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察名称:南极冰藻群落采集和分类研究

考察名称:南极冰藻群落采集和分类研究

考察名称:南极冰藻群落采集和分类研究
考察名称:南极冰藻群落采集和分类研究

考察名称:南极冰藻群落采集和分类研究

英文名称:collection of Antarctic alga community and its classification study

考察背景:

海洋浮游植物是南极海洋食物链的最初一环,而冰藻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季冰藻进入海冰,贮存在海冰中。夏季海冰融化时,冰藻释放出来,播种到海水中,充分利用海水的丰富营养,迅速生长、繁殖,吸引摄食冰藻的浮游动物以及许多捕食浮游动物的海鸟和海豹等大型动物,形成一个庞大的浮冰区的食物链。在南大洋海冰区的初级总产量中,冰藻的直接贡献额超过20%,并且贡献额占50%以上的春季冰缘水华与冰藻的在融冰期间的“播种作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南极海冰与南极气温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气温升高的南极半岛的海冰有减少的趋势,而气温下降的东南极的海冰有增加的趋势。极地气温变化对于极地生物链的基础部分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南极海冰区的生态系统尤为显著。大多数南极海冰属于季节性的海冰,在一定的时间形成、生长和融化,因而冰藻的生长环境也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块冰每年的增加和缩小是极地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时空变化的一个主要的物理决定因子。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决大多数的冰藻生存在冰块底部20cm处。在此位置,冰藻的生长条件一般很稳定,有利于冰藻生长。因此温度变化导致海冰区范围大小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冰藻的生存、生长区域,同时影响了当年海冰区藻类提供的初级生产力大小。海冰区的藻类对冰缘水华具有播种作用,但有的时候从海冰中释放的冰藻活性低或倾向于迅速沉降。通过潜水现场观察,在夏季期间有大量的冰藻聚集体(直径大于1cm)离开海冰冰底沉降至海底。我们认为夏季冰藻的凋亡,可能是不适应于夏季高温环境,表层海水温度的上升增加了海水内部的水温层结,限制了营养物质丰富的深层海水与表层海水的混合,因此生活在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其生命力逐渐降低。

高纬度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是相当敏感性的。全球变暖对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影响。在上世纪,平均全球温度上升0.6℃,种群分布状态、生态系统结构、生物气候特征发生了显著改变。Kerr预测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将提高

3℃,生物圈中更广泛的变化必定会发生。研究表明,冰藻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在海冰区藻类长期生长在-2-4℃环境中,随着全球温度的变化,必然会对极地生物链产生极大影响。而冰藻是极地生物链中的关键初级生产力,南极冰藻生存威胁到极地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和极地生物链的完整性,同时南极气温变化会对冰藻类群生态多样性及生产力产生影响。研究南极冰藻应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可以为预测极地温度升高对极地生态的影响以及研究极地生物食物链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考察内容:

本项目南极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采集长城站周边海冰区水域的南极冰藻样品,并进行冰藻的分离、纯化以及冰藻种群的初步计数统计。

(1)采集长城站附近水域的冰藻样品,一部分超低温冷冻保存带回国内,一部分现场分离培养冰藻。

(2)对冰藻种群进行简单计数分析,并对不同藻种采用单细胞挑取和划线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培养(视现场提供条件而定,没有相关实验条件则回国后分离)。

(3)在长城站内利用光照控温培养箱扩大培养分离纯化的冰藻藻种,采用f/2培养基,如果生长太慢,考虑采用异养培养方法。

方法和手段:

(1)南极冰藻样品采集

利用200目和500目的滤网收集海水中的冰藻藻体;利用刮铲收集溶冰中的冰藻藻体。

(2)南极冰藻的分离

样品直接在f/2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在4℃条件下光照培养,待长出单菌落后,挑取至试管中分离培养。对于不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藻类,采用显微镜下单细胞挑取的方法,将单个藻细胞挑至灭菌的盖玻片碎片上,然后放于f/2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在4℃条件下光照分离培养。

(3)南极冰藻群落藻种的分类和计数

将包含南极冰藻的未浓缩水样涂布在f/2的固体培养基上,以可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一种冰藻的数量作为基准。然后在显微镜下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记录各种冰藻细胞的数量,以能够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藻种的数目作为基准,计算各种藻种的数量。

(4)南极冰藻的扩大培养

利用150ml三角瓶在光照控温培养箱中扩大培养分离纯化的各种冰藻。培养条件为6oC,15umol/(m2·s)和16h/8h L/D,培养基为Provasoli培养基。

工作计划:

