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肺内空洞和空腔病变的鉴别诊断

肺内空洞和空腔病变的鉴别诊断

肺内空洞和空腔病变的鉴别诊断
肺内空洞和空腔病变的鉴别诊断

肺内空洞和空腔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空洞病变:

空洞的发生是由于病变内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并经支气管排出,气体进入病变内所致。空洞病变多见于肺结核、肺癌、肺脓疡。其他病变如转移瘤、韦氏肉芽肿及肺吸虫病等也可表现为空洞影像。CT发现空洞病变较平片敏感, 对于空洞的各种征象CT也能清楚显示。根据空洞的数目可对于病变进行分类。

单发空洞的常见疾病为肺结核、肺癌和肺脓疡。

多发空洞为肺结核、转移瘤、韦氏肉芽肿和肺吸虫病。

1、空洞的部位:

空洞的部位对于诊断有参考价值。对于单发空洞,肺结核空洞好发于两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在下部肺野及肺脏的前部肺结核空洞较少见。肺脓疡空洞以肺的下垂部多见,但也见于其他部位。肺癌空洞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和结核相比,下部较多见。在多发空洞病变中,肺结核以中上肺野及肺脏的后部多见,血源性的肺脓肿,转移瘤可位于各个部位,但以中下肺野多见。肺吸虫可在两肺任何部位,为多发性。

2、空洞大小:

肺结核空洞以2~3cm多见,较大空洞比较少见。肺癌空洞一般较大,多在4cm以上。肺脓疡空洞也以4cm以上多见。

3、空洞壁的形态:

空洞壁的厚度一般以3mm为界分为薄壁空洞和厚壁空洞,小于3mm者为薄壁空洞,见于肺结核。大于3mm为厚壁空洞,见于肺结核、肺癌及肺脓疡。肺结核厚壁空洞外缘光滑、清楚,内缘可凹凸不平或较平滑。肺癌空洞外缘具有周围型肺癌的特点,即有分叶、毛糙,但也可较清楚,其壁薄厚不均,内缘凹凸不平,可见结节状突起。急性肺脓疡空洞外缘有模糊不清的炎性浸润阴影,内壁光滑。

4、空洞内的形态:

空洞内有结节或球形病变者见于肺结核、肺脓疡, 为残存的坏死物或合并霉菌球。空洞内有液平以肺脓疡为多见。

5、空洞周围病变:

肺结核空洞有引流支气管连向肺门。肺癌空洞可引起近端支气管狭窄及梗阻。肺结核周围有卫星灶,为斑点状或条索状,有的空洞可见条索状阴影,呈放射状, 与空洞相连,但其分布不均。肺癌空洞有阻塞性肺炎,其炎性影像多分布在病变的远肺门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为肺癌空洞的征象。

二、空腔病变

空腔病变是指肺内生理腔隙的异常扩张。空腔壁较空洞壁薄,一般为1mm左右。空腔见于先天性肺囊肿和肺大泡。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肺气囊也属于空腔病变。

这些病变均为单发或多发。在病变部位上,先天性肺囊肿可发生于肺脏任何部位。肺大泡好发于在肺尖和肺底胸膜下。在病变的大小上,先天性肺囊肿从1~2cm至10cm以上。肺大泡可从数mm至占据相当一个肺叶范围以上。对于空腔的壁,肺大泡的壁较先天性肺囊肿薄,有时部分肺大泡壁显示不清。空腔内多数情况仅为气体。当合并感染时可出现液平。肺囊肿合并感染有时类似急性肺脓疡。肺囊肿内有结节或球形影像考虑为合并霉菌球。囊壁局限增厚或有壁结节为癌变表现。

2019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ILD病谱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具有多层含义,即病因学的多源性;发生或发病学的异质性;病种或表现型的多样性以及临床症状的异因同效的相似性。从异质角度的分类看,ILD病理组织学可呈肺泡炎、血管炎、肉芽肿、组织细胞或类淋巴细胞增殖。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泡炎,其病理异质性变化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纤维化 (NSIP/fibrosis)。此分类是由Katzenstein等(1998年)在Liebow(1970年)UIP、DIP、双侧性间质性肺炎 (BIP)、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和巨细胞间质性肺炎(GIP)分类基础上经修正后提出的新分类。Liebow原分类(1970年)中的BIP现已公认即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BOOP)。LIP与免疫缺陷有关,GIP与硬金属有关,已不属于IPF分类范畴。Katzenstein在新分类中指出DIP命名不当而应采用RBILD。UIP属IPF 的原型,多见于老年人,激素疗效不佳,而RBILD和NSIP患者年龄较低,对糖皮质激素有疗效反应,预后良好。 发病机制发病阶段 IL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假设ILD的演变过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进展阶段和结局阶段。 启动阶段 启动ILD的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已知的抗原吸入如无机粉尘与石棉肺、尘肺相关,有机粉尘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相关等,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结节病等的特异性抗原尚不清楚。 进展阶段 一旦暴露和接触了最初的致病因子,则产生一个复杂的炎症过程——肺泡炎,这是ILD发病的中心环节,肺泡炎的性质决定着肺损伤的类型、修复程度及纤维化形成等。炎性及免疫细胞的活化,不仅释放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直接损伤I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还释放蛋白酶等直接损伤间质、胶原组织和基底膜等。同时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已发现的包括单核因子(monokines)、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白介素-2(IL-2)、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

