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学案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学案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学案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学案

23.《捕蛇者说》导学案

教师寄语: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

【学习目标】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和掌握文言词语。

2、“说”的体裁特点。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资料链接】

简介文体和作者: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和现在的杂文、杂感的性质相似,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啮.()腊.()饵.()瘘.()嗣.()莅.()蹙.()

踣.()藉.()隳.()恂.()缶.()弛.()俟.()

挛.()几.()死者数.()徙.()

2..本文选自________是作者被贬到_______所写。作者 ______ ,字_______,_____ 代著名的______家、________家,河东人,人称 _______,他的集子就叫_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粗体字的字(词类活用)

得而腊之以为饵。腊:

殚其地之出。出:

竭其庐之入。入: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有:

哀而生之乎。生:

乡邻之生日蹙。日:

4、一词多义

赋①岁赋其二()②复若赋()

病①则入已病矣()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毒①若毒之乎()②毒蛇()

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谨食之()

若①若毒之乎()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已①可以已大风()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于①苛政猛于虎也()②积于今六十岁矣()③吾父死于是()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而”字从词性上看都是连词,但从意义和作用上看,则可以分为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转折④表修饰等。

黑质而白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君将哀而生之乎()而乡邻之生日蹙()

而吾以捕蛇独存()吾恂恂而起()其余,则熙熙而乐()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课文

1.听读课文朗读。要求:边听边把自己读音和停顿有误的地方做好标记。

2.自主读课文。学生放声读,要朗读顺畅,停顿正确。

3.小组读,适机点拨加点字的读音。

募.有能捕之者。募()几.死者数矣。几()曩.与吾祖居者。曩()

隳.突乎南北。隳( )

4.正确读出下列的句子。

永之人争奔走焉。而乡邻之生日蹙。

叫嚣乎东西,隳突南北。

(二)疏通文意

1.全文可划分几部分?(小组讨论)

2.自译课文:学习小组长合作对照注释串讲,其他人指出认为不妥之处,做好标记,并借助工具书讨论解决问题。(把争论点作为问题在班上交流)

3.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引导共同讨论解决,形成一致认识。

4.指明分别展示各自的译文,师生共同矫正、评点。

5.共同译读全文。

(三)归纳积累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

1.于余将告于莅事者()

2.其当其租入()

积于今六十岁矣()视其缶()

吾祖死于是()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苛政猛于虎()专其利三世矣()

3.若貌若甚戚()

4.已可以已大风()

更若役()则久已病矣()

5.悲余悲之()

6.毒若毒之乎()

余闻而愈悲()孰知赋敛之毒……()

7.之太医以王命聚之() 8.而黑质而白章()

言之()而乡邻之生日蹙()

余悲之()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弛然而卧()

三、小结整理。

四、达标检测。

1.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食:吃

C.曩.(nǎng)与吾祖居者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ī)戚:悲伤

2.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然得而腊之()(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苛政猛于虎也()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①则久已病.矣

古义:今义:

②可以

..已大风

古义:今义:

③以尽吾齿.

古义:今义:

4.翻译句子。

(1)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译文: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5.《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中唐朝有________,宋朝有、、、、、。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下面

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乡邻之生日蹙/黑质而白章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故虽.有名马

8.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吾恂恂而.起

其.真无马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 岂若若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 又安敢毒.耶

桓侯故使人问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9.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10.根据提供意思从学过课文中找出八个带“然”的形容语。

例: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坐落在泉边(翼然临于泉上)

①眼泪汪汪的。()②放心地躺下(睡着)。()

③被吓得哭天叫地的。()④醉醺醺的倒在众宾当中。()

⑤高高兴兴,自得其乐。()⑥房屋整齐美观。()

⑦眼前一片凄凉景象。()⑧七嘴八舌表示赞成。()

11.封建社会的蒋氏在重税的压迫下痛不欲生,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寿终正寝。联系课文内容,写一段话,表达下农民的喜悦之情。

