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第2节 弹力

3.第2节 弹力

3.第2节  弹力
3.第2节  弹力

第2节弹力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1.弹性形变: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到原状的形变.

2.弹力的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a.物体间直接接触b.接触处发生形变(一般是指弹性形变)

二.弹力方向的判定

1.在分析弹力时要先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判断弹力方向的步骤:

(1)明确产生弹力的物体(2)该物体的形变方向(3)确定弹力方向2.判断弹力方向应把握以下几种情况:

(1)若接触面之一为平面,则弹力一定垂直于该平面.

(2)若接触面之一为球面,则弹力方向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过球心.

(3)若接触面为曲面,则弹力一定垂直于曲面的过接触点的切面.

(4)若接触处之一为直线,则弹力一定垂直于该直线.

三.胡克定律

1.胡克定律: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

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牛顿每米,符号N/m.

2.表达式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原长,也不是弹簧形变后的实际长度,弹簧伸长或压缩相同长度,弹力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

(3)由于弹簧的形变量x通常以“cm”为单位,而劲度系数k又往往以“N/m”为单位,因而在应用上式时要注意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

【典例1】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竖直拉紧的细绳的下端,球恰

好与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

A.重力和线的拉力

B.重力、线的拉力和斜面对球的弹力

C.重力、斜面对球的弹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典例2】在下图所示图中画出物体P受到的各接触点或面对它的弹力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中物体P处于静止状态,丁中物体P(即球)在水平面上匀速滚动.

【例3】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对其施加30N的拉力时,长度为20cm,对其施加30N压力时,其长为14cm,试求该弹簧的自然长度和它的劲度系数。

【达标训练】

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2.如图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出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作用

B.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作用

C.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作用

D.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

3.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弹

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计,甲中弹簧

的左端由细线固定在墙上,右端连

接细线通过光滑滑轮悬挂重物G,

乙中弹簧左、右端均连接细线通过

光滑滑轮悬挂重物G,以l1、l2表

示两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l2>l1B.l2

4.如下图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物体的质量为

m,平衡时物体在A位置.今用力F将物体向下拉长x至

B位置.则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A.kx B.mg+kx

C.mg-kx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如图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

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

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

脑上得到了弹簧长度的形变量与弹簧产生

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则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 N/m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6.一根弹簧下端挂重100N的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15cm。若挂160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8cm(设弹簧形变为弹性形变),求:

(1)弹簧的原长(2)弹簧的劲度系数

第3节 重力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3节 重力3

第3节重力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析数据(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参照教材P10提供的方法作出图象进行分,并得出结论. 教师找多组学生出示实验记录,对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给予肯定,教师进一方法提示: 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用到了图象法.

教师总结: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为9.8N),这个定值用g表示. (3)用公式表示为:G/m=g(或G=mg) 式中:G——重力,单位为N; m——质量,单位为kg. 注意:g是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就地球上某一点而言,它是一个常数.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不是不变的,因为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 g值最小,在两极上g值最大,g=9.8N/kg是个平均值,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g在不同的星球上数值也不同,如在月球上,g月=16g地. 板书: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2)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N/kg. (3)用公式表示为:G/m=g (或G=mg),g取9.8N/kg. 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一块质量为0.5 kg的冰,它所受的重力为N.若它遇热融化成水,水受到的重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根据公式G=mg可得,冰的重力G=0.5 kg×9.8 N/kg=4.9 N.若冰遇热融化成水,水的质量不变,受到的重力也不变. 答案:4.9不变易错提醒: 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是性质力.而质量则表示物 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且二者单位不同. 2.联系:G=mg.

