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渤海_黄海北部海浪特征分析

渤海_黄海北部海浪特征分析

渤海_黄海北部海浪特征分析

-36-

狂风巨浪容易造成恶性海难,目前,全球海难事故中有60%~80%是由于大风和巨浪所造成。本文以C C M P 风场驱动SWAN 模式,得到1988~2009年渤海-黄海北部的海浪场,深入研究该海域的海浪特征,对海洋水文保障、海洋能开发、海洋工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简介及模拟方法

CCMP 风场[1]来自NASA Earth Science E n t e r p r i s e ,结合了A D E O S -I I 、QuikSCAT 、SSM/I 、AMSR-E 几种资料,其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空间分辨率为0.25°×0.25°,时间范围从1987年7月至今,空间范围为78.375°S ~78.375°N ,0.125°E ~359.875°E 。CCMP 风场具有时间序列长、时空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国内外广泛运用[2-3]。

选取计算范围为37°N ~41°N ,117°E ~127°E ,模式分辨率取0.1°×0.1°,计算时间从1988年01月01日~2009年12月31日,积分步长取为900s ,每小时输出一次结果。

2 结果分析

海浪特征分析通常包括[4-5]:波高波向的季节特征、波周期、极值波高、浪级频率、波向频率、波高长时间变化趋势等。关于渤海-黄海北部的海浪特征分析,前人做了较多工作,主要是关于波高波向、浪级和波向频率、波高变化趋势等,本文将重点放在研究不多的波周期、极值波高等方面,而这些均是海洋水文保障、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关注的对象。

2.1 波周期的季节特征

波浪能的大小与波高的平方乘以波周期成正比,波周期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波浪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分析了渤海-黄海北部的波周期分布特征,见图1。

由图1可见,渤海-黄海北部在近海的波周期小于离岸,渤海及渤海海峡的波周期小于黄海北部。渤海的波周期基本在3s 以内,渤海海峡的波周期稍大于渤海,在3s 左右,黄海北部的波周期基本在3~4s 之

渤海-黄海北部海浪特征分析

王冠1 郑崇伟2 李思祥1 仇晓庆1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司令部37分队,浙江宁波 3151222.中国人民解放军92538部队12分队,辽宁大连 116041

间。

图1渤海-黄海北部海域近22年平均波

周期分布特征(单位:s )

2.2 近22年最大波高

利用模拟的逐小时海浪数据,统计了近22年期间渤海-黄海北部的最大波高,见图2。近22年期间,不同海域的最大波高差异较大,渤海-黄海北部在近海的最大波高小于离岸,渤海及渤海海峡的最大波高小于黄海北部。近海的最大波高在1~ 3m 左右,由近海向离岸逐渐增大。近22年的最大波高存在2个大值中心:渤海中南部海域(波高在6.5m 左右)、山东半岛至朝鲜之间的海域(波高在7~8m )。

图2 近22年期间渤海-黄海北部海域的

最大波高(单位:m )

2.3 极值波高

极值波高是海洋工程、航海、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等都极为关注的,本文利用模拟得到的海浪数据,采用耿贝尔曲线法[6],计算了渤海-黄海北部的五十年一遇和百年一遇极值波高。

图4 50年一遇极值波高(单位:m )

由图3可以看出,渤海-黄海北部海域的二十年和五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均存在两

参考文献

[1]郑崇伟. 全球海域风能资源储量分析[J].中外能源,2011,16(7):43-47

[2]郑崇伟. 基于CCMP风场的近22年中国海海表风场特征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4(3):40-46

[3]刘志宏,郑崇伟,庄卉等. 近22年西北太平洋海域海表风速变化趋势研究[J]. 海洋技术,2011,30(2):127-130

[4]郑崇伟,张霞. 基于WAVEWATCH-III模式的近10年南海波候统计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4(1):48-55

[5]郑崇伟,周林,刘志宏. 近45年大西洋波候统计分析[J].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2011,34(2):50-53

[6]侍茂崇,高郭平,鲍献文等. 海洋调查方法[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作者简介

王冠,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水文气象保障。

郑崇伟,男,硕士,主要从事波候及波浪能资源研究。

个明显的大值中心:渤海中南部和山东半岛至朝鲜之间的海域。渤海中南部海域的二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在7m 左右,五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在8m 左右;山东半岛至朝鲜之间的海域的二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在7~8m 左右,五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在8~9m 左右。近岸大部分海域的二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基本都在在4m 以内,五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在5m 以内。

