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较复杂的还原问题

较复杂的还原问题

较复杂的还原问题
较复杂的还原问题

新福克斯(New Focus)教育——国才奥数六年级数学培优班讲义

秋季四年级数学培优讲义

10、较复杂的还原问题

名人名言: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达尔文

一、知识导入

有些数学问题,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顺着题意一步一步求解,根本无从下手或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试从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往前倒退。

二、例题探究

例1、小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看成了7,十位上的8看成了3,千位上的6看成了0。结果是3320,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举一反三

1.小丽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看成了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看成了3,所得的和是946。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例2、工贸商店四月份卖出一些电视机,上旬卖出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中旬卖出了余下的一半多8台,下旬卖出了余下的15台,四月份共卖出了多少台电视机?

2.冰柜里的鸡蛋,第一天拿走了一半多两个,第二天拿走了余下的一半多4个,这时刚好拿完,求原来有多少个鸡蛋?例3、甲乙丙三人准备为图书室搬120本书,乙看甲搬得很多,就从甲那里拿走了5本,丙看乙搬得很多,就从乙那里拿走了7本,这时三人搬的本数一样多,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搬多少本?

3、姐姐、弟弟、妹妹到爱集邮,姐姐对弟弟说:我很喜欢你的7张邮票,弟弟慷慨地给了姐姐,妹妹也想要姐姐的5张邮票,姐姐也给了妹妹,这时三人的张数都是85张,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

例4、书架分为上中下三层,共放144本。现在从上层取出中层同样多的

三、学以致用

1.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个位的5看成了3,把十位上的6看成了9,得到结果是210,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2.小强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了1,把被减数百位上的5写成了8,结果是462,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3.小马虎做一道减法题,把被减数十位上的6当成了9,把减数个位上的3当成5,结果是217,正确的答案是多少?

4.吴勇在计算1234加一个多位数时,把个位的0看掉了,结果少了2250,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5.王叔叔在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总数的一半还多6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还多6元,第二次取了余数的一半还多8元,这时存款还余下100元,王叔叔原有存款多少元?

6.四.1班做大扫除,派总数的一半少5人擦窗子,派余下的一半人扫地,再把余下的一半多2人擦桌子,最后余下的2人对齐桌椅。四.1班做大扫除共有多少人?

7.红红和聪聪共买了50张邮票。如果红红给聪聪6张,聪聪比红红多6张,聪聪买了多少张邮票?

8.架上层和下层共有262本,如果上层给下层40本,上层比下层还多20 ,上、下层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9.方方、小红和小勇三个人去参观科技馆,共带180元。如果方方给小红20元,小红给小勇5元,小勇给方方15元,结果三个人带的钱就一样多。这三个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10.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有彩色玻璃球100颗,甲给乙1 8颗.乙给丙1 8颗,丙给丁16颗,丁给甲7颗后四人的颗数相等:他们原来各有玻璃球多少颗?11.A、B两个杯子装有若干毫升牛奶,如果从A杯中倒出与B杯同样多的牛奶给B杯,再从B杯中倒出与A杯同样多的牛奶到A杯,这时恰好两杯中都是360毫升牛奶,两个杯子里原来各有多少毫升牛奶?

12.学校运来48棵树苗,乐乐与欢欢两人争着去栽,欢欢拿了若干棵树苗,乐乐看到欢欢拿得太多,就抢了1 0棵,欢欢不肯,又从乐乐那里抢回来6棵,这时乐乐拿的棵数比欢欢的多4棵,欢欢最先拿了多少棵树苗?

1 3.甲、乙两桶油各有若干千克,如果要从甲桶中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油放人乙桶,再从乙桶中倒出和甲桶剩下的同样多的油放入甲桶。这时两桶油恰好都是36千克。问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干克?

1 4.奇奇和李异各有画片若干张。如果奇奇拿出和李异同样多的画片给李异,李异再拿出和奇奇同样多的画片给奇奇,这时个人都有24张画片。问奇奇和李异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

15.两棵树上共有麻雀25只,从第一棵树上飞到第二棵树上5只,又从第二棵树上飞走了7只,这时第二棵树上麻雀的只数是第一棵树上的2倍,原来每棵树上各有麻雀多少只?

16.有三棵树上站着42只小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到第二棵树上4只.再从第二

棵树上飞到第三棵树上2只,又从第三棵树上飞到第一棵树上4只,这时三棵树上小鸟的只数就相等了,三棵树上原来各停有几只小鸟?

17.小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5看成了8,十位上的0看成了60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成了5,减数百位上的6看成了O,结果是2402,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18.袋子里装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1个,一共这样做了4次,袋中还有3个球,问袋中原来有几个球?

19.哥哥和弟弟分48颗巧克力糖,弟弟拿了若干颗后,妈妈不同意,就从弟弟那拿了8颗给哥哥,哥哥还是还给了弟弟4颗,这时弟弟的颗数是哥哥的2倍,他们原来各拿了多少颗巧克力糖?

