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跨越时空的人性唱和_中国小说_卖_省略_花魁_与越南电影_恋恋三季_对读_梁珊珊

跨越时空的人性唱和_中国小说_卖_省略_花魁_与越南电影_恋恋三季_对读_梁珊珊

跨越时空的人性唱和_中国小说_卖_省略_花魁_与越南电影_恋恋三季_对读_梁珊珊
跨越时空的人性唱和_中国小说_卖_省略_花魁_与越南电影_恋恋三季_对读_梁珊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GUANG XI UNIVERS ITY FOR NAT IONALITIES (Ph ilosophy an d S ocial S cien ce Edition)第31卷第4期 2009年7月

VOL.31NO.4 Jul.2009

159

跨越时空的人性唱和 中国小说 卖油郎独占花魁 与越南电影 恋恋三季 对读

梁珊珊

[摘 要] 通过对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部文艺作品的对读与比较,认为尽管这两部作品在时空上毫无交点,但都有如此众多的相似之处,其答案可将其归结为一种共通的 人性 ,这种 人性 是放之世界古今而皆准的,这种 人性 使世界各国的一系列优秀的文艺作品跨越时空,遥相呼应,使文艺作品成为无国界的世界性的财富,它们可以通过极其相似的艺术构思,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种族与文化的相互唱和。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越南;现代电影;对读

[中图分类号] I2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179(2009)04-0159-04

A Responsory of Human Nature across Time and Space

A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Novel The Peddler and the

Beaut y and the Viet namese M ovie T hree Seasons

LIAN G Shan shan

(Univer sity of H ong K ong,H ong K ong,China)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tw o literary w orks created at different times and in different countries,this paper finds that although the tw o w orks do not have any inter section,but they do shar e a lot in comm on,w hich is due to the comm on human natur e.H um an nature has the pow er to bring the literary w orks o f a certain country to the w orld and make them treasures of the w or ld beyond natural boundaries.T herefo re,w orks o f differ ent countr ies,races and cultures can fo rm a responsory because of their sim ilar artistic conception.

Key Words:China;classical nov els;Vietnam;modern movies;co mpara tive reading

一、问题的提出

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冯梦龙的 喻世明言 、 警世通言 和 醒世恒言 (简称 三言 )就是它们的杰出代表。 三言 是中

国白话短篇小说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它搜罗古今百家,内容包罗万象,而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卖油郎独占花魁 是冯梦龙所著 三言 中描写爱情的名篇,此篇之所以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不但因为篇中成功塑造了莘瑶琴、秦重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还因为它脱离了冯梦龙在其他爱情题材小说中 妓女与文人 的模式,将目光投射到市井民众身上,让身为小商贩的秦重成为主角,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现状,具有时代色彩。

而以妓女为主角,不仅在 三言 ,以及清代的才子佳人小说中频繁出现,在外国的文学著作中也并不鲜见,比如莫泊桑的 羊脂球 ,小仲马的 茶花女 ,不但都以妓女为主角,并且其中 羊脂球 与 茶花女 无论从性格还是身世,乃至她们的爱情故事,都与冯梦龙刻画的众多 身为下贱,心比天高 的妓女有异曲同工之处。亦有论文曾将 三言 中的妓女形象与外国名著中的妓女形象进行比较。[1](P51~58)[2](P41~42)笔者从以往的经验中,发现 卖油郎独占花魁 一篇,与美籍越南导演包东尼(T ony Bui)于1998年导演的电影 恋恋三季 (T hree Seasons)中的情节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两个文艺作品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两个国家相隔万里,两个时代相距几百年,作品所表现的民族习惯、社会风尚各不相同,作家所接受的文化传统与

160

文 学

珊珊跨越时空的人性唱和

创作个性也不相同,它们之间既不可能有继承关系,也不可能彼此影响,然而,它们之间却又是有着那么多的相通、相似之处,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因此欲就此文对这两个文艺作品进行对读与比较。

二、相同的情节源自于人性中的一见倾心

卖油郎独占花魁 讲述的是南宋年间,民女莘瑶琴因为战乱误落风尘,自她为娼的那一天起,就一心想在 王孙

公子、富室豪家 中物色好子弟,以为从良的手段。有钱人争着一睹芳姿,一亲芳泽,追捧备至,然而 盛名之下 每遇不如意之处,或是弟子们任性使性,吃醋跳槽,或是自己病中醉后,半夜三更,没人疼热。 卖油郎秦重年幼便被父亲卖到油店做小厮,后遭人诬陷被赶出油铺,做起零散生意,刚够温饱。一日秦重遇见莘瑶琴,一见倾心,萌生了与她共度一宵的愿望。经过一年多的积累,他终于得偿夙愿,却碰上莘瑶琴醉酒,这夜他不但没有对她做出轻薄无礼之事,反而对她关怀备至,照顾有加。莘瑶琴在第二天 千万个孤老都不想,倒把秦重整整地想了一日 ,但却没有改变自己从良的目标,更没有要嫁给秦重这样的小商贩的想法: 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 不久后莘瑶琴遭到吴八公子的欺侮,她才醒悟到:在有钱有势的人眼里自己始终是个低贱的妓女,深悔 平昔枉自结识许多王孙贵客。 吴八公子更是代表了这类 王孙贵客 ,嫁入豪门的幻想遭到一记当头棒喝。此时秦重出现,救莘瑶琴于危难之中,莘瑶琴在感动和反省之下,决定向秦重托付终身,并凭借多年有心存下的钱财令婚事顺利进行,与秦重相敬如宾,夫妻偕老。 在王孙富贵不诚志,市井诚志却贫贱的两难选择中,她(笔者按:指莘瑶琴)认识到婚姻需要志诚,认识到互相尊重平等之可贵,这才下定决心,掉转船头将爱情驶向下层百姓。所以莘瑶琴这一选择是在经历了吴八、秦重两种代表人物的正反对比之后,在婚姻上作出的最正确、最理性的选择,也是其人生境界的升华。 [3](P53~57)

