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34学时)

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34学时)

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34学时)
第八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34学时)

第八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经济周期类型、加速原理和乘数—加速数模型,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掌握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加速原理和乘数—加速数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课题。在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生产过剩性经济危机。以后每隔几年就有一次这样的危机,从那以后很多经济学家致力于经济周期方面的研究。经济增长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现代经济学家把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都作为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中心的经济活动。经济周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经济增长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成功与失败主要是以经济增长的情况为标志的。在长期中,经济增长是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也是各国所追求的最重要的长期目标。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含义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率。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通常被用来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故经济增长可以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比前期增加的百分比,若经济增长率用G 表示,即:

Y

Y Y Y Y G t t t ?=--11-=

值得注意的是: (1)经济增长反映的是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的增加率,也就是按不变的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率。充分就业产量,也就是潜在产量,是指当生产资源在其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时,一国经

济能够达到的产出水平。

目前,对于经济增长,通常有两个不同的测度标准:一个是实际产量,亦即实际GDP;另一个是人均实际产量。前者用于描绘一国生产能力的扩增;后者则用以表示一国的物质生活水平,以便与他国生活水平进行比较。

在几何图形上,经济增长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向外移动加以表示。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是两个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经济增长侧重于量变,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率来表示,所研究的是发达国家的问题;而经济发展侧重于质变,是研究一个国家如何由不发达国家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的问题,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增加的问题,还有适用这种增长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等问题。

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概念与阶段

1.经济周期的概念

所谓经济波动,是指国民经济中的许多重要变量(如国民收入、投资和储蓄、物价水平、利润率、利息率、就业量等),每年均不是按相同的幅度增长,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波浪式的上升与下降。国民收入及总体经济活动水平表现出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相互交替的运动过程,就是经济周期。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阶段一般从一次危机到下一次危机称为一个经济周期。一个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大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在扩张阶段,就业增加,产量上升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公众预期乐观,生产要素和资源越来越被充分利用。当繁荣达到了顶点时,就业和产量水平也达到了极限,繁荣开始让位于萧条。到了收缩阶段,股票价格下跌,存货增加,信用关系中断,一些企业倒闭,国民收入、就业水平、生产下降,价格和利润跌落,工人失业,公众预期悲观,就业和产量跌至谷底。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进入恢复期,开始新一轮的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设备不断损耗和消费引起的库存减少,企业开始增加投资,于是就业开始增加,产量逐渐扩大,经济便进入复苏阶段。如果更细一

些地话,一个经济周期通常分为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四个阶段。其中,繁荣和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和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是衰退;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是复苏。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根据一个经济周期的长短,将经济周期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长周期又叫长波,是指长度平均为5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这一划分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于1926年发表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文中提出的,故长周期还可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中周期又叫中波,是指长度平均为8至10年的经济周期。关于中周期的研究较早。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系统地分析了这种周期,故中周期又叫朱格拉周期。

短周期又叫短波,是指长度平均约40个月的经济周期。短周期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于1923年提出的,所以,短周期还叫基钦周期。

三、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

对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作了不少探讨。早期的马尔萨斯与西斯蒙第等人、近代以霍布森为代表的学者,持消费不足的观点。他们认为,由于收入分配不均,产生富人储蓄过度,致使消费品需求无法赶上消费品供给的增长,引起经济萧条,最终导致经济波动。

以哈耶克、密塞斯和卡塞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投资过度,造成了重生产资本品的产业、轻生产消费品的产业,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引起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以庇古、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则持心理预期论的观点,他们认为,由于生产者对经济繁荣、衰退、萧条、复苏阶段的不同心理预期,引发了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学家杰文斯认为,由于太阳黑子的出现,导致了农业减产,进而波及到互有联系的工业、商业等产业,对购买力、投资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的萧条。太阳黑子的周期出现,致使国家经济的波动也相应地周期产生。

以霍特里为首的经济学家认为,银行交替地扩张与收缩信用,产生了流通中

货币数量的增加与减少,由此引发了经济周期的产生。

经济学家熊彼特、汉森等人认为,创新引发了旧的均衡的破坏和向新的均衡的过渡。持续不断的创新,会产生持续不断的新的平衡,从而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经济周期的产生。

盖拉斯基、杜夫特以后的诺德豪斯等经济学家持政治说观点。他们中有的人认为,由于政府为阻止周期性的通货膨胀而采取了相应的紧缩措施,人为地制造了一次停滞和衰退,从而引起经济的周期波动。有的人认为,每届到期的政府为了树立良好的政府业绩以争取选民而采取了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谋求连任;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就要采取经济紧缩政策,以消除经济扩张政策所带来的经济问题,由于政府的选举与产生具有周期性,因此经济也出了相应的周期。

以萨缪尔森、希克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运用乘数和加速系数的交互作用,来解释经济周期运动的产生。

综合以上各种不同的周期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诸如太阳黑子、科技创新、政府行为等属外部因素,心理预期、消费投资以及乘数-加速数作用等属于内部因素。

四、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是关于收入水平或消费需求的变动会引起投资量变动的经济理论。其基本内容是:收入或消费的变动,要求生产部门增加商品的供给量,如果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产生就要相应地增加资本存量,就要有新的投资追加到生产中去。所以,加速原理分析的是收入变化与追加投资之间的关系。

1.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

自发投资又称自动投资,是指与国民收入或消费变动无关的投资,而是由人口增长、技术进步、资源开发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投资。

引致投资又称诱发投资,是指由收入或消费变动而引起的投资。这种投资取决于收入水平或消费需求。加速原理就是研究引致投资与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 2.资本-产量比率和加速系数

(1)资本-产量比率。资本-产量比率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

数量,即:

资本-产量比率=Y K =产 量资本数量,式中,K -资本数量,Y -产量或收入。

(2)加速系数。从资本-产量比率中可看到,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如果要使收入增加,就必须按资本-产量比率相应地增加资本存量。资本-产量比率决定了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的比率。通常将资本增量等于投资,所以,把投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叫做加速系数,即:

