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摘要:新一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在全国迅速地推广开来,各种教育实践探索方案也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本文以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访南岳衡山”研究电子成果为例,探索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中设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虚拟与现实有机结合。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网络平台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老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避免这些学生在惟利是图者的诱导下变成电子游戏的牺牲品。目前,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而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更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教学整合,而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是与连网技术的整合,也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本文所介绍的——“访南岳衡山”研究型成果案例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的。

在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改革试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重要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生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难适合开放的课题研究。

因特网固有的开放性能解决传统教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利用这一开放性特征,我们在校园网中建立了“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为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该网建立在Windows NT server4.0+IIS3.0+ASP+Access数据库的构架上,通过512Kb带宽的ADSL与因特网联接。“研究性学习支持网”由八个栏目组成,其栏目名称和相应的功能如下所示:

1、“研究方向”:学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供的课题研究方向;

2、“课程概述”:对研究方向的大致介绍;

3、“学习资源”:有关这些研究方向的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

4、“网上交流”:老师和学生进行作业和成果的交流和展示;

5、“课程管理”:教师和学生管理自己的研究方向,学生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6、“提交作业”:学生通过网络上交作业和研究成果;

7、“成果评价”:教师和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角;

8、“在线帮助”:指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中这些栏目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主要阶段(即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设计课题内容、制定活动成果及相应的评价标准)的学习要求。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则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之中。

一、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

任何教育行为,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应有自身的教育目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比起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活动,在能力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在操作形式上是相似的,但在认知目标上体现得更具体。所以,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不但要迎合学生的兴趣,还要有研究价值,要使学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就以“访南岳衡山”为例,南岳衡山在衡阳市以北50公里处,这里岩壑深幽,寺院棋布,流泉飞瀑点缀着郁郁森林,历史就是旅游胜地。

衡山方圆800里,共有72峰,据说每座峰的峰名各有来历,它对游人开放的游览面积有85平方公里,其主峰祝融峰海拔1298米,它最南端的就是著名的回雁峰,古人一直认为南迁的大雁飞到回雁峰后就不再往南飞了;它的北端则是起始于长沙境内的岳麓山。衡山在2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名闻天下,历代帝王都曾在此狩猎祭天;杜甫、朱熹等名人也都来游历过。南岳衡山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上有哪些重大的事件?何为“衡阳八景”?南岳诸峰与地图上标注的地名究竟有什么辱别?等等问题,萦绕在学生的脑间,而这也就是我引人“访南岳衡山”这一课题的原动力。除了教师提供的这些课题研究方向以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经历,自己提出一些研究方向,并将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这些研究方向的资料,包括内容简介、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上传到“研究性学习支持网”的“学生研究”中,供其他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课题时参考,其他同学也可以在学生自己提出的研究方向中确定课题。参加同一研究小组的同学,不再局限于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往往一个研究小组的同学来自好几个班级甚至两个年级,这使同学们充分体验到了信息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全新的网络合作的工作和学习模式。

二、设计课题内容。

由于对象是初次涉足研究性学习领域的中学生,所以课

题的内容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提示和相关设备。如果对象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逐步减少活动提示,甚至活动建议,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课题并完成课题。

“访南岳衡山”是给初次涉足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学生,所以给出了“游衡山诸峰最短路线程序设计”、“南岳衡山文化遗产powerpoint制作”、“虚拟衡山网页设计”、“南岳衡山民俗民风word报告”等方面的子课题,并附上了活动提示。

一般来说,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开题”、“研究”、“答辨”。在这三个阶段中,需要分别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报告”和“答辩”、“报告”。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将从事相似课题研究的学生组织成课题小组,在课题小组中开展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而学生更多的时间则可以继续利用“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上资源进行交流讨论、查找资料。如果学生对课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可以在BBS上求助,或自己上网查询。指导教师如果认为有必要,也可以在“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上的“网上练习”中建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库,供有关学生测

试自己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研究性学习支持网”还为每一位学生的研究课题设置了一个专用的“课题档案”,每位学生都要将自己撰写的三份报告上传到自己专用的“课题档案”

