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起始阶段。

本单元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其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识。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学习的单质化合物知识,学生感性认识丰富、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其中贯穿了最粗线条的物质分类和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能直接观察的实验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界限,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可获取经验的途径多,不会形成太大的分化。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并初步应用;了解基本概念“物理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及其本质特征,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理解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氧气的用途;初步学习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感悟。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事物的能力、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各种制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从而掌握上述三个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质量的调查、对教材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通过硫的燃烧实验进一步感悟绿色化学的含义,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扫描】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

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2、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4、催化剂的概念。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通过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下册第十章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探究活动: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以及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学生对空气又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因此可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架构新的知识体系。

学习了课题1之后,学生会对氧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在空气中的含量、如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但这还不是系统地对物质性质及相关反应的认识,气体的制取对学生来说尚属首次,知识点上是空白。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具体物质入手为学生们展现学习、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及研究物质就是要研究它们的性质、制法、用途、存在等,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制法包括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两个方面,化学性质必须通过相关的化学反应来认识,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样式和范例。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 二课时

课题2 一课时

课题3 二课时

单元复习及检测:三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这个主题编排了《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4篇课文。这些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大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在教学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有所不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重在指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生字方法自主识字,要把识字、写字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大部分学生已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 教学目标: 1.认识55个生字、2个多音字、40个会写字。 2.结合图画识字学文,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了解数量词的不同用法,能在生活情景中恰当运用数量词。 3.背诵《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 4.初步了解不同树木的基本特点和四季农事。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喜欢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

1.认识7个生字,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朗读、背诵“日积月累”中的楹联,初步了解大意。 3.阅读《十二月花名歌》,了解十二月花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音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 2.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二个课文单元,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 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3.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课文中的事物学生不一定都熟悉,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丰富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十二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 一、单元名称:第二单元 二、单元目标: 1、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3、《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木兰诗》《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都是很好的朗读课文,教学时应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三、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它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这篇课文历来深受师生欢迎。《艰

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待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主人公花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教师教学时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接受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五、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五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这些体裁学生已有所了解,通过此些文章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些体裁的特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课时安排 6、黄河颂(1课时) 7、最后一课(2课时) 8、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1课时) 9、土地的誓言(1课时) 10、木兰诗(3课时)

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主备人:杜伟 识字2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懂得儿歌中的良好品质。 3、产生尊长辈、爱劳动、爱家庭的意识,努力成为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儿歌。 第一课时 一、情感导入 1、展示一张“全家福”,让学生谈感受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A、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B、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形。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推选代表汇报) 4、以小组形式进行“识字比赛”。 5、进行“组词比赛”。出示“父”、“错”、“事”、“改”、“懂”自由选择,进行扩词训练。 6、相机指导写字“认真”。 A、看见大家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老师立刻想到两个字,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认真] B、你们喜欢老师送给大家的这两个字吗?那你们会怎么来写这两个字呢? 三、读儿歌,明道理 1、分小组轮读儿歌。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师生轮读儿歌;男生读,女生听;女生读,男生听。 5.看电视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新课 1、出迹题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2、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变序开火车读。 四、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个别读,评议。(重点评议字音) 五、写字指导 1、学生读“我会写”的字后,谈识字方法及自己的发现。 2、老师范写“家”字,学生观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卡片,给“家、全”扩词。 2、摘果子,看看谁摘的果子多。 二、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看图说说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指名朗读。 对课文的感悟,围绕“奇妙”一词展开。 2、读第二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3、读第三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学生朗读,指导读出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范读——练习读) 4、读第四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5、读第五节,想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 (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6、全班齐读第二节至第五节。 三、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造句。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1、联系课文: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液体的热胀冷缩》;《空 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热胀冷缩吗》;《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八个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设定科学概念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寻证据以解决问题。 ●改进实验方法,以获得更多;更明显的观察现象。●根据已有知识,运用推理对现象做出解释。●尝试自主设计实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对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文字或图示)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模型解释微观现象。●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等仪器开展观察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热现象的兴趣。 ●相信自己的感受,但更愿接受客观事实。 ●意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被人们所认识的。 ●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教学整体构思与建议本单元的8个课题活动之间是有着很强的联系的。每课的探究内容或是对前一课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或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引导,促使学生们在每个探究活动即将结束时,能为下一个的探究提出新的问题,或清理出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教学资源与开发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课时 安排 共8课时 课时备课 课题1;热起来了课型新授总课时9 授课日期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人间真情 课前练兵:(目的积累词语,为本单元的学习做铺垫。) 1.读背词语3分钟。 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光明磊落知错就改 恪(kè)尽职守无私奉献舍己救人肝胆相照 忠于职守奋不顾身忠贞不渝誓死不二 助人为乐默默奉献勤劳善良大爱无疆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2.镂空积累词语: 深---- 宽---- 光---- 知---- 恪---- 无---- 舍---- 肝---- 忠---- 奋---- 忠---- 誓---- 助---- 默---- 勤---- 大---- 相----------- ,万----------- 。 久----------- ,他----------- 。 岁----------- ,患----------- 。 千----------- ,礼-----------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猜猜为什么定这个主题呀?好,这一单元有四篇课文,都是写人物的,我们说过,写人的文章我们要学习它是怎样表达人物精神品质的。 二、讲授新课: 1.学习《5.负荆请罪》 (1)这篇课文与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呀?(是历史话剧,是剧本。) (2)剧本应该交代清楚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3)通过预习你知道“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吗?(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意受责罚,向

