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舞蹈东北秧歌-公开课教案

舞蹈东北秧歌-公开课教案

舞蹈东北秧歌-公开课教案
舞蹈东北秧歌-公开课教案

舞蹈《东北秧歌》教案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东北秧歌调教案

《东北秧歌调》教学设计 授课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中学执教者:赵丽娟

《东北秧歌调》教学设计 年级初一授课单位阿城区亚沟中学执教者赵丽娟 教学目标1.乐于参与对东北大秧歌音乐的体验与尝试,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逐渐地喜欢上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2.学生通过对三种秧歌调的演唱、演奏和舞蹈体验,能听辨秧歌音乐的三种类型并即兴根据音乐自主表演。 3.学生能用有处理的声音表现句句双调《八路军真正强》,说出东北大秧歌中主要的三种音乐类型及代表曲牌。 教学内容1.学唱《八路军真正强》 2.知道跑场音乐、清场音乐和走场音乐的特点及代表曲牌。 重 点 通过学唱《八路军真正强》,体会东北秧歌清场音乐的特点。 难 点 对歌曲《八路军真正强》的情绪处理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学习歌曲《八路军真正强》 1.初听歌曲2、复听音乐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表演,同学们 看看老师表演的是哪种艺术形式? 1、教师手拿扇子用《八路军真正强》的音乐为 大家表演东北大秧歌。 2、学生讨论表演形式 师:老师表演的就是在我们东北最为喜闻乐见 的大秧歌!你喜欢我的表演吗?为什么喜欢? 是什么吸引了你呢? 3、结合学生的回答介绍起源、特点、道具、服 装等相关知识 师:同学们能这样认真地关注我的表演,老师 真的好感动,是什么让老师能够陶醉于其中、 尽情地舞蹈,以抒发我喜悦的心情呢?那就是 我们东北秧歌的灵魂----音乐。今天,老师就 跟同学们细细地品味我们韵味独特的东北秧歌 调! 师:首先,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刚才老师跳舞 的那段音乐,听完之后告诉我:你熟悉吗?在 哪里听过? 生:略 师:1、既然同学们这么熟悉,就跟着音乐用嗒 设疑,激发学生兴趣的 同时引入主题 为后面学唱歌曲做铺垫 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让学 生了解东北秧歌的相关 知识。 引入音乐 有针对性地聆听,避免 枯燥的同时熟悉旋律 两种方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一) 教学内容:介绍东北秧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动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东北秧歌的介绍,让学生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学 习东北秧歌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和动律特点。 教学准备: 音乐;东北小曲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手巾花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东北秧歌基本体态的把握。 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一、检查作业(还课) 2. 1. 提问: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 3. 2. 提问: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 4. 3. 提问:这个道具的作用和意义? 5. 4. 提问: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6.二、导入新授课 7. 1. 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8. 2. 教师简述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

其内容如下:东北秧歌市汉、满两个名族之间歌舞艺术的结晶,它源自中原,又深深印上了黑土地所滋养出的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感情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有北方特色的秧歌,由于特殊的地域与习俗,东北秧歌形成了稳中带浪,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伴奏乐器不同的功能和声色赋予了舞蹈独有的韵味。唢呐的悠长旋律与小钵的急促节奏互相呼应,充满张力,相得益彰。音乐的特殊性使舞蹈动作突出三点,延伸“线”,动静相宜。而大钵和鼓则激发出热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温中浪”得以更充分的表现。 丰富多变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的刻花出女性性格中的不同侧面。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小燕子展翅”直接表现了小姑娘的俏丽活泼;出手花的抛接直观的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 东北秧歌教材主要采用高跷秧歌的动作形态并结合当地秧歌发展而成。课堂中虽不踩跷,但依然遵循高跷秧歌的动律特征:以下肢带“艮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扭动,随即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手巾花)由下至上的协调是体现“艮俏”劲儿的关键,是不可缺失的过程。而“扭”是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艺彦所说的“踩在板上,扭在腰眼上”,正是由下肢带动重心移动而产生的腰部动态。手巾花是“扭”的延伸与配合。在动律训练中,强调腰部的轴心作用和扭动状态,奠定韵律基础。 3.学习基本体态。 做法:正步,重心前倾;双膝略存,提跨,拔腰;含胸,垂肩;双眼平视。 过程:a.教师示范 b.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纠正) c.简单介绍双叉腰。 双叉腰:双手背分别插于腰际,双肘略向前,指尖对后斜下方。 d.双叉腰配基本体态完成。

