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枫林绿洲支行

201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中仍保持高增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拉动了GDP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推动CPI不断走高。正值新初,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几个关键词进行回顾盘点,并对2011年的发展趋势作出我们的判断,希望能为贵公司的理财投资提供些许参考。

2010年中国经济七大关键词:

1、GDP增长,风雨飘摇中保持高速增长,在第二季度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通货膨胀,CPI攀升至两年内高点,2010年11月份达到5.1%新高,通胀压力日甚;

3、流动性充裕,宽松的货币供给拉动了GDP,也推高了CPI,坊间传闻多印了43万亿人民币;

4、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与CPI的持续倒挂,市场加息预期强烈,并终于在2010年第四季度落下第一只靴子,加息通道开始;

5、汇率政策,截至2010年11月末,年内人民币已经升值2.39%,人民币升值预期依旧强烈;

6、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更加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建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面临洗牌;

7、国际贸易: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依旧持续,国际贸易在反复波

动中企稳回升,贸易顺差不断。

2011年,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不断增加的通胀压力之间的矛盾将会成为全年的主要经济矛盾,在平衡二者矛盾的过程中,上述的七个关键词也将随之变化,下面我们将逐一梳理。

一、2011年GDP的发展趋势

传统意义上,GDP由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因素拉动。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及其期间的历史数据表明,GDP增长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及货币推动型两大特征。

政府主导型特征具体表现为GDP增长既取决于内外部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也取决于政府实施政策方向及力度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政府对投资的引导作用,充分平滑了GDP增速。如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泛滥的严峻形势下,通过经济刺激政策,国内GDP仍实现了8.7%的较快增长,其中资本形成对GDP贡献率达92.3%,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从中央角度,出于社会稳定发展角度考虑,经济需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从地方政府角度,各地在GDP崇拜驱动下,有加大投资的冲动。目前已经有多个省市抛出雄心勃勃的GDP增长计划,例如重庆确定未来五年年均GDP增长12.5%,西藏12%,福建、黑龙江、广西、贵州等省区提出GDP总量甚至人均GDP要实现翻一番,上述目标显示出地方政府依然有强劲的经济增长诉求。

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52.5

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百分点) 4.6

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92.3

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百分点)8.0

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44.8

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百分点)-3.9

生产法GDP不变价增长速度(%)8.7

就GDP的增长动力来看,我国GDP增长表现出较为典型的货币推动型特征:

首先M2(广义货币)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上长期高于GDP ,自

1994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年均高9个百分点,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尤其

2009年高达27.7%的M2增速对GDP

实现8.7%的增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是推动GDP 的资金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政府投资、民间投资、

国外投资等,而银行贷款及国外投资均是M2的来源,就此而言M2对GDP 的推动作用极为明显;

三是从政策配合看,财政政策对GDP 影响主要表现在导向作用

上,货币政策则发挥实质影响力,如自2008年末开始,国内推行4万亿投资计划,而主要的资金支持来自银行信贷,2009年7.5万亿、2010年接近8万亿的信贷资金投放,为GDP 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11.0 12.0 13.0

14.0

2011年,通胀压力日益凸显,为了平衡GDP 和CPI ,货币政策基调转向“稳健”,GDP 的增长动力将有所减弱。

综上,从政府推动角度,出于社会稳定和“十二五”开门红的考虑,GDP 仍有保持高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货币动力角度看,出于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考虑,政府可能严格控制货币供给增速,资金流动性趋紧,GDP 将被“挂低档”增长,因此我们认为,2011年GDP 仍旧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增速较前两年放缓。按照历年五年规划对GDP 增长目标均有所保留的惯例,预计2011年正式出台的“十二五”GDP 增长目标为7%,结合前5个五年规划实际增速比目标平均高2.7个百分点来算,我们预计2011年GDP 增速为9%~9.5%。

此节,我们分析下平衡点的另一极——物价水平。通常物价水平包括工业物价水平和居民物价水平,由于居民物价与民生联系更为紧

7.8 5.2 9.1 10.9 15.2 13.5 8.8 11.6 11.3 4.1 3.8 9.2 14.2 14.0 13.1 10.9 10.0 9.3 7.8 7.6 8.4 8.3 9.1 10.0 10.1 10.4 11.6 13.0 9.6 9.1 10.0 9.5 9.0 9.0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GDP

增速

放缓

9%~9.

