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1.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铁路长期以来在中国

交通运输体系中一直起着骨干作用,而且由于铁路的技术经济特性,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当

前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商在上海至吴淞间修建的,较之世界上第一条正式营业的铁路

落后了51年。1881年清政府准许修建一条自唐山矿区至胥各庄10公里铁路,掀开了中国铁路

建设的序幕。

2.1 1876年至1911年,清政府时期总共建成铁路9100公里,其中,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是

第一条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铁路干线。

2.2 1912年孙中山先生提出要修建16万公里铁路的规划。这是中国最早的铁路网布局设想。

2.3 从1911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共建成铁路17100公里,连同清政府时期,中国大陆共有铁路

26200公里。但由于战争破坏或其它原因被拆去3600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大陆

仅留下铁路22600公里。

2.4 旧中国铁路建设,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在沿海地区,西南西北地

区几乎没有铁路。由于各条铁路在管理上各自为政,限制了铁路运输能力的发挥。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府成立了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组织了桥梁和线路恢复工

程,并大力修建新铁路,以保证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

3.1 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相继完成了成渝、天兰铁路的铺轨通车任务。接

着又动工新建兰新、宝成、丰沙。至1958年,恢复旧有铁路1994公里,新建及修复第二线铁路

共1337公里,14个铁路枢纽得到改善和加强。由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北京至广州铁路全线

贯通,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不含地方铁路及企业专用线)增加到26708公里。

3.2 从1958年至1965年,新建铁路干线有包兰、兰新、兰青、干武、黔桂铁路都匀至贵阳段、

京承、太焦、外福、肖甬铁路等。建成第一条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91公里的电气化铁路

区段。

3.3 “文革”期间,铁路建设遭受了极大的干扰,但施工生产没有完全停滞。建成铁路干线有

贵昆、成昆、湘黔、京原、焦枝等铁路;还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和枝城长江大桥。1976年底,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46262公里,其中复线率为15.7%。

4.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客货运量猛增,铁路运输能力全面紧张。八十年代

铁路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提高“三西”煤炭外运能力和加强沿海港口后方铁路的运输能力,

特别是运输“卡脖子”区段通过能力方面。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京秦、大秦、兖石、新菏、

皖赣、青藏铁路哈格段、南疆铁路吐库段等铁路新线。增建胶济、同蒲、石德、陇海东段、

京广南段、沪宁等铁路第二线,对丰沙大、石太、太焦、成渝、贵昆等铁路进行了电气化

改造。到199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3378公里,复线13024公里,电气化里程6941公里。地

方铁路达到4424公里。

5. “八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以缓解运输紧张状况为重点,突出干线通道的建设。特别是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加剧。党中央、国务院高

度重视铁路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铁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5.1 从1990年至1996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了7129公里,达到

6.49万公里,其中包括合资

铁路3043公里,地方铁路5210公里,国家铁路复线为18423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0082公里。京

九、宝中、兰新复线、浙赣复线、大秦线1亿吨配套工程、侯月线、广深准高速铁路、北京

西站等相继建成投产,使路网布局有了较大改善,运输能力得到提高,为国民经

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5.2 “八五”期末,我国内燃机车的生产能力为600台,电力机车为300台,客车为3100辆(含路

外工厂能力200辆),货车为48000辆(含路外工厂能力9000辆)。

5.3 1992年8月,国务院批准中央与地方合资建设铁路的政策。合资建设铁路的政策实施,调

动了中央和地方建设铁路的两个积极性,带来了铁路建设和运营体制上的变革,加快了铁路建

设速度,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至1996年,全国建成的合资铁路有三茂线、集通线、阳涉线、

合九线、广梅汕线、漳泉肖线、成达线、西一、北疆线和孝柳线,正在建设的有广大、金

温、石长、横南、邯济、水柏、朔黄等铁路。

5.4 为解决铁路建设资金短缺问题,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铁路建设基金,并先后两次提

高征收水平。目前基金总水平达到每吨公里2.7分,每年可积累300多亿元的建设基金用于铁

路建设。从1991年4月起国家相继批准福建、四川、山东等省征收铁路建设附加费,每年还可

筹集6亿元资金用于铁路建设。

6. 1997年,全国国家铁路预计全年可完成货物发送量16.2亿吨,货物周转量13050亿吨;全年

旅客发送量可完成9.2亿人,旅客周转量3500亿人公里。

1997年全国铁路实施提速战略,加强客货营销,提高竞争能力。4月1日新的铁路运行图实施

后,优化了旅客和货物列车结构。客车提速,开行夕发朝至客车和货运“五定”班列、集装箱

专列,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全路积极推行计算机售票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缓解了旅客买票