恋恋三季 中的 三季 指的是越南的三个典型季节:雨季、旱季、凉季。对应于三个季节,电影中也有三个故事:采莲少女与诗人、三轮车夫和妓女、街头流浪儿和美国老兵。三个故事交错着进行,同时展现一幅现实的越南风情画。在本文中,单抽出在旱季上演的三轮车夫与妓女的故事,与 卖油郎独占花魁 进行对读。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西贡街头一个平凡的三轮车夫海,某一日在街上偶遇妓女莲,被莲浓妆之下掩饰不住的清纯高贵的气质所打动,自从第一次送她回家之后,海每日都在莲 工作 的酒店门口等候她,送她回家。在海送莲回家的路上,他成为她的心情和理想的倾听者,莲一心想通过认识高级酒店的 客人 ,使自己脱离现处的阶层和生存状态: 有一天我会留在那个世界,成为他们的一分子。 海默默地存着钱,并且通过赢得西贡三轮车大赛攒够了和莲共度一晚的费用 如其他的三轮车夫所说: 我们得工作整整一

个月才负担得起酒店一晚最廉价的房租。 他们来到酒店后,海让莲洗掉脸上常年敷衍客人的脂粉,穿上自己为她买的纯白绣花的长及脚踝的睡裙,他只是默默地看着她,让她在 有冷气的房间的大床上 安睡了一夜。之后莲继续接客,边寻觅 懂得善待女人的高贵客人 ,然而却受到 贵客 的侮辱,重病在床,无人知晓,只有非亲非故的三轮车夫海因为担心找到她家,默默为她用刮痧治病,终于打动了莲。影片最后一个镜头 莲的屋前停着海的三轮车,使人会心:两人将在一起共同度过平凡却踏实的生活。

在故事情节上,两个文艺作品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两个男主角对于女主角都是一见倾心,并且愿意倾其所有以求与女主角共度一宵;两个男主角在愿望实现的时候都对女主角表现出温柔体贴无微不至的照顾,超出了一般嫖客对于妓女的感情;两个女主角都为男主角的行为所感动,却并没有放弃原来的生活目标;两个女主角其后都受到了来自嫖客的侮辱,使原来攀上高枝过高级生活的幻想破灭;两个男主角都在女主角遭遇挫折的时候出现,救她们于痛苦危急之中,使她们最终被打动,决定放弃原来不切实际的幻想,以终身相托;最后结局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但在情节的主干上无一处不吻合,在细节安排上也有相似之处,如:秦重故意每天走远路挑油到王九妈家里去卖,只是为了能多见见莘瑶琴;海放弃做生意的机会,每日在不同的酒店门口等莲,只是为了能享受送她回家途中与她相处听她说话的时光。

三、虔诚的爱在跨越种族与

文化中获得净化

1.莘瑶琴与莲

莘瑶琴是在乱世之下被奸人所骗不得已出卖肉体,她被人设计而破身之后, 满眼流泪 茶饭不沾,从此托病,连客也不肯会面了 。足见为娼绝非她所愿,且令她痛苦不堪。而 恋恋三季 中的妓女莲身陷风尘,却是主动地选择,从片中人物的对白即可看出:三轮车夫海曾试图劝说她: 挣钱还有其他方法嘛。 莲的回答是: 是吗?例如呢?例如家母,她死前仍为人家鞠躬尽瘁,她得到什么好处?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 这就证明了她并不想像她母亲那样,做一辈子的劳动妇女,她急于摆脱自己卑下的出身,而当妓女则是她实现计划的手段: 别以为我永远都要过这种生涯,我是有计划的。 她所谓的计划,就是期望能在嫖客当中,找到一个能带领她脱离苦海的 贵客 。她走这条路,完全是自己选择的,这与莘瑶琴在刘四妈巧舌如簧的劝说下,以 接客 为 从良 的权宜之计是不一样的。

虽然莲主动选择了做妓女这条路,但她和其他的妓女并不一样。越南的旱季,即使是晚上也燠热非常,许多妓女为了度过难挨的夜晚,都会跟嫖客在酒店过夜, 有时候我

冯梦龙: 卖油郎独占花魁 , 醒世恒言 ,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3。

161

梁珊珊跨越时空的人性唱和

想安躺在大床上,整晚有冷气,凉到我要醒来。她们全都是这样做的。我想的话大可以找间清凉的房间,可是我不想 。她之所以 不想 ,是因为她只是将接客作为达到理想的手段:进入上层社会。她一方面以此为理由宽恕自己的堕落,一方面也能够看出她并不是贪图一时之欢的妓女,她有自己的原则和理想。在固执与坚持原则这一点上,莘瑶琴与她是相似的,非王孙公子贵客豪门不接,这也反映了她有与莲同样的理想:有一个比现在地位更高生活更好的将来。

而莲与莘瑶琴最大的不同,在与她们对于自身定位的不同。

莘瑶琴 十二岁到王家,锦绣中养成,珍宝般供养。临安城中,这些富豪公子慕其容貌,都备着厚礼求见。盛名之下,朝欢暮乐,真个口厌肥甘,身嫌锦绣。 秦重是个小商贩,自见了莘瑶琴,为她的美貌打动,但莘瑶琴却嫌他 不是有名的子弟 不肯接纳。因为妓女在当时的社会里地位相当矛盾,一方面她们是社会上最低贱的不受任何保护的,另一方面她们又是公子王孙富豪们追捧献殷勤的对象,尤其像莘瑶琴这等名妓。而莘瑶琴在受到吴八公子欺侮之前,对于自己的定位显然是与有钱有势的人平起平坐的,甚至对进入他们的社会是有极大的机会和选择余地的。

而莲对自己的定位则始终是与三轮车夫同一阶层,从人物对白可以看出: 酒店内是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班人都不像我们,人生观不同,谈吐也不同,太阳是为他们东升而并非为我们。我们生活在他们的阴影下,他们的气派跟着新建的酒店扩大。 她话中的 我们 ,指的是自己与三轮车夫海,足以看出,她对于自己的地位是有相当清晰准确的认识的。因此在海对她说自己攒够了钱想与她过一夜时,她并没有像莘瑶琴拒绝秦重一般拒绝他。

