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

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

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

前清丁未年间。我在日本会见一位直隶朋友。就听他说起北方练拳术的人。有几个大派别。一派是练八卦拳的。一派是练形意拳的。一派是练太极拳的。还有一派练岳氏散手拳的。后来由岳氏散手又产生一派。谓岳氏连拳。此外。虽尚有不少的家数。然练习的比较人少。不能自成一派。我当时听了这些话。不过知道有这些名目罢了。究竟各派是些什么手法。彼此分别之点。在什么地方。因那位直隶朋友。不能一一演给我看。无从知道。

直到民国癸卯年。遇见李存义的弟子叶云表、郝海鹏。才见着了形意拳。八卦拳也看了一部份。太极拳仍是不曾见着。不过曾听得叶、郝二人说起太极拳意义。使我增添了许多向往之心罢了。经过了若干年。只是没有机会遇着太极拳练得好的朋友。不但无从研究。便想看一次是如何的形式。也达不到这个目的。

到乙丑年五月。幸有一位陈微明先生。从北京来到上海。以所从杨家学得的太极拳。设一个致柔拳社。专教人练习。我得这个机会。才从事研究了几个月。不料正在研练的时候。二十年前教我练拳的王志群先生也到了上海。我这时与王先生已有好几年不曾见面了。一向只听得王先生在北京专心研究太极拳。因为原来根柢甚深的原故。成功比任何人都容易。我于是又从王先生研究。

论王先生所练的太极拳。与陈先生所练的。本属一家。陈先生的师承是杨澄甫。王先生的师承是吴鉴泉。两人都是杨露禅的再传弟子。当然是一家一派的了。但是两人所传授的拳式。各自不同。我当时很是疑惑。不敢随便判断谁对谁不对。我既以研究拳术为目的。自不能存党同伐异的心。何况同是太极拳术。又是同出一家呢。只以研究便利的关系。因王先生住在我家。便专从王先生研究。也时常与陈先生推手。奈不久离了上海回湖南。在湖南找不着练太极拳的人。没有人和我推手。只好独自练习。

戊辰七月。我跟着湖南的军队到了北京。此时北京已改名北平。因政府迁都南京的关系。北京市面渐就萧条。影响所及。连几个练太极拳有名的人物。如杨澄甫、吴鉴泉等。都跟着往南京或上海去了。所会见的几个。虽也是北方有相当声望的人。如许禹生、刘恩绶之类。对于太极拳都有若干年的研究。其所练架式。类似吴鉴泉传授者为最多。我于是又从许刘两人研究了些日子。许君以吴杨等专练太极拳之人皆已南去。他办了一个体育学校。找不着教太极拳的好手。就托人在河南温县陈家沟子聘了一位姓陈名积甫的来。

相传杨露禅当日。是从陈家沟子学来的太极。他的师傅叫陈长兴。从陈长兴到现在。代有传人。此刻陈家沟子的人。少有不练拳的。练的都是太极。没有第二种拳。在那地方流行。体育学校请来那位姓陈的。年龄不过四十岁。是从小专练太极拳。不曾练过旁的拳。到北平后。除在体育学校担任教授而外。还有许多人请到自己家里去教。

我听得这们一位人物。少不得要去见一见。这日由许君介绍。在体育学校会面。并见他练了拳。推了手。还和他谈论了好一会。不会他倒也罢了。会过之后。使我更加了疑惑起来。因为他这道地的太极拳。不仅和吴鉴泉传授的形式大不相同。就是和杨澄甫所传授的比较。也全不是那门一回事。连拳谱上的名目。也不一样。

