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

第一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检查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首选:

A. 肘部静脉

B. 手背静脉

C. 内踝静脉

D. 股静脉

E. 颈静脉

2.WHO推荐成人皮肤采血部位为:

A. 无名指指端内侧

B. 中指和无名指指端内侧

C. 中指指端内侧

D. 耳垂

E. 大拇趾

3.血细胞分析中最常用的染色法为:

A. 吉姆萨染色

B. 瑞氏染色

C. HE染色

D. 罗氏染色

E. PAS染色

(二)、A1型题(否定型)

3. 下列那一种抗凝剂不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

A. EDTA-K2

B. 草酸钠

C. 草酸铵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四、论述题

1. 试述瑞氏染色法的原理及PH值对其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二)、A1型题

四、论述题

1. ①瑞氏染色法的原理: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兰组

成的复合染料。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兰和带负电的伊红。由于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不同,因此染色后呈现不同的色彩。如血红蛋白和嗜酸颗粒为碱性可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兰或天青结合染成紫蓝色或蓝色。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兰均可结合染成紫红色。此染色过程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②PH值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为蛋白质组成,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值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兰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3. 以N表示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总数,则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计算式应为:

A. N×5×10×104×200

B. N×5×10×105×200

C. N×25/5×10×106×200

D. N×5/25×10×106×200

E. N×25×10×106×200

5. 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

A. 沙利法

B.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6. 国内推荐哪种方法作为血红蛋白测定的次选方法:

A. 沙利法

B. 血气分析法

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7. 血红蛋白测定法中基本淘汰的是:

A. 沙利法

B. 血气分析法

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8. 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所用波长:

A. 500nm

B. 530nm

C. 540nm

D. 560nm

E. 570nm

9. 血液分析仪和血红蛋白测定仪多采用哪一波长测定血红蛋白:

A. 500nm

B. 540nm

C. 560nm

D. 575nm

E. 600nm

21. WHO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首选的常规方法为:

A. 微量离心法

B. 温氏法

C. 折射计法

D. 粘度法

E. 放射性核素法

22. ISCH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参考方法为:

A. 放射性核素法

B. 温氏法

C. 粘度法

D. 比重测定法

E. 折射计法

23. 血细胞比容测定法中趋于淘汰的是:

A. 血液分析仪法

B. 温氏法

C. 粘度法

D. 比重测定法

E. 折射计法

32. 显微镜计数法成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的参考范围:

A. (25~75)×109/L

B. (20~70)×109/L

C. (200~250)×109/L

D. (100~150)×109/L

E. (10~25)×109/L

33. Miller窥盘小方格内计数的红细胞总数是500个,大方格内(含小方格面积)计数的网织红细胞总数是180个,网织红细胞是:

A.

B.

C.

D.

E.

36. 目前血沉测定首选的方法:

A. 库氏法

B. 温氏法

C. 潘氏法

D. 赖氏法

E. 魏氏法

39. 计数池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分别为37、39、40、41,则白细胞数为:

A. ×109/L

B. ×109/L

C. ×109/L

D. ×109/L

E. ×109/L

44. 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疾病常见于:

A. 流感

B. 伤寒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心肌梗塞

E. 疟疾

45. 正常人血涂片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最为多见的是:

A. 杆状核

B. 二叶

C. 三叶

D. 四叶

E. 五叶

46. 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中性粒细胞核象右移,常表示:

A. 预后不良

B. 预后良好

C. 机体抵抗力好

D. 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 有严重感染

47. 退行性核左移提示:

A. 机体的反应性强

B. 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C. 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D. 感染程度较轻

E. 预后良好

48. 中性粒细胞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A. 中毒颗粒

B. 空泡

C. D?hle小体

D. 棒状小体

E. 染色质小体

49. 中性粒细胞出现空泡,提示:

A. 细胞衰老

B. 细胞发生吞噬现象

C. 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

D. 细胞分裂

E. 细胞融合

3. 有关改良牛鲍氏计数板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通过H型沟槽分割为两个相同的计数池

B. 每个池分为9个大方格

C. 盖玻片与计数池之间距离为

D. 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

E. 中央大方格又用双线分为25个中方格

4.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不能将哪种血红蛋白转化为HiCN:

A. HbO2

B. Hbred

C. SHb

D. HbCO

E. 以上都不是

18. ESR不加快的疾病是:

A. 恶性肿瘤

B. 活动性肺结核

C. 盆腔炎性包块

D. 多发性骨髓瘤

E.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1. 有关瑞氏染色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染色时间与细胞多少、室温有关

B. 可以复染

C. 冲洗时应先倒掉染液后再以流水冲洗

D. 血片着色偏红时应适当调高缓冲液pH值

E. 瑞氏染色和吉氏染色能混合染色

23.有关中性粒细胞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病毒感染时,总数常正常或轻度降低

B. 早晨较高,下午较低

C. 运动、疼痛、情绪激动时升高

D. 妊娠、分娩升高

E. 出生后第6~9天和4~5岁两阶段与淋巴细胞数大致相等

25.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中错误的是:

A. 核左移表明造血功能旺盛

B. 5叶以上核>为核象右移

C. 白细胞总数升高,杆状核粒细胞>,表示有严重感染

D. 炎症恢复期可见一过性核象右移

E. 核象右移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

26. 中性粒细胞不升高的是:

A. 大面积烧伤

B. 急性溶血

C. 恶性肿瘤

D. 胆囊炎

E. 电离辐射

27. 不引起核左移的疾病:

A. 恶性贫血

B. 急性化脓性感染

C. 急性溶血

D. 粒细胞白血病

E. 急性中毒

28. 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

A. 大小不均

B. 空泡

C. 中毒颗粒

D. 豪焦小体

E. D?hle小体

36. 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哪类细胞:

A. 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幼稚细胞

五、简答题

3. 简述红细胞平均指数手工法和血液

分析仪的检测原理11.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

计数的检测原理

六、论述题

1. 血红蛋白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其方法学评价

2.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5. 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

(二)、A1型题(否定型)

五、简答题

3. ①手工法:对同一抗凝血标本同时计数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

Hct

MCV

RBC

=(fl)

MCH=

Hb

MCHC

Hct

=(g/L)

②血液分析仪能直接导出MCV值,再结合仪器直接测定的RBC和Hb,计算出MCH和MCHC(即MCH=Hb/RBC,MCHC =Hb/RBC×MCV)。

11. 根据血细胞相对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于是瞬间引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变化的程度取决于非导电性细胞体积的大小,细胞体积越大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记录脉冲的数量就可测定细胞的数量。这些脉冲信号经过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计数及自动控制保护系统,最终可打印出数据报告。

六、论述题

1. ①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为国际标准参考方法。操作简单、显色快且结果稳定可靠,可检测除SHb 外的各种血红蛋白。该法强调仪器、比色杯、试剂及操作的标准化,但实际很难达到上述要求。采用HiCN参考液,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K值来校正结果,故定期地检查K值十分重要。KCN有剧毒,并存在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血症可致试剂混浊,以及HbCO 转化较慢等问题。

2. 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当骨髓网织红细胞增多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减少时,可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均增加,数量比为1:1时,则认为释放增加。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放化疗后,造血恢复期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红系无效造血时,骨髓红系增生活跃,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仅轻度增高。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低于,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为其诊断标准之一。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疗效判断。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骨髓移植后第21天,若Ret>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Ret<15×109/L,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其他有关参数的意义:①LFR和HFR:反映造血功能,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初筛指标;②RMI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RMI降低通常与骨髓衰竭或无效造血有关,如巨幼细胞贫血。

③MFR+HFR:MFR十HFR称为未成熟的网织红细胞比率(IRF),IRF增高是

估计骨髓移植后造血恢复的早期指标。

5.中性粒细胞增多:指分叶核粒细胞超过70%,绝对值>7×109/L。包括(1)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贮备池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循环,且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①急性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其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②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③急性溶血。④急性失血。

⑤急性中毒。⑥恶性肿瘤。⑦其他: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用皮质激素等。

(2)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如白血病细胞)的原始或幼稚粒细胞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①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②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中性粒细胞减低:指绝对值低于×109/L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109/L 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1)感染:见于伤寒、副伤寒、流感等。(2)血液病: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3)慢性理化损伤。(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 等。(5)脾功能亢进。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核左移指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包括①再生性左移,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急性中毒等。②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严重感染,表示机体反应性低下,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功能受抑制。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

(2)核右移指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3%则称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炎症恢复期,为一过性核右移;但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表示预后不良。

第四章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允

许相对分子量小于多少的小分子物质通过:

A. 5千

B. 1万

C. 万

D. 2万

E. 万

2. 重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A. 肾近曲小管

B. 肾远曲小管

C. 集合管

D. 肾小囊

E. 肾小球

3. 下面哪种成分几乎不被重吸收而

随尿排出体外:

A. 肌酸

B. 肌酐

C. 氨基酸

D. 乳酸

E. 葡萄糖

4 尿浓缩结核杆菌检查常用的防腐

剂是:

A. 甲醛

B. 麝香草酚

C. EDTA

D. 碳酸钠

E. 冰乙酸

5. 测定24小时尿液儿茶酚胺, 常

用的防腐剂是:

A. 浓硫酸

B. 浓磷酸

C. 浓硝酸

D. 浓盐酸

E. 冰乙酸

6. 24小时尿糖检验常用的防腐剂是:

A. 甲苯

B. 甲醛

C. 甲醇

D. 酚

E. 乙醇

7. 哪种标本最适合做尿胆原检验:

A. 24小时尿

B. 晨尿

C. 餐后尿

D. 中段尿

E. 随机尿

8. 碳酸钠常作为哪种物质的防腐剂:

A. 尿卟啉

B. 尿5-羟色胺

C. 尿钙

D. 尿醛固酮

E. 尿17-羟

9. 尿液标本冷藏最好不要超过几个小时:

A. 2

B. 6

C. 10

D. 16

E. 24

10. 检测尿HCG时,采用哪种标本最灵敏:

A. 24小时尿

B. 晨尿

C. 餐后尿

D. 中段尿

E. 随机尿

11. 原尿中哪种成分与血浆相差较大:

A. 尿素

B. 葡萄糖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E. 尿酸

12. 尿醛固酮检测, 常用的防腐剂

是:

A. 浓盐酸

B. 冰乙酸

C. 戊二醛

D. 甲醛

E. 甲苯

13. 24小时尿蛋白检测常用哪种防

腐剂:

A. 麝香草酚

B. 甲醛

C. 甲苯

D. 冰乙酸

E. 碳酸钠

14. 尿液中细胞、管型的保存,常用哪种防腐剂:

A. 麝香草酚

B. 甲醛

C. 甲苯

D. 冰乙酸

E. 浓盐酸

15 尿钙测定, 常用哪种防腐剂:

A. 戊二醛

B. 甲醛

C. 甲苯

D. 冰乙酸

E. 浓盐酸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A1型题(标准型)

五、简答题

2. 尿液标本主要种类有①晨尿;②

随机尿;③计时尿: 包括3小时尿,餐后尿,24小时尿和特殊试验尿(12小时尿,尿三杯试验,耐受性试验尿);④其他尿标本:中段尿,导管尿。

第五章尿液理学与化学检验

一、选择题

(一)、A

1

型题(标准型)

1. 正常成人24h尿量为:

A.400~1500ml

B.1000~2000ml

C.1500~2500ml

D.2500~3500ml

E.1500~3000ml

2. 尿液长期放置后,引起混浊变化的主要原

因为:

A.光照分解

B.温度变化

C.细菌生长

D.部分成分挥发

E.pH变化

3.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少尿:

A.使用噻嗪类药物

B.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C. 慢性肾炎

D. 急性肾小球肾炎

E. 使用脱水剂

4. 生理情况下影响尿液颜色的最主要代谢产

物是:

A.尿色素

B.尿胆素

C.尿胆原

D.原卟啉

E. 尿肌酐

5. 浓茶色尿液常见于:

A.尿路出血

B.尿路结石

C.细菌感染

D.肝胆疾病

E. 淋巴管破裂

6. 尿三杯试验中,如血尿以第三杯为主,则

病变多为:

A.膀胱出血

B.尿道出血

C.输尿管出血

D.肾脏出血

E. 尿道炎

7. 肉眼血尿是指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达到或者

超过:

A.

B.

C.

D.

E.

8. 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推荐的尿比密测

定的参考方法为:

A.称量法

B.尿比重计法

C.化学试带法

D.折射计法

E. 超声波法

9. 等张尿是指尿比密固定在 ___左右:

A.

B.

C.

D.

E.

10. 苯丙酮尿症患者尿的特征性气味是:

A.大蒜臭味

B.芳香气味

C. 烂苹果味

D. 腐臭味

E. 老鼠尿臭味

11. 下列哪种疾病时为酸性尿:

A.低血钾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 严重呕吐

D. 肾盂肾炎

E. 肾小管性酸中毒

12. 目前属于尿蛋白首选筛检试验的是:

A.加热乙酸法

B.干化学试带法

C.丽春红法

D.磺硫酸—硫酸钠比浊法

E.考马斯亮蓝法

13. NCCLS推荐的尿蛋白检查的确诊试验为:

A.加热乙酸法

B.磺基水杨酸法

C. 试带法

D. 免疫法

E. 比浊法

14. 尿蛋白定性干化学试带法只适用于检测: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糖蛋白

D.粘蛋白

E. 核蛋白

15. 尿葡萄糖试带法产生假阴性反应的常见

干扰物质是:

A.过氧化物

B.氨水

C.维生素C

D.青霉素

E. 链霉素

16.关于糖尿病患者尿液检查,正确的叙述是:

A.尿外观似无色,量常增多,比密较高,

尿糖定性试验阳性

B.尿外观似无色,量常增多,比密较低,

尿糖定性试验阴性

C.尿外观似无色,量常增多,比密较低,

尿糖定性试验阳性

D.尿外观似乳白色,量常增多,比密较

高,尿糖定性试验阳性

E.尿外观似乳白色,量常增多,比密较

低,尿糖定性试验阴性

17. 下列哪种疾病,血糖、尿糖同时增高:

A.慢性肾小球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Fanconi综合症

E.先天性肾性糖尿

18. 下列哪项,每日尿蛋白排出常大于3g:

A.直立性蛋白尿

B.肾病综合征

C.运动性蛋白尿

D.肾盂肾炎

E.烧伤19.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检测指标为:

A.尿微量清蛋白

B.尿本-周氏蛋白

C. 尿糖

D. 血尿素氮

E. 尿肌红蛋白

20. 低分子量蛋白尿常见于:

A.肾病综合征

B.慢性肾衰竭

C. 慢性肾炎晚期

D. 肾小管性酸中毒

E. 肾小球肾炎

21. 分泌性蛋白尿的主要成分为: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22. 正常的肾小球滤过膜允许下列何种分子

量蛋白质顺利通过:

A.<4万Da

B.<5万Da

C.<6万Da

D.<7万Da

E.<8万Da

23. 对于大量蛋白尿患者,下列检查哪项最有

意义:

A.尿浓缩稀释试验

B.尿圆盘电泳

C.尿液PH测定

D.尿比重测定

E.尿渗量测定

24. 选择性蛋白尿的主要成分是:

A.IgG

B.IgM

C.C3

D.Alb

E.β2-M

25.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尿酮体筛检方法为:

A.Rothera法

B.Gerhardt法

C.片剂法

D.折射仪法

E.试带法

26. 下列哪项为肝细胞性黄痘病人的特征:

A.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阳性,

尿胆素阳性,尿胆红素阳性

B.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阳性,

尿胆素阴性,尿胆红素阳性

C.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阴性,

尿胆素阳性,尿胆红素阴性

D.血清结合胆红素正常,尿胆原阴性,

尿胆素阳性,尿胆红素阳性

E.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阳性,

尿胆素阳性,尿胆红素阴性

27. 当血浆中存在的游离血红蛋白超过多少

时,可随尿液排出:

A.500mg/L

B.1000mg/L

C.1500mg/L

D.2000mg/L

E. 2500mg/L

28.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试带法检测尿液中

血红蛋白时出现假阳性结果:

A.大剂量VitC

B.甲醛

C.大量亚硝酸盐

D.尿路感染

E.白蛋白

29. 下列关于本周蛋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PH ±条件下,加热至80~90℃时发生

凝固

B.乙酸纤维素蛋白电泳时位于α1至α2

区带间

C.能与抗重链或抗Ig的抗血清起反应

D.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及异化

E.为免疫球蛋白轻链,能与抗κ和抗λ

抗血清起反应

30. 检测尿中本周蛋白的最佳方法为:

A.热沉淀-溶解法

B.对甲苯磺酸法

C.免疫固定电泳法

D.磺柳酸法

E.加热乙酸法31. 下列哪些疾病中,患者尿中可出现BJP:

A.肾病综合征

B.肾综合症出血热

C.巨球蛋白血症

D.尿毒症

E.间质性肾炎

32. 关于β2-微球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不含硫氨基酸

B.机体所有细胞都含有

C.不能经肾小球滤过

D.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

E.可与血浆蛋白结合

33. 尿β2-微球蛋白检测主要用于评估:

A.肾脏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B.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C.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

D.上尿路感染

E.肾脏的分泌功能

34. 乳糜尿经乙醚抽提苏丹Ⅲ染色后,染成何

种颜色:

A.淡黄色

B.紫色

C.橘红色

D.天蓝色

E.黄绿色

35. 妊娠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达到高

峰的时间是妊娠后:

A.2周

B.4周

C.6周

D.8周

E.12周

36. 24h尿液总量超过多少为多尿: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 3500ml

37. 夜尿增多是指昼夜间尿量比:

A.<2:1

B.<3:1

C.>2:1

D.>3:1

E.1:1

38. 尿液中外观灰白色,加酸后溶解,并有气

泡产生的结晶为:

A.碳酸盐结晶

B.磷酸盐结晶

C.尿酸盐结晶

D.磺胺结晶

E.胱氨酸结晶

39. 正常人的尿渗量为 mOsm/kg·H2O:

A.300~800

B.500~1300

C.600~1000

D.500~1500

E.300~1000

40.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试带法测定尿液中pH

值,其检测范围约为:

A.~

B.~

C.~

D.~

E.~

41. 用随机尿做为检测标本时,正常人尿蛋白

含量不超过:

A.40mg/L

B.50mg/L

C.60mg/L

D.70mg/L

E.80mg/L

42. 尿液透明度检查中有“膜状物”出现,该

患者最有可能患下列何种疾病:

A.流行性出血热

B.急性肾炎

C.尿毒症

D.糖尿病肾病

E.狼疮性肾炎

43. 用折射计测定液比密,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每次开机测定前应用蒸馏水调整基

准数

B.温度不会影响测定结果

C.混浊尿液不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D.若尿液中含蛋白质,每增加10g/L,

比密应减去

E.若尿液中含有糖,每增加10g/L,比

密应减去

44. 关于加热醋酸法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错

误的说法是:

A.陈旧尿液因细菌生长可引起假阳性

B.操作必须遵照加热,加酸,再加热的

程序

C.加入的醋酸量要适当,否则会出现假

阴性反应

D.无盐或低盐饮食病人,可致假阴性反

E.尿中含碘造影剂时可致假阴性

45. 关于磺柳酸法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说法

错误的是:

A.与白蛋白、球蛋白、本周蛋白均可发

生反应

B.在略高于蛋白质等电点的PH条件下,

蛋白质的氨基与水杨酸根结合而沉

C.大剂量的青霉素钾盐可致假阳性

D.高浓度的尿酸,草酸盐可致假阳性

E.可对尿蛋白进行半定量测定

46. 正常人的肾糖阈为 mmol/L:

A.

B.

C.

D.

E.

47. 下列测定尿葡萄糖的试验中,现认为最佳

的方法是:

A.班氏法

B.试带法

C.葡萄糖氧化酶法

D.己糖激酶法

E.Clinitest药片法

48. 下列疾病中,只有尿糖增高而血糖正常的

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范可尼综合症

C.肢端肥大症

D.库欣综合症

E.嗜铬细胞瘤

49. 目前分析蛋白质亚基组成和测定其相对

分子质量的最好方法为:

A.醋纤膜电泳

B.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C.琼脂凝胶电泳

D.免疫电泳

E.毛细管电泳

50. 尿液标本电泳前须经浓缩处理,正常人尿

液最佳浓缩倍数约为:

A.10倍

B.20倍

C.30倍

D.50倍

E.100倍

51. 在尿蛋白电泳中,患者尿蛋白主要位于清

蛋白及其以下区带,则该患者受损伤部位主要是:

A.肾小球

B.肾单位

C.肾小囊

D.肾小管

E.输尿管

52. Rothera法测定尿液中酮体时,所测成分为:

A.乙酰乙酸

B.β-羟丁酸

C.丙酮

D.乙酰乙酸+β-羟丁酸

E.乙酰乙酸+丙酮

53. Multistix试带法所测定的尿液酮体成份为:

A.乙酰乙酸

B.β-羟丁酸

C.丙酮

D.乙酰乙酸+β-羟丁酸

E.β-羟丁酸+丙酮

54. 成人体内胆红素的主要来源为:

A.肝细胞合成

B.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

C.正常红细胞的分解

D.未成熟红细胞的分解

E.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的分解

55. 溶血性黄疸病人尿三胆变化的特征为:

A.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强阳性,尿胆

素阳性

B.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尿胆素

阳性

C.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尿胆素

阳性

D.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阳性,尿胆素

阴性

E.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尿胆素

阴性

56. 用硫酸铵法测定尿液中肌红蛋白时,硫酸

铵的浓度为:

A.40%

B.50%

C.60%

D.70%

E.80%

57. 本周蛋白的本质是:

A.免疫球蛋白

B.清蛋白

C.糖蛋白

D.免疫球蛋白轻链

E. 膜蛋白

58. 下列关于THP的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 为糖蛋白

B. 在高尔基复合体中合成

C. 为近端肾小管病变定位标志物

D. 相对分子质量为8万~27万

E. 为肾特异性蛋白质

59. 关于尿液淀粉酶测定在胰腺炎中的诊断

价值,正确的是:

A. 在发病的6~8小时开始增高

B. 比血清淀粉酶更有助于早期诊断

C. 增高的程度比血清明显

D. 如尿淀粉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就可

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E. 增高持续的时间较血清短

60. 结石的最常见成分为:

A.草酸盐

B.磷酸盐

C.尿酸盐

D.碳酸盐

E. 胱氨酸盐

61. 用折射计法测定尿液比密时需用已知的

标准液进行核准,其中L的NaCl溶液SG 为:

A.

B.

C.

D.

E.

62. 用班氏法测定尿糖时,下列哪种物质可能

导致假阴性:

A. 肌酐

B. 黑尿酸

C. 头孢菌素

D. 对苯甲酸

E. 过氧化氢

(二)、A1型题(否定型)

1. 下列哪项不属于溢出性尿蛋白:

A.白蛋白

B.本周蛋白

C. 血红蛋白

D. 肌红蛋白

E. 免疫球蛋白的轻链

2. 下列哪种疾病时,尿液FDP不增高:

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C. 原发性纤溶亢进

D. 移植排斥反应

E. 糖尿病

3. 关于乳糜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含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盐

B.外观呈牛奶状

C.经离心沉淀后,外观不变

D.用乙醚抽提后可变澄清

E.只有经苏丹III染色后才能确诊

4. 关于尿液HCG测定的临床应用不正确的

是:

A.在孕娠的8~10周达到峰值

B.用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术后监测

C.畸胎瘤、卵巢癌、子宫颈癌等患者明

显增高

D.保胎治疗中HCG恒定,说明保胎成功

E.可做为肿瘤标志物使用

5. 下列那项不属于生理性多尿:

A.饮水过多

B.服用咖啡后引起的多尿

C.精神紧张

D.使用脱水剂

E.尿崩症

6. 下列哪项不是肾性少尿: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肾移植排斥反应

D.肾结石

E.多囊肾

7.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测定尿比密:

A.称量法

B.浮标法

C.折射计法

D.浓度计法

E.化学试带法

8. 下列那种疾病不会引起肾前性蛋白尿:

A.多发性骨髓瘤

B.糖尿病肾病

C.多发性肌炎

D.重症胰腺炎

E.新生儿溶血

9. 下列关于尿糖测定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用斑氏法进行测定,出现黄绿色或砖

红色沉淀时为尿糖阳性

B.用试带法测定时,Vitc可致假阴性

C.用班氏法测定时,Vitc可致假阳性

D.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监测

E.如若出现强阳性结果,则可诊断为糖

尿病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α1-微球蛋白的特性:

A.为糖蛋白

B.共由167个氨基酸组成

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D.主要由肝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

E.在血浆中以游离型或结合型存在

11. 关于苯丙酮尿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因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或

不足所致

C.可造成小儿痴呆

D.可用三氯化铁试验确证

E.患者尿液可有特殊的鼠尿臭气味

12. 下列哪项不是体位性蛋白尿的特点:

A.青少年多见

B.卧位时,尿蛋白阴性

C.活动后,尿蛋白阳性

D.可能与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有关

E.24h蛋白质排出量常超过1g

13. 下列哪项不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特征:

A.患者易发生水肿

B.尿蛋白以球蛋白为主

C.尿蛋白定性试验,多数为+++~++++

D.尿蛋白定量常为~10g/d

E.尿蛋白电泳主要位于中相对分子质

量区域

五、简答题

1.如何区别血红蛋白尿和血尿

2.何谓选择性蛋白尿与非选择性蛋白尿

3.试述尿三胆在各种黄疸疾病中的表现特

六、论述题

1.请述尿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2.试述尿蛋白的生成原因及机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 B