而最终她们都放弃原来不切实际的幻想,选择嫁给与自己地位平等,能够互相尊重敬爱的人,对于莘瑶琴来说,是由于她认清自己的地位之后,重新确立从良的目标,符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莲这样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女子来说,在放下骄傲与幻想之后,与海结合更是自然而然的事。

2.秦重与海

秦重是一个卖油的小商贩, 本钱只有三两,却要把十两银子去嫖那名妓 ,与有着千金身价的莘瑶琴之间,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无论是秦重自己,还是莘瑶琴,都认为彼此是绝不匹配的。而秦重一如其名字的寓意 情种 ,克勤克俭地奋斗一年,终于攒够了与莘瑶琴相处一宵的费用。之后,他又诚心诚意地等了几个月,才得以见到带醉归家的莘瑶琴。然而莘瑶琴对他不瞅不睬, 和衣上床,倒身而卧 。受到冷遇的秦重不急不恼,反而 想酒醉之人,必然怕冷,又不敢惊醒她。忽见阑干上又放着一床大红纻丝的锦被,轻轻地取下,盖在美娘身上,把银灯挑得亮亮的,取了这壶热茶,脱鞋上床,捱在美娘身边 眼也不敢闭一闭。 当美娘半夜醒来需呕吐时, 秦重慌忙也坐起来 用手抚摩其背 美娘放开喉咙便吐。秦重怕污了被窝,把

自己的道袍袖子张开,罩在她嘴上 。之后, 秦重下床,将道袍轻轻脱下 斟上一瓯香喷喷的浓茶,递与美娘 。

海对莲的细致入微的体贴,与秦重也并无二致,莲在回家的路上曾经不经意地说起一些简单的理想: 有时候我想安躺在大床上,整晚有冷气,凉到我要醒来。 及童年的回忆: 记得当年穿上白衣裳上学,学校附近绿树成林。在春暖时都开出璀璨的红花,很多女生都摘下来插在云鬓上,幸运的话还会有男生送花给我们,我们会等花枯萎后当作书签,好不要忘掉那男生。 就是这不经意的两句话,让海辛苦拼来三轮车大赛的奖金,带她开了昂贵的酒店,就为满足让她安眠一宿的愿望;海几经寻找,终于找到莲记忆中的木棉道,并亲自将花瓣送到她手里,以让她重温童年时的美好回忆。

秦重与海的所为,都已经超出了嫖客的举止,他们不是把妓女当成可以玩弄的尤物,而当做一个需要关怀、需要帮助、需要知疼着热的人,海甚至对莲表白: 你对我的意义,是你也不会知道的。 他们对心上人的爱带着怜惜和尊重,这种爱十分虔诚。秦重正凭着真爱赢得了莘瑶琴的心,而海也终于如愿以偿地和莲相守终生。他们的爱对于女主角来说意味着拯救与净化,于是莘瑶琴和莲都因此脱离风尘,过上普通女子平凡却幸福安稳的生活。在 恋恋三季 的末尾,海用红布将莲的眼睛蒙上,带他到落红如雨的木棉道,莲着一身纯白的国服奥戴,一张脸素净纯洁。海将艳红花瓣递给她并对她说: 现在你可以堂堂正正地放眼看世界了。 这正是 爱的净化 的形象诠释。

四、 情教 实践与人性中的善良

在跨越时空中唱和

1.冯梦龙

明代的程朱理学思想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理学认为爱情、婚姻必须 门当户对 ,听从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讲究 存天理 。冯梦龙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主张爱情自由,反对门第观念,大胆张扬人的 性情 ,提倡个性解放,充分表达了市民阶层对理想爱情的渴

求。[4](P123~126)

他提出 情教说 :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与君。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万物

如散钱,一情为线索。散钱就索穿,天涯成眷属。[5]

不仅是

他从事文学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明代尊情思想发展的一

个重要阶段。

[6](P74~77)

在 卖油郎独占花魁 中,冯梦龙歌颂了以自主、平等和互相尊重为基础的爱情,深刻地阐述了他所谓 情 的巨大感化力量,向人们揭示了他所主张的 情教 观,和他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他认为 情 不仅是维系人类社会关系的纽带,而且是维系天地万物的总线索。他认为世上万事万物生生

不灭,都是由于 情 存在的缘故。[7](P19~45)

秦、莘二人,一个

是天生的老实坯子,又有怜花惜玉的美德;一个是饱受王孙欺侮,倍感人间真情之可贵,以真诚的感情为前提,以平等的地位为基础,两人结合了。 冯梦龙主张妓女与下层劳动

162

文 学

梁珊珊跨越时空的人性唱和

者结合这一观点是非常进步的,它反映了新兴的市民意识,较之从前的才子佳人爱情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有着浓厚的民主的人道色彩。 [5](P57)

2.包东尼

美国人把1975年撤出越南叫 西贡沦陷 。统一后的河内政权对自由知识分子的压制,让很多中产阶级的越南人,包括作家和艺术家先后离开,成为美国政府办公室里的小职员和新闻记者,巴黎街头的流浪艺术家,或是越南餐馆的主人。

恋恋三季 的导演包东尼(T ony Bui)2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在美国长大,并加入美国国籍,19岁才于成年后第一次返回故乡越南。

当时越南的古老城市西贡,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之下,已经变成霓虹都市。而大红的 可口可乐 广告下,贫苦的人们依然在为生计挣扎;越战留下的伤痕和农业社会的保守思想依然存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风气浮躁,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都在面临商品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

越南在美国越战片中,是地狱般的战场,湿热阴郁的东南亚丛林沼泽,丧失的生命,心灵的伤痕,灵魂的噩梦(如 现代启示录 、 天与地 )。在法国影片当中,越南是作为遥远神秘的殖民地而成为慰藉现实心灵、寄托浪漫情怀的一种美丽的幻象(如 情人 、 印度支那 )。在香港影片中,越南是一个乱世,一个军火泛滥、贫穷而又混乱的国度(如 投奔怒海 、 英雄本色3 )。

