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3月月考
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如今,汽车已作为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买房除了顾及其他方面,还要注意车位信息。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小区车位规划图,为了取得更好的遮荫效果,车位旁边栽种了常绿乔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某购房者若想观察该小区车位遮荫效果,则一天中最合适的观察时间(当时时间)是
A. 6时
B. 15时
C. 12时
D. 18时
2. 当地典型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3. 该小区采用透水铺装对水循环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地表径流增大
B. 地下水位升高
C. 蒸发量增大
D. 降水量增大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 某购房者若想观察该小区车位遮荫效果,则一天中最合适的观察时间(当地时间)是12时,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遮荫范围最小,最能体现车位的遮荫效果,C对。其它时间遮荫范围较大,不易体现效果,A、B、D错。
2.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C对。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植被,A错。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植被,B错。针叶林属于寒温带气候区植被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植被,D错。
3. 该小区采用透水铺装对水循环的影响是下渗增加,地下水位升高,B对。地表径流减小,A错。透水铺装对蒸发量无明显影响,C错。不影响降水量,D错。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遮荫范围最小,最能体现车位的遮荫效果。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采用透水铺装对水循环的影响是下渗增加,地下水位升高。
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冰间湖是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据研究,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会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称为“近岸冰间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由图可知,南极地区
A. 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
B. 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C. 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一致
D. 海冰范围即海冰覆盖面积
5. 南极“近岸冰间湖”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 近岸靠近南极大陆,温度高,融冰快
B. 近岸有河流注入,导致融冰快
C. 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
D. 近岸暖流增温作用明显
6. 南极“近岸冰间湖”
A. 使南极沿岸温度升高
B. 有利于海鸟寻找食物
C. 使南极沿岸变得湿润
D. 使海水盐度降低
【答案】4. B 5. C 6. B
【解析】
4. 结合太阳走向点的移动,北半球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南极地区8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A错。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B对。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不一致,C错。海冰范围内有冰间湖,无冰覆盖,所以海冰范围不代表海冰覆盖面积,D错。
5. 南极“近岸冰间湖”分布在近岸地区,可能是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形成无冰区,C对。近岸靠近南极大陆,温度低,A错。南极大陆没有河流,B错。沿岸是寒流影响,降温减湿,D错。
6. 南极“近岸冰间湖”受离岸风影响形成,南极大陆寒冷干燥,冰间湖不能使南极沿岸温度升高,A错。水面没有冰,有利于海鸟寻找食物,B对。受离岸风影响,不能使南极沿岸变得湿润,C错。冰间湖属于海水的一部分,不能使海水盐度降低,D错。
“华莱坞”全名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是国家级影视产业园区,其前身是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轧钢厂。近年来多个大型电影在这里拍摄,产业园以“科技拍摄”和“后期制作”为核心,成为中国重要制片基地,入驻企业达到400多家。2016年园区完成产值和税收分别同比增长39.1%和54.5%,成为无锡文化产业的一张新名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华莱坞”成为国家级影视产业园区主要得益于
A. 环境质量较高
B. 影视技术先进
C. 市场需求量大
D. 土地面积广阔
8. 与传统钢铁企业相比,电影产业园的突出优势是
A. 效益更好,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价格更低
C. 产品更多,影响更大
D. 投入更少,成本更低
【答案】7. B 8. A
【解析】
7. “华莱坞”产业园以“科技拍摄”和“后期制作”为核心,成为国家级影视产业园区主要得益于影视技术先进,B对。前身是轧钢厂,区域环境质量不会高,A错。市场需求量大、土地面积广阔不是能够科技拍摄的主要条件,C、D错。
8. 与传统钢铁企业相比,电影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产业园的突出优势是经济收益高,能源的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A对,C错。投入多,成本高,产品价格高,B、D错。
慕尼黑(德国南部城市)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A. 高度发达的交通网
B. 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C. 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D. 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
10. 与一般郊区农业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
A. 种类多
B. 成本低
C. 新鲜度高
D. 品质佳
11. 绿腰带项目对慕尼黑郊区的影响是
A. 完善了服务功能
B. 地域范围得到扩展
C.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 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9. 发展绿腰带项目的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前提是当地拥有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B对。高度发达的交通网是影响因素,不是前提条件,A错。与剩余劳动力、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关系不大,C、D错。
10. 与一般郊区农业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绿色环保,品质更佳,D对。种类多、新鲜度高不是明显优势,A、C错。农产品的成本较高,B错。
.....
....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
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解析】(1)腐殖质主要来自微生物对枯枝落叶的不完全分解。枯枝落叶多,土壤的水、热状况,渍水的环境,有利于腐殖化过程的进行。因此河水富含腐殖质可抓住文字材料中“两岸植被繁茂”,结合图片材料中的纬度等信息解答。河流含沙量大小与河流两岸的植被覆盖状况,河流流速和水量大小有关。可结合等高线等信息,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外力作用等方面回答。
(2)该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可结合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从桥梁建设的难度、资金、技术、以及该区域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修建桥梁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等方面做出回答。
(3)该题是开放性试题,应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理由可从该区域发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赞同)和不利条件(不赞同)及发展旅游观光给该地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赞同)和不利影响(不赞同)等方面回答。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l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解析】(1)和煤炭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主要是环境方面;和水能相比,风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移民少。(2)本题考查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瓜州的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和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可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和土地广阔、地形平坦等方面作出回答。
(3)本题考查建设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电能需求、输电距离、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回答。(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只有建设热电站等作为调节电站,才能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图),又称枫桥香榧。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
【答案】原因: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区域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品牌影响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
【解析】该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可从市场距离、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吸引半径等方面回答。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解析】试题分析:
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可以从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等方面回答,保护措施可以从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等方面回答。
考点: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