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业学 第二章 教学案列

创业学 第二章 教学案列

创业学 第二章 教学案列
创业学 第二章 教学案列

陕北一贫困中学生获全球创业精神大奖日前,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分院03级的贫困学生杜润林获得了一份“厚礼”――全球创业精神大奖,而且是全国惟一的获奖者。目前,杜润林已办好出国签证,将于4月底前往纽约参加颁奖盛典。

去年7月,延安市教育局和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了“贫困学生创业夏令营”。夏令营期间,光华慈善基金会组织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向营员们传授商业知识,并组织了谈判、销售、企业参观、创业者演讲等活动,让营员们对现代商业活动有了全面的了解。结营时,每个营员都交上一份自己撰写的商业计划书。杜润林撰写的《诚信二手手机综合市场商业计划书》被选送美国,参加美国国家创业基金会的创业计划书评比。最终,在来自世界各地的150份创业计划书中,杜润林的计划书脱颖而出,成为10个获奖计划之一,也是惟一一名获奖的中国学生。

杜润林来自陕北一个贫困家庭,全家四口人,父母靠捡破烂儿为生,哥哥则在外打工。师范分院副院长袁有社告诉记者,杜润林在上学期间就经常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杜润林本人也兴奋地说:“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商业和社会知识。贫困不算什么,只要掌握知识,创造机会,一定能实现脱贫致富。”

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张琳女士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贫困学生创业夏令营”的宗旨是“授人以渔”,即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与本领,目的是帮助贫困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掌握实际技能,并把这些技能传授家人,实现创业及再就业,达到脱贫致富。

大学生张军在敦煌网做外贸创业

他叫张军,生动,热情,充满朝气,眼睛里永远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他目前就读一所县级市大学——义乌工商学院,上大三。他当初没有考上杭州的名牌大学,进了义乌工商学院。不过,性格乐观的他一直都对自己充满信心:“天生我才必有用么!”

张军初中开始就想着创业,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所以上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做淘宝,积累了不少网上创业的经验。敦煌网在义乌工商学院开始“敦煌班”之后,他开始尝试做外贸。短短两个月之后,他已经做到了每月有五六千美金的营业额,而外贸的利润率相对于内贸高出许多。这样,作为大学生的他,收入已经比较可观了。有意思的,他现在忙不过来了,又雇了两个同学帮他打理淘宝的生意,自己专注在敦煌网做外贸,他觉得和老外做生意的利润要高很多,而且还是一个很少人做的蓝海市场。还没毕业呢,一下子就当上小老板了。当

然,除了赚到了钱,最让他满足的是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可以。

他的故事上了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的IT故事版。他以前的同学比他先看到报道,都来祝贺他:“张军你这下出名了!”有些同学对他说,早知道跟你一样去网上做外贸,试试身手了。其实跟他差不多年纪的很多年轻人,特别是没有考上重点大学的,一边担心自己将来毕业有无法跟名牌大学生竞争,找不到工作,一边却也只能在网上打打网游,同时花着父母的钱。

近来媒体上开始关注“蚁族”这一群体。他们其中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有的甚至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来到北京。他们立志考公务员、考研、当外企白领,因为一再受挫,不得不常年累月地群居在北京郊外的出租屋里。

义乌工商学院不少学生却用短短几年时间,获得了普通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遥不可及的收入。记得一直力推学生创业从网上起步的该学院贾少华院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找到自信与幸福感,为荣誉而生活。”张军在敦煌网上有了成功的创业经历后,说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并不落后于名牌大学生,“活得很有尊严”,发现自己的天地很广,现在踏踏实实打基础,以后一定还会做更大的生意。

家教创业的夏乾良

高三毕业的时候,夏乾良找了20多名初中的同学,组成小团队做起家教,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在大一的时候,他和老同学筹划建立了咨询公司,开始了家教业务,从中学到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因为团队成员的一句玩笑,他又开始了自己出教辅的历程,首批5000本英语教辅销售一空,短短半年取得了10多万元的净利润。现在,这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组建了一个学生团队,一手打造了一个“从百元到百万元”创业神话的大二学生夏乾良,又在计划建立进修学校。他的梦想还没有结束,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最终目标,是要做“文化老大”。

第一步高考后赚了第一桶金

夏乾良是复旦大学法律系大二的学生。因为平时他常会辅导学弟学妹,虽然是免费,但家教的经验还是挺丰富的,所以两年前他从建平中学毕业时,就动起了做家教积累社会经验的念头。于是他召集了在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等学校的20多名初中同学,将他们组成小团队做家教。

