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70-朱春明-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分析与探讨

170-朱春明-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分析与探讨

170-朱春明-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分析与探讨
170-朱春明-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分析与探讨

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分析与探讨

朱春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软件事业部 100013)

摘要:由于地质条件差异性以及影响因素多样性,地基基础设计相比上部结构设计要复杂很多,不管是地基基础方案选型还是计算分析方案确定,许多问题是没有明确答案的。本文将一些常见问题,如上部结构刚度与荷载、地质资料使用、基础方案选型及概念设计及基础分析计算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地基、基础、结构、抗水板

1 引言

从发展趋势来看,建筑结构设计将使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以大结构的形式进行充分融合,同时突显各专业的特色。地基基础设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地基设计,二是基础设计。地基设计属于岩土工程学科,好比“中医”是经验学科,依据规范但又不可教条。基础设计不仅是结构问题,由于与地基相连并与其相互影响,必须对地基有深入、专业的了解后进行的结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许多地基基础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设计不是太了解,往往按照上部结构的概念理解地基基础,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无法解决。太沙基曾说过“无论天然土体结构怎样复杂,也无论我们的知识与土的实际条件有多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利用处理问题的艺术,在合理的造价前提下,为土工结构和地基基础问题寻求满意的答案”。

本文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与大家进行探讨。

2 上部结构刚度与荷载

地基基础设计的目的是为上部结构提供可靠的平台,上部结构的刚度与荷载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

问题1:荷载选择时上部结构活荷载折减系数是否考虑?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5.1.2条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明确提到设计墙、桩、基础时对表5.1.1中规定的活荷载标准值进行折减,即活荷载标准值适当降低,而表5.1.1规定的其他系数如准永久值、组合值、频遇值仍然正常执行。

本文观点:地基与基础采用的荷载都来自上部结构,应按同样规则进行处理。在基础软件中用户在交互输入的“荷载参数”菜单中可以选择楼层活荷载标准值是否折减。

问题2:水浮力计算及抗浮校核时,基本组合计算配筋时水浮力的组合系数如何选择?

作者简介:朱春明(1966.8-),男,工学硕士,研究员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3.1.1条的条文说明,水位不变的水压力按永久荷载考虑,水位变化的水压力按可变荷载考虑。由于水浮力的特殊性,设计人员很难区分是永久荷载还是可变荷载,即使将它视为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也不一定取1.2。在抗浮计算时采用的是抗浮水位,如果还取大于1的系数将会使造价大大提高,有无必要?

本文观点:针对水浮力要有独立的组合系数,如果不能明确系数,为了使结构更加安全,可以对不同系数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进行包络设计。如果水浮力乘以组合系数后大于最高水位的水浮力,可以取后者计算。

问题3:对于独基或桩承台荷载的是否按照共同作用概念进行调整?

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是基于底层柱和墙是固定支座的假设,对于整体式基础可以通过考虑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来进行二次内力调整。从理论上说承台的沉降也会引起上部结构的荷载重新分布。

本文观点:规范对于独基或桩承台已经有明确的计算依据,表明只要沉降或沉降差满足规范要求,采用不变荷载进行设计是安全的。

3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是地基基础设计的依据,勘察报告对结构人员来说如同天书,主要原因是内容多又不知如何应用。以任务为导向是处理复杂未知问题的方法,地基基础设计关心的是承载力、沉降及稳定性,水头标高、土层分布、物理力学参数是分析的主要依据。按图索骥逆向查找相关参数,在软件的帮助下进行设计。

问题1:土承载力的取值依据规范要进行深度修正及宽度修正。在修正时遇到复杂情况,如裙房采用部分抗水板,抗水板对土不能约束时如何修正承载力?

主楼采用筏基或桩筏,裙房采用独基或桩承台加抗水板可以节省造价,但是抗水板对土体不能构成约束,无法深度修正,主体结构下承载力的取值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本文观点:各地抗水板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板与土采取隔离措施,按规范不进行深度修正。如果抗水板刚度大,与土直接接触,可以进行深度修正。

问题2:桩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是采用勘察资料数据还是采用桩基规范?

摩擦桩广泛应用于沿海地区,设计人员发现勘察资料提供的摩擦力比桩基规范提供的摩擦力要低,计算的桩长、桩基造价相差很大。通过工程桩承载力测试,发现桩基规范提供的承载力更加接近实测,造价更低。

本文观点:以上两种只能作为参考,以实测为准,为了使方案经济安全,在方案设计前试打桩并进行试桩校核。

问题3:Es值不同压力段值是不一样的,e-P曲线一般是针对某一土样的,如何取综合值?

《建筑地基基础规范》4.2.2:“地基土工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应分别是标准值、平均值及特征值。压缩性指标应取平均值。”如果对于同一土层的若干条曲线,可加以平均后提供土层的代表性的综合压缩曲线。

4 基础方案选型及概念设计

许多设计人员往往认为基础设计比上部结构难,无从下手。原因在于心中无物,无参照的经验。如果有人帮你完成基础方案,你只要完成软件操作计算,你就会觉得与上部结构一样简单。基础方案选择时考虑因素多,是概念设计范畴。基础方案选择更是一门如太沙基所说的“艺术”。

问题1:当有多塔楼或带裙房时,筏基重心校核时如何选择荷载及区域?

《建筑地基基础规范》8.4.2:“对单幢建筑物,在地质土比较均匀的条件,基础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当不能重合时,在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下,偏心距e宜符合下式规定:

e≤0.1W/A

对于多塔楼或带裙房工程,为了防止各个塔楼的基础产生倾斜,对于各个塔楼及裙房要分开校核。

当设置后浇带时,筏基重心校核还应根据后浇带所围成的区域进行校核,以保证施工阶段基础不发生倾斜。

问题2:对于一个建筑物如同时可否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等多种基础形式混用,如何保证基础的调平?

