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与评价

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与评价

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与评价
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与评价

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与评价

15金融硕士

一、中粮集团背景介绍

1.中粮集团概况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成立于1949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目前业务划分为:农产品收储物流、粮油食品贸易、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品牌食品、产品包装、电子商务、商业地产、住宅地产、旅游地产、酒店、金融服务这12大业务板块。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中粮集团不断加强与全球业务伙伴在农产品、粮油食品、番痴果蔬、饮料、酒业、糖业、饲料、肉食以及生物质能源、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集团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旗下拥有九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五家香港上市的

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前制品、家佳康肉制品、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蒙牛乳制品、大悦城、亚龙湾度假区、雪连羊纸、中茶牌、我买网、金融保险等。这些品牌与服务祷就了中粮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中粮旗下品牌共有40个,其中分为三大类:食品类,非食品类以及地产酒店类。

目前,中粮资产超过719亿美元,336个分公司和机构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仓储能力3100万吨,年经营总量近1.5亿吨,年加工能力8950万吨,年港口中转能力5400万吨。同时还拥有包括种植、采购、仓储、物流和港口在内的全球生产采购平台和贸易网络,并在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地南美、黑海等国家及地区和拥有全球最大粮食需求增量的亚洲新兴市场间建立起稳定的粮食走廊。中粮在中国拥有超过180家工厂,230万家终端售点遍布中国952个大中城市、十几万个县乡村。

2.中粮集团发展历史

自中粮集团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粮集团加快战略

调整,大力实施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多元化经营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由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产业化经营的跨国企业转型,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粮集团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目前,中粮集团已形成了以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兼顾相关行业的发

二、中粮集团发展战略历史沿革

1.传统外贸垄断阶段

这一阶段从1949年中粮前身(华北对外贸易公司)成立到1987年为止。在这段时期,中粮是典型的外贸类企业。这种企业奉行以贸易为主导的战略,靠着外贸垄断权和资源全来生存和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自主权很小,无需考虑生存、发展问题,一切听从统一计划即可,因此也不会有深层次的战略设计。

中粮前身成立目的也还主要聚焦在满足国家战争的需要,并且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封锁禁运”政策进行抗争,以“保卫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成果和新中国的伟大事业”。根据《中粮志》的记载,上个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粮食大规模出口,很少进口。因此,中粮前身的那3家公司(中国谷粮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中国食品出口公司)的名字都只是“出口”两个字,还不见“进口”之表达,因为当初根本就没那必要。直到1950年代末,中国国内的粮食供应开始严重不足,再加上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三年特大自然灾害,中国的粮食问题成了大问题。在这种境况下,原来的“出口”换外汇的任务调整到了“进口”粮食的政治任务上了。由此,在1961年1月份,3家公司合并成了一家公司:中粮公司。

在此阶段的中粮还谈不上国际化问题,甚至谈不上战略设计问题,中粮仅仅承担一个进出口商的任务。此时的战略很简单:通过独家贸易权利获得垄断地位,通过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来不断扩大自身规模。

到1960年代,中粮获得了最为传统的独家垄断业务———粮油贸易业务。这一垄断权是中粮的最核心优势,而改革开放,则是中粮遇到的最大机遇。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内粮油进出口需求激增。手中握着垄断权的中粮自然抓住机遇,不停设立分公司和下属企业,集团规模急剧扩张。直到1987年的中粮已经成长为主管着全国49家粮油食品分公司,拥有独立核算的企业达到1313个,职工总数超过了12万人,资产总额达165.15亿元的“农业大鳄”。其资产甚至远远超过了当时国际四大粮商(嘉吉、路易达孚、邦吉和AMD合称)。

然而这种老国企的做派在规模变得非常庞大以后,其效率低下、尾大不掉、失去活力的问题凸显了出来。国家也针对这些问题开始对具有超然垄断地位的国企进行整改。在1987年,中央开始针对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中粮的发展与战略调整也进入下一阶段。

2.实业化转型阶段

这一阶段从1987年底持续到2004年底,由于中央政策调整,中粮被迫进行战略调整。

1987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三大召开,面对改革,外贸企业未来面对着生死存亡得到转变。对于中粮及其他拥有垄断权利的央企来说,1987年年底出台的《1988年外贸体制改革方案》带来了致命性的改变,方案规定:“各外贸进出口总公司和部分工贸进出口总公司的地方分支机构与总公司脱钩”。这意味着中粮集团拥有上千家地方企业的规模优势将不复存在,在粮油外贸领域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超然地位也将不复存在。随后国家又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外贸体制改革的方针,在变革的阵痛中,中粮不得不调整战略方向以展开自救。

1987年底,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同中粮总公司脱钩,中粮集团开始逐步由管理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原来的中粮集团控制着全国粮油出口的计划、销售等关键环节,其他各地粮油公司只是负责供货。与中粮总公司脱钩后,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独立开展业务,与总公司形成了竞争关系。而总公司也不再具有原来的管理身份,其业务运营也都要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根据《中粮志》记载,中粮总公司的所有处室全部改成了经营性的子公司,并相继在深圳、上海、大连等地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并与外资和地方企业成立了一些生产型的企业。