吴杨两家所传的姿势。虽有分别。但是起手都是一揽雀尾为名称。就是孙禄堂从郝维真所学的。起手名懒札衣。也与揽雀尾的音相似。不管是谁的音转变了。总还是这个音调差不多的名称。至于陈积甫练拳起手叫做金刚捣碓。虽也有懒札衣的名目。惟手法身法与吴杨两家的揽雀尾。孙禄堂的懒札衣。都无相似之处。且全式名称不同之点甚多。如青龙出水、双推手、神仙一把抓、小擒打、前招后招、铁叉、切地龙、当地炮等名称。皆吴杨二家所未有。至如封似闭。称六射四闭。单鞭称丹变。倒撵猴称倒捻肱。肩通臂称闪通背。右起脚称右插。左起脚称左插。转身蹬脚称蹬一根子。抱虎归山称抱头推山。云手称运手。音尚相近。但身手动作方法亦多不类。再看他推手只有同边活步的一个方法。就是一个左脚向前。一个右脚向前。掤挤进一步。捋按退一步。我问他推手共有几个方式。他说就是这一个方式。我又问没有站定不动脚的推法吗。他说没有。我又问他没有四隅进退名叫大捋的推法吗。他也说没有。我想这就奇了。杨露禅是从陈家沟子学来的。到此不过三传。何以与陈绩甫的相差这们远。杨家练习的方式。倒比较的完备。杨家推手的方式。由浅入深。共有四种。最初彼此都用单手搭挽。使站走灵活。次则按掤挤捋按。四手彼此都用双手。两脚站立不动。仅以身手进退。又次则活步进退。再次则向四隅进退。名为大捋。步法身法手法渐次繁难。务使练习的人。能进退随意。缓急皆由自主。不受制于人。若仅一同边活步之方式。初学者不易粘走。而练有相当程度的。觉得其活步容易讨巧。腰腿难得有真功夫。至于欲求深造的。则又嫌其太简单。太极拳的原理。和其他之拳术不同。太极注重粘走。所谓于不丢不顶中讨生活是也。粘即是不丢。走即是不顶。此理说的容易。做到实难。一部份之粘走尚易。全体之粘走尚难。欲全体粘走如意。则非有大捋不为功。按大捋之法。决非创自杨家。想必是陈绩甫未得其传。故其法尚不及杨家完备。以我个人近年研究太极拳之结果。深信拳理之精细。拳法之周密。及练习之有益无损。此非他种拳术所能及。

年来政府提倡武术。设国术馆于首都。各省也遍设分馆。首都国术馆中。分武当、少林两门。武当门即以太极拳为主体。因此太极拳的势力渐渐侵到了南京。练习的人日渐增多。然首都经过一次武术比赛之后。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的多未胜利。而北平方面所去应试之人。其得胜利者虽十之七八也曾练习太极。但在报名时。却未声明以太极拳为专长。(国术馆考试武术时。报名者须声明曾练何种武术。以何种为专长。)因之一般人对太极拳怀疑者极多。原来反对太极拳的人。不待说。益发振振有词。即平日也曾练习太极。对太极有相当认识的。也怀疑太极不能致用。我是最相信太极的人。在这时不得不将我个人对于太极拳的经验及心得说出来。或者可以解释一部人的疑惑。及增加一部人的信仰。并可以供同好的参证。篇中时有文言口语杂操之处。随手写来。但求达意。不及修改。阅者谅之。我觉得太极拳在各种拳术中为最难致用之一种。什么原故呢。练他种拳术的人。工夫即算不深。只是练过拳的必有相当体力。比较未经练过的强健。惟练太极拳的人。以不尚力原故。初练一年半载。体力并不见得比寻常的人发达许多。体力既不比人强。而太极拳的用法。又远不及他种拳式之简易。易于领会。无论初学的人。就是对太极拳用过三五年苦工夫的。除却照一定的规矩推手而外。若教他将太极拳一手一手的用法。从头至尾解释出来。恐怕能办得到的很少。既是自己不能领会自己所练太极拳的手法。却如何能使用呢。练他种拳术的。和人比试起来。纵然不能把平日所学的手法。丝毫不乱的使用出来。然因其平日练习时横冲直击。成了习惯。只要利用这种习惯。再继之以猛勇直前。每能克敌制胜。练太极拳的则不然。平日练习以缓慢为原则。以毫不使力为要义。而一趟架式。自首至尾连绵不断。虽搬拦捶、指裆拳等手用法。似已显明。然练习时不是断劲。用时自难得力。人类本自然具有以手足自卫。及抓攫人的知能。即不知拳术为何物的小孩。他们有时相打起来。也知道劈头劈脑的举手打去。被打痛了的人。也知道闪开和还手。练太极拳没练到能致用的时候。便冒昧和人去比试。不但不能用拳法去打人。有时甚至连那本来具有的自卫抓攫的知能都没有了。摆出一个一成不变的架式。去接受人家的攻击。旧小说中常有只有招架的工夫。并无还手之力的话。练太