20.张叔叔从果园里摘了两筐苹果,第一筐有280个,第二筐有40个,张叔叔每次从第一筐中取出8个苹果放入第二筐,想一想:这样取几次两筐苹果的个数才相等呢?

21.已知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是45,并且甲+2=乙一2=丙×2=丁÷2,求甲、乙、丙、丁四个数各是多少22.批发站有若干筐苹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一半,第二天运进450筐,第三天又卖出现有苹果的一半又50筐,还剩下600筐,这个批发站原来有多少筐苹果?

23.有26块砖,兄弟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装好砖头,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弟挑的太重,就抢过来一半。弟弟不服,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了一半,哥哥不肯,弟弟还给了哥哥6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砖?

青史凭谁定是非

青史凭谁定是非 一、还原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特定背景的制约,只有还原历史人物社会背景条件,才能更准确的了解历史人物,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人物。例如评价唐玄宗,看他生活的时期背景,生活的经历,前期的唐玄宗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推动盛世局面形成,我们给予肯定的。后期唐玄宗统治腐败,可结合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和白居易的《长恨歌》评价唐玄宗,我们是否定的。二、要摆正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以历史事件贯穿其中,切莫以空穴来风或者一些娱乐影视片的影响来评历史人物,要看他对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本国人民和国家或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例如历史的曹操,大多数人通过影视知道: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乱世之枭雄、白脸奸臣、奸雄,而真实的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统一北方,推动社会发展。三、千秋功罪,后人给出结论评说。历史是个大舞台,历史人物好比舞台上的某个角色。社会的特定变化,决定历史人物活动的复杂性,但我们抓住主要方面,给予总的评价定性,然后围绕这一定性对 人物的活动的叙述具体化、给出具体事例、形象化。然后在课文中进行比较细致、全面地阐述,加深学生的认识。就是要分清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每一历史人物的活动都对客观现实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既

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积极的一面;也也有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造成社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一面。但是我们看主流,例如历史上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但是赋税徭役重,刑法残酷,二者相比,功大于过,成为千古一帝是肯定的。而林彪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突出战功显赫,然而在解放后,叛党叛国,功不抵过,我们在评论时给与否定。 总之,我们要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比较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

还原历史真相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60年前,年轻的她们在被称作“慰安所”的人间地狱里遭受凌辱;60年后,她们已风烛残年,没有经济来源,大多数人在凄苦中辞世。60年来,她们不愿也不敢向身边的人提起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她们痛恨这个名字———“慰安妇”。等不到历史的真相的她们,正在逐渐老去,死去……等到这些历史的见证人都不在了,明天,我们以什么见证历史?“给予这些历史见证人以经济和精神上的援助,她们不该带着历史孤独地死去!”苏智良呼吁道。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系主任,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以来,苏智良致力于“慰安妇”研究。9月1日,苏智良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他计划年底在上海师范大学校内成立首个中国“慰安妇”资料馆,并在近2年内保留一个“慰安所”,作为历史的见证。她们的晚年孤独潦倒记者(以下简称记):从1992年至今,您从事“慰安妇”研究已经13年了,现在尚在人世的“慰安妇”还有多少人?苏智良(以下简称苏):在20多万名中国“慰安妇”中,能够熬到日军投降而幸存下来的,人数并不多。从1993年至今,我们共找到100多位原“慰安妇”,但近些年来,她们陆续去世。她们的讲述,还原了曾经不为历史所记载的真相。据我们所知,现在仍然健在并且生活在中国内地的原“慰安妇”只有35名,分别生活在北京、上海、山西等9个地方。上海也有两名朝鲜籍的“慰安妇”,她们现在精神上仍很痛苦,并且不愿意公开她们曾经的经历。记:这些幸存的原“慰安妇”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苏:不好,很不好。“二战”中幸免于难的她们,遭受长期残酷的摧残,绝大多数丧失了生育能力,晚年陷入了孤独潦倒的凄凉境地。身体上,她们普遍有慢性病如骨头酸痛、神经痛、哮喘、妇科病等疾病;精神上,她们带着羞愧的心情苟活至今,耻于对别人讲这些经历;经济上,她们没有收入,生活窘迫,无儿无女,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也难以维系。在我们调查早期中,曾经听说有一个武汉受害者由于贫病交加,孤身一人,实在无法活下去就卧轨自杀了。去年我去看山西的一名受害者,她住在农村,80多岁了,烧饭、洗衣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完成。她告诉我,她曾不小心摔了一跤,两个多小时后,自己醒来,摸着爬回了自己家,喝完一口水后还要忙着准备自己的晚饭。对日索赔,她们很有勇气记:你刚才提到在上海有两名朝鲜籍老太太,她们并不愿公开她们曾经的经历,主要原因是什么?苏:战争给她们留下的创伤太惨烈了,“慰安妇”的经历使她们遭受了身心巨大的创伤,烙印一生。老太太不愿公开,很大原因是子女不支持。记:那些选择“说出过去”的原“慰安妇”,公开经历前后,她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苏:在以前,她们公开身份后,可能会遭到当地人的歧视。已经死去的原“慰安妇”侯冬娥在生前饱受歧视,在她所在的村庄里,大家不叫她真名,称她是“进过炮楼的”,更有人拿她的遭遇当笑话说。一个雨天,她重重摔倒在村口,因为嫌她“不干净”,没人肯过去扶她。这十几年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她们在公开身份后,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情,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记:你在接触了这些曾经被强迫沦为“慰安妇”的中国妇女后,发现她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苏:精神上的慰藉和无歧视的经济援助。经济援助可以改善她们的生活现状,而精神上,她们需要的是加害者的道歉和周围人的关心。袁竹林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慰安妇”,她曾哭诉说:“我这一生,全毁在鬼子手里了,我80多了,没有几年能活了,日本政府应该尽快赔偿,我等不及了!”可喜的是,现在已经有“慰安妇”勇敢站出来进行对日索赔,山西的两起,海南的一起,我国台湾的一起,但是目前都没有结果。五年来,国内捐款3万元记者:说起经济援助,现在她们能有多少生活补贴?苏:对于“慰安妇”问题的研究,国内起步比较晚,我们研究中心(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对这些人进行资助。钱不多,给她们每人每月100元的补贴。对这些老太太(大概20余名)来说,一个月100元,可以让她们不用为生存而担忧。但问题是,每年研究中心的捐款根本不够支付这些老太太的生活补贴。中心的捐款主要来自海外募集,国内募集的很少,从2000年到去年为止,收到国内捐款1万多元。今年海外援助比较少,相对来说,国内的募捐增多了,现在收到将近2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拒绝了日本“亚洲妇女国民基金”的“帮助”,因为日本政府想通过这个基金