而在包东尼镜头语言的讲述中,越南充满了诗意与生命力,绝非以往的一贯形象。包东尼深入越南社会的基层,带给世人越南的另一面:小舟,白莲,晚唱,桨声欸佴,傍晚太阳的柔光,木棉道上红花怒放 年轻纯洁的采莲女与诗人心心相印,朴实忠厚的三轮车夫与妓女彼此相爱 诗意的视角,源自于包东尼内心深处对于越南这块亚热带故土的美好记忆,并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和对乡土文化的真切感怀赋予了它一种审慎的浓郁的东方美感,创造出一个存留在自己心灵深处的精神故乡,安置了自己的乡愁。虽然包东尼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西方,但更重要的是他具有观察表现事物的独特的电影思维及其透视角度,一种恬淡冷静、蕴藉敦厚的东方观照理念。他细腻、宽容的悲悯情怀,令他关怀那些苦难的、孤独的、迷途的、被损害的生命,他要让这些小人物在纷扰的俗世中不放弃地寻找爱、温暖与归宿,这使影片获得了某种宗教性的光芒,它用一种温柔

和煦的力量,唤醒人性中的善良。这与冯梦龙 重情 ,重视 情教 的主张与实践,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五、结语

本文对中国古典小说名篇 卖油郎独占花魁 与1999年获辛丹斯电影节(S undance Film Festival)评审团大奖的越南影片 恋恋三季 进行了一次跨文类的对读,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创作背景的比较,试图引发一些思索,即文章的开首提到的:为何两个在时空上毫无交点的文艺作品,有如此众多的雷同之处,至于答案,笔者尚未有确切的解答,姑且将其归结为一种共通的 人性 ,这种 人性 是放之世界古今而皆准的,这种 人性 使世界各国的一系列优秀的文艺作品跨越时空,遥相呼应,使文艺作品成为无国界的世界性的财富,使16世纪末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小说家冯梦龙与20世纪末声名鹊起的年轻导演包东尼,通过他们极其相似的艺术构思,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种族与文化的相互唱和。

[参 考 文 献]

[1]宋改新.污泥中开放的圣洁花 杜十娘、辛瑶琴和茶花女比较

[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2).

[2]康宏. 羊脂球 与 卖油郎独占花魁 [J ].新闻出版交流,1997,

(2).

[3]黄小蓉.一悲一喜青楼情[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9,(2).

[4]颜延军.从 三言 看冯梦龙的儒学观[J ].社会科学家,2004,(1).[5]冯梦龙.情史[M ].长沙:岳麓书社,1986.

[6]李双华.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1).

[7]山乡.试说 卖油郎独占花魁 的文化意蕴[J ].集宁师专学报,

2001,(1).

收稿日期 2009-02-27[责任编辑 黄世杰][责任校对 刘连芳]

[作者简介] 梁珊珊,广西南宁人。香港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

金庸小说人物大全

金庸小说人物大全 《飞狐外传》人物(共有112人)马行空马春花徐铮商宝震何思豪阎基田归农苗人凤南仁通补锅匠脚夫车夫蒋调侯店伴钟兆文钟兆英钟兆能南兰苗若兰商老太平四胡斐张总管王剑英王剑杰陈禹古若般殷仲翔福康安赵半山孙刚峰吕小妹钟四嫂易吉钟小二钟阿四胖商人瘦商人凤南天凤七俞朝奉蛇皮张邝宝官凤一鸣大汉孙伏虎尉迟连杨宾中年武师程灵素同桌后生袁紫衣刘鹤真崔百胜曹猛蓝秦王仲萍张飞雄慕容景岳姜铁山薛鹊王铁匠姜小铁田青文张管家聂钺上官褚轰汪铁鹗周铁鹤曾铁鸥秦耐之姬晓峰张九任通武相国夫人蔡威汤沛无青子海兰弼大智禅师欧阳公政西灵道人文醉翁周隆郭玉堂齐伯涛陈高波安提督宗雄桑飞虹倪不大倪不小常赫志常伯志上官铁生哈赤大师心砚石双英刘之余童怀道李廷豹石万嗔木文察陈家洛无尘道长德布李沅芷余鱼同司徒雷谢不当黄希节 《雪山飞狐》人物(共有25人) 于管家田青文左书僮右书僮平阿四阮士忠刘元鹤杜希孟周云阳郑三娘宝树苗若兰苗人凤范帮主殷吉胡一刀胡夫人

胡斐陶子安陶百岁曹云奇琴儿熊元献静智大师赛总管 《连诚诀》人物(共有37人) 卜垣丁典万震山马大鸣万圭水福水岱水笙孙均冯坦平工头刘乘风血刀老祖言达平汪啸风张姓老者陆天抒吴坎沈城花铁干狄云宝象和尚周圻空心菜鱼贩头子桃红耿天霜高管家教书先生铁匠凌退思凌霜华菊友梅念笙戚芳戚长发鲁坤 《天龙八部》人物(共有169人) 刀白凤丁春秋马夫人马五德小翠于光豪巴天石不平道人邓百川风波恶甘宝宝公冶乾木婉清少林老僧太皇太后天狼子天山童姥王语嫣乌老大无崖子云岛主云中鹤止清白世镜包不同本参本观本相本因出尘子冯阿三兰剑古笃诚过彦之平婆婆石清露石嫂司空玄司马林玄慈玄寂玄苦玄难玄生玄痛叶二娘竹剑左子穆华赫艮乔峰李春来李傀儡李秋水刘竹庄朴者和尚祁六三全冠清阮星竹西夏宫女许卓诚朱丹臣努儿海阿碧阿洪阿胜阿朱阿紫波罗星陈孤雁鸠摩智来福儿孟师叔宋长老苏星河苏辙完颜阿古打耶律洪基耶律莫哥耶律涅鲁古耶律重元吴长风吴光胜吴领军辛双清严妈妈余婆婆岳老三张全祥单伯山单季山单叔山单小山单正段延庆段誉段正淳段正明范禹范百龄范骅苟读和里布何望海易大彪郁