3 结论

3.1渤海-黄海北部在近海的波周期小于离岸,渤海及渤海海峡的波周期小于黄海北部。渤海的波周期基本都在3s 以内, 渤海海峡的波周期稍大于渤海,在3s 左右,黄海北部的波周期基本在3~4s 之间。

3.2渤海-黄海北部在近海的最大波高小于离岸,由近海向离岸逐渐增大,渤海及渤海海峡的最大波高小于黄海北部。近22年的最大波高存在2个大值中心:渤海中南部海域、山东半岛至朝鲜之间的海域。

3.3渤海-黄海北部海域的二十年一遇和五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均存在两个明显的大值中心:渤海中南部和山东半岛至朝鲜之间的海域。渤海中南部海域的二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在7m 左右,五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在8m 左右;山东半岛至朝鲜之间的海域的二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在7~8m 左右,五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在8~9m 左右。近岸大部分海域的二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基本都在4m 以内,五十年一遇极值波高在5m 以内。

DOI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2.003

图3渤海-黄海北部海域20年一遇、

最新渤海海域潮汐时刻表

渤海海域潮汐时刻表(农历) 涨潮落潮涨潮落潮 (初一、十六) 0:48 7:00 13:12 9:24 (初二、十七) 1:36 7:48 14:00 20:12 (初三、十八) 2:24 8:36 14:48 21:00 (初四、十九) 3:12 9:24 15:36 21:48 (初五、二十) 4:00 10:12 16:24 22:36 (初六、二十一) 4:48 11:00 17:12 23:32 (初七、二十二) 5:36 11:48 18:00 0:12 (初八、二十三) 6:24 12:36 18:48 1:00 (初九、二十四) 7:12 13:24 19:36 1:48 (初十、二十五) 8:00 14:12 20:24 2:36 (十一、二十六) 8:48 15:00 21:12 3:24 (十二、二十七) 9:36 15:48 22:00 4:12 (十三、二十八) 10:24 16:36 22:48 5:00 ( 十四、二十九) 11:12 17:24 23:36 5:48 ( 十五、三十) 12:00 18:12 0:24 7:00 不是初一、十五大潮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不敢保证非圆月没有大潮。夏季潮汐基本稳定,但是一定要注意下海时间。涨潮速度很快。 《食品安全法》试题

(时间:30分钟总计:100分) 姓名:部门:成绩: 一、填充题(每空2分,共40分) 1、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于2015 年10月 1日起正式施行。 2、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 年。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 年。 3、食品生产经营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将处以 5000 元以上 500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4、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5、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 6、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7、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8、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上海中考知识点汇总)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 (中考知识点)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的海底地形 南海的深度比渤、黄、东海要大。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陆附近深度较浅外,中部和东部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较陡的大陆坡和辽阔的深海盆地。海底地势西北高,东部和中部低。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大陆架;大陆架以外为阶梯状下降的大陆坡,中国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即为分布在大陆坡山脊上的礁岛;在大陆坡的终止处进入南海深海盆地。在南海东部,从我国台湾岛至吕宋、巴拉皇岛等地,出现一系列岛弧和海槽(沟)相伴分布的格局。 南海大陆架非常宽广,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其中,南部大陆架宽度最宽,北部次之,西部和东部狭窄。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大致为中国台湾南端至海南岛以南的华南沿岸及越南北部沿岸的浅水区,海底坡度平均为3′40″。陆架宽190~280公里,一般超过250公里。北部湾为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平均水深40米左右,全属大陆架。该湾地形与渤海颇为相似,北部和西部较浅(20~40米),中部和东南部较深(50~60米)。该湾海底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深处在海南岛西南近海,达90多米。南海西部越南沿海大陆架较窄,南北两端宽约50公里,中间仅20公里;坡度较大。南海东部均为岛架,台湾岛至吕宋岛一带岛架很窄,仅5~10公里,坡度达50′~1°40′。巴拉望附近岛架宽30~60公里,坡度一般为17′。南海南部和西南部大陆架为巽他陆架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宽度超过300公里。南海西部和东部陆架是以侵蚀为主的侵蚀—堆积型陆架,而南部和北部的大陆架则为堆积型陆架。 南海的大陆坡分布在水深150~3600米之间,呈阶梯状下降,大致从150米开始,海底坡度明显地逐渐变陡,由平坦的大陆架变为陡坡,并隔以深沟。约在1000~1800米深处,地形转缓,成为断续相连的平坦面,宽达数百公里。在平坦面的外侧,又是个急陡坡,至3600米附近大陆坡终止,到达南海深海平原。 南海大陆坡围绕着海盆四周可分为4个区:北陆坡、西坡阶地、南陆坡和东陆坡。 北陆坡约位于中国台湾以南至珠江口大陆架的外缘。陆坡上为波状起伏的平原,并有隆起的暗礁。在东沙群岛附近水深增至1000~2000米,地势向南凸出。 西坡阶地又叫海南岛南部大陆坡,宽达300海里,位于珠江口外的深海洼地和越南南部陆坡之间,水深1000~1500米处。它具有显著的阶梯状,坡度较大(5~10°),等深线密集,呈南北向分布。西沙和中沙群岛就分布在西坡阶地上。西坡阶地上有许多水下峡谷,把阶梯状的陆坡分割为许多地块。西坡阶地的坡麓有一狭长拗陷,深5567米,为目前已知南海的最深处。 东海,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东临太平洋。 东海的海底地形 总的说是西北高、东南低。海区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依海底地形趋势,可分为两个区域:西部大陆架浅水区和东部冲绳海槽深水区。