(1)南极冰藻样品采集

从长城站附近水域使用滤网采集冰藻样品。

(2)样品处理

样品带回站后,立即进行处理。采集的样品分成两分,一份进行冰藻的现场分离,另一份分冷冻作为备份样品带回国内进行补充分离。

(3)冰藻的纯化和扩大培养

将划线分离和单细胞挑取分离纯化的藻种在低温光照培养箱中扩大培养。

作业要求:

周边水域样品采集需小艇或橡皮艇驾驶人员1名,在站区野外周边考察时需要提供手持GPS对讲机等。

考察类别:

交通方式:

乘飞机至长城站,长城站邻近海域样品采集需小艇或橡皮艇;考察作业大约一个月完成,然后随飞机回国。

作业设备:

500目和200目滤网、超净工作台、光照控温培养箱、显微镜、试管、平皿、无菌样品袋、培养基和灭菌锅。

南极科考30年

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郭琨(前排右二)与协助中国建站的阿根廷朋友在一起(摄于1985 年5 月)去南极 南极的神秘性,似乎正在被财富和科技所消解。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告诉我,现在到达南极大陆,“有四条航空路线”: 新西兰的基督城乘坐美国的大力神运输机直飞美国的麦克默多站; 南非开普敦乘坐伊尔-76 直飞俄罗斯的新拉扎列夫站; 澳大利亚南部城市霍巴特乘坐空客A319 直飞澳大利亚的凯西站; 智利最南端的蓬塔乘坐智利空军的大力神飞机直飞乔治王岛的智利马尔什基地站。这一航程最短,大约3个小时;从南非直飞,时间最长,大约六七个小时。不管哪一条航线,都能免去海上航行的颠簸之苦。 不过,一支承担着建立首个南极考察站重任的科考队,要考虑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重达数百吨的建站物资和设备,要从中国运抵南极,如果全部依赖航空运输,成本难以估量,最可行的依旧是海路。地图上的南极大陆,看起来就像一个竖起大拇指的拳头,大拇指般向西南狭长延伸的部分,就是南设得兰群岛。这是南极洲最大的一个群岛,也是南极洲与其他大陆相距最近的地方,从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阿根廷火地岛的首府乌斯怀亚出发,穿过德雷克海峡,经过约970 公里的海上航程,就能抵达。这是探险者们的传统路线,也是一条相对成熟的航线,对于上世纪80 年代才刚触碰南极议题、连一条破冰船都没有的中国人来说,在这里选址建立第一个南极考察站,是相对稳妥和现实的选择。 西方最早的南极科考探险,始于18 世纪70 年代,比起来,中国晚了将近两个世纪。虽然早在1957 年,发达国家开始广泛介入南极科学,并在全球掀起了南极热的时候,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就提出了极地研究的必要性,但这项研究真正得以启动,已经是20 世纪70 年代末,生物学家曾呈奎院士关于南极科考的信件得到时任副总理方毅明确批示之后。作为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的第一任主任,郭琨完整地参与了早期南极考察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他曾经7 次奔赴南极,中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常年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他都是首任站长。在约定的采访时间到达郭琨家中,老人已经等在书房里,今年9月就是他的八十大寿,身体机能的衰退不可避免,他的腿脚已经不太灵便,可是良好的记录习惯,帮助他依旧保持着清晰的记忆,时间、日期和各种数据信手拈来。 按照方毅的批示,“南极考察是一个大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研究实施”。1978 年7 月,作为国家海洋局科技部综合计划处副处长的郭琨接到了关于南极科考的新任务。听起来令人振奋,对应的却是“一片空白”的窘境。“手头一片空白,脑子也是一片空白,找资料找不着,没有资料。”郭琨回忆说,“当时想找一本南极地图都没有,后来天津的国家海洋局情报研究所印了一份南极地图,那是中国的第一版南极地图。”郭琨看到的第一本关于南极的书,叫《两极区域志》,还是他的朋友、科普作家金涛从旧书摊上淘来的,“一本30 年代翻译的老书,他看到就当宝贝一样买来了”。找遍了书店和图书馆,只有国家图书馆里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南极科考报告和见闻。这些仅有的资料让郭琨意识到巨大的差距:“西方的南极探险,已经搞了200 年,已经有18 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40 多个常年科学考察站,还有100 多个夏季站,比起来,我们当时真的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只能‘请进来,派出去’,把国外的南极专家请进来交流,把我们的科学家送出去学习。” 最早被“派出去”的科学家有两位,国家海洋局的董兆乾和中科院地理所的张青松。他们在1980 年1 月12 日跟随澳大利亚的南极考察队一起出发,从新西兰的基督城乘坐大力神运输机先飞抵美国的麦克默多站,然后从陆路再抵达到澳大利亚的凯西站,成为最早登上南极洲大陆的中国人。这个“极地考察二人组”里,40 岁的董兆乾是组长,他专攻物理海洋学,从国家海洋局的2 万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43 岁的张青松,多年从事青藏高原的