论中国电影的发展特征及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16551644.html, 论中国电影的发展特征及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作者:邱慧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中国电影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票房收入节节攀升,同时,当代中国电影 还是有太过执迷影像和外表的倾向,这对于电影反映现实、抒情表意的连贯性会有一定的破坏,而且也影响了电影中深邃思想的传达。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应该努力保持自己的传统优势,同时也要克服自身发展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提升思想境界,为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电影;文化建设;内容创建;视觉奇观 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是电影媒介建构的生活、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表意符码系统,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得到了飞速发展,票房收 入节节攀升,下面笔者将就当代中国电影文化的总体特征进行介绍。 一、中国电影文化的个性特征 (一)叙事类型化非常明显 类型化电影①一般都是在电影市场中已经比较成功的形式,创作者按照那种已经比较成功形式的创作套路进行创作,除了赋予主人公非常具体的细节不一样,其他的基本都差不多,因为这样做可以保证基本的票房收入和观众口碑,投资者一般不会担太大的风险,观众虽然讨厌千篇一律的电影,但他们确实也很难在短时间里对超出经验范围的陌生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从电影拍摄的形式和内容上说,我国现有的影片类型主要有爱情片、战争片、武侠片、惊悚片、科幻片、家庭伦理片、警匪片、灾难片等等,这其中武侠片和爱情片是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两种类型影片,比如《我的特工爷爷》《功夫3D》《一代宗师》等都属于武侠片,武 侠片中大都包含三个元素,那就是“武、侠、传奇”,武是指武打场面,演员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往往是最能吸引观众的地方,“侠”“是指“侠客精神”,为别人打抱不平的英雄气质,这 是驱动影片叙事的动力所在,而“传奇”就是描述武侠片中离奇的情节。此外爱情片也是我国电影市场中常见的题材,比如《分手大师》《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等,大都是讲述男女主人公经过重重磨难最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梗概和框架大都类似。 当然类型化也并不是僵化、停滞的,当某种类型在市场不再火热后,破坏性的模仿就会出现,一些电影人就会在原有类型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创新,让类型片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2013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的《私人定制》票房收入虽然一路走高,但它却遭到了观影人的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中国电影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世界电影史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攀升。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有了新的发展,每年一度的金鸡奖、华表奖、百花奖、金鹿奖等评选出的多部优秀影片,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电影的非凡进步。这不仅仅延续了原来的经验和传统,同时也有当代人的开拓,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 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1.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 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但是赵薇,陈坤等大牌明星主演的《画皮》仍大获成功。当然还有由《刺马》翻拍的《投名状》等。失败片中的《唐伯虎点秋香2》,被称为“搞笑不足,雷人有余”,还有翻拍《偷听女人心》的《我知女人心》,不仅照单全收原版的缺陷,而且在本土化过程中又添硬伤。新片不断,翻拍不止,翻拍片到底能否超越老片,这仍然有待考证,但是这种做法无疑展现出了国内电影人缺乏必要的创意。 2.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 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比如冯小刚的影片植入广告就很多,《非诚勿扰2》更是如此,有观众开玩笑说:“不是看电影顺带看广告,而是看广告顺带看电影。”还有的人在看电影的时候专门是数广告的。甚至《唐山大地震》的植入广告都达到1个亿,很多观众指责此举严重降低了该片的诚意度。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3. 对现实题材存在胆怯心理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金庸小说人物评价

郭襄: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她是金庸小说中最寂寞的人。 也许只有找不到对手的独孤求败、隐居华山侧的风清扬,这两人的孤寂内心、凄凉情怀才差可仿佛。 郭襄出生之时,正值元兵围攻襄阳之际,初履人世,便受尽磨难,被杨过抢走,落入赤练仙子李莫愁之手,饮豹乳,困死人墓,又险些在绝情谷遭毒手,后来一度又被金轮法王绑架。作为峨眉派开山祖师的郭襄,武功如何不知道,从其传人灭绝师太身上看,可能也是一代高手,况且她还和张三丰、无色和尚一起听过《九阳真经》。但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她的武功不值一提,智谋也不过尔尔,她的智勇还不到她的父母的智勇加起来除以二,行走江湖是靠了父母的威名。但她行为言谈之中,神定气闲,从容不迫,自有一种只可远观的清芬淡雅。她的结局是出家当尼姑,开创了峨眉一派。 郭襄是一个落寞的人,她的结局只能是出家,因为她的眼界实在太高了。她的外公是目无余子的东邪黄药师,父亲是号称一代大侠的郭靖,母亲是机变无双的黄蓉,心仪之人又是神雕侠北狂杨过,就连她的敌人也是一代宗师金轮法王。她心地善良,人缘不错,有时甚至憨态可掬,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别人只怕也无以入她眼中,即使是琴棋剑三绝的昆仑三圣何足道如此人物,在她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你能要她嫁给谁去?母亲黄蓉的身世与她相似,但黄蓉更清醒,更入世,所以她嫁给了傻小子郭靖,恐怕普天之下古往今来只有李太白能与郭襄匹配(苏东坡只会说说健身气功,不会剑法,呵呵)。 郭襄用情之深之苦,在金庸小说中是无出其右的。她不会像李莫愁用杀人的方式渲泄,也不会如公孙绿萼一死了之,又没有仪琳从小就青灯黄卷的心如死灰,更没有令狐冲和段誉的运气,一个有任盈盈补缺,一个最终如愿以偿。她的情若浓若淡,其实是浓极而淡,丝丝缕缕,无以化解。相比之下,生死相许的爱情也许更容易些。因此,金庸小说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句对话,就是她在少林寺和无色互相打听杨过消息时说的:“郭襄望着远处山峰,自言自语:…几时方能见着他啊。?” 郭靖黄蓉在桃花岛诀绝,黄蓉对自己说:“蓉儿,蓉儿,你可千万别寻死啊!”读到这里,令人涕泪沾襟,不可自抑。可面对郭襄,如在夜深人静之际,洞箫响起,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你只能悄悄合上书本,惘然自失,惆怅无比。 郭襄客串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着墨并不多,但她却是最使我难以释怀、最使我挂念的人物。她是镜花水月,其人其情,美艳不可方物,只能把酒向青天,永远无处着落。 令狐冲:浪子风姿英雄本色 西晋皇族欲向阮籍提亲,阮籍大醉三个月,媒人不得与言,废然而返。令狐冲拒绝当日月教副教主,情形与阮籍相似。只是令狐冲是正面跟任我行发生冲突,情势更加惊人。是以《笑傲江湖·拒盟》中任我行与令狐冲的言辞交锋,是金庸小说中最惊心动魄、最令人回肠荡气的一段对话。 令狐冲得上官云赠“寿比南山,福泽无穷”四字,忍不住嗤一声冷笑,“委决不下”之心,“突然一片明亮,再无犹豫”,说出两件事:一是决不能将恒山一派带入日月教,二是求教主将其女儿盈盈许配给他。而任我行也是非常之人,竟然全部答应,眼看可以两全其美,令狐冲却还是拒绝加入日月教,并决心与任我行“誓死周旋”,说得斩钉截铁,绝无半分转圜余地。“一时朝阳峰上,群豪尽皆失色”。 当时任我行扫平五岳剑派,“炙手可热势绝伦”,要恒山派全军覆灭只是举手之劳,但他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的发展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都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一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13年的3,000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14年的将近20,000。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