密,在此,我们仅探讨一下居民物价水平CPI。

2008年初,全国CPI为7.08%,2008年4月,达到阶段性高点8.48%;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CPI一路下滑,到2009年2月,CPI 为-1.56%,这种通货紧缩状态一直持续到2009年11月,当月CPI由负转正达到0.56%;随后,新一轮通胀过程开始,到2010年11月末国内CPI创下5.1%的年度新高,前11月同比增3.2%,预计全年CPI 可能达到 3.5%。从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既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的输入性通胀,也包括国内对农产品、资源品等投机性炒作引发的价格非理性上涨,还包括政府对土地、能源及资源等价格形成机制调整形成的上涨,但归根结底本质原因在于国内外的流动性泛滥。从欧美日各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到国内的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无一例外,都是大马力开动印钞机,增加货币供给,进而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度充裕。过度充裕的货币在推动GDP增长的同时,也导致货

币贬值、物价上涨、推高了CPI。

从国内形势看,在年度中央经济会议上,强调“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显示了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其二,2011年的货币政策定调为“稳健”,从历史经验看,“稳健”的货币政策通常意味着货币供给缩紧,CPI进一步走高的动力将会被遏制;其三,在此轮通货通胀中食品价格上涨明显,影响到国计民生问题,政府除经济手段外,也使用了行政干预价格过快上涨。综合上述三点,2011年预计央行将会持续运用数量型及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配以政府行政干预,逐步收紧流动性以遏制CPI上行速度,但考虑到CPI运行周期滞后于GDP,加之国外热钱的流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冲淡货币政策效果,预计2011年CPI仍会在半年左右时间的惯性冲高后再趋缓进而转入下降通道。

从外部形势看,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持续实施到2011年2季度,对全球性通胀的影响将贯穿于整个2011年。一旦该政策对经济刺激作用见效,美、日、欧等国量化宽松政策也有退出的理由,最早2011年下半年全球货币流动性将趋于收缩,CPI走势也将随之转变;即使美国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后成效不大或经济再度恶化,货币宽松政策也不会成为下一步政策的选择,全球经济可能再度陷入危机,CPI 也将快速回落。因此,2012年开始国内CPI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2011年的CPI将会在今年基础上继续冲高、上半年可能达到5%,随后经济政策和行政政策效果显现,CPI 趋于回落,2011年全年CPI可能达到4%。

三、2011年的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

从之前对GDP、CPI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个关键词“货币供给”,它同时是CDP和CPI增长的动力,下面我们简要梳理下,2011年货币供给是否将持续宽松?

M2增速放缓

从历史数据看,2008年M2增速17.82,2009年猛增至27.68,2010年M2增速逐渐回落,3季度末M2同比增长19%。

结合同期GDP、CPI数据可以看出,在货币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GDP增速+CPI”与货币供给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从1994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国内M2增速比GDP增速与CPI之和平均快4.3

个百分点,且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2004年以来的6年间,

三者增速差平均为2.9个百分点。

2011年,为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同时稳定国计民生,“防止通

货膨胀、防止经济下滑”的两防目标将成为制定货币政策立足点。近

期政府着手启动市场调节乃至行政干预物价等手段控制CPI,大举缓

解了央行抑制通胀压力,也避免了货币政策的过度紧缩,即货币供给

将由前期的宽松转而软着陆。货币供给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很难

重现2009年、2010年过度宽松的局面。2011年货币供给增速将取决

于GDP增长目标与CPI控制目标。

2011年,回落至

16.5%

按照2004年以来M2、GDP、CPI增速差平均为2.9个百分点的

趋势,在之前预测的GDP9.5%和CPI4%水平下,2011年货币供给增

速可能达到16.5%。

四、2011年利率政策及走势分析

分析了货币政策和货币供给,之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既是——利率政策。2010年在市场强烈的预期下,加息政策却珊珊而迟,直至10月20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一次加息,加息通道开始。目前,通胀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未来央行是否会继续启用加息手段呢?

从理论上说,利率是货币价格的表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但在当今各国,利率通常被当做实现既定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从“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下滑”的货币政策目标出发,分析一下2011年的利率走势:

1、从“防止通货膨胀”角度出发,加息势在必行:

①CPI持续攀升,与基准利率倒挂进一步扩大,急需通过加息等手段抑制通胀,减少倒挂;

②当前货币资金面仍较宽松,央行若想减少货币供给,可供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无非价格工具——利率,数量工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工具——发行央票。

数量工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内已经连续使用了五次,2010年12月内即连续上调三次,目前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已经创历史新高;按每提高1个百分点冻结约7000亿资金计算,即使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5%的水平,能够冻结资金4.5万亿,扣除2011年近2万亿元的热钱流入外汇占款,仅能冻结2.5万亿市场资金,力度有限;

公开市场工具——央票,在强烈加息预期下,机构为避免未来出现浮亏,对央票认购热情不高。2010年12月9日,从4月初祭起的三年央票大旗停发,意味着公开市场常规性回笼手段的部分失效,公开市场操作已几近于丧失流动性管理能力。

三大工具,失其一、降其二,利率工具关键时刻必须登场。

③在强烈的加息预期下,如果政府迟迟没有动作,市场上过剩的资金可能流向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其他市场,进一步催生市场泡沫,并增加后续政策实施的被动性。