读我国极地考察站资料

读我国极地考察站资料,完成1~2题。 24.黄河站到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A.120km B.1000km C.1100km D.1200km 25.当我国长城站的昼长为一年中最大时 A.长城站、中山站和黄河站的昼长均为24小时 B.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C.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D.圣地亚哥是多雨季节 1 D 2.B

中国与南极 纵观两极探险史,不知是地理环境的不同,亦或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东方比西方整整晚了几个世纪,而在东方,日本是向两极进军最早的国家,我们中国人又比日本落后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后半期,中国人的足迹才真正踏上南极大陆。 80年代后,中国人探索的目光随着改革步伐也逐步转向世界,也转向南极。有许多位科学家从不同地区以不同方式进入南极,为中国南极事业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宣告了中华民族与南极事务无缘历史的结 束。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派出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赴南极考察。大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和海军打捞救生船“1121”号满载着中国南极考察队和南大

洋考察队的近百名各专业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和海军官兵、随队记者等共591人,经过30天的艰苦航行,行程11171海里(20668.69公里),于12月26日安全抵达南极洲。经过26个日夜奋战,在南极乔治王岛建立起中国南极第一个考察站 ──长城站。 长城站的建立,特别是实现当年建站当年越冬,更增添了中国人对极地考察的信心。3年后,中国人又雄心勃勃地把目光转向冰雪茫茫的南极大陆,于1989年2月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建成了中山站。中山站周围海军具有明显的南极特征,便于开展各种学科的考察研究。 迄今为止,中国已正式开展了多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冰雪、地质、大气、生物、气象、海洋等各学科取得丰硕的成果。

南极科考作文800字

南极科考作文800字 南极素有“世界极寒”之称。这片白色大陆平均海拔23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 多少年以来,人们被南极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冒险家都在对这片白色大陆进行生物、物理、海洋科学等多方面的考察。 三十年前,我国第一只南极考察队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这支队伍是由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0号”远洋综合考察船、海军打捞救生船以及南极洲考察队、南大洋考察队组成的,人员分别来自我国的六十多个单位。 考察队员们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凝成了“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他们被世人仰慕的同时,不知道为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留下了多少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汗水。这种精神,也被我国日后进行南极考察者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1984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起航,六天后到达南极洲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日,中国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在了南极洲。 1985年2月15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20日,举行了落成典礼。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第二个考察站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

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站,它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位于维斯托登半岛上,它所在的山脉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20XX年10月20日,我国踏上了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组成了自1984年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支考察队,共计204人。考察队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征,前往南极大陆建设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同时还肩负着中山站改造建设和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20XX年1月27日,昆仑站最终胜利建成。昆仑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建成后的昆仑站,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 20XX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2月8日上午11点,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战。泰山站成为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座南极科考站。 如今,我国已经奔赴南极进行了三十多次科学考察。科考队员们克服严寒和冰情、大风等诸多困难,用负责任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开战多学科综合考察,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国进一步进行南极科考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1、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 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17500千米。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可接纳越冬科考人员40名,度夏科考人员80名。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临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长城站附近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2、中国南极中山站:我国第一个建于南极圈以内的高纬度极地科考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距离北京12553千米。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拉斯曼丘陵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前进基地。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站上设施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3.南极昆仑站: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地理坐标为80°25′01″S,77°06′58″E。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但也是距离我国中山站最近的一个内陆冰盖高原点,位于东南极高原腹地,冰盖主分冰岭的中段。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冰穹 A内陆冰盖考察队确定最高点的位置为南纬80°2200,东经77°2111,高程4093米,实测的年平均温度为-58.4℃,是地球表面温度最低的地区。该点距中山站的直线距离为1228公里,雪地车实际行车距离为1280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被冰覆盖的海拔最高的地区。根据卫星测高资料,冰穹A最高点区域为一个东西宽10~15公里、长约60公里、沿东北-西南方向展布的水滴状平台地形,该平台高程相差仅2-3米,最高点位于平台北侧。根据我国内陆冰盖考察队装设在冰穹A最高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2005年全年最低温度为-82.3℃(7 月27日测定值),夏季最高温度-35℃,气压在590~550百帕之间,年平均风速低于5米/秒,最大风力不超过8米/秒,一般在2~4米/秒。冰雷达探测表明,冰穹A最高点区域冰厚在1500米至超过3000米的范围内随下覆地形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且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500米以上雪层水平、稳定、年积累率很低。由于其严酷的气候环境条件,自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一直被国际南极考察界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在第21次队冰穹A考察前,从未有人类的足迹到达过那里。

