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有下列函数:①y=2x;②y=?x?100;③y=2?3x;④y=x2?1.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那么下列结论错

误的是()

A. ∠A+∠DCB=90°

B. ∠ADC=2∠B

C. AB=2CD

D. BC=CD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5)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2,5)

B. (2,5)

C. (?2,?5)

D. (2,?5)

4.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表示数1的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

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

A. ?√2

B. ?1+√2

C. ?1?√2

D. 1?√2

5.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

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带③去,依据是三角形的全等

判定()

A. SAS

B. ASA

C. SSS

D. AAS

6.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B. 对顶角相等

C.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D.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7.解不等式x+2

3>1?x?3

2

时,去分母后结果正确的为()

A. 2(x+2)>1?3(x?3)

B. 2x+4>6?3x?9

C. 2x+4>6?3x+3

D. 2(x+2)>6?3(x?3)

8.如图是雷达屏幕在一次探测中发现的多个目标,其中对目标A

的位置表述正确的是()

A. 在南偏东75°方向处

B. 在5km处

C. 在南偏东15°方向5km处

D. 在南偏东75°方向5km处

9.如图,经过点B(1,0)的直线y=kx+b与直线y=4x+4相交于点

A(m,8

3

),则kx+b<4x+4的解集为()

A. x>?1

3B. x

3

C. x<1

D. x>1

10.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

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B. 最大正方形的面积

C. 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D. 最大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5)在第__________象限.

12.一次函数y=?3x+6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

13. 请用不等式表示“x 的3倍与1的和大于2”:____.

14.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

15. 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m ?x ≥03x +6>0

的整数解恰好有三个,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16. 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5,BC =6,P 是线段AC 上一个

动点,把△ABC 折叠,使B 点和P 点重合,折痕为EF ,E 在线段

AB 上,F 在线段BC 上,若△PCF 是等腰三角形,则BF 的长为

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0分)

17. 解不等式组{x +1>0,3x ?8≤?x,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8. 已知一次函数y =kx +4图象经过(?1,2).

(1)求此函数的表达式,并画出图象;

(2)函数图象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求出△AOB 的面积;

(3)在该一次函数图象上有一点P到x轴的距离为6,求点P的坐标..

19.如图,A,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FD,BC=DE,AE=FC.求证:∠B=∠D.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5),B(?1,0),C(?4,3).

(1)△ABC的面积是______.

(2)在图中画出△ABC向下平移2个单位,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的△A1B1C1.

(3)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21.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

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求CH的长.

22.已知A、B两地相距80km,甲、乙二人沿同一条公路从A地到B地,乙骑自行车,甲骑摩托车,

DB、OC分别表示表示甲、乙二人离开A地距离S(km)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根据题中的图象填空:

(1)乙先出发______ h后,甲才出发;

(2)大约在乙出发______ h后,两人相遇,这时他们离A地______ km;

(3)甲到达B地时,乙离开A地______ km;

(4)甲的速度是______ km/?;乙的速度是______ km/?.

23.如图1,点A、B、C在坐标轴上,且A、B、C的坐标分别为(?1,0)、(4,0)、(0,?3)过点A的直

线AD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D,∠DAB=45°

(1)求直线AD和BC的解析式;

(2)如图2,点E在直线x=2上且在直线BC上方,当△BCE的面积为6时,求E点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动点M在直线AD上,动点N在x轴上,连接ME、NE、MN,当△MNE

周长最小时,求△MNE周长的最小值.

24.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AC的中点,点E在射线BC上,点F在射线BA上,∠EDF=120°.

(1)如图1,若点F与B点重合,求证:DB=DE;

(2)如图2,若点E在线段BC上,点F在线段BA上,求BE+BF

的值;

AC

(3)如图3,若AF+CE=BD,直接写出∠EDC的度数为______.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利用一次函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注意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y=kx+b(k、b是常数,k≠0),可得答案.

解:①y=2x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②y=?x?100是一次函数;

③y=2?3x是一次函数;

④y=x2?1是二次函数,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能熟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此题的关键.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CD=AD=BD,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DCB=∠B,再逐个判断即可.

解:A.∵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AB,

∴CD=AD=BD=1

2

∴∠DCB=∠B,

∵∠ACB=90°,

∴∠A+∠B=90°,

∴∠A+∠DCB=90°,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DCB=∠B,∠ADC=∠B+∠DCB,

∴∠ADC=2∠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AB=2C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已知不能推出BC=CD,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利用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出结论.

解:点P(2,?5)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2,5).

故选B.