2、从“防止经济下滑”角度出发,加息幅度不能过大:

①在全球宽松货币的大环境下,我国原本就已经成为热钱窥觑对象,2010年10月外汇占款当月增长增加5190亿元,创出30个月来新高,11月末累计外汇占款达19万亿元,在很大程度上对冲、淡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也给未来经济发展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大幅加息,将进一步刺激热钱流入,无异于惹火上身;

②为了抵御衰退、刺激经济复苏,全球大部分国家仍在实行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利率政策,我国提高利率,从购买力平价角度,将会带来更大的RMB升值压力,继而影响出口,这个负面影响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综上,我们认为,2011年可能加息2-3次,且在2011年上半年前加息的概率较大,一年期存贷款基准预计分别升至3.25%、6.31%。2011年起美、欧等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望逐步退出,输入性通胀压力逐步减缓,CPI将扭转升势,2012年起加息压力缓解。

五、2011年汇率政策及趋势分析

在分析利率政策的时候,我们提到了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分析下2011年的汇率政策将会如何?

渐进升值脚步加快,全年升值5%

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区别之处在于,货币政策主要取决于

国内经济增长和CPI水平,而汇率政策更多受制于贸易顺差和国际政

治压力。从图上人民币走势图上可以看出,从2005年7月1日实行

汇改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一路从8.28降到了2008年中的6.86,

三年间人民币升值17%;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于抵御金融危机

冲击的考虑,人民币采取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从2008年中到2010

年中,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一直维持在6.8的水平震荡,直到2010

年6月22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跌至6.798,新一轮的汇改开始,2010年全年人民币升值将达到3%。

2011年人民币依然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升值压力:首先是国际

贸易顺差压力;其次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博弈,也就是政

治压力;最后是政策性压力。从现在人民币面临的国际环境来看,顺

差压力开始减弱但没有消失,政治压力逐渐弱化,政策性压力则逐渐

成为主要压力。

1、国际贸易顺差

从近两年国际贸易数据看,外需疲软导致出口增速放缓,内需恢复导致进口同比增速反弹,贸易顺差有所缩窄但仍保持高位。2010年11月出口同比增速小幅放缓至34.9%,而进口增长37.7%,11月贸易顺差229亿美元。国际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构成持续而稳定的升值压力。

2、国际政治压力

国际政治压力一直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主要催化因素,特别是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货币口水战”更加频繁,2010年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也使人民币汇率问题一度出于舆论风口浪尖。但是,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使得美国自己成为国际舆论攻击目标。G20峰会的无果而终,似乎预示着国际政治带给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正在减弱。

3、政策性压力

此消彼长,政策性压力正在成为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压力来源,而推进政策升压的主要因素在于热钱的大规模流入。2010年前10月,外汇占款增量已达2.53万亿,其中贸易顺差、FDI分别为1.0万亿、0.57万亿元人民币,通过其他各种渠道流入的热钱达0.97万亿,且9月份以来加速流入。估算2010年全年外汇占款达3.3万亿,其中热钱近1.38万亿元,2011年流入量有望进一步增长至2.0万亿,造成当年外汇占款释放货币3.8万亿,接近2008年4万亿的巨额增量。

巨额的热钱流入,使得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大大提高,周小川2010年11月发表了“池子说”,表示针对入境“热钱”,中国可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也就是说,短期投机性资金如果流入,通过这一措施把它放进“池子”里,而不会任之泛滥到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中去。与之对应,2010年11月外汇管理局突然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是近年来我国结售汇制度的重大变化,相当于变相的资本管制,通知预示着人民币可能会进入加速升值。实际上,通知下发后,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已经表现出加速上涨的迹象。

综上所述,通过对贸易顺差和国际政治压力的分析,我们认为2011年人民币仍将保持渐进性升值的总体态势;同时由于热钱大量流入带来政策变化,可能导致这一渐进升值的速度加快。我们预测2011年人民币可能升值5%。

六、2011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2011,“十二五时期”开门年,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热门话题。未来五年,产业结构调整可能为我们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投资+出口”的增长模式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全社会正在不断反思并愈发意识到转型的迫切。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未来五年发展定调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体思路由两个“过度

依赖”的发展模式转为“两个依靠”的发展模式,由过度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转为依靠“消费增长”和“自主发展能力提高”。发展模式的转变,必将带来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的重新调整:

1、产业结构调整、行业重新洗牌:①“两高一剩”等粗放型行业将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②制造业产业升级,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③战略性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原有的大量净进口行业、预期市场需求将有快速发展的行业、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植和更广阔的市场机会。这些战略性新兴行业包括:民生行业(教育、医疗、惠农)、科技引导型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低碳行业(以内需为主的服务行业、节能环保、新能源行业)等。目前,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可能不到10%。然而,尽管规模相对较小,但在优惠的税收和财政政策、倾斜的土地和信贷政策,以及有利的政府采购政策等一系列强力政策的支持下,它们的增长潜力可能会相当大,特别是其中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中小型的创新