加速系数=收入增量投资=产量增量资本增量

若以a 代表加速系数,△K 表示资本增量(K t -K t -1),△Y 表示收入增量(Y t -Y t -1),I Y 可引致投资,则上述公式可表示如下:

ΔY I ΔΔαY

==Y K 3.净投资、重置投资与总投资

ΔY I ΔΔαY

==Y K 中的引致投资I Y 是因收入增加而引发的投资,称为净投资。除了净投资外,每年还会有一笔为弥补设备、厂房等资本设备磨损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其数量取决于原有资本设备的数量、构成和使用年限。净投资和重置投资之和为总投资,即:

总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I=Ia +I Y =Ia +a ·(Y t -Y t -1)

式中,I 为总投资,Ia 为重置投资。

总投资一般来说大于零或等于零,即最低的总投资为零。

一般来说,净投资为负数,意味着企业将把一部分设备卖掉。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出现暂时的产量下降,企业不会立即卖掉设备,而是让其暂时闲置。所以,可以将产量下降时的净投资看作零。

4.根据产量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的变化特点,可归纳出加速原理的一些基本特征:

(1)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率,而不是产量变动的绝对量。因此,

投资是产量变动率或收入变动率的函数。

(2)投资变动率的幅度要大于产量或收入变动的幅度,产量微小的变化会引起投资的巨大波动。

(3)产量增长率如果放慢,则投资的增长率就会出现停止或下降。因此,产量增长的速度相对放慢也会引起经济的衰退。

(4)加速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即如果产量增长时,投资的增长是加速的;反之,如果产量增长率下降或停止增长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

5.加速原理的假设条件

加速原理的作用以下述假设条件为前提。

(1)假设技术水平不变,资本-产量比率不变。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技术的进步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资本与产量的比率亦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加速原理的分析必须假定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即假定产量增加同资本存量的增加保持同步增长。

(2)假设企业没有闲置的生产设备。加速原理的主要参数加速系数是以固定的资本-产量比率为假定条件,要增加产量,必须增加资本存量,所以,一定要假设企业的设备已达到充分利用,那么,增加产量就要添置新的设备。当然,如果企业有闲置生产设备,需要增加产量时,企业只要动用闲置设备就行了,不必添置新设备,这样就不会增加净投资。

(3)假设社会上还有可利用而尚未利用的资源。这样为增加产出而增加的净投资,就能购买到新的设备。

五、乘数-加速数模型

1.乘数-加速数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认为,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只说明了投资变化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变化,而没有说明收入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投资的变化。只有将加速数原理和乘数理论结合起来,才能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和波动的幅度,提出了乘数-加速数模型,又叫“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乘数-加速数模型基于以下收入函数:现期收入等于现期消费、现期投资、

自发支出之和,即:Y

t = C

t

+ I

t

+ G

式中,Y

t 为现期国民收入,C

t

为现期消费,I

t

为现期投资,G为自发支出(如

政府支出、自发投资、自发消费)。

假设现期消费是上期收入Y

t-1的函数,现期投资是本期消费增量(C

t

-C

t-1

的函数,则有消费函数C

t =βY

t-1

和投资函数I

t

=a(C

t

-C

t-1

),式中,β为边际消

费倾向,a为加速系数。

将C

t =βY

t-1

式、I

t

=a(C

t

-C

t-1

)式代入Y

t

= C

t

+ I

t

+ G式中,可得:Y

t

Y t-1+a(C

t

-C

t-1

)+G

根据C

t

=βY

t-1

式可知:C

t-1

=βY

t-2

将C

t

=βY

t-1

式、C

t-1

=βY

t-2

式代入

Y

t =βY

t-1

+a(C

t

-C

t-1

)+G式中,经整理可得:

Y

t =(1+ a)βY

t-1

-aβY

t-2

+ G

这就是汉森-萨缪尔森即乘数-加速数模型。

2.经济波动的形式

在乘数-加速数模型中,由于加速系数(a)、边际消费倾向(β)的不同值,将会使经济波动呈现出以下五种形式:

第一,减幅振荡,指国民收入波动幅度逐渐缩小,最后趋于消失。

第二,增幅振荡,指国民收入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

第三,同幅振荡,指国民收入波动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

第四,在某种干扰下,国民收入波动的水平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或下降,没有振荡地从初始的均衡达到新的均衡。

第五,在某种干扰下,国民收入波动的水平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或下降。

3.乘数与加速数原理要说明的问题

汉森和萨缪尔森把乘数与加速数作用的结合起来,说明经济会自动地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并决定了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萨缪尔森认为,加速原理和乘数相互作用造成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通货收缩(或通货膨胀)的螺旋。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产量或销售量的增加会引起投资加速度增加;同时,因乘数原理所起的作用,即投资的增加反过来又会引起产量或销售量的成倍增加。结果,社会经济呈上升的膨胀螺旋。这时经济波动处于复苏的阶段。但是,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当实际产出水平接近潜在国民收入时,经济增长速度必将出现递减趋势,周期就从复苏阶段过渡到高涨阶段。根据加速原理的作用,

如果产量增加速度递减,则总投资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结果将导致社会经济呈下降的紧缩螺旋。这时经济波动处于衰退的阶段。但是,这种紧缩螺旋不会无限制地下降,亦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由于重置投资的存在,使总投资不能小于零,同时,边际消费倾向也不可能等于零,这样,经济的收缩就有了一个限度。一旦经济下降到这一限度,就会停止收缩。这时经济波动处于萧条阶段。由于重置投资的乘数作用仍然起着作用,就会使收入逐渐上升。这样,经济由于收入与投资相互影响而再一次增长起来。此时,经济波动再次处于复苏阶段,一个新的周期使又重新开始。

