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析电视是如何通过创新媒体目标与受众进行更好的沟通1

分析电视是如何通过创新媒体目标与受众进行更好的沟通1

分析电视是如何通过创新媒体目标与受众进行更好的沟通1
分析电视是如何通过创新媒体目标与受众进行更好的沟通1

分析电视是如何通过创新媒体目标与受众进行更好的沟通

姓名:辛文佳学期:10-11第一学期

班级:08广告本科课程:广告媒体研究

学号:200810010062 老师:孔紫君

电视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在传达公共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影响消费者决策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忠实政策导向、热点信息、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竞争情报、行业研究、品牌管理、投资者关系的企业或组织、都非常需要对电视媒体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准确的监测和分析。

电视媒体是指以电视为宣传载体,进行信息的传播的媒介或是平台。

与其他媒介相比,电视媒体具有以下优势:1、信息传播及时 2、传播画面直观易懂,形象生动。3、传播覆盖面广,受众不受文化层次限制。 4、互动性强,观众可参与到节目中来。电视媒体的不足之处是线性传播,转瞬即逝,保存性差。

电视被誉为二十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于1925年由拜尔德在英国首次装配成功,到中国第一台电视机于1958年3月由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再到今天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电视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电视媒体也随着电视的发展不断壮大起来。然而近年来,以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出现的新媒体,给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楼宇电视、户外媒体、网络电视及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形态的涌现,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方式,在互动性、随时性、随意性、选择性等方面较传统电视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

电视节目具有对受众心理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是电视节目本身的一种功能体现,它具有两面性,即正面导向功能和负面导向功能。受众心理本身也有很多的层次和要素组成,电视节目在满足这些心理需求的时候会对具体的心理要素产生不同的影响。电视是当前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主要媒体,电视节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经济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发挥。本文探讨了市场机制催生的受众心理变化、信息社会引发的受众心理变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受众心理的变化对电视节目的影响,并认为电视节目应该在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和导向功能的基础上满足这些需求。电视节目要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需要了解受众心理的作用机制,尊重受众心理现实和变化规律,平衡各个阶层的节目比例,并且应该在电视节目策划和制作过程中得到有效体现。本文建议用“先进文化”来统领电视节目内容,运用舆论引导、榜样引导等形式来实现思想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等社会功能,最终促进受众个人完善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及进步,实现电视节目自身的社会价值。

业界资深专家UT斯达康首席科学家杨景先生认为建设网络电视台符合传媒向三网融合演进的趋势,是数字电视、手机电视、IPTV和电视台互联网站视听新媒体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网络电视台,未来新媒体发展方向

“网络电视台”的说法早已有之,但原来更主要的是指电视台网站或是视频网站。但是进入2009年后,网络电视台有了全新的技术架构与运营。那么,何谓网络电视台呢?杨景认为,网络电视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聚合现有电视台节目、媒资库内容和海量的互联网内容,通过互联网、有线电视网、无线传输网和宽带网、移动网向电脑用户、电视用户和手机用户提供全新互动节目的新媒体平台。网络电视台将电视台的音视频制作能力、内容资源和互联网的信息服务能力融合,并将这些融合的新内容和新业务通过广播网、互联网、IPTV 和移动通信网络推送到电视、电脑和移动终端上。今天,“网络电视台”已经成为一种融合多种技术与应用并提供多种增值业务的服务系统平台。同时,网络电视台也成为广电新媒体

重点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网络电视台技术组成将支撑起有效的商业模式

相对于其他新媒体,网络电视台是一个急需发展的新兴媒体运作模式。杨景说:“关于网络电视台的技术组成,目前主要是根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等进行的网络电视台的技术实践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这个技术系统的网络层面还包括具有隔离区(DMZ)功能的台内网和互联网的接口、海量存储系统、节目交换系统和内容分发系统等。

与数字广播电视、互联网音视频网站、IPTV、互动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制作、播出和发行体系的分离相比,网络音视频新媒体将从分离状态向融合电视节目、点播节目,特别是融合互联网信息服务转型,”杨景说,“广电总局也开始以开放的心态和互联网服务商、技术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将多样化的网络音视频和图文信息服务推送到PC、TV和手机等各种终端,网络电视台应该成为也将会成为广电新媒体发展的下一个重点”。因此,杨景对于网络电视台的市场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目前广电基于封闭的媒体资产进行节目制作的体系即将改变,互联网的内容将被引入电视内容制作,同时有线电视/互动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分离运营的局面也会发生改变,而网络电视台将成为媒体融合的核心,这将极大地丰富IPTV/互动电视的内容,延伸互联网音视频内容发布的空间到电视机和移动终端,为家电厂商的网络电视机开发和通过3G移动终端提供互动音视频服务,提供开放的内容加工服务和为个性化应用服务打下基础,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支持也将使各方会迅速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

三、商业运营模式护航网络电视台发展.目前,网络电视台的商业模式包括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潜在的新兴商业模式。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主要是直播节目模式和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发行模式,传统商业模式目前已被行业同仁认可并熟练应用。网络电视台新兴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重大题材多媒介联合营销运作模式,突发事件综合运作模式,互动产品(例如游戏)综合运作模式,互动服务(娱乐、教育、电子商务以及网络应用等)发行模式,应用发行模式,等等。杨景说:“这些新模式的信息源来自媒资库和互联网,还需要特殊的业务聚合、分发、终端集成和CRM的能力,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但毫无疑问,网络电视台的这些新兴商业模式将推动新媒体产业的大发展.