难乘车难的状况。

7. 目前,铁道部的管理体制仍为政企合一,实行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三级负责的管理

体制。目前全国国家铁路共有哈尔滨、沈阳、北京、济南、上海、南昌、广州、郑州、柳州、

昆明、成都、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14个铁路局及50个分局。其中,南昌、呼和浩特、

柳州铁路局实行由铁路局直接领导基层站段的新体制;铁路运输企业进行了企

业转换经营

机制的尝试,在广州铁路局进行了组建集团公司的试点,成立了大连铁道有限公司,广深铁路

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美国上市成功。

8. “九五”期间,铁路发展总的目标是,以建设大能力客货运输通道和打通主要限制口为重

点,优化和强化路网结构,提高铁路的综合运输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九五”期间集中力量建

设和改造一批对国民经济全局有重要影响、在路网上起骨干作用的大能力干线,并建设部分

地区性辅助通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南昆线、朔黄线、西安安康线、新荷兖石复线、水

城株州复线、哈大线电气化、南疆线、邯济线、内昆线、粤海通道、芜湖长江大桥等。计划

建设国家铁路新线6100公里,既有线复线27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4300公里,地方铁路1500公

里。到2000年,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将达68000公里以上。

9. 目前铁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铁路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长期计划经

济体制下形成的铁路传统管理模式仍然束缚着企业活力;粗放经营问题比较突出。客货服务

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制约着铁路的市场竞争能力。

为此,加快铁路发展,一是要加大改革力度,包括政企分开、调整企业结构,推进公有制实现

形式多样化,改革投资体制;二是要加强经营管理,包括建立和完善生产经营责任制,调整生产

布局,减员增效,发展多种经营;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包括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分析

中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分析中国加入WTO 后,铁路运输面临着公路及其他运输方式的严峻挑战,尤其是铁路货运还将受到来自国际货运市场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铁路货运应充分发扬铁路运输的优势,充分考虑铁路站点自身能力和企业的需求,将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融合在供应链中,不断创新产品内容,使铁路运输向第三方物流发展,实现铁路资源的优化配置。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既关系到铁路货运行业本身,也关系到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无疑是具有现实价值的。 一、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现状 1.铁路货运市场的变化和传统格局的矛盾 在20 多年的体制改革过程中,运输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宗货物不断减少、高附加值、小批量运输不断增加,对货物运输在快捷性、机动性、准确性、安全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的铁路运输还难以满足这些新的货物运输要求。同时,公路运输发展迅速,分流了铁路相当多的短途运量和部分长途运量,铁路货源不断流失,货运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足 15%,从货物周转量来看,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呈下降趋势。铁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冲击。 铁路货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长期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缺乏深入改革的内在动力。铁路所运送多是低附加值、批量大的货物,很难提升在货运市场的地位,而且铁路的送达速度慢、便利程度低、货损货差严重、灵活性差、无法满足货主的要求,导致部分货源流向其他可选择的运输方式。 2.运输对象的变化 目前,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建,以加工组装工业、电子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工业的运输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轻、薄、短、小”的特点,消费市场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使运输从“少批次、大批量、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及时性”。在物

解读我国高铁现状和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0.08.18 23:08 来源:人民网作者:人民网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2008年,国家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一、中国高速铁路的创新 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宏伟目标,中国铁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在体制创新方面,创建了合资建路的崭新模式。铁道部与31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新线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与地方政府或战略投资者合资,广泛吸引各方面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形成了集全社会之力建高铁、推进铁路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在管理创新方面,充分发挥我国铁路路网完整、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统筹利用铁路内外的各方面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在铁路建设中,无论是工程管理部门,还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协调行动,组织起了强大的工程建设队伍;在技术装备制造中,无论是运营单位,还是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都统一步调,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体系。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一组织,形成一个“拳头”,坚持整个铁路技术创新体系一盘棋,在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统一搭建了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技术、客站建设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运营维护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