成长类企业可能实现爆发性增长。

2、东部沿海地区未来五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而通过产业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运输通道建设等,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有区域、资源和人口优势的地区将加快发展,未来五年,可能成为大中部迅速崛起的五年。

我们认为,下列重要改革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

1、能源和资源价格体系改革:调整资源和能源价格以体现其相对稀缺性并减少对工业的隐性补贴,这虽然会提高下游生产商的成本,但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财政和税收机制改革:划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并把政府开支引向公共物品,减少经济中的地区性和行业性扭曲,同时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保体系。

3、提高民营企业市场地位、促进民营部门发展:政府已表露了促进服务业和民营部门发展的意向,但尚未出台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应该包括放松管制、降低准入门槛、改进土地和信贷供应、放松市场准入等。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竞争的市场舞台,在竞争中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

七、2011年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分析完国内,最后,我们浅略探讨一下2011年国际贸易的发展

趋势。

从近三年国际贸易数据看,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依旧持续,国际贸易在反复波动中企稳回升。2010年11月当月出口1533亿美元,当月进口1304亿美元,贸易顺差229亿美元,顺差较上月有所减少。2011年,预计国际贸易仍将持续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反弹,贸易顺差有所缩窄但仍保持高位的整体态势。

1、外需疲软和高基数效将使出口增速继续放缓。2010年11月出口同比增速小幅放缓至34.9%,与11月PMI指数中的出口订单指数的环比下降相吻合,反映了外需增长动力不足。美国经济放缓势头超出预期,欧洲债务危机隐患未除,“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势必引致外需放缓。第108届秋季广交会成交环比略有增长,但仍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预计出口增速2011年全年将继续回落。

2、内需复苏导致进口同比增速反弹:2010年11月进口增长

37.7%,比10月的25.3%提高提高了1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降至229亿美元(10月272亿美元)。伴随内需进一步企稳回升,预计进口增速仍将小幅攀升,贸易顺差可能有所缩窄,但仍将维持高位。

目前,我国出口居世界第一,进口居世界第二,已是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式面临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严峻挑战。2011年,我国以往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将会转变,伴随“十二五”规划逐步推进,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的出口优势将得到提升,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我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步伐将会加快。

2011年起的“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经济发展二次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短期内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旧存在、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难以发生根本改变,但是,伴随着宏观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将更为坚实、增长速度将更为平稳、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中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趋势

1.价将持续攀升未来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增,由于人们对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物价还将持续攀升,尤其是。大家都注意到小宗干辣椒生姜绿豆大蒜部分药材价格根本无法,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的过程毁灭了大量的,原本种辣椒的菜地上如今长满了和,于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让价格暴涨,这和串通一点关系没有。同时,原本安心种绿豆的如今都到镇里或者县城打工去了,同样的道理,除了粮食价格(这个不敢怠慢)和廉价季节性蔬菜,其他食品价格会一直上涨。顺便说说,很多人对最近几个月价格暴涨疑惑不解,其实道理也很明白,主要原因并不是中介们炒作,而是旧城改造和。原本住在的数量众多的蚁族被拆迁驱赶,要么住好的,要么离开,蚁族根本没有,只有通过合租分摊,房租涨价是必然。房租价格将等于或者高于商品房的月供,所以,房租价格还将上涨。直到出现下降为止(这个现象在大城市10年内不会出现,想想每年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就明白了)。至于,商品房价格,个人以为,只有到普通的买房出现亏损的时候(比如08年的断供),房价才会下跌,问题是,已经绑架了中国,成为了一种的鸦片,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我的看法,国家宁愿用的方式来剥削,也不愿意让持续下降。所以,国家会用的方式(多多发行就行了)来保持的稳定,结果是其他价继续暴涨。 2. 3.1 4.城市贫民成为社会最低层,成为社会犯罪的主要力量 4. 5.未来随着中国的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的数量将超过农村,并成为真正意义的绝对贫困人群,这些城市贫活在成本高昂的城市中,生活来源是自己的,一旦立即出现生存。他们从事着低附加值的简单的工作,随时有被替代的危险。他们由于的生活不稳定很难找到对象(特指

