,对治疗脾胃血热证具有良好效果,非此证不能应用。如李某,女,有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多年,经常咽喉不利、反酸、吃饭烧心,曾多次经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近因反流性食管炎急性发作而前来诊治。根据舌红,苔黄腻,脉细,辨为脾胃血热证,用清胃凉血汤6剂,吃饭烧心基本消失。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至今已年余,未再复发。 [辨证思路]脾胃血热证:胃脘灼热(烧心),或胃痛,或咳嗽,或胸胁满闷、反酸,或咽喉不利,或胸咽憋气,或胸骨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细或数。病变证机是脾胃郁热而迫血,血

为热扰而生酸,胃气不降而上逆,以此而变生为脾胃血热病理病证。 [治疗方法]清泻脾胃,凉血益阴。 [方药组成]黄连12克,栀子15克,生地15克,玄参12克,升麻15克,丹皮12克,当归10克,生甘草10克。 [服用方法]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左右,浸泡药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毫升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散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每次用3~9克,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用药要点]方中黄连清热泻火,栀子泻热凉血,生地、玄参清热凉血,丹皮凉血散瘀消肿,当归活血补血消肿,兼防寒药伤胃,升麻透散郁热,生甘草清热解毒。方中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加减用药]若夹瘀者,加赤芍、当归,以凉血散瘀,活血补血;若反酸甚者,加牡蛎、吴茱萸,以辛开苦降制酸;若咽喉不利者,加半夏、厚朴,以行气降逆化痰;若胸骨热痛者,加蒲公英、连翘以清热泻火解毒;若呕吐者,加竹茹、贝母,以清热降逆化痰等。 [注意事项]阳虚证、湿痰证者慎用本方。

26个学科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26个学科分册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1 《临床路径释义》主编工作会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1病种的学科分类按国家卫计委1010个病种目录中的出现顺序整理。 ▲标注的病种都是2016年发布的对已有病种的修订版。

目录 1.心血管病分册(共计25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 (4) 2.呼吸病分册(共计26个,其中2016年发布9个) (5) 3.消化病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27个) (6) 4.血液病分册(共计42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7) 5.肾脏病分册(共计31个,其中2016年发布21个) (8) 6.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9) 7.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分册(共计19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 (10) 8.感染性疾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7个) (11) 9.神经内科分册(共计40个,其中2016年发布20个) (12) 10.普通外科分册(共计86个,其中2016年发布39个) (13) 11.神经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15) 12.胸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5个) (16) 13.心血管外科分册(共计20个,其中2016年发布5个) (17) 14.泌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7个) (18) 15.骨外科分册(共计109个,其中2016年发布72个) (19) 16.妇产科分册(共计63个,其中2016年发布48个) (21) 17.小儿内科分册(共计48个,其中2016年发布18个) (22) 18.小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3个) (23) 19.眼科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24)

反流性食管炎病历

反流性食管炎病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主诉:反酸、烧心1年伴吞咽困难1月 现病史:近1年来经常于饭后1小时反酸、烧心症状,以平卧、弯腰时为着,烧心以胸骨后为着,近1月来出现轻微的吞咽困难,伴有轻微的疼痛,未进行治疗,今特来我院住院治疗,门诊以“反流性食管炎”收住入院。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黑朦及晕厥,无头痛,无胸闷等症状,精神差、睡眠差,食纳正常,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病史;无输血、献血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姻史:适龄结婚,家人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月经史:初潮年龄:15岁,行经天数:4-6天,间隔天数:28-30天,经量中等,色暗 红,无痛经史。46岁闭经。 家族史:父母均已故,原因不详,否认家族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 T:36.6℃P:78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自动体位,神志清,精神欠佳,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蜘蛛痣、溃疡、瘀斑、结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调节