中,研究课题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每位学生的“课题档案”中查阅学生的三份报告并在报告后面附上意见或建议,其它学生可以相互查阅、彼此共享成果,同时也可以发表意见,帮助其他同学完善各自的报告。每位学生通过各自的“课题档案”可以及时了解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所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学生在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吸收后,可以对报告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对于报告内容中指导教师和同学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进行澄清和说明。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比如数据的存储和格式化、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统计、图表分析等。在信息科技课中,我们就及时地进行电子表格软件的教学,指导学生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并着重介绍了软件中提供的大量函数和数据图表化功能。通过在研究过程中的实际使用,学生们体会到,运用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课题研究中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有些学生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靠现有的软件无法解决,这时,我们就引人了程序设计的概念。在信息科技课上,我们给大家介绍了程序设计的思想,学习用VB编制一些简单的程序。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对VB进行了深入学习,并用VB编制应用程序帮助其解决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每位学生都要将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WORD文档)或研究成果网站的形式在学习支持网上,向全校展示。

三、制定活动成果及相应的评价标准

在这个阶段,每位同学都要制作一份答辩报告在学习支持网上展示,在答辩过程中,其他同学和老师看了答辩报告后,可以在网上提问,答辩的同学也在网上回答。答辩结束后,答辩同学对自己的答辩进行自评,指导教师给出一个评分并决定是否推荐为优秀课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对答辩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评价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和过程性。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演示报告形式是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我们在信息科技课中对如何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答辩报告进行了指导,每位同学都及时地将答辩报告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并上传到学习支持网中。

在信息化教育进程中,多种资源的整合对推动基础教育改革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中由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关注教育人士开设的教育、教与学、学科资源等网站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住手多媒体网络技术条件,进一步开展各学段不同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来探明各种运用的边界条件,进而为课堂教学的变革提供切实可靠的实践依据。

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 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如下文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

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xx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xx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xx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xx年起利用5到xx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高中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高中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篇一:高一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高一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创设新环境。巩固加深第一课堂的知识,培养各班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尽可能照顾学生的知识水平,形成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争取成绩拔尖,促进优秀率的提高,同时准备参加“希望杯”数学竞赛,决定成立高一数学兴趣小组。 具体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宗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创设新环境,巩固加深第一课 堂的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活动目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巩固加深课堂基础知识,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活动规模:一个班,人数50-60人。

四.辅导教师工作:备课组统一确定教学内容。辅导教师提前编制学案,认真备好课,及时上好辅导课。 五.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时间:每周六早上7:30-9:30 活动地点:化学实验室 六、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一班(9人):1号陈伟鸿 2号廖文伟3号王国祥13号沈海洋 15号李良培 16号胡安志 20号陈茵茵 24号王炳文 29号李志滨 二班(7人):1号陈建彬 24号王志刚 47号黄世腾 三班(9人): 2号黄燕美 13号林通星 21号王水龙 四班(8人):8号苏桂鑫 18号赵君屹 38号翁继超 五班(3人):9号林金阳 六班(3人):15号李兆伟 七班(3人):10号孙长宁 16号黄泽辉 17号徐春晓 33号陈洪祥 37号许鑫钰 3号苏艺扬 4号林伟鹏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勐库中学信息技术 初一年级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基础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 2、使学生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学过程 1、引言 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

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十进制和二进制 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除2取余 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17(10)=10001(2) 让学生练习:11 =(2) (10) 92(10)=(2) 129(10)=(2) 136(10)=(2) 248(10)=(2) 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的资料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美: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逐渐增多,日渐能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不少学校建起了校园网,接入城域网,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初中课程:在这里指学校根据上级课程计划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主要有三个关键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二)理论假设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知觉通道来感知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学生的教育目标通过在各科教学中实施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加善于学习。2、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通过实验课题的研究,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高,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教学,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 3、学校的发展目标