由上可知,经济的膨胀与收缩是交替出现的,尽管在某一时期,膨胀时期和收缩时期的时间跨度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但是,这种交替为西方经济学家所主张的政府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以缓和经济波动并维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建立了理论基础。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定

新古典增长模型有如下几个假定:①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s 为储蓄量。②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③技术水平不变。④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⑤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劳动和资本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而充分地相互替代。 根据以上四个假定,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人均形式:y=f (k )

式中,y 为人均产量,k 为人均资本量,y=f (k )表示,人均产量取决于人均资本量,人均资本量的增加会使人均产量增加,但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人均资本量会以递减的速度增长。下图是生产函数的图示。

k y O y=f (k )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sy=△k +(n+δ)k (9.27)

上式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中,sy 为人均储蓄,△k 为人均资本增量。(n+δ)k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nk ——人均储蓄中用于装备新增劳动力的花费,另一部分是δk ——人均储蓄中用于替换旧资本的花费,即人均折旧量,(n+δ)k 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中超过资本的广化的部分会使得人均资本增多,即△k >0,△k 就是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为:人均储蓄是资本深化与资本广化之和,或者说,人均储蓄用于资本深化与资本广化两部分。

3.稳态分析

稳态是指一种长期稳定、均衡的状态,是人均资本与人均产量达到均衡数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稳态下,k 和y 达到一个持久的水平。这就是说,要实现稳态,资本的深化为零,即人均储蓄全部用于资本的广化。因此,稳态条件是:sy=(n+δ)k 。稳态时,△k =0。

虽然在稳态时y 和k 的数值不变,但总产量Y 与总资本存量K 都在增长。由于y=N Y 、k=N K

,所以,总产量Y 与总资本存量K 的增长率必须与劳动力数量N 的增长率n 相等。这就是说,在稳态时,总产量与总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相等,且都与劳动力的增长率n 相等,即:

n N N K K Y Y =?=?=?

还可以用图形来分析稳态,如下图所示。

经济增长的稳态 y E y sy E

k k E O

由于0<s<1,故储蓄曲线sy与人均生产函数曲线y的形状相同;又由于sy<y,所以储蓄曲线sy位于人均生产函数曲线y下方。资本广化曲线(n+δ)k是通过原点、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由于sy=(n+δ)k是稳态条件,所以,稳态时,sy曲线与(n+δ)k曲线一定相交,交点是E点。稳态时的人均资本为kE,人均产量为yE,人均储蓄量为syE,此时,syE=(n+δ)kE,即人均储蓄正好全部用来为增加的劳动力购买资本品(花费为nkE)和替换旧的资本品(花费为δkE),人均资本没有变化(即△k =0)。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E点之左,sy曲线高于(n+δ)k曲线,表明人均储蓄大于资本广化,存在着资本深化即△k>0。这时,人均资本k有增多的趋势,人均资本k会逐步地增加,逐渐接近于kE。当k的数量为kE即k=kE时,经济实现稳定状态。反之,在E点之右,人均储蓄小于资本广化,即sy<(n+δ)k,此时有△k<0,人均资本k有下降趋势。人均资本k的下降会一直持续到kE的数量上,达到稳态。

以上论述表明,当经济偏离稳定状态时,无论是人均资本过多还是过少,经济都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恢复到长期、稳定、均衡状态。

显然,新古典增长模型“稳定、均衡”的结论与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稳定、均衡的极小可能性及经济的剧烈波动”的结论存在着重大差别。

4.稳态的变化

如果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发生了变化,稳态也会相应变化。

先来看储蓄率的提高对稳态的影响。

下图中,由于人均储蓄曲线s0y0与(n+δ)k曲线相交,所以经济处于稳态均衡,E0点表示最初的经济稳态均衡,此时的人均储蓄为E0k0、人均资本量为k0。当储蓄率由s0提高到s′以后,人均储蓄曲线s0y0上升到s′y′的位置。由于人均储蓄曲线s′y′与(n+δ)k曲线相交,所以经济仍然处于稳态均衡,新的稳态均衡状态由E′点表示。新的稳态下,人均储蓄为E′k′,多于旧均衡的E0k0;人均资本量为k′,也多于原先均衡时的人均资本量为k0。显然,储蓄率的提高增加了稳态的人均资本量。新的稳态均衡时的人均收入大于旧稳态

均衡时的人均收入。因此,储蓄率的提高还增加了人均收入。

由于E0点与E ′点都表示稳态,所以,这里所提到的稳态变化不是指由稳态到非稳态,而是指旧的稳态变化到新的稳态,经济变化前后都是稳态。这就是说,储蓄率的提高不能影响稳态增长率n ,但能提高稳态的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水平。

下面来看人口增长率提高对稳态的影响。

以上分析的都是经济按照不变的劳动力增长率n 来增长,现在就来分析把n 看作是参数时,人口增长率提高对稳态产生的影响。

储蓄率提高对稳态的影响 y

′ k k 0 O k ′ 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对稳态的影响

y k k 2 O k 1 sy N 1

(n 2+δ)k

(n 1+δ)k N 2

上图中,最初的经济位于N1点所表示的稳态均衡,此时的人口增长率为n1、人均资本量为k1。当劳动力的增长率由n1提高到n2以后,(n1+δ)k曲线上升到(n2+δ)k的位置,(n2+δ)k曲线与sy曲线相交于N2点,实现了新的稳态。由于sy曲线向右上方倾斜,(n1+δ)k曲线上升后的新的均衡点N2点一定低于N1点。可以看到,人口增长率的增长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人均资本由k1降低到k2。又由于sy曲线的上方有一条人均收入曲线,所以,新稳态均衡时的人均收入显然低于旧稳态均衡时的人均收入。因此,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又减少了人均收入,即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这一结论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人均产量下降由人口增长率上升引起的现象,并且两个储蓄率相同的国家,人均收入会由于人口增长率不同而不同。