专业媒体的学术地位,策划富有吸引力的品牌传播活动,利用多渠道、多接触点的整合传播,将成为塑造品牌、提升销量的根本手段。如果某公司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具有不同的能力来满足购买需要时,客户的不同购买需要便具有战略意义。

电视节目分析完整版

电视节目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变形记》分析 短暂成为别人,是中国神话小说经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平日磨练想象力最常用的技巧,遐想是人类生活很多细节的润滑剂。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这一转换。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变形记》运用纪录片+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 一、节目内容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今,其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偷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拓展到关涉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职、人际关系、选秀、才艺展示、居家生活、衣着审美、心理素质、婚姻家庭等。随着真人秀的继续发展,其制作内容的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深,必将涉及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表现手法的纪实性与情节化 《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记》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记》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

电视节目分析报告范文

《变形记》分析 短暂成为别人,是中国神话小说经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平日磨练想象力最常用的技巧,遐想是人类生活很多细节的润滑剂。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这一转换。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变形记》运用纪录片+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 一、节目内容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今,其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偷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拓展到关涉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职、人际关系、选秀、才艺展示、居家生活、衣着审美、心理素质、婚姻家庭等。随着真人秀的继续发展,其制作内容的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深,必将涉及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表现手法的纪实性与情节化 《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记》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

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记》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限娱令”的大的背景下,节目形式要继续追求新颖、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强调“真”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秀”的成分。兼顾整档节目的社会性和娱乐性。 三、受众的积极参与 《变形记》当年在卫视开播后,就疯狂受到电视观众的追捧。其很大的功劳在于节目给足了观众的参与自由。如今受众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媒介的中心地位,他们希望看到的节目内容形式是大众化的而不是专为精英阶层所制作的,是真实的而不是可以做作的,并且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展现欲望,希望可以更多地参与节目活动。这些因素使“人”在此类节目中成为核心——节目参与者来自广大平民百姓,成为节目的主角,推动节目在相应规则下向前发展;而广大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短信、weibo、《变形记》节目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参与节目互动预知更多节目进展,而节目编导也可根据观众的这些反馈,适当控制节目并适当奖励受众参与者以提高收视率。 四、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 在以往电视节目中,节目内容、进程以及参与者的一举一动通常都会受到导演的严格控制,《变形记》则是将权力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参与互换角色的选手,因此他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发挥空间。这一自主权的回归,尊重了选手的自我发挥空间,使其在参与节目时可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南方周末》是中国报业的一面旗帜,代表了一类媒体的发展方向。以其坚定准确的新闻理念,灵活及时的市场运营,超强力度的舆论监督,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报纸之一 《南方周末》之所以成功,在于它的市场定位明确,读者人群清晰,内容独家性、深入性较强。《南方周末》的定位是严肃新闻周报,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萌芽和变迁,关注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喜故事,关注在这样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现代新闻的报道方式,独有的报道视角,反映出来。 从而成为这些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和评说者。 《南方周末》在细分自己的读者群时这样界定,“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南方周末》对受众的定位是:600万的知识型读者。在《南方周末》的读者中,主动读者占全部读者的 75.3%,主动读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忠诚度,是报纸的核心读者;深度阅读读者(阅读70%以上版面或内容的读者)超过58.7%;《南方周末》读者平均每期读报时间达到65.2分钟,比30座城市总体居民阅读报纸的平均时间多出12分钟。《南方周末》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读者,“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客观数据也证明了《南方周末》对其读者群的界定是准确的:它在全国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1.9%,在北京、上海等九个重要城市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2.54%,城市读者已经成为《南方周末》的重中之重。《南方周末》对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细分,并进行集中性营销,占领城市中的知识型读者。《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达90%,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近60%,本科以上教育程度达30%以上,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比较高的。尤其当我们从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实际水平来看以上数据时,《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与其“主流市民阶层”的定位是一致的。

(完整版)奇葩说电视节目分析

《奇葩说》由爱奇艺马东工作室出品,于2014年11月29日在爱奇艺独家播出,目前两季节目皆已收官。这是一档为年轻人创造收看内容的节目,以辩论形式为主,寻找最能说话的人。《奇葩说》播出后迅速受到观众的青睐,在豆瓣上获得了9.0分的好评,第二季播放量达到6.2亿次,它的成功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之处,笔者现从节目的主持人、节目辩题以及互动方式几个方面来探究其成功因素。 一、主持群设置扩展话语体系 对于互联网自制节目而言,点击量与节目的成败密切相关,而作为一档网络自制语言类真人秀节目,主持人和选手的成功选择就成为增加受众的关注度乃至关乎节目成败的核心问题。无论是第一季的“马晓康”组合还是第二季的“KJM”组合都获得了居高不下的人气。 马东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曾担任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在《奇葩说》节目中,他一改往日正经的风格,走上了搞笑的路线,形成反差效果。高晓松是著名音乐人、导演、制作人,博古通今,说话风格犀利。蔡康永是作家、主持人,说话柔和,喜欢采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道理。作为舞蹈家和脱口秀主持人双重身份的金星心直口快,言语麻辣大胆,擅以观点取胜。几个人你来我往,捧哏逗趣、言辞大胆,各自以其深厚的人文及主持功底串联起整个节目。