五、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问题:

23.《捕蛇者说》导学案(编号:015第2课时)教师寄语:但求日积月累,收获于细微;不要左顾右盼,专注于自我。

九年级(上)执笔:刘志开审核:课型:新授课执行时间:16.9. 班级组名姓名评分小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手法。

2、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学习难点】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学习反馈。

1.“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大多是一事一议,往往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______,跟现在的_____大体近似。形式上则表现为__________,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

2.指名复述课文或背诵课文。

二、合作展示。

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

3、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

4、文章作者运用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请用原文回答问题。

(1)死与生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结果是“”,

“”。而蒋氏“”。

(2)危与安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被悍吏惊扰得“”。而蒋氏只要“”,便可“”;只要“”,便可“”。

(3)常危与暂危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在冒死亡问题上是“”。而蒋氏则“”,其余则“”。

(4)先死与后死的对比;蒋氏说:“今虽死乎此,”。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哪句话揭示了主题。

6、《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三、拓展深化。

1、【 学生浏览课文,?朗读第1段,讨论或独立思考后回答】

1 本篇“说”在形式上表现为先叙后议,还是先议后叙,还是边叙边议呢?

○2文中哪些段落主要是叙?哪些段落主要是议?

③第1段从表达方式看,仅仅只有记叙吗?

2、我们在朗读第4段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才符合蒋氏说话时的心理?

(先让一个学生试读,引导学生进行评点后,再让这个同学或另一个同学朗读。)

3、第4段中哪一句话可以用来概括蒋氏答话?作者里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

5、本文为了表情明意,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四、小结整理。

这篇文章通过蒋氏祖孙三代人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文中写蒋氏的自述,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将捕蛇者的所谓的“利”与乡邻因赋税带来的不幸进行对比,两相映衬,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力地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瘘()疠()当()其租入嗣()为之曩()

几()死者数()矣莅()事者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顿踣()死者相藉()隳()突

恂()恂而起谨食()熙()熙而乐以俟()夫()

2、阅读

(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

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去”字,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1)何为不去也(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A、(1)(2)(3)(4)

B、(1)(3)(4)

C、(2)(3)(4)

D、(3)(4)

2. 选出对划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B.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C. 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D. 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3. 选出分析正确全面的一项()

A. (甲)文主旨在于揭露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残酷现实;(乙)文的主旨是反映孔子告诫弟子要行仁政而不能施行暴政。

B. (甲)文重在说明《捕蛇者说》一文的目的是希望统治者能知道民间疾苦;(乙)文记叙孔子过泰山侧的见闻,重在表明孔子及弟子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C. (甲)文写作者对“苛政猛于虎”的说法由“疑”而“信”,从而点明赋敛比毒蛇还毒的主旨;(乙)则通过一妇人家中的不幸遭遇的记叙,表现:“苛政猛于虎”的中心。

D. (甲)文写作者听蒋氏诉说后始而生“悲”,继而生“疑”,终而乃“信”的思想变化过程及其感慨;(乙)文是在记叙妇人诉说之后,以画龙点睛之笔,得出“苛出猛于虎也”的结论。

3、中考点击

(1)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有误的一句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B、河曲智叟亡(wáng)以应。

C、复立楚国之社稷(jī)。

D、更(gè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六、反思。我的收获:我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3课

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复习检测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礁石(qiáo jiāo)气概(ɡài kài) 饲养(sìsí)瞌睡(k?kē) 甘蔗(zh?zha)竹篾(miamì) 中弹(zh?nɡzhōnɡ)混合(hún hùn) 镌刻(juān jùn)剥落(bōbāo)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寇()简()畔()哀() 冠()筒()衅()衰() 四、词语改错。 焦燥不安()漫不精心()血迹班班() 英武毫迈()天色苍芒()浴血博杀() 五、汉字开花(加偏旁组字组词)。 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补充词语,解释所填字义。 势不可():_________ ()遭不幸:_________