极拳不曾练好的人。并招架的工夫也没有。因为太极拳里面就没有寻常招架的手法。然则没有招架的手法。难道人家打来。不招架任凭人打吗。要解释这问题。先得明了太极拳的原理。他种拳术的名称。每有与拳术无甚关系的。惟有太极二字。完全包括了这种拳术的意义。太极就是一个圆圈。太极拳也就是由无数的圆圈联贯而成的一种拳法。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这个圆圈。离了这个圆圈。就违背了太极的原理。再精细一点说。不但举手投足。不能离圆圈。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皆不能离圆圈。太极拳的招架。便是攻击。攻击也便是招架。不能用太极拳的方法攻击人的。断不能用太极拳的方法招架。因为手手处处皆是圆圈。就在这一个圆圈之中。分一半是招架。一半是攻击。工夫越深。圆圈越小。有时尚不见其转动。已尽招架与攻击之能事。所以练太极拳的人。在推手的时候。十分注意听劲的工夫。听劲的名词。为太极拳所专有。其意义并不是用耳去听。乃是用皮肤去听。质言之。便是练习触觉。使之灵敏。皮肤能听得敌劲之来路方面。即顺着来势以半个圆招架。半个圆攻击。太极拳论中所谓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之不容易使用。既如上述。因之练习太极拳的人。其好勇斗狠的习气。及希图尝试的心理。都不及练他种拳术的人浓厚。与同道的推手。虽也是练习致用的方法。但是推手究有一定的规则。与平常比试不同。推手时的本领。不见得便能在与人比试时。完全使用得着。在练习的时候。既不常与练他种拳术的。作友谊比试。曾练过十年八载之后。已享有相当之名望。或已身为人师。益发不敢轻易与人比试了。这是练太极拳的人普通大毛病。练他种拳术的人。虽也有免不了这种毛病的。却不似练太极拳的这们普遍。即如杨澄甫受祖传的太极。用了大半世的工夫。徒弟也教的不少。论他的本领。北平武术界的人谁也不敢批评他一个坏字。杨家的太极拳架式。比较吴鉴泉所传的开展。步马也宽大。练习起来。容易增长内劲。杨澄甫本人身材高大。气力也自不小。应该能借这个祖传的拳术。称雄一时。然我到北平后。调查的结果。杨澄甫的声名。在北平的武术界中知道的确是不少。只是本领到如何程度。却少人知道。因为缺乏临阵的经验。本来练太极拳。非有临阵经验不可。太极拳更是需要极多之临阵经验。不然总难有把握。练太极拳的人。万不可忽略临阵经验。这一层。拳术从事比试。谁也知道少不了一个快字。何以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却是越慢越好呢。这道理在练他种拳术的人。固多不免怀疑。就是练太极拳的人们。也是不明了的。须知太极拳的架式。全是练体。是做拳术的根本工夫。如何谓之根本工夫呢。第一是虚实得分别清楚。王宗岳太极拳经曰。偏重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已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所谓双重。便是虚实未曾分清楚。我看普通练太极拳的人。解释双重的道理。多以为两脚同时着地即谓之双重。一脚虚、一脚实。便不是双重。两手同时打出为双重。一手虚一手实即非双重。若只如此。则双重之病。有何难悟。岂有数载纯功。尚不能领会这一点儿道理。以我经验所得。岂仅两手两足有双重。即一指之微。尚应将虚实分别清楚。如以一指着人。不会分别虚实。即犯双重之病。练架式的时候。四肢百骸从顶至踵。循环虚实。一手之中。其虚实之互为变换。愈密愈妙。自起手以至终结。处处成圆。处处随虚随实。假使有一寸大的地方。未曾注意这一寸大地方。便不免有双重之病。是这般练习。如何能快。是这般练一趟。比随便练十趟二十趟有进步。第二是增长内劲。太极拳既不像他种拳术用力。难道与人比试起来。真个一点儿力不要。能将一个百多筋重并有武力的人打倒吗。经中有四两拨千筋之语。不过形容少力胜多力的话。然也得四两之力。不能说毫不要力。练太极拳时。是绝不用力。若动作太快。随随便便。和他种拳一样。不过几十秒钟便完了。如何能增长内劲。因其动作很慢。又一气到底。中间不能停留。至少也得七八分钟以上的时间。四肢百骸不住的运动。自然能将气力增长起来。似这般增长气力。与练他种拳术及搬石打砂袋所增长的气力。完全不同。这种气力。行家称为内劲。是全身活动的。要在全身什么地方使用。就能全部集中于这一个地方。不一定限于肩背手足。这种内劲着在敌人身上。也与寻常的气力不同。能使受者有如触电。还有一层。必须缓慢的道理。也是我们研究太极拳的人所不能不知道。并将注意的。就是王宗岳太极拳经所说虚灵、

