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山市历史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山市历史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山市历史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山市历史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山市历史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

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须从“明清商业革命”中的“明清”的时间限定予以突破。早市和夜市出现在唐代,排除②;北宋“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排除④。①③出现在明清。故答案选C。

2.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②西欧商人开始直接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③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④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各地联系愈加紧密,西欧商人开始直接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而欧洲凭借着其先进的技术将其他地区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①②④正确。③资本积累,属于早期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故答案为D项,排除ABC。

【点睛】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和剥削的基础上的,给它们带来了灾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程度。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开始,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

不断下降。因此美国经济

A.就业率持续上升

B.传统工业复兴

C.农业继续增长

D.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是美国“新经济”的特征,故D项正确;就业率持续上升是新经济的表现之一,故A项错误;“新经济”是高新技术产业,故B项错误;“新经济”是第三产业,故C项错误。

4.据记载,19世纪末欧美许多国家的大学教育不再像18、19世纪那样以培养法官、律师和医生等为主,而转向具有功利与实用价值的工科,并且工科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实验需要大量工科知识人才

B.为了适应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

C.社会上人文知识的人才储备过剩

D.资本家控制了国家的大学教育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批新兴工业的产生,而这些新兴工业无论是管理要求还是技术要求,都需要大量工科知识的人才,从而推动了大学教育方向的转变,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1956年4月毛泽东说:“据说一直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毛泽东认为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A.国情认识模糊,经济决策失误

B.经济比例失调,制度优越难显

C.农业技术薄弱,发展动力不足

D.建设经验缺乏,经济体制落后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56年毛泽东说:“据说一直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产量

还没有达到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认为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比例失调,制度优越难显,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及知识,排除。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弊端

6.学者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近代某类工业时指出:这些兵工厂和造船局设立时好像商业组织,可是它们没有相对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为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下列属于这类工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缎丝厂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可是它们没有相对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

可知,这类工业是不与市场发生关联的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选项中只有江南制造总局符合,故选B。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排除A;CD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必然要迎合市场需求,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学生可根据民族企业的不同性质作出判断,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可是它们没有相对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

7.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乃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由此可见,清政府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禁止官民对外通商

D.彻底取消朝贡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只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农抑商政策无关,并且清朝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CD表述太绝对,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联系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内涵分析解答。

8.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B.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C.富人更富是贫困增加的根源

D.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罗斯福……说……有没有实质的进步……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可知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故A项正确。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贫困增加的原因,而是强调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C项错误。材料强调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而不是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D项错误。9.1953年某地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传单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时间“1953年”以及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全国举行普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了重要准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人民民主迈出的重要一步。因此选C。ABD都与此特定的历史背景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诸侯不敢违背天子的意愿,大夫不敢不敬诸侯,可知其原因是在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反应;西周时期没有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D项中的“专制权威”不符合史实。

11.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陶,不是瓷器,故A项错误;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其中官窑和哥窑位于长江流域,故C项错误;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是近代的事情,故D项错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出了珐琅彩瓷,故B项正确。

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A.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瓦解了自然经济,对中国经济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A正确;

B、C项是对阶级(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与材料无关,B、C错误;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是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评价,与材料不符,D错误。

13.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扩大了欧洲各国的对外贸易,使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导致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落后。

14.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全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

15.按照“天朝”的逻辑,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剿夷”不力,之所以“剿夷”不力,是因为“奸臣”的破坏。如果沿海疆臣均同林则徐,如果军机阁辅均同林则徐,中国一定胜利。……按照此忠奸的理论,“天朝”今后的举措是

A.实践“师夷长技以制夷”

B.免除奸臣并任用忠臣

C.推行洋务运动以图自强

D.强化国民的爱国意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奸臣的破坏,因此按照材料的观点天朝以后的做法应该是免除奸臣并任用忠臣,B选项符合题意。材未涉及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问题,A选项排除。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C选项排除。材料与国民的爱国意识无关,D选项排除。

16.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禁止经商

C.限制商人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汉初商人不能穿丝绸、乘车,吕后时强调商人的子孙不能当官、吏,反映了当时对商人实行“限制商人”的政策,选项C正确。A项休养生息不属于商业政策,排除;B表述绝对化,排除。D选项与题无关明,排除。

17.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①全方位②多层次③宽领域④成熟完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①全方位,②多层次和③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但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将进一步深化并不能说已经④成熟完善,所以④说法不符合题意,因此①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选项排除。【点睛】

三十多年里,从经济特区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其中“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全方位中有重点,对所有的国家开放,但重点是西方发达国家;)“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18.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

A.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可知材料强调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出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同情,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即可解答。19.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列强由此获最惠国待遇