人认错。) (4)谁背荆条向谁请罪?(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5)为什么要请罪?(不该挡蔺相如的道。) (6)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光明磊落、知错就改)(7)蔺相如和廉颇能重归于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两个人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都热爱自己的国家。) (8)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你们爸妈单位上同事之间,还有我们同学之间的关系一样,所以:同事、同学之间要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 2.学习《6.最后的姿势》 (1)同学们如果说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离我们比较久远的话,那么第六课:最后的姿势讲的这个故事是在我们身边刚刚发生的。发生在2008年的汶川。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2)大家看题目:最后的姿势。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的?(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3)这一姿势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为什么这样说,这一姿势代表的是什么?(这一姿势充分体现了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这一姿势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4)这个故事体现了谭千秋的品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一心为生、舍己救人。 (5)人们是怎么赞颂他的?(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6)总结:师生之间要和谐相处、互敬互爱。 3.学习《7.船长》 (1)如果说谭千秋老师的死是在一瞬间,无法逃离,是老师本能的话,那第七课中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哈尔威船长却足足有20分钟逃生的机会,可是他还是和轮船一起徐徐沉入大海。这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走向死亡的大无畏精神更值得我们赞颂。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船长》。(2)通过预习,课文中的哪部分最让人感动?(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3)他有时间逃生吗?(20分钟的逃生时间)可这20分钟他却在做什么?(指挥乘客和船员逃生。)为什么不逃生?(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4)哈尔威是一个怎样的人?(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忠贞不渝、誓死不二) (5)由此我们想到了:司乘之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一定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人民的

第二单元 走进新的学习生活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培养集体主义感。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能力: 1、增强自我调适能力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学会融入新的集体。 2、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 知识: 1、知道自我调适的方法,理解良好的班集体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初步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2、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学习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懂得教育与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关系,知道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主题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方法,自我评价的途径,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通过学习,了解新环境、学习的重要性、受教育的必要性,使自己真正走进新的学习生活。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教学难点之一是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融入新的班集体。描绘清晰完整的‘我’,即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学会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同时也是这部分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之二是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对如何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和落差。因此应注意联系学生自身成长、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做到学以致用。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让学生通过学习进行自我建构、内化形成自己关于知识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和中考试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1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组选编的诗词,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教学目标: 1.感知整体美: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设计展开教学。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创设情境引起对家乡的眷恋;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析辞藻美: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聆听音乐美:每一篇文章背后都倾注着作者无限的情愫,以音乐衬托这份情感,配乐朗读,产生新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通过读书,和课外阅读的渗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学习中扩展材料,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畅想“二十年后回故乡”。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课前准备: 1 收集阅读“思乡”的文章。 2 做好课前的预习。 课时安排: 课时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远的南京,不仅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深远。张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作者于清丽自然中不乏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已经也由此更加深长。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

一下语文第二单元二次备课

1吃水不忘挖井人 设计说明: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本课的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识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感情。注重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思考、想象、表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进而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愉悦,得到思想启迪。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毛主席的资料。(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鼓励学生课外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毛主席的资料。(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毛主席画像,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引导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资料。 3.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城外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板书课文题目)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想出办法弄明白。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组织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用生字练习组词。 4.组织开火车认读生字。 5.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组织全班交流。 1.轻声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三、指导写字。(用时:15分钟)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重点指导“忘、想、念”中心字底的写法: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第一点是左点,不要写成撇。)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 一. 教学内容:第一册数学第19——21页——分类 二. 教学目的: .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条理的思考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三. 教学重点: 不同标准下的分类。 四.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例图图片,各式本子。 结构程序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请境激学导思 一.导 教师出示一摞各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帮我吧!”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题:分类 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一边分,一边讨论方法。 自主探索 探求规律 二.新 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的帮助呢! 出示图片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帮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样? 引导学生分类总结。 “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积极参与,大胆发言。 学生讨论如何帮妈妈整理衣服 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分开。 2按上衣和下衣分 ………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不同得分类标准。 结构程序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们应该帮助妈妈做点什么呢?培养热爱劳动和关妈妈的感情 谈自己的想法,至少说出一个例子,并说出分类的方法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四,练习 自主练习 哪些是鸟类?圈出来。 2分一分,说一说。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能正确的圈出,并说明理由

