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浅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浅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浅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浅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摘要:辛亥革命后,民国陷入到袁世凯专政以及其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孙中山高举捍卫民国的旗帜,同封建军阀展开了长达6年的斗争。在一次次的失败和奋起抗争过程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即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所揭示的理想与目标,不仅是推进国民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也成为前后两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其历史功绩有目共睹。那么新三民主义相比于旧三民主义有哪些联系和不同呢?本文着重就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进行简要的分析,并试图阐述新三民主义取代旧三民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孙中山;历史必然性;国民革命

1、新、旧三民主义内容阐述

旧三民主义是在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所提出的。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努力和发动下,于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并通过总章,发表宣言。《同盟会宣言》的中心内容是四条纲领性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26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十六字纲领归纳成“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具体说来,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1)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这是旧三民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旧三民主义的核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这是对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思想转变的重要体现,也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1)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主

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平均地权是由国家通过征税和收买的办法,使土地之增值收归国家。对缺乏田地的农民,则由国家给予土地,资其耕作。节约资本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民之生计,对具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之企业,要由国家经营管理。国家还有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2、论述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1)背景:

旧三民主义:①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改良道路走不通,革命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④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新三民主义: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反袁、护国、护法斗争的相继失败。

②陈炯明叛变的直接刺激。③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转变,决心改组国民党。④苏俄十月革命爆发,中共的支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具体内容:

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对于公民的权利只字未提;新三民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赋予公民更多的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不彻底的土地改革口号,且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更注重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将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明确提出反对封建剥削,革命性更强。

(3)历史意义

旧三民主义:①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②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①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②是推进北伐、国民革命运动的一面旗

帜,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新旧三民主义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和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也是一脉相承的。

3、新三民主义取代旧三民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在旧三民主义里,并没有明确的反帝意识,而且在中华民国成立后,还妄想通过对帝国主义的妥协退让来换取革命的发展,因而发表了著名的《告各友邦书》。可列强却妄图扼杀中国革命果实,通过扶持袁世凯和各派军阀来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因而,要想实现国家统一,帝国主义成为必须要打倒的一座大山。孙中山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同时也看出了列强的真实面孔。尤其是发生在1923年12月的“收回关余”事件成了导火索,列强所采取的炮舰恐吓政策使孙中山彻底绝望,促使他坚定了“联俄”的决心,最终在新三民主义中提出了反帝口号。

在旧三民主义中,受“西风美雨”影响,效仿西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但到苏俄十月革命成功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成为中心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挥,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考察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在新三民主义中对“民权主义”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他抨击欧美国家的议会制和选举制,认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因此主张“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总之,在后期孙中山的思想里,充满了对欧美民主政体的指责,而倾向于“以俄为师”,效仿苏联的政治制度。

“民生主义”可以说是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包括实行社会改良的方针以及具体方案。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主观愿望,是想使中国在革命成功之后,避免走上欧美国家贫富不均的老路,防患于未然。他希望能够通过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即由国家征收地价税,按地价征购土地等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但他所设想的这种办法的对象,仅限于大城市以及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与广大农村地区所面临的土地问题没有直接关系,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也拿不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来。因而,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进行调整是必然的。

从辛亥革命到后面的反袁、护国、护法斗争的相继失败,尤其是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清楚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想通过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永远实现不了国家统一的。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逐渐认识到,只有广大的工农群众才是革命最可靠的力量。在这种思想下,孙中山进一步充实了“民生主义”,主要体现在“使耕者有其田”和“扶助农工”上。

就“扶助农工”政策而言,因为孙中山考虑到“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所以提出的策略是,“一方面当对于农夫工人

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以期增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实力;一方面又当对于农夫工人要求参加国民党,相与为不断之努力,以促国民革命运动之进行”。这是孙中山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希望“唤起民众”的表现。这足以说明,新三民主义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和发展,属于真正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总之,相比于旧三民主义而言,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符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要求。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随着北伐、工农运动的迅猛展开,新三民主义的基本主张伴随着“打倒列强”、“打倒军阀”、“铲除土豪劣绅”、“劳工神圣”等标语口号逐渐深入人心,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前进,创造了巨大的丰功伟绩。