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

第30卷 第3期2009年5月 石油学报 A CT A PETROLEI SINICA V o l.30M ay N o.3 2009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项目(SC 06T J TQL 004)资助。 作者简介:万桂梅,女,1978年12月生,200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含油气 盆地分析专业方向研究。E mail:jw zw gmcup @yahoo com cn 文章编号:0253 2697(2009)03 0342 05 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 万桂梅1,2 汤良杰1,2 周心怀3 余一欣1,2 陈绪云1,2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452) 摘要:为了分析郯庐断裂带对渤海海域渤东地区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解释了5条地震剖面,并对其中一 条剖面做了平衡恢复。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在渤东地区表现为3个分支,剖面上发育明显的负花状构造、具有走滑性质的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断阶构造等,还可见海豚效应现象。平面上深部走滑断层延伸较远,浅层形成大量的雁列式正断层。郯庐断裂古近纪主要以伸展活动为主,且以渐新世东营组沉积期伸展活动最强,上新世 第四纪以走滑活动为主。因此,渤东地区断裂具有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套断层系统: 古近系及其下部的伸展断层系统; 新近系 第四系的走滑断层系统。郯庐断裂的晚期强烈活动促使了油气的晚期成藏。 关键词:渤东地区;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构造样式;构造演化中图分类号:T E 111 2 文献标识码:A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Bodong area of Bohai Sea WAN Guimei 1,2 T ANG Liangjie 1,2 ZH OU Xinhuai 3 YU Yix in 1,2 CH EN Xuyun 1,2 (1 Basin and Reser voir Resear ch Center ,China Univers ity o f Petro leum,Beij ing 102249,China; 2 State K ey L abor ator y o f Petr oleum Res our ce and Pr osp ecting ,China Univ ers ity of Petroleum,Beij ing 102249,Chin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6167436.html, OOC China L td.T ianj in,T ianj in 300452,China) Abstract :T he T anlu fault zone co ntro l the tectonic char acteristic,tectonic evo lution and hydrocar bo n accumulatio n in Bodong area.T he ex planatio n r esults of fiv e seismic sectio ns show that the T anlu fault has thr ee br anches in t his ar ea.T her e developed the neg a t ive flow er structures and the no rmal faults w ith strike slipping displacement ,ro llover anticline,horst and g raben,r edan,as well as the do lphin effect pheno mena on the tectonic sectio ns.T he st rike slip fault ext ended a long distance in the deep part ,w hile lo ts of en echelo n no rmal faults wer e developed in the shallo w part.T he balanced sect ion analy sis o f the T anlu fault zo ne show ed that the ex tension w as t he main activity in the Paleog ene Per iod and the mo st intense extension w as in the sedimentary per iod of O lig ocene Dongy ing F or mation,w hile the str ike slipped activ ity ex isted mainly fro m the Pliocene to t he Quaternar y.T he faults in the Bodong area had ev ident char 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l delam inat ing defo rmatio n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 wo sets of fault sy stems,including the nor mal fault system in the P aleo gene System and pre Paleog ene System,and the st rike slip fault sy stem in the N eog ene and the Quater nar y.T he late intense tectonic mo vement o f the T anlu fault zone enhanced the late per io d hydrocar bo n accumulation in the Bodong area. Key words :Bodong a rea;Bohai Sea;T anlu fault zo ne;tect onic types;tectonic evo lutio n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强烈构造变形带,南起湖北广济,经庐江、郯城,横穿山东中部与渤海,向北穿过东北地区进入俄罗斯远东地区,总长度约3500km 。该断裂是一条大规模的平移断层,具有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贯穿渤海海域,对渤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勘探实践表明,渤海海域油气主要沿郯庐断裂带分布[1],特别是蓬莱19 3大型油气田的发现,表明郯庐断裂带油气极为富集,有着广阔的勘探前景。郯庐断裂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 点[2 5],笔者针对渤海海域的渤东地区,分析郯庐断裂在该地区的构造特征。 1 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的展布 郯庐断裂在渤海海域的展布特征是时隐时现并不连续[6]。图1展示了郯庐断裂在渤海海域展布的情况。在莱州湾凹陷一带,郯庐断裂分为东西2支,走向为NNE,西支表现为断裂上部近直立并几乎通达海底,两侧地层均显示逆牵引现象,深部断面倾角略缓;