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在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在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根据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4.9%。2012年国产产量总量达到最高745部,2013年共产出近638部电影。进入门槛低和从非电影公司和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不断增加使得电影制作市场出现高度分散,现在全国范围类总共拥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 总的来说,一部成功的电影包含以下关键因素: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电影剧情的市场化,获得一家有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的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巨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电影制作成本,特别是演员成本,未来将不断出现攀升。 近年来,电影制片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得电影融资,其中包括电影制片厂,电影业之外的投资者,电视台,海外预售发行权,电影植入广告和政府支持等。此外,凭借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参与电影融资领域。一些电影制片厂也能够通过向公共和私人发行股票来融资。 通过建立中外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仅给了外国电影制片商更好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外国电影不受进口配合的限制可以在中国放映。《十月围城》就是通过香港电影制片商和中国内陆投资者合作创造出的佳作。 ——电影发行 电影发行对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发行商通过在各大院线安排电影的放映和媒体宣传来创造公共利益。电影发行商主要负责制作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简称中影集团、CFGC,是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是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中影集团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电影公司。 1999年成立的中影集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与发行机构,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走在前端,成为带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以下我们将从中影集团的发展概况,发展过程中所贯彻的战略,发展规模,以及它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向来展示中影集团的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发展概况: 中影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将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位揽入旗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创作、生产、发行都各管各的,没有内在的关联导致唯有及时理顺内部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势必要成为中影集团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中影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凤凰涅盘,专攻不同领域的8家单位合并以后通过优势互补,表现出惊人的文化创造力和市场掌控能力。同时在牢牢控股的前提下,大胆吸纳来自海内外的投资与先进管理优势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当时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进入,迅速扩大市场规模成为当务之急。中影集团通过发行债券,成为中国第一家发行企业债券的文化企业。并在2008年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国内电影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中影集团成立以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了资源统一开发,人事、财务统一管理。形成了影视创作生产,发行放映,境内外合拍影片管理、协调和服务,院线经营管理,数字制作,数字影院的建设与管理,洗印加工,影片进出口,电影器材营销,后电影开发,光盘生产,媒体运营,广告,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等主业突出、多种产业门类共同发展的链条式经营模式。目前,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2011年5月13日,入选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 近年来,中影集团不断推进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规模、经营实力和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以其巨大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相继与中外多个知名公司合作。中影集团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推进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

22-金庸小说中的武学

倪匡在《我看金庸小说》中说:“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写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出来详细讨论了。”而我这篇文章恰恰要专门讨论金庸笔下的武器和武功。 梁羽生认为,武侠小说可以没有武,但不能没有侠。这话无疑是不错的,但忽视了“武”在武侠小说中的重要性。金庸小说中的“武”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以及阐明作者思想都有重要作用。 金庸笔下的武器 金庸小说中的绝顶高手是不用武器的,这代表 了金庸对武器的态度:武功和武器之间,武功是第一位的,武器再强也只是辅助工具。这与其他武侠小说家颇有不同。云中岳常在武侠小说中提到高手过招,若武功只在伯仲之间,武器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而金庸则在《射雕英雄传》中写到:高手之间过招,是否有武器根本没什么区别。金庸的这种写法充分体现了高手对自己身体的极大自信。 武侠小说中的主流武器不外乎刀剑。刀和剑绝对是不同类型的武器。长期的战争实践证明,刀才是最适合实战的攻击性武器。云中岳等小说家都擅长写刀客,出刀刚猛霸道、无坚不摧。剑则不然,剑更多是一种装饰品,代表主人的贵族地位。不过金庸的武侠世界中,大多数江湖人物都是使剑的。 剑乃百兵之祖,金庸笔下的剑法五花八门,其中最富深意的当属剑魔独孤求败的藏剑。独孤求败应当算是金庸笔下的剑法第一人。他不但剑术通神,而且常有人认为其剑道的境界也代表了人生的境界。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这是独孤求败的第一个境界。20岁前,他初生牛犊不畏虎,仗剑独行,初入江湖。这也代表了每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年少气盛,只凭一腔热血闯天下。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此时的独孤求败剑术已有小成,但仍未能收发自如,以至“误伤义士”。这似乎展示出一个青年虽已闯出一片天地,却尚未能真正领悟人生、把握生活。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此时独孤求败已经初悟剑道了。金庸《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也用此剑。文中写他练剑是在海边与海潮相抗,练到随心所欲,神功大成。步入中年后终于做到举重若轻、大巧若拙。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此时的独孤求败才算剑道大成。不受武器所限而发挥剑法威力,甚至摘叶飞花,身边一切无一不是伤人的武器。这也喻示着一个人经历了各种苦难和经历之后,终于渐渐进入人生最高境界,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金庸小说中的武学文/ 吴俊逸 /