高中音乐《东北秧歌》教案

《东北秧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较好的完成东北秧歌组合。能够用较为准确的舞蹈动作表现东北秧歌、胶州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能够较好的掌握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或造型,并且了解汉族民间舞蹈之间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了解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之间舞蹈动律、舞蹈风格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风格各异的汉族民间舞蹈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汉族民间舞蹈艺术殿堂中,从而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学习中。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汉族自古以来歌舞活动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传衍与发展。对于今天的人民来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中的一代代后人,已在逐渐忘却、脱离、以致根本不了解和不再会跳自己民族的舞蹈。其实,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各地区生活环境、风俗信仰、审美习惯等都大不相同,因此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同学们都知道那些汉族的民间舞蹈呢?(秧歌、高跷) 图片展示:狮子舞、花灯、采茶舞、秧歌等。 汉族舞蹈种类繁多,不过经过艺术教育工作者整理加工后进入教学的主要有: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包括鼓子秧歌、海洋秧歌、胶州秧歌)等。下面我们

首先通过舞蹈的欣赏来了解一下这些舞蹈各自的体态特征、动作特征以及风格。 2、新课教学: 东北秧歌: (1)欣赏舞蹈《瞧,这些东北妮儿》并尝试发现其舞蹈动作特征: 教师用视频提示,亲自示范 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特征:身体前倾、出脚时快而有力,落地时慢而扎实,也就是所谓的快出慢回。 (2)欣赏舞蹈《小拜年》,启发学生结合东北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风俗特征等分析东北秧歌风格特点的行程原因 东北秧歌在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稳扎。上身和双臂的舞蹈动作,舞姿多变,手腕灵巧,体现了敏捷活泼和稳重相结合的美。 (3)东北秧歌体态学习 教师示范并讲解 正步位:双腿并拢,立直,脚尖对正前方,重心在双脚上。在教学脚位时,要做到身体保持垂直感、收腹、收臀、挺胸、沉肩、抬头、眼睛平视前方。 八字位:两脚跟分开约一脚距离,脚尖分开呈八字形。 踏步位:以左脚为例,左腿为主力腿直立,脚尖外开。右腿交叉到左腿后,石脚掌在左脚后踏地,膝稍弯曲,两大腿靠拢,右膝前,左膝后。右脚在前时,动作相反。 学生分组练习

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东北秧歌基本动作教学设计 平罗中学王雪芳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风格各异的汉族民间舞蹈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汉族民间舞蹈艺术殿堂中,从而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学习中; 2.过程与方法:运用教育学的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东北秧歌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能够较好的完成东北秧歌基本动作,能够用较为准确的舞蹈动作表现东北秧歌,能够较好的掌握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或造型,并且了解汉族民间舞蹈之间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秧歌的起源及胶州秧歌,这节课了解东北秧歌的文化及基本动作,并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动作,并结合基本动作创编小舞蹈,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三、重点难点 本着东北秧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并能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手臂动作和基本步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依据:只有掌握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才能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而本节课的难点则在于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四、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手绢花 五、教学过程

【导入】(一)导入环节 师生相互问好! 1、同学们下面观看视频,分辨这种是哪各地方的秧歌?这段秧歌的特点是什么样的? 陕北秧歌:舞蹈动作丰富,豪迈粗扩,潇洒大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 师:欣赏了陕北秧歌秧歌,让我们感受了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特点、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受这些因素影响,所以各地方的秧歌各具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东北秧歌的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陕北秧歌了解陕北秧歌的特点,从而使同学们感受秧歌舞蹈是在特定的地域孕育出来的。 2、出示课题,幻灯片展示。 二新课教学 1、了解东北秧歌的地域文化类型及特点。(出示幻灯片讲解) 师:了解了东北秧歌的特点,让我们体会到只有热情的黑土地才能孕育出东北秧歌的哏俏脆幽、热情爽朗的特点,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并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及手绢花的绕花。 2、学习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1)、手绢花的握法:手握住绢花的一半。 (2)、手绢花的绕法:以指带碗,以腕带臂。 A、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左右手各1×8拍。 B、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检查评价学生动作的优美性。 师:手绢花的绕花同学们学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东北大秧歌教学设计