(完整版)2019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间质性肺病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 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 称。 ILD病谱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具有多层含义,即病因学的多源性;发生或发病学的异质性;病种或表现型的多样性以及临床症状的异因同效的相似 性。从异质角度的分类看,ILD病理组织学可呈肺泡炎、血管炎、肉芽肿、组织细胞或类淋巴细胞增殖。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泡炎,其病理异质性变化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纤维化(NSIP/fibrosis) 。此分类是由Katzenstein 等(1998年)在Liebow(1970年)UIP、DIP、双侧性间质性肺炎(BIP)、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和巨细胞间质性肺炎(GIP)分类基础上经修正后提出的新分类。Liebow原分类(1970年)中的BIP现已公认即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BOOP。LIP与免疫缺陷有关,GIP与硬金属有关,已不属于IPF分类范畴。Katzenstein在新分类中指出DIP 命名不当而应采用RBILBUIP属IPF 的原型,多见于老年人,激素疗效不佳,而R BILD和NSIP患者年龄较低,对糖 皮质激素有疗效反应,预后良好。 发病机制发病阶段 IL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假设ILD的演变过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进展阶段和结局阶段。 启动阶段 启动ILD的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已知的抗原吸入如无机粉尘与石棉肺、尘肺相关,有机粉尘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相关等,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结节病等的特异性抗原尚不清楚。 进展阶段 一旦暴露和接触了最初的致病因子,则产生一个复杂的炎症过程一一肺泡炎,这是ILD发病的中心环节,肺泡炎的性质决定着肺损伤的类型、修复程度及 纤维化形成等。炎性及免疫细胞的活化,不仅释放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直接损伤I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还释放蛋白酶等直接损伤间质、胶原组织和基底膜等。同时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已发现的包括单核因子(monokines)、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白介素-2(IL-2)、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

猪常见的肺部大体病变

猪常见的肺部大体病变 正常肺脏解剖之后的颜色会因为不同的处死方法略有不同,呈不同深浅的均匀的粉红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正常的肺脏在解剖出来之后放置一段时间(具体时间很难说,大概十来二十分钟)后会发生塌陷。肺的正常塌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识别,如果不塌陷,那么就可能是有病变了。肺脏是有一个个小叶组成的,这些小叶在大体剖检能够看到,小叶之间有间隔,这些间隔我们可以称为小叶间间质,与肺泡间质是不一样的(肺泡间质只在显微镜下能看到)。正常的肺塌陷(右肺膈叶)和小叶间间质请看下图。同时请大家注意以后如果有肺脏的病变要拍照,也请按照下图的方式平放肺脏然后先拍总体的图片,有需要才再拍局部的图片。 如下面的示意图,猪的肺脏分为若干个叶。左边有尖叶,心叶和膈叶;右边有尖叶,心叶和膈叶以及多出来的一个附叶。记住这些位置,对于了解肺部病变是很有帮助的。 正常离体肺脏图 支气管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的发病部位是前面的肺叶(尖叶心叶和附叶)。病变发生在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小叶性肺炎的病原是从呼吸道吸入的,病原会最先积聚在前面的肺叶并引起病变。当病变非常严重的时候,肺炎会漫延到膈叶。小叶性肺炎一般呈肉色到暗红色,跟周围没有发生病变的肺组织有清晰的界限。小叶性肺炎的病因绝大多数是吸入性的细菌,例如肺炎霉形体、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等。不同病原造成的小叶性肺炎大体上基本无法辨别,所以光看到边缘界限清晰的肺炎就咬定是霉形体是不可取的。小叶性肺炎的示意图以及大体图片请看下面:

大叶性肺炎 以往的病理课本里面描述的大叶性肺炎一般是严重的小叶性肺炎,而且是从人医的术语借鉴过来的。在猪里面,大叶性肺炎所指的是有非常特异性病变位置的肺炎,病变的部位在膈叶的中间部分。猪能引起大叶性肺炎的病据我所知有两个(注意它们是不同的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pleuropneumoniae)和猪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is)。猪的大叶性肺炎的大体病变特征是深红色的坏死并在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的渗出,到后期会变成黄白色而且质地硬。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病比较严重以及急性,通常都以死亡告终;而猪可以耐过猪放线杆菌,其病变只在屠宰或者是解剖别的疾病引起的死猪的时候偶尔发现。大叶性肺炎的部位示意图以及大体图片如下:

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诊断 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疾病大多属于中晚期,诊断也比较容易。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必须借助以下辅助检查。 1.血液学检查 (1)血清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诊断标准:AFP≥400ng/mL,排除慢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 胎性肿瘤以及怀孕等。约30%的肝癌病人AFP正常,检测甲 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2)血清酶学检查:肝癌病人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的某些同工异构酶可增高,但缺乏特异性,早期病 人阳性率极低。 2.影像学检查 (1)B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有无癌栓等,诊断符合率可达90%左右,是目前首选的肝癌诊断 方法。超声造影可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率,并可发现小于1.0cm 的微小肝癌。 (2)C T:能明确显示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及与周围脏器和重要血管的关系,并可测定无肿瘤侧的肝体积,对判断肿瘤能否切 除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很有价值。 (3)M RI:对良、恶性肝肿瘤,尤其是血管瘤的鉴别可能优于CT;

