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基因芯片技术进展及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进展及应用

作者:

单位:

摘要:

二十世纪是物理科学的世纪,而二十一世纪则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与人类健康,农

业发展以及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而且还将对其它学科的发展起到促

进作用,所谓"今天的科学,明天的技术,后天的生产"。而生命科

学的基础性研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源泉、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关键。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即全部核苷

酸测序的即将完成,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心逐渐进入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 Era)向基因的功能及基因的多样性倾斜。通过对

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不同生理状态下大量基因表达的平行分析,研究相应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阐明不同层次多基因协同作

用的机理,进而在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诊断治疗、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将大大推动

人类结构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的各项基因组研究计划。

关键字:基因芯片;核酸探针序列;杂交

一、基因芯片简介

基因芯片,也叫DNA芯片,是在90年代中期发展出来的高科技

产物。基因芯片大小如指甲盖一般,其基质一般是经过处理后的玻

璃片。每个芯片的基面上都可划分出数万至数百万个小区。在指定

的小区内,可固定大量具有特定功能、长约20个碱基序列的核酸分

子(也叫分子探针)。

由于被固定的分子探针在基质上形成不同的探针阵列,利用分

子杂交及平行处理原理,基因芯片可对遗传物质进行分子检测,因

此可用于进行基因研究、法医鉴定、疾病检测和药物筛选等。基因

芯片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高效、快速和多参量特点,是在传统的生

物技术如检测、杂交、分型和DNA测序技术等方面的一次重大创新

和飞跃。

二、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方法(southern、northern)是一致的,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作为探针与互补的靶

核苷酸序列杂交,通过随后的信号检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基因

芯片在一微小的基片(硅片、玻片、塑料片等)表面集成了大量的

分子识别探针,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平行分析大量的基因,进行大信

息量的筛选与检测分析。基因芯片主要技术流程包括:芯片的设计

与制备;靶基因的标记;芯片杂交与杂交信号检测。

基因芯片的设计实际上是指芯片上核酸探针序列的选择以及排布,设计方法取决于其应用目的,目前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基因表

达和转录图谱分析及靶序列中单碱基多态位点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或突变点的检测,表达型芯片的目的是在杂交实验中对多个不同状态样品(不同组织或不

同发育阶段、不同药物刺激)中数千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定量检测,

探针序列一般来自于已知基因的cDNA或EST库,设计时序列的特

异性应放在首要位置,以保证与待测目的基因的特异结合,对于同

一目的基因可设计多个序列不相重复的探针,使最终的数据更为可靠。基因单碱基多态检测的芯片一般采用等长移位设计法,即按靶

序列从头到尾依次取一定长度的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形成一探针组合,这组探针是与靶序列完全匹配的野生型探针,然后对于每一野生型

探针,将其中间位置的某一碱基分别用其它三种碱基替换,形成三

种不同的单碱基变化的核苷酸探针,这种设计可以对某一段核酸序

列所有可能的SNPs位点进行扫描。

芯片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点样法:首先是探针库的

制备,根据基因芯片的分析目标从相关的基因数据库中选取特异的

序列进行PCR扩增或直接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序列,然后通过计算机

控制的三坐标工作平台用特殊的针头和微喷头分别把不同的探针溶

液逐点分配在玻璃、尼龙以及其它固相基片表面的不同位点上,通

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之固定,该方法各技术环节均较成熟,且灵

活性大,适合于研究单位根据需要自行制备点阵规模适中的基因芯片。(2)原位合成法:该法是在玻璃等硬质表面上直接合成寡核苷酸

探针阵列,目前应用的主要有光去保护并行合成法,压电打印合成

法等,其关键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模板定位技术和高合成产率的DNA

化学合成技术,适合制作大规模DNA探针芯片,实现高密度芯片的

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生物芯片技术是于90年代初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

而诞生,它是通过像集成电路制作过程中半导体光刻加工那样的微

缩技术,将现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许多不连续的、离散的分析过程,

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定性、定量检测等手段集成于指甲盖大小

的硅芯片或玻璃芯片上,使这些分析过程连续化和微型化。也就是说将现在需要几间实验室、检验室完成的技术,制作成具有不同用途的便携式生化分析仪,使生物学分析过程全自动化,分析速度成千上万倍地提高,所需样品及化学试剂成千上万倍地减少。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用它制作的微缩分析仪将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生物武器战争等领域。

生物芯片技术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好的DNA分析技术之一,分析对象可以是核酸、蛋白质、细胞、组织等。目前全世界用生物芯片进行疾病诊断还处于研究阶段,国外已将其用于观察癌基因及肌萎缩等一些遗传病基因的表达和突变情况。

生物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例如已开发出在4平方毫米的芯片上布满400根有药物的针,定时定量为病人进行药物注射。另外,科学家还在考虑制作定时释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生物芯片微泵及可以置入心脏的芯片起搏器等。生物芯片技术与组合化学相结合将开辟另一个极有价值的应用方向,即为新药研制提供超高通量筛选平台技术,这必将使新药研究开发和传统中药的成分评估获得重大突破。