男性),很多人因此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是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的主要实施者。社会健全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层的,加强的度,尽力确保。 6. 7.其实,没有人想贫穷,没有人愿意贫穷,贫穷是一个,消除贫穷是社会发展和的应有之义。在今天的中国,由于的畸形,很多人把贫穷等同于耻辱,这种对贫穷群体的讥笑和蔑视是极端病态的社会行为,那些不高的普通,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比如环卫,冬天,凛冽寒风吹过的早晨,他们在默默的扫雪保持的通畅,夏天,火辣太阳炙烤的大街,是他们无言的清扫美化着城市的街道,他们辛苦而卑微的活着,收入不高,可能还要用微薄的薪水为自己在繁华城市读书的儿女缴纳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他们勤勤恳恳却处处遭人白眼。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相反,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那些靠坑蒙拐骗,靠假冒伪劣,靠倒买倒卖,靠炒房炒地,靠污染环境,靠道德沦丧而发家的人,才是应该被鄙视和嘲笑的。今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太过狭窄和功利,导致大批无良,因为有钱而成为社会膜拜的对象,却没有人去追问:他污染环境了吗?他了吗?他是黑社会吗?他搞权钱了吗?他了吗?他做慈善了吗?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关心。大家只关心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顶礼膜拜狂热鼓掌,虚心的请教发财经,着从他们身上学到所谓的成功经验从而一夜暴富,然后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成功的商人,他们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发财真经和盘托出的,道理很简单,教会了你对他有好处吗?传说中的确实写了几本书教大家做,但是,他出书的目的是通过书的畅销来赚取子,不是为了教你做企业的经验。他的书我看了很多遍,没有看到多少有的,远不如看道德经有意思。希望大家在这个欲横流的社会里冷静思考,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别人的价值,多多关心社会的公平公正,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身边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20年或30年,医学将发生 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 一、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 命质量为主 在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再仅仅是患者,而会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询医问 诊的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的缺欠或某个系统有病患的患者,相当多的人是 为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而求医;医生开出的不会全是去药房取药的处方, 还有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处方。 医学的对象将从以患者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成为面向整个人群的模式。因此, 整个社会卫生资源的配置将重点分为两极,即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中心。有相 当数量的医生(有些国家约有半数左右)是从事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而比全科 医生多得多的,对人群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经常、更直接、更有效、更节省 资源的是社区护理队伍(包括家庭病床服务、老年公寓服务以及社区围产与婴幼 儿服务等等)。 医学中心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更多的人们,在社区医学服务的基础上,将以方便就医与择优就医的方式,来选择他们的就诊医院。所谓方便就医,已 不再是区域观念,也不是距离概念,而是指要从时间、空间、人际关系等多元 因素进行考虑与判断的概念。 限制患者自由选择医院的逐级转诊制度和定点报销制度都将被淘汰,一些不方便、不优秀、无特色的医院势必走向分化,走向倒闭。其出路是:一、化整为 零走向社会,踏踏实实去做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二、彻底改革,提高水平,成 为患者心目中可信赖可选择的医学中心。否则就只好眼看着门诊量逐年减少, 空床位日益增多,医院效益每况愈下,直至难以为计,最终不得不宣告倒闭。 。 二、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学工作的方式 长期以来精心保存的厚厚的病历,将被一张小小卡片所代替,这张卡片也许只 有名片大小,最多二、三张,就足可以记载一生的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甚至 包括全部的影像资料。所谓病历,不再只是在某医院、某时期的病情档案的记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中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趋势

1.价将持续攀升未来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人口增长期,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物价还将持续攀升,尤其是食品价格。大家都注意到小宗农产品价格干辣椒生姜绿豆大蒜部分药材价格根本无法控制,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的过程毁灭了大量的土地,原本应该种辣椒的菜地上如今长满了工厂和商品房,于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让价格暴涨,这和串通涨价一点关系没有。同时,原本安心种绿豆的农民如今都到镇里或者县城打工去了,同样的道理,除了粮食价格(这个国家不敢怠慢)和廉价季节性蔬菜,其他食品价格会一直上涨。顺便说说房价,很多人对最近几个月房租价格暴涨疑惑不解,其实道理也很明白,主要原因并不是中介们炒作,而是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原本住在城中村的数量众多的蚁族被拆迁驱赶,要么住好的房子,要么离开,蚁族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只有通过合租分摊成本,房租涨价是必然。房租价格将等于或者高于商品房的月供,所以,房租价格还将上涨。直到城市人口出现下降为止(这个现象在大城市10年内不会出现,想想每年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就明白了)。至于,商品房价格,个人以为,只有到普通的买房投资者出现亏损的时候(比如08年的断供),房价才会下跌,问题是,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成为了一种经济增长的鸦片,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我的看法,国家宁愿用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剥削国民,也不愿意让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所以,国家会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多多发行人民币就行了)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结果是其他物价继续暴涨。 14.城市贫民成为社会最低层,成为社会犯罪的主要力量 未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将超过农村,并成为真正意义的绝对贫困人群,这些城市贫民生活在成本高昂的城市中,生活来源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一旦失业立即出现生存危机。他们从事着低附加值的简单的工作,随时有被替代的危险。他们由于长期的生活不稳定很难找到对象(特指男性),很多人因此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是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的主要实施者。社会应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层群体的技能培训,加强基础教育的执行力度,尽力确保公民接受义务教育。 其实,没有人想贫穷,没有人愿意贫穷,贫穷是一个社会问题,消除贫穷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在今天的中国,由于价值观的畸形,很多人把贫穷等同于耻辱,这种对贫穷群体的讥笑和蔑视是极端病态的社会行为,那些收入不高的普通劳动者,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需要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比如环卫工人,冬天,凛冽寒风吹过的早晨,他们在默默的扫雪保持城市交通的通畅,夏天,火辣太阳炙烤的大街,是他们无言的清扫美化着城市的街道,他们辛苦而卑微的活着,收入不高,可能还要用微薄的薪水为自己在繁华城市读书的儿女缴纳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他们勤勤恳恳却处处遭人白眼。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相反,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那些靠坑蒙拐骗,靠假冒伪劣,靠倒买倒卖,靠炒房炒地,靠污染环境,靠道德沦丧而发家的人,才是应该被鄙视和嘲笑的。今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太过狭窄和功利,导致大批无良商人,因为有钱而成为社会膜拜的对象,却没有人去追问:他污染环境了吗?他偷税漏税了吗?他是黑社会吗?他搞权钱交易了吗?他虚假宣传了吗?他做慈善了吗?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关心。大家只关心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顶礼膜拜狂热鼓掌,虚心的请教发财经,幻想着从他们身上学到所谓的成功经验从而一夜暴富,然后接管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成功的商人,他们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发财真经和盘托出的,道