南极来信

南极来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认识书信格式,了解回信的一般特点。 4.了解南极的一些知识,感受亲情,激发热爱科学、探索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6.南极来信 读信 一遍又一遍真高兴 我看合影 最冷积雪不化 (介绍)南极企鹅 动物胖乎乎 海豹 放心条件好温暖如春 你 好好听话争取进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想想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 3.置疑:爸爸在信里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卡片抽读生字词,正音。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个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4)齐读课文。 3.老师简介回信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我和妈妈为什么特别想念爸爸?“四个月”说明了什么?爸爸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3.用“特别”说话。 4.指导朗读。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世界”的写法。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词。 2.齐读课文第一段,说说写了什么。 二.学习二至四段 1.轻声读第二段。想想着一段介绍了南极的什么。 (1)南极的气候怎么样?理解“积雪很厚”、“终年不化”的意思。指导朗读。 (2)南极主要有哪些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看图认识“企鹅”和“海豹”,老师简介它们的一些习性和特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天气这么冷,爸爸在哪儿的生活怎么样?自由读第三段。 (1)指导看图,简介中国南极考察站的情况。 (2)老师小结:国家关心……工作者以苦为乐。 (3)齐读课文第三段。 3.爸爸最后有什么希望?齐读。

中国南极考察队队员选录筛选招聘条件 参考内部资料

中国极地考察队队员守则 为维护我国极地权益和极地考察声誉,保证极地事业顺利发展,特制定中国极地考察队队员守则。 一、忠于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严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严守国家秘密。 三、热爱极地事业,忠于职守,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四、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坚决完成各项任务。杜绝一切损害集体团结和考察任务完成的言行。 五、严格遵守各项外事纪律和规定,遵守极地相关国际条约,尊重当地文化习俗。 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遵守考察队、考察船、考察站和特殊考察任务中的一切安全规定。 七、保护极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爱护极地动植物。

中国极地考察队队员基本条件与职责 一、基本条件 (一)思想品德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民族自豪感。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品德端正。有协作精神、团结同志、具备大局意识。 (二)身心素质 经三级以上专门医疗机构体检确认,具有在极区特殊环境下胜任工作的基本身体条件。无各类器质性疾病;无各类严重的慢性病;无传染性疾病。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控能力。年龄原则上限定在55岁以下。 (三)业务技能 具备拟任岗位的知识和技术能力,综合业务素质高,能独立开展工作。 (四)自愿原则 本人自愿,配偶、直系亲属同意,所在单位推荐派出,遵守中国极地考察有关管理规定。 二、职责 中国极地考察队队员要竭尽全力完成任务,为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祖国争光。其共同职责是: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党

高中地理小练习:南极科考站“西瓜雪”(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南极科考站“西瓜雪” (附答案解析) 2020年2月,乌克兰维尔纳斯基科考站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西瓜雪是雪藻在冰雪融化时快速生长,形成雪地藻华,雪藻所含色素将积雪染成粉红色的一种现象。下图示意维尔纳斯基科考站及其周边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和南极大陆内部相比,维尔纳斯基科考站附近雪量较丰富的原因是 A.夏季对流旺盛 B.地形增雨显著 C.气旋锋面活跃 D.大风吹雪沉积 2.此次“西瓜雪”现象发生期间,可推知当地 A.天气温和气温偏高 B.大风天气多 C.下垫面反射率上升 D.空气湿度大 3.“西瓜雪”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其 A.表明当地大气质量优 B.本身光彩夺目的美景 C.反映当地物种多样性 D.背后的全球变暖背景 【答案】1.C