世界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2011 年第1 期2011 N um ber 1 水电与新能源 H YDR OPOW ER AND N EW EN ERGY 总第93期 T otal N o. 93 文章编号: 1671 - 3354( 2011) 01 - 0067 - 03 世界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肖惠民, 于波, 蔡维由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对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介绍了国内外波浪能发电技术的进展及主要发电装置, 并分析了波浪能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波浪能; 波能转换; 发展现状; 前景 中图分类号: P743 文献标志码: A The D eve lopm en t Status and P rospects of O ceanW ave P ow er G enera tion T echnology in the W or ld X IAO H u im in, YU Bo, CA IW e iyou ( S choo l of Pow e r andM echan ica l Eng ineer ing, W uhan U n iversity, W uhan 430072, Ch ina) A bstrac t: T he deve lopm ent o f the ocean w ave pow er generat ion techno logy hom e and ab road, its basic princ iples and charac ter istics are com prehensive ly d iscussed, the m ain g enerating dev ices are rev iew ed, and the trends and pro spects o f w ave energy u tilizat ion are a lso descr ibed. K ey w ord s: w av e energy; w av e energy conversion; deve lopm en t status; prospects 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和社会的进步,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占地球表面积70% 的 1 波浪转换技术的进展 海洋, 集中了97% 的水量, 蕴藏着大量的能源, 包括波 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其中, 波浪能由于开发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小且以机械能形式存在, 是品位最高的海洋能。利用波浪能发电可为边远海岛 和海上设施等提供清洁能源, 还可利用波浪能提供的 动力进行海水淡化, 从深海提取低温海水进行空调制 波浪能发电是通过波浪能装置将波浪能首先转换为往复机械能, 然后再通过动力摄取系统转换成所需的动力或电能。 目前已经研究开发了多种波量能技术, 实现波浪能转换。根据国际上最新的分类方式, 波浪能技术分为振荡水柱技术、振荡浮子技术和越浪技术三种。 冷以及制氢等。 1. 1 振荡水柱式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近年来, 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陆续有试验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可以预见, 不远的将来, 随着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日益成熟,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洋波浪能发电系统接入电网运行。 本文对海洋波浪能发电系统的主要技术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作了综述和评价, 最后分析了波浪能研究与利用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振荡水柱技术是利用一个水下开口的气室吸收波 能的技术。波浪驱动气室内水柱往复运动, 再通过水柱驱动气室内的空气, 进而由空气驱动叶轮, 得到旋转机 械能, 或进一步驱动发电装置, 得到电能(见图1)。其 优点是转换装置不与海水接触, 可靠性较高; 工作于水面, 便于研究, 容易实施; 缺点是效率低。 目前已建成的振荡水柱装置有挪威的500 kW 岸 式装置、英国的500 kW 岸式装置L IM PET、澳大利亚 收稿日期: 2010 - 11 - 01 作者简介: 肖惠民, 男, 博士研究生, 从事水力机械内部流动数值模拟及稳定性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究。