5.黄金分割率

以上的稳态分析表明,储蓄率会影响稳态的人均资本水平,人均资本水平又影响人均产量。由于产量要用于积累与消费,所以需要分析经济长期增长过程中的人均消费。

假定不存在折旧,则(n+δ)k就变为nk,稳态条件就变为:

sy=nk

稳态时,人均消费Ca就是人均收入与人均储蓄之差,即:

Ca=y—sy

又由于sy=nk, y=f(k),故可得到:Ca = f(k)— nk

人均消费Ca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f ′(k)—(nk)′ = 0,即:

f ′(k)=n

上式就是黄金分割率表达式,其含义为:要想使得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就应该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还可以用下图表示人均消费最大化。图中,稳态时的人均消费就是人均收入曲线y与直线nk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大的人均消费量出现在人均资本等于k*的时候。因为在人均资本等于k*的时候,y曲线切线的斜率正好等于n,即这条切线与直线nk平行。这种情况下,人均收入曲线y与直线nk之间的垂直距离M′M最大即消费最大,M′M表示的消费量大于人均资本分别等于k1、k2时的消费G′G、

H ′H 。G ′G 、H ′H 之所以小于M ′M ,是因为人均资本为k1、k2时所做的曲线y 的切线都不与直线nk 平行。这一结论与f ′(k )=n 式的意思完全相同。

从黄金分割率可知,稳态时,如果人均资本量多于黄金分割的水平,则需要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人均资本减少到黄金分割的水平,这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反之,人均资本量少于黄金分割的水平,则需要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再通过储蓄转化为资本,使人均资本增加到黄金分割的水平。

第三节 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增长理论

作为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经济增长,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经济增长源泉

如果宏观生产函数表示为:Yt=Atf (Lt ,Kt )

式中,Yt 、Lt 、Kt 分别为t 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t 为t 时期的技术状况。从(9.35)式中可以得到一个表达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即经济增长率的分解式:

GY=GA+αGL+βGK

式中,GY 为经济增长率,GA 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L 、G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y k k 2 O k 1 k * y=f (k ) G ′ nk G M ′ H ′ H M

的增长率,α、β为参数,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经济增长率的分解式中可知,产出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决定,或者说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要素投入量,一类是生产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是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劳动、资本是可变的,土地是不变的。要素生产率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要素生产率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与知识进展。具体讲,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六个: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和其他因素。

丹尼森分析经济增长因素的目的在于确定各个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以此来比较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丹尼森根据美国1929~1982年的历史统计数据,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经过计算与分析,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部分原因在于劳动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劳动增长率就占有较大的权重。资源配置状况对经济增长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劳动者转换工作、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等,都导致了产量或收入的增加。在收入的年平均增长中超过10%的部分来自于规模经济,因为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位产量的投入更少,可以节约生产资源,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在所有因素中,知识进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3。

据此,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丹尼森所讲的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知识而在结构与设备方面产生的更有效的设计,还包括从经验与观察中得到的知识。丹尼森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也不能把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归因于技术知识,因为管理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知识更有可能降低生产资本、增加国民收入,它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比改善产品物理特性而产生的影响更大。因此,管理知识与技术知识都是很重要的,不能只重视技术知识而忽略管理知识。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

新古典增长理论也日益暴露出一些不足或缺陷。一是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与事实越来越不相符合。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由于资源配置合理化、部门协调效率较高、信息传递有效等,其经济资源的利用率高,产生了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状况。二是该模型无法对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出解释,也未能对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增长率即人口增长率是外生变量,但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所以,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增长率的外生化是新古典增长模型在理论上的主要缺陷。三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解释现实方面显得无力。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具有相同的技术和相同人口增长率的不同国家的增长率具有趋同性,但许多国家的增长率存在着较大或相当大的差异的现实却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论相悖。

2.新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的理论总称。新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是将增长率内生化。在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上,新增长理论大多强调技术的溢出效应。企业采用了新技术而增加了技术知识,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有利影响,技术的这种正的外部性就叫技术的溢出效应。新增长理论还特别论证了知识对经济增长的极端重要性。

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罗默的增长理论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罗默在1983年写的题目为《外部因素、收益递增和无限增长条件下的动态竞争均衡》的博士论文,标志着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罗默的新增长理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承认知识是一个生产要素,与获得资本一样,知识必须通过放弃当前的消费才能得到。

二是过去投入的资本可以使知识得到积累,并且知识又能刺激投资,投资的持续增长能够永久地提高一国的经济增长率。

三是知识能够提高投资收益。

四是资本、人力资本、非熟练劳动、专利等都属于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的组合使得规模报酬递增。

五是国际贸易有利于将新技术、新知识及人力资本引入一个国家,会促进一

国的经济增长,使世界经济具有持续的增长动力,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别源于不同的知识、人力资本等。

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随后出现的增长理论的基础。

卢卡斯依据人力资本理论,沿着罗默的思路,进一步研究了一般的人力资本与个人的、特殊的人力资本的区别,提出“私人人力资本积累带动经济增长”的卢卡斯模式,认为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重视包括在职训练、边学边干等形式的教育,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多对研究与发展进行投资。这样,一国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均衡的经济增长。

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斯科特认为应当用资本即总投资的变化来说明产出的变化,他把总投资与技术进步看成是一回事,认为发明是由预期的利润所激发和促成的,这与促成投资的因素是完全相同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巴罗认为,穷国追赶不上富国的原因并不是穷国缺乏投资,而在于穷国缺乏人力资本,即对教育投资不够。

在技术进步的原因方面,新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罗默认为技术进步表现为私人厂商投资于研究活动而生产出新知识,卢卡斯认为技术进步是教育部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巴罗认为技术进步表现为政府提供服务所带来的私人厂商生产率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