MRI可做门静脉、下腔静脉、肝静脉及胆道重建成像,有利于 发现这些管道内有无癌栓。 (4)肝动脉造影:此方法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最高,但病人要接受大量X线照射,并具有创伤和价格昂贵等缺点,仅在上述各项检 查均不能确诊时才考虑采用。 (5)X线检查:肝右叶的肿瘤可发现右膈肌抬高、运动受限或局部隆起。肝左外叶或右肝下部巨大肝癌在行胃肠钡餐检查可见胃 或结肠肝曲被推压现象。此外,还可显示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和 肺、骨等转移灶。 (6)肝穿刺活组织检查: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有助于获得病理诊断。如不能排除肝血管瘤,应禁止采用。 (7)腹腔镜检查:对位于肝表面的肿瘤有诊断价值。 目前将B超检查和AFP定量测定作为肝癌的一线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在诊断过程中,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转移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病情发展一般较慢,AFP检测大多为阴性,多无肝炎病史或肝硬化表现;多数病人有其他脏器原发 癌的相应症状或手术史。病人血中癌胚抗原(CEA)升高,有 助于鉴别诊断。 (2)肝硬化:大的肝硬化结节,影像学检查可显示为肝占位性病变,特别是AFP阳性或低度升高时,很难与肝癌进行鉴别,应予以 注意。 (3)肝良性肿瘤:病人全身情况好,病情发展慢,病程长,往往不

专家讲解:什么是肺间质病变

专家讲解:什么是肺间质病变 肺间质病变相信很多患者听起来还比较陌生,顾名思义肺间质病变是肺部的一种严重的疾病,肺间质病变时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是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上皮细胞及肺血管,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下面天津国泰医院专家解说什么是肺间质病变,大家一起去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肺间质病变的临床表现】 1. 常在深吸气时或吸气末期引发干咳,偶见血痰。 2. 起病隐匿,呼吸困难表现为进行性加重,早期即有活动后气促。 3. 全身表现:乏力,消瘦,厌食,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少数人有关节痛,胸痛少见。 4. 继发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疾病的患者,同时伴有疾病本身的表现。 5. 查体时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晚期可以出现右心衰竭体征。 【肺间质病变的病因】 弥慢性肺间质病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病因有的明确,有的未明。 1.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反复感染,常为此病急性发作的诱因,又是病情加重的条件。 2. 环境因素:有吸入无机粉尘如石棉、煤 ; 有机粉尘如霉草尘、棉尘;还有烟尘、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吸入。 3. 药物影响及放射性损伤。 4. 继发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肺间质病变的诊断】 1. 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2. X 线检查: 早期呈毛玻璃状,典型改变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 3. 实验室检查:可见 ESR , LDH 增高,一般无特殊意义。 4. 进行性气急,干咳,肺部湿罗音或捻发音。 5. 肺组织活检可提供病理学依据。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产生进行性脊髓病的脊髓空穴样膨胀,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节段性肌肉萎缩和传导束性运动、感觉及局部营养障碍。病变累及延髓者称为延髓空洞症。发病率约25~34/10万,高发年龄31~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自MRI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国内外报道病例数均明显增加。 分类 交通性和非交通性两大类: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意指空腔与脊髓中央管相通,是一种脑脊液通路的液体动力学障碍疾病,反之,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只是脊髓内的囊性扩张,不与脑脊液通路相连。 病因与发病机制 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如Chiari畸形)、脑脊液循环的机械性压力改变和继发于肿瘤、脊髓血管病后形成的脊髓积水等。尽管在少数情况下外伤后仅几个月后也可形成空洞,但外伤后脊髓空洞症通常在数年间隔期后、在那些原先已有脊髓损伤所致严重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身上才发生。 Gardner为解释空洞形成提出机械性压力冲击理论,其基本观点为第四脑室出口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脑脊液不能流入脊髓中央管,而脑室中脑脊液波动对脊髓中央管周围血管间隙的冲击,导致中央管扩大和空洞形成。然而脊髓空洞症也可以在没有阻塞时发生,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如脑脊液在椎管内正常向上流动受阻也很重要。与Ⅰ型Chiari畸形有关的空洞通常与蛛网膜下腔自由交通,而且空洞内的液体类似正常脑脊液;相反,在许多已知的非交通性病例中,液体则为蛋白性的。 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

