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9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28题

第9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28题

第9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28题
第9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28题

第9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9.1 简答题

1.什么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答:通货膨胀除了对产出、就业有影响外,还会引起国民收入再分配效应,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对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生活水平必然降低。哪些人属于固定收入阶层呢?最为明显的是那些领救济金、退休金的人,以及白领阶层、公共雇员以及靠福利和其他转移支付维持生活的人。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所获得的收入是固定不变的。近年来,西方政府试图用增加福利的办法来抵消通货膨胀对社会保障接受者不利的再分配效应。如从1972年起,美国根据一项自动增加的调整公式,将社会保障利益指数化,即与消费品价格挂起钩来,自动调整。

如果收入上涨在企业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浮动收入者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到好处。如果产品价格上升得比工资和原料价格上升快,企业主就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得好处,增加利润。

(2)债务人得利,债权人吃亏。债务人获得货币进行即期使用,进行购买;待其偿还时,由于通货膨胀,同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已经下降。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如果通货膨胀被预期到,在借贷合同中附加通货膨胀条款,则这种再分配效应就不存在了。

(3)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实际财富包括不动产、贵金属、珠宝、古董、艺术品,股票代表实际财富的所有权有时也和实际财富一样,在通货膨胀时期价格上涨;而货币财富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债券,其实际价值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因此,通货膨胀会降低储蓄倾向。

(4)国家得利,居民受损。前面讲到,国家通过通货膨胀税占有一部分实际资源。货币是政府的负债,同时,政府通过发行公债,已欠下居民大量债务,通货膨胀将其债务的实际价值缩减了。另外,由于累进税制,通货膨胀能提高税基,纳税等级上升,政府税收收入增加。

2.出现通货紧缩现象,经济是否就会出现停滞或负增长?

答: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商品的生产供应和消费需求相对应的同步增长。货币供应不足,出现通货紧缩,货币币值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但通货紧缩对消费只起影响作用,决定着消费量的是人们拥有的资本量。人们拥有的资本量得到增加,消费量也就会得到增长。只要经济有消费增长,有足够的富余劳动力,就必然有生产供应的增长,也就有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改革股票运作,进行正确的股票运作,把国家拥有的200多万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变为高效用资本,并把其中大部分平分给国民,每个国民将可以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股票资本。在国民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股票资本之后,国民拥有的资本量决定着的消费量将远超过国民的实际消费量,并且这种情况将会在很长时期里保持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即使10年、20年不增加货币供应量,经济同样可以保持快速的增长。货币币值上升只对消费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存在通货紧缩现象经济同样可以快速增长。

相关重要概念回顾: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它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地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基于统计上的局限性,一般在国内用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国外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指标。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值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人们通过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表现为投机机会相对减少和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由此造成银行信用紧缩,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下降,信贷增长乏力,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慢,各个市场普遍低迷。同时,通货紧缩也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

当然,并非所有的物价水平下跌都是通货紧缩,以下两种价格下跌不构成通货紧缩:一是由于生产效率和竞争成本优势,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流通成本更低,致使产品价格趋于下降。加上更多的企业将生产程序转入低工资成本的国家,消费者对产品支付的价格更低;二是尽管产品的价格与从前一样,但是企业通过增加产品数量并提高产品质量,相对价格有所下降。这也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紧缩,只有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才称为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的影响:①加剧了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不公平,使消费总量下降。②使资源大量闲置、浪费。③加重债务人负担。④形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⑤市场信号失灵,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3)通货紧缩的对策建议:①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货币流通速度。②防止信贷紧缩。

③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④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国内需求。⑤消除体制性退出壁垒。

⑥建立高效的产业组织。⑦刺激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⑧扩大政府合理支出,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

3.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有何影响?

答:名义利率是指因贷款所产生的以货币支付来衡量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以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贷款的报酬或成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存在一种正向关系,它们一起上升,这种关系称为费希尔关系。它是以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的名字命名的。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水平之间大致存在这样的关系: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费希尔认为,在经济的长期均衡中,实际利率大致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它取决于经济中的一些实物因素,主要是资本生产率。这样,在长期,实际利率近似一个恒定水平,人们按照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不断调整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水平又随着预期通货膨胀率的调整而变化。注意:这里调整的是通货膨胀的预期,有时候即使通胀率已经很高了,但是人们预期的通胀率并没有上升,那么名义利率也不会发生变化。

在短期,名义利率不能对通货膨胀作完全调整,且国家很可能在制度上不允许银行对银行存款支付高利息,例如美国1960年后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这样,实际利率水平就不再恒定。我们把上式重新安排可得到: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有时实际利率可能会非常之高,如1980年以来的美国的情况;有时也可能为负值,如一些发生剧烈通货膨胀的国家。

4.如果现在社会上失业率很高,人们估计政府要实行膨胀性经济政策,这属于适应性预期还是理性预期?为什么?

答:这属于理性预期,是人们根据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作出的判断。如果失业率较高,根据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人们预计政府会提高通货膨胀率以降低失业率。于是人们抢先一步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考虑到工资合同中去,这样,在政府推行扩张性政策时,由于货币工资率与物价同步上涨,实际工资没有下降,所以,厂商并不扩大产量和增雇工人,政府即使在短期也不能用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来降低失业率。这里,人们对通货膨胀率所作的判断不是依据过去通货膨胀的经验作出的,因此,不属于适应性预期。

相关重要概念回顾:

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现代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之一,指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将发生的事实。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它的含义有三个:首先,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其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作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最后,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它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假设(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市场出清和自然率),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5.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稳定的,比如每年5%左右的通货膨胀率,要比一个不稳定的,但平均起来也是约5%的通货膨胀率理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2)“轻微的通货膨胀是刺激经济的润滑剂”,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3)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发行过多,那么,我们要求每年货币发行保持在一个低水平的,比如3%~5%的增长率,你认为这个办法好吗?

答:(1)上述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如果每年5%的通货膨胀率成为一个趋势的话就会使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和部门产生一种合理的预期,从而根据这种预期安排有关的活动;通货膨胀率时高时低,使人们对今后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难以作出合理的预期,会使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紊乱。

(2)这是一部分人的观点。通货膨胀不是一件好事,在一般的情况下应当防止。只是在国民经济发生严重萧条的时候,也就是发生通货紧缩的时候,政府为刺激国民经济的复苏,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就是采用适当的通货膨胀政策来抵消通货紧缩的不良影响,则“轻微的通货膨胀是刺激经济的润滑剂”这句话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解决通货紧缩的时候,用轻微的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部部门间的价格调整,也是有所帮助的,因为各个产业的需求程度不尽一致,价格的升降幅度也会有所不同,从而使国民经济的结构趋于合理化。

(3)诚然,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发行过多,但这是针对国民产出水平而言的.如果国民经济产出水平增长8%,货币供应也增长8%左右,这不称为货币增长过多。所以,要求每年货币发行保持在一个低水平的,比如3%~5%的增长率,如果国民经济产出水平保持不变,或是负增长,即使货币发行增长3%~5%,也会引发通货膨胀;反之,如果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增长超过3%~5%,货币发行增长3%~5%,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6.滞胀的出现是否证明了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不正确性?