C.列强对中国有限让步D.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信息“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反映出《南京条约》中的“协商关税”,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欺骗舆论”,故A项错误;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在《南京条约》的附件中,故B项错误;英国对中国并没有做出让步,故C项错误。

20.“这个大战的结果,在海外方面,是英国成为北美和印度的主人翁,为英国他日雄飞于世界立下一个基础。”材料中的“大战”指

A.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三次英荷战争

C.英法七年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法七年战争使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建立了海上霸权,因

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英国打败西班牙使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衰落,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中南美洲,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三次英荷战争使英国夺得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并未涉及印度,也未使英国成为北美的主人翁;D选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早已成为世界霸主,此时北美也早已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1.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B.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

C.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D.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

【答案】C

【解析】

。题干信息反映了1950年,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在原有工业分布比较集中的上海、天津等等地,暂时不在建设大规模企业,体现了国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工业布局的战略,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重心转移的信息,A不正确;上海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B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政策,不是私人抵制,D不正确。

22.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课件,其中“?”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A.蒸汽动力

B.现代工厂

C.工厂制度

D.血汗工厂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机器生产……两大阶级产生”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变化,手工工场逐渐被现代工厂取代,故B正确;蒸汽动力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故A排除;工厂属于生产组织形式,不属于制度,故C排除;“血汗工厂”突出的是阶级剥削,不符合题意,故D排除。23.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解职能……不过数年,撒切尔革命大见成效,以“滞胀”为主要症状的“英国病”基本被治愈。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凯恩斯主义导致“滞胀”现象

B.现代英国经济体制成为资本主义模板

C.现代英国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

D.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需国家干预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解职能”,说明现代英国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凯恩斯主义与“滞胀”现象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英国调整经济体制的效果,但没有突出英国经济体制的普遍性,故B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需要国家干预,故D不符合题意。

24.在孙中山的思想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有

A.“创立民国”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平均地权”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答案】C

【解析】

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故答案为C项。“创立民国”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排除A项;“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增加的内容,排除B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排除D项。

25.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其在微观经济运行的弊端暴露出来。为此,陈云提出以开放自由市场方式引入市场机制的解决办法,结果加剧了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最终不得不关闭。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快速发展。据此推知

A.公有制经济体制存在巨大弊端

B.市场机制要与生产环节相适应

C.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冲突

D.20世纪50年代已确立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材料反映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由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暴露了弊端,陈云提出以开放自由市场的方式引入经济体制中,但因生产能力不足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紧张而终结;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生产能力增强等因素,我国引入市场

机制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见市场机制要与生产环节相适应,故选B。A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D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6.1881年,广东南海1000多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庚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到“盖地方之莠项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该告示的出现说明

A.垄断经营不利于工前业发展

B.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

C.传统工业与近代工业存在冲突

D.清改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蒸汽丝厂属于新兴工业,这反映了当时传统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裕厚昌”蒸汽丝厂的垄断经营,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故B选项错误;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啊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7.当明朝的学校风靡“四书五经”之时,李贽却让学生猜谜:“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表明李贽

A.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B.主张“理”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

C.敢于挑战正统权威

D.认为学校是判断是非的最高机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君不君,臣不臣”可知李贽敢于挑战正统权威,故C项正确。A项为顾炎武所提倡,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李贽对“理”的见解,排除。D项,为黄宗羲思想主张,排除。

28.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形应该出现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中华民国成立初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的是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强行剪辫。故答案为B项。A项戊戌变法时期未提出剪辫的主张,排除;C项五四运动时期,剪辫运动已经历近十年的时间,不符合材料“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排除;D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人们已经普遍剪辫,不符合“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排除。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抽出应这种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解决历史问题的主要手段。

29.《吕氏春秋》有载: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而让一个五尺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却乖乖地走了。这可以说明战国时期

A.使用畜力耕田已成为可能

B.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C.人们野蛮地对待家中牲畜

D.青铜铸造技艺相当成熟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而让一个五尺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却乖乖地走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现象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习性,使用畜力耕田已成为可能。故答案为A项。根据所学可知,战争给农业带来的更多的是破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掌握了牛的习性,为农业生产使用畜力创造了可能,并非强调对待家中牲畜的野蛮性,也不是探讨青铜铸造技艺是否成熟,排除CD项。

30.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它是具有国家职能的,对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贸易垄断的商业公司。1669年,它发展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公司,拥有150条商船、40条战舰,50000名员工、10000人私人武装,收益率达40%。其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掠夺贸易垄断

C.商业革命带来世界贸易的巨大商机

D.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欧洲国际贸易日益拓展,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荷兰东印度公司正是基于这一历史红利下逐步走向壮大,故选C。材料并未提及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相关信息,排除A;没有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背景,荷兰东印度公司即使具有贸易垄断特权也无济于事,故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31.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更新为先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材料二它是18世纪2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思想解放运动。当时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为了向封建势力夺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须砸开宗教蒙昧主义的枷锁,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以启迪人们的觉悟,并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做了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