【解析】据材料信息,空间定位可知,该地位于高纬极圈附近,全年气温偏低,空气对流较弱,A项错误;维尔纳斯基科考站建于海洋中,相对于南极大陆内部,其水汽更加充足,易受温带气旋与极锋影响,B项错误,C项正确;该科考站的积雪并非从他处吹来,D项错误。故选C。 【答案】2.A 【解析】据材料信息,西瓜雪是雪藻在冰雪融化时快速生长,形成雪地藻华而致。2月正值当地暖季,温度偏高,冰雪融化可能形成雪地藻华,A项正确;大风天气不利于积雪大量消融,进而不利于西瓜雪现象的发生,B项错误;暖季时积雪融化,地表积雪量减少,下垫面反射率降低,C项错误;该地地处高纬,虽暖季部分积雪消融,但该地总体受极地东风带影响,气候干冷,空气湿度大的表述不够严谨,D项错误。故选A。 【答案】3.D 【解析】据材料信息,西瓜雪是由于冰雪融化,雪藻快速生长导致的积雪染色现象。高纬度地区出现西瓜雪现象,可推知该地区气温升高,积雪消融,可能由于全球变暖而致,D项正确。故选D。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口甘肃苏延清 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海拔高度2600米,年平均温度零下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昆仑站与泰山站一样是度夏站。该站的建成,今后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新建的泰山站规模跟昆仑站大体相当。它是一个三层高架结构,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国的一个灯笼的造型。 一、泰山站的选址 据专家介绍,泰山站这个位置的亮点,是它位于我国两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建立在南极内陆的科考站,到了内陆地区,大船、直升飞机都没法过去,人们的交通工具,有且只有一种——雪地车。雪地车有点像坦克,也是大履带代替轮子行进,爬坡能力非常强,有那种硬派越野的架势。但雪地车跟越野汽车不能比的是速度,雪地车行进速度大概在30千米/小时左右,有了处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中间的泰山站,给昆仑站进行物资补给的路途就一下方便了很多。 二、科考意义 泰山站所在地,它正好处于格罗夫山、哈丁山考察区,这个区域是南极洲上的陨石富集地。南极洲上的这些陨石,来自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它们携带着其他星球的“基因”,是地球人了解有关太阳系早期信息、演变奥秘的钥匙,甚至还可以知道其他星球上有无生命的存在。据专家介绍,在南极采集到的陨石,地球年龄(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保存)的年龄最

长,而且这些陨石的原始状态最好,因这些陨石长期在冷冻和无菌条件下保存,几乎没有受到地球上其他物质的污染,这就最有利于研究太阳系内外星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其他大陆,由于风化作用和环境条件因素,陨石落地后不能保存几千年。而南极陨石的地球年龄一般可达几十万年,比其他大陆陨石的地球年龄高出100多倍。 所以在南极洲采集到的陨石,相当于能够一次性在一个平台上就“接收”到月球、火星等等其他星球发来的“穿越邮件”。 中国第15次、16次、18次南极考察队于1999年、2000年和2002年三次组织格罗夫山地区综合考察,在位于南极冰盖深处的格罗夫山地区,总共发现了4482块珍贵的“天外来客”。这个成绩,使得中国的陨石库,在世界排到前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南极考察队发现的这些陨石,有铁镍陨石和球粒陨石,已经带回国内分析研究。 泰山是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南极新建的内陆站命名为“泰山站”,蕴含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寓意,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1]

南极科考_关于南极的作文800字

南极科考_关于南极的作文800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南极素有“世界极寒”之称。这片白色大陆平均海拔23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 多少年以来,人们被南极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冒险家都在对这片白色大陆进行生物、物理、海洋科学等多方面的考察。 三十年前,我国第一只南极考察队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这支队伍是由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0号”远洋综合考察船、海军打捞救生船以及南极洲考察队、南大洋考察队组成的,人员分别来自我国的六十多个单位。 考察队员们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凝成了“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他们被世人仰慕的同时,不知道为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留下了多少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汗水。这种精神,也被我国日后进行南极考察者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1984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起航,六天后到达南极洲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

日,中国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在了南极洲。 1985年2月15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20日,举行了落成典礼。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第二个考察站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站,它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位于维斯托登半岛上,它所在的山脉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2008年10月20日,我国踏上了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组成了自1984年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支考察队,共计204人。考察队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征,前往南极大陆建设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同时还肩负着中山站改造建设和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2009年1月27日,昆仑站最终胜利建成。昆仑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建成后的昆仑站,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 2014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2月8日上午11点,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战。泰山站成为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座南