因空洞最常起自一侧颈膨大后角基底部,故早期突出症状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大多数病例以不对称的单侧感觉丧失起病。感觉缺失可能通过无痛性皮肤溃疡、瘢痕、水肿、Charcot关节、末端指(趾)骨再吸收等临床表现反映出来。患儿多因手指无痛觉,局部皮肤被烫伤而就诊。当空洞向灰质前联合扩展,则出现双侧“马甲”型分离性感觉障碍。有时患儿自诉在感觉缺失区有自发性难以形容的烧灼样疼痛,呈持续性,称为“中枢性痛”。空洞如继续扩大,侵及脊髓丘脑束,则损害平面以下对侧痛、温度觉丧失;脊髓后索常最后受侵,出现损害平面以下深感觉缺失。 运动障碍 脊髓空洞症多出现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性萎缩和无力。病变常累及上肢末端,以爪形手最多,极少影响前臂及上臂,相应节段的肌肉萎缩及肌束颤动。如空洞在颈膨大区,则双手小肌肉萎缩最突出,上肢腱反射减低甚至消失。锥体束受侵则损害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随病变扩大,由于脊髓侧索内胶质细胞增生或皮质脊髓束受压,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T1节段受累常导致同侧Horner综合征。有时脊髓空洞中合并出血,则症状可迅速加重。 营养障碍 最常见关节肿大、关节面磨损、骨皮质萎缩和骨质脱钙,多侵犯上肢关节,不伴疼痛,活动时有响声。神经源性关节病变称为夏科(Charcot)关节。此外,皮肤营养障碍,包括出汗异常、青紫、过度角化、皮肤增厚。因无痛觉,故手指或足趾常受伤而形成顽固性溃疡,甚至指、趾节末端发生无痛性坏死、脱失,形成莫旺(Morvan)征。 延髓症状 延髓空洞症多伴有脊髓空洞症,为脊髓空洞症的延续。症状多不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概述】 1546年Esteinne首先描述本病,Charles第一次用脊髓空洞命名,是累及脊髓的慢性进行性疾患,属先天性发育性脊髓异常,内有空洞形成。临床特点是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 脊髓是人体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受大脑的控制,是连接大脑与全身器官的主要通道,它将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感觉冲动,传送至大脑,经大脑分析后发出指令,再传送至肌肉,使它们协调地运动。当脊髓发生病变时,就会出现感觉或运动障碍,或者引起低级反射活动的消失,如大小便失禁、腱反射(膝跳反射)消失等。 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双手 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常好发于颈部脊髓。当病变累及延髓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脊髓由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含大量神经细胞)和白质(位于周边,聚集着神经纤维)组成。灰质又分为前角和后角,前角内含有大量运动神经细胞,支配人体的运动;后角内则是感觉神经细胞,支配人体的痛觉和温度觉。而脊髓空洞症的病变大多发生在脊髓的后角,因此常首先表现为受损节段内的感觉异常,严重时出现运动障碍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此病多在20~30岁发生,偶可起病于童年,男多于女。起病较隐蔽,病程也较缓慢,经常以手部肌肉萎缩无力或感觉迟钝而引起注意。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因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而不同 【病因与病理改变】 1:Greenfield强调脊髓空洞症为脊髓呈管状空洞,由颈段上下延伸许多节段,应看作与脊髓中央管单纯囊肿不同,空洞积水更适用于后者,认为本病是脊髓背中线发育畸形的结果,空洞腔可与中央管交通,空洞内衬可见室管膜细胞,囊内液与CS F类似。也有人认为本病因胶质细胞增殖,其中心部坏死形成空洞。 2:先天发育异常→一般认为脊髓空洞症为先天发育异常,因该病常伴有其它先天性异常,如:脊髓裂、脑积水等,故认为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先天发育缺陷。

正常脊柱的MRI表现

正常脊柱的MRI表现 一、骨性脊柱 脊柱的椎体大部分为松质骨所组成,其内有可活动的骨髓基质,其MRI信号强度与骨髓内含脂肪的多少有关。与正常椎间盘和脑脊液的信号相比,椎体在T1加权像上呈较高信号,信号高于骨皮质而低于皮下脂肪,在T2加权像上呈中等或低信号,稍高于骨皮质,在部分翻转梯度回波上则呈低信号。正常椎体内的信号比较均一,其内的骨小梁显示不明显。椎体边缘的骨皮质在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及部分翻转梯度回波图像上均呈低信号。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内的脂肪也增多,MRI图像上表现为在T1加权图像上骨髓的信号增高;还可在骨髓中出现局灶区域的脂肪置换(直径约为0.5~15cm)。椎板被突入其间的软骨层覆盖并且与椎间盘相互连接,通常在T1和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部分翻转梯度回波上也呈低信号。椎板的影像可被位移伪影所遮盖,伪影还可使其信号增宽。有时椎体内脂肪所形成的高信号也可遮盖椎板的信号,从而造成椎体上下缘椎板信号宽度的不一致。 椎体的附件包括椎弓、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等。这些附件的皮质在T1加权和T2加权及部分翻转梯度回波像上均呈低信号,附件的松质骨在T1加权像上呈略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中等或低信号。在MRI图像上还可清楚地显示关节突关节的间隙。关节软骨和关节内的液体,在T1加权像上呈低或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软骨表现为低或中等信号。液体表现为高信号。在部分翻转梯度回波上,液体和软骨均呈高信号。 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上可显示脊柱的连续解剖结构,椎体基本上呈矩形,信号比较均匀。矢状面上椎体后缘有短的矢状凹陷,为正常椎基动脉所致。从颈椎、胸椎直至腰骶椎,整个脊椎呈连续的线状排列,椎体间相嵌着椎间盘,在良好的MRI图像上常可以显示椎间盘中央的髓核和其周围的纤维环状结构。在矢状面图像中,椎体前缘和后缘分别可见条状的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在T1、T2加权和部分翻转梯度回波图像上均呈低信号,一般不能与骨皮质及其它纤维组织完全加以区别。 二、脊髓 脊髓表现为中等信号强度,周围为低信号强度的脑脊液、硬膜囊及包括后纵韧带和椎体骨皮质的硬膜外结构(脂肪例外)(图8-2)。 从矢状旁正中切面像可见椎间孔内脂肪和神经根(图8-3)。在下胸椎和腰椎段可见由黄韧带与硬膜外脂肪形成的高强度信号线,此线从腰3向上逐渐增宽。身体肥胖者,此白线较宽(图8-4)。 图8-2正常颈胸段矢状切面MRI。SE600/33、T1加权图像。长箭头示脊髓,中箭头示硬膜外脂肪、粗箭头示椎间盘和椎体。 图8-3 正常胸腰段