——摘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辩论”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思想现象?列举战国时期“儒法争用”的两位代表人物。(2)材料二中提及的“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与文艺复兴相比,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有什么新特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篇讲话的历史背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1)百家争鸣;荀子、韩非子

(2)启蒙运动;进步性: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

(3)文革结束,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状态

(4)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又助推思想的解放

【解析】

【详解】

(1)现象:从材料一中“历时三百多年之久”、“ 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等信息可知,他评价的是“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法争用”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荀子”和“韩非子”。

(2)运动:从材料二中“18世纪20年代在法国出现”等信息可知指的是“启蒙运动”;新特点:从材料二中资产阶级要“砸开宗教蒙昧主义的枷锁,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以启迪人们的觉悟,并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做了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结合所学可知,其核心由人文主义发展到了理性主义,由反对神学世界观发展到了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和民主政治等。

(3)背景:从材料三中邓小平反对“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倡议“ 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所学和文章发表的时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可知当时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正在“徘徊中前进”。

(4)关系:结合以上三个问题,联系所学,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点睛】

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需要思想解放。

32.英国崛起

“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

——《大国衰落之鉴》262

请回答:(1)推动16世纪英国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17世纪英国的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表现在哪里?

(3)19世纪英国主要创造了哪些辉煌的成就?

(4)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你认为验证着怎样的历史规律性?

【答案】(1)新航路开辟,英国成为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的形成,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分)。

(2)政治:英国发生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确立了君主立制和议会至上原则(2分);思想:霍布斯提出国家学说(1分),洛克提出分权学说(1分)。

(3)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分);站在了世界现代化的最前沿,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资本主义现代化原型(1分);占有广阔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1分)。

(4)大国崛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或回答大国发展多是经济、政治和思想相互作用的结果。(2分)【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等角度分析推动16世纪英国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

(2)政治方面:1640-1688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于1689年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思想方面: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3)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4)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可以围绕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回答,如大国崛起都经历了思想解放的历史过程,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大国崛起都是以体制创新为条件的;大国崛起都是抓住了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国崛起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英国的崛起

点评:高考都很重视对“大国崛起”问题的考查。2006年,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

(2)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3)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

【解析】

【详解】

(1)问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福利措施,结合材料回答即可。其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体现。

(2)结合关键信息“资本”“外逃”“国内的失业压力”“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来概括回答。即欧美福利国家带来了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等影响。

(3)结合前面问题辩证分析即可。一方面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但另一方面福利政策又容易导致惰性思维的形成。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裂求。

材料一秦朝严厉处置商人,加请戍。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然乘车”惠帝、高后“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并子孙亦不得仕官为吏”武帝时出告缗令,打击富商大货,实则兼及中等商人。哀帝时重中商贾不得为吏,“犯者以律论”,东汉亦如此,桓谭说:“锢商货不得宜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摘编自郑学檬等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

材料二 1912年,北京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逐步建立,同年11月,全国工商会议委求“早日颁布新律,以俾商人有所遵行,俾全国现有之商务得以保障,将来之商务得以振兴”。北京政府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制订领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的规定,工艺物品及方法的发明及改良者可以申请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从而既有利于促进发明与创断,又在事实上取消了前清时期设厂的所谓垄断“专利”权,有利于鼓励竞争。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三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的示范收获非常显著,许多地方自行推广试点企业的作法和四川

省的经验。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关于扩大国有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关于国有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等5个文件,并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择少数企业进行试点。

——摘编自郭德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的措施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期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务院正式下达扩大企业自主权文件的意义。

【答案】(1)政治措施:规定商人政治法律地位低人一等;营造“法律贱商人”的社会舆论。

目的:适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主要内容:提倡发展实业,保障商业发展;废弃不当束缚、鼓励自由竞争;促进发明与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积极作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在法制管理下的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保护了资本所有者及从业者的利益诉求,有利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3)意义:顺应了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的要求;有助于加强和统一领导各地的试点工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的推广提供有益经验。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政治措施”,根据材料“令贾人不得农丝乘车”“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为吏”“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等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目的”,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归纳作答。

(2)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抓住“早日颁布新律,以俾商人有所遵行,俾全国现有之商务得以保障,将来之商务得以振兴”“工艺物品及方法的发明者可以申请专利”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抓住“北京政府顺应工商界的要求”“既有利于促进发明与创……有利于鼓励竞争”等并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形成现代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

(3)抓住“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的示范效应非常显著,许多地方自行推广试点企业的做法,借鉴四川省的经验”“1979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北关于园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等文件”等并结合所学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