南极趣闻

南极趣闻 一、南极点用什么时间?地球的南、北极点是地面上所有经线的交点,那里只有明确的纬度(南、北纬90度),而没有明确的经度。所以南、北极点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时区,也就没有自己的区时。我们知道,地方时因经度而异,南、北极点没有明确的经度,所以也没有自己的地方时。总来说之,从理论的角度看,南极点既无区时也无地方的。那么,在现实当中,南极点采用的又是什么时间呢?美国南极点考察站(阿蒙森一斯科特站),为方便本站实行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系,需采用一个规定的时间。因为他们的物资和人员都从新西兰基地用飞机直接运来,因而他们采用的是新西兰时间,即东12区的区时。这比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早4个小时。《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中写到:“我们全体于智利彭塔时间(注:1989 年12月11日下午5时到达南极点。极点使用的新西兰时间,为12月12日上午9时。”秦大河是徒步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个中国人,而且很可能也是我国第一个把南极点时间告诉国人的人。 二、南极点上怎样记风向?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由南极点向任何方向都是向北,不论什么风向都是北风。不过气象观测和科学研究上不能那么记,那样记是毫无意义的。科学家们规定:在南极点,风向是以0度经线为基本方向,按顺时针方向量度的,共分为360度。按照这样的规定,从0度、东经90度、180度、西经90度吹来的风,其风向依次是0度、90度、180度、270度,余可类推。南极点上风向比较稳定,多数来自东经26度~东经54度那个方位,即风向多为东经26度~东经54度,年最多风向为东经38度。南极点上盛行26度~54度风的原因,是因为它位于大约向东经38度方向升高的坡上,在重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缘故。据长年观测资料,南极点年平均风速为4.8米/秒。极夜期风速大些,极昼期间风速小些。

中国南极科考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 5月22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南极事务。中国的南极考察历史仅有短短的33年,但这33年来, 我国向极地考察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1984年,中国首支南极洲考察队成立。队长郭琨率 领考察队员奔赴南极,仅用40天就建成长城站。此后, 我国相继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如今,第五 个中国考察站也已经在罗斯海地区完成规划选址,即将 开建。 2017年1月8日,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 601”成功降落南极冰盖之巅,我国南极科考的“航空时 代”由此来临。“雪鹰601”“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和4大 考察站将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空间大大拓展,极地-海洋 观测系统平台初步形成,正如第33次中国南极科考领队 孙波所言,“中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海陆空立体化协同考察的新纪元”。 33年来,我国在南极科考中初步建 立了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科研队 伍,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目前,我 国南极陆基考察在国际科学刊物发表 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回收陨石 12000多块,位居世界第三。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 任秦为稼介绍,目前,我国已与美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订了有关南极 合作的双边协定或备忘录,积极践行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等相关国际公约要求,注重环境管理, 保护南极环境。 目前,中国已在有40多个国家参 与的南极条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快建立覆盖包含南北极在内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大力推动极地考察向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迈进。 地理环境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