顶劲、气沉丹田的道理。他种拳术虽也有气沉丹田说法。只是练习的时候。斩眉努目。百脉偾张。将全部的气提上惟恐不及。何尝能整个气沉丹田。即有之。亦不过将气闷住。或用意下沉而已。太极拳相传为辽阳张通。于洪武初年奉召入都。路阻武当。夜梦玄武大帝授于拳法。且以破贼。因名其拳为武当派。传宋远桥、张松溪等七人。按张通字均实。元季儒者。工诗词。善书画。中统元年。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因慕葛稚川其为人。绝意仕进。修道于宝鸡山中。山有三峰。因自号三峰子。中国道家吐纳导引之术。都注意丹田。人身丹田有三处。一居头顶。道家认为藏神之地。故黄庭经云。子欲不死修昆仑。昆仑即以喻头顶之意。二居中脘。道家认为蓄炁之地。三居脐下。道家认为藏精之地。虚灵顶劲者。乃顶欲虚灵。所谓存神上丹田。屏寂思虑。气沉丹田者。乃沉气脐下。欲其充实。黄庭经云。呼吸庐外入丹田。审能行之可常存。盖常人呼吸短促。不能直达脐下。故肺量窄狭。排泄力因之薄弱。影响寿命极大。太极拳亦可称为道家导引方术之一种。道家吐纳之术。多为坐功。导引则为行功。不论坐功行功。其要十分注意存神上丹田。纳气下丹田则一。老子为我国道家之祖。尝曰。虚其心。实其腹。亦即上丹田欲其虚。下丹田欲其实之意。如练习架式时。动作过快。心思必散乱。呼吸必急促。何能收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之效。我们须知道。太极拳之所以异于他种拳术的地方。不在身手步法之有别。全在练习时能注意到存神纳气。故经文中又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练习的人。若不知在这上面用工夫。专注意于身法步法之运用。则与外家拳有何区别。以我个人练习的经验。最好于练习架式以前。以若干分钟练习静坐。此种静坐法并不如道家一般的守窍。只要屏寂思虑。务使万缘都净。做腹部呼吸。气纳下丹田。静坐后。再从容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最要注意的是满身松散。不可有一寸许着力之处。其转动屈伸仰俯周旋之态。一如落云行太空。毫无阻隔。毫无停滞。从起手以至结尾。不得有停顿处。有棱角处。也不得忽急忽缓。更不得和练外家拳一样。想像某手系如何使用。攻击敌人何部。应如何发出。方为得力。此类想像为练他种拳术时所不可少。惟练太极拳则万不宜有此。若存此类想像。便是自己限制自己的进步。其结果必至所想像的完全错误。就想得一部份效力。如练他种拳术的人之或专善用肘。或专善用腿亦不可得。其故在太极拳皆系圆圈组成。在一趟架式中。就原来不曾分出某手如何攻击。如何招架。可以说全体没有攻击和招架方法。也可以说全体皆是攻击和招架的方法。无论头脑如何细密的人。欲从一趟的架式中分析出如何攻击。如何招架。必是挂一漏万。是不啻自己将攻击招架方法的范围缩小。我尝见有以太极拳教授徒众为业的。因徒弟询问架式中手法用处。他勉强解说。谓扇通背是用手招架敌人的手。左手向敌人胸膛打去。海底针是以右手食指戳敌人肛门。肛门又称海底。所以谓之海底针。呜呼。如此解释太极拳用法。则太极拳的用法。岂不是极笨极无理吗。此种人可说是根本不明了太极拳的原理。或有问曰。诚如尔所说。太极拳既不要快。又不用力。平常练习时又不能想像如何攻击招架。却用什么去和人比试。我说。我们练习拳术的人。无论是练太极拳。或其他拳术。都应该知道这个快字意义。不是两手伸缩迅速谓之快。也不是两脚进退迅速谓之快。同具一样的手脚。伸缩进退迅速的程度。除却老迈龙钟。及疲弱残疾的人。大概都相差不远。须知快慢的分别。重在两只眼睛。但是同具一样的两只眼睛。却又有什么分别呢。就在看机会能迅速与否。敌人没露出有可乘的机会。手脚尽管打到了他身上。不仅不发生效力。每每转予敌人以进手的机会。两人对打时。如何谓之机会呢。在敌人失却重心的须臾之间。便是机会。两眼看到了机会。趁这机会进攻。便能将敌人打倒么。仍不一定。还得不失地位。不失方向。才能有效。因敌人的重心虽失。然须审其偏差所在。从何地进攻。向何方冲击。方能用力少而成功多。若方向地位未尝审度停当。敌人原来已失之重心。有时转因受攻击而得回复。两人相打之际。可以进攻之机会。彼此皆时时可以发生。只苦于以两眼不能发见。有时发见稍迟。则机会已过。有时因攻击之地位及方向错误。虽进攻不能发生效力。也是错过了机会。练推手听劲。就是重在寻机会。及练习何种机会。应从何地位何方向进攻。两眼能不失机会。进攻又不能失机会方向。便是武

