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传 热

第三章 传 热

第三章  传  热
第三章  传  热

第三章传热

第一节概述

1-1 传热的基本方式

热传递三种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物体中温度较高部分分子,通过碰撞或振动将热能以动能形式传给相邻温度较低部分的分子,这种物体内分子不发生宏观位移的传热方式。

对流是流体之间的宏观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对流运动,将热量由空间中一处传到他处的现象。

辐射是一种以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

工业的换热方法:间壁式换热、混合式换热和蓄热式换热。

1-2 稳定传热与不稳定传热

稳定传热若传热系统中各点的温度仅随位置变而不随时间变,则此传热过程为稳定传热。

不稳定传热若传热系统中各点的温度既随位置变又随时间而变,则此传热过程为不稳定传热。

第二节热传导

2-1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付立叶定律

付立叶定律∶

式中负号表示热流体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即热量从高温传向低温。

2-2 导热系数

付立叶定律中的比例系数,其值等于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因此,λ值表

示了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表征物质导热性能的参数,称为导热系数。

2-3平壁的热传导

1.仅限于讨论以下条件的热传导

⑴稳定导热;

⑵平壁面积与平壁厚度相比很大,热量只沿垂直壁面的X方向作一维传导;

⑶单层或多层平壁中每层都为均质材料,各层导热系数均为不随温度而变化的常数。

2.通过单层平壁的导热速率方程式为:

导热通量表达式为:

3.通过多层平壁的导热速度方程,根据串联过程的概念,利用速率与推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导热通量可表示为:

2-4圆筒壁的导热

1.讨论仅限于如下条件:稳定导热、热量只沿径向传递的一维导热、无内热源、导热系数为常数。

2.单层圆筒壁的导热速率方程:

圆筒内外壁面的平均值

其中对于工程计算,当≤2时,可取或

3.多层圆筒壁导热速率方程

应该注意,对于多层圆筒壁传导,通过各层的导热速率都相同,但热通量则由于各层平均传热面积不等而各不相同。

4.导热速率与导热温差及热阻的关系

导热速率

对于定态传热过程,通过各层的导热速率均相等。

第三节对流传热

1.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流体与壁面间的对流传热速率由牛顿冷却定律表达式:

对流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以及温度差相对应。

2. 对流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

称为对流传热系数,表示流体与壁面间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以对流传热方式传递的热量。表示了对流传热的强度。

第四节传热计算

4-1 热负荷Q的确定

根据能量衡算,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之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即

两流体均无相变化,则

若热流体只有相变化而无温度的变化,例如饱和蒸气冷凝时,

4-2 总传热速率方程

冷、热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过程是热流体与壁面的对流传热,壁内的导热和另一侧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三个环节的串联过程。对于稳定传热过程,冷、热流体间的传热速率:

4-3 平均温度差

1.恒温传热:

2.变温传热:逆流或并流

当≤2时

3.错流和折流时的

按逆流计算,加以校正,即

式中-—按逆流计算的对数平均温差,

-—温差校正系数,=f(P,R) ,

4-4 总传热系数

1.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计算式为:

2.热面积

传热面积

式中:S o-—换热器传热的外表面积,

L-—换热器管长,

n-—换热器的管子根数。

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5-1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数

⑴流体物性,主要是比热容、导热系数、密度和黏度;

⑵流体的流动状态;

⑶流动的原因是强制对流还是流体自然对流;

⑷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

⑸传热过程中有无相态变化。

5-2无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

由对流传热过程的因次分析知,与对流传热有关的准数有:

努塞尔特准数Nu=;雷诺准数Re=;

普兰特准数Pr=;格拉斯霍夫准数Gr=。

对不同的传热情况,需选用不同的对流传热的关联式,注意关联式的使用条件:适用范围、定性温度、特征尺寸。

1.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

(1)流体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

①低黏度流体(μ<2μ常温水)

e t

Nu=0.023Re0.8Pr n

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

应用范围Re>10000,0.7<Pr<120

特征尺寸管内径d i。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②高黏度流体(μ>2μ常温水)

应用范围Re>10000,0.7<Pr<16700,>60

特征尺寸管内径d i。

定性温度除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令=,为了避免试差,项可取近似值,液体被加热时取1.05;液体被冷却时取0.95;气体被加热和冷却时均用1.0。

(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滞流

应用范围Re<2300,0.6<Pr<6700,>100。

特征尺寸管内径d i。

定性温度除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3)流体在弯管内作强制对流

式中′-—弯管中的对流传热系数;

-—直管中的对流传热系数;

d-—管内径;

R-—弯管的弯曲半径。

(4)流体在非圆形管中作强制对流

仍可采用圆形直管内强制对流关联式,管内径改为当量直径:

流体力学当量直径

传热当量直径

在传热计算中,采用流体力学当量直径还是传热当量直径,由具体的关联式决定。2.流体在管外作强制对流

列管式换热器壳方流体在管间流动时,对流传热系数:

当列管式换热器装有圆缺型挡板时(缺口面积为25%的桥题解面积)

应用范围Re=2×~1×

特征尺寸管内径d e。

定性温度除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当量直径的计算

管子为正方形排列

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

式中t-—相邻两管之中心距;

d o-—管外径。

雷诺准数中的速度需根据流过管间的最大截面积A计算,即

式中h-—两挡板间的距离;

D-—换热器外壳直径。

5-3 流体有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

1.蒸气在管外膜状冷凝的传热系数

(1)饱和蒸气在垂直管或垂直板上膜状冷凝

Re<1800

Re>1800

特征尺寸取垂直管长或板的高度

定性温度蒸气冷凝潜热r取饱和温度t s下的值,其余物性取液膜平均温度

下的值。

(2)蒸气在水平管外冷凝

第六节辐射传热

6-1黑体、镜体、透热体和灰体的概念

1.黑体:能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其吸收率A=1。黑体又称为绝对黑体。

2.镜体:又称绝对白体,是指能全部反射辐射能,即反射率R=1的物体。

3.透热体:能透过全部辐射能,即透过全部辐射能,即透过率D=1的物体。

4.灰体:能以相同的吸收率且部分地吸收由零到∞所有波长范围的辐射能物体。

6-2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

1.物体的辐射能力指物体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全部波长的总能量E(W/m2)。

2.黑体的辐射能力的表达式-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

6-3灰体的辐射能力及黑度

1.黑度:ε灰体的辐射能力E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能力之比。即

2.灰体的辐射能力E可由下式表达

第七节换热器

1.各种类型的换热器的结构及特点

套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是由两种大小不同的标准管连接或焊接而成的同心圆套筒,根据换热要求,可将几段套筒连接起来组成换热器。

夹套式换热器

夹套式换热器主要用于反应器的加热或冷却。夹套安装在容器外部,通常用钢或铸铁制成,可以焊在器壁上或者用螺钉固定在反应器的法兰盘或者器盖上。在用蒸气进行加热时,蒸气由上部连接管进入夹壁,冷凝水由下部连接管流出。在进行冷却时,则冷却水由下部进入,而由上部流出。

板式换热器

主要由一组长方形的薄金属板平行排列、夹紧组装于支架上而构成。两相邻板片的边缘衬有垫片,压紧后可达到密封的目的,且可用垫片的厚度调节两板间流体通道的大小。每块板的四个角上,各开一个圆孔,其中有两个圆孔和板面上的流道相通,另外两个圆孔则不相通,它们的位置在相邻板上是错开的,以分别形成两流体的通道。冷、热流体交替地在板片两侧流过,通过金属板片进行换热。

翅片式换热器

翅片换热器的构造特点是在管子表面上有径向或轴向翅片。管外装置翅片,既可扩大传热面积,又可增加流体的湍动,从而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板翅式换热器

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型式很多,但其基本结构元件相同,即在两块平行的薄金属板(平隔板)间,夹入波纹状的金属翅片,两边以侧条密封,组成一个单元体。将各单元体进行不同的叠积和适当地排列,再用钎焊给予固定,即可得到常用的逆、并流和错流的板翅式换热器

板翅式换热器的主要优点有:

(1)总传热系数高,传热效果好。(2)结构紧凑、轻巧牢固。(3)适应性强、操作范围广。

板翅式换热器的缺点有:

(1)设备流道小,易堵塞,压力降大;清洗和检修很困难。

(2)隔板和翅片由薄铝片制成,故要求介质对铝不发生腐蚀。

2.列管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的主要内容及方法;选适当的换热器。

试算并初选设备规格

(1)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途径;

(2)根据传热任务计算热负荷Q;

(3)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两端的温度,选择列管换热器的型式;计算定性温度,并确定在定性温度下的流体物性;

(4)计算平均温度差,并根据温度差校正系数不应小于0.8的原则,决定壳程数;

(5)依据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范围,或按生产实际情况,选定总传热系数K值;

(6)由总传热速率方程,初步算出传热面积S,并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如

d、L、n及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或按系列标准选择设备规格。

计算管程、壳程压强降

根据初定的设备规格,计算管程、壳程流体的流速和压力降,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或满足工艺要求。若压力降不符合要求,要调整流速,再确定管程数或折流板间距,或选择另一规格的换热器,重新计算压力降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

计算管程、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R si和R so,再计算总传热系数K’比较K 的初设值和计算值,若K’/K=1.15~1.25,则初选的换热器合适,否则需另设K值,重复以上计算步骤。

上述计算步骤仅为一般原则,设计换热器时,视具体情况可以灵活变动。

3.传热过程的强化途径

(1)增大传热面积;增大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

(2)增大平均传热温差。平均温差的大小取决于两流体的温度和流动方式,采用逆流操作可获得较大的传热温差。

(3)增大总传热系数。提高K值必须减少各项热阻。减少热阻的方法有: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加大流速);防止结垢或及时清除垢层等。