另外,新增长理论还对税收、国际贸易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新增长理论的内容来看,新增长理论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认真考虑教育、投资、研究与发展、税收与贸易政策等问题,并实施正确的政策,就能够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章经济发展理论 本章要求了解经济发展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它的历史过程,重点把握五种类型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内容、特点,理解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适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正常数量和比例的储蓄、投资和外援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必不可少的理论是( )。 A.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B.结构变动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新经济增长理论 2、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 )。 A.罗伊·哈罗德 B—阿瑟‘刘易斯 c索洛 D.w.w.罗斯托 3、在线性阶段理论中,经济发展的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最关键 A.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B.起飞阶段 c向成熟推进阶段 D.高额群众消费阶段4.在经济起飞阶段,一个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是净投资必须达到国民收入的( )。A.15% B.5% C.10% D.20% 5、在向成熟推进阶段,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通常占国民收入的( D )。 A.20% 30% B.10% C.5%一15% D.15% 6.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D )。 A.主导部门是具有革新创造性的部门 B.主导部门一般增长得较慢但对经济的影响力较大 C.辅助部门是作为主导部门发展的条件而得到迅速发展的部门 D.派生部门是由于总收入、人口、工业生产的增长而得到稳定增长的部门 7.为冷战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援助发展中国家提供依据的理论是( )。 A.国际依附理论 B.新经济增长理论 c.结构转换理论 D.经济成长阶段理论8、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发展模式经验研究认为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B.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C.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认为第一世界国家以及国际机构的掠夺活动是第三世界不发达的原因之一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发展理论有( A.线性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B.结构变动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反对国家干预的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 E.新经济增长理论 2.罗斯托的线性阶段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过 ( )。 A.传统社会阶段 B.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C.起飞阶段 D.向成熟推进阶段 E.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3.在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中,经济中的主导部门转移为() A.耐用消费品部门 B.教育卫生部门 C.住宅建设部门 D文化娱乐部门 E.旅游部门 4、一个部门如果要成为经济中的主导部门,它必须具备的特点是()。 A.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大 B.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小 C.部门产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大 D.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小 E.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大5、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显示( )。 A.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储蓄率成反比 B.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宏观经济学6

第六章经济增长理论 (一)选择题 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 G 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 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 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 ): A10%; B16%; C6%; 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 设是不同的。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 ): A 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 B 规模报酬不变 C 人口增长率为常数 D 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 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 ): A 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相等; B 总资本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产出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 率; C 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资本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 长率; D 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均 不相等。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 A 储蓄率的变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 B 储蓄率的变化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C 储蓄率的变化既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又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D 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 1.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 为8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 年的增长率应该是多少? 2. 假定某国的资本—产出比V=4,消费倾向C/Y=0.8,而G N =%3 2 6,按照

第二章-经济增长

增长篇 第二章 本章主要内容 ●2.1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2.2经济增长模型 ●2.3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 ●2.4中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增长意味着总产出的扩张和平均收入的增 加,是经济结构变化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不断实现的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诸多因 素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进程,而经济增长的方式也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经济增长”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 (O u t p u t)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资源的投入量及其使用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资源的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都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包括影响资源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经济 和非经济的因素。 ●技术 ●制度 ●结构变迁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不同要素的组合形式。 ●包括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形式。 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 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我们称为粗放(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使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我们称 为集约(内含)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六章 生态经济中的增长

第六章生态经济的增长 第一节评价增长一、GDP的是与非 1.GDP核算的历史(1)世界(2)中国 2.GDP的贡献(1)实践上的贡献(2)理论上的贡献 3.GDP的缺陷 (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没有体现环境质量退化的费用;没有真实反映环境防护成本。 (2)GDP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4.GDP:总产值还是总破坏?二、增长的成功与失败 1.增长的成功--------毫无疑问,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缓解了社会矛盾,而且与增长过程相伴随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文化演进、人口变化等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 2.增长的失败-------- 经济增长基本上对分配问题的解决没有多少帮助。对经济增长的狂热追求还导致了环境和生态危机、战争与军备竞赛、人的不充分发展等问题。 三、关于增长的“合理化” 第二节经济增长与资源一、资源分类 1.可耗竭资源 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为可耗竭资源。 (1)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主要指金属等用作生产材料的矿产资源。该类资源可采储量会随着经济条件(如价格)的变化而增加,但由于回收率小于100%,这些资源最终将会耗竭。 (2)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2.可更新资源 (1)可更新的私有资源如私人土地上的农作物、森林等,由于产权明确,因而能够在市场上交易,具有明确的市场价格。 (2)可更新的公共资源如公海鱼类资源、多样性的物种、空气等,属不具排他性的公共资源。这些资源曾经没有竞用性,是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使这些资源逐渐表现出竞用性。二、资源利用的前景 1.乐观的观点 (持弱可持续观点的)资源乐观主义者认为,如果某种资源A在经济意义上变得稀缺,其价格会上升,这会触发以下四种不互相排斥的效果: (1)用其他资源替代资源A。(2)勘探和开采更多的资源A或使它循环使用变得经济了。(3)用人造资本替代。(4)科学与技术进步会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并使资源开采更为廉价,使低品位矿石的利用变得划算。2.悲观的观点 《增长的极限》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都是呈指数增长的。通过建立一个世界模型,得出的结论是:1970年以后,人口和工业仍维持着指数增长,但迅速减少的资源将成为约束条件使工业化不得不放慢速度。工业化达到最高点后,人口和污染还会继续增长。但由于食物与医药缺乏引起死亡率上升,最后人口增长停止,人类社会将在2100年之前崩溃。 3.不同的逻辑思路在预测任何东西的未来成本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即经济学家的方法和工程师的方法。……工程预测法是这样预测自然资源状况的: (1)估计目前在地球上一种资源的已知量。 (2)根据现在的使用率推断出将来的使用率; (3)以(1)除以(2)。 与此相反,经济学家的方法是推断过去成本的趋势,看这种趋势能否与理论相一致(在原材料供应的历史上,供应的趋势与理论是一致的)。……采掘业产品的成本,自有价格的历史以来,一直在下降。经济学

