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课标要求]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一、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1.背景

(1)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欧洲国家陷入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之中,从反面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2.过程

(1)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2)1957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3)1967年,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3.影响:欧共体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二、欧盟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和发展

(1)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2)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2.地位:欧盟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误区警示]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的发展非常迅猛,日本的实力也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2.目的:应付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

3.建立

(1)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4.作用

(1)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

(2)促使三国加快产业机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3)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了区域集团的实力。

[知识点拨] 自由贸易区,即区域内国家间取消所有商品关税和贸易限额,但对区域外国家仍保持各自的关税和限额。

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2.成立与发展

(1)1989年,澳大利亚等国举行首届部长级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2)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召开,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3)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3.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4.评价

(1)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2)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误区警示] 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主题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欧洲统一进程的特点

(1)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拿破仑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战争反映了武

力统一梦想的失败。在经历了20世纪上半期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血与火的洗礼后,西欧各国终于认识到欧洲必须在国际一体化,尤其是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内重建。

(2)由局部统一到整体的经济一体化。从最初的煤钢共同体到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统一市场、统一货币。

(3)由经济统一到政治统一。欧盟是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4)规模由小到大。最初有6国,后几次扩大,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

2.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资本主义世界:推动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3)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欧元使用的意义

(1)欧元启动将有效地消除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的经济发展。(2)欧元的问世,淡化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性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欧洲传统优势地位消失;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材料二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建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美国率先表示支持。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从1994年4月到1996年,东欧一些国家相继向欧盟递交了入盟申请。

——摘自《中国新闻网》

(2)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材料中美国为什么率先支持“欧洲煤钢联营”成立?后来为什么又认为“对美国构成了威胁”?

答案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支持:对抗苏联,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秩序。

“威胁”:欧洲经济发展,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材料三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元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答案欧洲:促进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提高欧洲国际地位。

国际:挑战美元霸权;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图示法理解“欧盟的形成”

主题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

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其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与合作方式

(1)性质:区域性官方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合作程度比较低。

(2)合作方式: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3.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各自的特点

(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2)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这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点。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而且还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材料一

(1)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有何差异?这一现象有何利弊?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有何不同?

答案差异: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

利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但是墨西哥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为关税大幅度减免,短时期内影响经济发展。

不同点:①性质不同。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则不是,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②成员不同。欧盟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材料二APEC现有成员21个。APEC位于环太平洋地区,成员分布在美洲、亚洲和大洋洲。APEC成员的历史、文化、宗教不同,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价值观各异,特别是成员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差别很大。

(2)根据材料指出APEC在国家构成上有何特点?这一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构成上的特点:既包括世界最发达国家,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

性质:论坛性经济组织。

材料三2011年11月13日,胡锦涛在APEC峰会上发表题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也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周年,对中国参与世界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具有特殊意义。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国加入APEC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为中国领导人开展首脑外交和对外宣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场所。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渠道。

图示法比较“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1.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

A.建立北约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欧共体

答案 B

解析题干叙述了欧洲联合的史实,对比B、C、D三项,B项最早。A项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组织。

2.下图展示的是哪一区域性集团的旗帜及货币(样币) (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D.华沙条约组织

答案 C

解析从图片中的十二颗星可知应是欧盟的会旗,样币是欧元,所以答案选C项。3.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 ) A.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

B.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署

C.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D.1999年,欧元问世

答案 C

解析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4.1989年问世的某国际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该组织的标识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①是北美自由贸易区,②是世界贸易组织,③是欧盟旗帜,④是亚太经合组织。

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立主要表明 ( ) A.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头暂时受挫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重大进展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D.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

答案 B

解析目前世界上区域集团组织较为典型的有三个,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故选B项。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走向

联合的原因是什么?简述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答案(1)目的:消除欧洲国家间的隔阂,消除战争根源,实现永久和平。

(2)目的: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

原因:二战后,欧洲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国际地位下降,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

影响: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解析第(1)问,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开始迈向统一,可见其目的与欧洲的和平有关;第(2)问第一小问,从其经济政治的附加条款可以看出其真实目的。第二小问,从材料的信息看,其所述三个史实都表明欧洲试图脱离美国控制的倾向,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挖掘答案。第三小问,注意其限定词“世界格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首先要清楚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再回答其如何形成冲击。当时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欧洲的联合和崛起对此构成了冲击。