(完整版)(经典)高考数学三视图还原方法归纳

高考数学三视图还原方法归纳 方法一:还原三步曲 核心内容: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齐,宽相等,高平齐” ,即正视图和左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左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 还原三步骤: (1)先画正方体或长方体,在正方体或长方体地面上截取出俯视图形状; (2)依据正视图和左视图有无垂直关系和节点,确定并画出刚刚截取出的俯视图中各节点处垂直拉升的线条(剔除其中无需垂直拉升的节点,不能确定的先垂直拉升),由高平齐确定其长短; (3)将垂直拉升线段的端点和正视图、左视图的节点及俯视图各个节点连线,隐去所有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 方法展示 1)将如图所示的三视图还原成几何体 还原步骤: ①依据俯视图,在长方体地面初绘ABCDE如图; ②依据正视图和左视图中显示的垂直关系,判断出在节点A、B、C、D 处不可能有垂直拉升的线条,而在E 处必有垂直拉升的线条ES,由正视图和侧视图中高度,确定点S 的位置;如图 ③将点S 与点ABCD分别连接,隐去所有的辅助线条,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S-ABCD如图所示:

答案: 21+ 3 计算过程 经典题型: 例题 1: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cm3 。 例题 2: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解答:(24)

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正方体底面初绘制ABCDEFMN如图; 第二步:依据正视图和左视图中显示的垂直关系,判断出节点E、F、M、N 处不可能有垂直拉升的线条,而在点A、B、C、D处皆有垂直拉升的线条,由正视图和左视图中高度及节点确定点G,G',B',D',E',F 地位置如图; 第三步:由三视图中线条的虚实,将点G与点E、F分别连接,将G'与点E'、F'分别连接,隐去所有的辅助线便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如图所示。 例题3:如图所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是()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一:屈原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

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二:吴承恩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三:姜尚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