再议未来20年国际关系发展趋势重点

再议未来20年国际关系发展趋势 编者按:9月5日,本报评论周刊刊发王逸舟先生所作《未来20年国际关系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一文后,收到很多读者的积极反馈。事实上,在王逸舟先生看来,除该文所分析的国际制度存在网络化、新旧交替矛盾加剧,及军事优先性下降等三个趋势之外,未来国际关系的变化还存在其它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和脉络。今年以来,无论是中美、中日、中欧,还是中国与东南亚邻邦之间的关系都出现了不少新的变数,中国外交面临不小的挑战。这一背景下,王逸舟先生特再次撰文分析国际关系与制度发展相关动态,以为读者理解中国应对之道及国家中长期战略提供一些参考性思路。 技术进步等后发因素重要性上升 仔细追踪不难发现,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制度里一如既往存在着激烈争夺、“下先手棋”的局面,只是这种较量在不同时期和领域有着不同的方式与表现。这里只从三个角度略作透视。 其一是地缘政治学说的不同阶段与特征。近代早期有所谓的“陆权论”;19世纪又有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的“海权论”。20世纪前半叶,西方一些地缘政治学家通过对飞行器技术改善造成的后果的考察,创立了新的“空权论”(制空权学说)。由此不难发现,21世纪综合国力竞赛,将在更高、更大、更深的地球空间展开,深海、大洋、极地或外空可能体现出传统领土主权和政府权力的延续与超越。 其二是能源开发的不同途径与思路。尽管工业革命至今,以煤碳、石油、铁矿石、铜矿石为代表的天然矿石资源,一直是各国发展的主要能源动力,然而新的趋势已经显现,从中长期角度观察,不论大小国家,只要率先掌握高效和便于储存的可再生能源,就有可能在综合国力的长期较量中占据有利位置,发挥超出自然幅员和人口规模的国际作用。 其三是“熊彼特命题”的启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一个重要思想,即:竞争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破坏,不论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生产方法的创新或科学技术的创新,乃至社会生产方式的更迭,都是对从前同类的某种打破和推翻,是在此基础上的超越与再造。熊彼特命题促使人们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诸如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发展停滞或企业倒闭等等不利现象。也就是说,谁能在当下的问题与矛盾中找到解决它们的突破口,创造性把自己的劣势、困难转化为优势或先机,谁就可能在竞赛中后来居上、在新时期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2010-11-30 04:25:22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 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房产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发展趋势 六月二十六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三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樊钢:未来三十年中国仍将快速增长》。该文章提出了四个重要观点:其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真实的;其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等背景因素的支持;其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长时期的增长(例如英国持续了七十年,美国持续了六十年等);其四,由于尚未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未来至少还存在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未来也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增长空间,以下的若干理由应当足以说明这个推论。 1.经济成长: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发展、住房扩大、投资增加和流动性过剩。中国百姓的平均收入几乎每4年就会提升一倍,人们购房和投资的能力也随之增加,而对改变住房的量与质最为迫切的中产阶级的家庭数量更呈“崛起”之势; 2.支柱产业:以其对经济影响的比重和所拉动的相关行业的数量(超过90个)而言,房地产业已经是今后肯定还会长期是国家和大多数各类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3.人口存量: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人,并且还在增长中。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和家庭总量中,目前还有相当大的比例(约70%)尚未真正解决好住房问题; 4.人口增量: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量约有1,000万人,这是一个接近澳大利亚(其国土面积与中国接近)全国人口总量的数量,仅此人口增量所引起的每年住房增量约为1亿平方米(考虑了城市化比率); 5.人口质量:中国的人口质量在发生改变。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在增长(同1995年相比,当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增长了近2岁),健康状况在提升,知识结构在改善,因而人们对所需住房的量和质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 6.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3亿。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对房地产市场有直接的影响,“银发族”已开始出现对家庭式居住和非家庭式居住等不同居住类型的选择; 7.换房需求:当前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和住房市场都在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居住产品正在不断地升级和换代,吸引着有条件的人们去投资。中国当前商品住房市场中最主要的结构是改善性需求,即换房居住的需求。尚有过半数的居民对现有的住房条件不满意。目前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约26平方米,此数并不大,还有提高的必要。而人均居住面积每提高1平方米,全国就会新增13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8.第二套房:随着中产阶级和财富人群的发展(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为1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公布了这一数据。),有能力购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 ? ?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