答:不能证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不正确性。

(1)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即总需求决定论。其理论体系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经济衰退和失业,过度需求产生通货膨胀。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性偏好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引起的,可以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去弥补;过度需求则可以用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去加以抑制。经济在未达到充分就业前,有效需求的扩大只会增加产量和就业量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只有在充分就业以后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而又不会使产量和就业量有所增加。一般来说,需求不足和需求过度这两种现象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因此失业和通货膨胀也不可能同时发生,二者之间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从凯恩斯的理论分析过程来看,这一理论是正确的。它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情况是相符的,而且在实践中也获得了成功。

(2)出现滞胀的原因有:①20世纪60~70年代滞胀的出现,可以从供给方的角度来说明,即AS曲线左移。②弗里德曼提出了预期的增长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只有在短期内才存在,而在长期由于预期的作用,这种替代关系将永远消失,失业率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失业率独立于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高说明产量低,但通货膨胀率同样可以保持很高。③考虑理性预期,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也将消失,失业率高说明产量低,但通货膨胀率同样可以保持很高。故仅从凯恩斯的需求决定理论来看,不考虑供给方(即AS曲线也能移动),不考虑弗里得曼提出的预期的增长的菲利普斯曲线,不考虑理性预期等因素,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正确的。

7.试从总需求、总供给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三个方面,分别讨论:

(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2)用宏观经济政策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3)如果上述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那么其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答:(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

①从总需求角度:当产出已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如果总需求仍不断增加(假设政府仍然持续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将造成通货膨胀。

②从总供给角度:因为生产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上涨,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③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当经济发生冲击,以致实际物价水平上涨时,如果人们预期物价将加速上涨,因而加速采购商品,致使实际物价水平进一步快速上升,从而再度引发人们对通货膨胀上升的预期。

(2)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①从总需求角度:如果政府不继续扩张信用,而将货币供给维持在特定的水平时,则经济体系内会有自动调节的机能以抑制通货膨胀。

②从总供给角度:生产成本的上升将会产生一个两难的困境。如果希望恢复产出水平,则必须提高通货膨胀率;如果希望维持现有的物价水平,则必须进一步降低产出水平。

③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只有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向公众清楚地表明物价水平已经得到控制,从而改变公众的预期,才能够有效。

(3)付出的代价有:

①从总需求角度:经济体系的自动调节机能运作得较慢,对经济增长有不利的影响。

②从总供给角度:如果可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则必须牺牲产出水平。

③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政府的货币制度可能必须重建,并且经济环境可能会有过渡时期常出现的动荡情形。

8.假定一个国家中有6种职业可供选择:工人、农民、商业人员、金融机构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目前每种行业都有人待业,如果国民收入增加10亿元,需要增加工人

50万人、农民80万人、商业人员10万人、金融人员12万人、医务人员4万人、其他人员l0万人。假如各行业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太可能在行业之间进行人员调剂。该国具体就业情况如表9.1所示。

表9.1

(1)如果要消除现有的失业现象,需要增加多少国民收入?

(2)如果消除了现有的失业现象,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压力来自于什么地方?

(3)如果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每年以5%的速度的增长,如果通货膨胀率要不超过5%,工资应如何增长?

(4)如果工资增长8%,一般物价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5)如果工资每年增长8%,而劳动生产率每年只增长2%,就业人员的实际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1)根据题意重新把表9.1绘制成表9.2。从表9.2可以看出,如果要消除现有的失业现象,从各个行业来看是不尽相同的。农业部门最困难,需要125亿元的国民收入;金融机构只需要增加国民收入41.7亿元。因此只能取最大值125亿元。如果行业之间的人员是可以调剂的话,只需要107.2亿元国民收入就可以了。

表9.2

(2)如果要消除现有的失业现象,会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压力来自于人员短缺的部门,即除农业部门之外的其余部门都会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当失业现象解决之后,再增加国民收入,就会造成对这些部门劳动力的短缺现象,如果劳动力供应缺乏弹性的话,只能通过提高劳动力的价格来平抑需求,结果引发通货膨胀。

(3)如果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如果通货膨胀率不超过5%,工资应控制增长在10%。

(4)如果工资增长8%,一般物价水平会上升3%。

(5)如果工资每年增长8%,而劳动生产率每年只增长2%,就业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只能提高2%。

9.假设一个国家经历了生产率下降,也就是说,出现了对生产函数的不利冲击。

(1)劳动力需求曲线会有什么变动?

(2)如果劳动力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生产率的这种变动会如何影响劳动市场,也 就是说,会如何影响就业、失业,以及实际工资?

(3)如果工会阻止了实际工资下降,生产率的变动会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

答:(1)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由企业在给定的实际工资下利润最大化时想雇用的劳动力数量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经历了生产率下降,那么劳动力需求曲线将向下移动,如图9.1所示。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那么在任意给定的实际工资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少。

图9.1 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变动

(2)如果劳动力市场总是均衡的话,那么,假设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一次生产率的逆向冲击会造成实际工资的下降,但不会对就业(或者失业)造成影响,如图9.2所示。

(3)如果工会阻止实际供给下降,那么,如图9.3所示,就业量将降低到1L ,失业量等于10L L 。本题显示了经济中生产率冲击的效应依赖于工会的角色和对这种变化(冲击)

集体谈判的反应。

图9.2 实际工资的下降图9.3 就业量降低

10.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有何关系?