《东北大秧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东北大秧歌舞蹈,使学生了解东北人情及舞蹈的风格特点,从而引发学生对东北秧歌乃至民族舞蹈艺术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东北大秧歌舞蹈,在自主学习、探究、体验、合作和模仿中加强对东北秧歌舞蹈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对秧歌舞蹈的表演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感知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针对不同情绪的音乐创编不同情境的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和表现力。 2、重难点:感受东北大秧歌的风格特点,学习东北秧歌中手绢花的基本动作.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创编。 二、教学过程 1、播放音乐《家在东北》,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这一环节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东北的乡土文化,为后面导入做铺垫。) 2、简单介绍东北的风俗及东北舞蹈的特点:教师播放《大东北扭起大秧歌》伴奏音乐,展示图片:花绿绿的秧歌服,红上衣、绿裤子,头上再戴上朵鲜艳的大花,秧歌队为了吸引观众表演唐僧师徒的…………最好能准备好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服装后期表演创作用等。 学生自由发言,把学生知道的有关东北的知识都说出来,教师给学生足够的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佳作欣赏:(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对舞蹈的基本动作

有个印象,为下面的舞蹈动作学习做个很好的铺垫。) 4、东北大秧歌舞蹈教学:全员参与,寓教于乐。 教师将东北秧歌中手绢花的基本动作“告诉学生注意三点:1.手指不要旋出手绢花里的钢圈。2.一开始学,慢慢来不要急,别旋太快,不然一下子就掉下来了。3.旋时手腕不要动得太厉害了,主要是手指。分步骤教给学生,并配有音乐《家在东北》;再教学生简单的“十字步”配音乐(在教学生动作的同时,配上适当的音乐,为后面的听音乐创编动作打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5、创编实践: 分组创编动作,教师播放二人转《小拜年》(把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给予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大胆创编,在学生进行表演的同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达到了玩中学,学中乐的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结束整节课的教学。) 6、最后给学生鼓励,并提出希望。

秧歌教学设计

《火火的大秧歌》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电子琴鼓锣镲手绢扇子卡片等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间大秧歌的特点形式。 2、初步了解秧歌的曲调、基本动作和配器等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继承、东北大秧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来了解秧歌,进而喜欢秧歌。 教学活动设计 一、视频播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1、导入:同学们刚刚过去的2009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后市不平凡的一年,2009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情呢? 2、播放视频影片 3、揭示课题《火火的大秧歌》

二、小组合作,学生交流信息、整理信息 分组交流整理信息 三、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 秧歌的概念、秧歌的起源、秧歌的形式、秧歌的种类、秧歌受欢迎的原因、秧歌的形式、秧歌的配器等等。 四、组织活动 1、听秧歌曲调 2、教师弹奏秧歌的曲调、学生哼唱 3、学生模仿学习扭大秧歌(教师指导基本动作和方法) 4、海外华人扭打秧歌 5、小儿歌 五、谈谈收获写心得 1、收获写道收获卡片上贴到黑板上 2、让学生分别读一读写的收获 六、教师总结(知识拓展延伸) 满载着收获,满载着快乐,我们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东北大秧歌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已

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听到这个消息你们高兴吗?作为东北人你们自豪吗?其实咱们东北除了大秧歌,还有许多能够展现东北鲜活的民间、民俗的艺术形式呢!课后,我们进行调查,下节课我们再来汇报,好吗?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秧歌舞》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民族的舞步 活动课《秧歌舞》 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一堂典型的活动课,它集歌曲演唱、秧歌舞蹈、锣鼓表演等形式于一体,通过教师指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将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学习、练习、处理,真正发挥了活动课的意义。 歌曲《秧歌舞》,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 东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典型的步伐为“十字步”,人们随着锣鼓音乐的鼓点,手舞红绸,情绪热烈欢快。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锣、鼓、镲、丝绸、手绢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哼唱歌曲。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能够运