治疗脊髓空洞症顽疾的最佳方案

治疗脊髓空洞症顽疾的最佳方案 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常好发于颈部脊髓。当病变累及延髓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发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后者罕见。 1.先天性脊髓神经管闭锁不全,本病常伴有脊柱裂,颈肋,脊柱侧弯,环枕部畸形等其他先天性异常。 2.脊髓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脊髓缺血,坏死,软化,形成空洞。 3.机械因素,因先天性因素致第四脑室出口梗阻,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向蛛网膜下腔受阻,脑脊液搏动波向下冲击脊髓中央管,致使中央管扩大,并冲破中央管壁形成空洞。 4.其他,如脊髓肿瘤囊性变、损伤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软化脊髓内出血、坏死性脊髓炎等。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存在的争议很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治疗方法: 一、放射治疗:目前已经很少用了,因疗效不确切不能及时发现病灶。 二、保守治疗:采用中医疗法,对症治疗,常用肌松剂以及间断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如中医治疗等。 三、手术治疗:引流空洞内异常灌流的液体及消除引起脊髓空洞的原因是主要目的。根据空洞临床表现、类型,并结合核磁共振检查进行选择。但是风险性大,复发率高。 四、西药治疗:只是治标,它只是缓解患者当前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西药一般不能治根,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抑制和破坏脏腑功能、导致内分泌的永久性失衡和自身修复疾病的康复功能。 五、其他:适当锻炼,避免剧烈动作而引起静脉压升高。做弯曲躯干胸部靠近大腿的动作,对空洞扩大的风险就大大的降低了。从胚胎时期开始预防性治疗而防止出生缺陷的后脑畸形的产生。 老中医解析什么才是真正可以治疗脊髓空洞症顽疾的最佳方法? 目前,特效临床中药验方空洞康复汤是治疗脊髓空洞症疾病的最佳选择。空洞康复汤是著名世家老中医孔彪儒教授在祖传400余年秘方的基础上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攻关及临床研究所独创出特效复方中药,从发病根源入手,可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系统和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彻底治愈脊髓空洞症的目的,让脊髓空洞症患者告别久治不愈的痛苦。特效验方空洞康复汤治疗脊髓空洞症高效,不复发,凭借其显著的疗效已为数以万计的患者治愈了疾病,受到众多患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空洞康复汤经过精心熬制成后,药汤内会产生特效脊髓神经修复酶,当这种特效酶进入人体后快速在脊髓病灶处凝结,在脊髓损伤处进行修复、营养、再生,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各项身体功能活动自由。同时修复受损神经,再生神经细胞,使丧失的感觉神经系统重新建立并逐步增强,使肢体变得感觉灵敏,恢复如初,活动自如,彻底恢复人体健康的最佳状态!空洞康复汤打破了脊髓空洞症久治不愈的僵局,避免了传统药物、手术等疗法治标不治本的弊端,能从根源上解决疾病问题,具有治疗效果佳、治疗周期短、安全性高、治疗范围广、不复发、无副作用等优势。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调配用药,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时时监控,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用药进行辨证加减,保证用药的高效性,使患者随时得到最好的治疗。而且治疗费用低廉,全部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治疗方法的五分之一左右,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预后更好,可实现彻底治愈,不再复发。 据统计,孔教授的空洞康复汤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8.2%,显效率94%,93.5%患者服用3个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摘自南京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内科刘秀峰主任医师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 35~40岁以上的HBV、HCV感染者,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 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或肥胖者以及有直系亲属肝癌家族史者,均为肝癌的高危人群,应该严密监测,每6个月行AFP及肝脏超声检查一次。 (二)临床表现 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 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咯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 2.肿瘤标志物检查 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 3.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US)检查:US检查因操作简便、价廉、直观,已成为肝脏检查常用且重要的方法。对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参考价

值,但因解剖部位及操作者手法和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使其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实时US造影可动态观察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能力。而术中US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皆未发现的肝内小病灶。 (2)CT检查:CT的分辨率高,特别是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数秒内可完成全肝扫描,避免了呼吸运动伪影;可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最小扫描层厚为0.5mm,大大提高了肝癌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性。增强扫描除可清晰显示病灶的数目、大小、形态和强化特征外,还可明确病灶和血管之间的关系、肝门及腹腔有无淋巴结肿大、邻近器官有无侵犯,为临床准确分期提供可靠的依据。 (3)MRI检查:无放射性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在显示肝癌病灶内部的组织结构如出血坏死、脂肪变性等及对包膜的显示均优于CT和US。特别是高场强MR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使MR扫描速度大大加快,可以和CT一样完成薄层、多期相动态增强扫描,充分显示病灶的强化特征,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另外,MR功能成像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和波谱分析)以及肝细胞性特异性对比剂的应用,均可为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检出敏感率和定性准确率以及全面、准确地评估各种局部治疗的疗效。 上述三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优势互补,故强调综合检查。 (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PET-CT是将PET与CT融为一体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既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又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并且同时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代谢变化。但是,PET-CT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普及应用,且其肝癌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不作为肝癌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可做为其他方法的补充。 (5)选择性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侵入性检查,同时进行化疗和碘油栓塞还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明确显示肝脏小病灶及其血供情况,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的患者。