答: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托宾的市场结构理论来说明。

(1)菲利普斯曲线

英国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1958年在研究1561~1913年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的实际资料时发现,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他断定:1913~1957年货币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的关系也可以用同样的负相关关系函数进行解释。根据这个函数,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反之亦反是。菲利普斯为通货膨胀决定因素的定量化所做的开拓性工作,受到了新古典综合派的重视。萨缪尔森和索洛在1960年发表的《达到并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问题: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中对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重要修改和发展。

首先,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的交替关系的。萨缪尔森和索洛则运用它来解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他们认为,决定价格的原则是成本加成法,即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一个固定比率的利润。当短期中工资是惟一的成本时,工资增加也就会相应地提高价格水平。具体而言,企业是以对每个单位产量的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价”的方式来确定价格的。这意味着P总是与(WL/Q)成比例,其中P为价格水平,W 是工资率,L是劳动小时,Q是产量。进一步假定,平均劳动生产率(Q/L)稳定地每年增长2%。因此,如果工资每年增长8%,价格将会每年增长6%(工资增长率-生产率的增量)。更一般的公式为::通货膨胀率=工资增长率-生产增长率。通过这一关系,可以确定货币工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根据原始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成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从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也就存在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

其次,萨缪尔森和索洛使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决策的工具。他们提出了“通货膨胀对换论”。根据这一观点,在进行决策时,如果一个国家愿意支付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的代价,那么,它就可以得到较低水平的失业率;或者以高失业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决策者可以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相机抉择。正如他们所说的,决策人所面临的是“一个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此外,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这一对换关系被认为不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是成立的。这样,就使菲利普斯曲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萨缪尔森和索洛的这两点重要发展,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政策选择的重要工具,从而也就成为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2)托宾的市场结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经济“滞胀”的情况下,被视为重要的政策选择工具的菲利普斯曲线不再有效了。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时增长,菲利普斯曲线大幅度地向右上方移动,甚至有人宣称:菲利普斯曲线现在是向右上方倾斜的。面对“滞胀”局面,不仅菲利普斯曲线无法对此加以解释,就连凯恩斯经济理论也无法解释。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运用微观经济学补充宏观经济学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其中主要有:华尔特·海勒的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说、萨缪尔森的微观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说和托宾的微观市场结构说。其中,托宾的学说被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滞胀”理论方面的一个突破。

托宾在1972年发表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一文中,提出了关于“劳工市场上的均衡和失衡”的观点,用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托宾认为,劳工市场的均衡(既无失业也无空位,劳工的供求一致)是极少见的情形,在大多数时间里,劳工市场是处于失衡状态的。不论什么时候,市场在过度的需求或供给中广泛地变化,整个看来,经济显示既有空位又有失业。而造成这种失业与空位并存的原因则是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例如,由于劳动市场的技术结构特点(有各种技术不同的工人),某种劳动是供过于求,另一种劳动是供不应求,劳动市场的地区结构和性别结构也同样会引出这种结果。在工资向下刚性的情况下,空位的存在使工资增加,而失业的存在工资并不下降。这样,整个社会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就有向上升的趋势,从而引起物价水平长期上升的趋势。换言之,如果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结构特点对流动的限制,就没有失业与空位并存,也不会引起工资长期上升。但正因为劳动市场的结构特点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而失业对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减缓作用又大大小于空位对货币工资率的推动作用,从而就产生货币工资增长率的上升而产生长期通货膨胀的趋势。

9.2 计算题

11.假定某经济中劳动力供给方程为:

S N =100+2P

W 劳动力需求方程为: D N =200-8P W

(1)试求解均衡状态下的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

(2)假定劳动力需求有所下降,其方程变为:1D N =190-8W /P ,请问此时均衡工资

下降多少?就业减少多少?解释为什么工资下降的百分数要比就业下降的百分数大?

解:(1)当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等于劳动力供给(即S N =D N )时,市场达到均

衡,

即: 10022008

W

W P P +=- 解之可得实际工资为:P W

=10

代入劳动力需求方程可得均衡就业:200-8×(P W

)=200-8×10=120。

(2)当劳动力需求下降时,实际工资及就业水平随之下降,在新的劳动力需求方程下,

实现新的均衡,即S N =1D N : 100+2P W

=190-8

P W 解得实际工资P W

等于9,均衡就业为190-8(P W )=190-8×9=118。

这样,实际工资下降了10%,均衡就业下降了1.67%(即2×1002

×100%)。

工资下降的百分数大于就业下降的百分数,是因为此模型中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较大,从而导致劳动供给对实际工资变动不敏感,也就是实际工资下降或上升很多时,就业减少或增加得不多。因此,当实际工资变动时,就业变动幅度就较小。

12.假设某经济社会遵从奥肯法则,奥肯法则的表达式为)04.0(2.3-=-U Y Y

Y P ,

求: (1)当该经济社会现实产出量分别为潜在生产能力的80%,50%,110%时,其失业率分别为多少?

(2)失业率目标分别为3%,4%,5%时,现实生产能力为潜在生产能力的多少?

解:(1)由奥肯法则的表达式

)04.0(2.3-=-U Y Y

Y P

可得 04.01/12.31+???? ??-=P Y Y U ① 分别将%80=Y Y P

, %50=Y Y P ,%110=Y Y P

代入①, 当%80=Y Y P

时,可得: %8.1104.018.012.31

=+??? ??-?=U 当%50=Y Y P

时,可得:

%25.3504.015.012.31

=+??? ??-?=U 当%110=Y Y P

时,可得:

%16.104.011.112.31

=+??? ??-?=U (2)奥肯法则的表达式还可得: 872.02.31

+=U Y Y P

当%3=U 时,可得:

31.103872.003.02.31=+?=P Y Y

当%4=U 时,可得:

%100872.004.02.31=+?=P Y Y

当%5=U 时,可得: %

9.96872.005.02.31

=+?=P Y Y

13.假定某经济社会总需求构成:总消费C 和总投资I 见表9.3。若该经济社会充分就业时的收入水平Y F 为800,求此时经济所处的状态。

表9.3

解:总需求:AD =C+I (1)

根据表中所给资料,设总需求AD 与收入水平Y 的函数关系为:

cY C AD +=0 (2)

其中,0C ,c 为待定系数。将已知表中的两组时数据代入函数式(1),即可求出0C ,c 的值。

当Y=300时,总需求320100220=+=+=I C AD ;

当Y=400时,总需求320100280=+=+=I C AD ;

将上述结果代入(2)式,得:

320=0C +300c (3)

380=0C +400c (4)

由式(3)和(4)联立可得0C =140,c =3/5,由此可得出总需求函数为:

AD =140+3Y/5

当收入Y 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Y F =800时,总需求按上式计算为:

AD =140+3Y/5=140+3/5×800=620。

此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缺口为AD -Y F Y =620-800 =-180。为满足充分就业,可通

过增加自主投资水平使得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设增加的自主投资水平为0I ,则总需求函

数可变为:

AD =140+3Y/5+0I

此时,若令AD =F Y =800,则有:

800=140+3/5×800+0I

解得 : 0I =210

此时总需求函数可表示为AD =350+3Y/5。

14.假定某经济社会中,工资分配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0%。求: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工资W 的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关系。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的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关系。

(3)工资分配比例由50%上升至60%,而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变化率为多少?