渤海

渤海[bóhǎi]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目录 1地理概述 2一般特征 2.1 生态特征 2.2 资源 2.3 水温变化 2.4 水质特点 2.5 海冰 2.6 海浪 2.7 潮汐和潮流 3资源丰富 4污染状况 5地质构造 5.1 构造归属 5.2 基底 5.3 盖层 6地区经济 6.1 经济发展状况 6.2 人口及活动 6.3 海洋开发活动 7海水西调 7.1 基本构想 7.2 五大问题及对策 7.3 质疑 1地理概述 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最北端,即北纬37°07′~41°,东经117°35′~122°15′的区域。它一面临海,三面环陆,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毗邻,东面经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辽东半岛的老铁山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角间的连线即为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犹如伸出的双臂将其合抱,构成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放眼眺望,渤海形如一东北—西南向微倾的葫芦,侧卧于华北大地,其底部两侧即为莱州湾和渤海湾,顶部为辽东湾。 渤海海域面积77284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668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5米,20米以浅的海域面

渤海详图 积占一半以上。渤海地处北温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0.7℃,降水量500~600毫米,海水盐度为30。 渤海海底平坦,多为泥沙和软泥质,地势呈由三湾向渤海海峡倾斜态势。海岸分为粉沙淤泥质岸、沙质岸和基岩岸三种类型。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和辽东湾北岸等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滦河口以北的渤海西岸属沙砾质岸,山东半岛北岸和辽东半岛西岸主要为基岩海岸。渤海是位于中国的内海。在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之间,基本上为陆地所环抱,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面积77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公尺,沉积物以淤泥和粉沙淤泥为主。渤海周围有三个主要海湾︰北面的辽东湾,西面的渤海湾、南面的莱州湾。由于辽河,滦河,海河,黄河等带来大量泥沙,海底平坦,饵料丰富,是中国大型海洋水产养殖基地。盛产对虾,黄鱼。沿岸盐田较多,以 shadow

黄海北部潮汐表

大连海域潮汐表

潮汐是由于日、月等天体,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所造成水位、地壳与大气之周期性升降现象,其中以海水面升降最为明显,有时称海洋潮汐,或简称潮汐。 涨潮、退潮、满潮、干潮 某地海水面上升时称为涨潮 当涨到最高之水位称满潮或高潮 而海水面下降时称退潮 当退到最低水位称干潮或低潮 高潮与相邻低潮之海水位差称为潮差 涨潮或退潮时,潮水会翻起海底的泥,而且潮水大也会让人更费力气,最好避开这段时间游泳。 活汛是指潮汐潮差有变化,而且变化较大,通常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海水流会比较通畅,鱼也比较愿意开口。 死汛就潮汐潮差变化较小,一整天下来海水平面相差不多,海水流也没什么流动,鱼儿也比较不愿意开口了。 大潮、中潮一般是活汛,小潮是死汛 大潮是指每月朔、望时,因地球、月亮、太阳成一直线,月球与太阳引潮力同时相加,结果是潮差会比其他时间大 为何满潮(干潮)会比前一日晚50分发生?? 简单来说,地球月亮太阳连成一直线,月亮绕行地球一圈需要30天,每天24小时,相当于24小时÷30=0.8小时=48分钟,是由此推来的。 高(低)潮至下一次高(低)潮相隔之时间,即为潮汐的周期

潮汐周期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半日潮型:一个天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其周期平均约为12时25分。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如大连、青岛、厦门等。 全日潮型:一个天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混合潮型: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现全日潮,其余日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 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海钓一般都讲究赶潮。就是趁涨潮和落潮的时候去钓鱼,也有称为钓涨流和落流的。通常情况下,·满潮和干潮的时候就不去抛竿垂钓了。满潮的时候鱼不咬钩,干潮时水少底浅也就没鱼可钓了。 潮汐计算方法 每个月以农历为准,月大30天,月小29天,又分为上弦:即初一到十五;下弦十六至三十。各十五天。对应上弦和下弦每天潮汐涨落尽相同,例如初一与十六相同等等。 简易计算方法口诀: 头尾两天永不变, 月小天数无关联; 前五、中五和后二, 对照退八求涨潮。 前五减去一点四, 中五相差二点五;