建筑群分布区域大,建筑荷载、结构刚度及地基都可能不同,这种情况下通过有区别的加固地基土,就自然成了变刚度调平。

为了保障基础调平,要重点把握以下3要点:

(1)控制总沉降量。对于桩基础务必选择较好持力层。总沉降量小,差异沉降就小,这对调平基础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当土层较差时,则应用长桩,不能用短桩+多桩数的方案。

(2)对于建筑群下的不同基础形式进行分区沉降估算。对于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各个规范都给出各自的沉降计算经验式。这些经验式也是统计回归的结果,具有一定准确度。

(3)对于没有把握的项目,设置沉降后浇带,先期释放一部分沉降差,从而减小封闭后的沉降差,使得后期沉降调平。

问题3:后浇带设置是调节差异沉降,在后浇带设计时所要考虑的因素是否还包括对于沉降计算不确定性的安全保障?

当上部结构荷载、刚度差异性大,地质条件、基础形式不同时,建筑物会发生差异沉降,设计人员处理不均匀沉降有多种选择。第一类是“放”,设置沉降缝是早期做法,后来大多采用后浇带方法。第二类是“抗”,采用刚度大的梁、板来进行内力调整。第三类是“调”,采用各种方法,如“减沉”、“增沉”,使各个部位差异沉降最少化。

本文观点:沉降精确计算与观测,是各种方法实施的关键,“先调、多放、后抗”是保证基础工程经济安全的有效方法。

5 基础分析计算

5.1独基及桩承台分析计算

独基设计从过去的单一设计向复杂设计转变,带来的问题是过去没有过的,如:

问题1:独基、桩承台与抗水板混用时如何计算及配筋?

独基、桩承台与抗水板混合使用,可以节省造价,但是计算方法规范没有规定,设计方法不统一。

本文观点:独基、桩承台应完成独立承担及共同受力的双重功能。抗水板的设计只需完成独立承担防水功能与共同受力的其中单个功能设计。

问题2:独基的剪切计算有无必要?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2011年增加了独基的剪切计算,许多设计单位认为没有必要。

基础设计规范在8.2.9条提出的抗剪验算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独基都要抗剪验算。即只有长方形独基,且短边宽度小于一倍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此时长条形独基近似于梁来验算其抗剪。

本文观点:有些特殊情况会发生剪切破坏,规范计算内容有必要。如果土反力不是线性分布时,计算结果偏于保守。

问题3:桩竖向承载力及水平载力校核如何进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了轴心竖向力与偏心竖向力下桩承载力的计算与校核,对于什么是轴心竖向力、什么是偏心竖向力下,设计人员也很困惑。

本文观点:轴心竖向力是忽略偏心与弯矩,计算桩反力的平均值。偏心竖向力是考虑偏心与弯矩,计算桩反力的最大值。校核承载力要同时满足。

问题4:两桩承台没有采用梁式配筋会不安全吗?

两桩承台在2008年以前一直采用板式配筋,安全性是有保证的。现在采用梁式配筋,与原来相比安全度提高,受力机理更加明确,计算简化,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问题5:锥形承台角桩冲切计算,规范公式是按阶梯承台给出的公式,没有考虑坡面砼的抗剪作用,是否按砼规范冲切公式重新确定?

本文观点:规范方法是简化方法,便于手工校核,规范角桩冲切公式8.5.19-5[1]适用于锥形承台和阶梯承台。地基规范中关于承台、梁、板等砼冲、剪、弯都是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关规范,如果对于规范中没有提到的复杂情况应根据受力机理重新推导公式。

问题6:桩与承台的连接是刚接还是铰接?如何构造才能保证刚接?刚接计算的桩顶弯矩如何在承台计算中进行考虑?

桩与承台连接节点刚度与桩身进入承台深度、桩纵筋分布形式和锚固长度有关。按照JGJ94-2008规范施工的灌注桩,节点刚度多为半刚接(即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对于管桩,如果采用填芯法锚入承台,则为铰接;如果在桩端头板焊接纵筋锚入承台,则为半刚接。

在计算群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时,将节点刚度简化为铰接,是一种可行的简化方式。

在计算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时,或者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中基桩弯矩时,可将节点刚度简化为刚接,得到弯矩后进行塑性调幅。

理论上,桩顶弯矩要反作用于承台底部。但在工程实践中验算承台时,这一项非常小,常忽略这一项。

问题7:单桩承台及两桩承台的计算时,单桩承台两个方向及两桩承台弱轴方向没有考虑的弯矩如何合理解析?

本文观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4.2.5条规定单桩承台两主轴方向应设联系梁,两桩承台应在弱轴方向设置联系梁。从力学分析角度看,没有考虑的弯矩将发生转移,转移给联系梁。当然实际受力时,由于桩与承台不是理想铰接,桩会也承担部分弯矩。桩身除受压力外还承受一定的剪力与弯矩。

问题8:如果水平承载力不足,能否整体考虑,如局部不足如何进行处理?

对于软土地区或液化土要特别关注水平承载力校核,如果局部不足,可以整体考虑,通过梁、板等构件增加整体性来实现。对于承台底部及侧向土体比较好时,承台底土摩擦力及承台侧土反力是抵抗水平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观点:为了计算方便,如桩水平承载力足够承担水平力,其它因素不罗列。如不足,整体校核。如整体不足够,考虑台底土摩擦力及承台侧土反力。如还足够,考虑对基础方案进行修改补充。

5.2梁式基础、筏板基础分析计算

梁式基础、筏板基础是整体式基础,由梁下土和筏板下土承受上面的荷载,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内力配筋计算时,设计人员也会面对各种问题及选择。

问题1:梁式基础承载力校核是以平面反力假设的结果为依据还是以弹性地基梁计算为依据?

目前箱筏规范对筏板基础承载力校核是有明确规定的(与独基相同)[5],但对梁式整体基础没有提及,弹性地基梁程序对于整体性梁式基础是模拟开洞筏板方式验算承载力。用弹性地基梁最大反力验算承载力过于保守。

问题2:梁式基础加抗水板如何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梁式基础常常与抗水板混用,在计算中可以不将抗水板考虑进来,也可以用一般筏板基础进行考虑,抗水板与普通筏板不同在于板与土不进行力的传递。

问题3:基床系数的合理选取,如何理解各种方法数值的差异性?是否考虑上部结构刚度?