艺高超。全不在手脚如何迅速。分别工夫的深浅。武艺的高下。完全在此。若不待机会。不明方向地位。只算是蛮打蛮揪。在练他种拳术的。每有自恃气力刚强。练就二三手惯用手法。不顾人情如何。动手就一味横冲直击。屡能制胜。因而成名的。练太极拳的。却根本上不能产出这种人材。太极拳之所以练不用力。于练架式之外有数种推手方法。就是要练习的人。从拳术根本上做工夫。不可注意一部的动作。学外家拳打桩板推砂包等动作。或问练太极拳时候。若以余力兼练打桩板推砂包等动作。应该只有利益。没有妨碍。我说如何没有妨碍。并且有绝大妨碍。因为太极拳以圆活为体。所以在练习架式的时候。务使全身松散。久久自能圆活无碍。有一寸许处着力。则必停滞。何况打桩板推砂包专用蛮力呢。练太极拳所得的是弹劲。打桩板推砂包所得的是直力。太极拳最忌直力。原富有直力者。练太极拳尚须渐次使直力化为弹劲。必完全变化之后。方能得太极之妙用。岂可以练太极的时候。兼练根本相反之直力。或又问练太极拳的素来不注意桩步。练习架式时。又全不用力。因之下部力量加增甚缓。和人比试起来。每苦下部不稳。容易受敌人牵动。打桩板推砂包的结果不能增长直力。诚有妨碍于太极圆活之体。若只兼习站桩步。使下部增加稳实的程度。应该是有益无损。究竟如何呢。我说万不可有此画蛇添足的举动。须知下部稳实与否。全系于练习架式时。是否能实在气沉丹田。如练有相当的工夫。确实能于每一呼吸之中。都注意气沉丹田。则下部决无不实之理。还有一层道理。应当明了。和人比试的时候。其所以容易受人牵动。或被冲退。其病并不在下部不稳。实乃腰腿不活之故。腰脚能活。则站走随意。没有与敌人相顶撞的时候。又何至有牵动下部与被敌人撞退之事。外家拳每有用刚劲冲击敌人之手法。无不丢不顶之原则。所以初练拳时。须注重桩步。然腰腿亦贵能活。如腰腿全无工夫。休说是两脚立在地上。全身坚立稳不到如何程度。即钉两木桩于地下。用绳将两脚绑扎其上。也一般容易打倒。尝有武功纯熟的人。两脚或一脚立悬崖。壮士五六人推挽不动。观者莫不诧为桩步稳实。其实与立悬崖边之脚。并无何等关系。完全由于腰腿灵活。能将着身之力引向空处。