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车辆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车辆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车辆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事故风险分析

(一)事故类型

公司生产与储存的原辅材料及产品中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有煤粉,若煤粉跟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能够引发火灾、爆炸。如果员工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以及管理不善,车辆带病运行等,就会造成车辆伤害事故。车辆伤害事故按事态分有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和搬运、装卸中的坠落及物体打击等。按伤害程度分:有车损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

(二)事故发生可能性

车辆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车辆行驶、装卸作业、车辆检修及非驾驶员驾车等过程中,主要原因如下:

1、违章驾车,当事人由于思想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错误操作行为,不按有关规定行驶,扰乱正常的企业内搬运秩序,致使事故发生。如酒后驾车,疲劳驾车,非驾驶员驾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违章超车,违章装载等原因造成的车辆伤害事故。

2、疏忽大意,指当事人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及时、正确的观察和判断道路情况,而造成失误,如情绪急躁、精神分散、心理烦乱、身体不适等都可能造成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表现出嘹望观察不周,遇到情况采取措施不及时或不当;也有的只凭主观想象判断情况,或过高地估计启己的经验技术,过分自信,引起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其主要表现是:

(1)车辆起步时不认真嘹望,也不鸣笛,放松警惕;

(2)驾驶和装卸过程与他人谈话、嘻笑、打逗,操作不认真。

(3)急于完成任务或图省事。

(4)操作中不能严格按规程去做,自以为不会有问题。

(5)在危险地段行驶或在狭窄、危险场所作业时不采取安全措施,冒险蛮干。

(6)不认真从所遇险情和其他事故中吸取教训,盲目乐观,存有侥幸心理。

(7)行车中精神不集中,驾驶员遵章守纪的自我约束力差。

3、车况不良

(1)车辆的安全装置如转向、制动、喇叭、照明;后视镜和转向指示灯等不齐全有效。

(2)制动器等安全装置工作不可靠。

(3)车辆维护修理不及时,带“病”行驶。

4、道路环境

(1)道路条件差,通道狭窄、曲折。

(2)视线不良,在观察前方横向路两侧时的盲区较多。

(3)因风、雪、雨、雾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驾驶车辆,使驾驶员视线、视距、视野以及听觉力受到影响,往往造成判断情况不及时,再加之雨水、积雪、冰冻等自然条件下,会造成刹车制动时摩擦系数下降,制动距离变长,或产生横滑,这些也是造成事故的因素。

5、管理因素

(1)车辆安全行驶制度不落实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2)非驾驶员驾车。

(3)车辆维修不及时。

(4)交通信号、标志、设施缺陷。

(三)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如果员工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以及管理不善,车辆带病运行等, 就会造成车辆伤害事故。车辆伤害事故按事态分有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和搬运、装卸中的坠落及物体打击等。按伤害程度分:有车损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我公司设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工作。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工作。

应急组织关系图如下:

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厂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调度室为应急救援办公室,为常设机构。

指挥部下设5个工作组,分别为事故救援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

组。

事故救援组由生产科科长任组长,组员为各班组组长;

警戒保卫组由安全科科长任组长,组员为调度室成员;

医疗救护组由财务科科长任组长,组员为其他财务科成员;

后勤保障组由保卫科科长任组长,组员为其他保卫科成员;

善后处理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组员为其他办公室人员。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及分工

(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负责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

2)根据事故性质、类别制定应急措施,结合实际研究决策总体救援处置方案。

3)根据事故动态发展,适时调整事故处置方案。

4)负责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5)调整事故救援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救援力量。

6)及时了解安全事故情况,下达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的决定。

7)批准下达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以及恢复生产的指令。

8)组织协调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定期培训,演练。

9)负责应急预案的评审、批准和修订更新。

(2)应急救援总指挥职责

1)紧急情况发生时,下达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救援队伍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

2)组织所属单位和人员撤离危险环境,保证现场人员生命、设施、财产的安全。

3)必要时指令关闭我公司的重要设施(设备),并下达立即向镇主管领导和市安全科报告的指令。(3)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