第八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试题

第十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一、判断 1、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 )T 2、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主要是存货投资。( )F 3、经济增长的标志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T 4、人均生产函数说明了人均产量与人均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F 5、如果W G G ,则经济会出现累积性的“扩张”。( )F 6、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其15岁以下人口在人口中占的比例也高。( )T 7、如果一国用借款购买生产资本并使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高于利率,那么,它向国外大量借款就不会引起债务负担过重。( )T 8、加速原理的基本含义是产量的增长率大于投资的增长率。( )F 9、加速原理意味着,如果实际国民收入迅速增加,那么投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方移动。( )T 10、经济周期理论的重点从总需求角度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而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经济的长期趋势。( )T 二、选择题 1、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 C ) A 、GDP 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 、人均GDP 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C 、GDP 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 、以上各项均对。 2、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D ) A 、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 、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 、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 、以上各项都对。 3、当某一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C )。 A 、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加,因而存货增加; B 、总需求逐渐增长; C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D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4、在熊彼得的经济周期理论中:( C ) A 、用太阳黑子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 B 、用心里预期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 C 、用企业家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D 、用货币数量增减变动来解释经济周期; 5、解释经济周期的消费不足理论把繁荣的衰退归因于( A )。 A 、消费者的支出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所以导致普遍的供过于求; B 、投资比消费增长快,所以没有足够的物品供消费者购买; C 、储蓄和投资减少; D 、政府税收太高,以致于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 6、斯坦利?杰文斯提出的“太阳黑子理论”( B )。 A 、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内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B 、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外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C 、关于经济增长的内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D 、关于经济增长的外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 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 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G 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 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 A10%;B16%;C6%;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设是不同的。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 A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 B规模报酬不变 C人口增长率为常数 D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 A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相等; B总资本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产出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C 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资本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D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均不相等。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储蓄率的变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 B储蓄率的变化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C储蓄率的变化既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又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D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 1.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2)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经济发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GDP、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例题2·单选题】(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额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例题·多选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投资需求『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熟悉)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 + 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掌握) 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罗余值”。 【例题1·单选题】( )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A.两因素分解法 B.三因素分解法 C.经济增长率 D.全要素生产率『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例题3·单选题】(2007年)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洛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

第三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_conv

第三章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哈罗德-多马模型及其对发展理论的影响 一、H-D Model 20世纪40年代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F.)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mar,E.D.) 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 合称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1.哈-多模型的基本思想 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惟一原因。 凯恩斯只考虑了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没有看到总供给的变化以及新的均衡,因而是一种静态的、短期的均衡分析。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导致本期的国民收入在下一期就不足以提供充分就业,从而总供求也不能保持均衡。所以,要实现充分就业,本期投资必须大于上期投资。通过“资本——产出比”概念来推算第二期达到充分就业所需的追加投资,以使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均衡增长相适应。 2. 基本理论特征 是对凯恩斯理论的长期化和动态化。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引入了时间因素,并且用“比率分析法”(增长率、储蓄率)代替了凯恩斯的“水平分析法”(国民收入、储蓄与投资的水平),从而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动态化了。 3. 哈多模型的假设与内容 假设: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消费又可用于生产。 (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者比例固定。 (3)规模报酬不变。 (4)不存在技术进步。 简单说: 一种产品,两个要素。 其它都不变。 哈多模型(的内容):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产出比所决定。 g=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量/国民收入; s=储蓄倾向=平均储蓄率=储蓄/国民收入; v=资本-产出比率=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单位产出所需资本。 令Y=国民收入,K=资本,I=净投资(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资本存量的变化),S=储蓄 经济增长率g=△Y/Y 储蓄率s=S/Y

国际经济学-第6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多项选择题 1、贫困化(悲惨增长)增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经济增长是偏向于进口部门的 B、经济增长是偏向于出口部门的 C、增长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较大 D、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xx E、增长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非常低 2、生产要素增长在( )条件下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A.该商品是需求弹性比较低的产品 B.该产品是出口品 C.该国在这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达到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程度 D.该商品在国内市场具有垄断地位 E.该产品是国内需求较大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A、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源密集型产品 2、根据罗伯津斯基(雷布任斯基)定理,下列那个推论是正确的()

A、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将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B、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C、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降低本国的xx D、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降低本国的净福利 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A、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研发密集型产品 4.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该产品一般属于() A、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研发密集型产品 5、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下列那个推论是正确的() A、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将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B、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C、偏向进口部门的增长将降低本国的xx D、偏向出口部门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降低本国的净福利 6、一般认为会导致悲惨的增长的部门是() A.工业品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第三章 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率 资本 ?资本的概念 ?指物质资本,即由人类生产出来的一种非用于目前消费而用于扩大生产能力的耐用品。 ?资本的特征 ?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做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本期和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 ?具有耐用性,因而存在磨损和折旧的问题。 资本的贡献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资本形成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要大于发达国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达国家要大于发展中国家。 ?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而资本投入的增加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第一节 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理论的提出 ?1953年,罗格纳·纳克斯(R.Nurkse),《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基本观点 ?“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从供给方面看 ?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过低。低收本意味着人们将绝大部分收入用于生活消费,而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小;低储蓄能力导致资本稀缺、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引起低经济增长率,低增长率又造成了新的一轮低收入。 ?“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从需求方面看 ?发展中国家几落后,入均收入低,生活贫困。低收入意味着低消费和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导致资本形成不足; 资本形成不足造成生产规模狭小、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导致低产出和低收入水平。 ?“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 -低收入”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政策含义 ?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 ?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资本存量、市场容量、收入、储蓄、投资)。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对该理论的批评 ?认为储蓄和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单(储蓄结构和消费习惯); ?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理论的提出 ?1956年,纳尔逊(R.R.Nelson)发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一文。考察了不发达国家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增长、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产出的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并综合研究了在人均收入和人口按不同速率增长的情况下人均资本的增长与资本形成问 题,从而形成了“低水平均衡陷阱”( 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理论。