解:设工资率为W 、劳动人数为N 、价格水平为P 、总收入水平为Y 、总工资占总价格的比例为α,根据题意有:

PY WN α= ①

对式①等号两边取对数得:

Y P N W ln ln ln ln ln ++=+α ②

对式②两边全微分可得:

a a

Y Y

P P

N N

W W

?+?+?=?+? ③

由式③可知:

(1)在劳动人数N ,总收入Y ,分配比例a 不变的条件,即

a a Y Y N N ???,,都等于零时,可知P P

W W

?=?。

(2)将式②变换为)/ln(ln ln ln ln N Y P N W ++=+α,并全微分可得:

N Y N Y a a P P W W /)/(?+?+?=? 此时,若令a a

?和P

P

?都等于零,可得: N Y N Y P P /)

/(?-=?

该公式说明人均收入水平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之间具有反方向变化关系。

(3)根据式③,在工资率W 、劳动人数N 、收入水平Y 不变的情况下,

Y Y N N W W ???,,都为零时,可得 a a P

P

?-=? 显然,当a 由50%上升至60%(即1.0=?a )时,可得:

%205.0/1.0-=-=?-=?a a P P

15.以U 表示失业率,以λ表示货币工资上升率(均以百分比数值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636-=U λ

100??=W W λ 100

?-=N N

N U

其中,W 为货币工资,N 为充分就业时的就业量,N 为实现的就业量。

(1)以π表示价格上升率,以q 表示劳动生产率上升率,以s 表示劳动分配率的变化率,求λ、π、q 、s 之间的关系式。

(2)如果劳动分配率不变,劳动生产率的上升率为6%,求Phillips 曲线。

(3)在(2)问的条件下,求失业率为2%时的价格上升率,并求价格上升率为2%的失业率。

(4)在(2)问的条件下,假设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为1000万人,求使价格稳定而不可避免的失业量。

解:(1)设劳动分配率为a ,则有:

PY WN

a =…………①

其中,P 为价格水平,Y 为产出水平,则

N Y

为单位劳动的产出水平(即劳动生产率)。由式①求导数得:

N Y

N Y P P

W W

a a

)(

?-?-?=?…………②

由已知条件:

S

a a =?,

q N

Y N

Y

=?)(

=?P

P

π =?W W

λ

代入②式得到λ、π、q 、s 之间的关系式为:

q s ++=πλ………③

(2)已知劳动分配率a 不变(即s a a

=?=

0),劳动生产率上升率为6%(即β= 6),将这些条件代入③式得:

λ+π+6=0………④

且已知:

636

-=U λ………⑤

由④、⑤两式可得有关价格上升率π与失业率U 之间关系的Phillips 曲线为:

12

36

-=U π………⑥

(3)当%2=U 时,代入⑥式得:

12

36

-=U π

解得: U = 1436

= 2.57

(4)为使价格稳定,即使0=π,代入⑥式得:

1236

0-=U

解得:

U 1236

== 3

也就是说,U =3%为不可避免的自然失业率,失业人数为:

1000万×3%=30万

16.考虑一个有以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经济:3231L K Y =,这个经济有1 000单位资本和1000个工人的劳动力。

(1)得出描述这个经济中劳动需求作为实际工资和资本存量函数的方程式。

(2)如果实际工资可以调整到劳动供求均衡,那么,实际工资是多少?在这种均衡时,

就业量、产出和工人所赚到的总工资是多少?

(3)现在假设议会会关注工人阶级的福利,通过一项法律要求企业向工人支付1单位产品的实际工资。如何把这种工资和均衡工资相比?

(4)议会不能指定企业以规定的工资雇用多少工人。在这个事实为既定时,这种法律有什么影响?特别是就业、产出,以及工人赚到的总收入会发生什么变动?

(5)议会能成功地实现帮助工人阶级的目标吗?请解释之。

(6)你认为这种分析为考虑最低工资法提供了一种好方法吗?为什么?

答:(1)劳动力的需求是由企业在给定的实际工资下利润最大化时想雇用的劳动力数量决定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企业雇用工人直到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为止,即

W

M P L P =。

M PL =1/32/31/31/3

()

2

3dY

d K L K L dL dL -==

为了解得劳动力需求,令M PL 等于实际工资,即:

1/31/32

3K L -=W

P ?3

8

()27W

L K P -=。

(2)假设有1000个单位资本和1000个单位的劳动力,劳动力是无限弹性的。比如说,工人愿意在任何工资下就业。在这种情况下,1000个单位的劳动力在均衡时都会得到使用,因此,代入上面的劳动力需求方程式,从而解得W

P ,即:

1000=3

82

1000()273W

W

P P -???=

在均衡状态下,工人赚得的总工资为667个单位的产出。总产出由生产函数得:

100010001000Y K L ==?=

(3)议会法定的1个单位产出的工资要高于只有2/3个单位产出的均衡工资。

(4)企业将使用劳动力需求函数来决定雇用工人的数量:

38

10001296

27L -=??=。

(5)不能。因为议会的政策将产出从704个非自愿性失业的工人再分配到296个比以前赚更多工资。那些幸运的工人得到的收益要小于其他失业工人的损失,因为工人阶级的总收入会从667个单位降低到296个单位的产出。

(6)这个问题集中在于分析最低工资法的两个效应:它们提高了一些工人的工资,但是向下倾斜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了就业的数量。如果劳动力需求比本题中要更缺乏弹性的话,那么就业的损失可能更小,工人的收入的变化可能为正的。

17.假设某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为U 314-=π,其中,π为价格变化率、U 为失业率(均为百分数数值)。自然失业率为4%。问:

(1)人们预计经济将处于自然失业率的均衡水平,但政府以扩大有效需求政策为手段使失业率比自然失业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此时人们会产生什么的预期?

(2)用图示方法导出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解:(1)由已知菲利普斯曲线可知,当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4时,价格变化率为: π=14-3×4=2

这是人们事先估计的价格上升水平。而当政府采取对策,使失业率由4降至3时,价格水平为:

π=14-3×3=5

这是实际的价格水平。此时,人们实际感受到的价格水平上升率5%,与事前估计的2%就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在这两种情况下,价格变化率π与失业率U 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9.4所示。

图9.4 价格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2)从长期来看,当实际感受到的价格水平与预期的价格水平出现偏差时,首先是工资水平随着失业率的下降而提高,当已知工资水平上升与价格上升同为5%时,则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人们预期将在这一水平达到新的均衡,即失业率重新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此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

U A P 311-=

将U =4,1P =5代入上式得:

1A =17

即此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

1P =17-3U

而当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再次使实际的失业率U =3时,实际的价格水平再次上升,即1P =17-3×3=8。实际价格水平再次与预期价格水平出现偏差,工资率的上升与通货膨胀

率的预期,再次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修正。设修正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

2P =2A -3U

将U =4,2P =8代入上式,得:

2A =20

即此时的菲利普斯曲线为2P =20—3U 。

依此类推,可以得到若干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并由此导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

9.5所示。

图9.5 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8. 假设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的形式:

;0.12e t t t ππμ=+- e t π=θ1t π-

其中,t π是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e

t π是t 时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t μ是失业率。并

假设θ的初始值为0。

(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假设开始时的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在第T 年,政府决定把实际失业率降到3%的水平,并且在以后保持不变。

(2)计算第T ,T +1,T +2,T +3和T +4年的通货膨胀率。

(3)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使自然失业率降到3%的水平?