为丰富其节目看点,《奇葩说》每两期会邀请一名娱乐圈当红明星作为嘉宾和现场选手一同参与话题讨论,他们也是主持人构成中的一员。“女神”或“男神”的加入,为节目的两性话题增添了相应配比的女性或男性力量,构成了节目多元化的话语体系,使辩题从内容和视角上都有所丰富和扩展。另外,还可以利用明星效应树立综艺节目品牌,扩大节目影响力。 二、内容引人思考,传递正能量 《奇葩说》针对的主要人群是年轻人。据统计,《奇葩说》20-29岁观众的比例占有86%。在节目开始前,都会有一个小短片,旁白为:“40岁以上的人请在90后旁边观看。” 在节目内容设置上,首先辩题的选择都很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与现实息息相关,比如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爱上好朋友的恋人要不要追,异性闺蜜是不是谎言等。从双方辩手的辩论当中传递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常态现象,年轻人可以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在“使用和满足理论”研究中,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特点包括自我确认效用。90后受众群体可以通过节目,对自身的行为有所反思,从而可以使自己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选择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案。 其次,节目虽有感性的喧嚣,但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辨。比如在海选中清华学子关于未来就业方向的询问引发高晓松的痛斥,对于未来,他认为“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将道德高度上升到了

中国媒介受众心理分析

中国媒介受众心理分析作者:段鹏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更新时间:2009-10-9 11:09:55 受众,又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具体可以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他们能够决定一条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是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可以说,离开了受众,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而不能称其为传播活动。因此,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媒介学界与业界中,受众的选择性心理问题渐渐成为广泛探讨的焦点议题。 受众选择性心理溯源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本身并非新鲜议题,早在廿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传播学者克拉伯就在 其著作《大众传播的效果》中,系统阐述了受众倾向于有选择的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信念的讯息,拒绝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这一现象。克拉伯还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主义、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等三个方面。 其中选择性主义是指当大众媒介所传达的讯息符合受众的认知范围,且能够满足受众的部份需求时,才能引起受众对它的兴趣而加以注意;选择性理解是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 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则媒介内容;选择性记忆则是指受众往往只记忆那些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此后,不少传播学者都对受众选择性心理展开过深入的论述,如阿尔伯特哈斯托夫、巴格拜(Bagey) 、麦克林登(Mcclelland) 、鲁巴(Leuba) 、坦卡德、梅尔文.德福勒等,他们的着述不断丰富着受众选择性心理问题。 中国大陆受众群体的变化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问题之所以近来成为大陆传播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受众群体正在发生着改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众细分化 近年来不少大陆传播学者纷纷撰文指出,中国大陆受众群体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细分化:从大众群体到分众群体再到小众群体,甚至是一对一传播模式,要求我们不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节目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二)受众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媒介所作的报导多数停留在「走马观花」的阶段,而缺乏一种「下马看花」的耐心。新闻报导深度与广度的缺乏与大陆不少电视台更为重视「名记者效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编辑负责机制有关。在受众对讯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单纯灌输世界观的讯息理应销声匿迹,而如何使编辑重新掌控新闻资源,从而为受众奉献出「色、香、味」俱佳的news package 则显得尤为必要。 (三) 受众权益观得到更多的重视- 原来在大陆媒介与受众的传受关系中,不平等始终是其主流,这一点从有线电视运行初 期的「半强制」收费和各地方台在电视剧集间大量插播广告中便可窥知一二(如大陆某有线电视台在播放港片《鹿鼎记》时,一集中插播了七十五分钟广告)。但最近重视受众权益已 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媒介机构的认同。国家广电总局近年来更是先后三次发布有关条例,对在电

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分析

2000年,“真人秀”节目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它俨然已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电视文化新奇观。最早是始于荷兰,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18个国家广泛移植的《老大哥》,此后一系列类似节目相继出现,如美国CBS的《幸存者》、FOX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等。它们几乎都成为西方世界最火爆的电视节目。 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一些“真人秀”节目雏形,如《美国家庭滑稽录象》;1973年公共广播公司电视台制作的《一个美国家庭》追踪拍摄了一个家庭一年内的真实生活;1992年美国有线电视音乐台推出《真实世界》,7名20多岁的青年男女住在一起,摄像机24小时跟踪拍摄他们的起居生活。这些节目大多数在当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直到出现大型的真实电视节目《老大哥》、《幸存者》,才使得“真实电视”节目迅速在西方世界风行。更有欧洲媒介学者称:“真人秀看上去已经成了挽救电视的灵丹妙药。”① 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营造 提及“传播”一词,很容易使人以为它是单方面付出的一种行为。其实,它一直是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的,它所回收的就是受众的注意力。事实上,早在30年前加拿大的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已经注意到了传播的这一特点。他指出,电视台实际上是在不动声色地租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做生意。电视台实际上是通过隐性收费——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以其对节目的关注来“交费”。因此,如何有效地吸纳受众的注意力,并且将这种注意力稳固地维系下去,便成为现代传媒市场竞争中殚精竭虑的焦点所在。 受众的心理机制 1944年,赫尔塔·赫佐格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施拉姆在谈到这一模式时说:“很明显,大众媒介的效果部分是为传播对象怎样使用它们来决定的。” 1、接近性心理。“真实电视”以普通人为主角,这样就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受众由于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更关注代表自己阶层的竞争者。 2、对真实的渴望。“真实电视”本身就是真实与虚拟的重构。同时,人们又大可以一笑置之地把它当成一种游戏。 3、对隐私的窥探。 4、对人性阴暗面的展示。 5、博彩心理。在“真实电视”中,一般都有巨额的奖金刺激,这也抓住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和对财富的欲望。 《学徒》内容分析 《学徒》(THE APPRENTICE)2004年1月开播,由马克·伯奈特制片公司与特兰普制片公司联合出品,是一个将商业运作技巧作为真人秀竞赛主题的节目,共15集。《学徒》前3集平均收视率为9.4%。18~19岁观众的收视份额为23%,平均有1910万观众收看,是2003-2004年播出季连续前19周18~49岁成年观众收视率排名第3位,所有观众收视率排名第6位,是NBC新节目播出史上创造了最佳收视率的节目之一。下面我对《学徒2》中的第1集做内容分析。 1、目标受众 节目选取了18位来自美国各地的一流人才,有的是名牌商业学府毕业,如普林斯顿、哈