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 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 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机会,分为三个部分: 中国政府目前手中控制的资源到底有多少; 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潜力;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和领域。 中国政府家底是多少呢?不计其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全国所有的土地、森林、湖泊、矿山等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政府在非常时刻可能会动用一切手段,而出售这些国有资产是最简单、最有成效的办法; 二、政府拥有中央银行,可以在出现还债困难时,直接开动印钞机; 三、政府控制了1XXXX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四、政府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股权、其价值数以万亿计; 五、政府每年可以从老百姓手里收取5万亿左右的税收及其他财政收入,而且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这个数字将会以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政府还拥有加税的权利; 六、政府拥有军队、司法等强制国家机器可以在非常时期采用强制手段。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 一、中国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无穷,消费者尽管很穷,但是吃穿用住行、生老病死等刚性的消费支出潜在的市场容量相当大; 二、中国已经出现了富裕阶层,奢侈消费潜力巨大,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三、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潜力较大; 四、国家利用对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市场发展的力量不可小视; 五、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 六、城市化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城市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需求等等一系列需求; 七、中国企业慢慢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和市场等等。 中国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是什么?我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给大家择业、投资等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指导意见。按照前景的优劣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行业: 1、排在第一位的是水务行业,包括水资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技术等。很多朋友或许会说,为什么会是水呢?因为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的、不可替代的、再生有较大成本的资源;而某种资源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资源的稀缺性。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是刚性上涨的,而且水的需求弹性是很小的,也就是说需求者愿意为了水资源出无穷高的价格;另外13亿多人的中国,水需求无疑是相当巨大的。 来看供给,中国水资源的供给是相当紧缺的,看一些数据。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除了自然禀赋方面的原因外,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中国的水资源供给;据官方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水既无法饮用,也无法用于灌溉,现有超过3亿人(接近中国1/4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体污染实际上减少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数量,人为制造了水资源紧缺。其实,缺水是全世界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我猜想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起因很可能是大国争夺水资源。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CROS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信息部副主任江伟华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发展为龙头,必将打破现有的行政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中央政府正试图破解由于行政区域管理模式给经济发展带 来的后遗症。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正在努力打破行政垄断造成的市场封闭性问题。早一天打破区域的封闭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后发动力将会显现。 每当中国经济遇到了难题,外源性增长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时,我们又时常想起了内源性增长。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特别是农业人口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有效体现,其原因是: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但农村经济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春节这一特定时段进行爆炸性放量。很显然,对经济的拉动我们都想到了他们,却无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1、多年来我们对农村是多取而少给予,虽然现在加大了对农村直接补助,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搞平均主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业作物的品质提高并未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始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既然是补助,这钱怎么补,如何才能补出效果。2、农村人口的外迁,特别是青年主力军全部集中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流失也

是县域经济发展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了消费的生力军,谈经济发展有点不着边际。 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了严重的资源剥夺。如果说这是资源配置的结果,但我们为什么又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对人口的流动进行限制,阻碍了第一要素(人)在经济区域中的自由流动呢? 城市群经济的出现,为探索人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的合理布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毕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各个省份的领导并不是封疆大员,作为共和国的公仆,理应抛弃个人的官场得失,最为重要的是研究如何为区域经济的自由开放做出努力。利益之争是有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官员有没有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意识,这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党的17大以来,从中央政府及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来看,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即将上演。而其中如何重新划定各区域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从上海、重庆-成都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北部湾等规划批复来看,这一趋势已经开始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创造的力量正在逐步的形成,但壮大还需时日; 30年,中国制造业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3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在经济建设战线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时危机已经悄悄的向我们袭来。