基床系数是WINKLER模型重要参数,将土对基础的约束假设成相互独立的面弹簧。

目前有多种确定基床系数的方法,有基于基础底土性的经验查表法,有基于实测沉降或计算沉降反推的刚度法。前者由于历史原因与后者相差很大,前者可能是后者的10倍。查表法适用于单一建筑仅计算内力的情况。由于目前软件能相对准确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因此对于复杂大型基础调平设计,特别是存在较大沉降差情况下,基于实测沉降或计算沉降反推的刚度法是理论上严密,计算值合理的一种方法。

问题4:筏板厚度取值如何做到安全经济?

筏板厚度直接影响基础造价,许多设计人员及软件开发商在筏板厚度上动脑筋。筏板厚度往往与冲切计算相关,冲切计算影响最大的是冲切力计算时的桩土反力,不同软件采用桩土反力不一样,筏板厚度会相差很大。冲切破坏是脆性破坏,应按照规范计算桩土反力,在桩土反力不确定时是要取偏于安全的计算值。

筏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平台,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刚度要求也是必需的。

问题5:筏板中梁的作用及如何与板协同承担内力?

按照有限元计算原理,筏板中梁与板在受力时在变形协调条件下按其相对刚度进行内力分配。无论筏板厚薄,梁的相对刚度是否可以以作为筏板的支座,在筏板分析时梁与板都是作为整体化进行考虑的。

5.3桩筏基础分析计算

桩筏基础是高层建筑最常见的基础形式,是整体式基础。桩长、桩径、施工方法选择与地质条件有关,桩的排布与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相关,合理的选择使桩筏造价更低。为了减少桩数或桩长,设计人员会利用桩间土承载力,如复合桩基、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为了节省造价,利用桩承台与抗水板混用。方法千变万化,目的是在安全与经济之间找到平衡点。

问题1:桩间土反力如何考虑?以多少比例考虑?

当荷载作用于桩筏基础引起下沉时,桩、土会同时受力,桩的刚度大小、土的刚度大小、桩间距大小、荷载水平、作用时间都会影响桩、土反力分布。在设计时为了简化可以忽略土反力,也可以考虑一定比例的土反力,这种随意性会引起设计人员的困惑。

本文观点:地基基础设计实际是安全度设计,在整体承载力满足规范前提下,忽略土反力和考虑土反力只是安全度不同而已。此时,地基基础沉降计算显得更加必要。

问题2:沉降计算方法如何选择?

现行地基基础规范关于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分三类,第一类是实体深基础法,第二类是明德林应力公式法,第三类是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法。不同的规范即使方法一样但是修正系数及计算深度不同,计算值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方法它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如何正确选用也是设计人员面临的难题。

本文观点:任何规范任何方法是对过去已知工程的经验总结,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应用条件,是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依据。对于复杂的地基基础工程往往不是用规范已有方法能准确计算的,需要当地的经验及工程师的判断力。

问题3:桩反力计算及内力分析的模型选择

从理论合理性来判断,内力计算应与沉降计算统一,但是由于岩土工程师与结构工程师关注重点不一致,前者关注地基的沉降,后者关注内力配筋,所以目前有许多矛盾点。桩反力计算及内力分析的模型选择不同,计算结果的差异性也会不同,设计人员要清楚了解计算模型基本假设。对于复杂工程多模型的比较及包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问题4:对于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结果中的应力集中如何进行处理后进行配筋更加合理?

只要存在集中荷载及刚度突变,就可能出现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现象在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中比较突出,在计算分析中将柱、桩作为一个节点来假设使应力集中现象更加明显,在程序中去掉柱、桩范围内的计算值,与刚域处理方法类同。有限元的计算是基于弹性假设,砼构件的配筋是基于平截面假设、砼受压不受拉的极限状态计算值。从有限元计算值到构件配筋值是一种工程化的处理方法,混凝土配筋的极限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弯矩集中问题,故常用方法有按指定相同配筋区域,将计算的峰值在一定方向上与周边平均,保证区域内总弯矩与总钢筋量匹配。在配筋方式上也可对峰值区域补加短筋。

有些软件为了解决峰值问题,将力的扩散错误地用于有限元计算,将内力与外力混淆,使计算值失真。

6 其它问题

地基基础设计中还会遇到许多暂时难以解答的问题,在此只罗列几个:

问题1:土的参数在水位发生变化时也会发会发生变化,如何取参数更加合理?

问题2:山坡地建筑基础设计考虑的因素。

问题3:多种基础形式混合使用时地震条件下会发生什么不利状况?

7结论

地基基础设计涉及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两个学科,存在较大难度,所以本文针对地基基础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对地基基础设计中的“疑点、难点、新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加深入地理解规范条文原理及适用范围,设计出经济合理、安全、符合规范的地基基础方案。

参考文献

[1]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1.

[2] 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8.

[3]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1.

[4] 陈岱林.PKPM基础设计软件功能详解.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240-245.

[5] JGJ6-2011,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 风格的变化多样,给高层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就结构设计中特别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1 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1.2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问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1.3 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

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1.4 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层建筑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根据不同类型高层建筑,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 2.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2.2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 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 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 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 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