基础巩固

1.从1952年至今,欧洲的一体化不断发展,它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这里的“整体利益”

是指( )

A.社会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B.共同的农业政策和稳定的货币体系

C.健全的共同市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稳定的货币体系与健全的共同市场

答案 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通过联合增强西欧的竞争实力。因此这里的“整体利益”就是指社会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2.在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中,由两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美洲组成了

( ) A.欧洲联盟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解析北美自由贸易区由三个国家组成,两个发达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墨西哥。

3.下列各项图标所代表的区域经济组织中,有中国参加的是( )

答案 A

解析以上四幅图分别是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欧盟的标志,中国参加的只有A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某同学计划今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

A.里拉B.法郎C.欧元D.马克

答案 C

解析目前,使用欧元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12国,也称为欧元区。为了更方便地去这三国,欧元是最佳选择。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欧洲联盟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协定,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89年包括美国在内的澳大利亚等12国举行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故选B项。

6.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这一国际组织是

( )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D.东南亚国家联盟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亚太经合组织从地域来看,属于亚太地区;从成员看,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故B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有北美三国;欧洲联盟成员只是在欧洲地区;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组织。

能力提升

7.余秋雨在《蓝旗和孩子》中写道:“到了布鲁塞尔就像提纲挈领,豁然开朗地看着欧洲如何企图在陈旧结构中脱胎换骨,挥别昨天。”他这里所说的“脱胎换骨”,指的应该是( )

A.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B.接受关贸总协定

C.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答案 D

解析欧洲的联合是对国家至上观念的挑战,是对“陈旧结构”的根本性突破。A、B两项发生时欧洲仍然是以单个国家的身份,并没有摆脱陈旧框架;C项是欧洲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不涉及材料所述的自身发展途径。

8.2011年6月11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成员国贸易及外交部长今日正式发表声明称,为巩固全球就业太脆弱的经济复苏势头,各成员国一致同意至少在三年内不会设置新的贸易壁垒。下面有哪个组织倡导的原则与之类似

( )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银行

C.世界货币基金组织D.北约

答案 A

解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倡导自由贸易原则,强调减少贸易壁垒;B、C是金融体系,不是贸易体系;D是美国主导的政治、军事组织。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2年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

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材料二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平均总产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1)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亚太经济有何影响?

答案(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一些国家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经济联系。

(2)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有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解析第(1)问,应抓住三则材料中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从而得出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第(2)问,则应考虑到中国和亚太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学思之窗】(教材第109页)

思考:你认为,这项规定对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从发展目标看,可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两个轮子相互作用,并行推进;推动各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和更广泛的经济交流;促进各成员争取在更多的领域消除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稳定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繁荣与持续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110页)

一、本课测评

简述欧盟成立的过程及其作用。

提示欧盟成立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欧共体的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欧元诞生——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作用: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二、学习延伸

试从上述国家的态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的利弊。

提示利: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同时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弊: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并承担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

最新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的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的发展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陕西省南郑中学阮兴瑞邮编:723100 教材说明: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第二节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化集团组织。 1993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它的建立加快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多边经济联系与合作,而且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 认识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学习,搜集“欧共体”及“欧盟”成立的资料,了解整个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问题。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国际意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可以借鉴哪些做法,从而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区域经济组织的意义,认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双赢”意识。 教学过程: 环节1:提出问题导入: 教师活动1:放映幻灯片,让学生认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并讲述:历史上,欧洲许多大国的统治者,都曾试图以武力统一欧洲,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二战后,美、苏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面对欧洲相对衰落的形势,欧洲各国领导者又一次发出了欧洲统一的呼声。从欧洲经济共国体到欧洲联盟,表明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到政治一体的进程,从当时的六国的合作到今天共有25国加入欧盟,尤其是统一货币欧元的流通……,这一切表明了欧洲正走向了联合之路。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直观,并很快进入角色,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Ⅰ、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①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⑥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剖析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的原因和实质; (2)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掌握中国在加入该组织后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比较,锻炼学生把具体的历史现象与整体的社会背景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历史观。 (2)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3)通过搜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材料,了解东盟日益扩大及其影响;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从而明确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必要性。 (2)在学习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挥的作用的同时,联系中国在古代史和近代史上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对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