2013届高三物理课时作业 6 力 重力 弹力 粤教版

课时作业(六) [第6讲 力 重力 弹力] 基础热身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对作用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B .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F ,等弹簧再压缩x 距离后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 D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相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不相同 2.[2011·济宁模拟] 下列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物体自由下落时不受重力 B .同一物体在某处向上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小,向下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大 C .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 D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有关 3.如图K6-1所示, A 、B 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 A =3 N ,G B =4 N ,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 =2 N ,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 A .1 N 、6 N B .5 N 、6 N C .1 N 、2 N D .5 N 、2 N 图K6-1 图K6-2 4.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体A 和B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K6-2所示,不计摩擦,A 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 ) A .(M +m )g 、(M -m )g B .mg 、Mg C .(M -m )g 、Mg D .mg 、(M -m )g 技能强化 图K6-3 5.如图K6-3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通过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 加速向上拉起,当B 刚要离开地面时,A 上升距离为L .假设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则( ) A .L =mg k B .L =2mg k C .L 2mg k 6.[2011·德州模拟] 如图K6-4所示,某一弹簧测力计外壳的质量为m ,弹簧及与弹簧相连的挂钩质量忽略不计,将其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两水平拉力F 1、F 2分别作用在与弹簧相连的挂钩和与外壳相连的提环上,关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K6-4 A .只有F 1>F 2时,示数才为F 1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 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是三种最为常见的弹簧,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怎么计算,东莞市大朗广原弹簧制品厂为您详解,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一、压力弹簧 ·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 ,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Nc=有效圈数=N-2 弹簧常数计算范例: 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钢丝材质=琴钢丝 二、拉力弹簧 拉力弹簧的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 ·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

簧卷制成形后发生。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 三、扭力弹簧 ·弹簧常数:以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R=负荷作用的力臂 p=3.141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课时练(02)(含答案)

弹力 学校:姓名:班 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 A. 推土机对泥土的推力 B. 大象对 跷跷板的压力 C.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 D. 绳子对小车的拉力 2. 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 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显示为9.0 N,则该物体的重为(). A. 一定等于11.0 N B. 一定等于 9.0 N C. 一定小于9.0 N D. 一定大于 11.0 N 3. 如图所示,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A. B. C. D. 4. 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 A. 撑竿跳高 B. 跳 远 C. 玩具弹簧枪射击子弹 D. 电磁铁吸引铁 钉

5. 在实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 C. 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力计的范围 6. 测量一个约8 N的力时,应选用最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是(). A. 量程15 N,分度值0.5 N B. 量程10 N,分度值 0.2 N C. 量程5 N,分度值0.1 N D. 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 7. 某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没指零刻线,而是指在0.4 N的刻度处.某同学对挂钩施加一作用力时,示数为7.2 N,则该同学施加的力是(). A. 7.6 N B. 6.8 N C. 7.2 N D. 无法确定 8.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甲物体时,指针指在A处,挂乙物体时,指针指在B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体比乙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 B. 乙物体比甲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 C. 两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一样大 D. 无法确定甲、乙两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的伸长量总与拉力成正比 B. 弹簧的长度总与拉力成正比 C.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D.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10. 在选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可用弹簧测力计测任意大小的力 B. 拿起一张稿纸所用的力也可以用物理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 出 C. 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D. 某同学的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

第3节重力(20201109180705)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 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教学内容: 重力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重心 教学难点: 1、重力的方向。关于“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人人皆知,“物体在空中下落” 、“水流向低处”等事实也是司空见惯,然而这些现象中总结出的重力方向是“向下” ,而垂直向下和竖直向下这样的概念,学生容易混淆。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钩码(0.05kg/个)、小石头(15块,学生自备)、小塑料袋(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演示实验:老师手里拿着一根粉笔头,停在空中,放开手时,粉笔头向下掉。2、牛顿发现引力的小故事引出重力。3、列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1)跳远时,人向下落。(2)投篮球时,篮球向下落、、、、、、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讲授新课: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 通过复习力学的相关内容,结合以上的新课引入内容,引导学生讲出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施力物体、单位等。 即;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垂线 入表格里 B、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C、依次类加相同的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D、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来确定竖直方向,如上图所示,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 A、把一个0.05kg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小钩上,测出其重力,并填 实验数据:

实验2-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实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2.学会利用列表法、图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 3.验证胡克定律。 二、实验原理 1.如图1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图1 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 3.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弹簧的弹力F与其伸长量x成正比,比例系数k=F x,即为弹簧的劲 度系数;另外,在F-x图象中,直线的斜率也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 1.按图2安装实验装置,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所对应的刻度l0。 图2 2.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钩码,平衡时记下弹簧的总长度并记下钩码的重力。 3.增加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将数据填入表格,以F表示弹力,l表示弹簧的总长度,x=l-l0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1234567

F/N0 l/cm x/cm0 五、数据处理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 图3 2.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表达式中常数即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这个常数也可据F-x图线的斜率求解,k=ΔF Δx。 六、误差分析 由于弹簧原长及伸长量的测量都不便于操作,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另外由于弹簧自身的重力的影响,即当未放重物时,弹簧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已经有一个伸长量,这样所作图线往往不过原点。 七、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一些,这样作出的图线精确。 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刻度尺要保持竖直并靠近弹簧,以免增大误差。 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直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答案第3节 重力

第3节 重力 第1课时 重力及其大小 1.认识重力 定 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说 明:重力是力的一种,它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用符号G 表示. 注 意: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的重力与在地面静止时是相等的. 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器 材:弹簧测力计、钩码. 过 程: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 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它们的比值不变. 结 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重力的大小 公 式:G =mg ,式中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重力的单位是N ,质量的单位是kg ,比值g 的单位是 N/kg. g 的意义:g =9.8 N/kg ,指质量为1__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__N . 公式变形:若已知物体的重力求质量时,公式可以变形为m =G g . 注 意:①在精确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g 可以取10 N/kg ;②在理解重力与质量的联系时,我们不能说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这里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 1.下列现象与重力无关的是( D ) A .吊灯把悬线拉紧 B .台灯压着桌面 C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D .投出去的手榴弹继续向前飞行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苹果只有下落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 .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 D .从斜面上下滑的物体不受重力 3.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 N ,它的质量大约是( B ) A .4 kg B .3 kg C .2 kg D .1 kg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B )

6力、重力、弹力(习题)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第6讲:力 重力 弹力 课时规范训练 (限时:30分钟)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 .用脚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向前的力来维持它向前运动 D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的作用力在先,乙对甲的作用力在后 2.如图1所示,A 、B 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 A =3 N 、G B =4 N ,A 用 悬绳挂在天花板上,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轻弹簧上的弹力F =2 N ,则绳中张力F 1和B 对地面的压力F 2的可能值分别为 ( ) A .7 N 和10 N B .5 N 和2 N C .1 N 和6 N D .2 N 和5 N 3.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悬挂在轻质支架上,斜梁OB 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为θ.设水平横梁OA 和斜梁OB 作用于O 点的弹力分别为F 1 和F 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 A .F 1=mg sin θ B .F 1=mg sin θ C .F 2=mg cos θ D .F 2=mg cos θ 4.(2011·江苏·1)如图3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 的对称 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 .若接触 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 ) A.mg 2sin α B.mg 2cos α C.1 2mg tan α D.12mg cot α 5.如图4所示,两根相距为L 的竖直固定杆上各套有质量为m 的小球, 小球可以在杆上无摩擦地自由滑动,两小球用长为2L 的轻绳相连, 今在轻绳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恰能使两小球沿竖直杆向 上匀速运动.则每个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mg 2 B .mg C.3F / 3 D .F 6.如图5所示,AC 、CD 、BD 为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A 、B 两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等. 【教学课时】2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师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 师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撑竿跳高的

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 【进行新课】一、弹性和弹力 1.弹性 师请同学们就刚才看到的视频,结合观察教材P6页图7.2—1“撑竿跳高”思考,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撑竿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 板书:弹性: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 2.弹力 师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师刚才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表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我们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时,当超过了弹性范围后,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橡皮筋被拉断,这时就不再是弹性形变.因此,我们把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板书:1.弹力: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2.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 3.塑性 师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实验,并回答: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变形,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 师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塑性不同于弹性. 板书:塑性: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答案第3节重力