讨论完成,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说出理由。概括总结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 能用自己的话回答主要内容。 板书: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 . 按颜色分(布料……) 2. 按上衣,下衣分 3. 按季节 4. 按年龄(性别) ……………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课题: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除法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 2、利用迁移规律,使学生顺利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 法计算。 3、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法计算。 难点: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分析主题图,创设教学背景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讨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怎么做?提供了什么条件? 2、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问题,及算式思路。 3、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问题及有关算式,板书,并导入新课,出例1。 二、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口算除法1

2、出示例1(依次出现)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 ______ (箱) 师: 1)讨论,可以怎样想?怎样解答出结果? 2)各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3)师归纳方法: A、因为20×3=60 60÷3=20 B、因为6÷3=2 60÷3=20 C、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4)、答:赵伯伯平均每次运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算式:600÷3=_____(箱) 讨论并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算式:240÷3=______(箱)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师:归纳:

A、240是24个十,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所以240÷3=80 B、3×80=240 240÷3=80 谁还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 24÷3=8 240÷3=80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P15“做一做” (1)第1题 指名说说题意,并列出算法算式, 40÷2=20(只),并讲出思路。 (2)第2题 用开火车的形式回答,说说口算方法。 (3)P15的“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练习三1、2 2、口算:

一上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辛寨镇中心小学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3.10 中心发言人高丽主持人李俊华主题内容一上第二单元地点三楼会议室参加人员郑亚楠、高丽、苑兆青 中心发言人发言记录 一、单元整体分析 单元目标1.会认读56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3.以文本为载体,引领孩子们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走进语文学习,在朗读与想象中走进文本,使他们体会到阅读是快乐的。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和一个“学习园地”,五篇课文中,有描写山水的谜语诗,有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有风景如画的江南风光,有农村教育的新面貌,还有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整组课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语文园地有六项内容,包括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读背古诗。在本组教材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整体性,教师可以带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认识身边的事物,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使孩子能够有一颗爱大自然的真挚之心。 单元重难点1.识字与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孩子刚刚学完拼音,对课文、生字的学习应该说兴趣很高,应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孩子的兴趣。识字与写字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困难,“回生率”比较高,因此教学中应适当给孩子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语文园地二”“读读比比”中:了──子,木──禾等,一年级孩子往往受其心理特征所限,不会主动发现和注意,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 单元教学建议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为了避免学生乏味,我采取教师范读、引读、学生自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单元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重点是通过分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分析重点词句,借助图片、音乐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习作本次习作主题是《写日记》,引导学生学习写日记的格式和内容及好处。重点是分析例文,总结日记格式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写日记。 语文园地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学习用合作和探究法等方法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用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积累四季特别是秋天的成语。 单元重难点: (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要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三首》 2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参考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集体备课参考 第二单元 (18) 6 狼牙山五壮士/沈重 (21) 7 开国大典 (24) 8*灯光/王愿坚 (29) 口语交际:演讲 (32) 习作:多彩的活动 (33) 语文园地二 (34)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5.七律·长征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 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 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 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是理 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 2 1. 利用声像 资源把学生带入 情境。 2. 抓住重点 词语感悟诗句描 述的情景,体会红 军的英雄气概和 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 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 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 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 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 雄气概。重点是体会五壮士的英 雄气概,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写作方法。 2 1.引导学生 朗读课文,理清文 章结构。 2.抓重点词 句,体会文章的思 想情感,使学生受 到爱国主义的熏 陶感染。 7.开国大典 课文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 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 感人场面。重点是朗读课文,理 清课文中描述的典礼的几个环 节,感受典礼场面的宏大和新中 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 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 领袖的爱戴。 2 1.自读自悟, 领悟思想感情,学 习点面结合的写 法。 2.从语言入 手,深刻体会文本 内涵。 8*.灯光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郝副营 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为此付 出的牺牲。重点是体会郝副营长 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懂得今天 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 惜。 1 抓住“多好 啊”和“灯光”这 两个关键词深入 分析,体会郝副营 长的奉献精神。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刚开学不久之后学习,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因此 编者安排的是春光篇,内容清新活泼,健康向上,且每篇课文都精心配了彩图,非常适合也很吸引孩子的阅读学习。 本单元包括了4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古诗两首》、《蚕姑娘》、《月亮湾》、《快乐的节日》和《练习2》。学习本单元内容,要充分利用文中色彩鲜艳画面形象、逼真的插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当中有所感悟,从中受到熏陶。同时,还要注意识字教学应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 此外,课后的练习设计,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每篇课文,必须紧扣课后的练习,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古诗两首》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 作的《春雨》,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象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另一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实情感。前两句写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鸟的婉转叫声。后两句写想起夜里听