1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④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特点:①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 ②集团成员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 ③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明显增加,规模急剧扩大。 ④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 2.欧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简述欧盟条约的内容、欧盟的性质以及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成立标志: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盟约内容:①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 ②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③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 欧盟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3简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标志以及影响。 形成原因:① 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 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影响: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 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③一些美洲国家在其影响下认识到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4.简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原因、形成和发展过程、组织原则、合作方式和影响。 形成原因: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形成扩大: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12国外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组织原则:在多年实践中,亚太经合组织形成了共同的组织原则,即: ①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 ②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 ③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 ④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 合作方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称为APEC方式。 影响: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壮大,不仅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而且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建立过程:①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 ② 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反对未能成立 ③ 1947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 ④ 1990年,欧共体和加拿大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 ⑤ 1994年4月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 (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课程标准】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化发展趋势 1、了解欧盟的发展历程,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3、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程 难点: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 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整体把握 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主要趋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依据课标在操作层面上应将“欧洲 联盟”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而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作为教学的两个 辅点内容,力求在一个中心上深入,在两个辅点上拓展。本单元教学内容和义务教育初、高中历史和高中政治的联系比较密切。要利用旧知识的回忆,借助世界政治地图,深化认识,提高概括能力。同时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 动和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 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 【知识梳理】 一、欧盟的发展过程 1、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1)1951年成立,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2)1957年签定《》建立欧和,《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1967年,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2、欧洲联盟的成立(政治实体) (1)1992年,欧共体12过签署《》,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2)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过渡。 (3)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成立的意义: (1)对欧洲:。(2)对世界:。 思考探究 1、结合下列材料和问题分析:欧洲为什么能走向联合? 必要性:二战”后西欧的经济状况如何?“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临怎样的危险? 可能性:德、法两国为什么积怨?又怎样抛弃前怨携手合作?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回顾] 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原因 (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影响 (1)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3)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考点深化]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完整版)人民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

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分析欧洲联盟的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2.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3.归纳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现实生活情况,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历史情境的再现等形式,使学生体味历史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域经济集团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2.通过中国加入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进程。 难点: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这堂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其次是让学生讨论,老师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采用阅读法。 【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 【课时、课型】 一个课时,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也就是专题八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同学回答略)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今天我们主要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例来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下面这幅图片是这三个区域组织的地理分布图,在地理上他们分别在欧洲、北美洲还有亚太地区。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153页看看课前提示。(老师写标题)。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请同学们看课本153页知识链接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欧洲联盟是怎么样形成发展的,他对西欧和世界又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讲授新课: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过渡: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欧洲联盟的建