(4)你相信(2)的答案吗?为什么?考虑人们是怎样形成他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的。假设到了第T +5年,θ的值从0变到1,并假设政府仍然决定永远保持失业率u 在3%构水平。

(5)θ=l 代表的预期形式是怎样的?为什么θ会有这种形式的上升?

(6)第T +5,T +6和T +7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7)自然失业率是怎样依赖于目的?

(8)你相信题(5)的答案吗?为什么?

请根据题(2)和(5)的答案填写表9.4。

表9.4

解:(1)当t π=e

t π时,可计算自然失业率为t μ=0.1/2=5%。

(2)因为0e t π=,所以当3%t u =时,第T ,T +1,T +2,T +3和T +4年的通

货膨胀率都是0.12(0.03)4%t π=-?=。

(3)自然失业率永远都不会降到3%,因为自然失业率是在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计算而得的。在本题中,它的值为5%。

(4)如果每一年都是0e t π=和4%t π=,那么人们永远都不会预期错误。

(5)当θ=1时,人们预期今年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去年的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在各年间表现很强的相关性的时候,这样的预期最可能形成。

(6)为了使失业率保持在3%的水平,通货膨胀率必须每年上升。

T +5:0.120.038%ππ=+-?=

T +6:0.120.0312%ππ=+-?=

T +7:0.10.20.0316%ππ=+-?=

(7)自然失业率是在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即e t π=t π时计算而得的,因此

自然失业率与θ是独立的。

(8)这种情形是不可能的,当θ=1,通货膨胀的预期永远都是错误的。

根据题(2)和(5)的答案填写表9.4,得表9.5。

表9.5

19. 假设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是由菲利普斯曲线决定的:

)(e

n a u u ππ--= 在这里,u 代表失业率,n u 代表自然失业率,π代表通货膨胀率,e π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此外,假设民主党总是遵循高货币增长的政策,而共和党总是低货币增长的政策。预测在以下条件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政治性经济周期”的形式是什么?

(1)据一枚硬币的随机抛掷,每4年两党中的一党执政。(提示:在大选期间预期的通货膨胀是多少?)

(2)两党轮流执政。

答:假设菲利普斯曲线是)(e n a u u ππ--=。通常,这意味着如果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那么失业率就在自然失业率之上,则就存在经济的衰退。同样,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那么失业率就在自然失业率之下,则就存在经济的繁荣。而且假设民主党总是遵循高货币增长的政策,这样就有一个高的通货膨胀,记为D π

;而共和党总是低货币增长的政策,这样就有一个低的通货膨胀,记为R π。

(1)政治性经济周期的形式依赖人们在任期的一开始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如果预期是

完全理性的,并且当新的政党上台的时候,合约能够被立刻调整,那么就不会存在失业的政治性周期的形式。举个例子,如果民主党赢得大选,人们立即预期到高的通货膨胀。因为π=D π=R π,民主党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没有影响。我们是可以观察到通货膨胀的政治性周期的形式,当民主党执政的时候就有高的通货膨胀,而当共和党执政的时候就有低的通货膨胀。

现在假设合约是长期的以致于名义的工资和价格不能马上被调整。在大选的结果知道之前,就有50%的机会通货膨胀是高的,而又50%的机会通货膨胀是低的。因此,在每一个任期的开始,如果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他们预测的通货膨胀率是:

0.50.5e D R πππ=+

如果民主党赢得大选,那么一开始π>e π,失业率下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因此,在民 主党任期的一开始就有经济的繁荣。经过一段时间,通货膨胀率上升到D π

,失业率就回到

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如果共和党赢得大选,那么通货膨胀率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下,这样失业率就上升到自然失业率以上。因此,在共和党任期的一开始就有经济的衰退。经过一段时间,通货膨胀率下降到R π,失业率就回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2)如果两党轮流执政,那么也没有失业率的政治性经济周期的形式,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哪个政党会上台,也就知道通货膨胀率是高还是低。甚至是长期的合约也能够将正确的通货膨胀率考虑在内,因为所有的以后的通货膨胀率都是确定性的。通货膨胀会根据哪个政党执政而在高的水平和低的水平之间转换。

9.3 分析及论述题

20.试述林达尔对非充分就业条件下利率和物价关系的分析。

答:林达尔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利率和物价的关系。

(1)假设只有消费资料制造业存在失业,同时生产要素不能转移,在这种条件下,降低利率不会使生产资料制造业扩张,因为生产要素无法增加。这样,收入和消费品需求不会提高,消费品价格不会上升。结果,消费资料制造业企业增加生产的动机就不存在,失业工人不会减少,生产像以前一样继续下去,累积过程不会产生。但是,如果生产资料制造业存在失业,并且生产资料可以转移,那么生产资料的生产扩大,收入增加,消费品需求和价格上升,失业下降,经济处于扩张状态,向上的累积过程就产生了。

(2)假设只有生产资料制造业存在失业,同时生产要素不能转移。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利率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失业减少。这样,社会名义总收入增加,消费资料需求和价格上升,结果,向上的累积过程出现了,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生产资料制造业的失业消失为止。

(3)假设两种制造业都存在失业,同时保留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假定。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利率导致生产扩张,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在增加,从而消费资料价格不会上涨。即使需求的增加快于供给的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比第二种情况的上升缓慢得多。

(4)假设生产要素可以从消费资料制造业转移到生产资料制造业,但由于阻力的存在,这种转移在一个时期内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形下,降低利率将促使生产扩张,物价上涨。这时,如果消费资料制造业存在失业,消费资料生产和供给将会增加,从而物价上涨的幅度有

所缓和。

由此可见,林达尔实际上放松了维克塞尔的充分就业假定,把维克塞尔的价格水平累积过程扩展为产量、就业和物价的累积过程。此外,林达尔还专门探讨了不同利率对物价的影响(维克塞尔仅考虑了平均货币利率与累积过程的关系),以及对不同投资实行不同利率所造成的物价变动情况(维克塞尔未从储蓄偏离投资的情况来描述累积过程);维克塞尔没有考察资本市场失衡所引起的累积过程,林达尔弥补了这一缺陷。

21.请讨论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充分就业、自然失业这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并用这些概念论述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差异。