2. C

3. D

4. A

5. D

6. A

7. B

8. D

9. C 10. E 11. A 12. B 13. B 14. A 15. C 16. A 17. C 18. B 19. A 20. D 21. B 22. A 23. B 24. D 25. E 26. A 27. B 28. D 29. E 30. C 31. C 32. D 33. A 34. C 35. D 36. D 37. A 38. A 39. C 40. E 41. E 42. A 43. A 44. E 45. B 46. C 47. D 48. B 49. B 50. B 51. D 52. E 53. A 54. B 55. A 56. E 57. D 58. C 59. C 60. A 61. C 62. E

(二)、A1型题(否定型)

1. A

2. E

3. E

4. D

5. E

6. D

7. D

8. B

9. E 10. C 11. D 12. E 13. B

(三)、B1型题(配伍题)

1. A

2. C

3. A

4. D 6. E

7. A 8. C 9. B 10. C 11. D 12. A 13C 14. E 15. B 16. E 17. C 18. C 19. A 20. B

五、简答题

1.血红蛋白尿与血尿的鉴别方法有①离心

沉淀后的尿上清液:前者仍为红色,后者红色消退。②镜检沉淀物:前者不见红细胞或仅见红细胞碎片,后者可见大量完整的红细胞。③用上清液做隐血试验:前者强阳性,后者一般阴性或仅呈弱阳性。④用上清液做尿蛋白定性试验:前者阳性不变,后者结果减弱或呈阴性。

2.选择性蛋白尿指尿中主要为中相对分子

质量(分子量4万—9万)的白蛋白、转

铁蛋白等,而分子量大于9万的蛋白质多不出现。尿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提示肾小球滤过膜的轻度受损。非选择性蛋白尿指尿中以大分子量及中分子量的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尿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

3.1)溶血性黄疸中,尿胆原为强阳性,尿

胆素阳性,尿胆红素阴性;2)肝细胞性黄疸中,尿三胆均为阳性;3)梗阻性黄疸中,尿胆原阴性,尿胆素阴性,尿胆红素阳性。

六、论述题

3. 尿糖检查,主要是作为糖尿病的筛检和病情判断的检测指标,但尿糖检查时,应同时检测血糖,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1)血糖增高性糖尿:

①摄入性糖尿:由于摄入或输入糖过多使血

糖水平超过肾糖阈值时引起尿糖增加。

②应激性糖尿

③代谢性糖尿:由于内分泌激素分泌失常,糖代谢发生紊乱引起高血糖所致。典型的代谢性疾病是糖尿病。

尿糖检测是糖尿病诊断、病情判断、治疗效果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疑糖尿病时,应该同时检查血糖、尿糖(定性/和定量)、餐后2h尿糖,还应该进一步作糖耐量试验,以明确糖尿病的诊断;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尿糖检查无痛苦且廉价,因此,对

于以饮食控制尿糖的患者,尿糖较为适用,但对胰岛素依赖的患者,尿糖检测结果与血糖的对应性较差,因而,宜用血糖监测患者的治疗。

④内分泌性糖尿:内分泌激素中,除胰岛素使血糖浓度减低外,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都使血糖增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及Cushing(库欣)综合征等。

(2)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出现糖尿的原因是由于肾小管对滤过液中葡萄糖重吸收能力减低,肾糖阈减低所致的糖尿。如①家族性肾性糖尿:如Fanconi综合征患者,由于先天性近曲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功能缺损,空腹尿糖为阳性。②新生儿糖尿:因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还不完善所致。

③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可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伴有肾小管损伤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因细胞外液容量增高,肾滤过率增高而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受到抑制,使肾糖阈减低,出现糖尿;但如出现持久且强阳性尿糖时,应进一步检查原因。

(3)其他糖尿如乳糖尿、半乳糖尿、果糖尿等。

高职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技能达标与评价

高职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技能达标与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面向目标是专业的岗位实践人员,当下我国大部分的医学类高职院校都是在中专卫校基础上升级而来的,其授课不管是教授方式还是当中蕴含的内容,都是中专的延续和升级。在教学理念上还未能与高职教育有良好的适应,高职临床检验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检验技术,教学的重点集中在临床检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的传递上。 标签:高职教育;临床检验;教学技能 1.技能目标达标的方法 (1)技能达标目标展示。开展实验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先将实验教学内容的技能达标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够明白每一项实验教学的内容其需要达到的实际教学目标以及应该达到的技能操作目标。 (2)技能达标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步骤按照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组合练习以及熟练掌握四个阶段执行,让学生逐层逐级的掌握到相应的技能操作目标。例如,在白细胞计数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动作开始之前进行技能目标的初步展示,首先,教师对皮肤进行消毒,采集毛细血管血液、使用微量吸管、完成计数池充液等动作;其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开展、模仿每一个实验环节;最后,再把每个单一的练习环节组合练习而实现白细胞计数实验教学目标完成的作用。在开展下一项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学生在完成了毛细血管采血、使用微量吸管与细胞计数等方面的操作动作后,就可以较为熟练地掌握此项技能的操作。 (3)技能的补充练习。在技能目标评价过程中不达标的学生,后期都需要开展技能的补充练习,以实现技能培训达标的目的。技能的补充练习包括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寻问题出现的原因、开放实验室帮助学生开展实验技能练习、完成规定的实验操作内容、获取技能目标实现的必要建设条件;之后安排学生下临床实习、开展实习管理,通过考试和实践考核的方式实现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 2.提升高职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技能有效性的策略 (1)实验模块教学。完成一个单元的各个子实验操作后,可以依照实验教学的内容整体性的区分成血液学的一般检验、血栓止血检验动作、血型和输血检验等多个学习板块,在每一项学习板块中开展集中性的实验动作,对一种技术进行反复的训练以达到掌握一种操作技能的目的。 (2)有机组合实验。一项完成的临床检验,其中所包含的实验环节有实验前的准备、开展实验、等待实验结果、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实验器具清洗,等等。如在开展血沉实验的时候,可以同步开展血涂片制作,以实现强化学生血涂片操作技能的目的,实验动作结束后让学生能够依照临床检验的基础实验规范开展实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A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具有吞噬传递免疫信息在特异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 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红细胞 2.冲液后,计数池每个大格的体积是() A 0.1u l B 0.01 ul C 1.0 ul D 0.0001 ul 3.血片经过瑞氏染色后,成熟红细胞呈鲜红色,白细胞核染色呈浅灰色, 其原因是PH为() A 5.4 -6 B 7.4-8 C 6.5-7 D 8.2-8.6 E 8.7-9.4 4.三种粒细胞区别的要点是() A细胞大小 B特异性颗粒 C染色质结构 D浆颜色 E核浆比例 5.下列除了哪种疾病外,均是中性粒细胞增加的疾病() A猩红热 B尿毒症 C 流行性感冒 D 铅中毒 E化脓性阑尾炎 6.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分叶核常为() A一叶 B二叶 C三叶 D四叶 E 五叶 7.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以上幼稚细胞增多称为() A核左移 B核右移 C中毒颗粒 D 逆行性变化 E杜勒氏小体 8.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是棕红色,在波长540nm处,有一较宽的吸光带, 它是() 9.大面积烧伤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增高的原因是() A红细胞生成增多 B红细胞寿命延长 C 红细胞破坏减少 D 血液浓缩 E白细胞生成减少

10.诊断铅中毒的最佳指标是() A.网织红细胞增多B低色素红细胞增多 C 靶红细胞增多D 点彩红细 胞增多 11使血沉明显加快的原因是() A红细胞数量增多 B 大红细胞贫血 C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 D 球形红细胞贫血 E 红细胞凝集成团 12.关于魏氏血沉发测定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深静脉血1.6ml B 用血沉管吸抗凝血至零刻度 C与0.4ml抗凝剂混匀 D垂直立于血沉架上 E 室温静置半小时 13.关于血沉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正常男性血沉生理变化不大 B 新生儿血沉加快C妇女月经期血沉可 加快 D 年龄超过50岁的老年人血沉可加快E 高原地区的居民血沉低于平原地区的居民 14.欲中和A型血清的天然抗体,可加哪一种唾液() A A型分泌型唾液 B B型分泌型唾液 C O型分泌唾液 D A B型分 泌唾液 E 任何唾液 15.用标准血清鉴定血型,下列哪项的结果应判断为A型血() A与抗A不凝,抗B凝抗A+B凝 B与抗A凝,抗B不凝抗A+B凝 C 与抗A凝,抗B凝抗A+B不凝 D与抗A不凝,抗B不凝抗A+B凝 E与抗A不凝,抗B凝抗A+B不凝