恍然大():_________ ()毙荒野:_________ 体力不():_________ ()不成声:_________ 七、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来势凶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2.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3.生活悠闲自在。() 4.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5.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八、佳句赏析。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摩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学期 捕蛇者说教案 语文版

23、捕蛇者说 ――柳宗元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 难点: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 三、教学设想: 1、《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 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教学中始终要注意这点。 2、本文词语量大,实词以数十计,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讲 明词义(实词、虚词),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间来完成的重要任务。 3、逐句、逐段讲解。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荀、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

九年级语文上《捕蛇者说》教案人教版.doc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捕蛇者说》 二. 学习目的: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 简介 1. 课文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2. 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说”这种文体后来变为因事因理而述说,“与论无大异”,我们比喻它是“杂文”。本篇的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3. 作者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二. 思考 1. 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 《捕蛇者说》的文体有什么特点? 3. 在课文中作者发表了什么观点? 4. 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 三. 分析本文的结构 全文共5段,可归纳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京剧趣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京剧趣谈)解析 京剧趣谈 马鞭 (1)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chí)骋(chěng)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gān)尬(gà)——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介绍了京剧中马鞭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和它的独特魅力。 (2)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介绍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3)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 ,那饭碗 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亮相

(1)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jiá)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介绍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2)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介绍京剧中静态的亮相表现形式的高妙之处。 (3)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介绍京剧中动态亮相的特点以及它的艺术魅力。 本文作者徐城北,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作者简介 徐城北,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京剧中国四大国粹之一,四大国粹:武术、医学、书法、京剧。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 《京剧趣谈》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A.尴尬.(gà)仆.(pú)人舔.(tiǎn)筷子 B.驰骋.(chěng)金玉奴.(nú)戛.然而止(jiá) C.装饰.(sì)玉镯.(zhuó)气概.(gài) 二、先补全四字词语,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约定俗()无()无尽不可开()戛然而() 1.马上过年了,家里要进行大扫除,爸爸擦地板,我整理书架,大家都忙得 _________。 2.小时候,妈妈每天都给我讲故事,我总觉得她的肚子里有_____ _ 的故事。 3.在我的家乡,中秋节一定要放孔明灯,这是千百年来_________的。 4.奶奶正在跳广场舞,可是音乐______ ,原来是扩音器坏了。 三、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越发 ..能显示必胜的信心。(用加点的..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 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_________。 (1)在画横线处补全内容。 (2)这种动态的亮相是京剧中的____________成分,它的存在,是为 了 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马鞭是戏曲舞台上的___________,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用马鞭 代替马,一是因为_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表演方式给演员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为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精髓,营造校园戏曲文化氛围,学校开展了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 1.【戏曲我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戏曲种类?请各列举一个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谱我会认】请你查资料,说明下面的京剧脸谱所表示的意义,并为小明选择脸谱。 A.红脸:代表忠勇。 B.黑脸:________________ C.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D.白脸:________________ E.金脸、银脸:代表神妖。 小明将在会演中表演京剧《闹天宫》,他扮演的是孙悟空,你认为他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人教四年制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人教四年制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捕蛇者说》 二. 本周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2. 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3. 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2. 第4段从语言角度分析、第5段从思想角度分析。 四. 知识分析: 《捕蛇者说》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二)字词: 啮(niè)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 wǎn) 瘘(lòu)当(dàng)其租入嗣(sì) 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日蹙(cù) 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 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 缶(fǒu)谨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 以俟(sì)夫观人风者 (三)本文虽然属于节选部分,但层次结构依然很清楚。层次划分如下: 1. 概说捕蛇的缘由。 2. 第2—4段的内容:叙述了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2019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学与问》课文语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学与问》课文 23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 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简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捕蛇者说》练习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捕蛇者说》练习试卷]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考试试卷的练习是我们的重要学习方式,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捕蛇者说》练习试卷,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捕蛇者说》练习试卷 选择题 各句中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dàng)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xī)