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十大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十大趋势 2012-11-17 12:31:20 中国经济导报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中国经济话语权的日益提升,在包括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这样的“重量级”会议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中外嘉宾的共同兴趣所在。本报记者苗露/摄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中国经济话语权的日益提升,在包括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这样的“重量级”会议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中外嘉宾的共同兴趣所在。本报记者苗露/摄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在大变局中的中国亟待明确自身定位。如何正确看待自身发展机遇和挑战,并从全球战略角度处理国际关系及周边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看,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十大趋势。 世界经济无法走出衰退且将持续低迷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5年了,现在看,这场危机还远未结束,并且有长期化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均表现为虚拟经济“虚大”,而实体经济日趋丧失竞争力。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在价格上相差几十倍,因此美国制造业已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欧洲国家即使能够渡过主权债务危机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竞争力已不能恢复。欧美要扩充实体经济和收缩虚拟经济,以使两者达到平衡,这个过程恐怕要十年。 因此,这场危机远未结束,未来十年全球经济都将长期陷入低迷。 美日欧发达经济体都将进入战略收缩期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后开始收缩,用了15年时间才达到基本平衡,但又遭遇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要走出低谷至少还要十年时间。未来十年美日欧都必须调动所有力量去解决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烂账。这场危机的长期深化将使这些发达国家进入到一个长期的力量收缩期。同样,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也将面临收缩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外部环境的极大依赖。 整个全球力量中只有中国有力量“膨胀”,中国的膨胀是因为内部城市化和工业化,城市化提升将可以提供一个强大的内需动力,拉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然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这个结构调整空间和需求动力。全球除了中国都将进入一个收缩期。全球大国间的博弈合作更趋激烈 未来十年是全球大国间从未有过的博弈和合作的十年,将是博弈中合作、合作中博弈的十年。这次危机不可能单靠某个国家而只能通过全球合作才能解决。随着危机的发展,各国纷纷推出货币量化宽松,意在转嫁危机,大国间博弈将变得更加激烈。在大国博弈中,谁能不犯、少犯错误,或者能提早洞悉他人的底牌,谁就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虚拟经济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实体经济国家”。虚拟大国的金融利益相当大部分要通过实物大国来实现,中美间的合作大于对抗。而美、欧在金融领域的博弈则明显是一方好则另一方就不好,美元和欧元走势也是相背而行。 中国的崛起完全可以在资源问题和产业问题上下大力气有所作为,而不在别人的核心利益上去争,减少彼此间矛盾。资源和产业整合好进入到通过金融配置资源的时候,中国可以依托美国,也可以依托欧洲,这样对中国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更有利。

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精)

■胡葆森/文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作为业内人士,我几乎目睹和参与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其发展的大脉络有些观察和思考,现予阶段性总结并呈上,以期与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长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过程又一次印证了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达到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开始加速;达到7000美元左右时,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12000~1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进入饱和期。2013年底,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接近7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总结出的规律完全契合。 再过十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13000美元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达到供需的饱和点,行业的发展也将从顶峰开始回落。可是,作为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去年为53%,如不包括2.5亿非户籍人口,也只有36%,离实现70%的城镇化目标,还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城镇化推进的主要载体,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的15~20年内,仍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当下: 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发展现状突出的特征就是“细分”。这种细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的细分。 当市场真正处于理性后,行业的基本属性开始发挥作用,商品的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升降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开发总量与总体消费需求决定泡沫存在与否的道理,开始为人们所认知。

那些简单武断地预测中国房地产业何时崩盘的论断显得过于哗众取宠;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关于“三四线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线城市泡沫”的推断也不免显得过于草率。简言之,当市场的“六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媒体、消费者、专家学者)逐步成熟后,就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以“线”划线,以点及面,而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供求状况、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城市化水平等,区别判定每一个城市的市场状况。 例如:郑州、武汉、西安同属二线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人口达到本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而郑州因设省会仅有60年历史,全市人口仅占本省人口总数的8%左右。由于地处全国交通枢纽位置,加之中原经济区、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十字枢纽等有利因素,与武汉、西安相比,作为1.06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间势必大于其他两市。 即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四线县级城市如神木县等,因在建规模过大,供需严重失衡;但在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中西部人口大县,仍不乏“日光盘”案例。因此,我们在判定市场状况时,还是应回到它的基本面上,按照相关的基本指标对其做出细分和判断。 2. 开发商的细分。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开发商阵营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以企业概念区分,有价值观驱动型,也有商业利益驱动型;有战略导向型,也有机会导向型;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激进扩张型,也有稳健甚至保守型;有跨国、跨省扩张型, 也有区域发展型;有多业态综合开发型,也有单业态专业开发型。 2004年“8·31大限”后,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日益显露,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步伐,迅即拉开了市场格局调整的大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