由于各项热阻在总热阻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只有设法大幅度减少对K值影响较大的热阻才能有效地增加总传热系数。

网络热点传播看沉默螺旋现象

网络热点传播看沉默螺旋现象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为传播学效果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重新阐述了大众传播的强效果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这个理论也受到了来自理论界和时代发展两方面的挑战。 沉默螺旋概念的阐述 沉默的螺旋概念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甚至会遭到群起而攻之的情况,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即为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沉默螺旋与网络传播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和神奇的魔力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学者称:“沉默的螺旋随着网络匿名性的特点而衰退!”随后有传播学家、社会学专家也表达了不同观点。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网络不仅存在沉默的螺旋,并且所谓网络营销展业的发展壮大,依靠的恰恰是论坛、博客、微博、QQ等虚拟群体社区中普遍存在的“沉默的螺旋”。 互联网的特性就是海量信息、匿名传播、互动性强。这些特点打破了沉默螺旋赖以存在的基础,以传统媒体所主宰的大众社会,大众传媒是唯一信息渠道,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中,持反对意见的受众必然要承受付出一定代价的风险。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这一切。所以说沉默的螺旋模式在网络中逐渐消解。但是不能够说不存在,比如说在论坛上进行的讨论,有的人不跟贴。这并不能够代表他沉默了,而是一种无声的反对。选择沉默恰恰说明了这种观点 大家并不认同或者毫无兴趣。这是一种变相的沉默螺旋模式。 舟曲泥石流爆发的第一条信息,是通过新浪微薄告知人 们,人们持有自己的太俗,事件发生,人们并没有进行大肆的 抨击,只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转发与关注,但是在微博上迅 速转发,可能导致相关政府没有办法覆盖信息只能见真实的信 息发布。另外2010年11月12日至11月27日在中国广州举 办的亚运会,也通过现在的网络进行快速有效地传播,人们纷 纷转发自己关注的亚运会信息,亚运会期间人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转发信息,在新浪微薄的热门话题一度是排行第一。 互联网络带来的传播方式及受众心理的改变,必然引起传统的传播理论的改变,但我们并不能因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的产生就否定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传播方式的改变引起的人们的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的改变不是突发式的,而是与原有的生活及思维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的,而且技术理论上的可能并不能代表现实实践中的可能。 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的相关论述 在沉默螺旋在网络传播中的论述,主要分为三种观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二、内能 热传递教学设计

二、内能热传递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用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2、结合事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2、形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能力。 四、教具 用弹簧相连的小球(两只)、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墨水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 回力玩具汽车的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

能从何而来? 复习提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那么,这种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叫什么能呢? 学生回答: 靠汽油燃料的燃烧来提供能量。 新课讲解: 一、内能 信息快递: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引导讨论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 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如果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 演示实验 两只用弹簧相连的小球(如图所示) 实验方法:改变分子模型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类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上述的弹力的作用,由此可推知分子之间也存在势能。 结论:物理学中,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问题讨论 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 2、0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 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内能吗? 学生讨论回答。 (组织学生围绕一些实例来讨论) 投影图片 ⑴车胎内的气体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B 2. 在研究N、V、U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刀n i = N,刀n i & i = U ,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C 3. 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2 £和3 &,简并度分别为1、1、2、3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A. 40 B. 24 C. 20 D. 28 A 4.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时:( ) . 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 C. 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A 5. 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 i =(N/q) ? g i ? exp( - £ i/kT)的说法:(1) n i是第i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 i 增大,n i 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6. 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 i上的粒子数n i,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n i 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 £ i 值越小,n i 值就越大 C. n i 称为一种分布 D. 任何分布的n i 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B 7. 15?在已知温度T时,某种粒子的能级£ j = 2 £ i,简并度g i = 2g j,则「和£ i上 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 j/2£kT) B. 2exp(- £j/2kT) C. 0.5exp( -£j/kT) D. 2exp( 2 j/k£T) C 8. I2的振动特征温度? 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的温度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9. 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A. S、G、F、C 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0.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v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 v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 ?v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C 11. 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与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 B.、硅光电池供电 C.水流的能量 D.核能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小王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图2 5、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 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6、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 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 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 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 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8、在下图中,表示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甲、丁、乙、丙