临床检验基础 血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

血液标本 全血:用于细胞计数、分类、形态观察; 血浆:全血去除血细胞,用于血栓止血检测; 血清:全血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用于生物化学、免疫学检测等。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用于微量检测 部位:耳垂或手指末梢,主要是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半岁以下拇指或足部,特殊人员视情况而定 所用器材:采血针、吸管, 简要步骤:1、准备材料;2、选择采血部位;3、按摩皮肤;4、消毒皮肤;5、针刺皮肤;6、拭去第一滴血;7、吸血;8、止血;9、稀释血液。 二、静脉采血法:用于血沉、免疫、生化等检测项目 部位:主要是肘静脉。还可以在:手背部手腕部等部位采血,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采血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检验用真空定量采血装置。 简要步骤:1、准备试管;2、标记试管;3、消毒双手;4、选择静脉;5、检查注射器;6、扎压脉带;7、选择进针部位;8、消毒皮肤;9、穿刺皮肤;10、抽血;11、止血;12、放血 【质量控制】 标本采集时应规范操作,以减少误差;毛细血管采血时应避开伤损部位,避免挤压皮肤,血液应自然流出;静脉采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不宜太长;动脉采血后应立即与空气隔绝,阻止血气交换;容器要洁净干燥,避免强力振荡引起溶血;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抗凝的标本其比例要准确,必要时需修正;尽量避免输液时采血,因可干扰测试结果 抗凝: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 一、草酸盐, 抗凝原理:与血液中钙离子形成沉淀; 使用方法:草酸钠0.1mol/L和血液1:9。 优点:溶解性好,价廉。 缺点:①对凝血因子保护功能差,影响凝血因子;②形成草酸钙沉淀物,影响自动凝血仪器的使用。 使用范围:逐步被淘汰。 二、柠檬酸钠(枸橼酸钠), 抗凝原理:与钙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鳌合物。 使用方法:配成109mmol/L的浓度和血液1:9(用于凝血试验);106mmol/L的浓度和血液1:4(用于血沉)。 优点:对凝血因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缺点:血液中溶解度低,抗凝作用较弱。 使用范围:止血学检验、血沉、输血保养液(毒性小)。 三、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 抗凝原理:与钙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鳌合物。 使用方法:15g/L EDTA和血液1:10。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

第一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检查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首选: A. 肘部静脉 B. 手背静脉 C. 内踝静脉 D. 股静脉 E. 颈静脉 2.WHO推荐成人皮肤采血部位为: A. 无名指指端内侧 B. 中指和无名指指端内侧 C. 中指指端内侧 D. 耳垂 E. 大拇趾 3.血细胞分析中最常用的染色法为: A. 吉姆萨染色 B. 瑞氏染色 C. HE染色 D. 罗氏染色 E. PAS染色 (二)、A1型题(否定型) 3. 下列那一种抗凝剂不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 A. EDTA-K2 B. 草酸钠 C. 草酸铵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四、论述题 1. 试述瑞氏染色法的原理及PH值对其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A 2.A 3.B (二)、A1型题3.D 四、论述题 1. ①瑞氏染色法的原理: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兰组

成的复合染料。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兰和带负电的伊红。由于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不同,因此染色后呈现不同的色彩。如血红蛋白和嗜酸颗粒为碱性可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兰或天青结合染成紫蓝色或蓝色。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兰均可结合染成紫红色。此染色过程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②PH值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为蛋白质组成,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值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兰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

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 血液部分 红细胞计数(R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 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一般200倍)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然后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红细胞数,经过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计算: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5 ×10 ×200 ×10^6/L

【参考值】 成年男性:(4. 0~5. 5)×10^12/L,成年女性:(3. 5~5. 0)×10^12/L;新生儿:(6. 0~7. 0)×10^12/L 低于3.5×10^12/L可诊断为贫血,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增多 相对性增多:血浆水分丢失,有形成分相对增加,绝对值没有发生变化 绝对性增多:继发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肿瘤等);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病理性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造血原料缺乏(缺铁贫、巨幼贫);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贫);红细胞丢失过多 红细胞比积(HCT/PCV):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参考值】(温氏法) ①成年:男性0.40~0. 50,女性0.37~0. 48;②新生儿0.47~0.67;③儿童:0.33~0.42。【临床意义】 增高:1. 血液浓缩;2. 红细胞增多症;3. 新生儿。降低:1. 贫血;2. 其他原因的稀血症 应用:1. 疗效观察;2. 计算红细胞指数 血红蛋白(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检测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的氰根(CN-)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540nm有吸收峰。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可测得吸光度并计算Hb(G/L)。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实验室的分光光度计达不到WHO规定的标准条件,所以利用Hb参考液制备标准曲线,换算出Hb(G/L)。 【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 g/L,成年女性: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技术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 1.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 A 手背静脉 B 肘部静脉 C 颈外静脉 D 内踝静脉 E 股静脉 B 2. 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 A 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 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 D 4. 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 A 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 C 血小板计数 D 白细胞分类计数 E 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E 6.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 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B 阻止血小板聚集 C 除去球蛋白 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 除去纤维蛋白原 D 7. 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 A EDTA-Na2溶解度大于 EDTA-K2 B 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 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 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 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 A 8. 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 A 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 B 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C 对Ⅴ因子保护差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 E 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 D 9.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 A EDTA-K2 B EDTA C EDTA-Na2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A 11. 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 A 抗凝血酶Ⅰ B 抗凝血酶Ⅱ C 抗凝血酶Ⅲ D 抗凝血酶Ⅳ E 抗凝血酶Ⅴ C 13. 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 A 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 B 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 C 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测定 E 目前应用较少 C 14. 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 A EDTA-K2 B 38g/dl枸橼酸钠 C 109mmol/L枸橼酸钠 D 肝素 E 草酸钠 C 16. 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 A 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B 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C 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 D Hb为碱性物质 E 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 D 17. 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说法是 A 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B 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C 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 D 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 E 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 D 29.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he ICSH, the best anticoagulant for the blood routine tests is ("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检验重点整理加油吧医学生

尿液部分 尿液的采集 指导病人后让其自行留取,取清洁中段尿,适用于尿常规检查、细菌检查与细胞学检查。 要求病人清洗手及外生殖器,一般留取中段尿到适当的未受污染的容器中。女性要防止阴道分泌物污染,婴幼儿要避免粪便污染。 晨尿:指清晨起床后、未进早餐与做运动之前第一次排出的尿液。 第二次晨尿:指采集晨尿后2~4小时内的尿液。(要求从前一天晚上到采集此次尿液标本时,只饮水200ml) 随机尿:指患者无需任何准备、不受时间限制、随时排出的尿液标本。 餐后尿:指午餐后2~4小时内的尿液。 3小时尿:上午6时~9时的尿液称为3小时尿。 12小时尿:从晚上8时开始到次日早晨8时终止的12小时内的全部尿液。 24小时尿:采集的当天,患者排空膀胱并弃去尿液,从此时开始计时并采集尿液,将24小时内的尿液全部采集于容器中;结束采集的次日(24小时后),患者排空膀胱,且将尿液采集于同一容器内。如此采集的尿液称为~。 【小知识点】 尿液检查一般应在收到标本后迅速进行。一般2h内送检,30min内完成检测。 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采取保存措施。常用的方法有冷藏法与化学防腐法。 尿量:指24小时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 【参考区间】 成人1~2L/24h,即1ml/(h*kg);儿童按体重计算尿量,大约为成年人的3~4倍。 【相关内容】 一、多尿(polyuria):就是指成人24小时的尿量超过2、5L,儿童24小时尿量超过3L。 在正常情况下多尿常见于饮水过多、精神紧张等。此外,静脉输液过多或应用某些药物(如咖啡因、利尿剂等)也可以导致多尿。 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与浓缩功能减退所致,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糖尿病:因尿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所致,属于溶质性利尿。 肾脏疾病:多种肾脏疾病,因肾小管破坏致使尿浓缩功能减退,均可导致多尿,其特点为夜尿增多。 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该病就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受损,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或由于