4.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本题需注意:知道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求较小的数,就用较大的数减去两点间的距离.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两点间的距离=较大的数?较小的数,便可求出1和A之间的距离,进而可求出点A表示的数.

解:数轴上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2+12=√2,由图中可知1和A之间的距离为√2.

∴点A表示的数是1?√2.

故选:D.

5.答案:B

解析: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根据角边角可确定一个全等三角形,

只有第三块玻璃包括了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只有带③去才能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是符合题意的.故选: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已知两角和夹边,就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做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选择运用.

6.答案:C

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正确把握相关性质与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直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对顶角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别判断得出答案.

解: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不合题意;

B.对顶角相等,正确,不合题意;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错误,符合题意;

D.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解:去分母得2(x+2)>6?3(x?3).

故选:D.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把不等式两边乘以6可去分母.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8.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得,目标A在南偏东75°方向5km处,

故选:D.

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正确理解方向角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9.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代入y=4x+4求出m的值,观察直线y=kx+b落在直线y=4x+4的下方对应的x的将点A(m,8

3

取值即为所求.

),

解:∵经过点B(1,0)的直线y=kx+b与直线y=4x+4相交于点A(m,8

3

∴4m+4=8

3

∴m=?1

3

∴直线y=kx+b与直线y=4x+4的交点A的坐标为(?1

3,8

3

),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B(1,0),

又∵当x>?1

3

时,kx+b<4x+4,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2=a2+b2,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解: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较长直角边为b,较短直角边为a,

由勾股定理得,c2=a2+b2,

阴影部分的面积=c2?b2?a(c?b)=a2?ac+ab=a(a+b?c),

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宽=a?(c?b),长=a,

则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底面积=a(a+b?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故选:C.

11.答案:四

解析:解:∵点P(3,?5)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

∴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故答案填:四.

应先判断出所求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其所在的象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第一象限正正,第二象限负正,第三象限负负,第四象限正负.

12.答案:(2,0),(0,6)

解析: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理解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分别令x=0,或令y=0,代入进行计算,就可得出答案.

解:y=?3x+6,

令y=0,x=2;

令x=0,y=6,

∴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2,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6).

13.答案:3x+1>2

解析:

本题考查列一元一次不等式.

根据题意直接写出即可.

解:由题意得:3x+1>2,

故答案为3x+1>2.

14.答案:15

解析: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本题应分为两种情况3为底或6为底,还要注意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

∴有两种情况:①6为底,3为腰,而3+3=6,那么应舍去;

②3为底,6为腰,那么6+6+3=15;

∴该三角形的周长是6+6+3=15.

故答案为15.

15.答案:1≤m<2

解析:解:解不等式m?x≥0,得:x≤m,

解不等式3x+6>0,得:x>?2,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恰好有三个,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0、1,

∴1≤m<2,

故答案为:1≤m<2.

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根据不等式组有且只有三个整数解求出整数解,即可得到m的取值范围.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根据题意不等式组只有3个整数解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16.答案:3或30

或12√5?24

11

解析:

若△PCF是等腰三角形,需分三种情况讨论:情况1,FP=FC;情况2,PF=PC;情况3,CF=CP.

(1)情况1,FP=FC: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F=FP,因为FP=FC,可知BF=FC,所以BF=3;

(2)情况2,PF=PC: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F=FP,由当PF=PC时,∠PFC=∠C,∠ABC=∠C,可知∠PFC=∠ABC,所以PF//AB,从而得到△ABC~△PFC,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可求出BF的长.

(3)情况3,CF=CP:分别过点A、点P向BC作垂线,垂足为M、N,设BF=x,则BF=PF=x;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求出MC的长度,在△AM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M的长。由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可知AM//PN,因此△AMC∽△PNC,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分别求出PN和NC的长,进而得到FN的长。在直角△PN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N2+FN2=PF2,从而求出BF的值.

或12√5?24.

综上所述,BF的为3或30

11

解:若△PCF是等腰三角形,需分三种情况:情况1,FP=FC;情况2,PF=PC;情况3,CF=CP。

(1)情况1:△PCF是等腰三角形,当FP=FC时.

∵EF为折痕,点B和点P重合,

∴BF=FP,

又∵FP=FC,

∴BF=FC,即F为BC中点,

∴BF=1

2

BC=3.

(2)情况2:△PCF是等腰三角形,当PF=PC时.