海浪发电机设计

《机械设计学》项目汇报——海浪发电系统 班级:09级机设2班 小组成员:冯品、乔旋、柏迎村 余超、金福生、魏智利指导教师:姜世平

目录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历史 (2) 三.研究现状 (3) 四.功能分析 (4) 五.两种方案结构设计 (4) 5.1、方案一结构设计 (4) 5.2、方案一结构设计 (7) 六.方案比较及评估 (7) 七.总结感言 (8) 八.参考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辽阔浩瀚的海洋,不仅使人心旷神怡,而且使人迷恋和陶醉。然而,大海最诱人的地方,还在于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可再生能源。那波涛汹涌的海浪;一涨一落的潮汐;循环不息的海流;不同深度的水温;河海水交汇处的盐度差……都具有可以利用的巨大能量。另外,从占地球表面积约70%的海水中,还可以取得丰富的热核燃料和氢。 海洋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它的分布地域广阔,能量比较稳定,而且变化有一定规律,可以准确预测。例如,海水温差和海流随季节而变化,而潮汐的变化则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我国海洋能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全国大陆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还有五千多个岛屿,其海岸线长约一万四千多公里,整个海域达490万平方公里。如果将我国的海洋能资源转换为有用的动力值,至少可达1.5亿千瓦,相当于目前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两倍多。在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方面,当前我国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沿海地区先后研制成了各种试验性的发电装置,并建成了试验性的潮汐电站,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能源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二、研究历史 1964年,日本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浪发电装置——航标灯。虽然这台发电机发电的能力仅有60瓦,只够一盏灯使用,然而它却开创了人类利用海浪发电的新纪元。 利用海浪发电,既不消耗任何燃料和资源,又不产生任何污染,因而是一种干净的发电技术。这种不占用任何土地,只要有海浪就能发电的方法,特别适合于那些无法架设电线的海岛使用。 70年代末期,日本研制成了一种大型海浪能发电船,并进行了海上试验。它能发出100~150千瓦的电能,而且具有远离海岸的电力传输装置。这艘发电船通常停泊在离岸三千米的海上,船长80米,

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渔业上的应用

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渔业上的应用 概要:应用摆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渔业浮标可以稳定长时间工作,在长期帮助渔民获得目标鱼群信息方面作用明显,并且装置适用范围广,配件生产模块,替换方便,作为波能转换发电应用于城市发电,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随着海洋捕捞业的蓬勃发展,渔业浮标也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由于浮标本身尺寸的限制,小型渔业浮标采用蓄电池作为能量源,但由于浮标内监测仪器工作频繁耗电量较大,因此需要人工定期回收补充蓄电池能量,耗费人力财力较大。近些年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型渔业浮标采用太阳能板发电配合蓄电池作为能量源供能,但太阳能板发电受到周围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发电电压并不稳定,不稳定的电压易损坏检测仪器,且太阳能板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降低发电功率,不足以支撑监测仪器长期稳定工作。因此研发一种稳定且可持续时间长的发电设备应用于小型浮标上是有必要的。波浪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量源,主要是通过转化为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的方式,最终将波浪能转化为电能,经过200多年的研究,部分波能发电技术已十分成熟。中国波浪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到10亿kw的量级,在近岸区域波浪能量平均在1285万kw,因此将波浪能发电技术应用于小型渔业浮标是可行的。 1偏心摆波浪能发电装置介绍 偏心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型发电设备,主要由外壳、转子、转轴、发电机、蓄电池、用电器等组成通过,工作原理是将波浪对浮体造成的摇动转化为转子转动的机械能,经过传动将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目前国内对该装置研究较少,但在国外已有一些成功商化的例子。偏心摆式波能发电装置最早在1966年由Thiokol公司正式发布的专利中提出,2006年美国NeptuneWavePower有限公司被授予首批偏心摆波能发电装置专利,该装置特点在于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受到波浪力的大小浮体中的控制模块自动改变摆锤上重物的位置,从而改变摆的转动惯量,促使摆稳定速度转动,最终使产生的电压稳定。目前芬兰Wello公司提出的PenguinTM是最为成功的偏心摆波浪能发电装置,已经成功商化,该装置直径在20m左右,内部发电装置主要由摆锤、转轴、加速轮系、发电机组、外壳组成,外壳进行特殊设计适应工作地的波浪特性,摆锤与波浪能够更好达到共振,WEllo公司宣传该装置在峰值时功率可达到500kw。

