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有答案)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有答案)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有答案)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有答案)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完成情况

《世说新语》二则

[2019·成都改编]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元方入门不顾.顾:照顾

B.吾射不亦精.乎精:精湛

C.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D.故不错.意也错:同“措”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下车引之.介胄之.士不拜

B.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

C.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

D.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以我酌油/知之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4.对丙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5.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6.翻译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徐以杓酌油沥之。

《论语》十二章

[2019·百色]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②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书》:指《尚书》。②杵(chǔ):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④资:积累。⑤原:同“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

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分别为省略句和倒装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4.把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诫子书

[2019·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②轻侠客。援前在交趾③,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④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⑤,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⑥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⑦’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⑨,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 [注]①援:马援,东汉大将。这是马援率兵远征期间写给两个侄儿的书信。②通:交往。③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④汝曹:你等,尔辈。⑤施衿结缡: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⑥择:败坏。

⑦鹄:天鹅。鹜:野鸭。本句比喻相差不远。⑧下车:指新官到任。⑨切齿:表示痛恨。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俭以.养德不以.物喜

B.非宁静无以致.远错落有致.

C.年与时驰.心驰.神往

D.不愿汝曹效.也以儆效.尤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B.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C.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D.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3.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方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到达远处。

理解:作者叮嘱儿子要不受世俗的影响,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抱负。这是换了一个话题来告诫儿子。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理解: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C.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翻译: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理解:把对侄子的叮咛与女儿出嫁时的嘱托相比,恳切之至,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

4.甲、乙两文中,作者在做人方面对后代分别有怎样的劝诫?请写出一句在个人修养方面父母对你提出过的劝诫语。(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乙]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丙]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选项每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B.顾.野有麦场/三顾.茅庐

C.狼不敢前./空前.绝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静以.修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亦毙之.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泉香而.酒洌

C.以.刀劈狼首何以.战

D.屠乃.奔倚其下见渔人,乃.大惊

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谨慎地跟着走了很远。理解:寥寥数语,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做了铺垫。[乙]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理解:该句表现了屠户陷入“迁就退让”和“奋起反抗”的两难选择,他决定丢掉幻想准备抵抗,也突出了他的机智勇敢。

[丙]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理解:文中的狼做出悠闲的假象,是在耍弄诱敌包抄的花招,该句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狼的狡诈形象。

4.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四则链接材料,概括说说中华文化对狼认识的变化。(4分)

链接材料一

成千成万头饿狼蜂拥冲进沙城。等到狼群尽数入城,沙沟里猛然抢出数百名回人来,用沙袋将门口堵死。袁士霄等站在墙顶,哈哈大笑。陈正德道:“狼群为害天山南北,杀人无算,数百年来始终难以驱除。袁大哥一举将之灭绝,这番大功造福百世。为民除害,才是真正的大侠。”袁士霄道:“咱们在这里吃了回族老哥们几十年饭,今日总算小小有一点报答。”(节选自金庸《书剑恩仇录》)

链接材料二

华为永远都会是“狼文化”。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狼从来是一群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生存很艰难,但狼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地进攻。(节选自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访谈)

链接材料三

我已精读了四遍《重返狼群》,仍想再读。它让我或冷汗淋漓,或热血沸腾,抑或潸然泪下。最让我情感冲动和意想不到的是小狼格林最后成功融入狼群,以及李微漪为此目标所表现出的大胆进取、不惜冒生命危险的狼性格。这种胆大妄为、成功概率几乎等于零的冒险,居然圆满完成,给予了我精神上空前的震撼。

(节选自《狼图腾》作者姜戎访谈) 链接材料四

格林把脖子一伸,鼻子一拱,整个狼头埋进了我的腋下腰间,然后一声不吭地轻轻推动着脑袋,就这样紧贴在我怀里。我放声大哭,使劲抚摸着狼头,眼泪滚落在格林耳朵上、额头上。格林连忙伸长了脖子舔我下巴上的泪滴,呜呜慰藉地叫着,他从小就最怕看我掉泪。我知道格林对我有感情,可我万万没想到五个月大的格林竟然还会为病中的我叼来自己存的救命粮。格林长大了,像一个懂事的孩子学会关心妈妈了。

(节选自李微漪纪实文学

《重返狼群》2018年6月第一版)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①云:“不见。”嘿然②大喜,赍③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选自《笑林》) [注]①绐(dài):哄骗。②嘿然:沉默不语的样子。嘿,同“默”。③赍(jī):携带。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身亡所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充塞.四虚/惩山北之塞.