第六章 内生增长理论

第六章内生增长理论 前面三章对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给出了满意的回答,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如果资本的报酬是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的反映,并且资本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大的话,那么资本积累既不能说明经济的长期增长,也不能说明国家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异。但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有效劳动,却没有得到解释,它在模型中是一个神秘变量,我们既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更不知道它是如何确定的,模型只把它作为外生变量看待,由经济的外部力量决定。这一点正是前三章建立的模型和理论的不足所在。因此,本章和下一章将要克服这一不足,把知识的增长纳入经济的内部因素之中,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研究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 本章要阐述的观点,是认为知识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这同第三章中索洛的观点是一致的:资本积累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本章在分析知识进化和用知识解释有效劳动时,与前三章做法大为不同。本章要以明确的方式建立知识积累模型,并要研究知识如何产生,资源如何配置到知识的生产中去等问题。 第一节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 我们可以把知识或技术进步想象为一大堆的发现和发明,比如DNA结构的发现,转基因的发明,原子核反应的发现等等。其实,这些新发现和新发明都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当然也有一定的机遇因素,但不是经济力量作用的结果。然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大多数技术进步却要归功于企业的研究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活动。我们在第二章第一节中提到的五个OECD国家,它们的工业性研究开发支出大约占它们的GDP的2%到3%左右。美国约有100万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他们当中的75%都是企业雇用的,从事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美国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到企业总投资的20%以上,占到企业净投资的60%以上。毋庸置疑,企业在研究开发上的支出多少完全是从经济方面考虑的,是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的结果。 (一) R&D决策与专利法 企业要在研究开发上进行支出,其理由同企业购置新机器或新建工厂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预期利润。在企业决定是否要购买新机器时,企业要把购买新机器后所能产生的预期利润的现值同购买和安装新机器所需的支出进行比较,如果预期利润的现值大于支出,则决定投资去购买新机器;否则,就不进行这项投资。同样,企业在进行R&D决策时,也要考虑投资于R&D所能取得的预期利润的现值与R&D支出的比较。企业增加R&D支出,意味着提高了企业发现和开发出新产品的可能性。如果新产品能够获得市场成功,那么企业的未来利润将上升。如果预期利润的现值超过研究开发的预期支出,那么企业就会上马新的R&D项目,进行R&D投资;否则,企业就不会这么做。 然而,研究开发投资与普通投资(比如购买新机器、新建工厂等)又有着重要的区别。像购买新机器这类普通投资只有内部效益,没有外部效益。一台机器被这家企业购买后,其他企业就不能再使用这台机器了,新机器只给它的拥有者提供效益(这就是内部效益),而不向其他企业提供效益(即没有外部效益)。但研究开发投资就不同了,研究开发的成果多是一些新思想,而这种思想一旦公开,就不但能被发现它的人和企业使用,而且能被社会广泛使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课后测试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1、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5、88分) A用不变价格计算得GDP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得经济发展规模 B用现行价格计算得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得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得增长 D经济增长率得高低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得标志 正确答案:D ?2、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得经济增长速度时,国内生产总值得计算应采用( )。(5、88 分) A期望价格 B现行价格 C公允价格 D不变价格 正确答案:D ?3、假设某个国家2011年-2015年,GDP年均增长8%,资本存量年均增长5%,劳动力年均增长2%.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得份额为60%,劳动力为40%,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应为(). (5、88 分) A3.0% B4。0% C7.0% D4。2% 正确答案:D ?4、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由( )首先提出得.(5、88分) A罗伯特·索罗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法玛 正确答案:A ?5、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得劳动产出弹性与资本产出弹性分别就是0.4与0。6,劳动力与资本得年增长率分别就是2%与5%.如果该国在这一时期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则全要素生产率得增长率就是()。(5、88分)

A2% B5% C6% D2。2% 正确答案:D ?6、按周期波动得时间长短划分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得就是()。(5、88 分) A长周期 B短周期 C中周期 D全周期 正确答案:C ?7、下列对古典型经济周期表述正确得就是()。(5、88分) A低谷时经济负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B低谷时经济正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C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负值,即经济总量只就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D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就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正确答案:A ?8、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其中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5、88分) A复苏阶段与萧条阶段 B复苏阶段与繁荣阶段 C衰退阶段与繁荣阶段 D衰退阶段与萧条阶段 正确答案:B ?9、在经济周期得复苏与繁荣阶段可能出现()。(5、88 分) A通货膨胀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正确答案:A ?1、资本得效率也就就是所谓得投资效益,就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能产生得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用()表示。(5、88 分) A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余额得比率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课后测试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88 分) A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B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D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正确答案:D ?2、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5.88 分) A期望价格 B现行价格 C公允价格 D不变价格 正确答案:D ?3、假设某个国家2011年-2015年,GDP年均增长8%,资本存量年均增长5%,劳动力年均增长2%。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的份额为60%,劳动力为40%,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应为()。(5.88 分) A3.0% B4.0% C7.0% D4.2% 正确答案:D ?4、全要素生产率是由()首先提出的。(5.88 分) A罗伯特·索罗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法玛 正确答案:A ?5、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是0.4和0.6,劳动力和资本的年增长率分别是2%和5%。如果该国在这一时期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则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5.88 分)

A2% B5% C6% D2.2% 正确答案:D ?6、按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划分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5.88 分) A长周期 B短周期 C中周期 D全周期 正确答案:C ?7、下列对古典型经济周期表述正确的是()。(5.88 分) A低谷时经济负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B低谷时经济正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C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负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D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正确答案:A ?8、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其中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 (5.88 分) A复苏阶段和萧条阶段 B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 C衰退阶段和繁荣阶段 D衰退阶段和萧条阶段 正确答案:B ?9、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5.88 分)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正确答案:A ?1、资本的效率也就是所谓的投资效益,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用()表示。(5.88 分) A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余额的比率