中国铁路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

中国铁路现状与发展 1. 中国铁路现状 1.1 概况 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现在,中国铁路已经走过了130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干支结合的具有相当规模的铁路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并逐步趋于完善。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目前已达76,580 km,列世界第三(美国、俄罗斯之后),亚洲第一。其中国家铁路63,342km,合资铁路8,462km,地方铁路4,776km。 目前,中国铁路用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占世界24%的换算周转量,换算密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中国铁路客货运量在国内运输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35 % 和55 %左右。 近十几年来中国铁路在客运提速、货运重载、铁路信息化和建立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线路结构进一步优化。复线里程25,566km,复线率33.4%。电气化铁路里程21,604 km,电气化率28. 2%。提速线路里程16,500 km 占营业总里程21.6 %。 1.2 中国铁路设施与装备 1.2.1土建设施中国铁路在进行新线建设的同时,还对既有线进行了一系列

技术改造。 -- 对主要干线进行复线改造,增建第二线。 -- 对山区铁路和主要运输通道实行电气化改造。 -- 延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 --换铺重型钢轨,60kg/m钢轨已成为主要繁忙干线正线的主型钢轨。 -- 采用全长淬火钢轨,主要繁忙干线正线均已铺设无缝线路。 京九铁路从北京至深圳,连接九龙,沿线经过京、冀、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正线全长2,381km,另加天津至霸州和麻城至黄石两条联络线,总长2,536km。京九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铁路干线。 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同至秦皇岛运煤专线全长652km ,开行1 万t 级单元列车,已实施完成开行2万t级单元列车的技术改造,年运量达到2.03 亿吨。 已建成通车的秦皇岛至沈阳客运专线设计速度为200 km/h (基础设施250 km/h ),试验最高运行速度已达到321.5km/h,是目前国内速度最快的铁路。该线全长404.65km ,施工中采用了一次性铺设超长无缝线路技术,最长达188km ;采用了高质量路基填筑技术和桥上无碴轨道技术,有效保证了线路的平顺性;研制铺设了高速大号码道岔,使列车能够安全、快速、平稳地通过。 青藏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 km,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 km。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恶劣,全线海拔高度大于4,000 m以上的地段有965 km,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 km, 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最长的铁 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年7月3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然而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另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任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英人薄内的夫人仿照乔治·斯蒂文森制造的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就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由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Rocket of China(中国火箭)的字样和龙的标记,所以后人一直认定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但是从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机车设计规范、制造精良,怎么能和由废旧料制造的“怪物”等而观之? 2003年,研究中国铁路的英国人彼得·克拉什发现了一张金达与“中国火箭号”合影的照片。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张照片上的“中国火箭号”与中国保存的那张照片上“中国火箭号”有明显地不同之处:机车的烟囱一个细而高,一个粗而矮;机车两侧水柜前,一个有鞋形块,一个没有;司机室上,一个是№1的标记,一个是圆形标记……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缺少,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之谜依然扑朔迷离,一时难以真相大白。 目前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着一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由于它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人们便把它称为“0号”机车。专家考证后认为唐胥铁路通车后,“1882年,又从英国购来两台小型的0—2—0式(只有两对动轮)机车(称0号),参加运行。”被认为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机车。 自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至1911年清政府垮台的30多年间,是中国铁路的首创阶段。这一阶段内,清政府由于洋务派和国内有志之士的不断建议和提倡,不但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而且接受战争失败的教训,又进而从加强海防上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终于确定兴建铁路的方针,建立铁路公司,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了。3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18个省市修筑了铁路计9137.2公里。这些铁路有的是官办,有的是商办,有的是官商合办,还有一部分是中外合办,或者干脆就是外国人修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2016新编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6新编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

中国铁路现状

中国铁路现状 【技术装备】【铁路网络】【等级与分类】【运输特点】 技术装备 我国铁路建设与技术装备,自解放后近50年间,尤其自70年代末期以来,得到长足发展。从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到运营管理与调度指挥系统等方面,技术装备的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从总体上看已经达到国际70年代末期的水平,部分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个别领域还居世界领先水平。 1、运输设备数量 到1997年末,铁路营业里程57566km,复线里程19046km,电气化里程12027km,内燃牵引里程30940km,机车保有量15335台(其中内燃机车9583台,电力机车2821台),货车保有量437686辆,客车保有量34346辆。 2、技术装备水平 铁道线路 我国主要干线线路技术水平,全部属一级线路,部分一级线路已经实现无缝线路或超长无缝线路化。我国从1958年开始铺设无缝线路,目前有无缝线路近2万km。一根轨条的长度一般与闭塞分区相配合,长1~2km,采用60kg或75kg钢轨,铺设2.6m长的钢筋混凝土轨枕和高扣压力的弹条扣件,选用硬质道渣等,提高整个轨道框架的刚度,用以满足高速