核磁共振是检查诊断脊髓空洞症的最佳方法

核磁共振是检查诊断脊髓空洞症的最佳方法脊髓空洞症是比较少见的一种脊髓病,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是一种缓慢进 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脊髓空洞症起病隐潜,病程进展极缓慢,病人数年甚至十几年都毫无察觉,确诊时常常已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多以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的病人身心长期受病痛煎熬,衰叹脊髓空洞症是不死的癌症! 脊髓空洞症通常发病年龄在20-30岁之间,偶可起病于童年,目前从临床观察可以看出,40-50岁的成人发病也有一定的数量。一般常以头颈肩部疼痛、手部小肌肉萎缩无力或感觉迟钝而引起注意。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症状因空洞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异。因空洞常始发于颈胸段脊髓,故多以手部不知冷热,被烫伤、被刀切伤时不知疼痛才引起注意,并常伴有手、臂的自发性疼痛、麻木、蚁走等感觉异常,但触觉可不受损害,即所谓分离性感觉障碍。 当空洞波及脊髓前角时,可出现手部鱼际肌、骨间肌以及前臂诸肌无力、萎缩和肌束震颤,手肌严重萎缩可呈爪状手。随病变发展,可逐渐影响上臂、肩带及部分肋间肌,引起瘫痪。腰骶部的空洞则表现为下肢和足部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导致站立和行走困难。 另外,患者也常见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上肢皮肤增厚,烧伤疤痕增生或顽固性溃疡,发绀发凉,多汗或少汗等。有的病人可以合并神经原性骨关节损害,呈现关节肿胀,关节骨质萎缩、脱钙、磨损等。总之,脊髓空洞症发展晚期临床致残率较高,重者还可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核磁共振(MRI)公认为是脊髓空洞症的最佳诊断方法,其方便快捷、准确可靠。MRI不仅可充分显示脊髓空洞的部位、大小和范围,也可明确其相关的Chiari 畸形、扁平颅底、寰枕融合等后颅底发育畸形的诊断。 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使得临床对脊髓空洞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趋于认同,目前认为,先天性后枕骨发育不良(如扁平颅底、枕骨发育迟滞、寰枕融合等)等因素导致后颅窝容积狭小,造成后颅窝神经结构过度拥挤,从而继发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由此形成枕骨大孔区梗阻,影响脑脊液正常循环,使得脊髓中央管积水扩大部分实质萎缩,形成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症需采用科学的检查诊断方法,同样还应采用科学合适的治疗方式,对症治疗。中药方面研制的特效验方——空洞康复汤在治疗脊髓空洞症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其正是运用脊髓空洞症的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临床表现,精选多种名贵中草药入药,可以直达病灶,具有补气、健脾、活血的功效。应用整体调节优势,平衡人

豪斯医生全部病例

豪斯医生第一季全部病例 第一集神经猪囊虫病 第二集因母亲没有注射疫苗引起的婴儿期麻疹发作 第三集秋水仙素中毒 第四集埃可病毒 第五集铜过敏节育环脱落引起 第六集Wilson病 第七集非洲睡眠症性途径传播 第八集衣服上速灭磷中毒 第九集动静脉畸形 第十集狂犬病 第十一集白蚁引发萘中毒 第十二集镉中毒大麻种植土地引起 第十三集麻风病 第十四集吐根(使人呕吐的药)中毒 第十五集乌氨酸转氨嫁酰酶缺乏症 第十六集柯兴综合征(脑垂体瘤皮质醇增多症) 第十七集苯妥英(癫痫药)中毒 第十八集小细胞肺癌 第十九集怀孕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二十集急性骨髓炎 第二十一集演讲 第二十二集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 豪斯医生第二季全部病例 第一集嗜铬细胞瘤 第二集海马状突起附近血栓 第三集鹦鹉热 第四集胰岛母细胞增生 第五集放射性污染 第六集慢性胸腺瘤造成的重症肌无力 第七集棘球绦虫囊肿 第八集chase医疗事故 第九集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 第十集实验性手术,双侧大脑扣带回烧灼术治疗躁郁症(周期性情绪波动)引起的后遗症

第十一集避孕药导致的肝细胞腺瘤 第十二集戒烟药物引起的血清素失调 第十三集男性假两性畸形 第十四集淋病导致死亡,心脏移植 第十五集二氯化锡和硫代苹果酸金钠联合下毒 第十六集壁虱 第十七集Erdheim Chester症(多发性骨硬化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十八集黑死病 第十九集疱疹性脑炎 第二十集(上)阿巴米原虫感染 第二十集(下)阿巴米原虫感染 第二十二集乳糜泻 第二十三集接合菌病 第二十四集House的幻觉 第三季 第一集下丘脑调节障碍 第二集试管婴儿引起的嵌合现象,一人两套DNA 第三集淀粉样A蛋白 第四集浣熊蛔虫寄生 第五集血管神经性水肿 第六集小细胞肺癌引起的旁肿瘤神经症候群 第七集破碎红纤维综合症 第八集慢性肉芽肿疾病 第九集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 第十集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成人斯蒂尔症 第十一集脑脊髓膜瘤 第十二集门诊病历 第十三集牙签在体内造成脏器出血 第十四集裂头绦虫吸收维生素B12 因病人对疼痛不明感而没有察觉第十五集右脑死亡,钢琴天赋 第十六集动静脉畸形造成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第十七集27周婴儿子宫内的先天性囊腺瘤样畸形手术 第十八集因潜水引起的高空症 第十九集父亲使用伟哥引起孩童体内睾丸激素激增 第二十集胸罩挂钩划伤引起的葡萄球菌感染 第二十一集细胞孢浆菌感染治愈后的骨髓移植