1)根据指挥部决定,负责外界救援力量的通信联系:安全、公安、医疗、消防、专业救援队伍。

2)负责上级政府部门、新闻单位来人的陪同接待。

3)负责报告、信息报送、组织联络各职能部门及协调。

4)负责与外界的渠道沟通、引导公众舆论。

3.2.2各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事故救援组

1)熟悉公司重要危险源和关键部位的情况,掌握事故情况下应急处理措施和救援器材的使用。

2)积极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提高实战抢险能力。

3)在事故状态下,利用现有的消防和安全救援设施,深入事故发生区域,进行现场处理,降低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

4)听从现场指挥安排,做好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2)警戒保卫组

1)维护事故现场治安,并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有秩序地疏散事故区域人员。

2)控制车辆的进入,保证救援人员、车辆出入事故现场的道路畅通。

3)针对突发事故的地点和影响范围,确定安全警戒范围,设置警戒标志。

(3)医疗救护组

1)做好医疗抢救设备、器材、药品的采购、保管工作。

2)听从现场指挥安排,做好现场受伤人员的止血、包扎处理和抢救。

3)引导和配合外部医务人员做好救护工作。

(4)后勤保障组

1)服从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保障救援物资的供应。

2)保障事故抢险和负伤人员运输车辆及设备的使用。

(5)善后处理组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确定事故责任、落实防范措施。

2)确定伤亡人员身份、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三、处置程序

(一)信息报告程序

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后, 现场操作人员或最先发现者要立即报调度室,并通知本单位负责人组织抢救;调度室接到报警后,逐级上报厂长、总经理;总经理视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向当地政府应急部门(消防大队、医疗机构及其他应急救援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向当地消防大队或其他应急救援部门报告,以及时得到救援。

(二 ) 信息上报

事故发生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司总经理报告; 公司总经理接到报告后, 应当于 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三)联系方式及电话

公司设置 24小时应急报警电话 0538-*******。

(四)应急响应程序

1、应急响应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疏散周围群众的启动社会级应急救援预案: (1)发生泄漏并且发生火灾爆炸情况下,危及周边居民的事故,公司现有救援能力达不到要求的,应及时向新泰市政府、新泰市安监局、新泰市消防大队和环保局等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事故波及周围群众的,应疏散周围群众。

(2)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周围群众死亡的,应及时向市医院急救中心求救, 并同时上报新泰市人民政府、新泰市安监局请求社会支援。

(3)发生火灾,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烧伤的并控制不了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公司内部作业人员的启动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1)发生危险区域火灾事故,目标所在单位现有救援能力达不到要求的。

(2)发生自然灾害后,所在危险目标、泄漏发生火灾发生爆炸事故的。

(3) 运输车辆发生火灾,有可能造成岗位操作人员和周围人员中毒、烧伤的并控制不了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专项应急预案:

煤粉泄漏,发生故障级别小,依靠目标所在单位的救援能力能处理了的。

2、接警报告

(1) 发生煤粉泄漏且发生火灾时, 现场马上组织疏散人员离开现场。立即报警拨打消防大队火警电话(119、 110) ,报告内容为:“xx地方发生 XX 火灾,现场情况 XX ,请迅速前来扑救,地址:x xxx”。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同时迅速报告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2)在向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引导消防车辆。并组织人员救助人员、扑灭火灾。

3、应急启动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将事故应急事件分为三个级别, Ⅲ级应急事件发生后,作业人员可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并根据事故的等级及时上报。发生Ⅱ级应急事件及险情立即启动本预案, 并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发生Ⅰ级应急事件及险情立即报告新泰市政府请求启重大危险品应急救援预案,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应急救援工作。

4、应急指挥

(1)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2)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均有义务参加扑救。

(3) 消防车到来之后,要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4)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带等。

(5)无关人员要远离火灾地的道路,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5、资源调配

接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通知后, 物资供应人员负责救援物资及设备的调集、发放、管理。

6、应急救援

当煤粉发生泄漏情况下,要首先设法防止火灾爆炸发生,防止爆炸伤人,造成人员伤亡。在泄漏区域进行烟火管制,堵漏使用防爆工具,发生火灾设法阻止火势蔓延,并对这些部位进行冷却。扑救火灾时要及时划定警戒线,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越过警戒线。在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情况下, 一线灭火的人员应尽量减少。应采用大口径水枪远程扑救,要充分利用就近地形、地物作掩体,以防发生爆炸时伤人。