第3节重力 第1课时重力及其大小 1.认识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说明:重力是力的一种,它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用符号G表示.注意: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的重力与在地面静止时是相等的. 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 过程: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它们的比值不变. 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重力的大小 公式:G=mg,式中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重力的单位是N,质量的单位是kg,比值g的单位是N/kg. g的意义:g=9.8 N/kg,指质量为1__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__N. 公式变形:若已知物体的重力求质量时,公式可以变形为m=G g . 注意:①在精确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g可以取10 N/kg;②在理解重力与质量的联系时,我们不能说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这里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 1.下列现象与重力无关的是( D ) A.吊灯把悬线拉紧 B.台灯压着桌面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D.投出去的手榴弹继续向前飞行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苹果只有下落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 D.从斜面上下滑的物体不受重力 3.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 N,它的质量大约是( B ) A.4 kg B.3 kg C.2 kg D.1 kg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B )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第2节弹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 橡皮泥、气球、橡皮筋、弹簧、刻度尺、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播放视频: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水等场景。 思考: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弹性与塑性 1.活动: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1.用力压尺子,体会尺子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尺子的变化。 实验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实验3.用力捏橡皮泥,有何感觉?松手后,有何变化?用力握白纸呢? 问题:什么样的物体,在挤压时,会明显地感觉它对我们的手有作用力?

2.学生先动手实验,探究完毕,学生间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弹性和塑性的区别。 演示实验: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松手后,弹簧可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粗导线用力掰弯,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 归纳总结:(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筋、气球、弹簧等。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泥、粗导线等。 探究点二:弹力 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察发生形变后的变化。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 总结: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状。 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问题拓展:当手用力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会发生形变吗? 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讲述: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可以很容易看到形状的改变;有的形变微小,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才可以观察到。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图1),利用细管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图2),都是把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叫“微量放大法”,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探究点三: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思考并表述: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吗? 请提出猜想,并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一:将弹簧挂在黑板上,此时弹簧不受外力,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原长。(用彩条显示“原长”) 当弹簧受到拉力时,它的长度会怎样? 演示二:把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上,此时,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长度。(用彩条显示“总长”) 请一学生指出哪一段是由于弹簧受到拉力而伸长的长度。(用彩条显示“伸长”) 教师点拨:此时弹簧的总长减去弹簧的原长就是弹簧伸长的长度。 当弹簧受到拉力增大时,它伸长的长度会怎样? 教师做演示实验:分别在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学生依次

第3节重力(20201109180404)

《重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学生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环节活动 、引入 新课 二、探究 新知情景引入: [视频 观察与思考: 问题1:为什么“水往低处流”? 问题2:成熟的苹果、衣服上的水滴总是落向地面, 什么? 、重力(G) 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1)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2)施力物体:地球 (3)受力物体:研究的物体 ?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用手分别托起实验桌上的两组 物品,说出感觉所用的力的大小,为什么所用的力不 同 ? 入手,通过让学 观察、生观察与思考, 思考、结合教师设计的 交流 情景问题,从而引出 课题,符合学生的认 知特点,使学生有亲 切感,乐于探究。 从生活现象 引导学生认 识概念,结合探 究活动和教师的 思 考、 交 流、 实 验、 观 察、 问题设置,让学 生感知影响重力 大小的因素。 总结 体验与感悟: 不同质量的钩码用手托住所用的力不同,质量越 大的物体,托住时所用的力越大,即物体重力越大。

实验结论: 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 9.8 N / kg(粗略计算时g= 10 N/kg ) ④g= 9.8 N/kg的物理意义: 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 ⑤g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位置不同,g值不同。 3 .重力的大小 (1) 公式:G =mg (2) 符号意义及单位

例题:质量为0.25 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顿?一个人所受的重力是450 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 = 10 N/kg)解:由G = mg可知, G 木=m 木g= 0.25 kg x 10 N/kg = 2.5 N G 人450 N m 人45 kg g 10 N/kg 答:木块的重力为2.5 N,人的质量为45 kg。 ?探究活动3:请同学们按图所示,将一个乒乓球悬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悬挂乒乓球的细绳方向;然后再在铁架台的左下端垫上一个木块,仍观察悬挂乒乓球的细绳方向。 4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5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通过对比得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G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弹力、重力