中国历史朝代纪元重要人物一览表

中国历史朝代、纪元、重要人物一览表 我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常常记不住朝代、纪元、重要历史人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时甚至记错、讲错、写错。所以多年来,一直想做一张通过一定时空把上述三者关系逻辑起来的表,使自己能一目了然,进而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然而这个想法却一直未能实现。退休后空闲了,从去年10月底到今年3月中旬,围绕这张表我选读了20几本书,把自己认为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遴选出来,做成这张表与有兴趣的网友分享。 朝代纪元 五帝388年 约前30世纪初~前21世纪初 1、皇帝,中华民族始祖,传说的上古时代圣王。司马迁《五帝本纪》说,皇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公元前4513年,黄帝轩辕在釜山会盟并取代神农氏登上帝位,在位100年。 2、颛顼(zhuān xu)帝,在位78年。 3、帝喾(kù)帝,在位70年。 4、唐尧(yáo)帝,在位98年。 5、虞舜(yù shùn)帝,在位42年。 6、仓颉,先秦传说:仓颉是皇帝的史官,造汉字者为仓颉。《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夏朝471年 约前2070~前1600年 1、启,建立夏朝。尧帝时,命夏部落鲧(g?n)治水,鲧用堵的方法治水九年而失败,遂被放逐。舜帝继位后,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年终获成功,并继舜位成为中原部落盟主。禹死后儿子启继位,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2、夏桀(jié),淫靡昏聩,夏末亡国之君。 商朝555年 商前期前1600~前1300年(301) 1、汤,又称武汤、成汤。原为商部族领袖,与有莘氏通婚。经11次出征并获胜利,成为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 2、伊尹,名伊,尹是官名,商初政治家、大臣。协助汤攻灭夏朝,建立商朝。 3、盘庚,汤九世孙。盘庚继位后,为摆脱政治腐败、国势衰危等困境,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书·盘庚》是迁殷前后的报告辞。以盘庚迁都为分界线,商朝分为商前期和商后期。 商后期前1300~前1046年(255) 1、武丁,武丁是商朝的第11世王,在继位之前,被父亲送至民间磨练意志和品质,武丁处处留心访贤拜师求学问。继位后,破格任用出身卑微的傅说为相,励精图治,国力昌盛,在位59年,史称“武丁中兴”。 2、纣,亦称帝辛,亡国之君。在位时,沉湎酒色,奢侈荒淫,统治残暴,曾囚禁周文王于羑里。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被周武王打败后自焚,商朝灭亡。 周朝791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276) 1、姬昌,即周文王,曾被商纣囚禁于羑里而演周易。 2、姬发,即周武王,打败商纣建立西周王朝。 3、姬旦,周文王儿子周武王弟弟,史称周公。武王死后,成王诵年幼,周公摄政。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宰辅。 4、吕尚,姜太公。西周初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有兵书《六韬》传世。 东周前770~前256年(515) [春秋前722~前481;战国前275~前221]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浅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现代界定可概括为:从根本上看,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是历史人物活动须臾不可离却的舞台,也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归宿,国家的安危盛衰与个人命运休戚相关。林则徐在国难当头时曾明确表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将“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身立命的终极目标。为国、爱国,历来被视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被传统社会视为“大谊”。自古以来,人们对爱国者总是钦佩有加,对卖国贼则深恶痛绝,其情感依据即源于此。因此,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应是检验历史人物历史表现的一个重要尺度。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总体目标。人类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地努力,就是渴望能不断推进历史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其每一点成就都渗透着人类艰苦卓绝的努力。因此,历史人物的一切活动,自然应服从于这一总体目标,并接受其检验。只有明确标准,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 (1)历史性原则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历史人物总是以特定的空间做活动舞台,在某一阶段时间内进行活动。其思想、活动受制于时空等诸条件。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要考察其生活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思想潮流、风俗习惯等因素,从中发现影响历史人物的关键要素,把握其活动的实质,从历史实际出发,对历史人物给以实事求是地评价。既不能以个人好恶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可能有缺点错误, 但我们只能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待。 (2)阶级性原则 历史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历史人物的的种种活动,乃至观点立场、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这就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其作为对哪个阶级有利。例如:评价李鸿章、曾国藩时,要特别强调运用阶级性原则,对他们的主要活动,尤其是在洋务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行客观分析,以了解洋务派官僚发起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在运用这一原则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绝不能简单化,唯成分论。如对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全盘否定,对农民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完全肯定。要注意两点:一是阶级是不会改变的,但个人是可以转变的。列宁说“阶级是各不相同的”,但“个别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自由地转到另一个阶级”例如,佃农出身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他领导这支队伍,推翻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做了皇帝。朱元璋本人也就由农民阶级转化为地主阶级了;二是相同阶级出身的人可以走完全不同的政治道路。 (3)辨证性原则 评价历史人物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持辨证的观点,应用两点论,做到一分为二。例如:对于陈独秀的评价,以往总是强调他犯了右倾错误,很少讲他的贡献。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议上,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后来搞托陈取消派“反对我们”之后说:“陈独秀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

搞好史料教学 还原历史真相

搞好史料教学还原历史真相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高考题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新材料、新情境,因此,史料教学已成为当今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而且,史料教学有其特殊的魅力:它能还原历史,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从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培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没有史料教学,就没有历史教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绥靖政策”是较难理解的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材料: 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伊克斯日记中记载了1941年9 月英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了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磐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此刻,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在1941 年8 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具体内容有:“日

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对此的反映是:“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西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为我在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人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民主国家”是指哪些国家?罗斯福这个口号表明了什么立场? (2)材料三中,丘吉尔的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拒绝了丘吉尔的建议? (3)分析材料一、二、三看出美国二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政策?美国采取这些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①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说明了美国在二战中大发军火财 ②目的是希望美国参战,打击日本,进行反法西斯。罗斯福拒绝是为了不让美国卷入战争。 ③采取中立的绥靖政策。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国家利益,避免美国卷入战争,使美国不会受战争的影响,从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通过这个材料题,我们对美国采取的绥靖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另外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培养了能力。