临床检验基础 重点

Hi ,Hi 与氰离子反应生成棕红色HiCN ,在54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其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而检出Hb 浓度。 / 注意:分光光度计必须符合WHO 标准,否则:1HiCN 参考液制作标准曲线或者计算K 值 2带标准直接计算 测定Hb 的方法学评价 1. HiCN 法:ICSH 和WHO 推荐参考方法 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测多种Hb (SHb 除外),可直接定值 /缺点:剧毒,不能测SHb ,对HbCO 转化慢,脂血、高球蛋白、高白蛋白、血小板增多可导致Hb 假性增高 2.SDS 法:临床首选/优点:试剂无毒,缺点:ε未定,需依赖HiCN 法间接得出结果, SDS 会破坏WBC ,不能用于WBC 计数 RBC 、Hb 测定的临床意义 1.RBC 、Hb 降低(低于参考值下限指示贫血) 1)生理性减少(生理性贫血)1、6个月-2岁婴幼儿(造血原料不足)2、妊娠中、晚期(血液稀释)3、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减少:RBC 生成少、破坏多、丢失多 2.RBC 、Hb 升高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运动(缺氧);成年男性比女性高(雄性激素水平较高) 2)病理性增多 1、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 大面积烧伤患者2、绝对性增多:慢性心肺疾病、真红,RBC 可达(7-10)×1012 /L 贫血病因分类:1、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再障、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2、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贫 3、红细胞破坏增加:各种溶血性贫血 4、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慢性失血 Hct 的方法及意义方法主要为离心法:温氏法和微量法 / 意义:略高:1血液浓缩: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2红细胞增多症:如真红,有时可高达80%3新生儿, 降低:各种贫血,但减少程度不一定与RBC 一致. 可用作真红、输血及输液疗效观察指标。 用作计算MCV 和MCHC 血液流变学指标之一,增加表明血↑;缺铁贫和巨幼贫正常或轻度↑2)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绝对值<15×109 /L :再障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 1)缺铁贫和巨幼贫治疗后,先Ret ↑,后RBC 和Hb 逐渐↑ 2)溶血和失血性贫血治疗后:Ret 逐渐降低,已得到控制;持续高值,未控制或加重。 3、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 )骨髓造血的早期标志 4、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值(IRF ) 5、RPI ESR 影响因素+意义 1)血浆因素 增快: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 减慢:清蛋白、糖蛋白及卵磷脂 2)红细胞因素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3)其他因素 血沉管的位置,温度 / 临床意义:1、生理性血沉增快:老年人,妇女月经期,妊娠三个月以上血沉逐渐增快可达30mm/h 2、病理性血沉增快1)各种炎症:急性细菌性炎症、风湿热、结核活动期2)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增快,心绞痛正常(鉴别)3)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恶性肿瘤多增快,良性肿瘤多正常4)高球蛋白血症:SLE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5)贫血:越重越快6)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硬化、糖尿病等 3、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脱水、DIC WBC :中性粒数量变化:多数情况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1)中性粒生理性增多1、年龄2、日间变化:下午较高3、剧烈运动、激动、严寒、暴热等4、妊娠、分娩 2)中性粒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最常见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的烧伤、大手术后、心肌梗死、急性溶血 3、急性大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破裂4、急性中毒:化学药物、代谢性中度 5、恶性肿瘤 6、白血病 3)中性粒减少 1、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流感 2、某些血液病:再障 3、慢性理化损伤:X 射线、氯霉素 4、自身免疫性疾病:SLE 5、脾功能亢进 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1)淋巴细胞增多 1、绝对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某些传染病恢复期;肾移植排异反应前期;急淋、慢淋;某些慢性感染 2、相对增多:再障、粒缺2)淋巴细胞减少 :放射线、肾上腺皮质激素;N ↑可导致L ↓(相对) 单核临床意义 增多: 1、某些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肺结核 2、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及MDS 嗜酸粒 1、增多 超敏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血液病:如慢粒 2、减少 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粒 增多:慢粒、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原理+意义:采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讲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红细胞和大部分其他白细胞被破坏,E 着色,充池计数经换算得每升血液中E 数 / 意义 1、生理变化 1)劳动、寒冷、饥饿、神经刺激,E ↓(肾上腺皮质激素组织骨髓释放E ,并促使血中E 向组织浸润) 2)日间变化: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患: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 2)寄生虫:钩虫、蛔虫等 3)某些传染病:猩红热4)慢粒白血病5)某些恶性肿瘤: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如霍奇金)、肺癌 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4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其他应用1)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2)观察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3)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 白细胞分类原理 三分类:电阻抗法,五分类:多项技术联合检测 1电阻抗法:溶血处理后白细胞体积,区别小细胞群(L ),中间细胞群(M 、E 、B )和大细胞群(N ) 2光散射与细胞化学计数联合白细胞分类计数过氧化物酶染色:活性E 、N 、M 依次降低,L 、B 无活性 3容量、电导、光散射(VCS )白细胞分类法,电阻抗法测量体积V ,高频电磁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电导C ,光散射S 区别细胞颗粒的结构和颗粒的质量 4阻抗与射频技术联合白细胞分类法DC 通过四个不同的检测系统:嗜酸粒检测系统;嗜碱粒检测系统;淋巴、单核、粒细胞检测系统;幼稚细胞检测系统 5多角度偏振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技术 0°前角光散射测细胞大小 10°狭角光散射测细胞结构 90°垂直光散射测细胞的内部颗粒和细胞成分 90°消偏振光散射将E 从其他白细胞中分离出来 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参数及意义(1)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14.9% / 1、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RDW/MCV ) 2、诊断缺铁贫。95%以上缺铁贫RDW 异常。小细胞低色素贫血、RDW 正常则缺铁贫可能不大。 3、缺铁贫与轻型地贫的鉴别。前者RDW 增高,后者正常。 (2)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参考 7.6-13.2fl / 结合PLT 的变化,MPV 越大,新生血小板越多1、增大:血小板破坏增多,骨髓纤维化、血栓性疾病、脾切除、慢粒等 2、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血小板减少 常用筛选实验 BT 、PLT 、APTT 、PT 、D-D 临床应用 BT :延长: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血管性血友病等 ,缩短:心梗、脑血管病变及DIC 等 PLT : 生理变化:早晨较低,午后较高;剧烈运动后较高;月经、妊娠有改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 / 病 理变化:1)血小板减少(PLT<100×109 /L )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破坏或消 耗增多:ITP 、DIC , 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 2)血小板增多(PLT>400×109 /L ) 原发性增多:慢粒、真红 反应性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出血等 APTT : 1推荐应用的内凝筛选实验 2延长 1)Ⅷ、Ⅸ和Ⅺ减低,能检出Ⅷ:C 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 2)Ⅰ、Ⅱ、Ⅴ、Ⅹ严重缺乏,如肝病,维生素K 缺乏 3)抗凝物质:口服抗凝剂、血循环中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等 4)纤溶活性增强 3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 的高凝期2)血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变,深静脉血栓等 4检测肝素治疗的首选指标 PT 1延长1)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 缺乏、纤溶亢进、DIC 晚期3)血中抗凝物质增加,口服抗凝剂、肝素等 2缩短: DIC 早起,心梗、脑血栓行测好难过,3INR 是用于监测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 D-D 增高:继发性纤溶(鉴别原发)。血栓性疾病、肿瘤,溶栓治疗的监测:D-D 显著升高 尿液检验目的?1.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及疗效判断 2.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安全用药监测 4.重金属中毒检查(职业病防护) 5.健康体检 尿液标本采集有哪些种类、方法和临床应用? 1.晨尿 : ①首次晨尿:肾脏浓缩功能评价,有形成分、化学成份(HCG). ②二次晨尿:细菌培养、有形成分计数. 2.随机尿 适于门诊、急诊。 3.计时尿 ①3h 尿: 6-9am. 尿有形成分排泄率;②餐后2h 尿 :病理性尿胆原、糖尿、蛋白尿等③12h 尿:晚上8点-次晨8点, :Addis 计数、蛋白排泄率等。 ④24h 尿:大容器(>4L),防腐,收集完全,测尿总量,混匀,适量送检(50ml);尿中化学成分、T.B 排出量,电解质等。 4.特殊尿标本①尿三杯试验②无菌尿液:细菌培养、药敏等。 尿液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1.尿液采集标准操作规程(SOP ) 2.检验项目选择与申请 3.患者准备:告知、控制 4.标本采集:器材、运送 5.人员职责 尿液标本保存有哪些方法 1.低温冷藏:2℃~8 ℃,6h 内,有形成分保存。 2.冰冻 -20℃~-70℃,离心,除去有形成分,冰冻上清液(化学成分)。 3.化学防腐 ①甲醛:有形成分形态固定。 ②甲苯 尿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 ③麝香草酚:有形成分镜检、尿浓缩T.B 、化学成分。 ④浓盐酸 化学成分定量。 ⑤其他:冰乙酸:戊二醛:碳酸钠 尿液理学检查有项目及临床意义①尿量:1.少尿:<400ml/24h 或<17ml/h ,无尿: <100ml/24h 。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肾性少尿:急性肾炎、肾衰。肾后性少尿:尿路梗阻 2.多尿>2.5L/24h 肾性多尿: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早期等。内分泌性多尿:尿崩症、甲亢。代谢性多尿: 糖尿病 ②尿色及透明度: 1.血尿: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炎症、结石等/全身性疾病:血友病等/邻近器官疾病/药物不良反应。 2.血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如蚕豆病、输血反应等 3.肌红蛋白尿: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如急性心梗等。 4.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5.乳糜尿:寄生虫(丝虫)或非寄生虫(结核、肿瘤、创伤、手术等)。 6.脓尿/菌尿: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7.结晶尿:正常尿、结石、痛风、药物等 ③尿比密 方法+评价:1.比重计法:需校正;操作繁、标本量大、影响(温度,蛋白,葡萄糖等)2.折射仪法:标准 3试带法: 简便,但干扰多,测定范围窄,精密 度差,过筛试验 临床意义:1. SG ↓:低比密尿SG <1.015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 比密低而固定:SG 固定于1.010±0.003, 呈等渗尿,表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2. SG ↑ 见于: 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前性少尿疾病如高热、脱 水等 2.