答:(1)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通货膨胀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个别商品物价水平上涨不是通货膨胀;第二,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偶尔的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第三,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显著上涨,轻微的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一般的,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是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突然下降,出现购机大于需求,于是物价下降。

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自然失业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自然失业一般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临时性或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求职性失业。

(2)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的区别和联系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都是用来说明物价水平变动的,它们都表现为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但两者也具有较大的差别。通货膨胀说明的是物价持续上涨过程,对应于经济繁荣过热时期,通货紧缩说明的是物价持续下跌过程,对应于经济衰退时期。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就是一种货币现象,形成原因在于货币供给量过多;通货紧缩形成原因不能简单归于货币因素,一般通货紧缩都是由实体经济引起,尤其是经济结构因素引起。

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都是说明就业水平的,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充分就业水平下的失业就是属于自然失业,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都是表示经济出清状态下社会的就业水平和失业水平。两者的区别在于衡量角度不同,充分就业是从就业量方面衡量,自然失业是从失业水平方面衡量。

(3)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差别

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由于工资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正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替代货币工资率,来描述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则相反。

在长期如果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移动,换取一定的失业率所需的通货膨胀率就越来越

高,最终菲利普斯曲线将成为一条垂直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如果经济开始在一个自然失业率的水平运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以自然失业率为出发点的一条垂线。它否认了短期存在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由于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长期消除的,任何政府试图以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的努力,其结果都只是暂时的。

22.试讨论:能否通过提高物价的方法降低失业率?

答:能否通过提高物价的方法降低失业率,也就是通货膨胀能不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失业率,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促进论,认为提高物价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二是促退论,认为提高物价会损害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三是中性论,认为提高物价对就业没有影响。

(1)促进论

促进论者认为,西方社会中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扩张性政策,刺激投资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失业率。

①首先,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是货币供给过多,多发行的那一部分直接成为政府的收入,可用于增加投资。而物价上升带来居民持有货币的贬值,此损失被国家占有,这实质上是政府对所有货币持有人的一种隐蔽性的强制征税,又称“通货膨胀税”。如果居民的消费不变或消费的下降小于投资的增加,产出仍能通过乘数效应上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

②其次,通货膨胀具有一种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通货膨胀过程中,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比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加得更多。与此同时,高收入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低收入阶层高,因此,通货膨胀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

③第三,在通货膨胀的初期,全社会都存在货币幻觉,将名义价格、名义工资、名义收入的上涨看成是实际的上涨。于是劳动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企业家愿意扩大投资,增加雇佣工人,导致就业的增加和产出增长加快。

④第四,通货膨胀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由于实物资产和现金余额这两种财富形式之间的替代性,经济单位会增加对实物资产的需求,从而推动投资和产出的增加,从而降低失业率。

第一阶段的菲利普斯曲线是通货膨胀能降低失业率的理论基础。

(2)促退论

“促退论”认为提高物价会增加失业率,理由如下:

①首先,在通货膨胀时期,价格上升和工资增加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不对应的,工人可能会通过罢工等方式向政府和资方施加压力。政府从本身利益考虑,可能对某些价格实行行政控制,从而使经济运行缺乏竞争和活跃,价格的信号作用削弱,经济效率下降,从而降低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

②其次,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存贷款风险增大,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会导致金融瘫痪。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控制名义利率,导致对借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出现对借贷资金实行配给的局面,从而使资金的运用起不到优化配置和加快经济增长的作用,导致失业率上升。

③第三,通货膨胀会降低储蓄。一方面通货膨胀会使人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削弱其储蓄能力;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又会降低实际利率,带来边际储蓄倾向下降,出现消费对储蓄的强迫替代,投资资金减少,生产规模因资本缺乏而缩减。导致失业率上升。

④第四,反复无常的通货膨胀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加大,增大生产性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打击投资信心,导致投资萎缩,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A.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失业的原因、失业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奥肯定律和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掌握失业的代价、失业的解决方法、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会利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了解货币的职能及货币的演变历史。 在影响宏观经济的诸多问题中,失业(unemployment)无疑是最直接而又最严重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失去工作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和心理折磨。失业问题是日常政治争论中的老生常谈,政治家们常常声称,他们所主张的政策有助于创造工作岗位,解决失业问题,使社会经济平稳增长并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宏观经济中的另一重要问题。1970年一份《纽约时报》卖15美分,家庭住房的平均价值是23 400美元,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3.36美元。到2000年,一份《纽约时报》卖75美分,家庭住房的平均价值是166 000美元,而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14.26美元。这种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学习失业是如何形成的,然后讨论针对失业的各项主要政策等问题。在了解失业后我们将探讨通货膨胀的意义及决定因素,并分析与此相关的重要的公共政策。在本章第三节我们将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 第一节失业 一、自然失业率 经济学家研究失业是为了确定失业的原因,并为政府的有关公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其中有一些政策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工作,如工作培训计划;另一些政策可以缓解失业者所承受的痛苦,如失业保障;还有一些其他政策无意中增加了失业的普遍性,如人们普遍认为法律规定了比较高的最低工资这一情况增加了劳动力中技术最差而经验又少的那些人的失业。经济学家通过说明各种政策的影响帮助决策者评估自己的选择。 图8—1表示美国从1948年以来的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的百分比),平均值大概是在5%~6%之间。虽然失业率是逐年波动的,但还没有哪一年接近于零。按照这一统计数据,平均每18个想找工作的人中大约有一个人找不到工作。

6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练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2、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结构性通货膨胀的。 3、失业率是指没有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4、高价格就是高通胀。 5、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答: 1、错。这是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 2、错。对付的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错。是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4、错。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的增长率,而不是物价水平本身。 5、错。货币学派的观点是,在长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存在替代关系。 二、单选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以下那种现象不伴随通货紧缩发生()。 A 有效需求不足 B 经济衰退 C 失业率下降 D 物价下跌 3、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不可以采取()。 A 冻结工资水平 B 增税 C 降低法定准备率 D 增加有效供给 4、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A 向右下倾斜 B 一条水平线 C 一条垂直线 D 短期内由下倾斜,长期内为一垂直线 5、以下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 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B 等于0 C 大于0 D 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6、通货膨胀会使得下列哪些群体受益()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工资收入者 D 退休人员 7、根据菲利普斯的研究,在英国,失业率下降,则工资增长率()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8、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失业与通货膨胀练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2、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B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3、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4、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磨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5、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b) A调动工作的时间歇在家休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6、奥肯定理说明了(a)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7、通货膨胀是(a)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8、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在加剧的趋势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处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D通货膨胀率每年50%以上 9、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0、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12、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13、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b) A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通货膨胀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 14、在下列通货膨胀的原因中,(c)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 15、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都不是16、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b)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7、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线D垂线 18、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菲利普斯曲线 2、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3、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 5、失业 二、判断是非题: 1、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2、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3、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4、平衡和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以及产量和就业。 5、非平衡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产量和就业,而不会影响收入分配。 6、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之间的反向关系。 7、以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会引起失业率上升。 8、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显著上涨。 9、通货膨胀压力为(y-1-y*)/y*。 10、对于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可以采取收入政策来解决。 三、选择题 1、通货膨胀的收益者有 A工资收入者B利润收入者 C 政府D养老金获得者 2、货币工资上涨一定导致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这句话 A 肯定对 B 肯定不对 C由具体情况而定D无法确定 3、充分就业条件下,最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但工资不变B出口增加 C出口减少D税收减少但政府支出不变 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由于 A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价值量C货币发行量太多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升D以上都不是 5、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的人是 A债权人B债务人 C 雇主D雇工 6、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包括