央视主播直播口误集锦网络热传 李瑞英诚恳希望包涵

央视主播直播口误集锦网络热传李瑞英诚恳希望包涵 央视主播直播口误赵普忘词 新浪娱乐讯日前,一段央视主播直播口误的集锦在网络热传,2月14日上午,在出席郎永淳与其妻子吴萍新书《爱,永纯》发布会的时候,央视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新闻联播》主持人李瑞英回应了这一话题,她诚恳地希望大家多多包涵,“主播们也会更严格要求,提高业务本领。” 日前,有一段央视主播直播口误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这段时长为7分48秒的视频将最近几年央视各频道节目直播时主持人的口误、导播切换镜头的失误、前方连线记者过于紧张语无伦次等“事故”片段集合在一起,其中也不乏李瑞英、赵普、海霞等“老马失蹄”的镜头。有网友评论“笑得我下巴都掉了”、“笑得根本停不下来”。也有网友很理解电视直播的不易之处,“就算是精密机器也会有出错的时候,身为人类,出错更是生活中会遇上的一种情况,我们都可以理解、体谅的”,“习惯了央视主播平时严肃正经的样子,突然一个小失误真的好好笑”。 在郎永淳与其妻子吴萍新书《爱,永纯》发布会现场,李瑞英笑言自己也在这个直播失误的名单中,“我们也在不断调整自己,希望能做到永远不出错,永远不打嗑。但工作这么多年,确实有一些地方表现欠佳,我们也不想找借口,这就是我们的职业,应该追求完美。”李瑞英也半开玩笑地说,大家看了那段视频后能给大家带来快乐,“我们也没有那么烦恼了。不过我们也会更加努力,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业务本领,也望大家多多包涵。”

至于外界关心失误后,是否也有一些处罚?李瑞英说,无论是播音部还是台里都对失误有一些规定,“我们也要抢新闻,别看我们正襟危坐,其实有时候稿子来得特别急,差一分钟的时候稿子才来,还要经常调整顺序。如果我们错了,没有任何借口。” 至于说错的问题,李瑞英称也要看是哪种错误,“如果是事实错误,只要在新闻播完或即时更正的,那不算错误,但如果在播音的时候你都没有意识造成了事实上的错误,造成信息混淆视听的,那就会重罚。”同时李瑞英透露,央视主播团队的管理其实也偏向半军事化,“像上班晚了一点,也可能会遭遇停播的处罚,都是非常严苛的。”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 气体与蒸汽的流动 7、1对改变气流速度起主要作用的就是通道的形状还就是气流本身的状态变化? 答:改变气流速度主要就是气流本身状态变化,主要就是压力变化直接导致流速 的变化。 7、2如何用连续性方程解释日常生活的经验:水的流通截面积增大,流速就降低? 答:日常生活中水的流动一般都为稳定流动情况11 221212f f m m m Ac A c q q q v v ====,对 于不可压缩流体水1v =2v ,故有流速与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关系。 7、3在高空飞行可达到高超音速的飞机在海平面上就是否能达到相同的高马赫数? 答:不能,因为速度与压比有个反比关系,当压比越大最大速度越小,高空时压比小, 可以达到高马赫数,海平面时压比增大,最大速度降低无法达到一样的高马赫数。 7、4当气流速度分别为亚声速与超声速时,下列形状的管道(图7-16)宜于作喷管还就是宜于作扩压管? 答:气流速度为亚声速时图7-16中的1 图宜于作喷管,2 图宜于作扩压管,3 图宜 于作喷管。当声速达到超声速时时1 图宜于作扩压管,2 图宜于作喷管,3 图宜于作扩压管。4 图不改变声速也不改变压强。 7、5当有摩擦损耗时,喷管的流出速度同样可用2f c ,似乎与无 摩擦损耗时相同,那么摩擦损耗表现在哪里呢? 答:摩擦损耗包含在流体出口的焓值里。摩擦引起出口速度变小,出口动能的减小 引起出口焓值的增大。 7、6考虑摩擦损耗时,为什么修正出口截面上速度后还要修正温度? 答:因为摩擦而损耗的动能被气流所吸收,故需修正温度。

7、7考虑喷管内流动的摩擦损耗时,动能损失就是不就是就就是流动不可逆损 失?为什么? 答:不就是。因为其中不可逆还包括部分动能因摩擦损耗转化成热能,而热能又被 气流所吸收,所造成的不可逆。 7、8在图7-17 中图(a)为渐缩喷管,图(b) 为缩放喷管。设两喷管的工作背压均为0、1MPa,进口截面压力均为1 MPa,进口流速1f c 可忽略不计。1)若两喷管的最小截面面积相等,问两喷管的流量、出口截面流速与压力就是否相同?2) 假如沿截面2’-2’切去一段,将产生哪些后果?出口截面上的压力、流速与流量起什么变化? 答:1)若两喷管的最小截面面积相等,两喷管的流量相等,渐缩喷管出口截面流速 小于缩放喷管出口截面流速,渐缩喷管出口截面压力大于缩放喷管出口截面压力。 2) 若截取一段,渐缩喷管最小截面面积大于缩放喷管最小截面面积,则渐缩喷管的流量小于缩放喷管的流量,渐缩喷管出口截面流速小于缩放喷管出口截面流 速,渐缩喷管出口截面压力大于缩放喷管出口截面压力。 7、9图7-18中定焓线就是否就是节流过程线?既然节流过程不可逆,为何在推导节流微分效应j μ时可利用0dh =? 答:定焓线并不就是节流过程线。在节流口附近流体发生强烈的扰动及涡流,不能

