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第一节儿童音乐发展的系统与阶段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3.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4.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5.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6.谈谈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7.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

8.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9.在八岁前已经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儿童,其音乐发展的可能前景是什么?

答:继续发展他们的音乐能力,他们会在音乐上变得更加自信,在音乐经验上朝着更加老练、有深度的方向生长。

10.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1.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歌唱。

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断模仿地唱出。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

4-5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能理解、分辨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

6-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

2.低幼儿童在音高歌唱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12个月-18个月婴儿在歌唱时,其音高是模糊不清的;19个月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17个月-23个月半数以上的清晰音高还是二度音程,但音程的跨度随年龄增大在增大;到二岁半左右,四度、五度音程已经出现,但大二度与小三度仍是能清晰歌唱的主要音程。

3.低幼儿童在音高辨别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3-4岁能辨别八度及八度以上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4 -5岁能辨别五度及五度以上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能从前奏中辨别熟悉的歌曲;5-6岁能辨别三度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另外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7-8岁儿童在实验情境下已经能够辨别全音、半音、四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别,辨音功能在这时期已经成熟。

4.低幼儿童在旋律轮廓线方面的辨别特征是什么?

答:5岁左右已经能够辨认级进的上行、下行旋律轮廓线,已经能够辨认跳进旋律轮廓线,但只是轮廓线而不能准确辨别音程,所以歌唱时音程跳度是不稳定的。

5.低幼儿童节奏型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从18个月开始作出试图使身体动作与听到的歌曲合拍的努力,到4 -5岁时幼儿能成功地模仿打出2-4个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型,6岁幼儿大多能准确地模仿3-4个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6.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7.幼儿对音色知觉与感受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对音色的注意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婴幼儿对音色的知觉兴趣主要在于对日常生活中的音色而不是音乐音响中的音色。对音乐音响中的音色来说,无论让幼儿分辨的是器乐音色还是声乐音色,幼儿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区别明显反差大、能生动刻画事物的音色。

8.幼儿力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到了3-4岁幼儿已经有比较声音强弱的能力了,能自如地辨别说、喊、悄悄话与唱的区别,并且能够用嗓音去表达这些区别;4-5岁幼儿能辨别歌曲、讲话、打击乐中的强弱,并且能够用歌唱、打击乐演奏等制作方式去表达强弱;5-6岁幼儿已经能辨别并理解强弱的所有变换关系。

9.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 -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10.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1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1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

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1.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

答:(1)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2)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2.为什么说能获得音乐经验的音乐学习是儿童的感知、感受、制作系统交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一种学习。

答:没有感受与制作参与的音乐学习儿童是不会喜欢的,同样没有对音乐形式样式的感知为内核的感受与制作,看上去儿童热热闹闹地在学音乐,实际上没有后续效果。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一):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特性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

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3.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4.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5.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重复句、喊答句。

6.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7.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8.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9.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10.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1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12.培养幼儿拍感的二个规定性是什么?

答:(1)在歌曲中进行;(2)在动作中进行。

13.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所指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答:指音乐体裁之间所具有的典型差异。

14.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15.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

答:(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16.艺术心理学对音乐音响能引起人的情感反映的解释是什么?

答:客观的物理现象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有一种“同形”关系。

17.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

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18.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

答:(1)对形式的依附;(2)对再现性的依附。

19.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20.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特性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传统性、创作性与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说教性、知识性与娱乐性。

第三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二):学前儿童音乐的实践特性

第一节幼儿的音乐制作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移动动作可以从八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时间、移动、流动、其他人。

4.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

5.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6.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

7.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8.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身体动作与实践活动。

9.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1)字母谱与节奏谱;(2)手势;(3)指挥。

10.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11.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1)缺乏歌唱练习;(2)害羞;(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

12.简述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步骤。

答:(1)短小片断的模仿歌唱;(2)模仿唱出短小的句子;(3)和教师一起歌唱;(4)在集体歌唱中找准音调;(5)教师起音后不再跟唱,幼儿可以按照所给的音高和速度集体歌唱;(6)幼儿乐意自己歌唱;(7)小组独立地按照所要求的音高和速度歌唱;(8)幼儿自己选择歌曲在合适的音高和速度中歌唱。

13.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1)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2)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3)多声部演奏。

14.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为了把头脑中的关于音响的表象(主要是节拍与节奏型表象)表达出来。

15.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是什么?