C.吾嗣为之十二年(sì) D.往往而死者相藉也(jí) 选出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小题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A. 生病 B. 痛苦 C. 困苦不堪 【小题2】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A. 鼻涕 B. 眼泪 C. 鼻涕和眼泪 【小题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A. 牙齿 B. 年岁 C. 年月 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 A.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 B.今虽死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D.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于今六十岁矣。 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A.因为他说的这些话的缘故,而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以便告诉他们。 B.所以写下了蒋氏说的一番话,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了解蒋氏的遭遇。 C.所以我为蒋氏的遭遇说了一番话,用来期待考察民情的人,告诉他们。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23课

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复习检测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李宏伟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礁石(qiáo jiāo)气概(ɡài kài) 饲养(sìsí)瞌睡(kékē) 甘蔗(zhézhè)竹篾(mièmì) 中弹(zhònɡzhōnɡ)混合(hún hùn) 镌刻(juān jùn)剥落(bōbāo)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寇()简()畔()哀() 冠()筒()衅()衰() 四、词语改错。 焦燥不安()漫不精心()血迹班班() 英武毫迈()天色苍芒()浴血博杀() 五、汉字开花(加偏旁组字组词)。 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补充词语,解释所填字义。 势不可():_________ ()遭不幸:_________

恍然大():_________ ()毙荒野:_________ 体力不():_________ ()不成声:_________ 七、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来势凶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2.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3.生活悠闲自在。() 4.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5.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八、佳句赏析。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摩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优质教案

《京剧趣谈》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了解京剧。 京剧,被称为“国粹”。同学们,谁能唱上一段京剧呢? 预设:学生展示。 2.独立阅读课文,领会文章主旨,思考:你对京剧的了解还有多少呢?根据提示介绍“京剧”。 预设提示词:人类非物质遗产、梅兰芳、中国国粹、胡琴、锣鼓等。 3.谈话导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 二、朗读感知 1.听读课文,读通每一个句子,思考: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预设:马鞭和亮相。 2.自读课文,小组之间先简单交流: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带着问题进行朗读。 (一)感知马鞭 1.请你认真读课文《马鞭》的部分,说一说你读到的“马鞭”是什么样的? 预设: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2.默读第一自然段,根据表格在书中做标记,小组之间学习交流相关信息。

出示表格: 同学们分享表格内容。 3.想一想京剧里马鞭的使用,好处在哪里? (1)出示句子一: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2)抓住关键词:自由。 (3)读一读句中的“可以……”,你能体会到那种表演的自由吗?谈一谈体会吧! 预设:体会到了道具马鞭的使用可以使演员的表演更加自由。 (4)出示句子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5)抓住关键词:装饰的美。 (6)读一读马鞭装饰的美,谈一谈体会吧! 预设:体会到了马鞭在京剧道具里装饰的作用。 4.京剧中,不同人物通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猜一猜这些人物会使用什么颜色的马鞭呢? 示例:皇帝——黄色;西楚霸王——黑色;穆桂英——粉色等。 5.道具艺术。 (1)默读第2—3自然段,圈出文中介绍的道具,再给道具分分类。 预设: 实在道具:马鞭、鞋底、酒杯等。 虚拟道具:针线、马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3课课作本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3课课作本答案 1、形容声势很大:(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2、形容哭泣的样子:(唏嘘)、(泣不成声) 3、形容声音高亢:(震耳欲聋)、(激越悲壮) 学校教学楼的工地上总是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震耳欲聋。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产生的主要疑问是:嘎羧为什么要绕寨子走三圈 通过进一步阅读和思考,在老师和同学的启发下,对以上问题我的理解是:因为在嘎羧奄奄一息时,是村民们将他从死亡线中拉了回来,无微不至的呵护它,让他安度晚年,他不忍心与村民分别,所以绕着寨子走三圈。 学完可问我产生的新疑问是:嘎羧什么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里去,却合同拌躺在了一起。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酒吧两串玉米扔了下去。嘎羧用鼻子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蔑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那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疗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焦躁)——(安静) 3、嘎羧对待玉米的态度,表现出它焦躁不安心情;而看到象鞍后的神情态度,则表现出了他内心涌动着对过去的深深怀念的感情 4、嘎羧牢牢记住了,与同伴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事。乡亲们对它的精心照顾。我觉得他是一头善良、有灵性、忠诚、有情有义的战象。 四:英雄垂暮——(重披战甲)——依依惜别——(凭吊战场)——(自挖象冢)——庄严辞世 五:嘎羧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思绪万千:“再见了,乡亲们!我的年龄快到尽头的了,我要走了。走之前我先要谢谢你们在这二十六年对我的精心照顾,把我从打洛江畔的生死线中抢救了回来,可我想再要找我的同伴们了,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回报你们的,只能绕着寨子走三圈。 嘎羧要走了,它回头看看村寨,心想:我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个村寨里度过的,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这里啊!可是,我已经感觉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对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再见了,村民们!我走了,请不要再牵挂我,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来你们这的! 希望有参考价值!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练习题