电视节目分析

电视节目分析 电视节目分析是艺术高考应试编导专业的基本考试科目之一,其考察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以笔试写作的形式出现,即当场观看一段或一期时间为15到30分钟的电视节目,如《艺术人生》、《新闻调查》或一段电视散文、纪录片等,然后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评论文章,或者直接回答试卷上已经根据此节目的内容或形式提出的问题。第二种是以面试综合考察的形式出现同样是观看一段或一期电视节目,然后现场回答考官问题。 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各个频道为了使观众收视方便,把节目按照内容分成版块,并且每个版块都有一个名字,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播出的形式。 电视节目之所以吸引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性。电视节目是电视编排、播出的一种方式,将反映同一内容或统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档,使其具有固定的节目名称、片头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在固定的时段内播放。电视节目化是电视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电视成熟的标志。 电视节目特征: 1、固定化 固定化是电视节目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直观的特征。它要求有固定的节目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固定的片头、固定的节目长度、固定或相对固定的节目主持人等,便于观众定期、定时收看。 2、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节目的具体内容与表现形式上。 3、观众高度参与 与其他电视节目形态相比,专栏节目最具观众色彩,因为它是一种极为开放的节目形态,许多节目是在观众的直接参与之下完成的。 电视节目分析的内容: 1、内容 主要分析节目的内容定位是否贴近节目的受众,是否具有自身的特点,例如《东方时空》的节目定位是鲜明的,各小节目风格各异,各有侧重,构成一个立体的较全面的“时空报道”。节目的内容定位表现为节目的主旨、性质、内容、功能、受众范围、文化品位、民族和地方特色等。分析时可就其中一个侧面着重分析。 2、结构 主要分析节目怎么开始、怎样发展、怎样结束的逻辑过程、节目的起承转合是否严密,线索是否清晰等。 3、主持人 主持人是构成节目的重要因素,它跟节目的定位相得益彰,某些电视节目以一名支持人为标志而设定节目,根据主持人的学识、风格选题或设计节目,甚至以主持人的名字来给节目命名。这就可以分析主持人是如何体现节目定位,主持人特色等。 4、制作 主要看节目制作是否大气、精致。具体而言可分析下列几个方面的制作艺术。 (1)摄像分析摄像师是否善于利用摄像头取景,并掌握镜头的运动规律,是否取得合乎要求的节目素材; (2)照明分析照明师是否掌握电视与舞台上不同的照明要求,并按照导演的意图不光,是否能够使摄像机准确拍摄到更多情调场景;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一、节目悬念俘虏下的受众心理 1、先期议程设置,环环紧扣受众心理 从一定程度上讲,“议程设置”,集中体现在电视节目中对各个环节的设置上。尤其是在真人秀节目中,环节的设置是较为突出且必不可少的一个层面,它决定着节目的“游戏规则”和发展方向,搭建起了整个节目的阶梯和框架。 拿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男声”这一选秀节目来说,其主体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海选,节目组从国内6个中心唱区、分唱区和11个网络唱区以及一些海外唱区中选出前120强选手,进入第二轮总决赛突围赛,在激烈的竞争后,选出前11强进入总决赛,最终角逐出冠亚军,期间又有积分赛、挑战赛、复活赛等各类赛事,环环紧扣。 那么,在如此紧凑的环节设置下,观众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紧随观看,特别是在前期观看中,若选定了某一自己欣赏的选手,那么在选手晋级与否,最终获胜的是谁等这些悬念的牵引下,便会更加的关注这一节目的进展。 2、拟态环境下,受众的身心参与及情感共鸣 其实许多时候,观众收看真人秀节目其实就是在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一首歌,一段独白,一个幽默话剧,似乎就是你所想去表达的感情,节目里的评委与观众也是你情感的聆听者,心里话的倾诉对象,而真人秀节目的情感表达又往往要比电影电视剧里的更加直接和贴切,这就使得真人秀节目成为了观众们的一个情感宣泄的绝佳平台。 因此,很多喜欢看真人秀节目的人,经常会和着节目中的选手一起欢唱、一起舞蹈、甚至是一起哭、一起笑,直到最后,那个被他选定且一直追捧的选手几乎成为了他自己的化身,节目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就在他身边,让他感觉到节目里的环节就是为他设置的,他在参加这么一个比赛的过程。 于是,选手在表演时能否做到最好的一面,选手的参赛作品是否能受到评委的认可,选手的表现能否得到观众们的支持,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让他最为牵挂的一件事情。那么,当节目的旁观者变为了节目的亲身参与者,而节目的悬念也就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被进一步的放大,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 3、打破刻板印象,重塑受众期望 在大家的印象中,弱势群体是怎么样的一批人,老弱病残是吧。那当这些孩子或是残疾人参加真人秀节目时,大多数的观众又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收看呢。 真人竞技,优胜劣汰,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舞台上,观众所追捧的大都是多才多艺的帅哥美女们,他们有魅力,有气场,卓尔不凡。但是,这也反向预示着,当舞台上有黑马杀出时,也定然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真人秀节目也正是在某些情况下,充分运用这一受众心理,让一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大家印象中的弱势群体一鸣惊人。这种360度的逆向悬念,则将节目效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带给受众更多意外之喜和刺激感。