太极拳论中所谓引动落空。术语谓之化劲者也。越遇着强硬地方。越可以显出力的效用。譬如枪弹炮弹。越是打在坚硬之处。越能发挥他的侵激力。此理是极易明了的。所以太极拳不以强硬为体。务必练成极柔极软。以不丢不顶为原则。使敌人虽有大力。不能发挥。如练习站桩。以敌人推挽不动为目的。岂不是与不丢不顶的原则相反吗。若练太极拳有站桩之必要。则古人必早于推手方法之外。传有站桩方法。常见有练太极拳之人。于推手的时后。在掤捋挤按四手之外。任意出手或多方阻碍。使不得按规定次序推揉。工夫生疎的。每致停滞不知应如何走法。其多方阻碍之动作。术语谓之拿。即拿住不放之意。此类推法。不能没有。然仅可为练习的一部分工作。不能以此为基本练习。好处在使练习的人容易明白粘走变化的方法。又能使触觉增加灵敏。无论何种技艺。皆是熟能生巧。一方面练拿。拿即是粘。一方面练走。自然由熟可以得巧。然则何以仅一部份工作。不能作基本练习呢。因为能粘与不能粘。能走与不能走。全在功夫的深浅。若没有相当的工夫。尽管知道粘走的方法。仍是粘不住走不了。基本练习。还是按着规矩推揉掤捋挤按四手。并得认真分析。不可苟且妈糊放过。则三手皆不停当矣。推手也是一个太极的圆圈。在一个圆圈之中。分出掤捋挤按四手。掤挤为半圆。捋按为半圆。本系联贯而成。故一手忽略。则全圆因之破坏。在这四手联贯成一大圆圈之中。于彼此皮肤接触之处。每手又各成一小圆圈。每于小圆圈中。又分半圆为粘。半圆为走。两手同时粘走。虚实须得分清。若不分清。即犯双重。两手虚实分清后。便得注意到一手虚中之实。实中之虚。不然。则一手之中亦犯双重。其弊害与犯两手双重相等。无论练架与推手。皆须注意尾闾及脊梁。所有动作胥发须于此。脊梁须中正。不偏不倚。因动作必从尾闾发端。方足以身体运动四肢。不是以四肢牵动身体。尾闾有圆圈。则各部的圆圈能粘能走。如尾闾不起作用。各部的圆圈。也都失了粘走之效。在练太极拳不久的人。骤闻此语。必生疑惑。但依此练习若干日。自有恍然之时。倘教授之人。不令学者于此等处注意。在天资聪颖。又能下苦工夫的。或者有自行领悟之一日。否则将终身不知其所以然。故从来练习