到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全诗平实自然,蕴涵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 《蚕姑娘》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腐化出来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课文7个自然段,按照蚕的一生作了清楚的介绍。课文配有彩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便于指导学生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课文语言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压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利于朗读和背诵。 《月亮湾》是一篇描写家乡美丽景色的文章,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全文3个自然段,先总后分写了月亮湾的美丽景色。课文的彩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内容,可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月亮湾的美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兴旺发达的景象。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诗歌,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场面,歌唱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全诗共四小节。第一节写孩子们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生长在祖国的大花园里。第二节写花儿、白杨树、小鸟向孩子祝贺,向孩子们歌唱,都说他们是祖国的希望。第三节写孩子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和实现远大理想的美好愿望。第四节写师生们欢度节日的热闹、欢乐场面。重点是第二、三自然段。课文配有彩图,学习时可根据画面去展开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学会感恩,拥有美好心愿”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了4篇课文《1吃水不忘挖井人》《2我多想去看看》《3一个接一个》《4四个太阳》和《语文园地二》 。这4篇课文将学生带到一个感恩的世界,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要拥有美好的愿望和善良的心地。本单元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学生阅读和背诵,教学时,应在完成识字任务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熟读成诵,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断积累语言,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组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书写本组课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学习用 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2、过程与方法: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容,将观察图画和熟读课文结合起来,将对图画和文字的理解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组的学习,让学生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58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2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懂得要感恩,要拥有美好的愿望,用积极的心态迎接美好的明天。通过拓展训练阅读,复习字词,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锻炼能力。 课时安排 《1吃水不忘挖井人》 2课时 《2我多想去看看》 2课时 《3一个接一个》 2课时 《4四个太阳》 2课时 《语文园地二》 2课时 2

【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 楼春趣》4篇课文。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 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内容 课时教学要点草船借箭 2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 主要内容。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景阳冈 2 猴王出世 1 红楼春趣 1 口语交际 1 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排练好之后在班上表演。习作 2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 楚。 语文园地 2 1.系统性归纳梳理,总结提炼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3.学会根据人物外貌描写猜测人名。 4.积累记背古诗《鸟鸣涧》。 快乐读书吧机 动学会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四大名著。 课题4草船借箭()课时课型新授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课题:古诗三首 课型:新授课时: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翻阅书籍,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2、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读通古诗 1、生自由练读古诗。 2、录音xx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223。 三、读懂古诗1、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2、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课件逐一展示 3、设问:⑴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 ⑵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青螺? 4、生借助课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会读古诗 1、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试读古诗。 3、指读点评。 4、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1、链接xx的其他古诗。 2、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 教学后记: 课题:菊花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①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更”等词义。 ②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③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自学。 (三)理解古诗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明确: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了。 3.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前两句着重描写了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后两行是作者的感触,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了,作者对菊花作了热情的赞赏。(四)有感情地朗诵《菊发》并背诵 带着对菊花赞赏的感情朗诵。 (五)把两首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3.默写古诗。 教学后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模块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模块备课 【单元模块分析】 本组教材是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文字还是内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它娓娓地向我们述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里就有雷锋精神的体现。《我不是最弱小的》教育我们要有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文章让我们感受到卡罗尔的善良美好的童心。本单元突出一个“爱”字,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爱。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多读,读中有所“感”。本组教材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中要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让他们感受到的爱心落实到行动中。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或文中喜欢的片段,积累好词佳句。 3、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中的爱心。 4、口语交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大胆交际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单元教法与学法】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二年级上册我们也学过主题类似的一组课文(第六单元)。“如果我有一枝神比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二上)“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二下)因此教学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学过的课文,也可以结合3月份文明月、学雷锋的活动展开这组课文的学习。 这个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教学本单元时,要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一个“感”上,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品味“爱”:第一层次:朗读感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课文语言的细细体味,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些感想。 第二层次:拓展阅读。触动学生自发地搜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主动地背诵,积极地参加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 第三层次:行动指引。引导学生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哦”、“股”等58个生字,会写、会用“瓦”、“原”等生字33个。 2.复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进一步培养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4.进一步认识谚语,有搜集和积累谚语的兴趣。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有问号或叹号的句子。 6.会背诵第6课和第5课中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及《语文园地二》中要求读、背的谚语。 7.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培养保护弱小的意识和善良的品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新词。增加语言积累。 难点:第7和第8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和事理的领悟与体验。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建议用11—13课时,其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