1996年,中粮提出“四三三”经营格局——进出口贸易占40%,实业占30%,期货、金融及服务业占30%。直到2004年底,传统外贸依然是中粮比较主导的业务。

这一阶段中粮所拥有的核心优势是原有的资本与渠道关系,机遇是刚起步的市场经济,谁能在市场上抢得先机,就能取得优势。然而中粮在这一阶段的战略仍旧以外贸为主导,只是被迫实业方向开拓。中粮没有主动去寻找机遇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还是依赖原有的外贸模式。而中粮依赖的计划经济一直下的进出口许可配额正在消失,这对业务与利润来源仍然比较单一的中粮来说是致命威胁。

这一阶段中粮开始涉足国际化战略,但是相当肤浅。在中粮集团提出的2000-2005年发展战略中,关于国际化的设计只有一句:“建立国内营销网络,实现国内外经营一体化”。国际化举措也仅仅局限于在国外设立经销点。

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国企的通病,满足于国内的现状,业务模式单一,战略思路简单、缺乏系统考虑。面对制度变革的威胁却不能反过来深入思考变革带来的机遇,尤其是对国外市场缺乏考虑。面对外部环境越来越剧烈的变化,中粮也必须加快调整自己的战略。

3.全产业链战略

市场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环境共同决定这战略。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粮原有的外贸优势已经丧失。核心优势的丧失,外部机遇的转变,要求中粮进行深入的战略转变。

2004年年初,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到中粮集团,提出“中粮必须回答中粮是什么样的企业”,这是中粮必须思考的战略问题。安逸与市场垄断地位已经无法生存,那么中粮只有主动站起来拓展业务。2007年5月的中粮媒体见面会上,宁高宁首次明确提出中粮的新战略:“中粮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在粮食的加工产业里面,做到从贸易、流通、生产、销售到食品的全价值链”。

这一时期中粮仍然具有规模上的优势,仍然具有国企的融资便利。同时在国内市场上,中粮依旧占有大量市场。因此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中粮可以通过增强对产业链控制的方式重新获得垄断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一阶段中粮的思路依旧是垄断,区别在于,此时是通过市场手段建立垄断地位,涉足多个领域,形成一个庞大的相关利益共同体。企业层面战略:通过并购建立对全产业链的控制。业务层面战略:把每一个业务单元专业化,在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建立优势。

从2004开始,中粮进行了一系列并购重组,包括重组中国土畜、收购新疆屯河、建立中粮国际、收购五谷道场、收购蒙牛乳业、收购万威客等等。截至2006 年底,中粮集团资产总额已达1067.1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94.9 亿元、利润总额37 亿元、上缴税金24.3 亿元,这些数据分别比2004 年年底宁高宁被空降之前增长78.6%、78.3%、134.2%、63.1%。

从数据来看,这一战略是成功的。究其原因,是全产业链战略得以把中粮原本的规模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重新建立对市场的控制力度;下游产业的建立也很好的把握住了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在食品问题频发的那几年,在中国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安全的时候,中粮能依托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来把控食品的安全。一个可以信赖的大拼盘,这无疑是消费者需要的。当然中粮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蒙牛乳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也给中粮集团带来了许多麻烦。但总体上莱看,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抓住了市场机遇。

三、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现状与评价

1.中粮集团国际化现状

在国内覆盖“从田间到餐桌”整个产业链的同时,中粮也真正开始了国际化的脚步。然而中粮的国际化实际上是延续了“全产业链战略”,将视角转向从国际角度整合产业链。

事实上,中粮图谋国际化已久。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内近年来农产品进口量非常大。“十五”和“十一五”时期,中国粮食净进口一改过去交替增减局面,呈现出直线上升态势。2009年与2003年相比,中国年度净进口粮食增加4841万吨,增长了9.1倍,年均增长112.6%;另一方面原因,是应对全球四大粮商的竞

争。因此中粮迫切需要取得国际上的话语权,才能提升整体竞争力。为达成这些目标,近年来中粮一直在进行海外并购。

据中粮此前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2013年,中粮共完成近50起并购项目,投资额146亿元。相比并购当年,2013年底被并购企业总资产增长4.28倍,净利润增长33.6倍。中粮集团的总资产也极速扩增:

2014年,中粮与荷兰知名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Nidera)正式签署协议,中粮收购尼德拉(Nidera)51%的股权。在收购尼德拉半个月后,中粮与总部位于香港的来宝集团(Noble Group)达成最终协议,收购来宝集团旗下来宝农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并成立中粮来宝农业公司。