用打击乐器和自编秧歌舞演绎秧歌舞的典型节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并掌握秧歌舞“十字步”以及简单的秧歌舞动作。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秧歌舞“十字步”以及简单的秧歌舞动作。 教学难点: 加入锣、鼓、镲打击乐器和舞蹈对秧歌进行演绎时,学生之间的准确配合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学习法、听赏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秧歌舞《开门红》的视频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舞叫什么啊?生:汇报。揭示课题——《秧歌舞》。 二、新课学习: 1、了解秧歌舞

秧歌是我国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流行于陕西、内蒙古、东北等地。跳舞时脚走“十字步”,有的双手挥舞红绸、有的拿着扇子、有的用的手绢、也有的打着腰鼓,情绪欢快、热烈。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这也是我们汉族人所喜欢的一种歌舞形式 3、学跳《秧歌舞》 (1)学走“十字步” (1)认识手绢和红绸以及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 (3)创编秧歌舞的动作。 (4)合乐。 3、唱歌曲《秧歌舞》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提问:歌曲的情绪? (2)再听歌曲,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欢快热烈的情绪。 (3)小声的跟唱歌曲。 4、演奏《秧歌舞》 加入锣、鼓、镲打击乐器对秧歌进行演绎。 三、歌舞大联欢 1、老师带领学生将歌曲演唱、秧歌舞蹈、锣鼓表演等形式集于一体来对歌曲的完整表现。 2、让学生去邀请下面的评为老师来互动,烘托气氛。

《秧歌舞》教学设计

《秧歌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一堂典型的活动课,它集歌曲演唱、秧歌舞蹈、锣鼓表演等形式于一体,通过教师指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将各个环节实行认真的的学习、练习、处理,真正发挥了活动课的意义。 1、歌曲《秧歌舞》 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使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 2、活动《秧歌舞》 东北秧歌是我国四大秧歌流派之一,典型的步伐为“十字步”,人们随着锣鼓音乐的鼓点,手舞红绸,情绪热烈欢快。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黑板、粉笔、锣、鼓、镲、丝绸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能够使用音乐乐器和自备乐器演奏秧歌舞的典型节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 习水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学习并掌握秧歌舞“十字步”的简单律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在学唱歌曲《秧歌舞》时,对基本的音准、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准确把握。 (2)加入锣鼓等乐器对秧歌的典型节奏实行演绎时,学生之间的准确配合水平。 教学方法: 范唱法、讲授法、分组学习法、问答法、听赏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播放《秧歌舞》音乐片段,请同学们跟老师活动起来。 (师生活动,共扭秧歌舞) 师:刚才我们跳的这个舞叫什么啊? (秧歌) 师: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这也是我们汉族人所喜欢的一种歌舞形式。今天我们 就共同学习《秧歌舞》。 (二)新课学习: 1、学习歌曲《秧歌舞》 (1)听赏范唱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歌曲《秧歌舞》的片段,下面我们将完整欣赏歌曲《秧歌舞》,感受歌 曲的基本曲调和演唱情绪。 (2)学歌词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一) 教学内容:介绍东北秧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动律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东北秧歌的介绍,让学生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东北秧歌的兴趣。 2. 通过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和动律特点。 教学准备: 音乐;东北小曲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手巾花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东北秧歌基本体态的把握。 2. 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1. 2. 一、检查作业(还课) 提问: 1. 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 3. 2. 提问: 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 4. 3. 提问: 这个道具的作用和意义? 5. 4. 提问: 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6. 二、导入新授课 7. 1. 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8. 2. 教师简述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