三、基因芯片的应用技术举例

基因表达图谱的绘制是目前基因芯片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也是人类基因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从整体上分析细胞表达状况的信息,而且为了解与某些特殊生命现象相关的基因表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于基因调控以及基因相互作用机理的探讨有重要作用。人类基因组编码大约100000个不同的基因,因此,具有监测大量mRNA的实验工具很重要。基因芯片技术可清楚地直接快速地检测出以1∶300000水平出现的mRNA,且易于同时监测成千上万的基因。目前,已能够在1.6cm2面积上合成和阅读含400000个探针的阵列,可监测10000个基因的表达状况。斯坦福大学的Brown用制备的酵母cDNA芯片,获得酵母在不同细胞周期状态以及在热休克冷休克处理后其2473个基因的表达图谱,较直观地反应了不同条件和状态下基因转录调控水平,从而为寻找基因调控的机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定量监测大量基因表达水平在阐述基因功能、探索疾病原因及

机理、发现可能的诊断及治疗的靶基因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Derisi等选用来自恶性肿瘤细胞系UACC903中的1161个cDNA克隆

制成芯片,通过比较正常和肿瘤细胞的表达差异,发现在恶性肿瘤

细胞中P21基因处于失活或关闭状态,但在逆转的细胞系中呈高表达。Golub等应用cDNA芯片检测基因表达的差异进行癌症的分类,成功地区分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预期这种方法还能诊断出新的白血病种类。在炎症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炎症性肠病(IBD)的基因表达研究中,可检测

出炎症疾病诱导的基因如TNF-α、IL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时

发现一些以前未发现的基因如HME基因和黑色素瘤生长刺激因子。

目前,大量涌现的人类ESTs给cDNA微阵列提供了丰富的序列资源,数据库中ESTs代表了人类基因,因此ESTs微阵列可在缺乏其它序

列信息的条件下用于基因发现和基因表达检测,从而加快人类基因

组功能分析的进程。

基因芯片的另一重要应用是基因多态位点及基因突变的检测,

现有大量实例说明,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对阐明不同人群和个体在

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性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对基

因组的编码序列进行系统筛查,就有可能找出与疾病易感性有关的

大量基因变异。基因芯片技术可大规模地检测和分析DNA的变异及

多态性。Wang等应用高密度基因芯片对2.3Mb人类基因的SNP进

行筛查,确定了3241个SNPs位点,显示出大规模鉴定人类基因型

的可能。Lipshutz等人采用含18,495个寡核苷酸探针的微阵列,

对HIV-1基因组反转录酶基因(rt)及蛋白酶基因(pro)的高度多态性

进行了筛选,这些变异将导致病毒对多种抗病毒药物包括AZT、ddI、ddC等表现出抗性,因此rt与pro的变异与多态性的检测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随着大量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变异与多态性分析将

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Affymetrix公

司已将P53基因的全长序列和已知突变的序列制成探针集成在芯

片上,可对与P53基因突变相关的癌症进行早期诊断。Hacia等采

用含96600个20聚寡核苷酸高密度阵列对遗传性乳腺和卵巢癌BRCA1基因3.45kb的第11个外显子进行杂合变异筛选,结果准确

诊断出15个已知变异的患者样品中的14个,而在20个对照样品中

未发现1例假阳性,表明DNA芯片技术在某些疾病相关基因可能的

杂合变异的检测方面所具有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是令人满意的。

芯片技术中杂交测序技(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SBH)是一种新的高效快速测序方法,也是基因芯片的另一重要应用,其

原理与芯片检测多态位点相类似,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

针杂交进行序列测定,用荧光标记的待测序列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

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配对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用含65536个8聚寡核苷酸的微阵列,采用SBH技术,可测定200bp长DNA序列,采用67108864个13聚寡核苷酸的微阵列,可对数千个

碱基长的DNA测序。

1、基因破译

目前,由多国科学家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力图在21

世纪初绘制出完整的人类染色体排列图。众所周知,染色体是DNA

的载体,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四种碱基。由于每个人拥有30亿对碱基,破译所有DNA的碱基排列

顺序无疑是一项巨型工程。与传统基因序列测定技术相比,基因芯

片破译人类基因组和检测基因突变的速度要快数千倍。

基因芯片的检测速度之所以这么快,主要是因为基因芯片上有

成千上万个微凝胶,可进行并行检测;同时,由于微凝胶是三维立

体的,它相当于提供了一个三维检测平台,能固定住蛋白质和DNA

并进行分析。

美国正在对基因芯片进行研究,已开发出能快速解读基因密码

的“基因芯片”,使解读人类基因的速度比目前高1000倍。图1所

示为一种内嵌基因芯片的基因检测装置。

2、基因诊断

通过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可找出致病的遗传基因。

癌症、糖尿病等,都是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医学和生物学研

究人员将能在数秒钟内鉴定出最终会导致癌症等的突变基因。借助

一小滴测试液,医生们能预测药物对病人的功效,可诊断出药物在

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还能当场鉴别出病人受到了何种细菌、病

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将使10年后

对糖尿病的确诊率达到50%以上。

未来人们在体检时,由搭载基因芯片的诊断机器人对受检者取血,转瞬间体检结果便可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利用基因诊断,