010.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第10 卷第1 期数学教育学报Vol.10, No.1 2001 年2 月 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何明 (成都七中教育科学研究进修室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探讨了中学组织实施数学课外活动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分析了数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其次确立了开展中学数学课外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实施模式: 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以年级为单位按学生的程度志趣和愿望设置不同的活动小组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进行最后研究了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评价包括对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的评价和学生参与数学课外活动的表现及其效果的评价 关键词课外活动基本原则实施模式评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数学课外活动作为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列入课程计划开展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实验参观 调查以此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普及数学科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数学课外活动是实现数学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考察目前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现状我们发现至少在以下 2 个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1 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与课本内容过多重复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助长了学生厌学情绪 2 数学课外活动只是那些学有余力的数学尖子生的活动天地绝大多数学生与之无缘数学课外活动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因此对数学课外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中学实施数学课外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普及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数学课外活动及其特点 数学课外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数学活动它比数学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发展个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1] 数学课外活动具有以下的特参见文 [2]可以和数学课堂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上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 数学课外活动不受统一的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教材的限制学生能及时地广泛地从多 种渠道接受各种信息因此它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速度快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在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数学才能方面具有 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数学课外活动以开展各种数学活动为主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动手和实践的机会以弥补数学课堂教学之不足并可把科学研究引进数学教学领域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精神和独立实践活动的能力并能较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3 数学课外活动是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组织起来的各种小组协会和个别活动教师只起指导和咨询作用因此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学生对各种渠道的信息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自由选择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聪明才智 由此可见数学课外活动是中学数学教育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数学课外活动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外活动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参见文 收稿日期2000–08–01 修订日期2000–11–10 作者简介何1962 男四川平武县人成都七中教育科学研究进修室主任高级教师硕士从事数学教育及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第1 期何明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35 1 方向性的原则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符合教育方针和中学数学教育目标 2自愿性的原则学生可按其兴趣爱好自愿参加 3 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原则学生是数学课外活动的主人教师和有关辅导人员的作用在于引

人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初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初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的资料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美: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逐渐增多,日渐能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不少学校建起了校园网,接入城域网,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初中课程:在这里指学校根据上级课程计划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主要有三个关键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理论假设 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知觉通道来感知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进行

探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学生的教育目标 通过在各科教学中实施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加善于学习。 2、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通过实验课题的研究,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高,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教学,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 3、学校的发展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使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培养一个现代化科研型群体,使学校向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先进学校迈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的途径主要有:学习理论文章,参加媒体培训,上好实验课,撰写论文小结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实验法。通过一堂堂实验课来探索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很好整合,来观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研究怎样合理有效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四、课题实验内容 (一)完善组织机构,加强课题实验管理 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实验课题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在学校实验课题之下,又根据学科教研的特点,分解出几个下级课题,主要有语文组

如何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汇总

如何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一、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教育的目标主要表现为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两方面。但是,要想高质量地实现教育目标,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本身有局限性: (1)为在确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常常 安排得过满,不利于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传统教材虽然经过了反复推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实施循序渐进的完整的教学过程,但是传统教材不大容易改动,不能经常反映出数学的新思想、新进展,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水准的发展。 (3)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教学班,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对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结果会有部分学生“吃不饱”,如果不注意对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培养,很可能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埋没人材。

(4)现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没能从根本上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控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的是如何应 付考试,这是与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5)长期以来,不少中学数学教师习惯于教授传统的内容,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缺少创新精神,缺少时代气息。这样,当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学生。 为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上述局限性,在有条件的学校,应提倡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实践表明:教学基础越好、教学质量越高的学校,一般说来,那里的数学课外活动开展得也好,反过来,生动而又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又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项活动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 局面。 应当看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在不断改革,从教材、教法到质量评估等各方面正时刻向旧有的传统、保守思想挑战。因此在实现数学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总是“主渠道”,而课外教学则起辅助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随着教育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随着数学课外活动的广泛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在培养人材上所起的作用将 越来越大。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与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问题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本堂教学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版本】 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设计。本节内容体现的课程内容标准条目是: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采用图表方式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地表达统计结果,并形成报告。【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高一新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学会了电子表格的制作,能够借助简单的函数运算来分析数据。且刚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文本信息等,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表格的基本修饰方法。 ②理解用图表来表现信息的特点与意义。 ③能根据表格数据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2.技能目标 ①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能根据需要修改图表。 ②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 ③能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信息,表达观点。 3.情感目标 ①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重点: ①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②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合适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方式表达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以