其内容如下:东北秧歌市汉、满两个名族之间歌舞艺术的结晶,它源自中原,又深深 印上了黑土地所滋养出的泼辣火热, 质朴浓烈的感情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有北方特色 的秧歌,由于特殊的地域与习俗,东北秧歌形成了稳中带浪,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伴奏乐器不同的功能和声色赋予了舞蹈独有的韵味。唢呐的悠长旋律与小钵 的急促节奏互相呼应,充满张力,相得益彰。音乐的特殊性使舞蹈动作突出三点, 延伸“线”, 动静相宜。而大钵和鼓则激发出热辣的情绪, 使东北女性特有的 现。 细致的刻花出女性性格中的不同侧面。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 了小姑娘的俏丽活泼;出手花的抛接直观的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 东北秧歌教材主要采用高跷秧歌的动作形态并结合当地秧歌发展而成。课堂中虽 不踩跷,但依然遵循高跷秧歌的动律特征:以下肢带“艮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扭动,随即 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手巾花)由下至上的协调是体现“艮俏”劲儿的关键,是不可缺失的过 程。而“扭”是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艺彦所说的“踩在板上,扭在腰眼上”,正是由下肢 带动重心移动而产生的腰部动态。手巾花是“扭”的延伸与配合。在动律训练中,强调腰部 的轴心作用和扭动状态,奠定韵律基础。 3. 学习基本体态。 做法:正步,重心前倾;双膝略存,提跨,拔腰 ;含胸,垂肩;双眼平视。 过程:a.教师示范 b.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纠正) c. 简单介绍双叉腰。 双叉腰:双手背分别插于腰际,双肘略向前,指尖对后斜下方。 d. 双叉腰配基本体态完成。 4. 介绍持巾法。 a.握巾 “温中浪”得以更充分的表 丰富多变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 “小燕子展翅”直接表现

东北秧歌说课稿

东北秧歌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手绢舞》。下面我对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教材是选自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五年制师范舞蹈系列教材) 本节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东北秧歌素材的基础下,进行以了解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为主题,从而引发学生对《手绢舞》的丰富舞蹈语汇和灵动活泼的表现风格产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肢体协调,节奏感,美感,都有很明显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东北秧歌《手绢舞》的风格特点及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将学习短小的素材舞蹈过程,体验舞蹈动作多样性,培养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民族意识②培养舞者气质③加强对舞蹈艺术的审 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持巾花的做法、秧歌前踢步、后踢步+秧歌上肢动作组合 四、说课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要注意步伐和上身动作自下而上的连锁反映的协调性,以脚下的踏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及腕部的绕花。 2.教学难点:动作组合的连贯性 五、说教法 1.教学理念 舞蹈教育应以舞蹈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舞蹈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艺术与相关科学,使学生感受、体验舞蹈内容和情绪,从《手绢舞》舞蹈中了解中国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从而培养学生对民间舞题材的舞蹈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积极参与舞蹈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在舞蹈活动中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营造教学环境 (1)利用多媒体辅导教学,视听结合。引起学生共鸣,尽可能地使学生融入舞蹈的氛围中,使其愉悦地学舞蹈,享受舞蹈的美感。 (2)设情境,开展多样化的舞蹈活动,分组合作训练,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获得主体经验,并互相交流,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六、说学法 舞蹈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放松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抓住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学习知识以及对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通过多种媒体,再结合其他艺术学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采用合作学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进行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有把杆、地面和中间练习,这是训练学生的形体美及身体的柔韧性,为提高舞蹈动作美感奠定基础。 (二)新课导入

幼儿园舞蹈基础教程东北秧歌舞蹈基本动作

幼儿园舞蹈基础教程东北秧歌舞蹈基本动作 一、舞蹈课的设计因素1.课题: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东北秧歌舞蹈的风格特点。 2.课型:新授课3.指导思想:通过观赏音像资料和教师的口传身授,让学生掌握东北秧歌最基本的体态、动律、步法及手绢花的动作,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音乐、动作特点,并分析与东北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怎样的联系,能与山东秧歌进行区分。激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编创练习。 4.教学分组:自然分组、递进分组相结合。 5.组织形式的变化: 场地布置: 二、创新: 1.用多媒体影像引导练习法做课前准备练习。 2.应用“分层次”教学法。 3.根据舞蹈教学的特点采用多途径的反馈,加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在大脑中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促进舞蹈动作的练习。 电视录音机老师××××学生××××××××××××××××××××××××注:目标层次一览表中ABC分别代表三个层次A为基础好的学生B为中等学生C为较差的学生。 《舞蹈》(基础版) 结构时间教学内容、导学过程设计及意图教学要求课前准备2分钟40