∵EF为折痕,点B和点P重合,

∴BF=PF,

∵当PF=PC时,∠PFC=∠C,

又∵AB=AC,

∴∠ABC=∠C,

∴∠PFC=∠ABC,

∴PF//AB

∴△ABC~△PFC

∴AB

PF =BC

FC

设BF=x,则PF=x,FC=6?x,

则5

x =6

6?x

,解分式方程可得x=30

11

即BF的长为30

11

(3)情况3,△PCF是等腰三角形,当CF=CP时.

分别过点A、点P向BC作垂线,垂足为M、N,如图,

∵△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AM⊥BC,

∴点M是BC的中点,

∴MC=1

2

BC=3;

∵在△AMC中,AM⊥MC,即∠AMC=90°

∴AM=√AC2?MC2=√52?32=4;设BF=x,则PF=BF=x,CF=PC=6?x;

∵AM⊥BC,PN⊥BC,

∴AM//PN,

∴△AMC∽△PNC,

∴AM

PN =AC

PC

即4

PN =5

6?x

得到PN=4

5

(6?x);

MC NC =AC

PC

即3

NC =5

6?x

得到NC=3

5

(6?x);

∴FN=2

5

(6?x),

∵在△PNF中,∠PNF=90°,

∴PN2+FN2=PF2,即(4

5(6?x))

2

+(2

5

(6?x))

2

=x2,

解得x=12√5?24,或x=?12√5?24(舍去),

故BF的长为12√5?24.

或12√5?24.

综上所述,BF的为3或30

11

或12√5?24.

故答案为3或30

11

17.答案:解:解不等式x+1>0,得:x>?1,

解不等式3x?8≤?x,得:x≤2,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

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

解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答案:解:(1)∵当x=?1时,y=2,

∴2=?k+4,得k=2,

∴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2x+4;

(2)当x=0时,y=4,

当y=0时,x=?2,

∴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4),

=4;

∴△AOB的面积是:|?2|×4

2

(3)设P(x,y);

∵|y|=6

∴y=±6,

2x+4=6或2x+4=?6,

∴x=1或x=?5,

∴P(1,6)或P(?5,?6).

答:(1)此函数的表达式为y=2x+4,函数图像如下:

(2)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B,则△AOB的面积为4;

(3)在该一次函数图象上有一点P到x轴的距离为6,则点P的坐标为(?5,?6).

解析: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根据当x=?1时,y=2,可以求得k的值,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2)根据函数解析式可以求得点A和点B的坐标,从而求得△AOB的面积;

(3)当|y|=6时,求出x,写出P点坐标.

19.答案:证明:∵AE=FC,

∴AE+EC=FC+EC,

即AC=FE,

在△ABC和△FDE中,

{AB=FD BC=DE AC=FE

,

∴△ABC≌△FDE(SSS)∴∠B=∠D.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BC≌△FD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0.答案:解:(1)7.5;

(2)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3)点A1,B1,C1的坐标分别为:

A1(4,3),B1(4,?2),C1(1,1).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平移图象的各顶点坐标是解题关键.

(1)根据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即可;

(2)根据已知将△ABC各顶点向下平移2个单位,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各对应点即可得出答案;

(3)利用(2)中平移后各点得出坐标即可.

×3×5=7.5;

解:(1)△ABC的面积是:1

2

故答案为7.5.

(2)见答案;

(3)见答案.

故答案为7.5.

21.答案:解:∵AD⊥BC,

∴∠EAH+∠B=90°,

∵CE⊥AB,

∴∠EAH+∠AHE=90°,

∴∠B=∠AHE,

∵EH=EB,

在△AEH和△CEB中,

{∠AHE=∠B EH=BE

∠AEH=∠BEC

∴△AEH≌△CEB(ASA),

∴CE=AE,

∵EH=EB=3,AE=4,

∴CH=CE?EH=4?3=1.

解析:根据AD⊥BC,CE⊥AB,可得出∠EAH+∠B=90°∠EAH+∠AHE=90°,则∠B=∠AHE,则△AEH≌△CEB,从而得出CE=AE,再根据已知条件得出CH的长.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B=∠AHE,是解此题的关键.22.答案:(1)1

(2)1.5;20

(3)40

(4)40;40

3

解析: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

(1)根据函数图象可以得到乙先出发多长时间,甲才出发;

(2)根据函数图象可知,乙出发多长时间,两人相遇,此时他们离A地的距离是多少;

(3)根据图象可以得到甲到达B地时,乙离开A地的距离;

(4)根据函数图象可知甲2h行驶的路程是80km,从而可以求得甲的速度,根据乙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40km,可以求得乙行驶的速度.

解:(1)由图象可知,

乙先出发1小时,甲才出发,

故答案为1;

(2)由图象可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