初中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初中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篇一:初中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初中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都会和数学打交道。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够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活动目标: 1.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海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及提高,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增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三、具体措施: 1.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

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加趣味性和全面性,扩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每次数学活动都有主题,要求及正规的课堂教学有明显区别,决不能成为变相的加课时,也不能成为“补课”活动,但应尽量及当前学生的数学课内的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如:可将教材中的“课题学习”融入活动中。 3.数学活动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活动内容: 对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几何教具制作、趣味数学、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小故事引入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内容: 初一:(负责教师:魏书荣) 1.数学学习方法介绍; 2.中外数学史介绍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3.数学之美—生活中的数学; 4.巧拼“七巧板”; 5.正方体的展开图及物体的三视图; 6.制作无盖的长方体纸盒; 7.抛掷硬币,感受概率; 8.探讨什么样的多边形可以铺地砖. 初二:(负责教师:孟祥廷)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本课题由中央电教馆与有关专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2006年12月被批准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十一五”专项课题。在中央电教馆组织下,课题研究得到了省、市、区电教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多的实验研究,目前基本完成预期的研究工作。在师生信息技术培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建立学科资料库、整理汇总典型研究成果并探索形成适合我校学情、校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 正文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式产生深刻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在中小学教育中有很普遍的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给现代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为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硬件和软件上的支持,为切实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变革,提供了研究的土壤。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的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可以让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发展。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实验,力图从自身实际出发,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中去。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也开展了不少相应的课题研究。为了更好的利用我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更好的更新全校老师的教学观念,更好的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首创精神,促进学校教学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我们申请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需要,是现代信息技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更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课题研究,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一)信息技术环境:广义而言是多种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设计、开发与综合运用。具体来说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

网站的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的设计(高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教学课题 的设计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以欣赏为主线,介绍设计思想,使学生初步了解设计的整体构思。 2、了解网页设计的关联知识 技能目标: 、了解设计的基本流程 2、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化创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整体构思 四、教材容分析

本节课容为高中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容,它是进行网页制作的前提工作,其重点在于创建的几个步骤,即设计的整体构思。在这部分容中,要求动脑思考的容比较多,所以对于本节课容只在于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完整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暂时只要他们能够策划出简单的就可以了。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上学期,他们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字处理软件的应用,掌握了上网的相关操作(如:接入Internet、浏览网页,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收发电子等等),通过观察,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很多学生曾问我:老师,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呀?是谁做的呀?怎样发布到Internet上的呀?那些动画是怎么做的呀?等等。由此可见,他们对的设计也一定有兴趣、有信心。为了使本节课容更好的让学生吸收,我特提前(上节课)给他们介绍了FrontPage软件(包括菜单的介绍、创建站点)。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场所以及采

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活动的目的与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表明,未来数学教育正朝着“大众数学”的方向不断迈进,我们必须使数学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成为一种“过滤器”。新的课程标准已经使课程结构从单一模式朝多元模式发展.提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组成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点之一。 为积极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数学教学除了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外,还应该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开展小学生的数学课外活动。为此,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我校决定把“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作为校本课程之一加以开发。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大力实施和推进下的必然趋势。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同数学有联系的生活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特长。 如今,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更加广阔。数学课外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开拓知识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数学爱好者。给他们智慧与美的启迪,塑造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

一、指导思想: 当学生接受一定的课本数学知识后已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它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开展丰富的数学笔记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活动,乐意参与。无论是活动的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效果评价都应体现趣味性。趣味性是针对活动课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学于乐、寓智于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创设了一个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设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稳定而有效的数学学 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要点: 认真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以四年段为单位,组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 2、兴趣小组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 活动落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星期六上午为数学兴趣活 动专用时间,教师专门指导。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 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小学生数学报》、 《少年智力开发报》等,小组成员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报纸,让学生享