鉴别肾前性或肾性少尿:肾前性少尿:Uosm >450mOsm/kg. H2O,肾性少尿:Uosm <350m 3.利用渗透清除率计算自由水清除率 尿蛋白定性试验+原理+评价+注意事项 ①试带法:(筛查。) ②加热醋酸法:加热加酸→蛋白沉淀 / 准确,A 、 G 均敏感;灵敏度较低, 操作较繁。 ③磺基水杨酸法(SSA):蛋白质NH 4+ +磺酸根-→蛋白盐沉淀 / 简便,灵敏度高,多种蛋白均反应;推荐确诊实验。 尿蛋白定量试验+评价 ①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线性范围窄,影响多,欠准确。 ②双缩脲比色法:对A/G 均敏感;灵敏度较低,操作繁。 ③丽春红S 染料结合法:灵敏度很高,对A/G 均敏感,线性范围宽,干扰少;但操作繁。 ④其他:免疫法、尿蛋白电泳 / 灵敏、特异,前景好。 蛋白尿临床意义1.肾小球性蛋白尿:原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和某些继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中毒 3.混合性蛋白尿 . 4.溢出性蛋白尿:本周氏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5.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炎症、中毒等 6.假性(或偶然性)蛋白尿:膀胱炎、尿道炎等或阴道分泌物混入。 7. 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 (各种特点见名解) 尿糖定性试验 ①班氏糖定性(Benedict test ):利用葡萄糖还原性将硫酸铜还原; / 简便,灵敏,特异性差,有假+(VitC 等)。 ②试带法 ③薄层层析法 尿糖定量试验 ①葡萄糖氧化酶(GOD)法:同血糖测定, 先以班氏法定性,再稀释至3g/L 以下。/ 灵敏、特异,抗VitC 等干扰;用于治疗监测及用药调整。 ②薄层层析法 临床意义 ①血糖增高性糖尿:摄入性,应激性(颅脑外伤、急性心梗),代谢性:糖尿病,内分泌性(血糖↑— 胰高糖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血糖↓— 胰岛素) ②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肾糖阈降低。 ③其它: 乳糖尿等。 尿胆红素检查方法:①重氮法:强酸介质中,Bil 与重氮盐偶联反应,产生红色偶氮化合物.(试带法)。/ 灵敏度较低,简便、快速,多假+/-,筛检。 ②氧化法:1.Harrison 法: 以钡盐吸附胆红素并浓缩,酸性三氯化铁氧化胆红素为胆绿素呈现绿色;/ 灵敏、准确,为确证试验;但操作较繁,假+(水杨酸等)。 2.Smith 碘环法:碘氧化胆红素呈绿色环。简单,灵敏度低。 尿胆原检查 ①改良Ehrlich 法:②试带法 尿酮体检测方法:①亚硝基铁氢化钠法:乙酰乙酸、 丙酮与亚硝基铁氢化钠反 ,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同;试带法:筛检法,敏感、方便、快速;②Gerhardt 法 临床意义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早期β-羟丁酸为主,缓解后乙酰乙酸↑。 ②非糖尿病酮症:剧烈运动、禁食、发热、严重呕吐腹泻等。 直接涂片法 优点:简便,不影响有形成分形态 / 缺点:易漏诊 / 应用:血尿、脓尿者 离心涂片法 优点:敏感,阳性率高 / 缺点:操作不易规范,报告不统一,离心可破坏形态,使形态区分困难或漏检。 / 应用:有形成分较少的标本,多用于试带法后确诊。 尿有形成分包括哪些内容? 细胞(红,白),管型,结晶,其他成分。 管型形成条件:①白蛋白或T-H 蛋白→基质,首要条件 ②浓缩和酸化沉淀→蛋白质 ③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足够的时间形成 ④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液淤积 化学法检测尿隐血原理?Hb 亚铁血红素→催化过氧化氢作为电子受体使色原氧化呈色。 尿试带法测定各项目的原理如何? 1.蛋白质PRO :指示剂蛋白误差法(溴酚蓝), 2.葡萄糖GLU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法 3.亚硝酸盐NIT :亚硝酸盐还原法 4.尿比密SG :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5.酸碱度pH :酸碱指示剂法 6.酮体KET :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7.胆红素BIL :重氮反应原理 8.尿胆原URO :醛化反应或偶氮法。 9.红细胞/血红蛋白/隐血(ERY/Hb/OB):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 10.白细胞LEU :白细胞酯酶法 11.维生素CVitC :还原法 尿液干化学分析质量控制㈠分析前质量保证 1.试带: 批号、避光、干燥 2.标本: 接受时间(2h 内检测)3.容器: 塑料、标记 4.饮食、用药 ㈡分析中质量保证 1.严格按规定要求操作 2.用质控人工尿液进行室内质控 3.质量控制标准 ㈢分析后质量保证 1.判断影响因素 2.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①正确分析干化学与镜检结果相关性,②确证实验或参考方法 脑脊液检查适应性禁忌症 适应症:有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布氏征、克氏征),疑有脑出血,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疼,昏迷、抽搐或瘫痪 / 禁忌症:颅内压明显↑病情危重,局部皮肤感染 潘氏实验原理+评价+蛋白质增加意义CSF 中球蛋白与苯酚相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质沉淀。/ 评价:优点:操作简便,快速,所需标本少,灵敏度高。缺点:假阳性率偏高。/ 蛋白质增加的意义:1.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病脑+ 结脑++ 化脑+++ 2.蛛 网膜下隙或脑室陈旧性出血 3.脑肿瘤 4.脑神经根病变 5.椎管内梗阻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意义 1.中枢神经系统WBC+++(分叶为主) 2.脑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3.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RBC 升高。 一、对涂片的满意程度:满意、不满意; 二、细胞学诊断:1.未见癌细胞和癌前病变细胞;2.病原体 3.反应性细胞改变①炎症有关②萎缩(有或无炎症)③宫内节育器④与放疗有关; 4.上皮细胞异常:鳞状上皮细胞异常(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腺上皮异(不典型腺体细胞性质未定、非典型颈管腺细胞倾向瘤变、颈管原位腺癌和腺癌) 测定临床意义1.早期妊娠的诊断 2.协助 3.流产诊断及保胎监护 4.绒 5.肿瘤 特异性阴道炎:清洁度异常,同时 / 非特异性 1.线索细胞 2.PH 大 4.5 3.胺试验阳性(加10%KOH ,因产氨而释放出鱼腥味臭味 4.阴道分泌物呈稀薄,乳白色奶油状。(线索细胞加 任意两项便可诊断) -- 精索静脉曲张:无力型精子症 3.死精子>50%—死精子症 精子计数意义(1)少精子症,精子计数<20×109/L ① 睾丸病变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睾丸肿瘤。 ②输精管疾病输精管精道阻塞、输精管精道先天性缺如和免疫性不育。 ③其它逆行射精、有害金属或放射性损害、环境因素,老年人,药物(长期用棉酚)。 (2)无精子症:严重的睾丸 和输精管疾病。 精子尾部低渗肿胀试验HOS 概念及意义 精子在低渗溶液中,由于渗透压的变化,水分子通过精子膜进入精子以达到渗透压平衡,使精子体积增大而出现尾部不同程度的肿胀现象,相差显微镜或普通高倍镜观察,计数200个精子中出现各种肿胀精子数,计算平均百分比。 / 意义:体外精子膜功能及完整性的评估指标,预测精子潜在的受精能力,不育症的精子尾部肿胀率明显降低,活的不动精子提示精子鞭毛结构异常,因此也可用HOS 测定精子存活率 核异质(dyskaryosis ):即上皮细胞的核异常,主要表现为核增大、形态异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染色较深,但胞质尚正常。根据不典型增生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轻度核异质:不典型细胞占上皮细胞层下1/3,细胞边缘清楚,核轻度增大,有轻度至中度畸形,染色质轻度增多,染色稍加深,核胞质比多在正常范围内 中度核异质:不典型细胞占上皮细胞层下1/3 ~2/3,细胞边缘较清楚,核明显增大,畸形明显,染色质浓密不均,深染,核与胞质比轻度增大。 重度核异质:不典型细胞超过上皮细胞层2/3,细胞边界不清,极性紊乱,核明显增大,比正常大1~2倍,畸形更明显,染色质增多、核与胞质比增大。不典型增生几乎达到或超过全层,可诊断原位癌。 背景成分:指涂片中非上皮细胞成分。意义:①红细胞:与取材有关;②中性粒细胞:可大量出现,常呈裸核,组织炎症③淋巴细胞:慢性炎症时较多见④浆细胞:慢性炎症⑥细菌团、真菌团、植物细胞、棉花纤维、粘液和染料沉渣等 复鳞上皮细胞变化规律 1) 胞体:由小到大 2)胞核:由大到小至消失 3)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均匀到粗糙、紧密、固缩;4)胞质量:少到多,核胞质比大到小;5)胞质染色:暗红到浅红。 恶性肿瘤细胞主要形态特征 核的改变:1.核增大1~4倍(核染色质增生↑) 2.核畸形 3.核深染 DNA ↑,腺癌深染不及鳞癌 4.核膜增厚(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常堆积于核膜下)5.核胞质比增大 6.核仁增大、数目增多,形态异常(分化程度越低,核仁异常越明显)7.核分裂增多(有丝分裂细胞↑)8.裸核 ( 癌细胞增生过快,营养供给不足,细胞退化.腺癌和未分化癌多见) / 细胞质的改变: 高、低分化鳞癌主要特征 高分化鳞癌:以表层细胞为主 细胞多形性,体积大,胞浆丰富,常染深红色,核大、畸形、深染、常分散存。 / 低分化鳞癌:中层或底层细胞为主。不规则形或圆形,散在分布或成团。 高低分化腺癌主要特征 高分化腺癌:胞体较大,可单个脱落也可成排成团脱落,胞质丰富,含有空泡,有时大空泡将核挤于一侧,形成印戒样癌细胞为特征性细胞。特征性细胞有:①纤维形癌细胞②蝌蚪形癌细胞③癌珠。 / 低分化腺癌:胞体较小,多成团互相重叠,极性紊乱,易融合成团呈花边样或桑椹样。 小细胞未分化癌主要特征:癌细胞小,比淋巴细胞略大 异性明显,三角形燕麦形核胞浆少,往往是裸核 核畸形显著,染色呈墨水滴状 成片镶嵌状 脱落细胞 图片制作固定方法 染色方法 1.带湿固定:涂片尚未干燥固定,适用较粘稠的标本(痰液、宫颈刮片及食管刷片等) 2.干燥固定:自然干燥后,固定。适用较稀薄的标本(尿液、浆膜腔积液等)一般15~30min 。含粘液较多标本适当延长。 染色方法: H-E 染色:优点:染色效果好。操作简易,试剂易配染色透明度好,细胞质呈淡玫瑰红色,细胞核显紫蓝色,红细胞呈朱红色。缺点:不能用于观察阴道涂片对雌激素水平测定 / 巴氏染色优点:色彩多样且鲜艳。染色效果好,能观察女性雌激素水平;缺点:染色程序较复杂 / 瑞-吉氏染色 适用于血片、淋巴穿刺液和胸腹水涂片 脱落细胞报告方式:三级分类法:Ⅰ级阴性正常细胞或炎症变性细胞 Ⅱ级可疑发现核异质细胞 Ⅲ级阳性 / 四级分类法:Ⅰ级阴性 Ⅱ级少量轻度核异质细胞,多由炎症变性所致。Ⅲ级可疑。有重度核异质细胞,符合癌细胞标准。但由于数量过少,或形态不典型,不能排除癌前病变的可能。Ⅳ级阳性。涂片中可见典型的癌细胞。 / 直接法:①未找到癌细胞②标本质量差③找到不典型细胞④找到可疑癌细胞⑥找到癌细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库 (1)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技术 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 1.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手背静脉 B 肘部静脉 C 颈外静脉 D 内踝静脉 E 股静脉 [本题答案] 2. 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 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 [本题答案] 4. 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A1型题)“实践技能" A 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 C 血小板计数 D 白细胞分类计数 E 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本题答案] 6.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B 阻止血小板聚集 C 除去球蛋白 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 除去纤维蛋白原 [本题答案] 7. 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 A EDTA-Na2溶解度大于EDTA-K2 B 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 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 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 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 [本题答案] 8. 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 B 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C 对Ⅴ因子保护差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 E 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 [本题答案] 9.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EDTA-K2 B EDTA C EDTA-Na2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本题答案] 11. 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A1型题)"基础知识" A 抗凝血酶Ⅰ B 抗凝血酶Ⅱ C 抗凝血酶Ⅲ D 抗凝血酶Ⅳ E 抗凝血酶Ⅴ [本题答案] 13. 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A1型题)"专业知识" A 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 B 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 C 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测定 E 目前应用较少 [本题答案] 14. 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A1型题)"专业知识" A EDTA-K2 B 38g/dl枸橼酸钠 C 109mmol/L枸橼酸钠 D 肝素 E 草酸钠 [本题答案] 16. 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临床检验基础名词解释大全