答:(1)对音符单一的旋律直接提炼节奏型;(2)对重拍特征明显的旋律提炼重拍节奏型;(3)对拍子突显的旋律提炼拍子节奏型;(4)提炼重拍或拍子,但在长音处保留长音的时值。

16.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除乐器演奏外的其它方法是什么?

答:(1)身体打击;(2)韵律朗诵;(3)集体舞。

17.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

答:(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第二节幼儿的音乐即兴

1.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2.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3.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4.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5.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6.音色探究活动可以展开的内容有哪些?

答:(1)自然界的风、雨、雷、电;(2)各种动物的叫声;(3)机器发出的声音;(4)生活环境中的与人有关的各种声音。

7.歌曲再现内容的身体动作表达有哪四种类型?

答:(1)身体打击;(2)拍律身体表达;(3)重拍与弱拍的身体表达;(4)再现性内容的动作表达。

8.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9.适合幼儿进行歌词创编活动的歌曲特征是什么?

答:(1)每段歌词一般只含一种形象,且词句有较多重复的歌曲;(2)喊答式、问答式歌曲。

10.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

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11.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

答:(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1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

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1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音乐经验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经验的类型

1.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2.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1.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2.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3.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4.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5.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6.“水族馆”的音乐再现内容是什么?

答:A段表示鱼在水中游,鱼儿先是尾巴打圈然后轻盈游出,这样的动作在A段反复;B段表示水中的水草由高到低的飘浮;C段表示大波浪的翻腾、D段表示水泡泡的出现与消失、E段或B’段又是水草。

7.一个经验的二个特征是什么?

(1)一个经验具有整体性;(2)一个经验具有模式和结构性。

8.音乐制作能力迁移有哪两种情况?

答:(1)用同一音乐作品但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来表达;(2)用同一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

9.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答: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第五章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一)目标、内容与评价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确定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4.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5.课程目标表述性质就是指课程目标取向的确定。

6.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7.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维度各是什么?

答: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8.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二类音乐经验分别是什么?

答:音乐形式关键经验与音乐制作经验。

9.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表述需要关注哪三个问题?

答:(1)表述的角度;(2)表述的性质;(3)表述的准确。

10.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

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11.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12.阐述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选择涉及的二个问题是内容选择的标准与范围。

2.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与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组织要素、组织标准与组织形态。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6.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7.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形式要素是什么?

答:节奏、旋律、音色、速度、织体、力度、结构、风格。

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

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

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评价

1.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与幼儿。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进行课程研究。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与非课堂情境评价。

5.等级量表评价:答: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6.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7.档案夹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8.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答: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9.作为音乐课程评价重要评价“对象”的幼儿,其作为评价主体的体现方式是什么?

答:一方面体现在他们也参与对他们自己音乐学习活动目标与过程的设计,对音乐学习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估与反省;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他们对音乐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音乐行为反应和发展变化来“发表”对音乐课程的看法的。

10.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1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中比较合适使用的二种档案夹评价是什么?

答:(1)展示型档案夹评价;(2)评选型档案夹评价。

第六章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二)幼儿园音乐教学原理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学习所需的技能

1.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2.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3.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4.技能的出场方式有哪些?

答:游戏方式;探究方式;角色表演或剧情表演方式;圈舞、对舞方式。

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经验铺垫策略

1.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2.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3.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的四种方式是借用语言教学方式的铺垫;借用科学探究方式的铺垫;借用体育活动方式的铺垫;借用其它艺术形式进行铺垫。

4.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把音乐经验先还原到幼儿原始经验有哪二层意思?

答: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第三节幼儿园歌曲教学的一般过程与目标

1.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答:掌握歌词阶段;掌握节奏阶段;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初具调性感阶段。

2.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歌词本身要么直接指向身体动作要么充满了身体动作提示,只要把歌曲的身体动作做到位歌曲也就会唱了。

开始方式:学习这类歌曲是从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开始的。

3.指向先密后疏节奏型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是它们的歌词通常都比较深情。开始方式:从幼儿跟着老师做抱拳与伸展手臂的动作开始。

4.指向分辨大跨度音高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是歌词主题一定是描绘一事或一物,这事与物在空间的高低状态上有强烈的对比效果。

开始方式:从幼儿探究歌词所描绘的事物的空间状态开始。

5.指向旋律轮廓分辨目标歌曲选择的二种情况与这类歌曲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答:二种情况:情境味道很浓的歌曲;故事性的歌曲。

学习方法:围绕着情境表演、故事表演、游戏展开。

6.指向力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具有强烈的故事效果,而且故事中有力度对比的需要。

开始方式:从故事表演开始的。

7.指向速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具有强烈的情境效果。

开始方式:与情境表演或动作表演紧密不可分。

8.指向句子结构经验目标的两类歌曲与学习这两类歌曲时所用的方法是什么?