研究性学习,让信息技术回归生活(18晚)

研究性学习,让信息技术回归生活世界 受观念、课时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教学与实践应用相割裂的现象。我校信息技术学科以“让信息技术回归生活”为理念指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撷取三个典型案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数字化记录,感受生活之味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涉及大量媒体处理技术,对学生而言,它们仅仅表现为课堂上一个个虚拟的学习任务。怎样让这些技术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成为学生认识世界,感知社会的工具?我们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2011年寒假来临,我们设计了“精彩的寒假生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项目,要求学生使用家庭现有的DC、DV、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选择一个事件或角度,用心观察和感受,用照片、视频、声音等媒体形式记录精彩片断,形成“精彩的寒假生活”电子文档。 在“寒假生活”这个大背景下,选择哪些内容最能表现寒假生活的精彩?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实现最真实、最具匠心的记录和呈现?这些是教师引导学生首先思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观察、理解、表现事物的方式,这种“我手记我心”的体验是本次学习最珍贵的成果之一;其次,家庭电子设备的使用,音视频、图像的处理技术是本次活动的技术学习主体,如何取舍,怎样保证学习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求和自觉,教师给予的只是充分的尊重、帮助和建议。 本次活动的效果令人欣喜:学生作品取材广泛,表现手法虽然稚嫩但真实、自然,技术应用超出了预期设想,尤其是在此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和不轻言放弃的学习态度,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化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数字化调查,剖析生活之秘 为帮助学生建立起社会实践与信息技术学习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还设计了社会实践类的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项目。 在2012年暑假开展的“假期培训班情况调查”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课时十七第一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 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4.掌握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某种工具进行统计。在Office2003中,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方便地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学习成绩,人口,,运动会奖牌统计等等。 教师展示“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相关信息表格。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图中各国代表团所得的奖牌总数进行排序,美化,做成右边漂亮的表格。 2、介绍Excel窗口界面 Excel它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能进行数据的输入、计算和输出,能够用形象化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处理功能,能实现数据筛选、排序、数据查询和分类汇总等统计工作,其工作簿共享功能使多个用户能同时处理同一个工作簿。Excel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的电子表格软件。 特点: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 教师可以个人信息资料表格为例,分析Excel窗口,请学生先观察分析,并与Word的软件界面进行对比,找到窗口组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此处要强调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工作区、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介绍Excel中的“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标签栏”等窗口组成情况。 3、学生实践建立通讯录 (1)启动Excel让同学们回忆以前Word软件是如何启动的,再进行尝试: ①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

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数学活动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利补充,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计划(一) 《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或创设生活情景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在这学期我准备这样开展数学活动课。 一、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如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后,我打算组织安排学生先测量校园内各建筑物,确定它们的位置,然后确定比例尺,画出校园的平面图。在学习了第三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后,我准备安排学生调查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并计算出自己家一天、一月、一年浪费的水量。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明确数学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体验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数学”。 圆柱、圆锥和球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立体图形,如易拉罐、八宝粥罐子和铅笔,堆起的麦子和玉米,乒乓球、玻璃弹和地球仪等。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不但是生活所必须,同时从中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数学密切相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操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有关这些立体图形的信息,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带回有关信息,同时也将带回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这种学生应用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体验到了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中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计划(二)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制作者:张义万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对象: 初二年级学生: ◆具备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懂得Word的启动、保存和退出。 ◆熟悉Word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综合操作方法。 ◆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贺卡, 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文档中插入各种不同的对象,如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的过 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用Word软件来制作电子贺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获得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知识的同时,体会在word中综合文字、图片等的处 理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使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摆放) 设置。

成功之处: 1、教学引入设计新颖,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常用 的数学函数的使用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意识。 3、本节课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不足之处: 1、在学生做完画圆程序,加入有交互性的InputBox函数和画圆语句时,老师可以讲得更少些。而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总结InputBox函数的两个参数的作用,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