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的时代,进步到依据个人遗传基

因而异的“定制医疗”的时代。

3、基因环保

基因芯片在环保方面也大有可为。基因芯片可高效地探测到由

微生物或有机物引起的污染,还能帮助研究人员找到并合成具有解

毒和消化污染物功能的天然酶基因。这种对环境友好的基因一旦被

发现,研究人员将把它们转入普通的细菌中,然后用这种转基因细

菌清理被污染的河流或土壤。

4、基因计算

DNA分子类似“计算机磁盘”,拥有信息的保存、复制、改写

等功能。将螺旋状的DNA的分子拉直,其长度将超过人的身高,但

若把它折叠起来,又可以缩小为直径只有几微米的小球。因此,DNA

分子被视为超高密度、大容量的分子存储器。

基因芯片经过改进,利用不同生物状态表达不同的数字后还可

用于制造生物计算机。基于基因芯片和基因算法,未来的生物信息

学领域,将有望出现能与当今的计算机业硬件巨头――英特尔公司、软件巨头――微软公司相匹敌的生物信息企业。

四、基因芯片的实际应用

基因芯片在生命科学、医药研究、环境保护和农业等领域有极

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基因芯片的驱动下,人类正进入一个崭新的

生物信息时代。

1、在美国科学家第一次将一个他们称之为生物芯片的计算机芯

片植入人体的细胞上,从而使人体细胞与计算机连接。这是美国科

学家波利斯·鲁宾斯基(Boris Lubinsky)和他的同事黄永(译音)在3月份的美国《生物医学微设备》杂志中著文披露的。

2、人体细胞外面包有一个细胞膜,该细胞膜具有使特定物质单

向通过的功能。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寻求找到用电冲击的方法,

使所希望的物质进入细胞膜,但直到目前为止,所用的方法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而使用鲁宾斯基和黄永研究出来的新方法,细胞膜

由计算机得到一个信号,让某些物质进入到细胞中。随具体场合的

不同,这些物质可以是例如用来改变基因的遗传物质,也可以是药

物或蛋白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使这些物质发生效力。

鲁宾斯基等科学家打算研制出能对例如神经细胞和肌肉等人体

组织发出指令的生物芯片,这样至少会使人所服用的药物发挥更大

的效力。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主任莫里罗·弗拉里称

鲁宾斯基的这项发明是处在发展阶段早期的具有潜在作用的实验室

工具。

美国科学家们称,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能使人体细胞和电路进

行交配的生物工程芯片,它能在医学和基因工程学方面发挥关键的

作用。

这种比头发还小还细的微型装置使健康人体细胞和电子芯片结合,通过电脑对芯片进行控制,科学家认为他们能够控制细胞的活动。

电脑向细胞芯片发送电脉冲,激发细胞膜孔张开,并激活细胞。科学家希望能够大批量地生产这种细胞芯片,并能够把它们植入人体,取代或修正病变组织。

领导这项研究的加州大学机械工程学教授鲍里斯·鲁宾斯基说:“细胞芯片还使科学家在复杂的基因治疗过程中更准确地进行控制,因为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开启细胞孔。”

鲁宾斯基还说:“我们在生物学领域里引入了工程学的精髓,

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周围其它细胞的情况下输入DNA、提取蛋白

质以及注射药物。”

该细胞芯片的出现与长期存在的一种理论有关,即一定量的电

压能够穿透细胞膜。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进行用电力轰击细胞试验的遗传研究,

希望藉此引入新的疗法和基因物质。研究人员希望能最终制造出与

激活不同的身体组织(从肌肉到骨骼到大脑)所需的准确的电压量

相调合的细胞芯片。那样的话,将会有数以千计的细胞芯片用来治

疗各种类型的疾病。

3、用独创技术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一片应用型基因芯片于近日在

第一军医大学正式诞生。

据第一军医大学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军医大研制成功的基因芯片,是中国首次应用一种创新的基因片扩增技术,率先攻克了内地

同行在基因芯片研究中首先面临的快速经济地搜集数以万数基因探

针难题,并巧妙运用新技术手段明显地降低成本。

生命科学类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姓名袁和 学号13042128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年级材料1301 完成时间2014.10.18 2014年10月18日

能源新思路 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袁和 1304212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地球化石资源的储存量却在逐渐降低,同时,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这些都迫使全球能源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开发新的能源。生物能源由于其可再生性,它的发展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而且还能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生物能源的主要种类,生物能源的生产技术研究现状及生物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能;种类;生物能源技术;前景 1.我国生物能源现状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一直是在“改善农村能源”的观念和框架下运作,较早地起步于农村户用沼气,以后在秸秆气化上部署了试点。近两年,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质能源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沼气工程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建成3764座大中型沼气池,形成了每年约3.4l亿立方米沼气的生产能力,年处理有机废弃物和污水1.2亿吨,沼气利用量达到80亿立方米。到2006年底,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农户达2260万户,占总农户的9.2%,占适宜农户的15.3%,年产沼气87.0亿立方米,使7500多万农民受益,直接为农民增收约180亿元。生物质能源发电迈出了重要步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液体生物质燃料生产取得明显进展,全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到102万吨,已在河南等9个省的车用燃料中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到2005年,这些地方除军队特需和国家特种储备外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汽 2.生物质能源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中国在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资源短缺限制了生物质能源的大规模生产 由于粮食资源不足的制约,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生产已不具备再扩大规模的资源条件。今后,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应转为以甜高粱、木薯、红薯等为原料,特别是以适宜在盐碱地、荒地等劣质地和气候干旱地区种植的甜高粱为主要原料。 2.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生物质能源工业体系,研究开发能力弱,技术产业化基础薄弱 虽然中国已实现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生产,但以其他能源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尚处于技术试验阶段,要实现大规模生产,还需要在生产