参考文献:

[1]田洪远《孙中山晚年对三民主义的发展》[期刊论文]-辽宁高职学报

2000年第06期

[2]高毅《孙中山三民主义评论》[期刊论文]-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06期

[3]郭丹玲《浅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期刊论文]-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01期

[4]朱琳.李彩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民主义问题探析》[期刊论文]-《求索》 2009年第11期

[5]姜炜《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期刊论文]- 黑河教育 1998年第03期

[6]沈富东《略论孙中山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期刊论文]-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04期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1)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 ①条件:A革命斗争实践的教训及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 C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帮助。 ②完成: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使其半殖民地的民主革命性更强。孙中山已能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新的民权主义在君主专制被推翻后矛头直指一切不民主的政治体制,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受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和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的民生主义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重新解释”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反封建的革命性进一步加强。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所不能

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样,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国民革命。 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已表明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理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的支持,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正如孙中山所言:“我们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终要把军阀推翻,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对于对外的责任,有要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都来解放。” (3)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线索 孙中山斗争足迹,由反满专制、建立共和制度到反北洋军阀专制,维护民主共和成果,由国共合作开始到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展开,孙中山的伟大思想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化,完成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社会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即民权、民生、民族三大主义涵盖了孙中山一生的伟大斗争,其进步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其局限和不足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三大主义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民权主义离不开民族、民生主义的推动。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及与三大政策的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与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表 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 贵族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 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 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 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 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均 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新旧三民主义和分析对比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 明确反帝斗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凋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冶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由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这表叫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山”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的政治内容。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摘录自钱厚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 ---------------------------------------------------------------------------------------------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转折。关于新三民主义,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提示进行自学。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新增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司家龙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实践 2、理解:三民主义进步性和局限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3、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观点分析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出示,再现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运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观点分析重点难点。 3、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知道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是由于其无法突破自身 的局限性,它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感知孙中山为民主共和奋斗一生的高贵精神和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及课时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突破方法:情景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知识比较法,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相结合,板书形成体系化,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掀起向西方学习的高潮,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在这一过程中,把先进的理念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一步步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而指导这些实践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看看到底讲了什么内容,能够使中国人民觉醒? 资料

三民主义(公开课)教案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八一聚高王冬梅 9月16日 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 1.三民主义形成的背景、基本内容和地位、作用; 2.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三、学习指导和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时,要将三民主义与相应的政治上民主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明确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线索。 2.对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进行比较,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重点从提出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分析,认识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从新三民主义内容的变化来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 四、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探究问题一: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 政治基础: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探究问题二:如何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探究问题三:如何充分认识三民主义?(理顺三个关系)1.三民主义与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之间的关系 2.三民主义与三种革命之间的关系 3.三民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从理论上分析,这三种革命能否成功?三民主义是否可以救国? 力量对比: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 探究问题四:三民主义指导下有哪些革命实践活动?结果如何?为什么? 探究问题五: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是什么? 国际因素: 国内因素: 探究问题六:如何充分认识新三民主义? 1.新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是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决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纲领。在其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了由共产党人参与起草制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而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同前者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反帝反封的内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前者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清朝的种族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清政权被推翻后,便失去灵魂而毫无号召力;在国内民族关系上,它还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后者的民族主义则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的明确主张。 (2)前者的民权主义,只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的要求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空洞的口号。而后者的民权主义则明确提出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国民党“一大”的《宣言》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民族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宣言》还规定,“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3)前者的民生主义只有“平均地权”一个空泛的口号,并没有与农民的土

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一、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的提出,是由于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用以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实践。旧三民主义的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但未能真正给中国社会指明出路。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2)民权主义(核心):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 (3)民生主义(发展):平均地权。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了资 评价: 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新三民主义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则增加了: (2)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集中体现在三大政策。没有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就失去了灵魂。这也是新旧三民主义的根本区别。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旧三民主义