反射存在;鼻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口唇无紫绀,牙龈无充血;咽腔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颈软无抵抗,两侧对称,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触觉语颤正常。胸骨无压痛;叩诊双肺呈清音,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不可明视。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剑下及左上腹压痛(-);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听诊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各关节无畸形,双下肢未发现水肿。神经系统:见专科检查。 专科检查 神志清,无失语,无构音异常,一般情况可。嗅觉视力未测,两眼各方向运动充分,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未引出眼震。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咽反射减弱,感觉系统无异常,左侧肌张力亢进。颈软,双克尼格氏征(-)布鲁金斯基征(-)左侧巴彬斯基征(-)右侧(-)。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血常规:RBC:4.17*1012/L,WBC:11.4*109/L,Hb:124g/L,PLT:153*109/L;腹部彩超示:双肾小结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正常;经颅多普勒示:所测颅内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减慢。 初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住院医师: 2017-10-511:00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女,72岁,以“反酸、烧心1年伴吞咽困难1月”为主诉入院。近1年来经常于饭后1小时反酸、烧心症状,以平卧、弯腰时为着,烧心以胸骨后为着,近1月来出现轻微的吞咽困难,伴有轻微的疼痛,未进行治疗,今特来我院住院治疗,门诊以“反流性食管炎”收住入院。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黑朦及晕厥,无头痛,无胸闷等症状,精神差、睡眠差,食纳正常,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T:36.6℃P:78次/分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辨证分类1、肝胃不和证:胸骨后及胃脘部有灼热感或疼痛,胁胀痛,嗳气,呕吐酸水或苦水,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胸脘胀痛,伴有灼热感,嗳气,呕吐痰涎或酸水,苔白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膈。 3、痰热结胸证:胸骨后灼热疼痛,甚者吞咽梗塞,呕吐苦水、酸水,或见咳嗽,吐粘痰,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清热化痰宽胸。 4、瘀滞化热证:胸脘胀闷、灼热、疼痛,甚者咽下困难或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伴呕血,嗳气不畅,口渴,大便不爽,舌质青紫或见瘀斑,苔薄黄,脉弦涩或弦细数。理气化瘀、清热和胃。 5、胃热阴虚证: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有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清胃滋阴。辨证论治(1) 肝胃郁热: 主症:心窝灼热,口苦胁痛,时有泛酸,纳差,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泄热,行气和胃。

处方:化肝煎加减:青皮10g、浙贝母10g、白芍10g、丹皮10g 、栀子10g 、吴茱萸3g 、黄连3g 、白芨10g、郁金10g 、JUI楝10g 、甘草6g 。 (2) 痰气交阻: 主症:吞咽不利,呃逆,嗳气,泛吐痰涎食物,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10g、厚朴10g 、茯苓10g、苏叶6g 、浙贝10g、陈皮10g、郁金10g、丹参15g 、甘草6g、生姜10g。 加减:上述证中,疼痛明显者可加九香虫、三七、木香;反酸明显者选加瓦楞子、乌贼骨。 针灸治疗(1) 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2) 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单方验方 (1) 左金丸:5g,2次/日。适用于肝胃郁热者。 (2) 乌贼骨粉:3~5g,3次/日。饭前服用。 反流性食管炎- 自我保健措施 1、药物保健① 可用乌拉坦碱、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每次1-2片,每日2-3次。以增加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速食管和

反流性食管炎的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 【概述】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 astroesophaeal reflux disease,GERD)。 【诊断】 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者,可通过食管腔内pH测定、食管腔内测压,以及胃-食管闪烁显像,以确定有无GER。应用食管滴酸试验,则可确定症状是否由GER所致。必要时可作食管内镜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应与消化性溃疡、心绞痛、食管癌和食管真菌感染等病相鉴别。【病理改变】

喉咙内有异物感,间或出现乳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恶臭固体,口腔有异味。肉眼可见食管粘膜流血、水肿,脆而易出血。急性食管炎时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形成糜烂和浅表溃疡。严重者整个上皮层均可脱落,但一般不超过粘膜肌层。慢性食管炎时,粘膜糜烂后可发发纤维化,并可越过粘膜肌层而累及整个食管壁。食管粘膜糜烂、溃疡和纤维经的反复形成,则可发生食管瘢痕性狭窄。显微镜下可见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乳穿延伸至上皮的表面层,并伴有血管增生,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食管狭窄者,粘膜下或肌层均可瘢痕形成。严重食管炎者,则可见粘膜上皮的基层被破坏,且因溃疡过大,溃疡边缘的鳞状上皮细胞无法通过再上皮化修复溃疡,而状上皮化生,称为Barrett食管。发生于Barrett上皮的溃疡称为Barr ett溃汤。 [影像学表现] 1.食管下段局限性痉挛收缩,钡剂通过减缓受阻。