他们印了2500张小名片--“来自复旦、交大、同济等名校,特殊的教学方式,提供互助

式家庭教育”,然后在浦东、徐汇等区的居民区投递。在成功将自己推销出去之后,小老师们常常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如何把孩子分成不同的种类,如何分配讲课和做题的时间,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各式问题。一段时间后,团队内部达成基本统一的课堂教材和授课模式,并对家教老师进行星级考评。

暑假结束,他们教的学生人数已有160多人,从六年级到高三毕业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们的学生。而依靠这第一份家教,夏乾良等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二步入大学建立家教公司

进入复旦大学后,夏乾良和老同学筹划建立了咨询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家教业务。一个人做家教自由自在,可一个团队就有许多零零碎碎的事情。“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配老师、收集各高中的练习卷、谈论下一周的教学计划,整个过程和管理公司做生意没什么区别。”夏乾良感叹,要不是多年家教积累,管这么个公司还真是累得够呛。他认为,长时间的家教经历不仅教会了他们如何与人沟通,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合理且有效地安排工作。

曾经有名家长要求为孩子找一个全日制家教,但那个“小老师”一到客户家就直接给孩子上课,有时候学生做了2个小时功课他让学生休息一下看电视,有时因为有事迟到没有做满规定的时间,结果惹得孩子的家长颇为不满。经此教训,夏乾良决定让所有的老师在第一节课都先和学生、家长谈心,了解孩子的性格及家长的要求,双方沟通达成一致后上起课来就事半功倍。

第三步自己编写教辅

编教辅的念头来源于团队成员的一句玩笑,虽然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出书是第一遭,但他们每个人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小老师”,加上为学生上课时准备的经典例题,以及自己当年高三时的一些习题,“OK高考系列丛书”逐渐成型。

不过出书也不是把所有题目简单汇总在一起就可解决的,首先要和出版社进行洽谈。对出版社运作并不清楚的他们于是求助于图书代理公司。

由于缺乏资金,第一本《高考英语专项精炼》完全是依靠大家的力量白手起家。夏乾良告诉记者,当时没有钱请专业的照排公司,他们10多人就一人一台电脑,一字一字输入,再自己摸索学习排版软件。他们在学校旁边的招待所订了一间房,整整一个月的时间,10多个人加10多台电脑日夜不停地工作,累了困了就直接躺在地上休息。有时候一些语法他们也说不到点子上,于是便求助于母校的一些资深教师,让老师为自己的丛书出谋划策。他们的教辅问世后,首批5000本英语书没多久便销售一空,接着系列丛书的语文、数学两本也出版上架,短短半年内他们就取得10多万元的净利润。

苏州高新区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

正是黄桃上市时。在镇湖的林海春雪果园内,成熟的黄桃已硕果累累,创业大学生赵林丰说,“我们的黄桃今年开始进入盛果期,预计产量能有12万斤,带来150余万元收入。明年开始,产量将基本稳定在15万斤,每年带来200万元收入!”

提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赵林丰感叹:“要不是高新区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创业扶持,我的创业梦是实现不了的。”赵林丰的创业可谓几经周折。2000年,他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农村创业,曾先后辗转浙江、江苏多个地区,尝试种植过西瓜、花卉。但6年下来几乎无所收获,甚至有些灰心丧气。“我的想法是找一个可以把现代农业跟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创业环境,可几个地方尝试下来,要么是生态环境、市场环境不好,要么是缺少政策平台支持。”

2006年,一个偶然机会,赵林丰来到苏州高新区的太湖边,在打探情况后,顿时感觉自己发现了一块创业宝地。“这里既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又不偏僻,交通发达。并且当时镇湖正在进行土地流转,给了我承包土地的机会!”

很快,赵林丰与4位当地村民合伙注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承包了100多亩的耕地,80多亩种植黄桃,20亩种植优质葡萄。小赵给合作社股东们做了分工,自己侧重技术、广告推广,另外4位合伙人负责生产、销售。

经过科学细致的分析,他发挥了自己的大学专业优势,把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到了生态种植。“种水果要讲究能量守恒,今年消耗掉多少营养元素,那明年我就得补充多少”、“种水果还要讲究精准技术,一个枝头能开七八个花,最后只可留一两个,其余的都得摘掉,才能保证桃子质量”、“镇湖不适合挖坑种果树,我们得在地面堆土种植,让果树根系更好地吸收养分”……这位大学生一系列的“奇言奇语”,让当地村民常常不能理解,但是照他说的做下来,确实比土办法好得多,农民也就心服口服,有疑问也爱找他请教。