21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调整期的新特征

21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调整期的新特征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的影响最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在质与量两方面影响着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 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紧密相关。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反映在经济上,实质是两种经济体制的竞争。90年代初,冷战格局随着苏联和东欧剧变而宣告结束。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衰退到缓慢回升的阶段。发生在90年代后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也说明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并不完全适应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的需要。 (一)在21世纪的前5年里,国际贸易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贸易数量将大幅增加,但价格则相对较低且变化无常。 同它相对应的是,制成品贸易将大幅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较大比重。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压力将推动初级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只能依靠初级产品出口量的增加,缓慢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展示知识化经济时代的特征。以微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导纤维、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软件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工业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将成为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内容。 (二)国际贸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经济差距 21世纪初的前5年,国际贸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将进一步拉开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经济差距。下述几个方面的状况可能在未来5年里继续存在。 (1)发达国家仍将占据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2)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加到国际贸易中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增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所占份额下降,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的丧失。 (3)发展中国家内部将进一步拉开差距。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重要的贸易国,在经济发展上更接近于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仍处于原料提供国和制成品销售市场的地位。 这些国家由于处在国际生产与分工体系的最底层,受到种种国际、国内因素的限制,因此,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获得的利益将是有限的,经济可能继续处于低水平状态。 (三)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的推动 国际贸易发展中,服务贸易将会有很大发展,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将显著加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的发展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陕西省南郑中学阮兴瑞邮编:723100 教材说明: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第二节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化集团组织。 1993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它的建立加快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多边经济联系与合作,而且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 认识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学习,搜集“欧共体”及“欧盟”成立的资料,了解整个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问题。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国际意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可以借鉴哪些做法,从而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1820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50亿美元,法国、英国、美国分别占5.4%、5.2%、1.8%,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占28.7%和16%。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侵略。然而,二战后,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亚洲率先涌现出一批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起飞成“龙”,被国际社会誉为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80年代至9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准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也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以争取早日成为新兴工业国。尤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变革,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腾飞,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拉动效应”。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的可能发展,并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之路》研究报告,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的概念。“金砖四国”都是大国,尽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但由于中印经济的拉动,“金砖四国”经济总和占全球GDP的比重还是由2007年的13%上升为2009年的15%,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加速了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继“金砖四国”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在2007年则提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展望五国”(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认为这五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其经济将会有飞速的发展。根据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从2005—2050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将扩大到20倍,而“展望五国”可能扩大到28倍。这虽然只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一种预期,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经济未来

金砖国家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影响--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中国将于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崛起是当前世界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兴起的基本动因、深层逻辑和本质、战略影响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记者专访了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 金灿荣表示,21世纪的国际关系则进入了一个在力量结构、问题议程和价值观念等层面都迥然相异的全新阶段,而新兴国家的异军突起无疑是促成这一转变最为深刻和持久的动力。尽管新兴国家的崛起进程并没有最终完成,但我们仍有必要研判这一历史性现象带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现实。 新兴国家的经济影响 ——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态势 记者:经过数十年持续高速的国力增长,新兴国家正在显示出其日益重要的世界经济影响。新兴国家的崛起,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金灿荣:新兴国家以廉价商品、丰富资本、充足劳动力、巨大潜在市场等,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态势,推动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促进力量格局变迁。具体而言,新兴国家崛起从力量分布、决策体制、问题议程和发展模式四个层面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新变化。

第一,世界经济权力和财富将加速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这种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速了新兴国家向西方的追赶过程。新兴国家的崛起不是危机事态下的短暂现象,而是一种持续的长期趋势,体现为全球经济力量从西向东、由北到南的历史性转移。 第二,全球经济的决策权变得更加平等和均衡。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决策体制中的地位还是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在全球经济决策权的分配上,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参与数量趋于均等,影响效力也更加均衡。 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议题上的话语权明显提升。首先,在发达国家主导的议题上,新兴国家开始据理力争,通过团结行动或临时组合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集体权益。其次,新兴国家开始主动倡议一些新的经济议题,如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增加对贫困地区的经济援助等。这对于改变南北发展失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成果共享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第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自主性得到凸显。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信奉市场万能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受到广泛质疑,各国寻求经济发展自主性的呼声显著增加。从未来趋势上看,政府干预将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政策选项,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将得到重新平衡。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发展趋势. 本课分三个子目讲述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一子目承上启下,讲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第二子目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第三个子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一共三课,前一课讲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后一课讲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本课则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重点介绍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整体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主要趋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处理本课教材时我将遵循两个指导思想,分别是:注意线索清晰,使知识的呈现系统化;结合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学生现实可以感知的内容,加强中外联系,便于认知和体会。 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难点: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及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忆、理解能力;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唯物史观,学会用史实去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从而明确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让学生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维活跃,使用图片和材料分析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辨析能力。因此,教师要运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搜集材料,以便上课时进行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展示法(调动学生

2020年(财务知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财务知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成为高考的考查热点,建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 2.中国和区域经济集团的关系,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关系。 3.于全球化趋势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纲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史论共享: 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仍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于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于壹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壹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壹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世界贸易组织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壹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于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和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壹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从不利方面见,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此外,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结构要点 壹.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壹)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①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必要性。②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德、意、日战败,国内废墟壹片;英法实力大