生命科学 选修课论文

旅游与会展学院 生命科学 评阅人签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编号 上课时间 2015年10月22日

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大自然最玄妙的存在莫过于生命体的存在,总是引发了我们的无限的思考。到底生命是怎么诞生,生命的本质到底是怎么被塑造,在生命的进化的历程中又是什么在起着莫大的作用,在进化论的背后是不是有着不一样的秘密?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尤其生命科学领域的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人类对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认知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地位和作为是不言而喻的。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在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在减少人类疾病和动植物病害、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减少环境公害、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生命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并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17世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

影响,古老的生物学始终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到1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主要课题1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学由描述性的学科发展为实验性的学科。20世纪以来伴随物理化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生命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起来了。20世纪后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生命科学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方面传统生物学的学科分支进一步深化、细化,另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进一步加强。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生物工程、克隆技术、PRC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达尔文的选择论、分子遗传学说以及现代综合进化论。时至今日,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都已从掌握的生命程式中找到了各自所涉及科学的一些规律的认知:计算机学科专家在探索生物神经元的工作方式时,使电子计算机的运算的速度更快,已发明了生物计算机;农学家在作生命遗传基因的最合理搭配,使人类的食品更符合自己的营养、口感以及保健需求,转基因植物、动物已经出现;医学家正在为各种疾病建立基因档案,使人类对疾病的处理手段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出现了一个全方位的改善,已开始实施基因疗法。 对于生命科学大家早已不陌生,在高中课本上就讲过很多关于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蛋白质、酶、抗生素等知识。生命科学前沿与人类健康主要研究现在比较前沿的科学,即尚处于研究阶段的科学。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很多的无赖,比如: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亲人朋友的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 导语: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和挑战。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1 作为文科生,我在高中时所学的生物较为浅显,但一直以来对生物总是充满了好奇。怀揣着一颗兴趣盎然的心,这学期我选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还记得 第一节课我坐在第一排听着老师讲绪论,我对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充满了敬畏:感觉生命真的好神奇,感觉生命科学真的好博大精深,感觉自己对生命竟然一无所知,好无知!这门课让我明白: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我,一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理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此时此刻,面对着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将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积极地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面对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愈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社会问题,我们将终意识到是时候从生命科学中去寻求出路了! 因为是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我知晓了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神秘;