第一课力、弹力、重力 第1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力的单位是,符号是。 说明:有力作用时,必然同时存在物体和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两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和。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5、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大小,方向,作用在,作用在。 6、静止在讲台上的黑板刷,讲台对它的支持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第2节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 2、测量弹力大小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跟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盘、外壳。 第3节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不是万有引力)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重力大小计算公式:。即物体的与它的成正比。 g=9.8N/kg 它表示:。 3、重力的方向:。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2节 弹力》教案设计

《第2节弹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 教学内容: 弹力的概念;探究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知道弹力的概念。 2、理解弹簧的伸长长度(即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3、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使用弹簧测力计等活动,提升学生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和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一)重点 1、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2、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难点: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教学突破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等多种方式,得出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结论。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弹簧、直尺、钩码、支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拉力器、气球、钢锯片木块2块。 (二)学生准备:弹簧、橡皮筋、橡皮泥、铝线、木板、木块、测力计、钩码。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力,当力加在一个物体上时会有哪些作用效果呢? 回忆上一节所学习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 2、展示拉力器,有哪位同学练过拉力器呀?点名让学生表演,并让其他同学观察所发生的 现象。 (1)弹簧(橡皮)变长了吗? (2)费劲吗?感觉到弹簧拉你的手吗? 学生回答 3、概括小结:拉长了的拉力器,它也产生了拉你手的力,我们把这个力叫做弹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2节弹力并展示教学目标 二、动手操作,感知弹力 1、请同学们用所提供的橡皮筋、橡皮泥、弹簧、铝线、气球等器材,想办法改变它们的

弹簧计算公式

胡克弹性定律指出,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弹簧的弹性力f 与弹簧的长度x 成正比,即f =-kx,k 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弹性系数,该系数由材料的性质决定,负号表示弹簧产生的弹性力与其延伸(或压缩)方向相反弹簧常数: 以k 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载荷(kgf/mm)增加1mm 的距离,弹簧常数公式(单位: kgf/mm) : k = (g d4)/(8dm3 nc) g = 钢丝的刚度模量: 钢琴丝g = 8000; 不锈钢丝g = 7300; 磷青铜丝g = 4500;黄铜丝g = 3500d = 线径= 0d = 外径= id = 内径= md = 中径= do-dn = 转速总数弹簧常数的计算例子: 线径= 2.0 mm,外径= 22 mm,总匝数= 5。5圈,钢丝材料= 钢琴钢丝k = (gxd4)/(8xdm3xnc) = (8000x24)/(8x203x3.5) = 0.571 kg f/mmpull,张力弹簧的k 值与压力弹簧的k 值相同。 张力弹簧的初始张力: 初始张力等于拉开彼此接近的弹簧所需的力,并发生在弹簧轧制成型之后。在制作张力弹簧时,由于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现象、油脂、热处理、电镀等的不同,使得各张力弹簧的初始张力不均匀。因此,在安装各种规格的张力弹簧时,应该预张力到平行弯道之间一定距离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始张力= p-(kxf1) = 最大载荷-(弹簧常数x 拉伸长度)扭转弹簧常数: 以k 表示,当弹簧扭转时,载荷(kgf/m)增加1个扭转角。弹簧常数(单位: kgf/mm) : k = (exd #)/(1167 xdmxpnxr) e = 钢丝的刚度模量: 钢琴线e = 21000,不锈钢线e = 19400,磷青铜线e =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3节 重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壱、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知道什么是重力 2.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掌握重力计算方法 3. 知道重力的方向 4. 会找物体的重心,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及重力的计算 。 难点:明确 G 与m 的关系,以及运用 G =mg 进行计算。参、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重力概念。 学习活动 1: 学生看书 P9 面——图 7.3.1:水往低处流、撒出去的渔网会落下 展示评价 1: (1)用语言描述什么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什么? 、 。 (2)用语言描述重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各是谁? 自主探究:如果没有重力会怎么样?