1.血常规CBC:全血细胞计数 2.血量:动物循环系统内所含血液的总量 3.红细胞计数RBC:即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4.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组成 5.白细胞计数WBC:指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循环池)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6.白细胞分类计数DC:根据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特征识别五种白细胞,测定其相对比值(百分率)以及观察其病理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 7..血小板计数:即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出血与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中最常用的实验之一 8.抗凝: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抑制或除掉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9.抗凝剂: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除去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 10.毒性指数:计算含有毒性颗粒的细胞数与所计数的中性粒细胞的比例 11.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中比正常中性颗粒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性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又小而稀少, 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中. 12.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13.核象: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应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14.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 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15.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 细胞总数减少 16.网织红细胞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 胞 17.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 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8.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 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9.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 或溶解等变化 20.血细胞比容HCT.PCV:一定体积中的全血中的红细胞所占容积的相对比例 2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体积的平均值,fl 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 平均值,pg 2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g/L 24.出血时间(BT):在特定条件下,皮肤小血管被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 止的时间 25.点彩红细胞: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2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是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残存的核酸变性,聚集成 为颗粒,经碱性染料染色后,细胞内可见深染的颗粒 27.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髓系干细胞分化的嗜酸性粒细 胞祖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由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 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 28.酸性染料:为阴离子染料,主要有伊红Y和伊红B,能释放质子,与细胞的碱性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库单选

1.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手背静脉 B 肘部静脉 C 颈外静脉 D 踝静脉 E 股静脉 [本题答案] B 2. 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从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 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 [本题答案] D 4. 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A1型题)“实践技能" A 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 C 血小板计数 D 白细胞分类计数 E 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本题答案] E 6.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B 阻止血小板聚集 C 除去球蛋白 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 除去纤维蛋白原 [本题答案] D 7. 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 A EDTA-Na2溶解度大于 EDTA-K2 B 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 C 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 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 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 [本题答案] A 8. 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 B 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C 对Ⅴ因子保护差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 E 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 [本题答案] D 9.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EDTA-K2 B EDTA C EDTA-Na2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本题答案] A 11. 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A1型题)"基础知识" A 抗凝血酶Ⅰ B 抗凝血酶Ⅱ C 抗凝血酶Ⅲ D 抗凝血酶Ⅳ E 抗凝血酶Ⅴ [本题答案] C 13. 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A1型题)"专业知识" A 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 B 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 C 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 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测定 E 目前应用较少 [本题答案] C 14. 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A1型题)"专业知识" A EDTA-K2 B 38g/dl枸橼酸钠 C 109mmol/L枸橼酸钠 D 肝素 E 草酸钠 [本题答案] C 16. 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B 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 C 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 D Hb为碱性物质 E 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 [本题答案] D 17. 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说法是(A1型题)"实践技能" A 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B 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C 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 D 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 E 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 [本题答案] D 1. 关于血液的理化性质,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基础知识" A 成人约3~4L B 约占成人体重的7~9% C 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所含红细胞的百分比 D 健康人血液pH值为7.35~7.45 E 血浆渗量为290~310mOsm/kgH2O [本题答案] A 2. 有关红细胞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A1型题)“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