民主,民权,民生---旧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纲领。随着时代的不同,三民主义的内容有新旧的区别。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旧三民主义: 原因: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用以知道了辛亥革命的实践,但未能真正给中国社会指明出路。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中国的革命团体广泛成立,但起义屡遭失败,继续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中国之革命 时间:1905年 内容: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也称为三大革命,民族主义为民族革命,民权主义为政治革命,民生主义为社会革命,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三民主义: 原因: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时间:1924年,国民党一大 内容: (1)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2)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 (3)新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P.S: 新旧三民主义的原则区别: (1)是否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力和土地纲领。 (2)是否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目标。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35 新、旧三民主义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35 新、旧三民主义 错因归纳:对新、旧三民主义在内容和实践上的区别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排除D。 3.(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 4.(2016·浙江文综·39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新、旧三民主义(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5、新、旧三民主义 错因归纳:对新、旧三民主义在内容和实践上的区别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排除D。 3.(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 4.(2016·浙江文综·39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3)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

新课标 必修 三民主义 教学设计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高三历史组张燕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我对课标解读如下,充分利用课本,和与三民主义相关的教学资源,比如文字资料,认识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目的及理论内容,进而对三民主义进行总体评价。 考纲分析:2013年高考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范围主要是以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为主,将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贯穿其中,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上述主干知识,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二、学情分析: 高三(8)班的学生以体育特长生为主,学习基础差,学习自觉能力不高。但该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一时已经学习过了,有一定基础,所以在高三一轮复习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的整体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

作用作出客观的评价。 ⑵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概述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新三民主义在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时代背景,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过程;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及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孙中山革命历程的学习认识到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⑵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影响下提出的,它较之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进步。作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崇和学习。 四、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六、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中国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植树节

读《三民主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读《三民主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孙中山(1860-1925)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先后提出了新旧三民主义,作为战斗指导思想。 最近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得出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一、民族主义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族主义的中心是反满,实行民族主义。“驱逐达虏,恢复中华“是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口号。 “血统和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余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者,杀无赦。汉人有为满洲作汉奸者,亦如之。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靼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要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汉族政权,可见孙中山的旧民族主义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旧三民主义在一定时期内有着一定的战斗力,而以“三大政策”为其灵魂指导的新三民