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复习材料

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概要 1、国际社会是指各不同国家、民主、地区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国内政治范畴中的“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指一个组织机构。国际领域中,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中,最重要的是主权;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居支分配地位的价值和政策取向,并且决定国家的具体目标;国家力量指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和文化实力等,亦即上述所有各领域实力的总和。 3、国际组织是具有国际性行为特征的组织,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常设性机构。 4、所谓“极”主要是指全球或地区中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吸引力和作用力,对全球或地区性事务能有效发挥协调功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心。 5、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 6、国际格局是指宏观上和整体上国际社会的内在联系和结构。 7、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谓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世界范

围内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经济主要行为主体包括:主权国家和非国家主体(即跨国公司、世界经济组织、地区性国家集团等)。 8、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生产、贸易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这样一种经济状态,也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七个主要表现:一,生产全球化;二,贸易全球化;三,资本全球化;四,技术成果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五,金融全球化;六,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七,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作用不断加强。四个积极作用:一,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二,促使各国改善企业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三,利于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四,提供了发展经济的新机遇。三个负面影响:一,加剧了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使世界经济更加容易地受到西方国家经济周期和波动的影响;三,加剧了不同经济制度和文明的碰撞、主权的侵蚀和民族利益的调整。 9、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家社会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 10、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符合一定标准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力量结 构或态势。演变过程:一,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的分化,多极化趋势显现;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两极格局极端化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四,20世纪80年代末9

全球经济格局及发展趋势(最终)

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前沿: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程度逐步加深,各国都成为全球经济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相互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经济网》 一、全球经济空间格局 工业是地区与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随着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将发生变化。当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升级,其表现为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发生转移,即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的趋势。三个产业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即由一次产业为主,转为二次产业为主,进而转为三次产业为主。因此可以看到,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部门的地位降低,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把新兴产业作为发展趋势和重点。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迫切要求加强相互联系,进一步深化国际分工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当前发达国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旺与生产过剩,发展中国家则迫切需要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 (1)需求不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消费水平高的发达国家需求不旺.这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有的甚至零增长或负增长,从而影响需求的提高;另外,需求不旺,生产也就不会上升,从而影响工资总量的增长与消费的提高.此外,技术的提高也会导致对某些产品的需求下降. (2)生产力过剩。工业化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多,其生产能力也越来越大,而且生产者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占据更大市场,获得更多利润,竞争的结果使生产能力过剩,产品难以销售,最终必然会导致部分企业停产、破产。 (3)发达国家科技先进、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大,但市场有限、遇到市场的激烈竞争。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第一讲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 全球化第一波(1492-1800) 肇始于哥伦布远航开启新旧世界间的贸易。 动力性因素:国家和实力。也就是说,当时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取决于一国的实力以及其应用形式,即一国有多少人力、马力、风力和后来蒸汽动力。在这一时期,受到宗教影响或帝国主义影响(或两者的结合),国家和政府利用暴力推倒壁垒,将世界的各个部分合并为一。核心的问题:我的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我如何走出国门,利用我的国家的力量和其他人合作? 全球化第二波(1800-2000) 中间曾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 动力性因素:跨国公司。 前半阶段:铁路和蒸汽机,运输成本下降。 后半阶段:电话、电报、电脑、卫星、光纤电缆和互联网,通讯成本下降。 全球经济诞生和成熟,各国之间有充足的商品和信息的流动,出现了真正的全球市场,商品和劳动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套利。 主要的问题:我的公司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它有哪些机遇可以利用?我怎样通过我的公司同他人开展合作? 全球化第三波(2000-) 动力性因素:个人的能力。 之前的全球化都是以欧洲和美国的人和公司作主体的。虽然中国在18世纪的时候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经济体,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和塑造者却是西方国家、公司和探险者。未来的全球化则将越来越多地不仅是被个人驱动,而且是被 各种各样的人所驱动,并不仅仅局限于西方人和白种人。 全世界每个角落、各种肤色、各个人种都可以参与其中。 主要的问题:在当今全球竞争机会中我究竟处在什么位置?我可以如何与他人进行全球合作? 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主要讲授三个问题: 一、冷战后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布雷登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 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 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为: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 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