渤海黄海海洋生物

1 海洋的物种多样性 在中国海域,已经记录了20278个物种,它们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门。动物界的物种数量最多。动物界24个门中,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每门都超过2500种。植物界的6个门包括海藻3个门共794种,维管束植物3个门共413种,原生生物界7个门近5000种(表1)。 中国海24个动物门中有10个门是海洋生境特有的,海洋的物种比淡水多、比陆地少,物种数由北往南递增。中国海域既是许多热带海洋生物分布的北缘,又是一些温带海洋生物分布的南界。 2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 邻近中国大陆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为473万km2。黄海和渤海生物区系处在北温带海的边缘,东海和南海属亚热带性质,各自呈现了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中国近海,黑潮流域、河口水域和上升流区也呈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渤海 渤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一个内海,面积约8万km2,最大深度70m,平均深度18m。渤海浮游植物已记录120多种,以硅藻为主,多系广温低盐种类。优势种有圆筛藻(Coscinodiscacus)、角毛藻(Chaetoceros)、根管藻(Rhigosoleni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浮游动物约有100多种,多属温带低盐种,也有一些外海种类。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等为优势种。底栖植物记录100多种,多系暖温性种类,潮间带以绿藻为主,潮下带则以褐藻和红藻为主。底栖动物记录140多种,以广温性低盐种为主,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文蛤(Meretrix meretrix)、褶壮蛎(Ostrea plicatula)、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等种类生物量较大,可形成渔业。游泳动物120余种,以鱼类为主,尚有少数虾、蟹类、头足类及海兽。主要鱼类有黄鲫(Setipinna taty)、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lora)、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20多种。 (2)黄海 黄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面积38万km2,平均水深44m,最深只有140m,黄海环流基本上由中国沿岸地区的黄海暖流和沿岸流所组成。主要为泥质粉砂质沉积物所覆盖。黄海处于北温带,来自寒带、亚寒带、热带和亚热带的生物种群与本地土生种汇在一起构成独特的生物区系。 浮游植物已记录368种。优势种类有圆筛藻、角毛藻、根管藻、盒形藻(Biddulphia)、菱形藻(Nitzschia)、多甲藻(Peridinium)等,生态类型多样,且显示出明显的温带海域特点。 浮游动物已记录130种,既有沿岸流带来的暖温带近岸种,也有由黑潮带来的暖水种。主要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墨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细脚拟长蜮(Parathemisto gaudichaudi)及强壮箭虫等。 底栖动物已记录约200多种,以多毛类种数最多,次为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棘皮动物。分布较广的有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长须沙蚕(Nereis longior)、持真节虫(Euclymene annandalei)、褐色角沙蚕(Ceratonereis erythraeensis)、背褶沙蚕(Tambalagamia fauveli)、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钩倍棘蛇尾(Amphioplus ancistrotus)、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等。 游泳生物黄海北部已发现219种;黄海南部有225种。以鱼类为主,其他有虾、蟹及头足类等。主要优势种有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黄鲫、青鳞鱼(Harengula Zundsi)、小沙丁鱼(Sardinella)、鳀、银鲳(Stromateoides argenteus)、鳓(Ilisha elongata)、半滑舌鳎、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黄姑鱼、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鲈、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黄海有鲸类15种,鳍脚类3种、海龟4种。 (3)东海 东海面积约为77万hm2,大部分陆架区平均水深370m。最深达2719m。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是东海浅水区域的两支主要海流。 浮游植物种类在长江口附近有64种,浙江沿岸有261种。优势种类有中肋骨条藻、圆筛藻、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auderi)、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等。生态类型以近岸

海浪发电系统

《机械设计学》项目汇报 ——海浪发电系统 小组成员:无 指导教师:姜世平

目录一.研究背景 二.已有文献资料及分析三.功能分析 四.功能原理设计 五.总体方案设计及评估六.最终方案拟定分析 七.总结感言 八.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将是海洋经济时代,浩瀚无垠的海洋是生命起源的摇篮,是资源与能源的宝库,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地。为了合理有序的利用海洋资源,各国相继开始研究海洋能。海洋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洋盐差能和海流能等。 海浪能是一种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并以位能和动能的形式由短周期波储存的机械能。波浪能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示范应用过程后,正稳步向商业化应用发展。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海浪发电系统的研究。 二.已有文献资料及分析 ?方案一:浮标式波浪发电(来自《兵工学报》) ?工作原理: 放置在海面上的浮标由于波浪的作用而上下浮动,中央管道中的水位却维持不变,于是随着浮标的上下浮动,空气活塞室中的空气反复地经历压缩和膨胀过程,从而驱动空气涡轮机运转并带动发电机发电。这种浮标式波浪发电装置已广泛用于航标和灯塔的照明。