主义时期的民族主义,在对内对外方面的主张就更加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了。首先,“反满”的重要任务为“反对帝国主义所代替。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以自由独立于世界,民族解放之斗争,对多数之民众,其目的在于使中国民族获得自由独立于世界。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反外帝国主义而已等。 二、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赋予民主革命以比较完整的意义,成为民主革命更为正规阶段的重要标志。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基本内容就在于以“国民革命”的手段推翻“恶劣政治之根本”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平等”、“民治”的共和国,在共和国内实行“五权分立”,同时通过“军政”、“训政”、“宪政”的程序,给人民以民主和自由。它概括了广大群众渴望摆脱封建暴政压迫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意愿,带有共和国要求的民主革命纲领。但是,所提出的“主权在民”中的“民”,在很大程度上是各阶层的资产阶级的民,不但他们内部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更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不一致。 新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侧强调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能为少数资本家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这在实际上就是主张建立一个各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孙中山曾在多次的讲话中,继续发挥了《宣言》中,阐述的民权思想。他提出,民权不是天赋的,是形势发展造成的,应该实行直接民权。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民权主义,比旧民权主义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在提出的主权在民,直接民权的同时,又提出政权和治权分离,权和能的错误主张,致使他的民权思想的构思只能成为空想,而无法实现。 三、民生主义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生义以“土地”为主要内容,即“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其基本内涵是在不根本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从而解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 课 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十六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学时为1课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必修三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化以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教材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继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后,对中国思想理论演变的又一概述。该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课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影响及评价。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在不断深入。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它,我们便无法完整地了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的全过程,也无法得出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2、课堂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并综合该课在整本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这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以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所做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革命所起的作用。 ②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掌握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和方法: ①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及教师补充的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 ②通过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确定依据: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映。只有深刻地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才会明白孙中山思想的内涵和孙中山关心民众,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确定依据:学习思想史对学习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前后的思想。对于这一难点,应当适当补充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解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浅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浅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摘要:辛亥革命后,民国陷入到袁世凯专政以及其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孙中山高举捍卫民国的旗帜,同封建军阀展开了长达6年的斗争。在一次次的失败和奋起抗争过程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即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所揭示的理想与目标,不仅是推进国民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也成为前后两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其历史功绩有目共睹。那么新三民主义相比于旧三民主义有哪些联系和不同呢?本文着重就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进行简要的分析,并试图阐述新三民主义取代旧三民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孙中山;历史必然性;国民革命 1、新、旧三民主义内容阐述 旧三民主义是在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所提出的。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努力和发动下,于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并通过总章,发表宣言。《同盟会宣言》的中心内容是四条纲领性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26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十六字纲领归纳成“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具体说来,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1)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这是旧三民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旧三民主义的核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这是对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思想转变的重要体现,也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1)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主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 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推翻满清贵族统治的满清王朝,但不是针对满族人。 民权:建立共和体制,主权在民,提倡自由,博爱,平等 民生:丈量土地,平均地权,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新的: 民族(都是新增加的,重复的就不说了)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提出认人权力平等,比以前的抽象提法有进步 民生:限制资本的投入,保护农民的利益 新的和旧的最大差别就是提出了三大政策:联共,联俄,扶助工农 三民主义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次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这不仅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反满”口号所以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原因就在于此。避免中国被瓜分、共管的厄运,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民族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意义蕴涵于此。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因而,决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旧)三民主义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屡屡碰壁。 (2)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①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的革命主张。 ②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 山流亡海外。 ③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 察西方社会政治,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过程: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了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上,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思考:旧三民主义指出的革命对象和革命性质。 思考: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4、实践: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②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 有进步意义。 ③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5、实践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1)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 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也是其毕生奋斗的政治目标。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然而随着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不断加深,对这三者的认识也有一个深入的过程,因此,就有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之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又重新点燃了孙中山的希望之火。1923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决议,积极改组国民党,并明确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1月,孙中山召开了以改组为中心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根据三大政策的精神,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这就是新三民主义。 首先,在民族主义方面,明确提出反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并且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作为革命第一要略,要使中华民族“自由独立于世界”。对内则承认“各民族之自决权”。这相对旧民族主义来说,具有明显的进步了。 在民权主义方面,对近代各国之民权也有了反思,认为这些国家的民权“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应为平民之工具”,主张国家“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以此防止欧美诸国制度之流弊,这里的平民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而不是少数大资产阶级。孙中山还强调权能分开,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拥有政权,而在人民所拥有的权力中,最重要的是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大直接民权,希望借此摆脱代议制的弊病,可见,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也深化了。 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点,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已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解释了,此时,孙中山已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纳入进来了,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借鉴苏联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经验。节制资本是指对私人资本进行节制,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要用国家资本来掌握国计民生的方向。 相比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还提出了节制资本和政权为平民所共有的主张,这已经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较为一致了,可见,此时,孙中山在对革命历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吸纳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这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中国民主共和历程的新道路。

新旧三民主义解析

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对于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基于三民主义形成的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三民主义这一历史概念,也成为近年来高考关注的重点。 一、三民主义的内涵与认识 三民主义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涵义】推翻满清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认识】①“反满”指反对清统治者及其特权,非反有满洲人;②“反帝”旗帜不鲜明,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涵义】①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认识】①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②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愿望。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涵义】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认识】①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是不可能的;②反映资产阶级开始注意农民问题,符合人民要求。 二、三民主义的评价 【误区】三民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胜利。 这种观点错在没有从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现状去分析。 【评价】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1、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并提出要实现国内民族平等; 2、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比较空洞,新三民主义则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并且和反帝结合起来; 3、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三民主义则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确定了“耕者有其田”的方针,因此提出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集中体现在三大政策。没有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就失去了灵魂。这也是新旧三民主义的根本区别。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