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癌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 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如果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肿大,质硬而有结节,影像学诊断揭示占位病变,应当反复检测AFP,严密观察。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如二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或SGPT持续升高至正常的数倍,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如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SGPT正常或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影象学检查以B超为主,必要时在B超下进行细针肝活检。应反复动态观察,可配合CT和MRI(核磁共振)。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临床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5、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

脊髓空洞症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脊髓空洞症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概述】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发展缓慢的进行性脊髓疾病,发生率为2S /10万~34/10万。主要病理改变为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空洞内有透明液体或黄色液体,其成分和蛋白含量与脑脊液基本相同,洞壁由环形排列的胶质细胞及胶质纤维组成。在脊髓的横断面上空洞大小不一,大者侵及该平面脊髓的大部分,周围仅由剩下的薄层脊髓组织围绕。在脊髓的纵轴上,空洞可局限于数个节段或纵贯脊髓全长,最常发生的部位为下颈段及上胸段。空洞位于延髓者,称为延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见于20~30岁,也可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袭,患者难以确定起病日期,常因无痛性烫伤或外伤才被发现,病情进展缓慢,亦可稳定多年不发展,呈间歇性加重。临床症状取决于空洞的部位、大小、受损的结构及空洞症的类型。. (一)分类 1.根据空洞与脊髓中央管的关系分为两种类型:①交通性脊髓空洞症:空洞与中央管相通,系由原发性脊髓中央管扩张所致,常合并枕大孔区异常。②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空

洞与脊髓中央管不相通,常继发于其他脊髓疾病。 2.改良Barnett分类根据脊髓空洞症的病理和可能的发病 机制,分为4种类型: (1)I型:脊髓空洞症伴有枕大孔堵塞和中央管扩张。①脊髓空洞症伴有I型Chiari畸形。②脊髓空洞症伴有枕大大孔 区其他堵塞性病变。 (2)11型:脊髓空洞症不伴枕大孔区堵塞性病变(特发型)。 (3)Ⅲ型:脊髓空洞症继发于其他脊髓疾病(获得性)。①脊 髓肿瘤(通常为髓内肿瘤)。②外伤性脊髓病。③脊髓蛛网膜炎和硬脊膜炎。④继发于脊髓压迫(肿瘤和脊椎病)或脊髓梗死(动静脉畸形等疾病)引起的脊髓软化。 (4)Ⅳ型:单纯性脊髓积水(脊髓中央管扩张),常伴有脑积水。. (二)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脊髓节段相应躯 体和肢体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及深部感觉正常或相对保留,这是脊髓空洞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症状。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形式:①半侧短上衣样:这是由于空洞位于脊髓颈下段及胸上段偏向一侧的后角基底部,损害来自一侧后根而尚未交叉的痛、温觉纤维,出现同侧上肢和胸背上部躯干的分离性感觉障碍。②短上衣样:这是由于空洞位于脊髓颈下段及上胸段的中央部位,损害脊髓前连合两侧相互交叉的痛、

脊髓空洞症可怕吗

脊髓空洞症可怕吗 脊髓空洞症可怕吗?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刘先生本是一个正值青年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突患“脊髓空洞症”后,十指骨节突出无法弯曲,肌肉萎缩僵硬,行动如八旬老人,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这让他痛苦不堪,几欲轻生,幸得家人及时发现,极力劝说才打消他寻死念头,但这个病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已让他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生犹死,生不如死!” 王女士也患上脊髓空洞症,开始只是有些肢体麻木,不灵便,后来发展到整个上半身失去痛觉,一支钢针扎进肌肉,竟然全无感觉。她的双臂、后背布满了暗褐色的痛疤痕,这是她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自己烫伤、烧伤的。 由此我们可见,脊髓空洞症的危害是很大的,是一种挺可怕的疾病,因此,不幸得了此病应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 专家指出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受损部位脊髓灰质内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变性为病理特征,属先天性发育性脊髓异常。 脊髓空洞症以颈胸段多见,可累及脑干延髓。临床主要症状是受累脊髓节段平面内的皮肤浅感觉分离,以及受累平面以下的长束症状。临床特点是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 脊髓空洞症引起的运动障碍症状: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当脊髓颈、胸段空洞波及前角时,出现手部鱼际肌、骨间肌以及前臂诸肌无力、萎缩和肌束震颤。手肌严重萎缩者可呈“鹰爪”手。 随病变发展,可逐渐波及上臂、肩带及部分肋间肌,引起瘫痪。腰骶部的空洞则表现为下肢和足部的肌肉萎缩。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当病变压迫锥体束时,可出现损害平面以下一侧或双侧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体征。 脊髓空洞症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较明显,由于病变波及侧角所致,常见上肢营养障碍,皮肤增厚,烧伤疤痕或顽固性溃疡,发绀发凉,多汗或少汗。下颈髓侧角损害可见霍纳征。 一般约有20%的病人骨关节损害,常为多发性,上肢多见,关节肿胀,关节部位的骨质萎缩、脱钙、被磨损破坏,但无痛感,这种神经原性关节病称为夏科关节。 对于脊髓空洞症这种慢性脊髓病变疾病的治疗中医方面运用辨证理论研制的特效验方——空洞康复汤有着显著的疗效。其正是运用脊髓空洞症的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临床