23 捕蛇者说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 提示:本题重点检测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1)中句①的“赋”为名词,而句②中的却为动词,因为它后面接了个名词,作为它的宾语。(2)中句①作“你”讲,比较特别,应强记。同样的还有(3)中的句②,“毒”作“怨恨”讲。(5)中句①为动词活用成名词,作“收入”讲。 参考答案:(1)①赋税;②征收。 (2)①你;②好像。 (3)①毒害;②怨恨。 (4)①捉住;②得到,看到。 (5)①收入;②内部,国内。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君将哀而生.之乎() (3)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4)以.啮人() (5)无御之者.() (6)君将哀而生之.乎() 提示:本题帮助掌握重点词语。解释实词,应特别注意其词性有没有改变,如改变,其

意义也变。如句(1)中的“腊”,本是名词,后活用为动词。 参考答案:(1)干肉,名词活用成动词,晾成干肉。 (2)使……活,动词的使动用法。 (3)眼泪。 (4)连词,表假设,用法相当于“而”。 (5)构成“者”字结构,“者”字可以解释为“……的办法”。 (6)指“我”,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 3.判断下列语句在古汉语里是何种句式。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提示:本题帮助掌握重点句型。(1)倒装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何如:如何,怎么样。句意: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纳税,怎么样呢?(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甚(于)是蛇”。句意:谁知道纳税征收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的呢?(3)省略句。省略主语,“(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句意:蛇碰了草和树,草和树就都死掉;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它的。 答案:(1)倒装句 (2)省略句 (3)省略句 4.根据要求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其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________;他的寓言讽刺小品,故事生动,寓意深刻,其中以________最有名。(2)“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跟现在的________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在形式上则表现为________结合,以________(叙述、议论)为主。《捕蛇者说》就是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看法。 提示:本题主要帮助掌握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参考答案:(1)柳宗元子厚柳河东、柳柳州永州《永州八记》《三戒》(2)文体杂文叙议议论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课练(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课练 第一课时课堂作业。 1.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剖(pōu pāo) 汹(xōnɡ xiōnɡ) 宰(zhǎi zǎi) 遣(qiǎn qǎn) 2.补充词语。 井( )有( ) 镇( )自( ) 纹( )不( ) 舍( )救(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镇定——( ) 浸没——( ) 反义词:惊慌失措——( ) 威严——( ) 4.选词填空。 威严严肃 (1)就在这时,船长( )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 (2)李老师态度( )地批评了小明。 违背违抗 (3)没有一个人( )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 空。 (4)学生不能有( )学生守则的行为。 【答案】 1.剖(pōu) 汹(xiōnɡ) 宰(zǎi) 遣(qiǎn) 2.井(然)有(序) 镇(定)自(若) 纹(丝)不(动) 相(提)并(论) 3.镇定——(镇静) 浸没——(淹没) 惊慌失措——(镇定自若) 威严——(和气) 4.(1)威严 (2)严肃 (3)违抗 (4)违背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即将葬身yú fù()的危险,诺曼底号上的人们jī