热统第三章作业答案

3.4 求证: (a ),,;V n T V S T n μ?????? =- ? ??????? (b ),,.T p t n V p n μ?????? = ? ??????? 解:(a )由自由能的全微分(式(3.2.9)) dF SdT pdV dn μ=--+ (1) 及偏导数求导次序的可交换性,易得 ,,.V n T V S T n μ?????? =- ? ??????? (2) 这是开系的一个麦氏关系. (a ) 类似地,由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式(3.2.2)) dG SdT Vdp dn μ=-++ (3) 可得 ,,.T p T n V p n μ??????= ? ??????? (4) 这也是开系的一个麦氏关系. 3.5 求证: ,,.T V V n U T n T μμ?????? -=- ? ??????? 解:自由能F U T S =-是以, ,T V n 为自变量的特性函数,求F 对n 的 偏导数(, T V 不变),有 ,,,.T V T V T V F U S T n n n ????????? =- ? ? ?????????? (1) 但由自由能的全微分 dF SdT pdV dn μ=--+ 可得 ,,,,, T V T V V n F n S n T μμ??? = ? ????????? =- ? ??????? (2) 代入式(1),即有

,,.T V V n U T n T μμ?????? -=- ? ??????? (3) 3.7 试证明在相变中物质摩尔内能的变化为 1.m p dT U L T dp ?? ?=- ?? ? 如果一相是气相,可看作理想气体,另一相是凝聚相,试将公式化简. 解:发生相变物质由一相转变到另一相时,其摩尔内能m U 、摩尔焓m H 和摩尔体积m V 的改变满足 .m m m U H p V ?=?-? (1) 平衡相变是在确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发生的,相变中摩尔焓的变化等于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即相变潜热L : .m H L ?= 克拉珀龙方程(式(3.4.6))给出 ,m dp L dT T V = ? (3) 即 .m L dT V T dp ?= (4) 将式(2)和式(4)代入(1),即有 1.m p dT U L T dp ???=- ?? ? (5) 如果一相是气体,可以看作理想气体,另一相是凝聚相,其摩尔体积远小于气相的摩尔体积,则克拉珀龙方程简化为 2 .dp L p dT R T = (6) 式(5)简化为 1.m RT U L L ???=- ?? ? (7) 3.9 以C βα表示在维持β相与α相两相平衡的条件下1mol β相物质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称为β相的两相平衡摩尔热容量,试证明: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声光热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下列能源中,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 B.、硅光电池供电 C.水流的能量 D.核能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吧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小王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图2 5、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 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6、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 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 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 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 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 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 D.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8、在下图中,表示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甲、丁、乙、丙 9、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错误 ..的是 A.体温计用水银做测温液体,主要是因为水银的密度 很大 B.牙医借助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看清牙齿的背面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MEDIA OBSERVER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江苏省十佳期刊 □燕志华 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举世瞩目。在广袤的城乡之间,绵延着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最急遽的城市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 的大事件。但随之而来的, 是城市拆迁、城中村等负面效应逐渐显露。与此同时, 工业化浪潮始终伴随着城市化的步踵,环境污染、食品事件等社会危机接连爆发。两者齐头并进,使得中国在社会转型、 国民转性的关键时期,矛盾凸显。在中国的经济问题向社会领域快速渗透之际,网络化浪潮又扑面而来。中国的网民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增长到3亿多人,在虚拟世界依然人口第一。网络是个迥异于现实的新社会空间,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暂付阙如,网络舆情呈现出极端多元化和复杂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网络化合流,使得眼下中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局势,世所罕见。 真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彼此叠加,构成了一个立体、多维的传播空间。网络也使得社会事件传播的途径和影响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新闻事件,是网络炒热之后,传统媒体才跟进。传播议程设置的权杖,前所未有地落到了网络的手里。频发的社会事件,经网络的放大,已给现实世界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研究网络舆论传播,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让我们试以杭州“七十码”事件为例,寻找网络舆论传播的某些规律,为我们进行网络时代的社会危机公关处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5月初,杭州街头发生了一起赛车者撞死一名大学生事件。由于网民的深度介入,最终发展成举国皆知、影响巨大的社会事件。 事发不久,现场图片即上传到网络。在一张图片上,肇事司机胡斌的年轻朋友在现场叼着烟、勾肩搭背,表情轻松而漠然,引发了网友愤怒,针对胡斌的“人肉搜 索”就此展开:有钱子弟!多次超速,但驾照一直未吊销……胡斌背景的曝光,堪称 是这起网络传播事件的转折点———“富二代”这个带有强烈标签色彩和社会分层意味的词汇就此出炉。网络关注从此沿着两条路径发展:一是继续“就事论事”,二就是围绕“富二代”话题展开。而对后者讨论之热烈,远远超过了对车祸本身的关注。有网民建立了专门网站,汇集各种相关话题,所有人用搜索引擎稍一检索,即可直接切入话题。 事态已经从原先的一条主干发展成了枝桠众多的“话题之树”。不久,当地交警部门宣布,该车速度绝非外界猜测的80码甚至90多码,实际只有“70码”。这个结果立刻引来无数网友强烈 质疑。此前警方还声称,事故现场没有监控录像,但5月9日,浙江卫视却播放了一段现场监控录像。针对杭州警方的网络恶搞随后展开。根据警方的“70码”说法,网友们讽喻性地创造了“欺实马”一词,一时成为热门新词。此案中,对“仇富”等现象的探讨,也都是热点。 到今年8月份,在该案宣判之际,一个“杭州七十码事件肉出疑似替身张礼礤”的帖子在网上现身了。虽然当地法院再三驳斥“替身”之说,却几乎无人相信。直到新华社刊发记者专访,并且拍摄了一张胡斌本人的近照之后,事态才最终平息。 胡斌案至此并未划上句号。有网友自省:“替身”说给社会和网络带来了一场地震,是否需要道歉?南方都市报就发表了言论:《网民不必为一个真胡斌而道歉》,理由是,质疑精神是网络和公民社会的固有属性,推动着追求真相和社会进步。此次的“误算”,并不影响其价值。所以,当有关方面宣布已将“谣言散布者”逮捕归案的时候,又引发了网络的一番争论。 无论如何,发生于2009年5月份的“胡斌案”,注定将在中国的社会政治发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网络天地 38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 内能 热传递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热传递教学案1(无答案)(新 版)苏科版 【学习目标】: 理解内能的相关概念;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重点难点】 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力玩具汽车的运动,其动能是从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下面的学习 一、自主先学 学习内容P40—42 1、叫做热运动。 2、叫做内能。物体具有内能。 3、猜想:内能的大小与有关? 4、实验方法? 5、叫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法。 6、叫做热量。 二、合作助学 1、我的收获:组内展示自学成果 2、组内质疑 三、点拨拓展 1、学生质疑。老师点拨。 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 区别: 0 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 原因: 2、演示实验:观察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 温度高→扩散→分子运动得→分子动能→物体的内能 3、解释开始提出的问题。 4、结论:物体内所有分子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有关。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能是指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B、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C、物体的内能和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内能越少,降到0℃时物体没有内能了 D、物体的内能仅跟温度有关 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两个物体温度相等,他们的内能一定相等 4.质量相同的0℃的冰、0℃的水、0℃的水蒸汽中,它们的内能() A、一样大 B、冰的内能最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 C、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5.如图所示,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6.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 ..而不发生能的转化 ..的过程是() A、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B、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 C、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 D、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 7.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温度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C、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传向热量少的物体 8.下列关于热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也可能发生热传递现象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C、热传递过程就是温度的传递过程 D、热传递的最终结果是参与热传递的物体的内能相等 【作业】:课课练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三章知识总结