答:两类歌曲:重复句歌曲与对答句歌曲。

方法:重复句的歌曲主要通过模仿方式进行学习;喊答句的歌曲需要布置劳动情境或对唱情境来让幼儿学习这类歌曲。

9.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是什么?

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

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

第四节幼儿园器乐曲教学的准备与一般步骤

1.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2.器乐曲教学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1)用语言简要描述音乐作品的内容主题,提出第一次倾听音乐、观看动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2)分段倾听与观看,每次倾听与观看前提出需要幼儿关注与完成的任务。(3)幼儿完整地合音乐地进行动作表演。

第五节幼儿园集体舞类型与教学一般步骤

1.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2.单圈舞:是全体围成一个圈,以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3.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4.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5.集体舞教学有哪三阶段?

答:(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3)完整舞蹈阶段。

第七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与教育性原理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

1.意象:答: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2.“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与意象是什么?

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

3.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4.动作意象的方式有哪些?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4)集体舞动作意象。

5.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

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育性原理

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所能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什么?

答: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第八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用不移动与移动动作合拍的五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常规游戏、童谣;动作模仿歌曲;不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游戏。

3.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4.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5.在语言节奏中让感知节拍教师需要具备的二个条件是什么?

答:(1)教师的示范准确并一以贯之;(2)教师的评价准确并一以贯之。

6.简述节奏型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节奏型。(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节奏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节奏的理解。

7.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第九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二)旋律

1.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2.进行声音的高低感知的三类音乐材料类型是能让幼儿分辨并模仿的带有声音高低的生活音响材料;内容含有视觉高低形象的歌曲、儿歌;能用高低身体动作表达音的高低的乐曲。

3.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4.简述旋律轮廓线经验获得机制。

(1)用身体动作的制作方式来感知旋律的轮廓线。(2)通过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的声音的方式让幼儿意识到头腔共鸣。(3)头声歌唱。

5.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答: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第十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三)音色

1.音色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日常音色;打击乐器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2.四类日常音色是生活环境中的音色、自然环境中的音色、动物叫声、机器声音。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5.简述日常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运用嗓音、打击乐器、自制乐器来探究日常音色;(2)演唱与打击乐制作相结合。

6.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7.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8.简述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通过模仿教师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器乐曲的再现特性,并知道此器乐曲的演奏乐器;(2)即兴创编身体动作表达器乐曲的再现特性。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四)速度

1.速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2.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五)织体

1.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2.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3.简述打击乐多声部经验获得机制。

答:(1)意识到自己演奏的声音与其他小朋友的声音是不一样的;(2)意识到身体打击的层次。

4.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

5.简述多声部歌唱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模仿教师歌唱的过程中学习多声部合作歌唱;(2)在歌唱自己声部时能够听到其它声部的声音。

第十三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六)力度

1.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渐强与渐弱。

2.音量表现性的特点是什么?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2.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

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第十四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七)结构

1.结构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式与回旋式、引子与尾声。

2.句子结构学习的三种音乐材料类型是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回旋式。

4.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

5.副歌的音乐特征是什么?

答:与主歌相比具有句式更为规整、旋律更容易上口、节奏更为简单等音乐特征。

6.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

(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

第十五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八)风格

1.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3.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4.简述摇篮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以教师为榜样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感知制作方式;(2)独立地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理解制作方式。

5.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2)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3)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

由俊Q服装充值店整理,本店7*24小时全自动充值全国各地移动、联通、电信话费!欢迎你的光临!!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试题(2009起)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 、、。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 3. 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 4. 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5. 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6. 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7.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知觉系统 2.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3. 创编歌词活动 4. 双圈舞 5. 音乐即兴 三、简答(每小题7分,共3 5分) 1. 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2.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3.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4. 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 5. 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2. 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 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 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 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 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5.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 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7. 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 创编歌词活动: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噪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 双圈舞: 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5. 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 (第1至2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 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 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