列车运行时对线路的高需求。目前还有近4万km的线路属于一般轨道结构的线路。 机车 我国铁路机车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而且在种类上也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列。韶山8型机车试验运行速度可达到240km,我国又跨进具有高速列车的行列,在机车的质量上几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1997年末,全路机车保有量为15335台,其中内燃机车9583台,占机车总量的62.50%,电力机车2821台,占机车总量的18.40%,蒸气机车2931台,占机车总量的19.12%。全路内电牵引率为80.90%,蒸气牵引率19.10%。蒸气机车已于1988年停止生产。担负我国国家铁路牵引动力的主要内燃、电力机车型号为:电力货运机车有韶山6B,韶山7,韶山7B,韶山4B,韶山4C;电力客运机车有韶山8,韶山7(客)。内燃货运机车主要有东风6,东风8,东风8B,东风4D,东风11(主要为东风4和东风8系列)。我国机车制造技术与机车车身技术水平,在过去的发展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其机车的总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在机车使用的可靠性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用故障率偏高,无故障周期短,应用成本高等在若干关键新技术应用方面,诸如三相交流传动,径向转动架,高速大功率与故障导向安全自控系统等方面都还需进一步研究。 车辆 我国解放前没有自己的车辆工业,线路上跑的车体是从国外买来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1、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 2、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着名的蒸汽机车“火 箭号”而造成的,并 把它命名为“中国 火箭号”。因为中国 工人在机车两侧各 刻一条龙,于是把它 叫做“龙号”机车。 3、清政府自行兴建第一条完全由中国 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该铁 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 4、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 有”政策,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粤汉铁路 收归国有。 5、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6、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7、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南行达四川省成都,与成渝、成昆两线衔接,全长669公里,1975年7月完成铁路电气化工程改造,成为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陇海铁路从江苏连云港通往甘肃兰州,1952年全线建成,目前全长1759公里,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 8、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是中国唯一一条煤炭运输专线铁路。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京九铁路,又称京九线,从北京通往广东深圳的铁路。 9、2003年10月12日, 秦沈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铁路正式投入运行。专线铁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00公里,最高时速为300公里。 10、2006年4月27 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 试运,正式投入营运。这 是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化 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 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

中国铁路物流发展概况

自从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其中铁路运输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我国日渐繁荣,铁路系统也开始着手研究、尝 试如何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的优势为社会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1 2007年铁路物流发展总体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铁路物流发展成果显著,并 出现了一些高质量的物流产品,如中铁快运新推出的冷链快递、中铁特货的小汽车物流以及铁龙物流公司的特种箱业务等,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起了较好的带动作用。继2006年铁路通过积极改革与建设获得丰硕成果之后,在2007的铁路物流再次 中国铁路 物流发展概况 ■文/张晓东 万 涛