三视图还原技巧

三视图还原解读 解决三视图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三视图还原问题,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给好多同学(包括一些空间想象能力挺强的同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果在高考中碰到一个稍有些不常规的三视图,绝对会给在高考中以数学成绩为倚傍的同学设置了一道拦路虎,要是稍微一心慌,那我们与这一道5分题就失之交臂了,也会给后面的答题造成心理影响.比如2014年全国1卷第12题,当时就将相当大一部分同学斩于马下.本文就三视图还原总结为“三线交汇得顶点”现从这道高考题入手. 2014年高考全国I 卷理科第12题: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 的边长为4,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 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是() A.B.6 C.D.4 正确答案是B. 解: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的长、宽、高均为4,所以我们可用一个正 方体作为载体对三视图进行还原.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如图(1): 第一步,根据正视图,在正方体中画出正视图上的四个顶点的原象所在 的线段,这里我们用红线表示.如图(2),即正视图的四个顶点必定是由图 中红线上的点投影而成的. 第二步,侧视图有三个顶点,画出它们的原象所在的线段, 用蓝线表示,如图(3). 第三步,俯视图有三个顶点,画出它们的原象所在的线段, 用绿线表示,如图(4). 最后一步,三种颜色线的公共点(只有两种颜色线的交点不 行)即为原几何体的顶点,连接各顶点即为原几何体,如图(5).至 此,易知哪条棱是最长棱,求出即可 大家是不是体会到了用这种方法还原三视图的妙处呢?这种方法的核心其实就是七个字:“三线交汇得顶点”.这样是不是比我们以前那种天马行空的遐想接地气一些呢?由此,我们在三视图还原上就可以七字真言扫天下了. 此方法更适用于解决三棱锥的问题,画直观图后需要验证一下是否符合。 由三视图画直观图的方法 由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想象直观图一向是诸多考试的必考项目,而这也 恰好是很多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同学的噩梦.其实利用三视图的原理可以 很有效的帮助直观图的建立,下面结合一例说明这一方法, 三视图选自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理科数学选择第7小题.

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以对毛泽东的评价为例 作者:郭婷 [摘要]历史人物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与研究相关历史。笔者探讨科学的历史人物评价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和理论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对毛泽东的评价为例,简要介绍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历史人物科学的评判不仅是历史事件的鉴定,更有利于历史的发展和实践。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价毛泽东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别优秀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 作用。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对一个历史时期的评价,需把其放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上评价。历史人 物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代表的阶级利益,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当时历史的发展,是否有利 于人民群众的福祉,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本文主要以对毛泽东的评价来简要介绍 唯物史观的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关于毛泽东,古今争议颇多。不少学者不断揪住毛泽东在探 索社会主义革命中所犯的错误不放,认为他的过大于功,这带有个人主观臆断的评价在很大程 度上有失客观性,以至于古往今来很多人对毛泽东有太多飞误解,而忽视了他应有的贡献。但 邓小平曾对毛泽东做了最公正的澄清“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分析历史的 复杂北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的、科学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对待历史,对待历史 人物”。 一、历史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 怎样看待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在这个问题上 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唯心史观强调英雄史观,认为个别英雄人物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这种漠 视人民群众的力量,相信宿命论的观点,违背了唯物史观客观性的特点。唯物史观,特别是关 于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基本原则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去评价,唯物的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根本的首要的就是历史分析法。 1、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没有脱离整体而存在的人,评价历史人物亦是如此。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单单是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孤立的、片面的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是一叶障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 泽东是犯了错误,我们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一定会纠正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但我们不能把 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个人品质上。我们应综合的看待问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些错误不 能归结为个人的错误,同时是受到林彪、江青、“四人帮”等因素的影响,况且人非圣贤。我 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对中国的历史贡献。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

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论意义

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论意义 摘要 “存在在意识中的消融”是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思想的核心。胡塞尔认为,我们所能看到的事物只是“自在的对象”并不是“意向对象”,但是能被我们直观把握的对象或者说“明白清楚的感知”的对象是我们的意识中构造自身的,超越人的内在意识或者说在人的内在意识之外而存在的客体自身是不可能获得明见性的。因此,胡塞尔从思维的自明性出发,主张对一切事物的存在乃至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存在问题作“悬搁判断”或者放到括号中去,存而不论,来追求哲学的绝对自明的开端。通过现象学的还原,给所有的超越之物贴上无效的标志,使“存在”回复到“意识”中,对象在意识中构造自身,回到纯粹现象本身,即“回到事实本身”。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还原意义 一、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内容 如何认识这种既非物质又非感性经验的“自我意识”呢? 胡塞尔认为,这既不能采用传统哲学的方法,也不能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应采用他所特有的现象学的方法,即现象学还原法。所谓“现象学的还原”,就是要从自然科学的认识还原到思维的直观认识,从超越的认识还原到内在的认识,亦即还原到纯粹的主体性上去。用胡塞尔自己的话说,“现象学的还原就是说: 所有超越之物( 没有内在地给予我的东西) 都必须给以无效的标志,即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有效性不能作为存在和有效性本身,至多只能作为有效性现象”。胡塞尔谈到过多种还原,但主要有两种: 先验还原和本质还原。他主张通过先验还原引导人们进入哲学的观点,通过本质还原引导人们进入本质的领域,从而使人们领会或把握先验的“纯粹意识”。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不分先后。 (一)先验还原 先验还原又称悬置( epoche) 或括号法。“悬置”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怀疑论哲学家,意思指中止判断或将判断搁置起来,对一切给予的东西打上可疑的记号这一点同笛卡尔的“我在怀疑”有异曲同工之处。胡塞尔借用这个术语来表示现象学对经验的事实世界采取的一个根本立场。例如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时,

历史教师要还原历史知识的本真.