?方案二:浮筒式海浪发电(来自《太阳能学报》) ?工作原理: 平台被打入海底的支柱擎出海面到最大台风时海浪打不着的高度,在相邻两轴承座间架着的传动轴中间串着两个大刚度超越离合器,两者自锁方向相反。当浮筒上升时推动两个齿条沿轨道向上运动,使两个齿轮转动,其中一个超越离合器自锁使传动轴正传而另一个离合器超越。浮筒下落时原超越离合器自锁使传动轴仍为正转,原自锁离合器超越。齿条下为涡轮减速器,涡轮轴的传动副与浮筒相连。在蜗杆传动时,浮筒可在浪面上转动。

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地 质 勘 探 第39卷第1期· 33 ·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特征及其 控制因素 侯明才1,2 曹海洋1,2 李慧勇3 陈安清1,2 韦阿娟3 陈扬1,2 王粤川3 周雪威1,2 叶涛3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摘 要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界潜山变质花岗岩主体及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砂砾岩组成的泛潜山储集系统,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储层成因复杂、类型多样;②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储集体内部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③潜山风化壳主要受到强烈的溶蚀淋滤作用叠加断裂作用的影响,形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发育规模与分布受控于3期裂缝的叠加作用,燕山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④孔店组砂砾岩为典型的筛积沉积,后期溶蚀作用为其主要的控制因素; ⑤混合岩化作用及超临界流体隐爆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结论认为,渤中19-6构造带发育砂砾岩+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 渤中19-6潜山构造带 太古代 深层变质花岗岩储层 古近纪 砂砾岩储层 溶蚀作用 构造裂缝 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01.004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eep buried-hill reservoirs in the BZ19-6 structural belt, Bohai Sea area Hou Mingcai1,2, Cao Haiyang1,2, Li Huiyong3, Chen Anqing1,2, Wei Ajuan3, Chen Yang1,2, Wang Yuechuan3, Zhou Xuewei1,2 & Ye Tao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China; 2. 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China; 3. Tianjin Branch Company of CNOOC, Tianjin 300452, China) NATUR. GAS IND. VOLUME 39, ISSUE 1, pp.33-44, 1/25/2019.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 Abstract: The BZ19-6 deep buried-hill structural belt in the southwest of Bozhong Sag, Bohai Bay Basin, is a newly discovered super-giant oil and gas bearing area. The study on its reservoirs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are not understood deeply. In this paper, cores, sidewall cores, rock sections were analyzed and described. Then, based on regional structural setting, mud logging and logging data, the buried-hill reservoirs in this area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space typ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inhere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oirs were discussed, and distribution laws of the reservoi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the deep buried-hill reservoirs of this belt are a pan-buried hill reservoir system composed of the Palaeocene–Eocene Kongdian Fm glutenite in the upper part and the Archean buried-hill metamorphic granite in the lower part. A multi-layer reservoir structure of glutenite pore zone, weathering crust dissolution fracture zone and inner fracture zone is formed. These reservoirs are complex in genesis and diverse in type. Second, the Archean buried-hill metamorphic granite reservoir can be vertically divided into weathering crust, inner fracture zone and tight zone, and it presents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and fractured media. Third, the buried-hill weathering crust is mainly affected by strong dissolution and leaching superimposed with fracturing, forming fractured-porous reservoir space. The reservoir of inner fracture zone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uperimposition of three-phrase fractures, which forms the main development period of buried-hill frac-tures since the Yanshanian. Fourth, the glutenite of Kongdian Fm is a typical sieve deposit and i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late dissolu-tion. Fifth, migmatization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cryptoexplosion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oirs. In conclu-sion, the understanding of buried-hill glutenite and metamorphic reservoir system developed in this belt is conducive to determining the target and direction of next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Keywords: Bohai Bay Basin; Bohai Sea area; BZ19-6 deep buried-hill structural belt; Archean; Deep metamorphic granite reservoir; Pa-leogene; Glutenite reservoir; Dissolution; Structural fracture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潜山成藏综合研究与有利勘探方向”(编号:2016ZX05024-003-01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渤海海域潜山石油地质特征、典型油气藏成藏机理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编号:CCL2014TJXZSS0870)。 作者简介:侯明才,196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本刊编委;主要从事大地构造沉积学、含油气盆地分析、层序岩相古地理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地址:(610059)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ORCID:0000-0001-7583-9159。E-mail: houmc@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6167436.html, 通信作者:曹海洋,1988年生,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地址:(610059)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ORCID: 0000-0003-4618-4610。E-mail: chycdut@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6167436.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