取得骄人成绩。 1.1 铁路货物运输持续攀升 继2006年我国铁路客货运量、运输密度实现世界第一以后,2007年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又创新高。2007年1~10月,我国铁路累计货运总量达到25.98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1%;货物周转量19663.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8%。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连通我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铁路货物运输增长迅速,青藏铁路公司2007年共完成货物发送量1922万吨,同比增长22.9%,提前33天完成全年运输任务,其中借助青藏铁路出藏的货物运量涨势尤为迅速。2007年1~11月出藏货物达到10.66万吨,而2006年3~12月仅有2万吨货物通过青藏铁路出藏。 此外,按照年初规划,2007铁道部安排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332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2560亿元、更新改造160亿元、机车车辆购置600亿元。同年计划新线铺轨2099公里,复线铺轨2347公里,新线投产607公里,复线投产663公里,电气化投产2019公里,其中新线铺轨和复线铺轨分别是2006年的2倍和2.4倍。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将为铁路运输能力释放提供有力保证。 1.2 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的问题稍有缓解 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使客货运输能力分别增长了18%和12%以上,实现了最大限度释放运输能力的目标,较好地缓解了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 在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过程中,铁路部门充分利用新图能力,以开行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为龙头, 在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同时,压缩 客、货列车追踪间隔时分,最大限 度地挖掘除了铁路新增资源和存量 资源。铁路几条干线货车追踪间隔 时间提至7分钟,货运列车开行数量 达到16656对,比2004年增加了1316 对。而经过半年的稳健运营,第六 次大提速的实际效果也体现出来, 现在全国铁路日均发送货物达856万 吨,同比增长7.6%,实现了铁路货 运量的历史性增长。 铁路部门还按照新图优化运输 组织,在既有线提速上向客车要速 度,向货车要重量,向客车货车同时 要密度,大量增开重载货物列车、直 达货物列车、集装箱快运班列,增加 列车开行密度;压缩了货车周转时 间,提高车辆使用效率;提高列车牵 引重量,实施货运重载运输。例如: 新图开行特快行邮专列4对,快速行 邮专列l对,行包专列14对,优化了 行邮、行包专列发到时刻和沿途作业 时间,压缩了行邮专列总运行时间; 安排始发直达939列,约占全路总装 车数的45%,比2004年增加14%;安 排货运五定班列运行线121条,比 2004年增长33%;大秦线日均安排2 万吨列车26对、万吨单元列车17对、 万吨组合列车44对;古店口日均安排 开行到大秦线的5000吨重载列车40 对:侯月线嘉峰口日均安排月山方向 5500吨重载列车66对,重载运输线路 基本覆盖了路网主要干线。 此外,铁路在提速后实施“一 主两翼、两线三区域”的运输战略, 实现了客货兼顾、两翼分流,全面提 升了路网运输的整体效率。从而使主 要提速干线能力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 解,主要货运通道能力得到合理充 分利用,基本适应了货物运量增长 需要。 1.3 物流地位日益得到重视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五大运输工 具之一,以其运量大、运输安全可 靠、费用低等特点在货运领域具有 很大的竞争优势,并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为加快我国货物流通做出了巨 大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益 激烈,铁路在这过程中表现出了一 定的不适性,体制的约束使得铁路 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下灵 活机动的经营管理模式,急需要寻 找新的出路来充分挖掘铁路的潜 力。而物流作为现代商品流通的重 要手段,其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 特征正日渐为人们所重视,每年我 国社会物流总额年增长高达20%以 上。而随着和谐铁路的不断推进和 “十一五”规划的逐步实施,铁路 改革与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主要 干线将实现客货分线,铁路运输能 力有望逐渐得到释放,发展现代物 流成为铁路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新 利润点的重要突破口,铁路系统也 开始着手构建铁路的物流网络体 系,目前已规划北京、天津、上海 等地将建设18个物流中心,其中云 南昆明已投入运营且效果良好。另 外,西藏那曲铁路现代物流中心业 已开工建设,厦门前场铁路特大型 货场也正积极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 导进行规划建设研究。近期完成 的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专项研 究也提出要在全路建设一个包括 二十多个一级节点、七十多个二 级节点和两百多个三级节点的铁 路物流网络体系。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动车组概论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铁路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运输方式,而我国人口众多,物资量巨大,因此对铁路的需求更大。而中国铁路曾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因此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字:铁路;高速;经济 1.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背景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中国内陆面积宽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与联系的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而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在大流量长距离的客货运输有着绝对优势,也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同其他国家

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 兴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效益良好、国力能够承受,因此应该建,而且应该及早建。1998年3月,全国人代会在“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建设高速铁路。 2.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程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2008年2月26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2008年8月1日——中国

浅析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浅析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大连交通大学靳冬 2010年12月7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欧洲以外举办。当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北京宣布,将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一个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促进高速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技术在美国市场的推广发展,这标志着中国高铁正式走进美国市场。 就在大会召开前4天,中国高铁综合试验时速达到了486.1公里,再次刷新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世界纪录。“早晨从北京南下,中午可以在广州吃烧鹅;如果上午从北京西行,下午就能到新疆领略天池风光。”中国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所描绘的这一美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中国人身边的一件寻常事。 中国高速铁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的较晚,但中国的高速铁路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随着当今世界运行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快的武广高速铁路的顺利开通运行,标志着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走在了世界铁路发展的前列。 但是交通运输瓶颈制约仍然是目前值得考虑的问题,交通运输可以说是联系到各行各业,大到军事武器,小到柴米油盐,所以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入,全面促进钢铁大动脉的发展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国主要铁路干线能力十分紧张,长期以来铁路运输能力一直处于超负荷和限制型运输状态。既有能力远远不能适应通道客货运输增长需要,难以满足客货运量快速增长和运