历史教师要还原历史知识的本真 在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创造新的史实,而是“创造”对过去史实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然而许多教师误解了这个理念,为了达到课堂的生动性,往往采用影视作品等做教辅材料,虽可激起学生兴趣,但却忽略了材料的真实性,这样不但带给学生错误的历史观和认知观,而且成为恶搞历史的罪魁祸首,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炼就一双慧眼,努力纠正历史知识失真,还原历史的真象。 一、历史剧造假现象的广泛性及其危害 据统计表明,90%以上人们接受的历史知识来自影视作品。可见,影视作品对人们掌握历史知识的影响力是无法替代的。历史剧应以基本史实为依据,不可无限制地虚构。然而《大明宫词》中,让比太平公主晚生37年的大诗人王维与其演绎了一段荒诞的情缘;《康熙王朝》中,历史记载中比康熙大40多岁的苏麻喇姑竟然和康熙演绎起男欢女爱等。这些导致历史真实性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成了可以任意编造的“创作”,让一些历史教育者无法忍受。特别是众多历史影视剧、小说展现的是被美化的帝王将相,在嘻笑怒骂中一味歌颂封建王朝所谓的“太平盛世”,在“戏说”和编造中散布被歪曲的“历史真相”。它们不但会对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知识误导,有违艺术创作的职业道德和教育责任,而且向观众、读者传播的帝王将相创造历史这种错误落后的唯心史观,正好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唯物史观背道而驰,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加上影视作品本身具有极强的渲染力和灌输力,势必会让观众尤其是分辨能力还不强的青少年把臆造的历史当成了真实的历史,尤其是受影视作品影响的广大中小学生那种“先入为主”错误的唯心史观与学校历史教师传授的唯物史观形成鲜明的反差,无形中加大了历史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这就要求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历史题材剧本的审查力度,让那些脱离基本史实的剧本不能上映;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编剧进行教育,让他们认清历史剧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再则就是历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用辩证的唯物史观来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进而引发学生探究历史真实性的兴趣,最终让学生明白“历史不可再现,但也不可创造”的道理。 二、古代书籍史料真实性的疑析 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可见,历史的真实性作为历史学科的三大特性之一,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然而古籍中记载的史料相当部分是真假难分了。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了,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等。 然而据考证,这两个主角的真实历史却是:梁是明朝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喜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诞生了动人的传说。由此可见,连这些世人皆知的故事都存在失真之处,如果不加以论证,许多古籍记载都有可能存在失实之嫌。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三视图还原大招秒杀技巧

大招一:三视图还原之两大核心方法 方法一:“三线交汇得定点”(三线法)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是() 【答案】B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的长、宽、高均为4,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正方体作为载体对三视图进行还原,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如图(1) 图(1) 第一步,根据正视图,在正方体中画出正视图上的四个顶点的原像所在的线段,如图(2)。 图(2)

第二步:侧视图有三个顶点,画出他们的原像所在的线段,如图(3) 图(3) 第三步:俯视图有三个顶点,画出他们的原像所在的线段,如图(4) 图(4) 最后一步,如图5,至此,易知哪条棱是最长的棱,求出即可。 图(5)

方法二 通过三视图在长方体中排除不符合的点(排点法) 已知一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他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则在该三棱锥的四个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个。 【答案】4 【解析】第一步:画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其中是否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根据三视图中的各边长度来决定。 第二步:把俯视图画在底面。 (1) 底面是一个三角形,其中有三个点,分别为B,C,D 三个点,标 出这三个点。 (2) 对应的标出,B D ,,,C ,三个点,即这六个点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正视图、俯视图出现的交点也是研究对象。 第三步:研究正视图和侧视图

(1)把正视图放在矩形中发现,B,,, C即为无关 C两点空缺,B,,,点,则把这两点画掉。 正视图 (2) 正视图中左上点其实代表正方体中的,,D A线,这条线只有,D点 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即,D点为有关点,则留下,D点。 (3)正视图中的左下点其实代表正方体中的A-D这条线,这条线只有D点事我们的研究对象,即D为有关点,则留下D点。 (4)同理,正视图中右下角这个点代表正方体中的B-C这条线,B,C 两点都可能存在,即为可能点,则分析B,C两点。 侧视图 同理:观察侧视图,注意侧视图的方位,“左里右外”方法和观察正视图的方法一样。 四个点逐个分析,最后留下有关点,该题有关点为,D,B,C,D四个点。第四步:分别连接相邻的点(原先俯视图画出的点及提高到上面的点),原俯视图上的点B,C,D及提高点,D,按顺序连接得到下图: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_走进历史人物作文800 字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刘邦、项羽、曹操、诸葛亮、岳飞、郑成功、戚 继光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国时期 的诸葛亮。 诸葛亮姓诸葛,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人 称卧龙,是三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军 事家。他一生追随刘备,多次为刘备打仗时出谋 划策,帮助刘备取荆州,得马超,破许昌一生为 蜀国立下的功绩不计其数,直到刘备死后,诸葛 亮为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由于大将魏延的不慎,在五十 九岁时去世,死前留下了一个图本和以后出事的 应对措施,帮助蜀国在他死后仍然像以前那样兴 旺了一阵子。 诸葛亮一生经历过许多大的战争,且计谋大 部分是诸葛亮出的。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心胸 狭窄,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方设法的要除掉诸 葛亮。这时正值秋日,在许昌整顿了一年的曹军