nɡhuānɡshīcuò(),只有哈尔威船长穿梭在人群中,指挥船员们坚守ɡǎnɡ w èi(),指挥人们有zhì xù()地安全撤离。 2.填空。 (1)雨果是()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九三年》等。 (2)《“诺曼底号”遇难记》体裁是,它按照“雾海夜航→→盛赞船长”这一海难发生过程安排情节,主人公是。 3.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答案】 1.秩序鱼腹岗位惊慌失措 2.(1)《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小说、海难发生、舍己救人、哈尔威船长 3.没有忘记,这是船长舍己救人。如果把自己算进去,根本就没有时间了,只有营救60个人的时间,多一个都没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pōu kāi kū lonɡ hùn luàn wéi hù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剖(pāo pōu)开遇难(nàn nán) 葬(zàng zhàng)身湍(chuǎn tuān)急 薄(báo bó)雾调(diào tiáo)遣 三、辨一辨,再组词。 例( )抗( ) 秒( )哗( ) 淹( )奥( ) 列( )杭( ) 抄( )桦( ) 掩( )懊( ) 四、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改为“把”字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3课《最后一头站象》同步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3课《最后一头站 象》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14题;共86分) 1. (7分)查字典,填空。 ①“浴”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用它组两个词:_______、_______。 ②“遭”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把“遭”换部首可组成_______字。 2. (6分)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填词语 _______成声威风_______ _______欲聋 长途_______ _______不安 _______游哉 3. (1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在搬运战象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 缩句:_______。 4. (6分)多音字组词 喝hē_______ hè_______ 剥bō_______bāo_______曾céng_______zēng_______ 5. (4分)课文里使用了许多四字词语,你能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把它们写出来吗? ①分别很久后终于见面了。_______ ②非常悲伤,哭不出声音来了。_______ ③形容战斗非常激烈。_______

④意外地发生不幸的事情。_______ 6. (16分)形近字组词 寇_______ 躁_______ 遭_______ 欲_______ 冠_______ 燥_______ 糟_______ 浴_______ 博_______ 碑_______ 僻_______ 筒_______ 搏_______ 脾_______ 劈_______ 桶_______ 7.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欲_______ 遭_______ 燥_______ 寇_______ 博_______ 浴_______ 糟_______ 躁_______ 冠_______ 搏_______ 8.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碑_______ 僻_______ 筒_______ 焦_______ 泣_______ 脾_______ 劈_______ 简_______ 蕉_______ 粒_______ 9. (7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rì kòu mái zàng jí zào zāo y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uǎn xīshí bēi yù xuě fèn zh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4分)根据课文,理解词语 威风凛凛:_______ 排山倒海:_______ 豪迈:_______ 泣不成声:_______

捕蛇者说_原文_注释_讲解_全文翻译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词句注释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永⑥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异”:奇特。“质”:本体,指蛇身。①“而”:表并列。“章”:彩色花纹。“触”:接触。“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啮”:咬。“御”:抵御。②“之”:代蛇毒。①“者”:指办法。“然”:然而。②“而”:如果。“腊”:晒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为”:作,制成。“饵”:药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大风”:麻疯。“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瘘”:脖子肿。“疠”:恶疮。“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聚”:收聚。“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②“其”:指蛇。“二”:两次。“募”:征集,召募。②“者”:指人。“当”:当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人”:缴纳。“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代词,指这篇文章。 字解:1.质:质地,东西的本体2.啮:咬3.御:抵挡4.死肌:死肉,腐肉5.几:几乎6.毒:怨恨 2以啮人(连词,如果) 2可以已大风(止,治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词语