媒介与受众

媒介与受众 -------浅谈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1.报纸、杂志、电台、电影媒介时代,媒介单一化,受众若要获取信息只能选择这些单一 的媒介,受众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在此期间因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媒介也一度作为战时的宣传工具。媒介的影响力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并且迅速产生传播者想要制造的传播效果,而受众无力抵制媒介的影响,只能按照传播者所期望的方式行事。媒介威力巨大,受众孤立无援、在媒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功能独特地新媒介逐渐涌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这些新媒介所开发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丰富个人生活而设计,大众更多地感受到它日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习、交流工具,有些人花在媒介上的时间甚至多于与朋友、家人的相处时间,在这些人看来,媒介的出现及发展并非是在腐蚀人们的思想、造成社会混乱,相反它是温和的,大众传播工具越来越丰富,受众甚至可以主动地选择、运用媒介来获取信息,满足自身的需求,通过对媒介内容的分析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就是“使用与满足理论”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它更多地关注的是受众对媒介主动、积极的使用,而并不关注媒介对受众产生的负面效果。媒介技术不断进步,媒介内容不断丰富,公众越来越依赖媒介,媒介在公众生活中的作用似乎又回到了大众社会理论时期的那种状态;不同的是,公众在面对众多媒介和信息时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媒介的影响力是通过受众对它们的自由选择表现出来的,因而媒介技术倾向于个人化方向发展,如数字电视、电子邮件等技术媒介的出现,媒介并不能强制我们去认同它的观点,相反受众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影响媒介内容的采集,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似乎又处在“有限效果论”时代。新媒介越来越倾向于与受众的互动或是提倡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特别是网络技术地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络媒介的作用力也越发明显,人们更多地通过这种新的媒介方式进行人际交流、获取信息,这也表明大众传播中将逐渐蕴含人际传播的内容,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谁影响谁的层面,而是朝着相互影响这一更为复杂的层面发展,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媒体和受众的关系的重新审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视、因特网等媒介技术进一步成熟,信息内容不断的丰富,公众不仅有了平等接受信息的机会,而且积极地寻求信息为己所用,在面对同一信息时不同地受众有不同的解读,受众在接受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和选择性。网络技术更是给人们搭建了自由言论的平台,受众变得更为积极,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现在的受众甚至会充分运用媒介发布信息,变受者为传者。以60年代为界,之前的研究注重媒介效果,是传者本位的时代;之后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对媒介受众的研究,是受者本位的时代。如今,在新媒介背景下绝对受者与绝对传者的角色被淡化甚至消失,媒介与受众的绝对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关系越来越暧昧,媒介本应扮演信息真实再现者的角色,生产信息发布给受众;受众应扮演着信息接收者的角色。随着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媒介充分挖掘受众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多地以受众而不是以客观的新闻事件为主题去生产信息,迎合受众; 而作为受众则更多地利用媒介发布自己的信息,而不是接收媒介发布的信息,受众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 2.受众是由不同层次的各个群落组成的,他们分别根据自己的信念、爱好和需要,有分析、 有选择地接受大众媒介的传播,而且他们还会积极地参与媒介传播活动。如果媒介的传播活动没有受众的参与就不能说是完善的,有时候受众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有时候受众还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者。所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活动中,以传者为主导的信息“推入” 的传播定式是不可取的。那么大众媒介与受众的关系究竟怎样呢?大众传播学认为,传播

网络媒体受众分析

网络媒体受众分析 一.广告受众结构分析 1.网民规模 近几年我国网民规模呈持续上涨趋势,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 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1、2012年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分别为1.18亿、2.24亿部,2013年前11个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8亿部,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亿部,同比下降24.7% 。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此外,由于易转化群体逐渐被纳入网民群体,互联网渗透难度加大,非网民群体中低学历群体占比很高,且该人群上网意愿非常低。本次调查显示,除学生外,在农村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到87.9%,而该人群中仅有6.1%的人表示未来半年肯定上网或可能上网;除学生外,在城镇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66.3%,而该人群中仅有9.4%的人表示未来半年肯定或可能上网。 2.网民结构 ①性别结构 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5.6:44.4,与2013年底基本一致。