输质量提高的要求。所以,修建客运专线铁路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以高速和快速技术为支撑的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能够实现大量、快速和高密度运输。 (2)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是最安全的现代高速交通运输方式。 (3)是我国铁路改变客货共线运输局面,高速度、大幅度扩充运输能力,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运输支撑的战略需要。 以上只是对铁路内部的看法,然而从宏观角度来看,修 建高速铁路对国家经济建设等同样 带来了很多影响,以下举几个例子: 首先就可以减少金融危机对中 国的影响,拉动内需,确保经济持续 增长。在2008年部署的四万亿投资 政策的带动下,钢铁、水泥和工程机 械的需求增长都较为明显。 地方经济和老百姓从竞争中受 益,市场化的竞争,可以使运输结构 更趋于合理化,也会促使铁路、公路和航空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性价比。价格下降了,服务变得更好了,支线运输充分了,城市间的经济才能活起来,老百姓也会得到真正的实惠。 高速铁路是一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广、社会效益大的项目,这已经从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等国外高速铁路的建设中得到证实。目前,我国对修建高速铁路的研究和讨论,大多集中于项目的资金来源、修建的可行性、成本核算,以及可能的运营收益和投资回收期等内部性经济问题,而对其产生的外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考虑较少。以

2013年中国铁路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2013年中国铁路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2007-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5) 第一节2007-2008年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5) 一、2007年我国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分析 (5) 二、2008年我国物流运行情况分析 (7) 1、社会物流总额继续较快增长 (7) 2、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回落 (8) 3、社会物流总费用增幅提高 (8) 4、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 (9) 第二节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征 (10) 1、企业物流仍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10)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10)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11) 4、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11) 5、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对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 (12) 7、物流产业发展将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健康发展 (13) 第三节中国物流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第二章铁路物流 (15) 第一节中国铁路运输概况 (15) 一、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 (15) 二、铁路货物运输种类 (15) 三、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 (17) 第二节2007-2008年铁路运输行业运行数据分析 (18)

一、铁路货物运输情况 (18) 二、2007-2008年铁路货运运输情况 (21) 第三节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 (23) 一、铁路货运代理转向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23) 二、铁路货运代理发展物流的优势 (25) 1、领导重视的优势 (25) 2、路网的优势 (25) 3、营业设施的优势 (25) 4、现有基础的优势 (25) 5、人员的优势 (26) 6、铁路货运代理与现代物流在业务功能上具有继承性 (26) 三、铁路货运代理发展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26) 1、组织管理机制与现代物流不相适应 (26) 2、依附性较强 (27) 3、方式比较简单 (27) 4、规模较小 (27) 四、铁路货运代理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 (28) 1、要摈弃传统的单一代理服务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服务的观念 (28) 2、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的指导下对现有物资进行整合 (28) 3、进行企业的资本整合 (28) 4、抓住我国加入WTO带来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海外业务 (29) 5、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 (29) 6、增加增值服务,全面实施配送战略 (30)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11-06-16 浏览次数:328 【字体调整:大中小】 根据UIC(国际铁路联盟)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还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高速铁路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载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的特点,比较优势明显。从各地运行状况看,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仅有少数线路开展货运业务。 一、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三次浪潮 回顾世界高铁发展,先后经过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1964年—1990年。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该线路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1964年10月新干线的正式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东海道新干线在技术、商业、财政以及社会效益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高速铁路建设成就极其显著。由于运行效益好,日本于1972年又修建了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日本新干线的成功,给欧洲国家以巨大冲击,各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1981年,法国高铁(TGV)在巴黎与里昂之间开通,如今已形成以巴黎为中心、辐射法国各城市及周边国家的铁路网络,法国(TGV)东南线也在运营10年的期限里完全收回了投资。此后,德国开发了高铁系统,意大利修建了罗马至佛罗伦萨线。除北美外,世界上经济和技术最发达的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共同推动了高速铁路的第一次建设高潮。 第二次浪潮:1990年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高速铁路表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已建成高速铁路的国家进入高速铁路网规划建设阶段。这一时期,日、法、德等国对高速铁路网进行了全面规划。日本于1971年通过了新干线建设法,并对全国的高速铁路网做出了规划,日本高速路网的建设开始向全国普及发展。法国1992年公布全国高速铁路网的规划,20年内新建高速铁路总里程4700km。德国于1991年4月批准了联邦铁路公司改建、新建铁路计划,包括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xx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众所周知,中国高速铁路在最近几年有了极大的发展,而我也非常荣幸可以聆听孙永福院士的讲座,进一步对我国的高速铁路有了了解。在此我也高速铁路谈谈我浅薄的了解和看法。 1.我国高铁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 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四横”则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1 400公里的四条横向铁路客运专线: 徐州经郑州到兰州的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880公里的杭州经南昌到长沙的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770公里的青岛经石家庄到太原的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2 078公里的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到成都的客运专线。按高铁建设等级分为无砟道床的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和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有砟道床的准高铁。 中国高铁的特点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和无砟道床技术,采用超大半径弯道,既消除平交道口和行人干扰,又保证路基的平顺,防止路基沉降。尤其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使得一望无际的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高速桥梁屹立在广阔平原上,非常雄伟壮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xx高铁技术 目前中国所掌握的高铁技术有车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高速道岔(250公里,部分进口);板式轨道;列控系统(部分芯片进口);逆变器,变流器,电动机(部分零件进口)。没有掌握的主要是轴承和车轮。中国铁路在高速动车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和既有线提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