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点 1978----导演演员的副本(1)

1976年10月,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后,一批年轻导演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成为崛起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是1980年至1990年期间成就最为耀眼的导演,也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成就颇高的导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此时的第五代的电影可以说代表着当下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平,中国电影由此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并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分别取得了金熊、金狮、金棕榈、威尼斯等一系列国际大奖。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农村或者封建家庭为背景,表现了在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罪与罚的悲剧故事以及传统的农村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些题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但却使更多的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国电影人如巩俐、葛优、张艺谋等中国电影人成长为世界电影人,他们开始被世界影人关注。 第五代导演们不仅以个性化的叙事理念和影像风格促进了电影语言的全面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千百年来固有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拍摄出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纪实色彩,又充满着个人意念和情怀,并且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可以说这些作品成为了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特殊参照,对于当代中国电影来讲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叙事主题和电影语言革新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黄土地》,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落后陕北农村的故事。影片高度地还原了当时的村情村貌和文化传统,其叙事风格也深深影响了第五代导演早期的叙事倾向和风格基调。影片的色彩基调和独特影像都极具视觉冲击力,也象征隐喻色彩下的民俗文化符号之下,蕴含着对传统民族特质的追问、疑惑和思考,充满了苍凉意味。 而在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红高粱》讲述的却是一段色彩浓烈的奇情故事。这部电影以无比豪放的气质和突破创新的象征主义手法讲述了一段人性的寓言,里面的“颠桥”“野合”“剥皮”等回归到了原始的状态,具有民俗面貌,给人以强烈震撼,同时也尽情表现出生命力的原始野性和赤裸裸的情欲。这也是一种极致夸张的表现,其虚构的文化阐释和影像风格可以说张扬了一种生命的力量,借此摆脱中国千百年来受压迫受束缚的天性。 在第五代导演们精心构建的影像中,一些极度视觉化得意象和符号开始聚集成为某种顽强的隐喻力量,竭力显现出自身被赋予的某种象征意味,这些隐喻和象征可以说都在于关注人本身。在陈凯歌的电影《孩子王》中,借助充满探索精神的视觉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剖析,虽然故事本身有些许的沉闷和晦涩,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艺术深度,以及在中国电影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越了《黄土地》,它对民族的本质的独特理解和文化思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角度。当然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同样的,影片没有规模宏大、冲击视听的仪式化场景,镜头运动也非常缓慢,但一些不动声色的场景却能给人不一样的心灵震撼。在这个历史时期,第五代的影片并不为受众和市场所影响,因为有政府的资金支持,他们不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外在因素,所以他们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艺术创作,把影片的关注点放在人身上,特别是那些几乎被边缘化的乡村人民。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国电影业最低潮时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过为严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再者就是政府不再对电影“包产包销”,电影制片片只能自负盈亏,第五代往后的导演便难以再摄制出高高在上的“艺术片”,他们必须开始考虑市场和观众,于是纷纷转战商业片。 当代的中国观众的主体是年轻的一代,他们观影更多的是寻求精神上的宽松和舒适,体验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而不想在看电影的时候背负着一种好似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感,只有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一种平民化的电影,一种蕴含的“压力”很少的电影,才更易被今天年轻一代观众所接受。 浙江传媒学院16戏文

谈金庸小说中的英雄人物

谈金庸小说中的英雄形象 金庸武侠小说自问世其就倍受读者的青睐。他的武侠小说创造早了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书中,金庸着力塑造了郭靖这一人物形象。在武与侠、人物与故事、现实与想象、正与邪等几方面处理上有着鲜明的特色。尤其叫人难忘的是塑造了一个诚朴忠厚、性格单纯的‘傻小子’郭靖,从结胎母腹到成为一代大侠,我们通过学习和欣赏都遵循着郭靖成长的足迹一步步地看着这个又愚又笨的‘傻小子’在他们的眼前鲜活地矗立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与那些动辄消极避世、明哲保身的所谓“侠士”相比,光明磊落、有胆有义,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郭靖才是当之无愧的大侠。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小时候,郭靖是众人眼中的笨小孩儿,他学什么都是慢吞吞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比一般人还要笨拙的傻小子,当他长大成人时,却练就一身高明武功。 郭靖是个极成功的人物。是个出身农家的朴实少年,而且生性愚钝,说话木钠,他甚至肤色黑黝,面貌平凡,绝对谈不上俏俊。郭靖写得成功,是因为他的性格清楚稳定,他似乎是正统道德观念及传统侠义精神的化身,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发自自然内心,读者或者不同意他的看法做法,但绝不会不明白他,或对他有所怀疑,"郭靖"这个人物的真实感,大部分来自他朴实而真诚这个特质。 郭靖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武功犹在其次,他自小人生目标便十分明确:做个好男儿。为父亲报仇。"报 "这个观念,在现代现实社会当然不容许,但在武侠小说的幻想世界来说,却是基本的道德责任。在看武侠小说时,我认为不应以现实眼光看"报仇",而是要从象征的观点看,把"报仇"了解为世俗社会指定的道德责任及权利。郭靖"报父仇"的目标,根本就是"做个好男儿",履行社会义务的一部分。 郭靖的道德观念不是从高深理论所得来的,而是基于一些十分平常的信念,例如尊长的吩咐必须遵从,答应了人的事一定要做。对朋友要忠心,不能贪生怕死。不可欺骗人。不可贪人钱财等等。"为国为民",就是从这些简单平常道德观念而来的理想,没有什么难懂之处。郭靖的不平凡,在于他由始至终毫无犹豫地忠于自己从小培养成的道德信念。 聪明人在道德问题上往往摇摆不定,愚钝的人反而坚定而意念明确,郭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2)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影发展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

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翼电影运动 (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 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 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 题材现实 人物鲜明 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 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 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 3)重视影像造型。 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百家讲坛之五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演讲人:高二十一班田圆圆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1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其中间展现了中国人聪明智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将此次讲坛容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一)襁褓中的中国电影:(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三)在废墟中歌唱的中国电影:(四)建国后中国电影的30年:(五)新时期的中国电影艺术:(六)九十年代中国电