我惊叹了基因与基因工程的作用,端正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我理解了遗传病的根源;我知道了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的传递;我冲破了癌症的迷雾重重,深刻的认识了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我解除了对人禽流感的种种疑惑,提高了自己的预防意识;我深化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我接触到了纳米科学,看到了并纳米在生物及医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我真正理解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因素及危害,体会到了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后,人类自食恶果的无奈。。。。。。简单的概括涵盖不了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我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受益匪浅;更加不能表达我对这门课的感谢之情。这门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摒弃那致命不良习惯的必要性。大学的生活基本由自己支配,自由自在的我曾经经常熬夜看电影,和同学唱歌,一玩就是一整夜,平时也是很懒的那种,根本不想着去做做运动,有时间就宅在宿舍玩电脑。 那时我总认为自己还年轻,有身体资本去疯,去过不规律的生活,去忽视不良的生活习惯,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慢性的致命危害。是这门课让我感到了自己曾经多么可怕,因为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结课论文题目: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城市规划一班 学生姓名刘溪 学号 20080940111 任课教师赵姗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r Geo-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geo-information system " 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It is a very important space for a particular information system. It is in the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support, on the whole or part of the Earth's surface (including the atmosphere) in the relevant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pace data acquisition, storage, management, operations, analysis, display and description of the technical system.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 [大纲]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一),GIS的基本概念: (二),地理信息系统分类: 二,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城市规划业务及GIS新技术 1,OfficeGIS与城市规划 2,虚拟现实及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城市规划 3,嵌入式GIS与城市规划 4,GIS与遥感技术结合 5,其它应用 (二),区域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及GIS技术 (三),问题与展望 三,我国GIS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结语 [正文]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慎重看待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 摘要:近几年来,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且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同时,由于对这种新技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伴随着转基因食品所产生的争论也越来越多,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普通大众到各路学者再到某些政府机构都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随着参与面的越来越广,争论焦点也从转基因技术本身是否安全的技术层面,逐步发展到产业控制权问题,最终提高到了国家粮食安全与战略的高度。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转基因大豆遗传资源基因多样性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 正文:2011年初,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建议:国务院有关 部门应对立法涉及的粮食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争取2011年将粮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因此,2011年极可能成为转基因立法元年,如此这般,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各种讨论势必会从民间自发性研讨提升到政府工作层面,并且必将向深度发展,对各个方面、层级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也许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就把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所有问题都探讨清楚,但是通过立法来推动相关工作,促进产业布局指引,最终形成国家战略或许是可期的。 争议下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是否安全?转基因技术大面积应用是最近十余年的事情,目前掌握相关技术最多,应用面最为广泛的是美国,但是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由于该技术属于新技术,并且应用时间相对而言并不算长,对其风险评估很难说十分充分,因此从审慎和保守的角度出发,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应用转基因技术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否安全,依旧是一个争议性极大的话题。 2010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通过网络媒体发布了名为《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的报告。该报告通过美国推广转基因作物16年来的实践事实和统计数据明确说明,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给当地环境和农业带来的积极因素较多,并且尚未发现有特别明显的负面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通过种植转基因作物,减少了对于常规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常规农药在环境中残留、沉积所形成的毒素。与该报告相呼应的是,在美国国内,转基因作物加工出来的食品已经被广泛接受。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报告姓名:詹晓琴 学号:1000530234 专业:商学院10级电子商务 《生命科学导论》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细胞内严密组织和高度有序且动态的结构体系,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NA 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命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科学。基础生命科学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代谢、繁殖与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控制、生物的起源进化与系统分类、生物个体的发育、结构、功能和行为、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进展等。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正在由宏观向微观深入发展,分子生物学正在向揭示生命的本质方向迈进。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是一些杰出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 作为非生物学专业的我,认真学好《生命科学导论》主旨在于培养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生命的奥秘,把握生命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建立进化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知识框架,培养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留出想象的空间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生命科学知识与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相结合,打开生命科学知识创新大门。 根据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特点,联系实际浅谈我们现代人健康合理的膳食 通过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基本特点和他们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深刻感觉到我们人类也应该根据各类食物构成的不同营养价值合理健康饮食,促进营养需要与饮食供给建立平衡关系,达到合适的热量、合适的蛋白质、合适的无机盐、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食物纤维、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油菜素内酯 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属新型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理学家认为,它能充分激发植物内在潜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耐冷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盐能力,使作物的耐逆性增强,可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1970年,美国学者J.W.米切尔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极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油菜素,当这一成果发表后曾遭到异议。后来,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用了10年时间,从225公斤油菜花粉中提取出10毫克样品。1979年格罗夫鉴定了它的分子的立体构型并定名为油菜素内酯。现在,科学家们已逐步认可它是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之后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基本资料 油菜素内酯 中文通用名称:24—表芸苔素内酯 英文通用名称:24—Epibrassinolide 化学名称:(22R,23R,24R)-2α,3α,22,23-四羟基-β-高-7-氧杂-5α-麦角甾-6-酮 其他名称:油菜素内酯 化学分子式:C28H46O6 性状:白色晶体粉末,MP,255-258℃(EtoAc)D21 +32 毒性:本剂为低毒作物生长调节剂 作用 油菜素内酯几十年来,已经对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进行了较充分地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方面。油菜素内酯促进伸长的效果非常显著,其作用浓度要比生长素低好几个数量级。 其作用机理与生长素相似,YoPP等(1 981)发现BR与生长素有正协同作用。通过促进细胞膜系统质子泵对氢离子的泵出,导致自由空间酸化,使细胞壁松弛从而促进生长。同时,油菜素内酯还能抑制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含量,所以,当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同时使用时,有明显的加成效果。 另外,油菜素内酯还能调节与生长有关的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实现对生长的控制(油菜素内酯类物质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 另外,油菜素内酯还能调节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分配,使处理部位以下的部分干重明显增加,而上部干重减少,植物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油菜素内酯也能影响核酸类物质的代谢,还能延缓植物离体细胞的衰老。 目前,在各种作物中已经发现40多种油菜素内酯化合物,它们总称为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简称BRs)。,它们广泛分布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及植物的不同器官中。其中含量较高、活性较强的是一种叫油菜素甾酮。油菜素甾酮是油菜素内酯合成的前体,施用效果与油菜素内酯相同。在作物上应用的BRs,主要有油菜素内脂(BR)、表油菜素内酯(epiBR)。 八十年代初,人工合成油菜素内酯及其类似物获得成功。国际更为通行的称呼是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 自然灾害小议 姓名: 学号: 专业: 第1页共6页