武术之人。贵能得名师。每有终年游历。意在求师访友。即为此等处非经指点不可也。原来练外家拳的人。半途练太极拳。尽管在练太极拳的期间中。绝对不再练外家拳。而外家拳进步。比未练太极拳以前。反加倍的迅速。原来不明白作用的手法。也明白作用了。原来苦于力陷肩背。不能变化成劲。条达于四肢的。也渐次变化。能条达了。练过若干日太极拳的人。改练外家拳。则深觉其动作之容易。因太极拳的动作。是全部的。非一部份的。所谓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外家拳虽不一定限于部分之动作。然其动作皆有一定之目标。及一定之作用。或用拳。或用掌。或用肩、肘、臂、膝。形式显露。莫不可一望而知。故其用力简单。练习时可以想像其如何致用。使练者容易发生兴味。并容易觉得有显著之进步。太极拳一趟架式。始终一百余手。其如何致用。有迹象可寻的甚少。纵可勉强附会。某手如何用法。但因其一气连绵不断。劲路集中之点。无可寻求。惟其如此。所以能收通身圆活之效。不拘内外家拳术。总以能圆活为第一要义。即以圆活二字为拳术之要素。亦无不可。故练外家拳的改练太极拳。因陡增其圆活之程度。乃自觉其进步之倍速也。外家拳每有两手同时打出。或出手同时踢足者。此与劲路集中之原理相背。太极拳之架式。表面此类手法极多。实际先后主随。有条不紊。不过练习的人应该特别注意。教授的尤应在此等之处。详加解释。某式两手之中。以何手为主。以何手为随。而一手之中。应何部份先虚。何部份后实。如何方能使劲路循环。成一完全无缺之圆。此等处略有疎忽。即犯双重之病于不自觉。拳术何以忌双重。其原因就是妨碍劲路集中。人不患无劲。只患全身所有之劲。不能任意使之集中于某一点。费无数日力求其能集中。尚不易得。岂可忽于双重之病。自于劲路上加一层阻碍。外家拳于练习及使用时。多有似侧身减少敌方攻击目标。而增加其出手之长度者。本为极合于拳理。及力学之动作。惟太极拳不然。因其两手成圆。互相救应。不能偏左或右之弊。经中所谓尾闾中正者是也。或谓以胸当敌。岂不与敌以便利攻击之机会。我说人之一身。从顶至踵。何处非受人攻击之地。只看人之艺术如何。其所以练太极拳的要含胸拔背。就在根本上防止敌人攻击胸部的一种姿势。练太极拳全部的方法。只惟恐敌人不肯攻入其胸部。敌手一入胸部。则随时随地。皆为练太极的进攻之机会。近有人为迎合浅见者的心理。任意将太极拳的架式。改为侧身宽步。与外家拳同其姿势。有时轩眉努目。几乎握拳透爪。方自以为极兔起鹘落之致。殊不知于太极拳原理相去益远。将来谬种流传。必使太极拳尽失中正安舒之义。及内家温和意味。近人皆谓太极十三式为掤、挤、捋、按、采、挒、肘、靠、八法。并左右、前后、中定、五者。此是勉强附会。断不可信。掤、挤、按、等不过八种手法。任谁专练太极拳的人。亦不能将此八种手法。一手一手的演出整个姿势来给人看。仅能按着推手的姿势略为分析。认真说起来。只能有这八个名称。乃略得其意的用法。至于要提出这八个式来教授徒弟。供人练习。以我所认识的太极拳名家。都没有这套本钱。仅可称为八种手法。断不能为八式。因为并无一定格式使人遵循。然退一步言。当各有其妙法。至于前后左右中定五式。更含糊可笑。何种拳术。无前后左右中定。太极拳的前后左右中定又有何一定的方式。古人对于一种技术命名。决不如此不按实际。必另有其十三式。或其法失传。或其名更变。要非现在所流行之太极架式。可以名为十三式也。上海李瑞九家曾聘有拳术教师孟某。所擅长之拳称绵拳。共有八路架式。亦有两人推手法。用意颇似太极。闻孟某少时。在山东河南之间。保镳为业。富有膂力。尤善单刀。其名颇显。孟年少气盛。自负其技睥睨侪辈。一日携镳投宿于旅店。与同道者谈武艺。有旁若无人之概。忽有同宿一须发皓然之老叟在旁冷笑。鄙视之意。现于颜色。孟不能堪。忿然谓叟曰。若龙钟似此。岂亦能武。将毋倚老卖老。以为我没奈何乎。叟从容曰。强中更有强中手。武艺谁敢称能。因见汝年轻。不知天高地厚。故不自觉其笑之出于鼻也。怒将何为。孟益不能忍。必欲与叟较。叟亦不辞。孟方出手。已跌数步。意不测叟以何种手法。能跌人如此干脆。孟初以叟年迈。恐其不胜掊击。故出手未尽其长。至此乃以全力赴之。不料一迎叟身。手脚如被蛛网缠缚。有力无所施。欲跳脱亦不可得。中心惶急。遍身汗出如沈。见叟张两臂往复搓弄如玩圆球。神气闲逸。绝无