7、扩大应急

(1)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事件 ) 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抢救组和现场抢救指挥部要立即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汇报。

(2) 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决定在公司内部协调设备或人员力量进行增援,必要时向上级机关求援。

(3) 必要时组织事故现场周围人员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或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

四、处置措施

(一)处置原则

1、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首先组织员工、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并向有关人员报告。

2、应急抢险成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各自的职责及时进行处理,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在事故未完全清除时,全体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3、在排险过程中,事故指挥部要科学指导,相关各职部门能积极组织,抢险组各成员积极配合,沉着应战,确保安全。

4、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抢险人员要安排专业知识较丰富的人员来具体负责,现场指挥。抢险人员及时排险,并及时在各交通要道设立警戒线,悬挂明显的警示标志。

5 、当发生的事故状态扩大而危及到人身安全时, 所有现场抢险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抢险领导组,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避免人身伤亡。

(二)处置措施

1、必须对交通的冲突点保持充分的缓冲空间和缓冲时间。驾驶车辆必须与道路上的交通参与者,包括活动物体(行人、车辆)和静态物体(如停放的车辆、设备、建筑、电杆等)保持足够的横向、纵向的缓冲空间和保持足够的缓冲时间。其目的是在突变情况发生时,使自己所驾驶的车辆有充分的制动距离或能采取其他应变措施的时间。做为一名驾驶员在行车

中时刻保持避免冲突的缓冲时间和缓冲空间,主要是靠自觉运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 注意平时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善于观察,选择应付冲突的有用信息(如各种标志信号、方向灯、制动灯等信息),只有这样,在突发情况出现时, 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才能避开冲突点。

2、车辆伤害事故的避让与处置。

避让事故是一项复杂的驾驶技术, 避让得当可减少事故损失, 反之则加重损失。得当的避让首先取决于驾驶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驾驶技术。避让是否得当,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遇险情要冷静,这是能否及时避让事故的先决条件。

①保持清醒,采用正确的避让动作,往往能及时中止事故,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②不要惊慌失措,稀里糊涂做出避让动作;反之,虽能在事故后及时停车,但往往损失已经造成。

③尽快从惊呆中清醒,若是完全惊呆,没有任何避让措施,往往导致事故持续,从而扩大事故损失。

(2)遇险情要先顾人后顾物,这是避让的一项基本原则。

(3) 遇险情要就轻避重, 在避让时靠近损失或危害较轻的一方避让,避开损失或危害较大的一方。

(4)遇险情要先顾别人后顾自己。

(5) 遇险情要先顾方向后顾制动。因为在事故前转动方向可使车辆避开事故的冲突中心, 有时甚至能脱离险情,若方向转动滞后于制动使用,就会使车辆失去避让的机会,但对于需缩短制动距离的事故应在转动方向的同时采取紧急制动。

3、事故发生后措施

事故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人员抢救伤员、物质,保护好事故现场,根据人员的伤势程度,按规定程序逐步上报。车辆发生故障,应立即联系维修单位修理。驾驶员应努力减少事故损失,并配合有关部门及人员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迅速停车,积极抢救伤者,并迅速向主管部门报告。对于外伤出血者,应予以包扎止血。在事故现场进行简易紧急抢救后,要视伤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对于当即死亡人员,不得擅自将尸体及其肢体移位;

(2)要抢救受损物资,尽量减轻事故的损失程度,设法防止事故扩大。若车辆或运载的物品着火,应根据火情、部位,使用相应的灭火器和其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3)在不妨碍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和物资需移动时,必须在原地点做好标志;肇事车辆非特殊情况不得移位,以便为勘察现场提供确切的资料。肇事车驾驶员有保护事故现场的责任,直至有关部门人员到达现场。

(4)肇事驾驶员必须如实向事故调查人员汇报事故的详细经过和现场情况。

(5)肇事驾驶员应态度端正,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切忌谎报, 隐瞒事故情节和伪造、毁坏事故现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