建设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试论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具有结构类型多、露天作业多、施工环境条件多变、交叉施工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当发生质量问题时应先查找原因,然后通过分析、论证,制订出科学的处理方案尽快予以处理,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不再发生类似质量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处理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具有产品固定、产品结构类型多样、露天作业多、环境条件多变、材料品种多、交叉施工等特点,因此,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极易引起某一分部(分项)出现质量变异,进而发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当发生大小质量问题时,首先必须进行认真查找和分析原因,然后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理,并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使今后不再发生类似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建筑构件错位、变形,部分构件开裂、渗漏水,某些构件断面尺寸不准、强度不足,整个建筑物发生倾斜甚至突然倒塌,等等,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1.1违背建设程序 有些建设项目未经可行性研究、论证,不作调研就拍板定案,未作地质勘察就仓促设计、盲目开工;或无证设计、无图施工;施工中任意修改设计图纸,竣工验收前不作预验或未经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致使工程项目从一开始就埋下质量隐患。 1.2工程地质勘察方面的原因 有些建设项目未进行认真的地质勘察,所提供的地质资料有误;未能查清地下软弱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等,均会导致设计人员采取错误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等,使上部主体结构和墙体开裂、倾斜、破坏甚至倒塌。 1.3设计计算问题 某些建设单位未经公开招投标,擅自请无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甚至私人稿设计,致使因设计考虑不周,计算简图错误,计算荷载取值过小,结构构造不合理,变形缝设置不当,或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等,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接二连三出现,使工程项目变成烂尾楼、豆腐渣工程。 1.4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不合格 有些工程项目由于施工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唯利是图,采购工程所需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时,未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正规厂家所生产的合格产品,而是采购质次价廉、以次充好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比如,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劣质钢材、小窑小厂生产的廉价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和安定性不合格的处理水泥、砂石级配不合理且含土量超标、外加剂和掺合料性能不良、掺量不符合要求,等等,均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和强度,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构件出现裂缝、蜂窝麻面、露筋等等质量通病;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足、支承或锚固长度不够、钢筋少放或错放、板面开裂等质量问题。 1.5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问题 很多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施工质量不达标或施工管理不善以及交付使用后建筑物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比如: 1.5.1施工前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 施工员和班组长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施工企业为方便施工,未经监理单位和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图纸等。 1.5.2不按图施工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1、设计资料 1、1上部结构资料 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7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如图2所示。 1、2建筑物场地资料 (1)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 图1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 (2)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m,根据已有分析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3)建筑地基得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2、1选择桩型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管桩,这样可以较好得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得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桩截面尺寸选用:D=500mm ,壁厚t=50mm。混凝土强度C30。 考虑承台埋深1、5 m,以4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2倍桩径即0、6m,桩顶嵌入承台0、1m。这时桩端一下持力层厚度大于4倍桩径,满足要求。 3、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 + .3 ? 16002= ? ? ? = ? + 14 ? ? 12 7 24 6.0 kN 429 3.8 12 .3 25 14 5.0 ( .0 作施工图设计时,根据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得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4、确定桩数、桩位布置、拟定承台底面尺寸 先不计承台及承台上覆土重及偏心荷载估算桩得数量 取桩数n=6根 为进一步减轻挤土效应,软土中桩距取4倍径,即2m,桩得布置如图,承台尺寸,满足构造要求。承台及上覆重度取,则 现在按偏心受荷,验算桩数 取n=6就是合理得 5、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该桩属于非端承桩,并n>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面不会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得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1六桩承台承载力计算 承台净面积

产品设计开发常见问题分析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知晓设计开发中的常见问题; ●了解设计规范和工艺标准; ●掌握设计开发常见问题的根源; ●了解并行开发模式。 产品设计开发常见问题分析 一、设计开发中常见的问题 企业在设计开发新产品时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九个:第一,新产品品质问题多;第二,新产品开发时间长;第三,新材料不能及时提供或者频繁更换供应商;第四,开发后设计变更多;第五,设计的产品成本高;第六,设计的产品难制造;第七,设计错误多;第八,微小差异零部件太多;第九,因客户要求而频繁变更。 1.新产品品质问题多 新产品刚开发时的稳定性不够,容易出现品质问题。 2.新产品开发时间长 如果新产品的技术含量很高,就会延长开发时间,进而延迟推出时间。 3.新材料不能及时提供或者频繁更换供应商 设计时间的拖延,会导致新材料不能及时提供给供应商甚至频繁更换供应商的现象。例如,设计初期选定了一个供应商,批量生产时候又更换供应商,产品品质就会发生波动。 4.开发后设计变更多 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变更,如原来的设计思路过时了或市场发生了变化,需要追加功能或外观上的变化;前期的品质不稳定,在后期找到了解决办法,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客户的要求发生变化,需要临时改变设计方案等。这些变更都会导致时间的延迟。 5.设计的产品成本高 有些新设计的产品要求生产设备必须进行重新配套,加上企业为了使老客户认可产品而加大力度进行宣传,会导致新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6.设计的产品难制造 有时产品的设计方案很好,但不方便生产和制造,给生产车间、制造部门以及供应商造成很大麻烦,如影响生产进度和导致营业额下降等。

楼梯设计常见问题探讨(一)

21 We learn we go 张 伟,李 斌,黄 杰/0 前言 楼梯间的功能是解决建筑物竖向交通,对多层和高层建筑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遇到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等)时,楼梯间是紧急疏散人群的重要交通通道,其重要性更突出。在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时,楼梯间是最能体现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密切配合的劳动成果。在满足楼梯间建筑功能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做到安全经济,是结构工程师最基本的职责。但是,若欠缺有关的设计经验,不但会影响到楼梯间正常使用和建筑功能的要求,而且有时会遗留安全隐患。楼梯间设计正确与否的问题涉及到与建筑专业的配合深度,而且针对结构专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常见问题,故基于在实际工程中大量工程案例有关楼梯设计问题的归类和总结,通过一些常见问题的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供同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借鉴。 1 影响建筑功能的问题 1.1 净高不足 (1)存在问题 楼梯间净高不足是楼梯设计中常见问题之一,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建筑师对相关建筑规范中有关楼梯设计的规定尚未熟练掌握或对组成楼梯结构构件的空间关系缺乏必要了解;2)结构工程师对楼梯净高概念的要求未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对影响到净高结构构件的空间关系缺乏足够认识。 (2)应对措施 1)掌握有关楼梯净高概念的相关规定,《民用建筑设[1]第6.7.5条规定: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m 。其中,对梯段净高的概念解释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m 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上述解释的理由是基于一般应满足人在楼梯上伸至手臂向上旋升时手指刚触及上方突出物下缘一点为限,为保证人在行进时不碰头和不产生压抑感,故按照常用楼梯坡度,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m 。2)对遇到梯段净高余量较小的区域,上层踏步起跑位置的梯梁位置应仔细计算分析,遇到净高不足的情况,有两个途径可以选择:即取消起跑位置梯梁或将梯梁内退平移。前者适用于梯段和休息平台跨度之和较小的情况,此时该梯段转化为折线型楼梯,应重新复核计算,其梯板板厚和配筋均会有所变化。后者应特别注意,梯梁内退平移距离应将建筑面层厚度计算在内,以免余量太小,有可能仍旧不满足对梯段净高的要求。遇到休息平台下方净高余 各项因素,将上层位置的梯梁内退0.35m ,可有效解决该问题(图1)。 图1 梯段净高不足实例一 (4)工程实例2 某工程楼梯间,首层入户门和半层位置均存在净高不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入户门上方梯梁设计为反梁可使得净高大于2m 。半层位置梯段休息平台和起跑位置净高余量均较小,除将梯梁内退0.35m 外,尚要求梯梁梁高控制在0.3m 以内,方能满足最小净高的要求(图2)。 1.2 净宽不足 (1)存在问题