2.管壁有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或纤维化形成的食管狭窄。 3.食管壁扩张受限,蠕动减弱。 4.食管缩短,合并裂孔疝。 【临床表现】 (一)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多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胃酸缺乏者,烧灼感主要由胆汁反流所致,则服制酸剂的效果不著。烧灼感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轻重一致。严重食管炎尤其在瘢痕形成者,可无或仅有轻微烧灼感。 (二)胃、食管反流每于餐后、躺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发生前出现。 (三)咽下困难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

内科临床路径

目录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5)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7)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0) 一、支气管扩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0) 二、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表单 (12)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4)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4) 二、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表单 (17)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20)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0) 二、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23)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26) 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 (26) 二、肺血栓栓塞症(低危、中低危)临床路径表单 (28) 三、肺血栓栓塞症(中高危、高危)临床路径表单 (31)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33) 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3)

二、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36)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39)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9)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42)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44) 一、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4) 二、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47)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49) 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9) 二、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51) 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 (55)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5) 二、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表单 (57)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60)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0) 二、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表单 (63) 肝脓肿临床路径 (66) 一、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6) 二、临床路径表单 (68) 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73) 一、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73) 二、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75)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和 Berrett 食管三种类型。 1.有胃灼热和/或反流的典型症状。 2.有非心源性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非 典型症状。 3.有咳嗽、咽喉症状、哮喘、牙蚀症等食管外症状。 4.PPI 试验阳性、食管测压和/或食管下端 24 小时pH 值监测支持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 5.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有明显黏膜破损及病理支持 胃食管反流病的炎症表现,可明确糜烂性食管炎的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1.健康宣传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肥、戒烟、调整 饮食及体位。 2.内科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黏膜保 护剂、促动力药等。 3.抗反流手术治疗。 4.内镜治疗:包括射频治疗、注射或植入技术、内镜腔 内胃食管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5-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ICD–10: K2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同级别医院近期内已查项目可自行 决定是否取用): (1)血常规、便常规和潜血、尿常规; (2)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血离子; (3)心电图; (4)胸片、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转上级医院完善检查): (1)内镜下活体组织学检查;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 最佳经验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辨证分类1、肝胃不和证:胸骨后及胃脘部有灼热感或疼痛,胁胀痛,嗳气,呕吐酸水或苦水,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胸脘胀痛,伴有灼热感,嗳气,呕吐痰涎或酸水,苔白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膈。 3、痰热结胸证:胸骨后灼热疼痛,甚者吞咽梗塞,呕吐苦水、酸水,或见咳嗽,吐粘痰,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清热化痰宽胸。 4、瘀滞化热证:胸脘胀闷、灼热、疼痛,甚者咽下困难或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伴呕血,嗳气不畅,口渴,大便不爽,舌质青紫或见瘀斑,苔薄黄,脉弦涩或弦细数。理气化瘀、清热和胃。 5、胃热阴虚证: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有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清胃滋阴。辨证论治(1)肝胃郁热: 主症:心窝灼热,口苦胁痛,时有泛酸,纳差,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泄热,行气和胃。 处方:化肝煎加减:青皮10g、浙贝母10g、白芍10g、丹皮10g、栀子10g、吴茱萸3g、黄连3g、白芨10g、郁金10g、JUI楝10g、甘草6g。 (2)痰气交阻:

主症:吞咽不利,呃逆,嗳气,泛吐痰涎食物,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10g、厚朴10g、茯苓10g、苏叶6g、浙贝10g、陈皮10g、郁金10g、丹参15g、甘草6g、生姜10g。 加减:上述证中,疼痛明显者可加九香虫、三七、木香;反酸明显者选加瓦楞子、乌贼骨。 针灸治疗(1)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2)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单方验方(1)左金丸:5g,2次/日。适用于肝胃郁热者。 (2)乌贼骨粉:3~5g,3次/日。饭前服用。 反流性食管炎- 自我保健措施 1、药物保健①可用乌拉坦碱、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每次1-2片,每日2-3次。以增加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速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反流。②口服制酸剂、消胆胺、藻朊酸和硫糖铝每次1克,每日3次,可缓解症状。③口服组胺H2受体阻断剂泰胃美,每次800毫克,早晚各1次。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早晚各1次,法莫替丁每次40毫克,早晚各1次。酸泵阻断药洛塞克,每次20毫克,每日1次。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明显改善或控制症状,使糜烂和溃疡愈合。④避免应用使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药物。包括黄体酮、茶碱、前列腺素E、抗胆碱药、β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 【摘要】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 综述,系统介绍了中医药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动态。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RE);中医药治疗;综述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病变,表现为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可归入中医学的“噎膈”、“胃脘痛”、“反酸”等病证范畴。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RE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均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E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RE的中医病名 目前RE在科研和临床中尚无统一、规范化的病名。余彩珍等[1]认为就其临床表现描述RE应属于中医之’胃痛(吐酸、嘈杂)‘,噎膈“的范畴。王贤斌等[2]认为RE的主要症状是与体位改变有关的烧灼样胸骨后疼痛,故可按胸痛辨证论治。1997年3月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o疾病部》首次将本病称为”食管瘅“,与RE十分相似,但目前还未普遍应用,仍需进一步完善。 2RE的病因病机 王唏显等[3]认为RE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是其发病关键;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是其传变特点;痰浊血瘀是其最终结局。李春婷等[4]认为在RE的发病中,脾虚失运是本,肝胃气逆是标,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气逆丁?上是RE病机的关键。段国勋等[5]认为RE病位在胃,涉及肝脾肺,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本病的病机除与脾胃升降失调有关外,与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的气机调节亦有密切关系。 马银成等[6]认为是外邪入侵,食滞肝郁等原因,使胃气郁而不降,胃郁日久, 易从阳化热,中焦气滞,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从而导致胃气不降,湿热中阻。金庆灼等[7]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损及脾胃,久则脾虚胃热,水 谷不降反随胃气上逆所致。吴志宪[8]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胃)两脏。病机 多为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脾虚湿盛,痰浊内生;或肝脾失和,中焦壅滞, 邪郁胸膈,气机升降失常。 3RE的治疗 3.1辨证治疗:对于RE的中医辨证分型,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因此临床分型论治较为混乱。陈江宁等[9]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102 例病人辨证分型为肝胃郁热、胃阴不足、气滞血瘀3型,其中肝胃郁热型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胃阴不足型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气滞血瘀型用启膈散加减。有效率分别为91.2%、90.0%、81.8%。郝娅宁[10]等把RE辨证分型为三个证型,肝胃不和型,方用匀气汤I号(白芍、枳壳、柴胡、法半夏、川连、吴茱萸、炙甘草);脾胃虚寒型,方用匀气汤I I号(匀气汤I号加苍术、紫蔻仁等);肝郁化热型,方用匀气汤III号(匀气汤I号吴茱萸减半,加龙胆草、焦山扼、元胡、大黄等)。分组治疗RE42例,疗程4周,症状缓解率3组平均为81. 8%,其中肝胃不和组82.6%,脾胃虚寒组76.7%,肝郁化热组38.0%。林小武[11]将48例RE 辨证分型为肝胃郁热、痰瘀结胸、脾虚邪实3型,其中肝胃郁热型以柴胡、白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版) 一、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反流食管炎(ICD-10 :K21.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典型症状:烧心、反酸、反胃、胸骨后疼痛。 2. 体征:可无特殊体征。 3. 胃镜检查:食管中下段黏膜有破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 药物治疗: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促动力药、粘膜保护剂;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21.0 反流食管炎疾病编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潜血;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 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 3. 胸片、心电图、腹部 B 超; 4. 胃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病理学检查 , 消化道钡餐造 影等。 其中 2、 3、 4 项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七)药物治疗原则。 1. 抑酸药物是治疗的基本药物, 通常选用 PPI 或 H 2 阻滞 剂等,建议应用 PPI 类药物。 如:①奥美拉唑: 40mg/次,静脉滴注,- 一天 1-2 次; ②兰索拉唑: 30mg/次,静脉滴注, - 一天 1-2 次; ③泮托拉唑: 40mg/次,静脉滴注,- 一天 1-2 次; 2. 治疗分 2 个阶段:初始治疗( 8-12 周)与维持治疗阶 段。 3. 无效时可加用促动力药:吗丁啉: 10mg/次, 三餐 前口服,一天 3次;莫沙必利:5mg/次, 三餐前口服, 一天 3 次;曲美不汀: 0.1mg/ 次,一天 3 次; 4. 亦可加用粘膜保护剂:硫糖铝凝胶: 5ml/ 次,口服, 一天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癌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本病属中医“胃痛”,“反胃”等范畴,中医治疗,一般分为以下5型。1.肝气犯胃型: 临床表现: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胀满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吞咽不利,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理气。 主方: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白术、茯苓、梅花、月季花、枳壳、佛手、郁金各10克,白芍30克,甘草5克。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2.肝胃郁热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则:泄热和胃。 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丹皮、山栀子、黄连、黄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栀子、郁金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左金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三九胃泰颗粒,