第六章_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课用)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之前,经济学家把增长与发展分为两个问题。增长研究发达国家长期中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问题,发展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向发达的问题。前者称为增长理论或增长经济学,后者称为发展理论或发展经济学。80年代以后,增长与发展逐渐溶合。本章正是从世界的角度来研究增长与发展问题。 第一节国际收入分配状况 一、穷国与富国 当富国的人们正在寻找减肥妙方时,非洲的灾民正处于死亡边缘。这种现象形象地描述了当代世界处于贫富对立之中。 按贫富状况,可以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这样几类: 最穷的国家有时也被称为不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underdeveloped country)是工业化水平很低、农业部门机械化程度极低、资本设备很少而且人均收入低的国家。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人均收入300美元以下的国家都属于不发达国家。在不发达国家,许多人在死亡线上挣扎。这些人把全部时间用来生产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与衣服。他们没有剩余与别人交换,也没有剩余用于投资。最穷的国家人均收入在美国的4~9%之间,这些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27%,但收入只有世界收入的6%。这些最穷的国家主要在非洲。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是贫穷但正在积累资本并发展工业与商业基础的国家。发展中国家有大量并正在增长的城市人口以及稳定增长的收入。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为美国的10~30%。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地都有,但主要在亚洲、中东和中美洲,占世界人口的17%,世界收入的11%。 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NIC,)是正在迅速发展广泛的工业基础,而且人均收入迅速增加的国家。现在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接近美国的50%。这类国家诸如特立尼达、以色列、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收入也占世界的3%。 工业化国家(industrial countries )又称发达国家(deve1oped countries)是有大量资本设备、人们从事高度专业化活动,人均收入高的国家。这是世界的富国,这些国家主要是西欧各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7%,收入占世界收入的49%。 产油富国(oil-rich countries)是少数盛产石油,人均收入极高,但在其他许多方面与最贫穷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非常相似的国家。这些国家工业很少,除石油外也没有什么值得卖给世界各国的东西。他们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收入也占世界收入的4%,但是,这些国家内收入分配极不平等:大多数人民的收入水平相当于最贫穷的国家,而少数人极为富有,实际上这些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共产主义国家(communist countries)是生产性资本与企业的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3章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基准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的长期模型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基准模型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哈罗德模型与多马模型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什么? 答:(1)哈罗德和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是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于1948年分别提出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的统称。该模型主要研究在保持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2)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的相似性 罗德模型与多马模型拥有相同的假设前提: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S sY =(s代表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 ③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④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任何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都是固定不变的。⑦不存在货币部门,且价格水平不变。 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都以凯恩斯理论中关于储蓄—投资分析的理论为基础,即经济增长的均衡能否实现,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系数的高低,并且要求社会上每一时期的储蓄额必须等于并且全部转化为投资。这样,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既可以提高或降低资本—产量比率,也可以提高储蓄率与增加投资等等。 (3)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的区别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Y s G Y v ? ==,式中G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 Y Y ?(即经济增 长率),s表示储蓄率/ S Y,v表示边际资本-产量比率/ K Y ??(假定边际资本—产量比率等于资本—产量比率/ K Y),且/ v I Y =?。它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 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G I I Sδ =?=?,式中/I I ?为投资增长率,实际即为哈罗德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δ表示资本生产率/ Y I ?,即哈罗德模型中v的倒数。 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的区别在于多马是用资本生产率表示资本-产量的比率,且G表示投资增长率。 2.哈罗德模型是如何分析经济长期均衡条件的? 答:(1)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①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社会生产只使用资本K与劳动L两种生产要素;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劳动比率保持不变,从而资本—产出比也保持不变;④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⑤资本存量没有折旧。 (2)哈罗德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 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只有当投资(I)与储蓄(S)相等时,经济活动才能达到

第六章经济增长理论

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 =f(k)=2k -0.5k 2 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为0.0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 2. 设一个经济的人均生产函数为y =k 。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度为2%,折旧率为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这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 3. 已知资本增长率gk =2%,劳动增长率gl =0.8%,产出增长率gy =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α=0.25,在这些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 4. 设一个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t =Atf(Nt ,Kt) 式中Yt 、Nt 和Kt 分别为t 时期的总产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At 为t 时期的技术状况。试推导经济增长的分解式,并加以解释。 5.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为 Y =F(K ,L)=K 13L 23 (1)求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 (2)用这一模型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 (3)求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储蓄率。 6.设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框架下, 生产函数为: Y =F(K , L)=KL

(1)求人均生产函数y=f(k); (2)若不存在技术进步,求稳态下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 7.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已知生产函数为y=2k-0.5k2,y为人均产出,k为人均资本,储蓄率s=0.1。人口增长率n=0.05,资本折旧率δ=0.05。试求: (1)稳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2)稳态时的人均储蓄和人均消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劳动效率(efficiency of labor) 答:劳动效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水平,反映了社会对生产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当可获得的技术改进时,劳动效率会提高。当劳动力的健康、教育或技能得到改善时,劳动效率也会提高。 在索洛模型中,劳动效率(E)是表示技术进步的变量,反映了索洛模型劳动扩张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形成了有效工人概念,这使得索洛模型在稳态分析中纳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 2.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labor-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答: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是指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以反映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实际上认为技术进步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它的引入形成了有效工人的概念,从而使得索洛模型能够以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和产量来进行稳定状态研究。 3.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的一种经济理论,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定增长率内生化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①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②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受要素的积累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就是抛弃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以更好地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它认为经济增长是可以内生持续的,不会达到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内生增长也得到了与索洛模型不同的结论:储蓄率的提高能够使经济的增长速度持久的提高。因为内生增长模型中投资是“增长引擎”,投资的外部性足够大,以至于它能够带动经济内生持续增长。 二、复习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