在庞大的网民基数影响下,中国网民性别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②年龄结构 截至2014年6月,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相比2013年底,20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0.6个百分点,50岁以上网民规模占比增加0.3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高龄和低龄群体渗透。 ③学历结构 截至2014年6月,整体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占比为12.1%,较2013年底上升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大专及以上人群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 ④职业结构 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构成网民第二大群体,占比21.4%。企业/公司中管理人员占比为 2.9%,一般职员占比为12.2%。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研究分析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作者:————————————————————————————————日期: 2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一、节目悬念俘虏下的受众心理 1、先期议程设置,环环紧扣受众心理 从一定程度上讲,“议程设置”,集中体现在电视节目中对各个环节的设置上。尤其是在真人秀节目中,环节的设置是较为突出且必不可少的一个层面,它决定着节目的“游戏规则”和发展方向,搭建起了整个节目的阶梯和框架。 拿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男声”这一选秀节目来说,其主体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海选,节目组从国内6个中心唱区、分唱区和11个网络唱区以及一些海外唱区中选出前120强选手,进入第二轮总决赛突围赛,在激烈的竞争后,选出前11强进入总决赛,最终角逐出冠亚军,期间又有积分赛、挑战赛、复活赛等各类赛事,环环紧扣。 那么,在如此紧凑的环节设置下,观众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紧随观看,特别是在前期观看中,若选定了某一自己欣赏的选手,那么在选手晋级与否,最终获胜的是谁等这些悬念的牵引下,便会更加的关注这一节目的进展。 2、拟态环境下,受众的身心参与及情感共鸣 其实许多时候,观众收看真人秀节目其实就是在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一首歌,一段独白,一个幽默话剧,似乎就是你所想去表达的感情,节目里的评委与观众也是你情感的聆听者,心里话的倾诉对象,而真人秀节目的情感表达又往往要比电影电视剧里的更加直接和贴切,这就使得真人秀节目成为了观众们的一个情感宣泄的绝佳平台。 因此,很多喜欢看真人秀节目的人,经常会和着节目中的选手一起欢唱、一起舞蹈、甚至是一起哭、一起笑,直到最后,那个被他选定且一直追捧的选手几乎成为了他自己的化身,节目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就在他身边,让他感觉到节目里的环节就是为他设置的,他在参加这么一个比赛的过程。 于是,选手在表演时能否做到最好的一面,选手的参赛作品是否能受到评委的认可,选手的表现能否得到观众们的支持,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让他最为牵挂的一件事情。那么,当节目的旁观者变为了节目的亲身参与者,而节目的悬念也就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被进一步的放大,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 3、打破刻板印象,重塑受众期望 在大家的印象中,弱势群体是怎么样的一批人,老弱病残是吧。那当这些孩子或是残疾人参加真人秀节目时,大多数的观众又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收看呢。 真人竞技,优胜劣汰,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舞台上,观众所追捧的大都是多才多艺的帅哥美女们,他们有魅力,有气场,卓尔不凡。但是,这也反向预示着,当舞台上有黑马杀出时,也定然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真人秀节目也正是在某些情况下,充分运用这一受众心理,让一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大家印象中的弱势群体一鸣惊人。这种360度的逆向悬念,则将节目效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带给受众更多意外之喜和刺激感。

媒介受众需求分析

媒介受众需求分析 随着媒介传播的经营方式走向产业化,媒介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靠受众对媒介的认可度。因此,如何满足受众成为近年来媒介传播探讨的话题。在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前提下,要让媒介传播更具有为受众服务的功能已是首要任务。 根据传播学的传播致效的原则,人们对信息的传播是选择性的理解和记忆,选择性的认可和吸收。而受众在理解、记忆、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兴趣和爱好都各有不同。要想在媒介传播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要问题是研究受众需求,只有在了解了受众需求之后,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受众需求之一:娱乐性 忙碌的人们一般只有节假日或者八小时以外的闲暇时间里,才会打开电脑、电视机和收音机。毫无疑问,许多人把各种媒体当成娱乐工具,并且相当多一部分受众愿意寻求感官刺激一类的娱乐性强的节目,如通俗性、平民化的影视剧类节目。马路边、商场里、公交车上,经常听见人们议论昨晚某地发生什么新闻,或者相互提醒今晚某台有文艺晚会,某地有足球赛等。显然,节目的娱乐性是受众的首要选择。收看娱乐节目不需要动脑筋,不需要付出任何体力,时间在轻松、惬意、欢笑中度过。因此,许多媒体为了受众娱乐性的需要,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举办受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综艺节目。 受众需求之二:新奇性 新时代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观念的多元化为受众开拓了广阔的视野,受众的思想日趋活跃,更富于个性化,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节目。根据人的心理特征,必须把激发人的潜意识作为重要目标,吸引受众注意节目,产生兴趣。因为受众普遍具有猎奇心理,喜欢新鲜的、新近发生的、风格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节目内容和形式。近几年来,众多媒体开辟的“玫瑰之约”、“真情行动”、“聊天”、“星星点灯”、“人生AB剧”等栏目,都受到受众的极大喜爱。美国学者毕德士·华特曼曾经指出,“不断创新就是卓越”。媒体就是要敢于标新立异。一是在内容上创新,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节目,克隆的东西是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的;二是在形式上创新,打破老的套路,新形式会促进新内容的加入。 受众需求之三:实用性 在快节奏的当今时代,人们离开了信息就寸步难行。竞争求生存的环境使得受众不得不主动到媒体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接触媒体成为必需。因而,人们迫切希望能在各种媒体上一目了然地了解自己想知道和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低和工作繁忙的受众,希望能在媒体固定的节目中快捷、简洁、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关心的事情。例如与人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天气预报节目。受众渴望得到答案,就会积极地去寻求和接受这些信息。这再次说明受众在欣赏节目时还有着极大的追求实用性的心理。注重受众需求的许多媒体,近年来先后策划出“股市沙龙”、“美容苑”、“医药指南”、“法律咨询”、“求职征婚”等许多实用性极强的生活类节目,得到了受众的普遍欢迎。 媒介传播面向大众,服务于大众。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传播的实用性将愈