这两项收购是国内粮油食品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尼德拉主营业务为大宗农产品生物能源的生产、加工、采购、贸易、仓储和物流等业务,在南美和欧洲具有优势。而来宝农业在南美、东欧、南非、澳大利亚形成布局,主要从事农产品的贸易和加工,2013年度,来宝农业经营量达到4500万吨,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两次并购完成后,中粮集团资产超过570亿美元,营收合计633亿美元,仓储能力1500万吨,年加工能力8400万吨,年港口中转能力4400万吨,年粮食经营量1.5亿吨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粮食大流通格局是从粮食主要产地美洲流向粮食新兴需求市场亚洲。此外,澳大利亚和黑海也是重要出口地区。通过并购尼德拉和来宝,中粮成功实现了在南美洲、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的整体布局。整合后,中粮集团在美洲和亚洲之间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粮食走廊。上游有港口码头、贸易团队、风险控制体系,与国内的港口码头、加工物流、品牌渠道相结合,打通了全球粮食产地到中国消费者的通道。国际销售渠道也据此建立,中粮已实现将巴西的豆油销售到印度,将阿根廷的豆粕销售到印度尼西亚,把捷克的小麦销售到英国。

目前,中粮大规模的国际并购基本完成,国外资本已超过国内资本,占到52%。集团总资产超过4500亿元,在全球核心粮食产区实际控制了110亿美元农业资产,并获得26个国家的业务,资产和机构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业务运营点超过600个,在五大洲均有布局。居全球四大粮商之首。但跻身真正的国际大粮商还意味着要拥有国际竞争力和掌握全球市场定价权。

2.中粮集团与ADM公司对比

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英文简称ADM公司,是国际一流大粮商。ADM公司已在全球除南极洲大陆外70多个国家建立了1100多个相关的企业或加工厂。2015年ADM公司销售收入为812亿美元,同时净利润达到22.7亿美元。2015年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名列第104位。ADM公司总部设在于美国伊利诺依州的迪凯特市。ADM公司官网显示,ADM公司已在全球的75个国家建立了270多家工厂,总员工人数达到29,300人。ADM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其核心产品上建立的高度纵向整合业务模式,也是全产业链模式。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与ADM公司的全产业链战略看起来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1)仓储与物流体系。ADM公司与中粮集团相比,其物流系统具备极大优势:在中国,ADM公司已经迅速地在秦皇岛、烟台、连云港等成立了很多仓储物流公司,顾客之所以倾向于选择ADM公司,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强大的物流管理能力。反观中粮集团,2004年11月20日却卖掉了鹏利国际16艘散货船和管理队伍,仓储物流随之也被削弱。(2)产业链整合过程。ADM 公司从产业链上游向产业链下游整合,而中粮集团则从产业链下游向产业链上游整合。中粮集团试图构建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以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获得整体的竞争优势。

在盈利模式上,ADM公司会选择在每一个单一的农作物业务领域,控制着产品从产业链上游到下游所有加工环节的流动过程,力求最大化每条产品链的产品种类与数量,并不断的拓展产业链,研发副产品的新应用。ADM公司的农业服务业务收入开始超过油料加工业务和玉米加工业务收入成公司第一大业务。玉米甜味剂与淀粉具有最高的业务利润,以接近7%的营业收入贡献了23%的利润。其次是农业服务贡献了利润的17%,生化业务则以9%的收入贡献了22%的利润。

而从下表中粮集团的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可以看出,粮油贸易加工和食品加工包装仍是其主要利润的来源,约占了总利润的86%,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业务经营状况容场受到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3.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布局评价

结合上文中粮国际化现状与中粮集团和ADM公司的对比,我们可以对中粮的国际化战略布局进行一个评价。笔者认为,中粮的在进行国际化战略设计时没有找准自身的优势、没能看清市场的机遇

中粮集团最初既没有与种植者建立联系,也没有参与粮食的收储和运输,与下游客户也缺乏直接的联系,更缺乏ADM公司所具备的粮食仓储物流设施。选择走这样的国际化的道路,在国际上争夺粮食资源的控制权,从企业自身能力來看,这是中粮的劣势。粮源控制与原材料供应能力对于中粮集团来说一直是薄弱环节。在早先数十年时间内,中粮集团在国际市场上主要是一个采购商或出口商的角色,因而缺乏进行国际化运营的能力、经验、团队和人才。在如此薄弱的控