现已精神焕发,准备驾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但是军中却缺少弓箭,周瑜 便想出一计,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若十日内 没有完成,便军法处置。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抱怨,而是说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诸葛亮说大话,于是便任由他去了。 第二天,诸葛亮把从鲁肃那里借来的二十艘 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满了草人,并下令向曹军 水寨进发。这一天正好有雾,曹军的视线不好, 错把草人当成了士兵。霎时间,曹军朝草船万箭 齐发,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条船上足足有五 六千支箭,二十条船上轻而易举凑齐了十万多支箭,周瑜哑口无言,计划落空。 诸葛亮最令人感动的便是他对刘备的忠心。 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疾病缠身 的那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对他的关怀可以说是无 微不至。刘备死后,有才能的诸葛亮并没有称王 称帝之心,而是全力帮助后主刘禅带兵打仗,管 理国家大事,对待刘备的孩子就像对自己的亲生 儿子那样,但是蜀国有才能的人都相继死去,诸 葛亮一个人独木难支,难管朝政,最终死去。他 在临死时还在关心着国家大事。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 二、十大后妃 野鸟皇后---吕雉挽歌圣手---王政君魂断金城---贾南风太和改制---冯氏独孤奇妒---伽罗乱世惊鸿---张氏铁马红颜---萧燕燕垂帘风流---刘娥草原之花---布木布泰铁血太后---慈禧 三、十大奸臣 谮忠祸吴---伯喜朝廷叛逆---刘濞弑君跋扈---尔朱荣盛唐大奸---杨国忠三起三落---蔡京一代国贼---张邦昌生财有道---阿合马马屁天王---严嵩跋扈第一---鳌拜第一贪官---和绅

四、十大阴谋家 伪忠伪孝---王莽豪强独夫---董卓 虚伪狡诈---司马昭口蜜腹剑---李林甫外憨内奸---安禄山反复无常---朱温 汉奸鼻祖---秦桧湖上平章---贾似道红颜一怒---吴三桂窃国大盗---袁世凯 五、十大才女 史笔千秋---班昭名垂千古---蔡文姬凤仪高迈---谢道韫雁过留声---薛涛 道观哀艳---鱼玄机出水芙蓉---花蕊夫人词国俊杰---李清照断肠英女---朱淑真纺织大师---黄道婆巾帼英雄---秋瑾 六、十大宰相 直钩垂钓--------姜尚成就霸业---管仲 芝过昭著---李斯开国丞相---萧何 权术之王---曹操千古名相---诸葛亮知人善任---狄仁杰佐定天下---赵普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独裁良相---张居正

七、十大商人 富甲陶朱---范蠡营国巨商---吕不韦官商大鳄---桑弘羊实业巨子---张骞商界巨擘---盛宣怀第一商人---胡雪岩火柴大王---刘鸿生家族首富---孔祥熙地产大王---徐润双栖勇士---章乃器 八、十大名臣 天下归心---周公改革斗士---商鞅流芳千古---房玄龄千秋镜鉴---魏征改革大师---王安石治国奇才---刘晏第一清官---于成龙扶棺谏君---海瑞千古完人---曾国藩千秋功罪---李鸿章 九、十大昏君 暴虐之君---商纣王亡国之君---胡亥傀儡皇帝---汉献帝白痴皇帝---司马衷名义皇帝---唐高宗苦难皇帝---明思宗儿皇帝----石敬瑭杀兄弑父---隋炀帝异国囚徒---宋徵宗淫君之首---明武宗