设计理念: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具体形象的例 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重力,并自学重力的定义。 2、通过实例、实验、说明(用语言描述、画图等)重力和质量关系。学习活动2: 猜一猜:物体的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根据质量大的物体更沉等现象猜想重力与质量有关 展示评价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质量有关? 教师提问:需要测量的物理有哪些? 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认为需要测量重力和质量。 教师讲解:本实验用已知质量的钩码做实验,可以不用测质量 引导学生复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方法: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教师讲解实验的主要过程:1、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2、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 10 倍。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画出质 量与重力关系的图像,学 生总结能得出重力与质量 的关系是:重力与质量成正。从数值上说物体受到的 重力约是该物体质量的 科学家经过精密计算发现G / m = 9.8 N / kg ,我们把这个数值叫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为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N / kg) 学习活动3: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 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 取10 N/kg)

第讲力、重力与弹力

第4讲力、重力与弹力 ① 质量分布均匀地规则物体,重心在其 ____________ ; ②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地薄板,重心可用 _ 三、 弹力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条件:物体相互 _ ;并且发生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弹力地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地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大小 (1) 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 F= _______ . (2) 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可以由 ____________ 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题型突破】 【例1】如图所示,有一球放在光滑水平面 AC 上,并和光滑斜面 AB 接触,球静止.分析 球所受地弹力. R C 【发散1】如图所示,小球 A 在内壁光滑地车厢内随车厢一起向右运动,试分析车厢后壁对 球A 【基础导学】 一、 力地认识 1. 力地作用效果 (1) 改变物体地 ______________ . (2) 使物体发生 . 2. 力地性质 (1) 物质性:力不能脱离 _而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地力是 (2) 相互性:力地作用是二地.施力(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施力)物体. (3)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 ,又有 ,力地运算遵循 定则或 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 力地图示及示意图 (1) 力地图示:从力地作用点沿力地方向画出地 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 力地示意图:受力分析时作出地表示物体受到某一力地 二、 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地 2 .大小:G= ______ . 3. g 地特点 (1)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 g 值是一个不变地常数. (2) g 值随着 _____ 地增大而增大. (3) g 值随着高度地增大而减小. 4. ___________ 方向: 向下 5. 重心 (1) 相关因素 ① 物体地_ 而使物体受到地力. 地. 定则.精 包括力地三要素).精 规律. 确定.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优质教案两篇(附同步练习)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 橡皮泥、气球、橡皮筋、弹簧、刻度尺、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目标】 一、情景引入 播放视频: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水等场景。 思考: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

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弹性与塑性 1.活动: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1.用力压尺子,体会尺子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尺子的变化。 实验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实验3.用力捏橡皮泥,有何感觉?松手后,有何变化?用力握白纸呢? 问题:什么样的物体,在挤压时,会明显地感觉它对我们的手有作用力? 2.学生先动手实验,探究完毕,学生间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弹性和塑性的区别。 演示实验: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松手后,弹簧可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粗导线用力掰弯,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 归纳总结:(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筋、气球、弹簧等。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泥、粗导线等。 探究点二:弹力 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察发生形变后的变化。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 总结: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状。 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问题拓展:当手用力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会发生形变吗?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3节 重力 练习题(带解析)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第3节重力 一、单选题 1.一个初中学生在地球上的重力最接近() A.5N B.50N C.500N D.5000N 2.下列关于力的大小的估计,不可能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450N B.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约1N C.物理课本重约3N D.一只普通的苹果受的重力约0.1N 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不受重力 B.同一地点,物体质量大,其重力也大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向上抛出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向上的 4.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温是38℃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C.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2m 5.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空心的足球没有重心 C.重心的位置跟质量分布无关 D.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的中心 6.下列物体的重力最接近500N的是() A.一本物理书 B.一辆小轿车 C.一名中学生 D.一瓶矿泉水 7.某小组利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次数质量m/kg质量G/N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 10.10.989.8 20.2 1.969.8 30.3 2.949.8 A.小红认为本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B.小张认为利用原有器材,在月球表面可以完成本实验 C.小亮处理数据时,算出每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如上表),可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D.小明处理数据时,给出重力G与质量m的关系图(如图),可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1N 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 9.如图所示是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