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3.瘀血停滞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三七、元胡、蒲黄、枳壳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 中成药: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4.脾胃虚寒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弱。 治则:温中健脾。 主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法夏、黄芪各10克,炙甘草、干姜、小茴香、丁香、吴茱萸各5克。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小建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饮;温胃舒,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5.脾胃阴虚型: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 一、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吐酸病(TCD 编码:BNP030) 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 编码:K21.903)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 识意见》(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 。 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 年,三亚)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常见证候:肝 胃郁热证 胆热犯胃证 中虚气逆证 气郁痰阻证 瘀血阻络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 。 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6 周/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吐酸病(TCD 编码:BNP030)和胃食管反流病(ICD-10 编码:K21.903)的患者。 2.反流性食管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可以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胃镜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 小时食管pH 及胆红素监测、食管

循证护理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148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74例。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循证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70例(94.59%)显著高于常规组60例(81.08%),循证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1.21±4.1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0.05±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循证护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价值 临床研究显示,我国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几率相对较高,若未采取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将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通过采取对症的治疗,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护理指导和干预,其中,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令人满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和批准,并且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接受研究,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148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74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其中,循证组男性40例,女性34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42.14±7.84)岁;常规组男性42例,女性32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42.84±8.15)岁。各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①确定问题。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出现心痛、胃灼热、吞咽障碍以及反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作为一种慢性过程,将会使得患者在此期间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并且易于复发,因此,提出循证问题,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查找资料。护理人员通过查阅大量的数据和文献库,寻找有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并且加以分析和整理,获取适合患者的最佳文献和信息。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护理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患者主体的个性化护理方案;③护理方案。首先,对于患者而言,特别是老年而言,其在患病期间将会伴发其他呼吸道、心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流行病学 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1],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GERD的患病率为12.5%[2],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虽然目前我国GERD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龄化,GERD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分类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其中NERD最常见。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目前认为GERD的两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

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这两种疾病类型相互关联及进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诱因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3]。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5,6]。 (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反流发生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事件增多,而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易导致攻击和损伤。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 (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反流性食管炎及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的检查诊断与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下段粘膜炎性病变。 (1)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低:正常人食道下段托约肌有一个高压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许多原因可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弱,包括食管裂孔疝,容易引起胃及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是造成食道粘膜炎性病变的主要原因。 (2)腹腔压力增高:如大量腹水、妊娠,造成腹压升高,易形成反流。 (3)食管蠕动障碍:正常情况下,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时,由于张力的作用引起食管继发性蠕动波,将反流物送回胃内。食管炎可使食管蠕动减慢,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加重了原有的食管炎,食管炎又减弱了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加重反流,形成恶性循环。(4)吞咽热食、尖锐异物或咀嚼不充分的骨头,误食腐蚀剂等直接损伤食道黏膜引起炎症。兽医人员给犬、猫用胃导管灌药时,粗暴地使用胃导管,常可损伤食道黏膜引。 症状(1)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烧灼感: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疼痛在进食多时尤为明显,并与体位有关,严重者可放射到颈部、后背、胸部,有时酷似心绞痛症状。(2)反流:常于餐后、晚间睡觉前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及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另可有恶心、嗳气、打嗝、烧心、腹胀、吞咽时不适感等症状,严重者也可因食道糜烂引起消化道出血。 检查(1)纤维内镜:可见食道中下段粘膜充血、水肿、表面糜烂及浅小溃疡,有时可见狭窄。(2)食管钡餐检查:食管蠕动减弱,食管下段粘膜皱壁粗乱,有时可见小龛影及狭窄。(3)食道PH值测定:测定食管PH值,观测其反流情况。必要时可做24小时食道PH监测试验,了解食道PH昼夜节律变化。(4)食道压力测定:正常人安静时,食管下段括约肌有一定压力,有胃、食道反流的患者压力降低。(5)酸滴入试验:通过酸滴入试验,激发病人症状,作为诊断方法之一。 临床诊断 临床上有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内镜检查有典型反流性食道炎表现,必要时结合食道PH值监测、食管压力测定试验结果异常者可以确诊。必要时作心电图及其它心功能检查以与心绞痛等心脏病鉴别。 治疗护理 治疗原则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 (1)减少反流:由于反流易在夜间,病人处于水平位及头低脚高位时,所以应将床头抬高使床头至床尾有一个斜形坡度,这样即使反流也能较快消除。嘱病人睡前不再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应拉长,大于3小时。每餐后让病人处于直立位或餐后散步,借助重力促进食物排空。另外要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2)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可服用药物如:甲氰咪呱、雷尼替丁,能抑制、减少胃酸分泌。也可用洛赛克20mg每晚一次。另可用氢氧化铝凝胶10ml,每日3次口服,能减少胃酸的刺激。 (3)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餐前15~30分钟服用胃复安或吗叮啉,可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加速胃的排空,减少反流。也可用西沙必利(Cespside)这种新胃肠动力药。 (4)一般护理: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护士应帮助病人了解此病,使病人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以减少复发,减轻症状。 在本病的诊断过程中,有时需要做一些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都有严格的要求,如食道PH值测定,检查前48小时要停用所有的药物,当天要进食试验餐等。护士除了自己要了解所有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外,也应使病人了解检查的意义及要求,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反流性食道炎治疗 1.内科治疗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