日本里氏9.0级地震的风波还未平息,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警钟还在回响,就在此刻,在我国广阔的南方严酷的旱情已持续数月,再放眼大洋彼岸,呼啸的龙卷风袭击了密苏里州,留下了断壁残垣。追根溯源,人类近万年的文明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直至今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依然无法完全预防自然灾害,地震的预测,旱灾的预防等等难题一直悬而未决。但是千年来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依然让人类学到了许多,我在接触这门课以后,通过阅读书籍和查阅相关资料,对自然灾害的形成、作用、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形成了一些个人的看法,这也是本篇论文所想要表达的。 1.自然灾害简述 自然灾害在地球科学概论的书本上有着明确的定义,它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覆盖很广,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其中我想要重点讨论的是我国多发的自然灾害,同时会重点分析地震灾害。 在世界范围内较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等。而在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也相当繁多,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冰雹、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等,每年都要在全国和局部地区发生,造成大范围的损害或局部地区的毁灭性打击,给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 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在我国,自然灾害被详细地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近40年来,据相关部门统计,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此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态恶化,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成为一些地区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暴雪、青海地震、舟曲泥石流、长江沿线各省重大洪涝灾害,面对这些如此频繁且重大的灾害,在世界上来说都是相当少见的。 2.我国的自然灾害成因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开始追求从饮食中吃出健康,即所谓的食疗。而食疗,无非就是通过饮食起到治病的效果,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也就是通过中药里的食物,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其实,食物和中药的界限并不是特别清楚。中药大都属于植物和动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恰好又是植物和动物,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所以,人们称这为“药食同源”。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中国人希望通过饮食达到预防疾病甚至是治疗疾病的效果。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等。 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所以性“中”,离得近些就是偏凉,偏热,离得远些,就是“寒”与“热”了。“热”了就得用“凉”药,但如果不是“热”得很厉害,就可以用偏“凉”的食物调理达到治疗的效果,比如绿豆等,既美味可口又能调理身体治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亚健康的人群比例已达到70%,这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敲响了警钟。但西医并没有调理身体的方法,所以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医,这也造成了中国食疗市场的混杂,各种“专家”误导群众,把食疗的作用无限放大,甚至出现了“食疗包治百病”的谬论。所以,我们有必要自行了解真正的食疗。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那些中药里的食物。 韭菜 最常见的韭菜,又名起阳草,为百合科草本植物韭菜的茎叶,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栽培,古书史书《夏小正》中有“正月囿(菜园)有韭”的记述。韭菜既可调味,又可凉拌、做饺子馅,是茶楼酒家菜谱上的知名佳肴。而韭菜不仅仅是因为其美味而得到青睐,它的营养价值极高,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胡萝卜素、苷类、纤维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还含硫化物和挥发油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韭菜含丰富的纤维素,能加快食物在胃肠的蠕动,加速排便,着对于习惯性便秘最有利,也可预防结肠癌、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韭黄还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但韭菜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李时珍说过:“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神昏目眩,酒后尤忌。”初次之外,胃虚内热,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食用韭菜。 苦瓜 苦瓜又名凉瓜,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无机盐、维生素、胡萝卜素、粗纤维和苦瓜素等。尤其是苦瓜中的维生素B的含量居瓜类之首,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苦瓜虽然食之很苦,但是这苦味是生物碱中的奎宁,有促进食欲、利尿活血、消炎退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的功效。虽然苦瓜效果颇多,但是名字却不讨人喜欢,所以苦瓜又名君子菜,因为用苦瓜做菜时,其余食材不会沾染上苦味。 西红柿 西红柿别名番茄,100多年前由南美传入我国。西红柿酸甜可口,既可作蔬菜又可作水果,同时还可加工成番茄汁、番茄酱等,是人们喜欢的保健食品之一。西红柿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是糖,期中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而淀粉及蔗糖的含量很少,所以糖尿病人可像吃叶茎蔬菜一样进食。美国学者发现,西红柿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同时,番茄素是预防前列腺癌的有效成分。如果牙龈出血,西红柿必是第一选择。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西红柿。 芹菜 青翠爽口的芹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青菜,作为一种具有很好药用价值的保健蔬菜,它的降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解读生命 摘要:学习了生命科学导论,本就对生物充满好奇的我更加的对生命充满好奇,生命科学导论中,我认识到了更多关于生命的秘密,生命中有许多难以相信的巧合,生命是复杂的的,到现在我们仍不能制造一个新的大自然从未有过的生命,生命是那么的精巧,充满神奇!我在本片论文中将探讨生命的含义及生命的结构,有我对生命的理解,和什么是生命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生命、生命的定义、DNA 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历史悠久,从人类思考我是谁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历史上有许多答案,但大多都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哲学答案,到了近代,生物科学有了初步的发展,对生命的理解才有了一个笼统的定义,定义分为五个点: 第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第二、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 第三、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第四、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 第五、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命的定义就是:具有以上共同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是生命。 生命的定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在当今,生命不再有所谓的绝对定义,变成了一个泛泛的概念,如有这样的概念: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生命个体通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生命种群则在一代代经过自然选择发生进化以适应环境。病毒在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会表现出生命现象;但在没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不会表现生命现象,所以病毒是介于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一种奇妙的生物。 总得来说生命就是物质系统。目前主要分为二大类:一是无机生命如一粒光子、一台电脑、一颗星;二是有机生命如细胞、动物、植物。有机生命是地球这样的星体环境中所特有的,以水为载体组成的具有自行吐故纳新、精度复制、温和分裂等能力,不可逆转但总是持续不停地重复着或延续着这些能力的物质系统。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有机生命简称为生命。 从生命物质微观构成的共性来概括生命定义。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对构成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生命体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可以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为骨架构成的 DNA是由四种不同的叫做脱氧核苷酸的小分子(单体)按一定排列次序组成的一条非常长的分子链。列如大肠杆菌的 DNA就是有约两万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组成的长链。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体中,DNA相当于同样的字母写出的长短不同、排列次序不同、因而意义也不同的书。RNA也是有四种不同的叫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分子链。其情况与DNA相似,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1]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人类与环境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梦想接连被实现,但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探索探索一种发展方式使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协调发展,经过探索,人们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人们坚信这就是人类与地球环境的未来之路。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环境与生态系统;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环境伦理观;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本文的特点是它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一体;涉及了科学知识和思想意识;既揭露了问题,总结了教训,又论述了人类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思考的结论,阐明了解决问题、寻求光明前景的战略和措施,本文将自始至终地贯穿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这条线索,对人类及其环境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定量地说明环境的各个要素及其整体究竟有多大的容量,人类在其生存斗争中怎样地影响了环境,而环境又如何反过来制约了人类的发展,甚至对人类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报复,总的目的是唤醒人们的可是徐发展意识,探索一条解决人类发展与环境矛盾的途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生态危机 人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一、人类与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