中粮集团企业文化分析

【企业背景】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 强企业。 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 年,成立之初是内外贸兼营的贸易公司,后专营粮食进出口业务。从1992年到2004年,中粮集团进入了全面改革、多样化发展阶段,由单一外贸公司向产业化转型,在管理上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1992 年以来,中粮加快食用油、葡萄酒、麦芽、面粉、大米、饮料、巧克力、金属包装等生产加工业务以及地产开发、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逐步由传统外贸代理公司向以实业为基础、综合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转型。1999 年上半年开始,中粮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中粮的全球化经营。通过全面的产业整合、架构调整和价值重塑。2005 年以来,集团资产规模成倍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速路。2009 年,面对国内外新的市场环境和经营形势,中粮集团秉承企业社会责任,开启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新篇章。 中粮历史沿革: 1952年,中粮集团的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组建。1953 年,中国粮谷出口公司和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1961年,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1965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1998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更名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1958年生于山东滨州,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1987 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曾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起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他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他不断引导公司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认为只有保持优质、高效、稳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有可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中粮文化体系的特点】 1、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随着市场战略的转型与调整不断转换思维模式,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其健康发展; 2、以“忠良文化” 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要求中粮的经理人和员工做到又“忠” 又“良”,即“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 ,既体现了市场导向的制度化需求,也凸显了鲜明的人性化特征; 3、身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影响渗透到中粮的各个角落。中粮充分利用党建这一特有的宝贵资源,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有机结合起来。党建借助企业文化的新理念,更贴近企业和员工,增强党建的活力和亲和力;企业文化依托党建成熟的工作体系和党工团丰富的组织资源,更快地落地生根。中粮集团党组把企业文化明确定位为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是中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运用“体验营销”的手段巩固和传播集团新文化。【中粮集团的品牌文化】 中粮集团的品牌文化体系,包括精神、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内容

中粮集团分析研究报告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研究 分析报告 报告人:张敏

目录 一、集团概况 (1) 1.1企业情况 (1) 1.2中粮下属单位 (1) 二、集团战略 (2) 2.1战略定位 (2) 2.2 经营战略 (3) 三、企业团队 (4) 3.1中粮管理团队 (4) 3.1.1董事会成员 (4) 3.1.2党组成员 (5) 3.1.3经营班子 (5) 3.2团队策略 (6) 四、技术 (7) 五、产品市场 (7) 六、企业品牌 (9) 七、企业理念 (9)

一、集团概况 中粮集团(COFCO)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中粮的定位是不断致力于利用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人类社会的繁荣。 1.1企业情况 中粮集团(COFCO)成立于1949年,拥有50余年的国际贸易经验,是中国粮油食品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最重要的桥梁,是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出口的主渠道。 中粮集团积极投身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作为国内生产燃料乙醇的先行者和主要提供者,努力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发扬诚信、团队、专业、创新的企业精神,在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战略定位下,中粮集团在未来将实现客户、股东、员工价值最大化,共创美好未来。 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 0506)、中粮控股(HK 0606)、蒙牛乳业(HK2319)、中粮包装(HK 0906)4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3家内地上市公司。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以及大悦城Shopping Mall、亚龙湾度假区、凯莱酒店、雪莲羊绒、中茶茶叶、中英人寿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等等,诸多品牌的产品与服务组合,塑造了中粮集团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同时,中粮集团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展开一系列的产业整合和重组并购,引入国际资本市场监管与评价机制,完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 1.2中粮下属单位 中粮粮油有限公司(小麦部、玉米部、粮贸部、油脂油料部、饲料部、综合贸易部、粮食物流部、中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中粮并购蒙牛

中粮集团并购蒙牛集团案例分析 一、企业背景与并购背景 1.1 企业背景 1.1.1 中粮集团企业背景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成立于1949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拥有四家香港上市公司,三家内地上市公司。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产业链及所占比重 1.1.2蒙牛集团的企业背景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初,总部设在和林格尔县,拥有总资产超过80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成产能力达500万吨。 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据2006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大企业集团首届竞争力500强”,蒙牛乳业集团位居第11位,名列全区和全国同行业之首;在2006年首届“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中,蒙牛乳业集团位居亚洲乳制品企业第3位(前两名为日本企业)。令据最新公布的2007年全国大企业集团500强,蒙牛乳业集团跻身第237位,比上年度提高了50个位次。 1.2并购背景 在经历了三聚氰胺行业地震和特仑苏造骨蛋白风波的阵痛之后,中国乳业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 研究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当前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狭窄,质量不一。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2009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业内竞争激烈。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 核心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通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一、中粮集团简介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 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内地上市公司。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集团积极投身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作为国内生产燃料乙醇的先行者和主要提供者,努力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中粮集团致力于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营养、健康的优质食品,在葡萄酒、精炼食用油、面粉、大米、啤酒麦芽、番茄制品等行业居中国领先地位,旗下的“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黄中皇”绍兴酒、“中茶”茶叶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中粮集团还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系列饮料。但因其大量使用进口转基因粮食用于生产而遭受民众的质疑。 中粮集团投资开发的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中粮投资建设的商用写字楼、民用住宅,也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中粮集团旗下的凯莱国际酒店集团是世界酒店300强之一。 中粮集团在香港拥有“中粮控股”“中国食品” “中粮包装” “蒙牛乳业”四家上市公司;在国内还拥有“中粮地产”、“中粮屯河”、“丰原生化”三家上市公司。 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安监总局、中国新闻社