高新区对创业的扶持,也让小赵如鱼得水。前年,镇湖街道帮助他申请办理了专项扶持资金,缓解了他的资金困难;去年,该区农发局协调帮助他申报了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产品认证;今年,镇湖街道帮他成功申报了2011年度苏州市农业科技项目,给他找到了更多的资金和科技支持。同时,湿地公园的建设开放、镇湖绣品一条街的兴隆、太湖大道的畅通,一条条“环境向好”的消息也成了小赵的福音,为他的果园带来了可观的客流。

施美珠:艰苦创业二十载阳光总在风雨后巾帼不让须眉,在鄂尔多斯,涌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魅力女性”。我们的女精英已经不仅仅是“半边天”那么简单,她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女性特有的细心和韧性耕耘着属于她们自己的完美事业。值此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新浪乐居鄂尔多斯站特策划妇女节专题,用文字记录下她们的成绩。这一次的采访人物,她们既是行业内的精英,也是女人中的翘楚,她们一个个容光焕发,遮不住的风姿焯约。

施美珠是这些精英中的杰出女性之一。她是实干家,她或许没有多少清丽的风度,没有多少动人的篇章,但她的轨迹已足够壮丽,她本身即是一流的诗篇,她追求的是立德立功。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她成为浪尖的弄潮儿。然而,谁能想到一个江南女子,单就靠得一针一线(施美珠制衣)艰苦创业二十年,在人生价值与事业标准的探索追求中,赢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十大女杰,优秀女企业家,鄂尔多斯市政协常委等殊荣,得到了鄂尔多斯广大民众的同情、支持和敬仰。成功实现了事业与人生取向的辉煌业绩。

向往优秀的人任何困难都会用能力化解

施美珠出生于浙江温洲雁荡镇西门村一个普通家庭。初中毕业后,先到上海国际服装培训职业学院学习。完成学业后在宁波市亚细亚服装公司,兼任总经理助理。在此期间她发奋努力,认真工作,竭尽全力掌握裁逢技能与系统管理规则,争取早日成为服装行业的娇娇者。然而,独辟溪经,自主创业的念头总是在自己的脑海里莹绕,在奋进中不断完善自己.施美珠工作一年后,最终释放出惊人的诀择:立足它乡,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裁剪缝纫新天地。

1984年的一个寒冷的初春,刚满19岁的施美珠伙同几个姐妹毅然决然离开了秀美的江南,来到了北国圣洁的鄂尔多斯大草原,落脚鄂托克。美的遐想,愿的激幻,把一伙娇嫩的女子推上了创业的坦途。可她们哪里知道创业的道路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严酷的现实,使得离巢的雏鹰茫然。美丽的大草原孕育的是烈性的骏马,而不是阁楼的花卉。加之,她们到来的季节,正值寒风刺骨,黄沙凶猛之时,就连这里长年居住的农牧民也得回避三分。她们不但经受了那黄沙滚滚,昏天黑地的沙尘洗落,而且住在了一幢既干燥,又寒冷的破旧蒙古包里。居住的简陋,气候的不适,没能吓倒这些稚嫩的女子。她们立刻铺开摊场,做起了裁剪缝纫的服装生意。

刚开始的生意是十分难堪的。语言不通,做活儿又得不到信任。尽管她们跑前涉后,上门找活儿,甚或拿出大量的样品来,最终还是顾客了了,难以维持。加之,长时间吃不上新

鲜蔬菜,又使她们饮食大减,此时的大部分姐妹已经支撑不住,一个个思乡心切、归心似箭,最终还是离她而去,回到了家乡。这里只留下孤苦伶仃的施美珠。

任何一项工作的起步,都不会一帆风顺的,不管怎样,对于一个初出茅庐且向往优秀的人而言,任何困难都完全可以用能力化解的。生意的萧条,姐妹的离去,生活的清贫,对施美珠的打击是巨大的。但它更激发了施美珠的创业热情和发奋精神。她决心努力工作,广交朋友,她要先做人,后做事,此时的施美珠已经萌发出一种清晰的理念: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自己所做的事,应该是一种事业,不应该是一种生意,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人生价值的取向,而不是追求财富的力量。抱着这样一种理念施美珠工作起来便轻松多了,她在一种愉悦的心境中创业。每每接到一件缝纫的活儿,她便精心裁剪,全力制作,直至客户满意为止。经过顽强的拼搏,坦诚的服务,在短短的两年间完全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赞誉。施美珠制衣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施美珠的朋友、亲人遍及村镇,遍及鄂托克……