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这种组成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非常特殊。组成地球大气的多种成分可分为稳定组分和不稳定组分。前者包括氮、氧、氩、氦、氪、甲烷、氢、氙等,这些气体之间的比例,从地表到90km的高度范围内都是稳定的。大气的不稳定组分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和水汽等。此外,大气中还含有一些固态和液态杂质,主要是火山、地震、岩石风化、森林火灾和人为活动产生的烟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地球各圈层,尤其是生物圈各组分,与大气圈保持着十分密切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大气各组分之间保持着极其精细的平衡。目前下层大气中氧气的浓度为21%,这是亿万年来生物圈进化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30亿年前,大气圈中氧浓度只有现在的千分之一,原始的生命为了躲避紫外线致命的伤害,只能存在于水下10m深处。到距今6亿年时,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百分之一,出现了臭氧的保护,生命开始出现在水面上,成为生命史的第一个关键浓度。到4亿多年前,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十分之一,臭氧的浓度进一步增加,生命才能从海洋登上陆地,这是生命史上的第二个关键浓度。 如果大气中氧浓度下降,则不仅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会经受高山反应之苦,而且氧化反应受到抑制,燃料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将积累在大气圈。相反,如果大气中氧浓度增高,譬如从现有的21%增高至25%,则雷电就能把嫩枝和草地点燃,造成连绵不断的火灾,使全球植被遭到破坏。 目前还没有观测到大气氧浓度的这种戏剧性变化。然而,作为大气微量组分的一些气体浓度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O2和O3等气体浓度的变化。 20~30亿年以前,大气圈中CO2的浓度很高,约为今天CO2浓度的10倍。到16亿年前,随着含氧大气圈的形成,大气CO2的浓度逐渐下降到今天的水平。一定浓度CO2的存在,对地表温度的调节至为重要。因为CO2和某些气体具有能让太阳辐射中的短波辐射通过而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从而使地表增温的效应,即所谓“温室效应”,此类气体称为“温室气体”。若无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有关计算推断地球的年平均温度应为-18℃,而不是现在的13~15℃。就是说,天然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温度上升了31~33℃。 综上所述,大气圈各组分之间保持着精细的平衡,这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来发育的结果。保持这种平衡乃是维护生物圈所必须,破坏这种平衡就是破坏生命的基础。然而,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以来,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的人类活动正在破坏这种平衡,这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二、人类与水圈 海洋和陆地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构成一个大体连续的圈层覆盖在地球表面,称为水圈。它包括江河湖海中一切淡水、咸水、土壤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以及

生命科学课程论文

生命科学课程论文 题目 艾滋病简介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公共管理类班级:公管(3)班学号:201102111138 学生姓名:谢子豪

1.论文摘要: 艾滋病:取自其英文acp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 roome的缩写的音译名AIDS。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后天性免疫失效缺损”症。汉语称之为“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病病毒)感染传播的传染病。此病菌1981年首先在美国报告首例病人,1982年正式命名,由其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度的致命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恐惧,被称之为:“当代人类新瘟疫”、“超级癌症”、二十世纪新世界鼠疫“。目前已成为毒害面最广的全球性卫生问题,至今为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几乎无一例处走向死亡,据有关方面介绍载止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艾滋病患者647例,死亡356例,疫性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有关专家预计,到去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者已超过50万人。作为其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性病,近年来在我国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每年以年发率上升20—30%的速度增加。 2.基本概述 2.1 简介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疾病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年至9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2.2起源发展 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是某慈善组织做了一批针对某流行病疫苗捐给非洲某国,但他们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携带有艾滋病毒。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 进化而来。其实,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学习心得