§3.1 热动平衡判据 当均匀系统与外界达到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参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称为系统的平衡条件。这些条件可以利用一些热力学函数作为平衡判据而求出。下面先介绍几种常用的平衡判据。 oisd一、平衡判据 1、熵判据 熵增加原理,表示当孤立系统达到平衡态时,它的熵增加到极大值,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孤立系统达到了熵极大的状态,系统就达到了平衡态。于是,我们就能利用熵函数的这一性质来判定孤立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这称为熵判据。孤立系统是完全隔绝的,与其他物体既没有热量的交换,也没有功的交换。如果只有体积变化功,孤立系条件相当与体积不变和内能不变。 因此熵判据可以表述如下:一个系统在体积和内能不变的情形下,对于各种可能的虚变动,平衡态的熵最大。在数学上这相当于在保持体积和内能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熵函数求微分而求熵的极大值。如果将熵函数作泰勒展开,准确到二级有 d因此孤立系统处在稳定平衡态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既围绕某一状态发生的各种可能的虚变动引起的熵变,该状态的熵就具有极大值,是稳定的平衡状态。 如果熵函数有几个可能的极大值,则其中最大的极大相应于稳定平衡,其它较小的极大相应于亚稳平衡。亚稳平衡是这样一种平衡,对于无穷小的变动是稳定是,对于有限大的变动是不稳定的。如果对于某些变动,熵函数的数值不变,,这相当于中性平衡了。 熵判据是基本的平衡判据,它虽然只适用于孤立系统,但是要把参与变化的全部物体都包括在系统之内,原则上可以对各种热动平衡问题作出回答。不过在实际应用上,对于某些经常遇到的物理条件,引入其它判据是方便的,以下将讨论其它判据。 2、自由能判据