实例分析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实例分析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土方开挖边坡坍塌 1.现象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基坑(槽)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落或滑塌,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2.原因分析 (1)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坡度不够。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土层湿化,粘聚力降低,在土层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车辆等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3.预防措施 (1)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如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密度、休止角等)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对永久性挖方的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一般在1∶1.0~1∶1.5之间。 (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如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其底面标高时,挖方深度在5m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的最陡坡度,应按规定采用,且挖方边坡可做成直立壁不加支撑,但挖方深度不得

超过规定的数值,此时砌筑基础或施工其他地下结构设施,应在管沟挖好后立即进行。施工期较长,挖方深度大于规定数值时,应做成直立壁加设支撑。 (3)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当基坑(槽)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降、排水措施,将水位降至离基底0.5m以下方可开挖,并持续到回填完毕。 (4)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及时做好基础或铺管,尽量防止对地基的扰动。 4.治理方法 (1)对沟坑(槽)塌方,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编织袋或草袋、设支撑、砌砖石护坡墙等)措施。 (2)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可将塌方清除,用块石填砌或回填2∶8或3∶7灰土嵌补,与土接触部位做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 二、回填土密实度低 1.现象 回填土、灰土回填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室内地面空鼓、开裂及下沉。 2.原因分析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何昕桐 学号: 指导教师:少东 专业班级:14土木升本 所在学院:工程学院 中国· 2015年11月

目录 1、设计资料 (1) 2、设计要求 (3) 3、确定持力层基础埋深 (3) 4、确定基础尺寸 (5) 5、下卧层强度验算 (6) 6、柱基础沉降计算 (7) 7、调整基底尺寸 (8) 8、基础高度验算 (8) 9、配筋计算 (10) 10、绘制施工图 (12)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资料 某多层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截面尺寸为500×6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天然地面,室外地面高差为0.45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 图1 柱网布置图 表A(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2m) 编 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 (m) γ (kN/m3) ω(%) еI L Es (MPa ) C(kPa) Φ(°) F ak (kPa) Ⅰ多年素填土 1.6 17.8 94 Ⅱ粉土 5.2 18.9 26.0 0.82 0.65 7.5 28 15 167 Ⅲ 淤泥质粉质 黏土 2.2 17.0 51 1.44 1.0 2.5 24 12 78 Ⅳ粉、细砂10.1 19.0 10 30 160

表B B-1 柱底荷载标准组合 表B B-2 柱底荷载准永久组合 2.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要求:本持力层选用Ⅱ土层,故初定基础埋置深度取d=1.6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可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67ak f Kpa = 3.确定基础尺寸 3.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建筑地基规》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 或埋置深度大于0.5m 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则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3)(0.5)a ak b d m f f b d ηγηγ=+-+- 由于基础高度尚未确定,假定b <3m ,首先进行深度修正。 根据粉土10%ρ≤, 查表7.10得b η=0.5 ,d η=2.0,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3117.8/m kN m γ= 1(0.5)167 2.017.8(1.60.5)206.2a ak d m f f d kPa ηγ=+-=+??-=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计算基础和回填土k G 时的基础埋深 d= 1.6 2.05 1.8252 m +=

对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对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18-11-09T17:57:33.4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秦浩 [导读] 设计工作需要由多工种多专业合作共同完成,因此结构设计工作不是孤立的。 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用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设计工作需要由多工种多专业合作共同完成,因此结构设计工作不是孤立的。在设计方面,就需要与建筑设计或工艺设计、设备设计及建筑经济等工种紧密配合;在设计以外,它又跟很多专业,如结构材料、施工技术、分析理论和计算工具、检测手段等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结构设计水平,除做好自身工作以外,不管是正常的设计工作或者科学研究,都要取得这些工种与专业的支持。不要把结构设计工作自闭起来,应该认识到它的成果或者提高是与其他工种和专业的支持分不开的。 1.地基与基础方面 1.1对于独栋或单体数量较少的住宅,建设单位能委托地质勘察单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能为工程设计提供较为详细的勘察技术资料,而成片的多层房屋建筑往往因为地勘费用的问题,地勘单位的探点不能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布置,多栋建筑单体参考一个探点,使得实际的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相差较大。地基与基础设计要做到合理、安全适用,设计人员必须依据详细、真实的地质勘察资料。 1.2软弱地基处理一般采用级配砂石换填,仅仅简单提出换填深度和最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在技术上只是草草写上严格执行《地基处理规范》,而没有针对具体的建筑物画出详细的开挖边线,如轴线变化处,突出凹进墙体部分的开挖边线等,也没有明确砂石换填的应力扩散角具体数值。因此很多工程在地基基础施工中,不能切实有效地做好地基处理。 1.3在基础设计中,对于混凝土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条形基础,节点设计、构造设计中往往不明确应采用的具体技术参数,如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是采用抗震的还是非抗震的,造成具体实施阶段的扯皮现象 1.4在高层混凝土结构的主体结构设计中,往往梁柱混凝土的等级差别较大,那么在梁柱节点处混凝土怎么进行处理,在设计图中往往不作清楚地技术交底。梁柱节点本身就是个受力复杂的节点,而由于设计缺陷,造成此部位成为一个薄弱点。 2楼板设计常见问题 2.1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按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配筋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 2.2楼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楼板设计中,通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楼板的配筋计算。有些设计人员图省事,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该板块的总面积。这样会造成非承重隔墙分布宽度内配筋量不足,而此板块其它部分配筋过大,这样隔墙处楼板会出现裂缝。 2.3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 d(d 为短向钢筋的直径)有的设计者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上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致使结构构件存在的质量隐患,甚至出现开明缝的现象。 3楼层平面刚度的问题 一些设计在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或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时,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结构设计存在着结构不安全或者某些部位或构件安全储备过大等现象。为了使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能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致于出现根本性的误差,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楼层设计成刚性楼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就避免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比如楼层大开洞、外伸翼块太长、块体之间成“缩颈”连接、凹槽缺口太深等。其次,要从结构布置和配筋构造上给予保证,对于使用功能确实必需的,或者建筑效果十分优越的建筑设计,如果其平面无法完全符合刚性楼板的假定,那么在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增设连系梁板、洞口边加设暗梁边梁、提高连系梁板或暗梁边梁的配筋量、采用斜向配筋或双层配筋形式等方法,尽量满足刚性楼板的基本假设,或者弥补由于不是绝对的刚性楼板假定而产生的计算“误差”。 4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固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作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4.1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彻底的拉结和约束作和,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房屋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4.2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另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被出现裂缝。本文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下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经验算满足,方可在粱下布置构造柱。 5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人员误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为受力分析方便,他们故意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得过小,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这种做法虽然易于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但却给房屋结构埋下了隐患。因为,这样做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加之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抗弯刚度必然不足,从而柱子在梁底附近将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形成塑性饺。这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柱子已开始带铰工作。这不但影响了房屋的耐久性,而且也常常引起用户的恐惧心理。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将会倒塌,这违背了现行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精装修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精装修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第一章、渗漏 1、管根渗漏………………………………………………………………………………………… 2、楼板渗漏………………………………………………………………………………………… 3、墙体渗漏………………………………………………………………………………………… 4、窗户渗漏………………………………………………………………………………………… 5、烟道渗漏…………………………………………………………………………………………第二章、空鼓 1、墙砖空鼓………………………………………………………………………………………… 2、地砖空鼓………………………………………………………………………………………… 3、抹灰空鼓………………………………………………………………………………………… 4、腻子空鼓………………………………………………………………………………………… 5、地板空鼓………………………………………………………………………………………… 6、门窗收口空鼓……………………………………………………………………………………第三章、开裂 1、石膏板开裂……………………………………………………………………………………… 2、木制作开裂……………………………………………………………………………………… 3、壁纸开裂………………………………………………………………………………………… 4、墙体开裂…………………………………………………………………………………………