电视节目策划分析_以_康熙来了_为例

大 众 文 艺大 100影视与传媒 摘要:《康熙来了》是近年来收视率比较高的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受到两岸广大年轻人的喜爱。本文将探讨该节目策划,并对其节目策划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关键词:康熙来了;策划;分析 《康熙来了》是一档台湾的综艺娱乐类的谈话节目,于2004年开播,每周一至周五晚上10点播出的带状节目,具有极高的人气。《康熙来了》节目名称的确定就是在蔡康永和徐熙娣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合而成,该名称具有相当强烈的主持人的个人特色,同时也强调了主持人的核心地位。到目前为止,《康熙来了》已制作播出了一千多集的节目,并在2005年夺得金钟奖。 一、关于《康熙来了》的策划 所谓电视节目策划就是指策划者在策划之初,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准备,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观众的需要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对节目的定位选题、整体风格、特定内容、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并判断和预测节目发展变化的趋势。如今,收视率成为衡量生产者水平的重要数据,台湾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分析甚至精确到每分钟。于是,策划就成为一个节目开播甚至成功的重要手段。虽然《康熙来了》看起来很没有顺序甚至有些乱,但是它还是一档策划成功的节目。 《康熙来了》的第一期嘉宾是李敖。李敖的肆无忌惮,蔡康永的玩世不恭,小S的古灵精怪,一下子让节目吸引了众多眼球,并为节目定下了一个基调。这个基调就是:让名人回归为普通人。蔡康永说他和小S的目标是,“让名人撕下,至少是撕下部分面具。”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康熙》的采访都让嘉宾必须说“人话”,不要场合话,也不要讲公关稿。《康熙来了》整个节目的制作就是一条娱乐生产的流水线。幕后制作团队要预定嘉宾,工作人员需要了解近期娱乐热点,然后提出节目方案,得到制片人认可后,开始与嘉宾联系,确定上节目的时间。嘉宾联系好以后,主持人、工作人员收集嘉宾资料、草拟谈话问题、内容和方式。嘉宾来了一批又一批,只等着上节目,一般一天可以录制两到三集节目。节目的后期制作也非常迅速,最迟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和观众见面。这种纯粹流水线化的传媒娱乐工业化理念让《康熙来了》从周一至周五每晚10点准时亮相,形成观众新的收视习惯。 二、关于《康熙来了》的评析 《康熙来了》无论是在海峡两岸都有着相当高的人气。与台湾观众不同,大陆观众一般通过网络观看。不同于香港综艺节目,台湾综艺节目没有语言障碍问题,更容易让大陆的观众接受。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康熙来了》的评价也各有不同。 1.《康熙来了》的优点 (1)主持人:《康熙来了》这档节目有着很强的主持人为中心的特点,就算是大腕明星上节目依然有主持人的戏份。蔡康永和小S一冷一热、一张一弛,节目的火花就在这样的碰撞中产生。小S时常在节目里面戏称蔡康永为读书人,而蔡康永也说些阿谀奉承的话让小S欢心,他们时而合伙问嘉宾问题,时而有些小争执,又或两人撂下嘉宾自说自话。虽然他们在电视中的表现有时毫无逻辑,但是这种不做作的自然反应也是受观众喜欢的原因之一。 (2)幕后工作人员:《康熙来了》有非常优秀的节目制作人,其制作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非常有名,近年另一著名的节目《超级星光大道》也是由詹仁雄制作的。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来了》的键盘手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根据访谈进行的过程来使用各种不同的音效也为节目增色不少。 (3)后期制作:节目的后期制作主要包括两部分,节目的片头、片花和节目内容的剪辑、加工。在片头的设计中,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做一个全新的调整。曾经出现过的片头由主持人分别扮演《大长今》中的角色。目前康熙最新的片头是几部经典电影的画面,分别来自于《乱世佳人》、《泰坦尼克号》和《外星人》。 在节目内容方面,会对一些词语打出卡通的字母,并配上音效,幽默感十足,也会根据情况在画面中一只乌鸦飞过,或者是脑袋上三根黑色的竖线,如果有人讲了冷笑话在画面中则是飘雪的景象,还有一些表现“脸红”等效果。 (4)节目内容:《康熙来了》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单元,如检查女明星的包、舞蹈大赛、女星卸妆等。这让许多人知道了女星不是像在屏幕上一样光鲜亮丽,她们也需要药物来解决便秘的问题,也让观众知道了女星卸妆以后,皮肤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或者也只有半边眉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至少撕下部分面具”的愿望。 (5)其他:对于大陆观众来说,尽管赴台限制放宽,但是能够去台湾的毕竟还是少数,综艺节目成为了解宝岛的一个平台。有网友曾在百度贴吧留言说,《康熙来了》是一部台湾娱乐圈的普及教材,通过收看这个节目,除了认识了一些从来没有听过的明星之外,有些人甚至是通过这个节目认识了蔡康永。就笔者来说,也是通过这个节目认识了台湾的艺人,知道了台湾著名的101大厦和微风广场,台湾的小吃甜不辣、大肠包小肠等。 同时,对于一些过气艺人或者是刚刚起步的新人来说,上节目也是重新制造话题的一个重要的机会,如曾创作《我愿意》的音乐人黄国伦自从参加节目以后人气陡增,在参加了多次《康熙来了》之后被詹仁雄发掘,加入《王牌大贱谍》的主持。 2.关于《康熙来了》的批评 王刚曾罢上《康熙来了》,他认为 “难道离开性,难道离开伦理,对于伦理道德的挑战,就没有可谈的了吗?”他觉得作为文艺工作者,绝对不能去又到、迎合这种低级趣味。“当然并不是指名人所有的隐私都不能问”,王刚认为如果能给人以启发,如果能给人良性引导,这样的隐私也是可以问的。就笔者收看该节目经验来看,康熙二人时常会问一些相对隐私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一定要嘉宾回答,有时只是做做效果而已。 台湾综艺节目的一个宗旨就是“一切为了笑果”,他们做节目的目的就是要让观众觉得好笑,要让他们笑出来,这样就够了,没有需要多深刻的教育意义。蔡康永本人也经常奉劝大学生们不要收看这些节目包括他自己的《康熙来了》,尽管他知道他这样说没有效果。他还认为,世界上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综艺节目,生活得很舒适的人在人生中就会笑了,只有人生有问题的人才会需要综艺节目。蔡康永曾说:“所谓读书人面对电视这个媒体,一定会觉察出电视本身有堕落的天性——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电视,……电视本来很俗,如果想从电视里要深度,那也太高估电视的能力了。如果是国家某个研究机构的院长来讲电视俗,我理解他的立场。但如果是其他做电视的人来讲电视很俗,那他要想想自己做的节目。” 他也曾说道过:“如果你想找深度,请关掉电视,打开书,或者你自己的人生。” 而笔者认为,王刚说能给人以启发,能给人良性引导,这样的隐私也是可以问的,其实这样说明王刚还是站在了一个通过媒体来教育大众的位置,他是在俯视受众,而《康熙来了》是在和观众对视,他们问一些观众关心的明星最平常的生活问题。蔡康永曾经说过没有必要让观众看完一个节目以后伤心的痛哭流涕,也曾有女明星讲到和女儿分离的时候流泪,但是主持人很快就打住了这个话题,没有让该女明星继续回忆这段伤心往事,如果同样的情况放在大陆甚至是央视如《艺术人生》,主持人一定会揪着这个问题不放,让现场内外、电视里外哭成一片。曾经有网友说过,生活已经很辛苦了,就想找一些轻松的娱乐有什么不可? 不管外界对《康熙来了》的评价如何,这档节目依然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尽管康熙二人也时常在节目中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节目就停掉了,但是至少目前这个节目还在继续,依然保持着它的高人气。我们无法影响《康熙来了》的制作和走向,但是分析《康熙来了》也能让从类似的这些台湾综艺节目中汲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大陆的电视节目策划人员学习台湾综艺节目的原则。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大陆的节目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项 缪.《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研究》.厦门大学,2006年4月. 电视节目策划分析 ——以《康熙来了》为例叶冰清 (江西财经大学 330013)