表示在等温等容条件下,系统的自由能永不增加。这就是说,处在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系统,如果达到了自由能为极小的状态,系统就达到了平衡态。我们可以利用函数的这一性质来判定等温等容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其判据是:系统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各种可能的变动,平衡态的自由能最小。这一判据称为自由能判据。 按照数学上的极大值条件,自由能判据可以表示为: ; 由此可以确定平衡条件和平衡的稳定性条件。 所以等温等容系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为: 3吉布斯函数判据 在等温等压过程中,系统的吉布斯函数永不增加。可以得到吉布斯函数判据:系统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对于各种可能的变动,平衡态的吉布斯函数最小。 数学表达式为 , 等温等压系统处在稳定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为 除了熵,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判据以外,还可以根据其它的热力学函数性质进行判断。例如,内能判据,焓判据等。 二、平衡条件 做为热动平衡判据的初步应用,我们考虑一个均匀的物质系统与具有恒定温度和恒定压强的热源相互接触,在接触中二者可以通过功和热量的方式交换能量。我们推求在达到平衡时所要满足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稳定条件。 1.平衡条件 现在利用熵判据求系统的平衡条件。我们将系统和热源合起来构成一个孤立系统,设系统的 熵为S,热源的熵为因为熵是一个广延量,具有可加性,则孤立系统的总熵(用) 为: (1) 当达到平衡态时,根据极值条件可得: (2)

初中物理声光热测试题(含答案)

声光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4分) 1.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估测值,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袋方便面质量为100g B.教室内黑板的长度为15m C.百米短跑成绩为7.28s D.托起一枚鸡蛋用力20N 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一线 3.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4.如下图甲,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5.一盏探照灯装在西面看台上,灯光朝东斜向下射到没有水的游泳池底的中央,在将游泳池逐渐灌满水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A.向东移动 B.向西移动 C.先向东移动后向西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6.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冰水 甲乙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杯壁出现水珠的过程中发生了汽化现象 C.甲、乙两杯杯壁出现水珠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7.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8.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发生7.0级地震.医护人员在灾后救援时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听诊器听伤员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能起到改变这些声音音色的作用 B.用B超诊断伤员内脏是否受到损伤,利用了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的特点 C.救护站的红十字标志之所以是红色,因为红十字标志只反射红光 D.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了针筒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 B.小提琴演凑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 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下列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水中的“白云” B.经放大镜放大的“字” 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D.树的影子中圆形的“光斑” 11.室内游泳池上方离水面6m处有一盏灯,从池边看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应() A.小于6m B.等于6m C.大于6m D.无法判定 1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这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冬天的湖面出现冰层,这是凝华现象 13.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以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 B.﹣100℃ C. 273℃D. 100℃ 14.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特点浅析

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特点浅析 新闻091 李增娣 0920200125

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特点浅析 新闻091 李增娣0920200125 内容摘要:今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网络上许多的事件随着网络受众的广泛关注、参与讨论等形成了网络热点事件,这些热点事件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传播迅速、及时,无时间、空间限制,民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言论自由度高,个性化强,交互性强等几大特点。 关键词: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特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传播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网络上,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任何地方最新发生的变动。网络可以为大众提供一个言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言论,并了解他人的感想。当某一个事件,具有比较震撼的效果,或者关系到民众切身的利益时,往往都能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或讨论,形成网络热议,从而升级成为热点话题,并引起各界的关注。这些事件在传播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本人在这归纳了网络热点事件在传播过程中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传播迅速、及时,无时间、空间限制。 2010年8月8日凌晨,假期回家乡的重庆理工大学学生王凯用手机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19字信息,成为最先向外界发布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消息。2010年11月15日的上海胶州路大火事件,也由微博最先传播。2011年7月23日的温州动车事故的第一个发出信息源的,也是通过网络微博。乔布斯去世国内互联网上可追溯的最早关于乔布斯逝世的消息也是来自微博。从这些热点事件可以看出网络传播的及时。

“中央调整黑龙江贵州湖南重庆四省市一把手”这条新华社新闻自2005年12月24日17时01分在新浪网上登载之后,到2005年12月26日14时26分为止共有网友留言1752条,由此可见网络传播的迅速,事件往往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大范围的传播。 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受技术条件限制,很多时候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而网络传播的速度,瞬间可到达世界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事件的即时特点。此外,传统媒介需要制作周期,而网络传播则不受此限制,传播活动可以随时随地,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微博作为网络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媒体传播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微博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大一个原因是他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讯息,让他人知道。 互联网和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为信息的快速、大范围传播创造了条件。民众摆脱了电脑硬件的束缚,只要有手机信号,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去生产、阅读海量的网络信息。QQ群、手机短信、博客、论坛、微博等新媒体形式,通过发帖子、发表评论、转发信息等方式,使得事件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这是目前别的传播媒介都无法比拟的。这也将网络信息的传播提升到了一个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层面。 二、民众参与度高。 网络使用的低门槛,使得网络使用者概括各色个样的人,也就是社会上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这就使得网络的热点事件往往都能够引起全民关注的原因所在。 2011年1月25日,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设立“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微博仅仅开博10余天,就吸引57万多名网民,并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公安、社会组织与机构、媒体、明星纷纷行动起来,共同参与解救行动。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这为将来跟多的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解救提供了很好的信息。 网络热点事件往往是源于网友对某个事件的关注,通过转发、参与讨论,或