南极洲试题

南极洲试题 一.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乙两箭头表示地球自转,则正确的是甲箭头B.若丙、丁两箭头表示西风漂流,则正确的是丁箭头C.若图中虚线①②为晨昏线,则北京为昼短夜长 D.图中最大的纬线圈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能为90 2.如果以C点为起点,依次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各走10千米,最后到达 A.原地 B.原地以东 C.原地以西D.原地以北 3.若图中A点为21时,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时 B.8时 C.12时 D.14时 读南极地区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4—6题。 4.图中a、b为我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科学考察站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B.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2时 C.在盛行风的吹拂下两站国旗均飘向西北方向 D.此时长江正值汛期 5.有关a、b两个科学考察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站面临的是太平洋B.a站面临的是印 度洋 C.b站位于南极半岛上D.b站隔麦哲伦海 峡与南美洲相望 6.南极地区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到该地区旅 游 A.我国的暑假期间是最佳季节 B.用指南针定方向在极地地区不可靠 C.随时能观察到美丽的极光 D.太阳高度很小,对皮肤毫无损伤 二、读图填充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洲是地球最__________部的陆地,四周被大洋环绕,A是__________洋,A的西边是__________洋,A的东边是__________洋。 (2)在图中标出东经和西经。 (3)南极洲与其他大洲相距遥远,只与__________洲距离较近。 (4)B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一个考察站__________站,C是__________站,B在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C在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洲属于__________气候类型,从气温、降水、风速三方面分 析这里的气候特征__ __________ _。(2) 我国南极考察队应选择__________月到南极考察,因为此时是南极的 3、读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89-1990 年,由中、美、苏、法、英、日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 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又一次 把人类的足迹印在了南极极点上.(见图) (1)图中南极最高峰B叫____ (2)南极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看到最多的鸟类动物 是( ) A企鹅B鸵鸟C蜂岛D巨嘴鸟 (3)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 北京时间为( ) A12日14时B13日2时C 12日2时D13日14时 (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4、读南极洲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注字母代表的海洋:C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2)填注字母代表的陆地:A _______B________ (3)填注字母代表的海峡:G_________ (4)填注字母代表的考察站F________H________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长城站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长城站 科学考察项目申报指南 一、中国32次队度夏科考项目申报要求: 中国第32次科学考察队中山站、内陆昆仑站、格罗夫山考察与南大洋考察项目将执行“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项目,该类项目将由极地考察办公室根据极地专项办与各承担单位签订的专项任务合同组织论证,考虑到长城站“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项目2015年相关工作已启动,该类项目不含在此次研究项目中申报。由极地考察办公室按合同组织论证。其他项目通过自由申报,专家评议方式组织实施。申报截止日期:2015年2月5日。 二、基本情况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S62°12′59″,W58°57′52″),距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7501.9公里,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作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在科研方面主要开展了生物研究,环境监测,常规气象观测、冰雪、海冰、地质、地磁、地震学观测、卫星测绘等项目。长城站可容纳约40人度夏、20人越冬。目前在南极乔治王岛上,有智利、俄罗斯、乌拉圭、韩国等7个国家分别建有考察站,与我国科学家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 三、2014-2015年度考察站开展科考情况 2014-2015年度长城站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16项(含越冬项目1项)。 长城站区域除气象常规观测延续考察项目外,还开展了站区周边生物生态学研究、有机污染物研究、卫星遥感系统维护、地震活动特征研究、地质考察及再生能源利用等科学考察项目。 四、考察站主要建筑 长城站现有大型建筑物15座,包括综合活动中心、科研办公楼、污水处理栋、废物处理栋、生活栋、发电栋、综合车库、科研栋、食品栋、1号栋、、危险品库、气象栋、通讯栋等。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1985年2月20日摄)。1985 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已发展到新阶段。同年3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气象台网站,并被正式 授予国际台代号。新华社发 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简称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洲最早建立的科学 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 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 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 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 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多个考察站。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 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 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公里。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009年年初,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之一的南极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已建设成功。这极大地改善极地工作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与国内的距离。通过实时传输科考数据,将显著提高极地科研成果产出的效率,增强极地考察的支撑能力。 中国南极长城站为什么选在乔治王岛? 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要进行科学考察,必须首先建立考察站,为考察人员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因此,南极考察的一切需要,在国内都要精心准备,稍有忽视,就会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进行准备中,对中国南极站的站址的初选,是当时的南极考察委员会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尔后工作的进行。在对南极自然地理有了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南极委认为,东南极洲尽管离中国较近(相对于西南极洲而言),但在当时没有破冰船或抗冰船的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极地地区的 科学考察 一、单选题 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其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为度夏科考站,且设计寿命仅10年和15年。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下图)。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遍布。据此完成1~2题。 1.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航行B.地表多碎石,利于建筑施工 C.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和D.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 2.恩克斯堡岛上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岩石崩解破碎明显B.冰川融化,流水侵蚀作用强 C.基岩裸露,冻融、风化作用强D.岩石裸露,风力侵蚀作用强 自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2018年1月我国在南极的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165°E,76°S)上正式开建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下图)。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据此完成3~5题。 3.已建成的四个南极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泰山站

4.拟建的科考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 5.第五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航行B.地表多碎石,利于建筑施工 C.罗斯海海域宽阔,气候较暖和D.海洋生物多,利于海洋研究 1989年7月27日,我国科学家秦大河参加了“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他们从南极半岛北端长城站附近出发,徒步横穿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大陆。秦大河主要承担深度为2米的雪层剖面观测和采集雪样等科学考察任务。经过艰难跋涉,途经南极点后,于1990年3月3日胜利抵达本次考察终点——原苏联和平站。据下图及文字资料回答6~7题。 6.秦大河在开展科学考察任务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不包括 A.强风频繁,吹起积雪,能见度低B.严寒的天气,容易冻伤 C.有的地方雪层较深、坚硬,不易挖掘D.采集的样品难以储存 7.该考察路线沿途所经历的现象正确的是 A.每天都会看到绚丽的极光B.一望无际、地势低平的雪原 C.成群的企鹅及等野生动物D.该考察线路长度约为6 000千米左右 8.如下图所示,我国将在南极建设第五个科考站。当上海昼最长的时候,我国南极科考站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昆仑站B.泰山站C.中山站D.长城站 2018年2月26日,全球种子库迎来启用10周年庆典。该种子库位于斯匹次卑尔根岛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高于海平面约130米。其储存的种子样本已超过100万份,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北两极地区科学考察工作的回顾,科研成果取得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极;科学考察;作用;意义 极地科学考察是一个国家综全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开展极地考察项目不到30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种成就反映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崭新面貌。南北两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为我国今后极地考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回顾 1.1南极科学考察 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人类文明最晚接触到的一块大陆。自19世纪人类发现南极以来,各国探险家就没有停止过探索南极的脚步。南极这块从未开发过的神秘大陆,无时不在吸引着人类的目光。进入20世纪后,南极更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战略价值,吸引了众多国家政府组织的考察活动。中国政府也积极加人到南极考察的行列中来,至今已组织了26次南极科学考察,并在南极建立了3个固定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考察起步十分艰难,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相应的经济技术条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为最佳选择。 1979年12月~1980年3月.应澳大利亚方面的邀请,中国首次派出两名科研人员赴澳大利亚设在南极的凯西站,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与访问,迈出了中国考察南极的第一步。此后,新西兰、日本等国多次邀请我国科学家在南极考察站协同工作,这些考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南极专家,为日后在南极建站打下了基础。 1981年1月20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成立,南极事业的机构建制逐步完善。1983年5月6日,国家科委、南极委等部门联合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筹备工作报告》,对未来南极考察的“六五”和“七五”计划提出了总体设想。6月8日,中国驻美大使章文晋向《南极条约》保存国美国政府递交了加入书,中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之一,为进一步挺进南极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国的南极事业真正大规模开展是在1984年。经过5年多考察研究,中国已具备了建立自己的考察站、独立开展南极研究的能力。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参与南极事务的决策早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1984年2月,“我国首次南大洋和南极考察总体方案论证会”召开。6月,首次南极组队考察被批准.相关筹备工