儿通过 1 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 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配备了网络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重点的系统辅导和专业知识领域的适度拓展。此处,配备网络教学资料包括:IP课件10学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 3.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中央电大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提倡联系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 第三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最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 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 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 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 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 辨别、确认。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 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 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 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 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 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四、论述题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音乐)参考答案,请核对,可能某些解答题还要充实。(2011.12.9) 一、填空题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4.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5.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学前教育(音乐) 二、名词解释 1.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2.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为结合区里的“读书让我更有魅力”活动,上周五我们幼儿园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许多老师都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我也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后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许卓娅老师的着作。书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实际操作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再次拜读许老师的这本着作,对于许老师在打击乐方面的阐述使我感触颇多。尤其是第二章第二节第三小段,关于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书中阐述的孩子演奏乐器能力的发展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正象许老师所说,对于一些用软绳穿起来的碰铃孩子们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种主要靠小肌肉来演奏的乐器,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高。那在孩子的演奏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不能很好的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绳子的顶端,而总是用手捏住碰铃的根部,造成碰铃悦耳动听的音色出不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除了一遍遍的示范,还可以让幼儿倾听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错误的演奏方法演奏出的音色有什么不同,通过反复的教育和练习,孩子们肯定能够逐步学会用小肌肉来演奏乐器,而且,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们自然会熟悉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也了解了用什么样的演奏方法才能使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更好听。 还有对孩子们在演奏打击乐作品中的创造性表现进行的阐述。许老师说,随着儿童对音乐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经验日益扩大,感知能力逐步增强,理解体验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对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表现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丰富,与运用这些要素来进行创造性表现的热情和能力也越来越强。对这一点,我是深有认同。以前在班里刚开始开展打击乐的演奏活动时,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不强,对演奏过程中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的把握总是让人非常失望。稍微慢点的乐曲,他们就会抢拍,快点的乐曲速度也总是更不上。 更别提对音乐中力度和音色的把握。演奏出来的作品既机械又枯燥,充其量只能是说给乐曲打拍子。正象许老师说的,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经验太少,理解体验的能力才会上不去。为此,大家可以利用时间,开设音乐欣赏活动,注意调动孩子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比如听到欢快的乐曲,可以引导他们去尽情的用身体用乐器去体验音乐的欢乐。听到悲伤的乐曲,让他们静静体会,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用打击乐演奏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多倾听自己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的音色,并集体讨论那一种方法演奏出来的音色最好听,最符合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相应的他们在演奏过程中对音乐的把握,也会有很大进步,对音乐演奏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强。 感谢您的阅读!

4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 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 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 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 1

(完整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音乐教材必须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D ) A.艺术性、节奏性 B. 感知性、随意性 C. 活动性、艺术性 D.活动性、实践性 2.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C )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全面发展 D. 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3.《梦幻曲》的曲作者是(A) A. 舒曼 B.圣桑 C. 丁善德 D.汤普森 4.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B )A. 肢体 B.动作 C. 情景 D.音域 5.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B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6.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A ) A.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 C.方法和谐 D.评价和谐 7.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的特点 ( C )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