第四章、脱落 1、腻子脱粉………………………………………………………………………………………… 2、腻子脱落………………………………………………………………………………………… 3、腻子脱层脱落…………………………………………………………………………………… 4、瓷砖脱落………………………………………………………………………………………… 5、木饰面面漆脱落…………………………………………………………………………………第五章、观感 1、瓷砖色差控制…………………………………………………………………………………… 2、石材色差控制…………………………………………………………………………………… 3、壁纸色差控制…………………………………………………………………………………… 4、油漆色差控制…………………………………………………………………………………… 5、灯光色差控制…………………………………………………………………………………… 6、木地板色差控制………………………………………………………………………………… 7、墙地砖排版控制………………………………………………………………………………… 8、开关插座灯具点位控制…………………………………………………………………………

屋面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

屋面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 一、找平层起砂、起皮、开裂 (一)原因分析 ①水泥砂浆找平层的配合比及拌制不符合设计要求。 ②水泥砂浆摊铺前基层处理不完善。 ③水泥砂浆摊铺和压实时施工不完善。 ④施工后未及时养护。 (二)防治措施 ①水泥砂浆找平层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1:3的水泥砂浆体积配合比,水灰比应小于0.55。 ②水泥砂浆应用机械搅拌,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时间不应少于 1.5mm,随拌随用。 ③水泥砂浆摊铺前,基层应清扫干净,用水充分湿润;摊铺时,应用水泥净浆涂刷并及时铺设水泥砂浆。 ④水泥砂浆摊铺和压实时,应用靠尺刮平,木抹子搓压,并在初凝收水前用铁抹子分两次压实和收光。 ⑤施工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或草帘覆盖浇水养护,使其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 二、屋面卷材开裂 (一)原因分析 ①设计构造考虑不周。

②卷材材性差。 ③施工工艺差。 ④保温层屋面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时,基层刚度不够。 ⑤成品保护差。 (二)防治措施 ①改进设计构造。 ②使用合格的卷材。 ③改进卷材铺粘工艺。 ④在保温层上推荐使用砼或钢筋砼找平层。 ⑤加强成品保护的意识。 三、屋面渗漏 (一)原因分析 ①保温层厚度不够,找平层水泥砂浆配比不准确,强度不足找平层压光不实,养护不好,面层酥松、起砂、起皮等。 ②找平层不做界格,不留通气道、通气口。 ③屋面坡度小特别是女儿墙根部、天沟和泄水口处。 ④突出屋面的烟囱、管道、上人孔、变形缝、高低跨处、女儿墙根部弧度不好,泛水高度不够,防水卷材封口不好。 ⑤部分工程女儿墙、高低跨处仍采用留挑檐泛水老做法。 ⑥屋面防水层厚度不够。 (二)防治措施 ①所用原材料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要求 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通过本设计掌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设计原理的理解。 二、设计任务 设计四川南充某办公楼的基础,根据上部结构及地基条件用柱下独立基础。 三、设计要求 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 设计资料 1、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四层框架,层高m 2.3,框架、主梁、次梁、柱为现浇整体,主梁28030cm ?,次梁26025cm ?,楼板厚cm 10,柱截面25040cm ?,室内外高差m 3.0。 2、下部地基资料: 该建筑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由杂填土、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及细粉砂组成(表1)。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图1 柱网平面图 3、基础选用材料: 基础混凝土选用20 C,100厚。 C,钢筋选用335 HRB,垫层采用素混凝土15 五.设计步骤 1、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2、根据地基承载力与荷载计算基底面积,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2