施美珠靠她仅有的2000元人民币走上创业之路。而今拥有资产近亿元,独领风骚。她靠什么,靠她的做事做人的理念,即“谁拥有人心,谁就拥有成功,谁拥有市场,谁就拥有效益”。这里的“成功”、这里的“效益”,解读的水准恐怕不尽相同。你可以理解为“她的企业成功了,她的收入丰厚了,她的地位提高了”。你还可以理解为“她的爱心满足了,她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用爱心拥有了天下众多的朋友,她用爱心体现出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的人生价值观。这就是施美珠的事业,这就是施美珠所追求的效益。她所拥有的也正是她所回报的。

母亲般的经理:把员工当亲人来疼

把企业的员工当做亲人去对待,这恐怕是当今企业界少有的事。疾病在每个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而施美珠特别关注的,也是她非常上心的就是自己的员工,一但有个头痛脑热,身体不适的时候,她便不顾一切的、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带他们去看医生、买药品。同时安排特殊饮食,亲自服侍,直到他们康复为止;对每个未婚青年,特别在大龄未婚青年,她主动帮助介绍对象,租赁房屋,置办嫁妆,操办婚事;逢年过节,包括员工的生日,她都要为他们准备一个丰厚的礼包。按照乡俗要回家过年的,她都发给他们足够的钱,让他们自己购置年货以及过年需要穿的新衣、新袜、新鞋。这样的花费对每个员工来说都是额外的享受。他们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而施美珠却从没有立帐核算。

更令职工欣喜的是,施美珠主动出面,帮职工购买房屋。定金全部由她垫付。让人感激的是,她自己购买的厂房没有讨价还价,而给职工购买房子的价格她是一压再压,深怕职工

吃亏。房地产开发商感叹地说:“这个施经理,自己买房不讨价,可帮职工买房却一压再压,最终她以该地区最低价位,为职工们买到了住房。这样的经理真没见过”。

施美珠的一位员工叫陈振华,家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几年前她与丈夫离了婚,儿子在老家由年迈的父母照顾,生活比效困难。施美珠得知情况后包揽了他们的生活费用。同时为了孩子完成学业她已资助他们几万元。职工杜师傅为了工作方便,把爱人和孩子都接到市中心东胜后,施美珠为他们一家的团聚,给他们租了房子,房费全部由她承担。像这样的事迹举不胜举。还是让我们听听他们发自肺腑的敬言吧:“父母为我们办不到的事,施经理为我们办到了。我们能够跟着这样的好人干事,真是太幸运了。”“我们走过很多地方,有的企业连工资都按时发不上。哪里还能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员工。”“施经理这个人太实在了,我们和她处的就像亲姐妹一样。我们早把厂子作为自己的家了”。我们的施美珠多像一个家长,多像一位成熟的母亲。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施美珠的身影

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早已成为施美珠的列行公事。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国家上缴各种税费竞达数百万元;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刚刚走出困境的施美珠,当即从有限的资金中献出衣服和现金3万元,通过有关部门捐往灾区;2003年“非典”期间,她组织员工昼夜加班,义务为抗“非典”一线医护人员赶制防护隔离服300套,同时,又通过东胜区民政局向防空一线的同志捐增了一批价值6.5万元的衣服。

1999年,施美珠为东胜区铜川镇残疾人捐献2.5万元的衣服和布料。2000年,为东胜区罕台镇贫困户和残疾人捐献价值10万元的布料和衣服。2001年,为伊旗哈巴格希乡贫困农民捐献价值2.5万元的衣服和布料。2002年,为鄂尔多斯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捐献价值3万元的布料。2003年通过市民政局向全市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捐增价值15万元的西服。2005年,施美珠通过有关部门和单位,给鄂尔多斯市许多贫困户、残疾人、妇女学校、妇联、柴登镇、漫赖镇、罕台镇等6所学校,东胜区四个社区,恩格贝镇、乌审旗残联、少数民族养殖户等捐款,捐物达300多万元。

2006年,施美珠为全市七个旗区的教师捐增衣服15950套,总价值为12760000元。同年,又给予准旗一名考上大学的因家境贫寒,不能入学的学生资助3000元,让她圆了入学梦,并又捐助2000元现金和衣服。表示以后继续资助这位女同学完成学业;达旗有一女孩子考上了大学,但由于父母双残,生活很困难,不想让女儿上学。施美珠听说后,马上给他送去1万元人民币。并专程给她在医院做手术的母亲送去1000元现金和礼物。施美珠表示,每年支助这位大学生1万元,直到大学毕业;王凯,一名孤儿大学生,在社会救助下,勉强就读于包

头师院中文系,因生活十分贫困,连书本都买不起。施美珠知道后,拿出7000元送到王凯手里。并表示在他上大学期间,每年资助5000元。帮他完成学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