分钟2分钟一、组织教学1.课代表组织站队,检查人数。 2.教师组织上课。 3.师生问好。 二、课前准备(课课练) 1.热身训练2.抬腿训练的动作3.踢腿训练的动作4.腰跨训练的动作三、导入新课师问:根据所了解的东北秧歌,说出东北秧歌最突出的风格特点? 生答: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是“艮劲”、“俏劲”“稳劲”、“韧劲”、“美劲”。 教法:课代表组织队伍(如上图) 由课代表领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多媒体影像引导练习法。 老师指导学生用脚背的力量带动腿部运动。 还原是要有控制力。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东北秧歌的了解。 要求:注意力集中,队伍整齐肃静,表情体态要美。 1.要求①必须按节奏练习动作。 ②尽力模仿动作做。允许错,不许停。 ③要有表情,抬头挺胸收腹提臀。 2.要求①收腹,收臀,呼吸顺畅。 ②体会腿部肌肉的延伸和控制。

欢天喜地东北大秧歌教学设计

《欢天喜地——东北大秧歌》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胡志红 教学内容: 1、学习东北大秧歌的舞步; 2、熟悉东北大秧歌的典型旋律 3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稳中浪、稳中逗、稳中俏、火爆泼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4将东北秧歌与生活相结合,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 课型:激情引趣课课时:1课时年级:高二级学`生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了解东北秧歌。 2、通过学生共同的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信地以真挚、热的情感以及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来哼唱东北秧歌的典型音调、模仿打节奏,进行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探究与创编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的去探究“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内容.四在大家真实的去感受音乐、感受舞蹈、感受生活的同时,让学生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舞蹈”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让学生体验舞蹈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弘扬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念依

据包括: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课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通过教师的一段舞蹈(东北秧歌)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艺术“东北秧歌”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采用音乐、舞蹈、艺术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互问互答”、“今天我是老师”“小组竞技赛”、“模仿室”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音乐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在典型的东北秧歌音乐及舞蹈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活、验证自己的想法,加强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是学生进行共同探究音乐知识及尽展才华的地方。所以本节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觉的以“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在音乐及舞蹈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而教师只是起引领的作用。同时,教师把全体学生的普通参与与发展不同学生的个性及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在以“东北秧歌”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中尽显他们的才华。 3、“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只有实践才能找到真理,只有创造才能飞跃发展。为此,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东北秧歌”的节奏仿打和舞步练习等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并通过学生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问:“能否把生活中的动作,融入到舞蹈当

东北秧歌《动律组合》说课稿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 东北秧歌《动律组合》说课稿 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 舞蹈教研室:郭勇慧

说课题目:东北秧歌《动律组合》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二、教法与学法、三、教学程序、四、效果预测。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高教社版中职舞蹈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一节,是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东北秧歌舞蹈学习的重要技能,因此是学生必修内容。 在本节课通过教授东北秧歌的《动律组合》,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艮、俏、稳、美、浪。知道东北秧歌节奏明快,动作讲究:“活在手,扭在腰,艮在脚”的特点。并能熟练掌握东北秧歌的三种基本动律:1、上下动律2、划圆动律3、前后动律并完成东北秧歌《动律组合》。 因为我们身处东北地区,作为东北人更应学好本地域舞蹈----东北秧歌。本节课是学习东北秧歌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韵律动作特点外,主要是对其进行东北秧歌动律训练,学生只有学会了秧歌的基本动律才能表演好东北秧歌舞蹈,因此本节课是学习东北秧歌的重中之重。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幼师一年级学生。 我校一年级幼师学生,入学前舞蹈为零基础,按着幼师舞蹈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民族民间舞,本节课是一堂实践技能课,就学生自身能力而言,要想准确的把握好东北秧歌舞蹈表演风格、韵律动作特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本节课将运用多种

教学手段,努力让学生把知识学“实”,技能用“活”,学以致用,为以后的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舞蹈教学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能力,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韵律、动作特点,掌握东北秧歌的三种动律动作要领,并能熟练完成东北秧歌《动律组合》。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力,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东北秧歌舞蹈的表现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陶冶情操,增强其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舞蹈素养,增强其对舞蹈表演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三种基本动律。 教学难点:上下动律的动作要领 二、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设计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性的感受和认知,从而内化认知结构。 因此在教法设计中采用“分解组合”、“影音资料”、“空白点”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归纳总结动作要领,逐一消化理解,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东北大秧歌》教案