中粮集团企业文化

【企业背景】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成立之初是内外贸兼营的贸易公司,后专营粮食进出口业务。从1992年到2004年,中粮集团进入了全面改革、多样化发展阶段,由单一外贸公司向产业化转型,在管理上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以来,中粮加快食用油、葡萄酒、麦芽、面粉、大米、饮料、巧克力、金属包装等生产加工业务以及地产开发、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逐步由传统外贸代理公司向以实业为基础、综合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转型。1999年上半年开始,中粮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中粮的全球化经营。通过全面的产业整合、架构调整和价值重塑。2005年以来,集团资产规模成倍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速路。2009年,面对国内外新的市场环境和经营形势,中粮集团秉承企业社会责任,开启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新篇章。 中粮历史沿革: 1952年,中粮集团的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组建。1953年,中国粮谷出口公司和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1961年,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1965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 1998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更名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1958年生于山东滨州,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1987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曾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起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他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他不断引导公司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认为只有保持优质、高效、稳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有可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 【中粮文化体系的特点】 1、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随着市场战略的转型与调整不断转换思维模式,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其健康发展; 2、以“忠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要求中粮的经理人和员工做到又“忠”又“良”,即“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既体现了市场导向的制度化需求,也凸显了鲜明的人性化特征; 3、身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影响渗透到中粮的各个角落。中粮充分利用党建这一特有的宝贵资源,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有机结合起来。党建借助企业文

中粮集团分析

1 目录 一、集团概况............................................................................................. 1 1.1企业情况 ........................................................................................ 1 1.2中粮下属单位 ................................................................................ 1 二、集团战略........................................................................................... 2 2.1战略定位 ........................................................................................ 2 2.2 经营战略 ....................................................................................... 3 三、企业团队........................................................................................... 4 3.1中粮管理团队 ................................................................................ 4 3.1.1董事会成员 ........................................................................... 4 3.1.2党组成员 ............................................................................... 5 3.1.3经营班子 ............................................................................... 5 3.2团队策略 ........................................................................................ 6 四、技术 ..................................................................................................... 7 五、产品市场............................................................................................. 7 六、企业品牌............................................................................................. 9 七、企业理念............................................................................................. 9一、集团概况 中粮集团(COFCO)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中粮的定位是不断致力于利用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人类社会的繁荣。 1.1企业情况 中粮集团(COFCO)成立于1949年,拥有50余年的国际贸易经验,是中国粮油食品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最重要的桥梁,是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出口的主渠道。中粮集团积极投身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作为国内生产燃料乙醇的先行者和主要提供者,努力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发扬诚信、团队、专业、创新的企业精神,在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的战略定位下,中粮集团在未来将实现客户、股东、员工价值最大化,共创美好未来。 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 0506)、中粮控股(HK 0606)、蒙牛乳业(HK2319)、中粮包装(HK 0906)4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3家内地上市公司。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以及大悦城Shopping Mall、亚龙湾度假区、凯莱酒店、雪莲羊绒、中茶茶叶、中英人寿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等等,诸多品牌的产品与服务组合,塑造了中粮集团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同时,中粮集团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展开一系列的产业整合和重组并购,引入国际资本市场监管与评价机制,完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 1.2中粮下属单位 中粮粮油有限公司(小麦部、玉米部、粮贸部、油脂油料部、饲料部、综合贸易部、粮食物流部、中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2

中粮并购蒙牛

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 1.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内地上市公司。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 厚朴基金(HOPUUSD Master Fund I,L.P)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由高盛集团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其投资者全部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大型机构投资者。2009年1月,厚朴基金曾以6.5亿美元的总价接手苏格兰皇家银行配售的中行H股股份。2009年5月,厚朴基金牵头的财团以每股4.2港元全数接手了美国银行出售的135亿股建行H股。 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蒙牛乳业创立于1999年8月,最初为完全由自然人发起的民营企业, 2004年6月10日,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乳制品企业。公司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约30个生产基地,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110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公司液态奶市场占有率

中粮概况及笔试面试(中粮集团 校招 招聘)

中粮集团 一、企业发展概况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公司之一,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中国企业,连接中国粮油食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 在葡萄酒、精炼食用油、面粉、啤酒麦芽、番茄制品、印铁制罐、金属瓶盖等行业居中国领先地位,旗下的"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黄中皇"绍兴酒,“中茶”茶叶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中粮集团致力于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营养、健康的优质食品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中粮集团还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系列饮料。 中粮集团投资开发的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中粮投资建设的商用写字楼、民用住宅,也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中粮集团旗下的凯莱国际酒店集团是世界酒店300强之一。 “中国食品0506”“中粮控股0606”是中粮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粮集团在国内还拥有“中粮地产000031”、“中粮屯河600737”、“吉生化600893”、“丰原生化000930”等6家上市公司。 二、业务介绍: 粮油食品贸易及物流:通过大米、小麦、玉米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销售,连接粮食、油脂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用户。 农副食品加工业:向国内国际的食品生产商、食品贸易公司和零售商提供植物油、糖、肉类、蔬菜水果,淀粉制品等农副食品。 食品制造业:以专业技术和先进工艺,为消费者奉献优质健康的品牌食品,包括米、面、糖果、巧克力、罐头、调味品、焙烤食品等。 生物化工业:利用农业副产品,发展新型环保生物质能源。业务包括能源制造和