8.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 B ) A. 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时代 性 D.不可塑性 9.在欣赏河北儿歌《小白菜》时,所提供的视觉材料应是(C) A. 色彩辉煌,构图具有动感 B. 色彩淡雅,构图呈静态 C. 色彩冷峻,构图凝重凄凉 D. 色彩鲜艳,构图简洁 10.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可采用( A ) A.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B.示范和讲解的方法 C.分句欣赏的方法 D.反复练习法 11.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 木 D.奥尔 12.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13.教师在韵律活动中为发展幼儿个性所使用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让每位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提高 B.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 C.给每位儿童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 D.让儿童相互竞争,相互比较 14.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尽力选择最好的艺术作品,使幼儿尽早开始发展对艺术的(C) A. 理解 B.表现 C.敏感 D.创造 15.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成(B )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教育目标又依据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品格的内化程度,分成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A. 感知、情感、想象 B.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C. 感觉、知觉、想象 D. 感知、认知、动作技能 主观题部分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音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间接的艺术。 2、世界流行的儿童音乐教育流派主要有奥尔夫体系、达尔克罗兹体系、柯达伊体系、铃木体系、综合音乐感体系。 3、歌唱活动中培养创造性的创编活动形式主要有创编歌词、创编动作。 4、幼儿歌唱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歌曲、歌唱形式、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三部分。 5、韵律活动教学中一般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示范、提问、退出、反馈。 6、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实践的基本内容分为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以教育为本位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和以_音乐为本位_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两种。 8、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9、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试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10、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和__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作品_ 两种形式。 11、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方面。 1、关于音乐起源的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 3、音乐欣赏活动的材料是指音乐作品和辅助材料。 4、“多通道参与”主要有视觉辅助材料参与、动作辅助材料的参与、言语辅助材料参与三种参与形式。 5、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10、音乐才能主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1、音乐是社会审美生活的。 2、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的特点。 3、80年代至今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体现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和特点。 5、歌唱教育活动中节奏感培养的具体方法有、、、 和。 7、音乐能力主要是指、、、和。 1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发展性原则强调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从而促进其发展。 2、音乐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首先,音乐是,同时,音乐也是,其次还是和。 4、是培养旋律感和内部听觉表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6、系列层次活动是以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它主要是针对而提出的,而预知学习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提出的。二者紧密相联系: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才能使用,也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的实施中才能达到。 7、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中,最先发展的是。 8、韵律动作包括基本动作、和三种。 1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计划性原则是指评价应。 二、概念题:(每题4分,共16分) 1、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3、系列层次活动----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可以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种节奏、一种舞步、一个音乐游戏或一种音乐知识技能等)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卷A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A.内容 B.目标 C.技能 D.手段 2.系列歌唱教学方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让幼儿较好地理解歌曲 B.让幼儿熟练地掌握歌曲 C.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D.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获得实际发展 3.幼儿园音乐角的活动目的主要是() A.进行系统音乐学习 B.进行自发音乐实践活动 C.进行音乐共享交流活动 D.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4.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和音乐相协调一致的能力() A.乐器操作能力 B.随乐能力 C.合作协调能力 D.创造性表现能力 5.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一步骤是() A.选择教育目标

B.确定教学方法 C.制定教育目标 D.创设教育环境 6. 1900年创立“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 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方式是() A.角色的进入 B.角色的退出 C.角色的保持 D.角色的示范 8.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其基本特征之一是() A.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B.音乐是视觉的艺术 C.音乐是语言的艺术 D.音乐是空间的艺术 9.为3-4岁儿童选择配器方案时,一般宜在() A.乐句之间变化音色 B.乐段之间变化音色 C.乐句之中变化音色 D.乐段之中变化音色 10.集体舞蹈的教育重点在于适应空间变化和() A.人际交流合作 B.掌握基本舞步 C.感受音乐节奏 D.体验舞蹈风格 二、概念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2、创编歌词活动: 3、在幼儿的音乐学习中,“配器”主要是:

2015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三、论述题 1、答: 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为音乐擅长于抒发情感和引发情感,所以又被人们公认为是一种( ) A.声音艺术 B.情感艺术 C.听觉艺术 D.时间艺术 2.不但在理论上主张要把艺术教育当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武器,而且身体力行地深入民间采集山歌、小调,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歌曲如《锄头舞歌》的中国教育家是( ) A.康有为 B.蔡元培 C.陶行知 D.陈鹤琴 3.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 A.歌唱教学 B.节奏教学 C.即兴表演 D.动作造型 4.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是( ) A.自发的音乐活动 B.专门性的音乐活动 C.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D.隐性的音乐活动 5.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A.目标的和谐 B.内容的和谐 C.过程的和谐 D.方法的和谐

6.“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这段目标的陈述体现了( ) A.知识技能目标 B.学习能力目标 C.音乐感发展目标 D.社会性发展目标 7.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的第一关键的技能训练是( ) A.提出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B.确定教育内容 C.选择教育方法 D.制订教育活动评价方案 8.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曲,适宜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 A.歌词创编导入 B.故事讲述导入 C.动作导入 D.游戏导入 9.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与集体相一致并能够与集体同时开始和结束,不使自己的歌声突出出来。基本上可以做到上面所述的儿童的年龄是( ) A.2岁末 B.3岁末 C.4岁末 D.5岁末 10.韵律活动中,儿童在反射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活动作是( ) A.基本动作 B.模仿动作 C.节奏动作 D.舞蹈动作 11.“小熊饿了慢慢走,小熊吃蜜蜂,吃饱了高兴地跳舞”的舞蹈动作组织形式是( )