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理论

1、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生态学理论? 恢复生态学应用了许多学科的理论,但最主要的还是生态学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有; 限制性因子原理(寻找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子)、热力学定律(确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种群密度制约及分布格局原理(确定物种的空间配置)、生态适应性理论(尽量采用乡 土种进行生态恢复)、生态位原理(合理安排生态系统中物种及其位置)、演替理论(缩短恢 复时间,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时.演替理论不适用,但具指导作用)、植物入侵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引进物种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恢复的生态系统稳定)、缀块—廊道—基底理论(从景观层次考虑生境破碎化和整体土地利用方式)等等(John— s恤e,1986;Fo抓sn,1995;Mid4le咖,19993余作岳和彭少肋,1996)。 2、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有哪些? 如前所述,恢复牛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就H6V的理解,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①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空间组成结构、不同地理单冗与要素的空间组成结构及营养结构等)、功能(包括生物功能;地理单元与要素的组成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作用;能流、物流与信息流的循环过程与平衡机制等)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③先锋与顶级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U不向于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⑤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从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⑧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替及预测研究;⑦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勺重构及其调控技术研究;③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④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⑤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⑥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马世骏,1990;章家思和徐班,1999)c 目前,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sclN01gn ve刚s dMign lh印ry)是惟一从恢复生态学中产牛的理论(van Jervalk,1999)。自我设计理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而人为设计理论认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这一理论把物种的生活史作为植被恢复的重要因子,并认为通过调整物种生活史的方法就可加快植被的恢复。 3、自我设计理论和人为设计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种理论不同点在于:自我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生态系统层次考虑、未考虑到缺乏种于库的情况,其恢复的尺能是环境决定的群落;而人为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个体或种群层次上考虑,恢复的可能是多种结果(MNdleton,1999;Van der Valk.1999)o 第三章 1、什么是退化生态系统?表现在哪里? 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于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问相互关系改变(Ch叩删,1992;Daily,1995;陈灵芝和陈伟烈,1995)。当然,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其退化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例如,湖泊由于宫营养化会退化,外来种入侵、在人为干扰下本地非优势种取代历史上的优势种等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等,往往这种情况下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但生物生 产力不一定下降.有的反而会卜升(Berser.1993)。 2恢复生态系统的目标 Hobbs和N盯ton(1996)认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目标包括:建立合理的内容组成(种类丰富度及多度)、结构(植被和土壤的垂直结构)、格局(生态系统成分的水平安排)、异质性(各组分

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几个问题

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几个问题 求是网:现在国内正在掀起一股“重评历史人物”、“重评历史事件”的浪潮。像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这样一些历史人物开始得到推崇,而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些历史事件却越来越受到负面评价。您能帮我们厘清一下这种现象吗? 刘润为:厘清不敢说,可以谈一点看法。史学界的这种思潮其实还是否定革命的产物或者说是另一种表现形式。 对于慈禧太后的评价,我认为关键在于她是否反对维新变法。为她辩护的人说,这位老佛爷是不反对变法的,怪也只能怪维新派策略失当,太冒失了,你看她后来不是还主动搞了靖末新政吗?这种说法是经不住推敲的。不错,慈禧太后公开表态时并不反对变法,但那是迫于《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的压力。日本拿走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又外加2.315亿两白银;两年后德国又霸占了胶州湾,搞得举国哗然、民怨沸腾。面对这种危局,即使再专制、再顽固的统治者也不能不有所顾忌。慈禧太后的所谓不反对变法,不过是平息民怨、摆脱危机的权变而已。其实,在怎样对付维新派的问题上,这位老佛爷早已成竹在胸。宣布变法后的第4天,即1898年6月14日,她就罢免了帝党首领、光绪帝的老师,维新派在朝中最主要的支持者翁同龢。变法第5天,她又逼迫光绪帝连下三道圣谕,使她得以把持朝廷的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为控制局势作了最关键的准备。变法推行之际,守旧派则纷纷上书,敦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杀康、梁以谢天下。正是在守旧派磨刀霍霍的危急关头,才发生了谭嗣同密访袁世凯要求

护驾的事。哪里是什么维新派的“冒失”才惹怒了老佛爷呢?当然,维新派出台变法举措是急了一些、集中了一些,但是不急、不集中又能怎样呢?变法尽管是体制内的改良,但毕竟要触动贵族及其他八旗人的利益。毋庸说更厉害的条款,单是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这一条,在慈禧太后及其他贵族那里就通不过。镇压维新派以后,慈禧太后虽颁布了要继续改革的懿旨,但也是做样子的。该旨劈头写道:“国家制治保邦,纲常名教,亘古为昭。”时人孙宝瑄的《忘山庐日记》记载:有人问他,“政府已主张变法,所不变者惟心术耳……此何意耶?”他回答说:“心术者,即君权之代表也。彼惧怕变法而民权之说起,故以心术二字压倒之。”值得注意的是,孙宝瑄并非维新派,而且其父其兄其岳父均任清廷要职,他的话应当是客观的。 至于清末新政,更像是拿立宪派当猴耍的一场闹剧。1906年9月1日,清廷发布上谕,宣称“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于是成立了内阁,但12个内阁成员中有9个是皇族大员。这叫什么?换汤不换药。立宪派不甘失败,组团赴京请愿、伏阙上书,但是一点用也没有。请愿代表“押解回籍”,继续抗争者发戍新疆。立宪派痛心疾首,发表《宣告全国书》,哀叹“新内阁如此,议员等一再呼号请命而不得,救亡之策穷矣!” 纵观慈禧太后掌政,不能说她一点国家民族意识也没有,但是在掂量国家民族与统治集团利益的时候,她绝对把统治集团放在第一位;在掂量统治集团中一般成员与皇族利益的时候,她绝对把皇族放在第一位;在掂量皇族成员与她自己利益的时候,她绝对将个人放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