(封面)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东北大秧 歌》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北大秧歌的特点,学会用绘画方法进行表现。 2、通过课前搜集,课上小组讨论、欣赏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东北大秧歌艺术表现形式。 3、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育学生要学思结合,重视合作等。 教学重点:用绘画方法表现东北大秧歌 教学难点:抓住东北大秧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师吟诵《论语》中的“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二)、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们知道东北大秧歌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吗?为什么会受到东北民众的推崇?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讲授新课: (一)、齐读书中的文字介绍,强化学生对东北大秧歌的认识。 (二)、师引领学生吟诵《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小组讨论:1、说一说,你见过的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的秧歌表演景象。2、想一想,大秧歌

表演时的装扮、色彩、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四)、师吟诵三国孙权的“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五)、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分组从内容、形式、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六)、师吟诵《论语》中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七)、作业要求:创作一幅反映东北大秧歌的作品,看谁能表现出东北大秧歌火爆、泼辣的特点。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要学思结合,重视合作,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了解东北大秧歌的表演形式、特点,掌握表现方法。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宋代戴复古的“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利用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五、课堂总结: (一)、展评优秀的学生作品。 (二)、师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扬长避短。 六、板书设计: 课题

东北秧歌教案

东北秧歌教案 类型:音乐课 班型:初一(人民音乐出版社) 教学用具:多媒体、手绢花 教学内容:1、学习《大姑娘美》歌曲; 2、熟悉东北大秧歌的典型旋律 3、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稳中浪、稳中逗、稳中俏、火爆泼辣、 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4、将东北秧歌与生活相结合,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了解东北秧歌。 2、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信地以真挚、热 的情感以及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来哼唱东北秧歌的典型音调、模 仿打节奏,进行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探究与创编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 的去探究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内容。 4、在大家真是的去感受音乐、感受舞蹈、感受生活的同时,让学生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舞蹈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 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让学生体验舞蹈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 弘扬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东北大秧歌》这一节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热爱民族音乐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掌 握东北秧歌的典型曲调以、基本动作和风格特点并能够积极参加当地 乡村的民俗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1、对《大姑娘美》歌曲的掌控 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3、每个学生对音乐、对喜爱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本节课中 可能会在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创编中以及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法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大姑娘美》,进入我们的课程。 师:同学们,大家看看视频里面,演员的衣服和打扮,给你们带 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啊? 生:颜色鲜艳,很喜庆。 师:那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服装吗? 生:东北地区秧歌服。 师:你在哪见过?什么时候见过啊? 生:自由回答。 2、师:看到今天老师拿来的手绢花了吗?老师问同学们这个手绢花是干什 么用的呢? 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对秧歌都有怎样的了解呢? 4、好,就让老师带大家进入我们的东北秧歌大世界。 二、互动合作、探索新知

东北秧歌舞蹈教案

东北秧歌舞蹈教案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艺术财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戏曲等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例如大家熟悉的以“二人转”为主的表演形式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东北秧歌舞蹈教案希望对大家了解东北秧歌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风格各异的汉族民间舞蹈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汉族民间舞蹈艺术殿堂中,从而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学习中;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了解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之间舞蹈动律、舞蹈风格的异同 3.知识与技能:能够较好的完成东北秧歌组合能够用较为准确的舞蹈动作表现东北秧歌、胶州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能够较好的掌握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或造型并且了解汉族民间舞蹈之间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汉族民间舞蹈的欣赏以及典型动作的学习与感受了解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差异和形成原因使学生对汉族民间舞蹈的了解更加全面

【难点】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元素以及舞蹈组合的学习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汉族自古以来歌舞活动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传衍与发展对于今天的人民来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中的一 代代后人已在逐渐忘却、脱离、以致根本不了解和不再会跳自己民族的舞蹈其实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各地区生活环境、风俗信仰、审美习惯等都大不相同因此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同学们都知道那些汉族的民间舞蹈呢?(秧歌、高跷) 图片展示:狮子舞、花灯、采茶舞、秧歌等 汉族舞蹈种类繁多不过经过艺术教育工作者整理加工后进入教学的主要有: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包括鼓子秧歌、海洋秧歌、胶州秧歌)等下面我们首先通过舞蹈的欣赏来了解一下这些舞蹈各自的体态特征、动作特征以及风格 2、新课教学: 东北秧歌: (1)欣赏舞蹈《瞧这些东北妮儿》并尝试发现其舞蹈动作特征: 教师用视频提示亲自示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