金庸小说中十大另类人物

金庸——我心中的十大另类人物 NO.10 段誉——“对不起,我只会杀人。” 心地善良的段誉怎么可能杀人?但老天偏偏要和他作对,他出手就能死人。 与其说段誉是金书中的一个另类,更应该说他是一朵奇葩! 你有没有见过一个身负“震古烁今”等级内力的人会使出狗吃屎之类的丢脸招式? 你有没有见过一个身负“凌波微波”这等超凡入圣轻功的人会经常“刹不住车”、“放不下离火”? 你还有没有见过一个连普通拳脚功夫都不会的人一出手就是S阶的“六脉神剑”?而且还失灵时不灵。 我常常一个人发呆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象过,如果我是金庸笔下的一位高手,在我不知道段誉底细的前提下让我和他过招,我想我不会被他杀死,我会被他搞疯。

为什么呢?你说他不会使内力吧,你打在他身上,排除他那深厚得变态的内力不说,他练的“北冥神功”还有吸取别人内力的属性。你说你忌讳他的“六脉神剑”吧,他又失灵时不灵的,你又不敢有丝毫松懈,万一灵了呢?那好!既然我打不过他,我跑可以了吧,他又会用那半生不熟的“凌波微波”来追赶你,最后他也许还会极其礼貌给你来一句:“在下并不会甚么武功,让阁下见笑了。”如果当时换成是我,我一定会说:“大哥,你是不是想玩死我?” 作为段誉这样一位高等级的高富帅,在武功方面,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非主流”! NO.9 虚竹——“你好,小僧是来下棋的” 老三说完了,再来说说老二(萧峰作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杰,也表示压力很大。) 如果把虚竹的经历发布到金庸全书的江湖中去,我敢说,他会气死一个国家的人。至少杨过、张无忌会郁闷。郭靖、令狐冲会苦笑。狄云、胡斐会吐血。韦小宝这种喜欢不劳而获的会大骂“辣块妈妈!” 前世踩了五百坨狗屎,换来今生破解一盘棋局。主角的人品永远都是那样的飘逸,虚竹误打误撞破解了珍珑棋局之后,就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而传奇的开始,他还很不情愿。 绝世武功啊!有木有?北冥神功啊!有木有?七十多年的啊!有木有?不要钱倒贴啊!有木有?亲!威图你不要,你偏要金立智能王?你脑子有病啊!那几年粗浅的少林内力拿来搞毛啊?传了你七十多年的北冥神功你丫的还不乐意! 虚竹的确是被逼的!不是***逼的,是被无崖子逼的,那七十多年的内力他得得一点都不情愿。

电影史发展历程

电影史发展历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百家讲坛之五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演讲人:高二十一班田圆圆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1895年12月28日,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1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

浅谈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一)

浅谈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一) 提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经济力量腾飞之时,其文化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而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载体,中国电影充满着危机。中国电影的危机不仅来自如好莱坞等世界强大的电影产业冲击,更是来自自身的体制和机制。以民族主义为理由对抗全球化和好莱坞并不具有必然的合理性。中国电影改革的根本并不是扩展规模而是建立现代企业机制。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产业化改造是中国电影最大的政治。 关键词:产业化多元化电影文化电影市场民族电影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几十年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一直都是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好莱坞在所谓全球化的旗号下对世界电影市场大举进攻,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霸主。1998年,美国好莱坞电影出口的收入为68.7亿美元,而2000年竟然达到120多亿美元。而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应该说,就广播影视行业而言,无论是政策措施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电影界的改革力度至少在目前要相对领先于广播和电视。但是,如何判断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成败得失?要不要继续改革?改革还需要解决哪些课题?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始于1993年。这一年,一些制片单位开始越过中央级或省市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而直接向下一级发行放映机构销售影片。已经维持了数十年的统购统销局面开始被打破,地域性垄断的防线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但是,电影发行的初期振荡,并没有很快催发当时电影体制的整体创新,电影界仍处于大变革的前夜。由于长期形成的观念桎梏,上个世纪整个90年代的电影业几乎处于连年滑坡状态,其负面效应甚至延续到了2001年——这一年,连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拍摄的20来部16毫米胶片电视电影计算在内,全国的故事片产量总共才88部。与影片产量减少相伴而行的是:电影观众人次下降,专业电影院在渐离主营业务的同时数量也不断减少,一贯享受拍片特许权的电影制片厂度日艰难。至此,长期被作为文化事业的电影业,与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不适应性甚至矛盾性,严重凸现了出来。正是在这样一种尴尬的窘境中,根据电影自身的特性,把电影作为产业来管理和经营的观念渐渐明朗起来。 中国电影成长中的思考 显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差距,中国电影正如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在一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被放置于全球处境的,因而,我们不可能逃脱“后殖民”的基本现实,不可能脱离边缘化的处境。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可能也不应该与世隔绝,中国电影需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走向全球。因为中国大陆电影需要一个国际化的交流环境,使之能够与世界电影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保持一种互动关系,从而成为世界电影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大陆电影也需要一个国际化的经济舞台,利用跨国资本加强电影生产的投资规模,走向境外市场获取电影生产的经济效益,促成中国大陆电影的再生产机制。国际化语境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参照和更多的机遇,成为一种动力因素推进着中国大陆电影的步伐。 但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它毕竟不是象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的简单功能的消费品,而是负载了一种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的文化载体,特别是在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电影文化除了其视觉、心理的娱乐功能以外;不可避免地还担负着“再现”民族生活处境、激活民众的现实主义热情、塑造人生理想和民族理想的使命。 因此,“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需要一种民族自信意识。近年来有许多优秀的中国大陆电影如《背靠背脸对脸》、?《三毛从军记》(上海电影制片厂1993年出品)、《四十不惑》(北京电影制片厂1992年出品)、《心香》(珠江电影制片厂1991年出品),甚至包括陈凯歌早期的《孩子王》(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黄建新的《黑炮事件》(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在国外都没有获得很高的荣誉,但是这些影片却以冷峻的风格、成熟的叙事表现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