对于偏心受压基础两边长之比一般L/B≤2,最大不超过3。 3、根据建筑层数及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类型 4、地基变形验算 5、基础剖面设计与结构计算 (1)按冲切强度要求,设计底板高度。 (2)根据柱边或变阶处的弯矩值进行底板配筋计算。 6、绘制基础施工图,编写施工说明书。 设计要求: 1、设计A、B、C柱下独立基础; 2、计算A、B、C柱下独立基础,并按容许变形值调整基底尺寸; 3、绘制施工图(基础平面图(局部),基础详图)及编写施工说明。提示: 1、熟悉题目要求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 3、确定基础类型及材料; 4、按容许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5、下卧层强度验算; 6、分别计算A、B、C柱基础沉降; 7、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底尺寸; 8、基础高度验算; 9、配筋计算; 10、绘制施工图。 3

产品开发设计中常见问题的管理

产品开发设计中常见问题的管理 产品设计师都是带有理想主义的思维开发自己的产品,不论该产品是新一代的游戏机或是最简单的一个小玩具,产品设计师都会希望其设计就是市场真正需求的那件物品。 事实上,在过去的产品开发经历中,我们已经多少犯过不少错误,也看见了他人犯下的错误。不断成长的设计师,不断发展的设计团队不可能在整个职业周期犯下所有的错误,所以一个团体必须在自身的、别人的教训中学习。在一个开发设计团体中,不论你是机构课长,或是发明家、产品经理,公司最高管理人或是制造工程师,我们都必须知道有哪些错误是可以去避免的。 在产品开发管理里中,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防范于未然是最重要的。在产品设计中容易犯以下的大错误。 一、早知道就——为什么我之前没有想到 产品已经成型后,市场销售人员才说:“假如产品上有个把手就方便携带了”,或是“螺钉要是防松脱就好了”。但是在接受产品任务书的时候,整个开发团队都可以伴随着拍额动作并这么说:“在开始设计流程之前,尽可能搜集最多的细节信息,分析什么是重要信息,什么是次要信息。”事实上大家都花了一些时间在概念建构的阶段去分析这些问题,但是在产品出来之后还是有一些“早知道就……”。 问题解决方案: 有效的管理应从引导、甚至帮助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师会找到他的目标,并针对设计师提供出多种解决途径,给出客观的评价。协调设计师与市场人员、生产人员、和检验人员的关系。 在各个设计阶段明确设计师的需要什么技术和资源:项目管理、产品设计机构或是电机工程还是平面设计?什么信息是有用的?草图、CAD档案、竞争品信息或是焦点的研究?工程和制造的需求条件又是哪些?代理商的承诺?包装的需求?那时间表安排又怎样?总有些重点是会延迟缓慢的,连为此安排的计划也是会如此。也就是说,要确定整个团队明确知道你要的是什么。 二、怎么不像工业产品——为什么设计的产品不稳重 日常消费类产品需要追求犀利的外观,看其来值得去拥有,让人一眼就被其俘获。因此依照不同的客户,可能有不同的设计。比如寒冷地区顾客希望温暖,绒毛之类之类的外观可能会更中肯。这是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方面的问题。但是这实际上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是不同的,但本质上却又有在产品开发中关联的部分。灯具设计有一个公司的特点是工业设计,而单个产品的构思、成形就是产品设计。

房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房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由于经济高速前进,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显著的提升,建筑的结构设计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具体的设计,常会面对很多的不利现象,进而干扰到建筑的品质和外形。文章重点的论述了一些不利现象。 标签:房屋;结构设计;问题 1 关于地基以及基础 对于多层的建筑来讲,只是凭借建设方的言语性的内容或者是模糊的靠着设计信息就开展设计活动的话,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对于地基和基础来讲,要确保其合理,要确保安全,设计者要结合勘察信息,全方位的分析多种要素,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的详细勘测方可设计,只是靠耐力的话是不综合的,同时也是不合理的,那种把耐力的许容数设置的最低的思想是错误的。 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不对其进行设计,只是按照过去的工作经验来设置。一些时候设计人员意识不到此类地基容易带来的不利现象,只是靠着过去的活动思想来进行工作,未对垫层的尺寸等分析,这样的话,不但无法确保其稳定,同时还会耗费非常多的资金。 民用建筑中柱、梁及基础的负荷未按规范乘以折减系数。当对多层的民宅开展设计的时候,在计算梁、柱和基础的负荷时未按现行设计规范采用荷载乘折减系数计算其荷载值,所以数据有失精准性。 2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具有成重特征 对于这类建筑,其构造柱不但具有提升抗震性的水平,同时还能和圈梁联系起来,此时就会对砌体产生约束力,其能够积极的应对缝隙现象,提升构造的抗震性特征。 对于现在的设计来讲,常将构造柱当成是承重柱,其必然会导致很多的不利现象。 如果将其当成是承重柱的话,此时它就会提前受到力的影响,这样不仅仅会使得其对墙体产生的约束等力下降,同时,如果受到地震的影响的话,其中会出现很多的应力,必然会受到影响。此时其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功效特征,反倒是会成为建筑中最弱势的区域。 它通常设置在地圈梁里面,未单独的设置基础,当将其看成是承重柱之后,它的抗冲切强度就无法合乎规定了。如果基础出现了冲切力的话,就会发生缝隙。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