A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B 需求膨胀推动通货膨胀 C利润推动通货膨胀D部门间生产率增长差别导致通货膨胀 7、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给下列那些人带来好处 A 政府 B 领固定工资C持有现款的人 D 身负重债的人 8、非均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A 仅影响收入分配 B 既影响收入分配也影响就业与产量 C 仅影响就业和产量 D 既不影响收入分配也不影响就业与产量 9、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 A 需求拉动 B 成本推动 C 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D 消费不足 10、引起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各部门工资相继上升 B 货币需求过大 C 部门间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 D 国际市场上的不稳定 11、通货膨胀在经济上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A 对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B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C对物价的影响 D 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2、导致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因素有 A投资需求增加 B 货币供给增加 C政府支出增加 D 政府收入增加 13、根据价格调整方程,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可以 A人为制造衰退 B 减少货币发行量 C 降低实际GNP D 以上都不对 14、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是 A 税收 B 工资价格管制 C 工资价格指导 D 道德规劝 15、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通货膨胀可分为 A 平衡的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B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C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D 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计算题 1、若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y*=5000亿元,某年的实际总需求为5600亿元,求该年的通货膨胀压力。 2、某社会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5%,h=0.4,通货膨胀压力为8%,求该社会的通货膨胀率。 五、简答 1、通货膨胀是如何分类的? 2、治理通货膨胀有那些方法? 3、简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分析及对策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分析及对策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它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一、西方失业理论与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有着直观表述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 失业率便会下降; 而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 失业率会上升。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罗,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他们把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修正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的“滞胀”使菲利普斯曲线不能解释这样的现实。于是,弗里德曼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又一次修正,即短期内存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长期中这种关系并不存在。 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是否会影响失业率呢?这种相关关系对中国的经济又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二、中国的失业和通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现象为通货膨胀。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运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总体平均数,也就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国际上通常使用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4-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5年,2010年至今。 1980年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 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八章--习题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源于信息成本。所以加快劳动市场信息的流动可以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解答:不能。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自然失业。 3.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4.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解答: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5.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解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则企业的收益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刺激产出水平提高。温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此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被因更多的就业、产出的增加而获得的收益所抵消。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他可能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得到就业机会。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6.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 二、单选题 1.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的通货膨胀称为() A. 温和的通货膨胀 B. 奔腾的通货膨胀 C. 超级的通货膨胀 D. 恶性的通货膨胀 2. 根据古典理论,通货膨胀主要是() A. 总供给不足的结果 B. 经济周期的结果 C. 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的结果 D. 工会过高的工资要求和价格管制的结果 3.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是() A. 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的结果 B. 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之后,总需求增加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C. 未实现充分就业时,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 一般的说,通货膨胀会使() A.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损 B. 债权人受益,债务人受损 C.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益 D.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5. 具有垄断能力的部门为谋求过高利润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

A.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B. 结构性通货膨胀 C.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 以上都不对 6. 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A. 降低工资 B. 减税 C. 减少基础货币投放 D. 解除垄断组织 7. 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解决() A.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 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D. 以上都不对 8、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100万。这个经济的失业率为:() A、11% B、10% C、8% D、5% 9如果2000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5,2001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9,那么,2001年通货膨胀率是:() A、4、2% B、5、9% C、6、25% D、11、2% 10.当经济中只存在()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D、需求不足型失业。 11. 自然失业率()。 A、恒为零; B、依赖于价格水平; 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12.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论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非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进一步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曲线就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高。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一种理论框架,现实中两者常常并不能达到均衡。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则生产会萎缩,而且会有一部分劳动力资源闲置,即表现为失业。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失业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失业程度的严重与否。 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1.失业率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奥肯定律”论证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指出,当实际GNP低于潜在GNP3%时,失业率要上升1%。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率较高时,往往是实际GNP低于潜在水平的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失业率的减少、就业率的增加同样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不仅存在着“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而且存在着“就业的经济增长弹性”。2.失业率过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不利于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人们一旦失业将失去基本的生活来源,造成失业者甚至整个家庭逐步与贫困相伴。3.失业率过高会引起诸多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4.失业率过高会减少家庭的文化投资,降低国民素质。大多数失业者家庭会因为收入下降而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文化投资作为较高层次的追求不得不被削减甚至放弃。在这些家庭中不仅娱乐服务性支出已成为奢侈消费,而且子女的教育投资也难以保证。在失业率较高的社会中不仅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下降,而且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会受到影响,国民素质因此下滑。 5.失业率过高会降低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与意识,导致居民对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下降。 综上所述,失业率过高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失业率不达标,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的众多指标都很难达标。因而,失业率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政府治理失业,将失业率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惠及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摩檫性失业(P505)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4.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5.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二、选择题 1-5: B D B A A 6-10: C B D A A 11-15: D B C A A 16-20: C C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5:√×××√ 6-10:××××× 11-14:√√√√ 四、简答题 1.失业的经济学分析,用图形表达。(见课本) 过多的劳动力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采用微观经济学供求分析框架: 劳动市场出清时:劳动供求曲线的均衡点在E,厂商愿意雇用的接受工资水平W *的工人数量NE,此时,另有数量为N * -NE的工人,虽然愿意工作,但要求的工资较高,是自愿失业。