C.螳螂执.叶伺蝉/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妻始时恒.答言/国恒.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B.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C.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D.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4.甲、乙两文中“舍然大喜”和“嘿然大喜”分别表现了杞人和楚人怎样的心态?(4分)

孙权劝学

[2019·郴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及鲁肃过.寻阳文过.饰非

C.即更.刮目相待三更.半夜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日久见.人心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醒能述以.文者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薛谭学讴于.秦青皆以美于.徐公

D.自谓尽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卖油翁

[2019·梧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陈康肃公善.射多谋善.断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手不释.卷

C.惟手熟.尔深思熟.虑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之不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亦以.此自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睨之.久而不去已而之.细柳军

C.而.钱不湿何苦而.不平

D.以钱覆其.口其.业有不精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意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

暴躁的个性。

B.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D.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陋室铭

[2019·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句,每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自.李唐来/自.始至终谈笑有鸿.儒/鸿.鹄之志

B.中通.外直/政通.人和可以调素.琴/素.不相识

C.亭.亭净植/亭.台楼阁花之隐逸.者/闲情逸.致

D.宜.乎众矣/事不宜.迟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但居室里的兰花气味芬芳。

理解:刘禹锡认为判断居室简陋与否的标准在于居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

[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理解:周敦颐唯独喜爱莲花,主要原因在于莲花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理解:周敦颐认为,喜爱莲花的人不像喜爱牡丹的人那么多,也不像喜爱菊花的人那么少。

3.下面的链接材料中说“人之所宝者异也”。结合上面两篇短文,说说刘禹锡、周敦颐和子罕“所宝者”分别是什么。(4分)

链接材料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①,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人之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②以示儿子③,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节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司城子罕:乐喜,子姓,乐氏,字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卿。②搏黍:黄鹂(黄莺)的别名。③儿子:婴儿。

爱莲说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

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李渔《芙蕖》)

1.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益.慕圣贤之道

C.及.其茎叶既生徐公何能及.君也

D.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濯清涟/而不妖

B.世人/甚爱牡丹

C.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

D.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B.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形象、清香以及高洁的风度等诸多方面加以赞美。其他众多的花木只是陪衬,以突出“莲”的品格。

C.乙文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说明,写出了芙蕖从荷钱出水之日、茎叶既生、菡萏成花、花之既谢,到蒂下生蓬、蓬中结实的生长过程。全文是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D.从立意上说,《爱莲说》写超尘脱俗的君子之风;而《芙蕖》则立足贫民,写的是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

河中石兽

[2019·荆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逐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通,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竟.不可得(竟: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佯.败走(佯:假装)

D.而绝.其粮道(绝:截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

B.如其.言代词,他(的)

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

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以及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而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三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①绝。袁崧为郡,尝登之瞩望焉。北对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出穴,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崧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②见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①峻:险峻。②辨:分辨。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B.沿溯阻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多奇形异.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相去.数千里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

B.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

C.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

D.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

4.甲文中三峡的山和乙文中夷陵的山各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5.甲乙两文中均有引用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文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答谢中书书

[2019·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①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②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③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有删节) [注]①窈然:深幽的样子。②滃(wěng)然:水势盛大的样子。③掇(duō):拾取。

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关怀备.至

B.五色交.辉君子之交.

C.夕阳欲颓.断壁颓.垣

D.沉鳞竞.跃千帆竞.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B.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C.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D.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3.翻译[甲]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理解: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种风物,境界清新。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乱七八糟的鸣叫声。

理解:通过描写林间清晨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作者虽然向往和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结交,但他也无法欣赏景物中的乐趣,因而颇有遗憾之意。

4.“山水”是中国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大多外显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但景语多相似,情语大不同:[甲]文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写,既表达了,更表现了;[乙]文则突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3分)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水尤清冽.(凉)

B.凄神

..(感到心情凄凉)寒骨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

..(忧伤)幽邃

..(互相)步于中庭悄怆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盖.(.盖子)竹柏影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辍耕之.垄上

C.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有改动)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甲乙两文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富贵不能淫

[2019·达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勿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

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

C.御史诣.学宫诣:到

D.属吏咸.伏谒咸:都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5.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3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休祲降于.天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2.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管夷吾/举于/士

B.曾益/其所/不能

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