蒙牛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蒙牛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一、确定并购交易结构 1、案例简介 2013年6月1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与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230.HK)(简称“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 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并获得控股股东张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张氏国际”) 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简称“CA Dairy”)接受要 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 蒙牛方面表示,此次是蒙牛独家投资,融资方面将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不会引入合作伙伴。“雅士利的团队在婴幼儿奶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并购后我们将保留雅士利的独立运营平台,使其保持作为从事奶粉业务的专业公 司。”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表示。 这是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蒙牛乳业在奶粉领域发力的重要信号。两大乳业巨头联手后,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利用双方在产品、 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高端奶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 交易金额:12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雅士利的股东将可就每股股票获得以下两种选择: (1)每股3.50港币的现金; (2)每股2.82港币的现金加上0.68股蒙牛国际的股票。张氏国际承诺接受“现 金加蒙牛国际股票”的方案。 资金来源:据华尔街日报称,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或将为该交易提供全部融资。 蒙牛此前刚宣布以25亿元收购现代牧业26.92%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2、并购双方介绍 并购方——蒙牛乳业:蒙牛乳业始建于1999年8月,创始人牛根生,企业声誉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遭受重挫,2009年中粮入主,创业元老相继退出。 被并购方——雅士利:创办于1983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领导企业,旗下完达山和施恩两大品牌广受消费者认同。 3、并购信息对比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题汇总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题汇总 第一章 《中国粮油集团及其发展战略》案例要点提示: 1.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了解中国粮油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沿革,并画出截止目前的中国粮油集团组织框架图。 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 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中粮围绕于客户和社会需求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建立起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延伸至生物质能源发展、地产开发、酒店经营和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扩大与全球客户在农产品原料、粮油食品、番茄果蔬、饮料、酒业、糖业、饲料乃至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持久地为客户提供价值,并以此回报股东和所有权益相关者。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 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的前身——华北对外贸易公司在天津成立,内外贸兼营。1949 年9 月,华北对外贸易公司分设华北粮食公司、华北油脂公司、华北蛋品公司、华北猪鬃公司、华北皮毛公司、华北土产公司等专业公司。 现在的中粮集团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蒙牛乳业(HK2319、中粮包装(HK 0906)4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 (000031 )和丰原生化(000930)3 家内地上市公司。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以及大悦城Shopping Mall 、亚龙湾度假区、凯莱酒店、雪莲羊绒、中茶茶叶、中英人寿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等等,诸多品牌的产品与服务组合,塑造了中粮集团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同时,中粮集团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展开一系列的产业整合和重组并购,引入国际资本市场监管与评价机制,完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目前,中粮旗下的部分品牌有:葡萄酒(长城)、粮油面粉(福临门、香雪)、巧克力(金帝)、方便面(五谷道场)、茶与饮料(中茶、悦活)、乳制品(蒙牛)、罐头食品(梅林)、肉食产品(万威客、家佳康)、电子商务(我买网)、地产(大悦城)等等,其组织框架图如下: 2.分析中国粮油集团的战略定位,并回答什么是“相关多元化”及其可能的好处。从中国粮油集团的发展及业务范围看,中国粮油集团的战略定位主要是多元化和集团化战略。 相关多元化是指所涉及产业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的企业集团。如房地产企业集团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同时,还从事酒店服务业。煤炭企业在从事煤炭采掘、煤炭深加工、煤炭销售、煤炭机械制造等同时,还从事铁矿石的采掘、加工与生产等等。“相关性”是谋求这类集团竞争优势的根本,“相关性” 意味着资源共享性以及由此而产生协同效应与经营管理优势。由此可见,相关多元化可能的好处主要表现为: (1)优势转换。将专有技能、生产能力或者技术由一种经营转到另一种经营中去,从而共享优势; ( 2 )降低成本。将不同经营业务的相关活动合并在一起,从而降低成本; (3)共享品牌。新的经营业务借用公司原有业务的品牌与信誉,从而共享资源价值。 3.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粮油集团“从田间到餐桌”这一业务战略的?