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张则伟王新保郭剑民 【关键词】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占位病变临床较少见, 教科书描述的十二指肠肿瘤发病率较低,其中部分原因与小肠的解剖部位特殊使其难以被发现有关[1]。为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特点, 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自2003年4月至2007年1月收集分析了34 例十二指肠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疑诊十二指肠肿块患者34 例,男22 例,女12 例;年龄23~79岁。病史20~80 d不等。主要体征: 上腹部压痛11 例, 腹块4 例,体重下降伴纳差4例, 黄疸7例, 腹部无阳性体征8 例。贫血8例、发热9 例、黑便4 例、消化道梗阻症状5例,主要为进食后腹胀、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隔夜宿食或含有胆汁等。合并症: 术前B 超或CT检查发现合并胆囊积液、增大7例, 胆囊结石2 例, 术前合并胆囊病变10例。大部分患者同时有上述多种症状。 1.2 检查方法全部患者均行胃十二指肠造影(GI)、CT、十二指肠镜检查;GI常规检查早上空腹并禁水;上腹部CT 检查前均于前晚20:00后禁食,禁水,21 例口服1 %泛影葡胺水溶液500~800ml ,7例因疑有胆系结石仅口服等量清水,7 例检查前20min 肌注盐酸山莨菪碱(654-2) 20mg,使胃肠处于低张状态。螺旋CT常规先行上腹部平扫,或从膈平面至耻骨联合间大范围覆盖扫描,发现病变后再行增强扫描,增强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100ml (300mgI/ ml);十二指肠镜和病理:所有患者的十二指肠镜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脱脂、HE 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放大40~100 倍镜检观察,均获得细胞学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34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4例中腺癌21例,间质瘤5例,脂肪瘤4 例,腺瘤2 例,腺肌增生症2例。17例腺癌(81%)发生在降段乳头部及其周围;3例间质瘤发生在水平部(60%);另2例间质瘤1例发生于球部、1例发生于降部。腺瘤、脂肪瘤、腺肌增生症无明显分布特征性,其中腺瘤1例位于降段、1例位于球部;脂肪瘤2例位于降部、1例位于水平、1例位于升部,腺肌增生症2例均位于降部。34例患者中23例发生于降部,占68%。腺癌的发病率占50%。CT及GI发现7例肿瘤不同程度侵犯胰头,使肝内外胆管和胰管扩张,病灶中心位于十二指肠壁乳头部的实质性肿块,胆总管下段于肿块上方突然截断,其上的肝内、外胆管和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形成典型的“双管征”良性的腺瘤表面光整。CT 检查确诊十二指肠肿瘤17例(51%),疑诊9例,漏诊8例(24%),; 十二指肠镜检查加活检确诊29 例, 确诊率86%;疑诊1例,漏诊4例(12%);消化道GI透视确诊十二指肠肿瘤26例(83%),疑诊2例,漏诊6例(22%)。 3 讨论 十二指肠肿块性疾病以肿瘤为多。原发性小肠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5%,但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却占全部小肠肿瘤的33%~45%[2]。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中,最多见的为发生于降部(2段) 的腺癌,其次为间质瘤,再次为淋巴瘤,也可见类癌[3]。本组34例中有23例的各类肿瘤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第2 段、17例为腺癌,这可能与胆汁中的某些胆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形成有致癌特性的胆蒽和甲基胆蒽等有关[4]。

脊髓空洞症的中医疗法

脊髓空洞症的中医疗法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可以靠中医来治疗的,这并不说西医就治不好这种疾病。但是中医有自己的疗法按照穴位来进行针灸和按摩疗法。可以治疗缓解一些医学杂症。但是对于脊髓空洞症这种病该怎么治疗呢。中医该怎么治疗这种病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脊髓空洞症中医疗法。 1、针灸治疗脊髓空洞症。体针取穴;主穴:华佗突脊,病变相应节段人配穴;肩髓、曲池、秩边。操作:夹脊穴从空洞最高平面开始在任一测取一个穴位,每隔一个棘突在对侧取一个穴位,如此交错到最低平面,一般取6-8大,如病变节段较少,可双侧均取,留针30分钟,不捻转提插。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疗效:针刺配合中药,共治疗18例,显效2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6.7%。 2、梅花针取穴:主穴:脊柱两侧咱颈椎直至尾椎两侧之皮肤区。配穴:早期加中院、太渊、心俞、脾俞、胃俞;营养障碍加太渊、肺俞、脾前、胃俞、足三里;运动障碍加足三里、大椎、风地二中脘。操作: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直径范围内均匀叩打20-50下。脊柱两侧叩打方法,自上而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

米。对阳性物处采取密刺重叩手法。对皮肤麻木区以诱导刺激法,即在距麻木区5厘米的正常皮肤处先叩打,继而叩打皮肤麻木区,呈向心性密刺重叩。21nx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休 息半个月,继续治疗,疗效:共治疗4例,显效1例,好转3例,全部有效。 3、深部X线放射治疗:町缓解部分病人之感觉障碍、疼痛 和营养障碍,使病情停顿或延迟发展,但疗效很不肯定。 以上就是脊髓空洞症中医疗法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不仅仅可以靠中医的针灸来治疗的,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但是如果上了年纪不方便手术的话可以选择另一种保守治疗的,进行主要的治疗的同时。食疗也要跟得上,中医调出来的中药,也要喝下去。可以辅助治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