山区建筑地基基础常见问题及防治对策

山区建筑地基基础常见问题及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18-12-18T10:21:41.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程强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湖北省荆门市三箭建设有限公司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建筑规模与施工范围的不断扩大,部分山区也被纳入了建筑施工的范围,但由于山区的地基状况较为复杂,且存在较多的地基问题。本次研究对山区建筑地基基础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山区建筑;地基基础;常见问题;防治对策 一、山区建筑地基基础常见问题 (一)、山区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在山区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基础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均匀沉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在进行山区建筑进行设计与施工期间,一定要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设计施工方案。根据目前山区建筑地基施工的形势来看,导致山区地基呈现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由于山区地基的构造较为复杂,起伏较大,且地面与基岩之间具有较强的层次感,这就会出现同一区域地质结构与土壤性质不同的现象[1]。若在这种地基上进行建筑施工,就会导致建筑地基一半于土层,一半位于基岩,从而导致地基受力不均匀,最终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②由于山区的地平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建筑施工前期要进行场地平整,但由于山区地平面高地起伏不定,就形成了填方区与挖方区两种不同的区域,从而大大加大了地基平整的难度,最终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③大部分山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沟谷淤泥以及大块孤石及软粘土情况,这就会导致岩土地基的呈现出不稳定性,并会增加地基处理的难度。 (二)、山区建筑地基边坡滑坡问题 与平原地区不同,山区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且地势高地起伏加大,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山区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几率。一旦山区发生自然灾害就会直接导致建筑物出现滑坡与崩塌的危险。另外,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的地势较高,地质较为复杂,这就会增加山区地质结构的不稳定性,一旦发生暴雨,就会在重力的影响下,建筑物沿着软弱斜坡的岩体向下滑动。在山区场地平整期间以及挖填土方石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滑坡的问题[2]。出现建筑物滑坡的主要原因如下:将建筑物修建在岩石结构与土壤性质不稳定的山区斜坡上,再加上斜坡内部的水土流失严重与地震等原因,从而导致滑坡现象更加严重。因此,为了防止山区建筑施工期间出现滑坡现象,就一定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勘察。 (三)、山区建筑地基基础的埋置深度与抗滑移问题 由于大部分山区建筑的地基为岩石地基,由于岩石地基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就增加了山区建筑施工地基基础的埋置深度,提高了施工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岩石地基的不稳定性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滑移问题。另外,建筑物周围有加层就会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或者在机械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机械震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者长时间的地下水浸泡都会导致地基土层的压密变形,最终造成地基发生滑移与沉降问题。 二、山区建筑地基基础问题的防治对策 (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解决对策 在我国现阶段,为了进一步巩固山区建筑的地基基础,提高山区建筑的施工质量,首先就要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具体的解决措施如下:①首先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桩基础,充分桩基础的作用。由于桩基础属于一种可以多承与较硬的持力层,且竖向单桩以及群桩承载力均比较大,因此将其运用在防治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山区建筑物出现偏心荷载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利用上覆土层以及浅基础来解决与预防地基的不均匀沉降;②其次就是合理应用换土法[3]。在换土法应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不同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进行相应的换图。经过地基勘察,如果发现硬地较少,软地基较多,就要应用以软换硬的换土方式。如果地基的硬地较多,软地基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采用以硬换软的换土方法,以此来确保地基的软硬平衡,并要在换土区域局部合理设置沉降缝;③对于宽度较小的软地基,可以选用梁板处理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二)、针对边坡滑坡问题的解决策略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建筑物地基基础的边坡滑坡问题,就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在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要对山区施工区域进行全面准确的地质勘查。同时地质勘查工作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山区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地质勘查。首先地质勘察人员要对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结构进行全面的勘查与整体的评估,并要注重观察施工区域是否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滑坡、软土夹层以及土体斜坡等情况,特别是要对岩体斜坡的内部结构以及力学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准确的计算[4]。最后施工单位也要科学评估地下水与裂隙水的活动与运动轨迹,并将其对斜坡造成的危害与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减少山区施工过程中出现边坡滑坡的危险。 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要科学的分析与准确的计算地基的稳定性,同时也要在建筑物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尽量让建筑物沿着等高线进行设计与布置,并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深入挖掘地形地貌的可用价值,尽可能的避免填方区与挖方区施工,减少场地挖填作业对斜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以此来提高山区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稳定性。 最后,施工人员在发生滑坡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要先合理布设排水设施,最后进行档土作业。同时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施工单位一定要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排水设施的布设以及档土构筑物,以此来应对雨季对施工区域地质的影响,避免水分充分渗透土层,对土层的稳定性造成不良的影响[5]。另外,在山区建筑物地基进行挖土作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先高后低的挖土原则,先低后高的填土原则,以此来减少作业施工对斜坡坡脚造成破坏,同时要加强对填土质量的控制,防止填土与袁坡之间出现软弱面。 (三)、山地建筑岩石基础埋置深度问题和基础抗滑移问题解决措施 对于山区建筑来说,由于其质心较高,且荷载量加大。因此在满足地基基础设计的一般标准外,也要满足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基础应有一定的埋深,在确定埋深时,应考虑建筑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同时也要符合如下的两个要求:第一:对于天然地基或者是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第二:对于桩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xxx 学号:20142023025 指导教师:刘xx 所在学院: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xx 中国·大庆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柱下独立基础)--土木14-3和土木16升本 一、工程概况 某多层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截面尺寸为500×6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天然地面,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45m。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1至表A-5,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1至B-2。 图1 柱网布置图 A-1(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0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人工填土 1.5 18.0 90 Ⅱ亚黏土 6.0 19.3 32.3 0.90 0.65 5.2 28 15 146 Ⅲ淤泥质亚黏土 4.6 18.5 36.0 1.02 1.0 1.4 24 12 80 Ⅳ粉、细砂7.0 19.0 10 30 160

A-2(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2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多年素填土 1.6 17.8 94 Ⅱ粉土 5.2 18.9 26.0 0.82 0.65 7.5 28 15 167 Ⅲ淤泥质粉质 黏土 2.2 17.0 51 1.44 1.0 2.5 24 12 78 Ⅳ粉、细砂10.1 19.0 10 30 160 A-3(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1.8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杂填土 1.0 18.0 94 Ⅱ粉质黏土 4.0 18.3 15 0.71 0.94 6.2 15 20 130 Ⅲ黏土 6.0 20.0 27 0.75 1.0 5.0 24 12 160 Ⅳ粉、细砂8 19.0 10 30 160 A-4(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4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粉质黏土 1.0 20.2 17 0.58 163 Ⅱ粉土 3.0 18.5 17 0.70 0.23 5.2 15 18 154 Ⅲ黏土 4.2 21.0 24 0.62 0.86 4.3 24 14 175 Ⅳ粉、细砂12.6 19.0 12 28 160 A-5(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8m) 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 (m) γ(kN/m3) ω(%)еI L Es(MPa) C(kPa) φ(°) f ak(kPa) Ⅰ人工填土 2.0 16.9 20 93 Ⅱ亚黏土 4.5 18.2 16 0.74 0.21 6.0 21 12 148 Ⅲ粉土 4.0 18.6 26 0.85 0.84 5.2 15 15 156 Ⅳ粉、细砂11.6 19.5 13 22 173 注:1、表中粉土的黏粒含量均小于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