华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基础在线作业答案

华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基础》在线作业(100分) 单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40 道试题,共80 分。) 1. 儿童画发展阶段中的涂鸦期开始于儿童( D )。 A. 4岁左右 B. 3岁左右 C. 2岁左右 D. 1岁半左右 满分:2 分 2. 皮亚杰发现,7岁以下的儿童(B)的观点相当严重,因此,受主观情绪支配的绘画方式是7岁以下儿童的主要特征。A. 主观印象 B. 自我中心 C. 写实主义 D. 客观印象 满分:2 分 3. 轮船看不见了。”这个事例说明(D) A. 孩子不会爱惜艺术作品 B. 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C. 艺术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价值 D. 艺术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价值在于作画过程,而非完美的作品本身 满分:2 分 4. 儿童画发展阶段中的写实期,大约发生在儿童(D)。A. 3岁—4岁左右 B. 4岁—5岁左右 C. 5岁—7岁左右 D. 8岁—14岁左右 满分:2 分 5. 7岁以下儿童所画的桌子,往往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总是加上四条腿;所画物体不论远近,都保持同样大小,甚至大小颠倒,说明:(C)。A. 儿童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B. 儿童画中表象符号的形成 C. 儿童画他所知,而非画他所见 D. 是涂鸦期的典型特征 满分:2 分 6. 关于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的基本形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A. 儿童由无目的的动作到呈现出有意图的尝试 B. 手工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 C. 只是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不能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和材料 D. 会借助辅助工具表现所制作物体的细节、特征 满分:2 分 7.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划分,美术主要是一种(B)。 A. 时间艺术 B. 空间艺术

[北京师范大学]18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离线作业

离线作业试卷 一、单选 1.不属于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是: 分值:7 A.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B.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C.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D.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2.下列不属于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分值:7 A. 首调唱名法 B. 柯尔文手势 C. 体态律动 D. 固定音名唱法 3.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学习应该遵循的过程为:分值:7 A. 听-感受(情感体验)-动作-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B.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C.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即兴创造-分析-读谱-写谱-表演 D.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分析-感觉-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4.幼儿音乐目标的制定,首先是把( )作为依据的。分值:7 A. 幼儿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B. 幼儿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特性 C. 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D. 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5.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为: 分值:7 A. 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B. 传授或教化的关系

C. 互动、对话的伙伴 D. 单纯教育的实施者与接受者 6.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不恰当的是:分值:7 A. 注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相结合 B. 按照主题、课程形式、大纲所要求的能力发展等某个维度来编排课程 C. 注意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与幼儿音乐能力训练的结合 D. 注意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7.教师想要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或某一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可以采用( )方法。分值:7 A. 谈话法 B. 测验法 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法 8.培养区别声音的能力(听辩能力)的最佳时段是在( ) 分值:7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9.对幼儿来说最好的音源是分值:7 A. 录音机或CD等音像设备 B. 教师或家长的哼唱 C. 同龄人的哼唱 D. 哥哥姐姐的演唱 10.当教师想要反思自己音乐教育活动组织与引导,同时又想得到旁观者的反馈时,适宜采用( )评价方法。分值:7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织体、----- 、力度、-------- 3.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 和---------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 。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6.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一---- 以及----------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第二,----------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2.故事性歌曲 3.音乐即兴4.制作系统5.技能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 2.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3.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4.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5.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2.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2011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O-l岁)前符号阶段 (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音色曲式结构速度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先密后疏的节奏型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休止符4.三段式回旋式 5.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打击乐和舞蹈中的多层次音层厚与薄得比较多声部歌唱7.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答: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2.答: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答: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4.答: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5.答: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的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3.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Y)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空间___。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_线条___、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__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美术也称__C____、___D___或___F___。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 E、民间艺术 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__C____、__D____和___F___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设计、 C 绘画、 D 手工、 E 色彩、 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A___: 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 4、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C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教育取向为主) (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

全国2005年04月0039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是() A. “弹”出去的 B. “推”出去的 C. “打”出去的 D. “爆发”出去的 11. 下列关于“选择韵律活动中的音乐作品”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