中粮集团研究报告

中粮集团研究报告 一、背景 中粮集团旗下众多品牌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通过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中粮形成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蒙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大悦城、亚龙湾度假区、中茶茶叶、金融保险等。这些品牌与服务铸就了中粮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根据中粮集团的官方网站披露,目前公司的资产超过570亿美元,资产和机构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140多个国家。 2015年12月26日消息: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将调往中化集团。另有传闻称,接替宁高宁的,是现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董事长赵双连。

二、中粮集团的产业链分布 大悦城地产 (00207HK

结点一:农业服务及粮食流通 1、种植与养殖 中粮集团目前经营小麦、稻米、葡萄、糖作物、番茄、茶叶种植和肉食、乳业养殖业务。 2、农产品收储物流 中粮是国内最大的市场化流通企业。 3、粮油食品贸易 中粮在粮食进出口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全球遍布海外客户。在食糖进口、番茄酱出口上,处于行业首位,大豆、棕榈油进口居第二位,中国95%小麦进口,70%大米、玉米出口通过中粮完成。 结点二:农产品加工及屠宰 1、屠宰及肉类加工 到2012年,中粮在湖北、天津、江苏各形成150万头的生猪屠宰能力,并形成1.1亿只肉鸡屠宰能力。 2、饲料加工 中粮运营和在建饲料加工厂近20家,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800万吨。 3、农产品加工 覆盖二十多个省份的140多家加工企业使中粮形成了领先的规模优势,小麦、稻谷、玉米、油料、番茄、甜菜、葡萄、茶叶等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吨/年。 结点三:品牌消费品及终端销售 1、产品包装 中粮拥有食品罐、气雾罐、金属盖、印铁和塑胶等七大类主要包装产品,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等消费品包装,在多个细分市场领域均排名第一位。 2、电子商务(我买网) 我买网是中粮的B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休闲食品、粮油、生鲜食品、果汁饮料、酒类、茶叶、调味品等百种品类。 3、品牌食品 中粮在米、食用油、肉食、食糖、杂粮、调味品、巧克力、糖果、酒类、乳制品、饮料等各类居民消费食品上拥有众多品牌,在销售终端拥有大量客户,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

中粮集团企业文化

【企业背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 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成立之初是内外贸兼营的贸易公司,后专营粮食进出口业务。 从1992年到2004年,中粮集团进入了全面改革、多样化发展阶段,由单一外贸公司向产业化转型,在管理上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 1992年以来,中粮加快食用油、葡萄酒、麦芽、面粉、大米、饮料、巧克力、金属包装等生产加工业务以及地产开发、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逐步由传统外贸代理公司向以实业为基础、综合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转型。 1999年上半年开始,中粮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中粮的全球化经营。 通过全面的产业整合、架构调整和价值重塑。 2005年以来,集团资产规模成倍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速路。 2009年,面对国内外新的市场环境和经营形势,中粮集团秉承企业社会责任,开启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新篇章。 中粮历史沿革: 1952年,中粮集团的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组建。 1953年,中国粮谷出口公司和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 1961年,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1965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 1998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更名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1958年生于山东滨州,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1987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曾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起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 他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 他不断引导公司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认为只有保持优质、高效、稳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有可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 【中粮文化体系的特点】 1、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随着市场战略的转型与调整不断转换思维模式,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其健康发展; 2、以“忠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要求中粮的经理人和员工做到又“忠”又“良”,即“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既体现了市场导向的制度化需求,也凸显了鲜明的人性化特征; 3、身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影响渗透到中粮的各个角落。 中粮充分利用党建这一特有的宝贵资源,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有机结合起来。

中粮并购蒙牛

暨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 学院:管理学院 学系:会计系 专业: MPAcc 课程名称:资本运营 学生姓名:冯征宇 1236151002 李奕 1236151004 牛怡然1236151011 张燕玲1236151014 张萍 1236151016 叶敏仪 1236151017 耿彪 1236151041 刘铮阳 1236154057 杨晨 123615???? 指导教师:宋献中 2013年 6月 24日

目录 1.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3) 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3)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 (3) 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 (4) 1.4 并购经过 (4) 2.中粮并购蒙牛的动因分析 (6) 2.1中粮的战略规划 (6) 2.1.1业务多元化发展 (6) 2.1.2乳业上市公司机会多 (6) 2.1.3全产业链野心 (7) 2.2厚朴的美羮 (7) 2.3蒙牛的忧虑 (8) 2.3.1股权分散,恶意收购者虎视眈眈 (8) 2.3.2选靠山,重理念 (9) 2.3.3求发展,缺现金 (10) 2.4政府的考虑 (10) 3 中粮并购蒙牛交易方式 (11) 3.1 杠杆收购 (11) 3.2 现金支付 (12) 4 中粮并购蒙牛财务分析 (12) 4.1 杜邦分析 (12) 4.2 短期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 (14) 4.3并购后续情况分析 (15) 4.4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17) 4.5基于财务视角的综合分析 (19) 5.并购后的效果 (20) 5.1并购对中粮集团的影响 (20) 5.1.1并购蒙牛有助于中粮集团“全产业链”宏伟计划的实现 (20) 5.1.2蒙牛质量问题给中粮带来困境 (20) 5.2并购对蒙牛的影响 (21) 5.2.1蒙牛已彻底告别“牛根生时代” (21) 5.2.2蒙牛的经营状况逐渐走出低谷 (21) 5.2.3借助中粮,蒙牛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22) 5.3并购对中国乳业发展的影响 (23) 5.3.1 有利于行业恢复及市场环境的改善 (23) 5.3.2有利于提高我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 (23) 5.3.3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23) 5.4“国进民退”的弊端分析 (24) 5.4.1国企效率低下的弊端 (24) 5.4.2对中国乳业竞争性的阻碍 (25) 参考文献: (25)