铁路运营公司发展现状

铁路运营公司 1发展现状 铁路是典型的网络型基础产业,我国铁路的运营模式的发展可分为如下三个发展阶段:(1)效率导向时期中国铁路的运营模式(1949至1982年)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的基本定位是国家投资、国家所有、国家控制、国家管理的国家机构。运输价格国家统一决定,营运收入上缴国库,成本费用全路统一安排。其间,公路和航空运输还处在很低的发展水平,铁路在国家交通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国家赋予铁路最重要的任务是尽最大可能提高运输效率,保证国民经济的需要。 (2)效益导向时期中国铁路的运营模式(1982至1995年) 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表现为: ①运输企业的法人地位开始确立,企业行为方式逐步趋向市场化,明显体现在企业有了利用垄断地位获取价值的动机和行为。 ②在市场需求大幅提高的同时,替代品的竞争开始出现。 ③客户同质需求的特征转变为日益细分的群体。 ④运输协议等新的价值获取方式出现。 ⑤以满足运输能力需要为主旨,以地方政府相关政策为依托,社会资源进人铁路领域。 (3)竞争导向时期中国铁路的运营模式(1995年至今) 这一时期,铁路行业特点变化主要是: ①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取向基本确定,并以建立内部事业部性质的铁路局客运公司为代表,开始进入实践阶段。铁路局的市场主体地位开始确立。 ②铁路运输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变化,部分铁路企业被改造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一些合资铁路相继建成。 ③铁路的竞争环境继续发生变化。高速公路和民航竞争力迅速提高,铁路传统的市场份额大量流失。在经营压力下,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局部(分界口周边市场)及少数并线区段开始出现。另一方面,剥离非运输关联企业使得铁路运输的价值链缩短。 ④具有批发性质的客票代理商和铁路客货产品包租者加入铁路运输产业链,引起了铁路运输产品分销渠道的变化 我国铁路行业归铁路总公司统一部署和控制,作为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的大型国有企业,铁路建设和运营主要由国家出资。目前,我国现有的中国铁路系统主要有三种经营方式分别是: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合资铁路、专用铁路。 国家铁路是指由中国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管理的铁路,简称国铁。 地方铁路主要是由地方自行投资修建或者与其他铁路联合投资修建,担负地方公共旅客、货物短途运输任务的铁路。地方铁路的经营管理方式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自营性质,即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下,设置专门机构。 合资铁路是指铁路总公司与地方政府、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包括规范改制的铁路支线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如各专公司都是铁路总公司、当地省政府按照7:3比例出资的合资公司。 专用铁路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专用铁路的概念也是从管理权限和管理主体上来划分的。一般来说,专用铁路大都是大中型企业自己投资修建,自备机车车辆,用来为完成自己企业自身的运输任务的铁路。也有一些军工企业、森林管理部门为运输生产需要修建了一些专用铁路。 铁路市场内部结构 我国铁路采用分级管理制度,铁路运输业由铁路总公司集中统一领导,实行铁路总公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