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苏轼《赤壁赋》中天人合一思想

浅析苏轼《赤壁赋》中天人合一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415486929.html,

浅析苏轼《赤壁赋》中天人合一思想

作者:庄众显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0期

摘要:苏轼自幼随父学习道家思想,辞赋中充满禅悟的人生哲理。苏轼一生仕途坎坷,

屡遭贬谪,在被贬黄州后,与好友重游赤壁,在一叶扁舟之中,未有一言失意沮丧,反以乐观豁达参悟宠辱不惊的人生哲学。本文以《赤壁赋》为例,浅析其充满哲学意味的“天人合一”之道。

关键词:苏轼;天人合一;道家;乐观豁达

作者简介:庄众显(1993.12-),男,汉族,江苏泗阳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发展及社会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2

一、苏轼辞赋中“天人合一”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漂泊困郁的政治生涯

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有一弟名苏辙,此为后来名震天下的苏门三学士。苏轼其名“轼”原意为古代马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到了嘉祐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自偏僻的巴蜀之地启程,一路沿江而下,并于次年进入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正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欧阳修着意于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脱俗、豪迈洒脱的文风,一下就脱颖而出。到了嘉祐四年,苏轼中了科考,开始步入政坛,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此时,轰轰烈烈,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故友,包括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派变法,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后来苏轼本人也因為上书议论新法而受排挤,无可奈何,苏轼被迫离京任职,先后到达杭州、密州、徐州,开始漂泊生涯。

元丰二年,苏轼四十三岁,由于给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作为诗人的苏轼,笔下情感丰富,即便是官方文件他还是写出了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等等一些带有文人雅士的牢骚之言,而这些却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包藏祸心”,无视圣上,如此大罪可谓罪该万死。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又从苏轼的一些诗词文章中挑出一些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京城一片倒“苏”声。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