劳动市场非出清时:一次经济波动使得劳动工资过高W *,寻找这个高工资的劳动力是N2但是企业愿意雇用的只有N1。出现劳动过剩N2-N1 ,为非自愿失业。 2.简述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3.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1、铸币税,通胀导致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贬值,这就像向人们征收的税赋 2、政府作为债务者,会从通胀中受益,因为,通胀会导致依约定的利率所要偿还的实际债务减少。 3、政府从税收的获益,因为既定税率条件下,对累进税制的个人所得税而言,国家不会依据实际收入征税,所以会从税收中获益,对于资本受益征税而言,也是如此。 4.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作为货币现象而出现的: 交易方程:MV=Py,MV为经济的总支出,Py为名义收入 根据上式有:m^=p^+y^-v^,通过此式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的三个来源:V的变化,M的增长,产量的增长。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显然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换句话说,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5.简述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 ⑴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 ⑵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从生产提高角度的角度,一些部门快,一些部门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一些部门迅速发展,一些部门日趋衰退;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看,一些联系紧密一些几乎没有联系; ⑶现行的经济结构使得生产要素不易从低生产率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从非开放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在工资及价格上要求“公平”,这将使得全社会工资上涨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结果会导致一般及格水平的上涨。 6.简述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证明,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成反向关系。 由于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的上涨,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就存在同样的关系: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过忍受较高的失业率加以解决。失业率总是可以承受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得到降低。 图形见书。 7.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 ⑴通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通胀不利于储蓄者。 ⑵会引发多种成本的上升,例如菜单成本,还会引发资源配臵的低效率,扭曲税收,导致财富的再分配。 (3)通胀在债券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

宏观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许多国家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对其成因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各种效应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1.有关失业的概念 (1)就业人口:有工作的成年劳动力。 (2)失业人口:劳动力中想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 根据ILO的定义,失业人口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3)劳动力: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包括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是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总和。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4)非劳动力:人口中除了劳动力人口之外余下的部分。 如孩子,全日制学生、退休者、家务劳动者、残疾人。 2. 失业的衡量与统计 (1)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是反映经济发展“睛雨表”的三个最重要指标之一。 (2)失业的统计:①随机抽样调查 ②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 二、失业类型 1. 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失业) (1)定义:指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起因: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 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总需求不足,产出下降,经济中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少于劳动力供给量而引起的失业。是一种非自愿失业。 (3)特点:这种失业与经济的短期繁荣与收缩密切相关。是短期问题。 2. 摩擦性失业 (1)定义: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人们想换工作或找新工作,但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如转业困难、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等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原因:劳动者想换工作,但劳动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厂商找到合适的劳动者都需一定的时间。劳动者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过程中处于暂时失业状态。 (3)特点:①短期性,过渡性。 ②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③任何时候都存在,不可避免,不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 3. 结构性失业 (1)定义:经济结构变化了,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上出现了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即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了解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和降低失业率的对策,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政策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反通货膨胀的对策,失业的类型与降低失业率的对策,菲利普斯曲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1.失业与失业率 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适龄劳动者。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其公式: 失业率 以美国为例: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 (1)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周以上的人。 (2)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 (3)第三,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七天未得到工资的人。 (4)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2.充分就业的含义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说达到的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又称为长期均衡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失业的分类 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市场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都把这类失业归为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现代经济学家按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成这样一些类型: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八章 通货膨胀理论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指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2)通货膨胀率: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其具体含义是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1 1---=t t t t P P P π,其中πt 为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分别为t 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3)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4)菲利浦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来表示。 (5)、滞涨: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6)货币幻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 例2 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试问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设5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50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8.27%10054 546919501950196050=?-=-=P P P π 同理类推: %3.33%10069 699219601960197060=?-=-=P P P π %5.93%100929217819701970198070=?-=-= P P P π 例3 若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试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1987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解:设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5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11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及失业率 (一)失业 1、定义:失业(unemployment)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所有那此未曾受雇以及正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是失业者。失业人口与就业人口的和就是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即为失业率。 2、理解: (1)劳动力:在法定年龄范围内(如16--60岁),有劳动能力,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 (二)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100% 二、失业的种类及原因 (一)自愿意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1、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

研究的范围。 2、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可以分为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原因: 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与此同时,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不适当的政府政策(如政府为保护某种行业的政策,在短期内有利于减少失业,但从长期看,这种经济政策会降低受保护的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失去同国外竞争者相抗衡的能力最终加重结构性失业)。 3、季节性失业: 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三)隐蔽性失业 所谓隐藏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也就是说,这些工作人员的边际生产力为零。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藏性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指出,发展中国

宏观期末复习资料: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C 6、B 7、A 8、C 9、A 10、D 11、 D 12、D 13、B 14、B 15、B 16、D 17、C 18、A 19、B 20、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 三、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2、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负向关系的曲线。 3、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4、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 5、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6、指劳动者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在西方不被看作是真正的失业。 7、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就业者和失业者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百分比称为失业率。 8、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 9、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得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因而这种失业是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而消除的那种失业,这种失业与需求不足型失业是一致的。 10、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四、简答题 1、需求拉动,指通货膨胀是由于商品市场上的过度需求拉上的; 成本推进,指通货膨胀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 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由于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引起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涨。2、失业类型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劳动力正常流

浅谈中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

浅谈中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

浅谈中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 摘要 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视线低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通过学习能够知道直观表现二者关系的便是1958年伦敦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的菲利普斯曲线。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把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曲线,修正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为了解释新的宏观经济现象,现代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原始的形式作了重要的修正。弗里德曼等人指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预期通货膨胀对工资率决定的影响。于是,弗里德曼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又一次修正,这种修正体现在把菲利普斯曲线划分为长期和短期,并用适应性预期理论,自然失业率假说解释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有效性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无效性。我国目前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分析 正文 一、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分析 在2016学年中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得我对于失业与通货膨胀有了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于二者的关系与互相影响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而在我接下来的论文的论述中,将会简单的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简单分析一下中国的失业情况。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在我们《宏观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有关失业的解释是这样的:失业是指一个劳动者愿意寻找工作,但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没有工作岗位的状态。国际劳动工局给失业者吓的定义是:在一定能力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想工作、并且正在找工作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人。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假如一周或一个月)从事有酬工作的小时数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小时数,这个人就被当成就业者;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 2007年04月20日 一、名词解释题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2.失业人数,是指一定劳动者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 3.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4.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 5.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6.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7.通货膨胀率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计算公式: 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10.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通货膨胀。 11.菲得普斯曲线,又称价格调整曲线,是指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2.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B 6.A 7.A 8.C 9.D 10.C 11.B 12.A 13.B 14.A 15.C 16.D 17.B 18.C 19.C 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 3.ABC 4.ABC 5.ABE 6.CD 7.ABD 8.CDE 9.ACD 10.BCE 四、判断分析题 1.×2.√3.×4.√5.√6.√7.√8.× 9.√10.×11.×12.√13.√14.×15.√ 五、问答题 1.简述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种类: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流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新老交替、人们出于资源配置优化和判断的原因而转移就业职位等。它是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代价。 磨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劳动力流动性是由制度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决定的;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主要取决于获取工作的信息难易程度和速度,以及失业的代价和失业者承受这种代价的能力。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和代价,结构性失业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而这又恰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标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