第23课 xu? wan zhī shí dào lǐ diàn táng yào shi ch?ng gōng pū lù bō lán ( )( )( )( )( )( )( )( ) g? bái ní chōng mǎn hào qí jīng cháng chán rào qíng lǎng ya kōng ( )( )( )( )( )( )( ) wú yǐng wú zōng kē xu?ào miào jiān chí bú xia tàn qiú miàn duì( )( )( )( )( )( ) xī qí gǔ duài wǔ cǎi bīn fēn shì jia rì xīn yua yì shùn xī wàn biàn ( )( )( )( )( ) suí shí suí dì qǐng jiào qua shí qǐ fā bāng zhù nián y?u dì wai ( )( )( )( )( )( )( ) nián zhǎng gāo dī n?ng zhě w?i shī qiú zhī gu? ch?ng guān chá ( )( )( )( )( )( ) qín xu? hào wan shàn yú sī kǎo ji? h? běi s?ng shěn ku? xiāng chà( )( )( )( )( )( ) bái jū yì huā kāi huā lu? yí tuán r?ng rán sì miào fā xiàn wēn dù( )( )( )( )( )( )( ) fā xiàn míng bái xiāng fǔ xiāng ch?ng zhēn zhī yǎng ch?ng xí guàn ( )( )( )( )( )( ) chā shàng qiáng jiàn yǒu lì chì bǎng áo xiáng yǔ zh?u tàn qiú ( )( )( )( )( )( ) 第23课 xu? wan zhī shí dào lǐ diàn táng yào shi ch?ng gōng pū lù bō lán ( )( )( )( )( )( )( )( ) g? bái ní chōng mǎn hào qí jīng cháng chán rào qíng lǎng ya kōng ( )( )( )( )( )( )( ) wú yǐng wú zōng kē xu?ào miào jiān chí bú xia tàn qiú miàn duì( )( )( )( )( )( ) xī qí gǔ duài wǔ cǎi bīn fēn shì jia rì xīn yua yì shùn xī wàn biàn ( )( )( )( )( ) suí shí suí dì qǐng jiào qua shí qǐ fā bāng zhù nián y?u dì wai ( )( )( )( )( )( )( ) nián zhǎng gāo dī n?ng zhě w?i shī qiú zhī gu? ch?ng guān chá ( )( )( )( )( )( ) qín xu? hào wan shàn yú sī kǎo ji? h? běi s?ng shěn ku? xiāng chà( )( )( )( )( )( ) bái jū yì huā kāi huā lu? yí tuán r?ng rán sì miào fā xiàn wēn dù( )( )( )( )( )( )( ) fā xiàn míng bái xiāng fǔ xiāng ch?ng zhēn zhī yǎng ch?ng xí guàn ( )( )( )( )( )( ) chā shàng qiáng jiàn yǒu lì chì bǎng áo xiáng yǔ zh?u tàn qiú ( )( )( )( )( )(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优质教案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短篇小说。全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以及生动的场面描写,刻画了哈尔威船长危急时刻舍己为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伟大形象。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读懂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场面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这是一篇引导学生学习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好文章,也是一篇教育学生应具有高尚人格的文章。教学中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抓住震撼人心的部分,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人物品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多元感悟的主体作用中,主动参与,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诺曼底号”相关的图片、音频等资料。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有关维克多·雨果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船长伟大的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 1.播放“诺曼底号”遇难的视频片段: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的一个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从南安普敦开往根西岛,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地逼近“诺曼底号”。 2.融情想象:若此刻你就在“诺曼底号”上,你会怎么样?

尝试融情想象,入情悟境,为课文学习埋下伏笔。 3.揭题:“诺曼底号”遇难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相机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 4.交流维克多·雨果资料。 (1)学生介绍搜集的作者资料,同学间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设计意图:由“诺曼底号”遇难的视频片段和“若此刻你就在‘诺曼底号’上,你会怎么样?”的融情想象,触动学生的心弦,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