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中文一班李辉090160102 内容摘要: 娱乐节目对受众心理分析相当重要,不仅影响到节目收视率﹑效益率及持久发展问题,而且还会涉及到娱乐节目所担负的功能缺失。本文从娱乐生活舒缓压力﹑情感分享追求真善﹑获取信息与人交流﹑角色认同渴望成功四个方面进行阐释受众心理需求及原因,对更好提升娱乐节目素质和增强受众可信度起到了极大作用。 关键词: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由江苏卫视特制的《非诚勿扰》于2010年1月15日一经上演,火遍全国,娱乐节目收视率第一,向大众展现一个全新的大型互动婚恋交友节目,获得广大人们参与及网友关注。从传播学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角度上看(1),《非诚勿扰》的出名有社会﹑受众心理等多方面原因。无论娱乐节目变什么样花招,它们最终服务对象仍是受众,娱乐节目的“娱乐”就在于受众心理需求。总的来说完整的受众心理需求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具体上说物质有信息﹑交流…,精神有情感﹑追求真善﹑渴望成功等。而娱乐节目正时刻努力把握受众心理需求去设计节目和安排内容。 一﹑娱乐生活舒缓压力 随科技进步和信息大爆炸,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一直奔波理想工作,起早贪黑,而就业竞争又非常激烈,渴望成功又很难实现,失业随时有可能来到身边,加上现实的无奈,都会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及生活的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渲泄、舒缓,积累过多就会导致精神疾病,此时娱乐节目是人们完美的避风港,把人们追求快乐的天性释放出来,让人们快乐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舒缓压力,用欢声笑语来保持健康。

紧张的社会生活之余中,人们的身心需要彻底的休息,消弱压力影响。忙碌中他们暂时也顾不上什么高雅,而是要寻求轻松、时尚和刺激。娱乐节目的轻松、紧张刺激以及调侃、起哄、竞争、快乐等随便自如的形式,所引发的几乎是无意的心理学特征,使得受众能够得到更多的精神调剂、放松、愉悦、休息和满足,符合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心理需求。娱乐节目自然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娱乐节目让忙碌中的人们得到宽慰与放松。由于娱乐节日足以向人们提供娱乐消遣并赢得观众的目的,这一点与广大受众的收视动机吻合。在最近几年的调查中,“娱乐消遣”继“获取信息”之后位于第二位,与文艺娱乐类节目在电视台节目总量 中所占比重基本相称。因为二十一世纪来,整个世界向信息化迈进的步伐急剧加快,“获取信息”甚至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手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消遣娱乐”位居次席实际上仍然反映了大众的消闲心态。 二﹑情感分享追求真善 现在电视娱乐节目精彩纷呈,内容多变,一般都将受众喜怒哀乐的情感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他们会采取各种策略,想法设法去征服观众,让观众陶醉其中,难以自拔,从而激发观众的火热激情与情感,使受众的感受与参与得到淋漓尽致的体验和满足。比如《非诚勿扰》参与其中的男嘉宾会经历一系列环节,面临各种女生追问,他可以很好地尽情展现自己风范与实力,与女生对话,与主持人互动,把自己情感发挥极致。自然现场受众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场外受众产生诱导和感染作用,他们也跃跃欲试,想去那小小舞台表现下自我,现场受众的哄堂大笑与场外受众的欢笑时刻保持着联系,有时场外受众会比现场受众更担心,把自己想象成就是参与娱乐的一员,此时现场受众与场外受众融为一体,他们的情感夹杂一起,引起强大的共鸣,实现了情感由一个受众传到了另一个受众,这样会持续下去,分享情感。 有时娱乐节目会插入很多感人情节,加上节目本身灵活自如的组织形式,这样不但会减弱一些演戏的痕迹,而且使受众备受真实情感熏染。主持人的现场发挥、能言善说,嘉宾的即兴表演,也使受众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生活的美好。由于上台的嘉宾会提起自己亲身经历与生活感受,受众会有不少跟嘉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