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188例RE患者,分别给予奥美拉唑、西沙必利、雷尼替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其中75例作内镜检查患者,比较治疗前后临床分级。结果对于轻、中度RE,三种药物均能有效改善症状,部分患者可以消除症状,尤以奥美拉唑为佳。重度RE疗效较差,只能改善部分患者症状,不能痊愈。结论西沙必利、雷尼替丁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轻、中度RE的药物。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药物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损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其并发症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受到广泛重视。(一)常用药物分类 1.抗酸剂 常用于对症治疗,作用迅速,但对食管炎愈合作用有限,近年应用减少。沿用已久的抗酸剂有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为减轻副作用,目前抗酸剂常制成复合剂,如铝镁合剂、乐得胃、盖胃平、胃得乐、胃必治等,片剂宜嚼碎服用效果好。短(<3个月)应用抗酸剂是安全的,长期服用有铝镁中毒的危险。 2.抑酸剂 (1)H2受体阻滞剂(histaminetype-2receptorantagonist,H2RA):西咪替丁(cimetidine,,商品名泰胃美,tagamet)、雷尼替丁(ranitidine)、法莫替丁(famotidine)分别为第一、二、三代组胺H2

受体阻滞剂,它们的作用相似,而起效速度、效力及持续时间均有所不同,但常可交换使用。H2受体阻滞剂抑酸维持时间短(最长10h),故需分次给药。适用于较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2受体拮抗剂安全性较好,总副作用发生率约4%,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嗜睡)、皮疹、肝脏毒性(雷尼替丁为重)、可逆性血象抑制及男性乳房发育和精子减少(西咪替丁多见)等。 (2)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奥美拉唑(omeprazole,商品名洛赛克,Losec)、兰索拉唑(lansoprazole,商品名达克普隆)、潘托拉唑(pantoprazole)是新一代的强力抑酸剂,其抑酸强度及持续时间(长达24h以上)均高于H2RA,能快速缓解症状,治疗食管炎疗效最高。质子泵抑制剂的安全性较H2RA为好,副作用很少,理论上可能导致高促胃液素血症、胃类癌、萎缩性胃炎、吸收不良(主要是维生素B12)及易细菌感染等,但目前均未得到证实。可能出现腹泻、恶心、口干、头晕、头痛、乏力、麻木等,但很少见。 3.促动力药 (1)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主要有甲氧氯普胺(metodopramide,又名灭吐灵)及多潘立酮(domperidone,商品名吗丁林),能促进食管清除和加快胃排空,还可增加LES张力,但临床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痰疗效有限,需与抑酸药合用。甲氧氯普胺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受体,产生神经精神方面的副反应(如倦怠、焦虑、锥体外系反应等),故临床应用渐减少。多潘立酮不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副作用轻微,但与甲氧氯普胺一样可引起血中催乳素水平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