中粮集团商务智能系统项目需求分析

中粮集团商务智能系统项目需求分析 1 概述 决策支持系统(以下简称“本系统”)的建设是围绕本单位及各利润点经营分析活动的需要,实现各项报表、分析功能,以满足本单位及各利润点管理层决策支持需要及日常业务管理需求。本系统的功能总体包括: 1.报表功能:针对本单位及各利润点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以及Excel日报表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加工提炼,形成整体的面向各相关部门的汇总日报表,帮助本单位及利润点各相关部门及时掌握经营、财务情况等; 2.系统、全面的统计分析功能: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针对目前本单位及利润点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情况,对业务系统源数据进行加工提炼,形成面向不同用户分析层面的统计分析要素,帮助本单位各级决策层和管理部门以及利润点决策层及管理部门掌握各自职权范围内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市场运作和市场竞争情况等; 3.系统的管理功能:系统需提供必要的管理和监控功能,实现各级层面经营分析系统的管理和监控,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这些系统功能的实现,需要从总体上把握面向不同层面用户的需求,所提供功能应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完整。 系统从应用层次上区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高级管理层、业务管理层、业务操作层。 1.高级管理层是指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以上的领导,通常关注事业部整体经营情况,并对所分管的部门和利润点进行考评; 2.业务管理层包括事业部本部各职能部门,以及各利润点的管理者,其中本部职能部门关注所有企业与本部门相关的业务情况,如:财务部关注资金情况、生产成本、销售价格等,运营部关注生产负荷、生产质量、生产能耗、产成品库存等,风险控制部关注原材料采购价格及库存等;利润点管理者则关注本企业经营情况的各项指标; 3.业务操作层是指利润点职能部门以及分厂、车间等,产生原始数据的业务单位,用户通过系统报送数据,并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统计、分析。各层次的区分如图1所示。因此本系统在整体上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的功能单元:事业部管理层决策支持平台,以及事业部和利润点业务层分析平台。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与评价

中粮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与评价 15金融硕士 一、中粮集团背景介绍 1.中粮集团概况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成立于1949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目前业务划分为:农产品收储物流、粮油食品贸易、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品牌食品、产品包装、电子商务、商业地产、住宅地产、旅游地产、酒店、金融服务这12大业务板块。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中粮集团不断加强与全球业务伙伴在农产品、粮油食品、番痴果蔬、饮料、酒业、糖业、饲料、肉食以及生物质能源、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集团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旗下拥有九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五家香港上市的 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前制品、家佳康肉制品、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蒙牛乳制品、大悦城、亚龙湾度假区、雪连羊纸、中茶牌、我买网、金融保险等。这些品牌与服务祷就了中粮高品质、高品位的市场声誉。中粮旗下品牌共有40个,其中分为三大类:食品类,非食品类以及地产酒店类。 目前,中粮资产超过719亿美元,336个分公司和机构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仓储能力3100万吨,年经营总量近1.5亿吨,年加工能力8950万吨,年港口中转能力5400万吨。同时还拥有包括种植、采购、仓储、物流和港口在内的全球生产采购平台和贸易网络,并在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地南美、黑海等国家及地区和拥有全球最大粮食需求增量的亚洲新兴市场间建立起稳定的粮食走廊。中粮在中国拥有超过180家工厂,230万家终端售点遍布中国952个大中城市、十几万个县乡村。 2.中粮集团发展历史 自中粮集团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粮集团加快战略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研究分析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班级:2015级财务管理2班 小组组号:

小组成员:刘美娟、李赛、高贵枝、刘雅婷、苏倩楠、刘天元

蒙牛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班级:2015级财务管理2班 小组组号: 小组成员:刘美娟、李赛、高贵枝、刘雅婷、苏倩楠、刘天元一、案例背景 (一)案例简介 2013年6月1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与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230.HK)(简称“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并获得控股股东张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张氏国际”)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简称“CA Dairy”)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 本次交易金额为12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为该交易提供全部融资。蒙牛此前刚宣布以25亿元收购现代牧业26.92%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雅士利的股东将可就每股股票获得以下两种选择:(1)每股3.50港币的现金;(2)每股2.82港币的现金加上0.68股蒙牛国际的股票。张氏国际承诺接受“现金加蒙牛国际股票”的方案。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蒙牛乳业在奶粉领域发力的重要信号。两大乳业巨头联手后,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利用双方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高端奶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 (二)并购双方介绍 并购方——蒙牛乳业:蒙牛乳业始建于1999年8月,创始人牛根生,企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