细胞生物学学习体会 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有幸聆听到王金发教授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讲授,使我不仅学到了细胞生物学专业新的知识与研究技术、方法,而且在教学方面也受益非浅。下面就我的学习谈一些体会。 一、全面学习了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知识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包容量大、发展迅速的学科。内容涉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内膜系统区室化形成及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癌变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程序性死亡;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对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1、细胞通讯方面 记得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就是讲授细胞的通讯,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细胞社会中,它们必须协调一致,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它们的协调是通过细胞通讯来完成的。细胞通讯是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从而在靶细胞内产生一系列反应的过程。信号分子有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之分,第二信使位于细胞内,由第一信使与受体识别后最先在胞内产生的,它主要与细胞内受体作用,所以受体也可分为表面受体和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细胞信号传递所发生的反应有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快速反应是信号分子与受体作用后直接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代谢反应;慢速反应则需要引起基因表达,再表现出各种代谢反应。细胞通讯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一个细胞的周围有上百种不同的信号分子,细胞要对这些信号分子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反应。信号转换的研究在近年很热门,但进展缓慢,主要是因为信号转换的复杂性,不同信号的组合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 2、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机理 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有两种合成体系,一种是在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另一种是在膜旁核糖体上合成,它们合成的蛋白质将分布到不同的部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技术进步改变未来 正文: 你瞧,那鸥鸟鸣集和鱼翔浅底;你瞧,那林木葱茏和绿草茵茵;你再瞧虎豹的威猛雄烈和猿猴的捷敏灵性;而最具奥妙的则是智慧、勇敢、富于创造、形体美丽的“人”。但是透过这些千变万化的表象,生命是什么?掌握生命的密码又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问号以一直追溯到生命的起源。现在,问题有了答案:基因。回答这个问题的正是生命科学这一学科,它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回答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自古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神秘的生命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生命为什么选择地球作为它唯一的家园,并在此生息繁衍进化;海洋是否真如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中那样是起源于海洋;一颗休眠千年的种子缘何可以重新成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小小的细胞又怎样演变成复杂而有序的有机体?对万千生命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贯穿人类五千年历史,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中最富有魅力的部分。1840 年,英国的虎克首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此后,荷兰的列文胡克清晰地观察了活动的细胞,证实了细胞是所有生命的的结构基础;1865 年奥地利的传教士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阐明了生物遗传最基本最经典的规律,开创了遗传学研究的新纪元。1953 年,Watson 和Crick 共同发现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DNA 双螺旋结构的阐明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二十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前后,生物学家们吸收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开始了深入分子层面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使得生物这一古老的学科重新焕发了青春。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命科学更使势不可挡,雄居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四大科学之首,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成为21 世纪当之无愧的带头学科。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生物学占着越来越多的比例,世界优秀科技成果评选总不会离开生物学的最新成果,无论从这些还是从对人类生活及思想的影响来看,生命科学都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核心,最为炙手可热的领域 但生命科学到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科学家的解释也许太过复杂。那么请听听以下的新闻吧!

地球科学概论课后感想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已接近尾声,就学习本门课程方面我说不上有什么可贵的经验,只能说学习中有一些心得不大家一起共分享吧。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方法。如英语就得多看,多读,多记;数学就得多想,多练。不同的课程,根据自己基础的不同,投入的精力也不同。不擅长的科目自然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培养自己这些方面的思维能力;占有优势的科目可以花相对少的时间,但却要保证质量,保持甚至扩大优势。 我对于学习地球概论的方法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我们一定要夯实基础。我们都知道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忽视基础,建设“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做才能夯实基础。首先,我个人认为要仔仔细细地阅读网络课件,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标题,明了所讲的主干知识,在心中构建最基本的框架;再阅读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参照图示,让它们来帮劣我们理解课文。其次,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劣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但是,课件是“本”,资料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资料都是为了课程服务的。此外,学习地球概论一定不能离开图片资料,我们应当把它作为支架。 二、学习地球概论要积极思考,着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区域空间定位时,这两种能力不可戒缺。比如说, 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该确定它在哪个大洲、哪个区域,然后我们可以展开来联想这片区域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气候等等。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继续发散,想想这些区域地域的比较不发散,以增强记忆。 三、学习地球概论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我们不是经常说“熟能生巧”嘛。我们要通过练习巩固我们学到的知识,另外,练习有劣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径。练习对题目一定要有选择性,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要拿来攻克基础。 学习地球概论和学习其它科目一样,没有捷径。我们要花费时间以及气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刻苦劤力,因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从这门课程中我学习到的有益的知识: 一、对于地球有了新的更深一层的认识 《地球概论》这门课程一共分为6章,分别是地理坐标不天体坐标,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运劢,地球运劢的地理意义,地球和月球,地球的物理性质。从这6个方面,深入介绍了地球的研究方法,从内而外,从宏观到微观,面面俱到的,为我们展示了我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提高了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了探

生物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生物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崔成成化工B092 一、课程简要内容。 1.本课程先从绪论开始,向我们介绍了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含义,即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者重新设计细胞的遗传特性,培育出新的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换句话说,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物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然后介绍了生物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史,大体分为: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从生物技术的发展看出,在以生命科学为主要科学的今天,生物技术已经从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乃至于人类对自身身体奥秘的探索。总之,生物技术影响到各行各业,跃居为21世纪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2.课程第二部分开始详细介绍生物工程的五大基本内容,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同时也指出是生物技术的六大特征: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 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以上可以看出基因工程的实施至少四个必要条件:目的基因、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现阶段基因工程主要应用于农牧业,食品工业。如转基因鱼,转基因牛,转鱼抗寒基因的番茄等;环境保护,基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指示生物能十分灵敏地反映环境污染的情况,却不易因环境污染而大量死亡,甚至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医学。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基因工程胰岛素,基因工程干扰素等。 (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通过离体培养、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等技术,使生物的某些特征向人们需要的方向改变,1|华北科技学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