热力学第三章答案

⑴∵PV=nRT,∴当P=2*105 Pa,T=35+273=308(k),R=8.3145 n=5?10328.9=173(mol),∴V=173?8.3145?308 2?105=2.215m 3,∴B 的容积为2.215m 3 (2)又∵P A =5?105 Pa, T A =25+273=298(k),又∵PV=nRT,∴n A =5?105?18.3145?298=201.8(mol) ∵PV=nRT,∵V=1+2.215=3.215(m 3),n=201.8+173=374.8(mol),T=20+273=293(k) P= 374.8*8.314*293/3.215=0.284MPa ⑶m =m A +m B =201.8*28.9*10?3+5=10.832(kg) 3-6 设用掉4kg 氮气后,剩余氮气的物质的量为n 1mol 又∵PV=nRT ,∴当n 1=3?105?68.3145?300=721.63(mol ),∴m 1=721.63*28*10?3=20.21(kg) ∴m 总=20.21+4=24.21(kg),又∵n 总=721.63+ 400028=864.49(mol ) ∴P 初=864.49?8.3145?3206=3.83*105 (Pa) 3-8 ⑴ 由平均比热容表可得 T 1=480k ,∴t 1=480-273=207(℃) ∴C p1=1.012+(1.019-1.012)*0.07=1.0125(kJ/kg), t 2=1000-273=727(℃) ∴C p2=1.061+(1.071-1.061)*0.27=1.0637(kJ/kg) ∴h 1=C p1*T 1=1.0125*480=486(kJ/kg),h 2=C p2*T 2=1.0637*1000=1063.7(kJ/kg) △h =h 2-h 1=577.7 又∵μ1=h 1-R g *T 1=486- 8.314528.9*480=347.9(kJ/kg) μ2=h 2-R g *T 2=1063.7-8.314528.9*1000=776(kJ/kg) ∴△μ=μ2-μ1=776-347.9=428.1(kJ/kg) 由空气热力性质表可得 h 1=482.49(kJ/kg),μ1=344.70(kJ/kg),S 1=2.17760(kJ/kg*k) h 2=1046.04(kJ/kg), μ2=758.94(kJ/kg ), S 2=2.96770(kJ/kg*k) ∴△h =h 2-h 1=1046.04-482.49=563.55(kJ/kg), △μ=μ2-μ1=414.24(kJ/kg) △S =S 2-S 1=2.9677-2.1776=0.7901(kJ/kg*k) ⑵ μ1, μ2, h 1, h 2, △h , △μ都不变,因为理想气体的这些参数只受温度的影响, 与压强无关。 ⑶两种算法的结果略有不同

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研究

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研究 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网民的数量持续攀升,这使得任何事件都可能在网络的作用下成为热点话题,产生网络舆论,进而广泛传播,可能产生正面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此种情况下,研究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传播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本文将基于案例,分析热点话题的传播过程,进而研究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 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3亿,其中手机网络规模达到6.95亿,手机已然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在越来越多网民能够随时随地运用网络来自由发表言论,使得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不可控制的特点,给社会带来很大影响。基于此,相关学者及业界人士对网络舆情予以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尤其是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及传播过程。本文笔者将基于相关学者及业界人士研究成果,对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予以分析,希望对于网络舆情有更为进一步的了解。 一、热点话题传播过程 网络舆情的产生必然是借助某件事情的发生,随着广大网民对事件的关注,此事件将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也会随之产生热点话题,网民参与其中,将会出现各种舆论。那么,热点话题是如何传播的呢?为了具体说明这一问题,笔者在此借助案例来具体阐述。 案例:某幼儿园5岁女童十分钟被打几十个耳光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与谴责,使得此事件持续发酵,最终演变成社会热点话题。其实,此次虐童案件引爆,主要是突然上传到网络上的女童被虐打的视频被广泛的传播,很多网民看过视频,对当日16时到16时30分,老师幼师狂闪五岁幼童70多个耳光,还在屁股上踢了两脚的行为很是气愤,很快“人肉”涉事幼儿园及虐童者的一些信息,经过进一步了解,确定此类情况频频发生,而发生的原因仅是孩子犯了一点点小小的错误。这些信息在网络上快速流传开来,加之教育部门的介入调查,使得此事件进入公众视野。 正是因為此事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之相关的话题出现在网民的面前。在面临舆论的压力,及事件的恶劣性,当地公安局对涉事人员予以了惩治,对其进行了刑事拘留。相关新闻媒体频道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报道。到此,虐童事件应当算是得到了圆满解决,但话题的热度并没有随之消减,因为广大网友对虐童者出发结果展开了热议。对此,教育局领导表态一定要正确对待此次事件,立即进驻该幼儿园,协助管理,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再加逮捕虐童者行动的实施,才真正让此话题的热度消减下来。 其实,从理论的角度来将,虐童事件作为一个网络热点话题,其传播过程符合热点话题传播规律,即:风暴初成——引爆点——进入公共视野——衍生子议题——司法介入——矛盾激化——出发结果热议——领导参与——实施法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