初中地理知识点:极地科考

初中地理知识点:极地科考 一、选择题 2014年2月,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建设完成。泰山站的房屋是一栋多脚竖立的飞碟状大屋。读下图,完成1~2 1.四个科考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A.中山站B.泰山站C.长城站D.昆仑站 2.根据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推测,年均温最低的是 A.中山站B.泰山站C.长城站D.昆仑站 3.目前,中国在南极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五个南极科考站 A.均位于西半球B.均位于高纬度 C.长城站比中山站先迎来日出D.以矿产资源勘查为目的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下图示意我

国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地理位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4~6 4.与我国的长城站相比,罗斯海新站 A.纬度高B.纬度低C.位于内陆D.位于半岛5.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6.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的时间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 A.2月南极地区有极夜B.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C.2月南极地区无烈风D.2月是南极地区的寒季 读我国南极地区极地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7~8 7.泰山站的地理坐标约是 A.64°N,97°W B.64°S,97°E C.74°S,77°E D.74°S,77°W

8.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A.正南方向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近年来,我国对南极的科学考察力度不断加大,新的南极科考站正在建设;同时去南极旅游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读“南极地区图”,完成9~11 9.图中我国各考察站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A.昆仑站B.长城站C.中山站D.无法判断 10.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需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南极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纬度低C.海拔低D.降水多 11.在南极地区旅游,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凿冰留作纪念B.制作生物标本 C.爱护极地动物D.随意丢弃垃圾 二、解答题 12.据统计,全球每五个赴南极的游客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中国已成为南极游的超级大国。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魔鬼”德雷克海峡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南美洲、南极洲交界处,海峡内几乎每天都刮 8 级以上的大风,是名副其实的怒吼海峡,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危险航道之一。 材料二:下图是南极旅游线路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极地科学考察(含解析)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极地科学考察 命题角度一:南极科考 第26次南极科考船“雪龙号”于2009年10月11日10时30分从上海出发。这次科考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69°22′S,76°22′E)的常规科考外,重点进行昆仑站(80°25′S,77°06′E;南极冰盖最高点附近)的内陆科考。并正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昆仑站海拔4087米,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读图完成1-3题。 1.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 B.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2.昆仑站分别位于长城站及中山站的() A.西北方向、东南方向 B.东南方向、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西南方向 3.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建设中的困难主要有( ) ①极度严寒②极度缺氧③极昼期短④暴雪天多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4.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冰穹A”(80°22'00″S,77°21'11″E,海拔4093米)。在冰穹—A处进行天文观测的最重要优势是( ) A.海拔高,气温低 B.暴风雪,纬度高 C.极夜长,空气稀 D.全

天空,观测广 5.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 ) A.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 B.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 C.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 D.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 命题角度二:北极科考 2004年7月28日,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落成仪式在挪威西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新奥尔松举行。 中山站时间2009年2日9时25分(北京时间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据此完成1-2题。 1.挪威呈现“海岸线曲折,多峡湾与岛屿,海湾常深入 的形成原因是( )内陆且两岸陡峻”的海岸景观。其主要 A.海浪作用的结果 B.流水作用的结果 C.风力作用的结果 D.冰川作用的结果 2.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修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此处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受冷高压控制,气候严寒 10°20°30° ° 新奥尔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