寻常比试态度。孟始知非敌。跪请拜师。叟曰。拜师则可。但汝当弃所业随我经商。孟亟思得其传。竟弃镳业。从叟往来贩运于山陕之间。才二年半。叟即病死。孟尚未得尽其传。据孟在沪语人。其师所能。原有拳式十三路。历二年半。仅得其八。余五路失传。闻太极旧称绵拳。孟所习者亦称绵拳。复恰为十三路。我疑其即为太极十三式。又江西于今盛行之字门拳。身手步法酷类太极拳。架式亦为八路。又有所谓鱼门拳者。架式十二路。用法与太极尤相类。亦有两人推手之法。江西熊斗枢曾练鱼门十余年。前年与我相遇于汉臬。为言鱼门拳以手手不离逼吸为原则。练时亦贵慢贵不用力。惜其人不能说出鱼门拳来历。我国术派别繁多。无论全国。即一省之中。每有数十种架式。甚至一县之内。亦有数十种。拳术界的现象如此。应该能人甚多。始有此创造能力。我经仔细研究结果。知道此种种类拳式之流传。并不一定传自有创造能力之人。多有由一个负盛名的教师。在二三十年之中。传出数十种拳式。虽皆托名传自古代某人。或言岳飞。或言达摩。且有托之孙悟空弥勒菩萨者。其实手法皆大同小异。一趟拳架之中。合于拳理及实用者。不过三五手。此教师者。何以如此其不惮烦。编造此种种类类之架式。无非为广招徕计耳。北方学拳拜师无一定肄业时期。有力者延师至家。或寄居其师家中。三年五年继续练习之事。甚属平常。南方则多有限制。或延师来家。或由师自行设厂授徒。率以三四十日为一厂。至多亦不过五十日。期满则徒弟各自散去。如欲继续练习。即增设一厂。徒弟进厂之日起。至散厂之日止。其间必昼夜苦练。以求出厂后能致用。若徒弟学过二三厂武艺之后。尚不胜未经练过之蛮汉。则其师为不名誉之甚。如太极拳者。因不能计日有效。即其他理甚精审法甚缜密之各种拳术。亦决难于百日之间。体用俱备。从来练拳者。多系粗人。不明此理。如练二三厂后。尚不能克敌制胜者。不怪其师艺不高。即疑其吝不传授。为教师者。欲其徒计日收效。惟有将原有之拳术搁置。择三五便于应用之手法。加以转折。及江湖卖艺之门面之动作。编造成一趟架式。而托之于世俗最迷信之古人所传。其式单简易练。天资略高之人。十余日即会。再教以半月之拆用。出厂后居然能战胜蛮汉。师之声誉因之雀起。从习者日多。但人情厌故喜新。一年半载后又非得改造一趟架式不可。平江有名拳师潘厚懿。三十岁时即以教拳为业。寿至八十方死。前后所教徒弟在三千人以上。其所传架式之不同何止数十种。得其真传者不过十人。并非彼秘不教人。学者欲求速效。使彼不能不如此。现在潘之徒弟在各处当教师者。亦有数十人。辗转流传。四百年之久。名称已屡变。又焉知孟某之绵拳。熊某之鱼门拳。不与太极一脉相传乎。杨露禅至今不过百年。其所传与陈绩甫已相去甚远。吴鉴泉得自杨家者。亦与杨澄甫有别。更奇者。杨澄甫之兄杨孟祥同受家传。而孟祥之太极独练断劲。一手一手使劲。放出咚咚有声。与外家拳无别。北平除杨梦祥一人而外。无第二人以断劲练太极拳者。我曾问陈绩甫。陈家沟练太极拳之人。是否有练断劲一派。陈言无有。我谓如此尚好。太极一练断劲。便失却太极的原理。将无穷的用法变为有限的着数。于太极拳前途有害无利。我国人习性。多喜崇拜古人。鄙薄今人。因之对于武艺虽富有创造能力之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亦不敢自承。皆托之古人秘传。或梦中所传授。此类事实之见于册籍者。不一而足。张三丰所传拳法。安知非其本人所创造。恐不足见重于时。而托之玄武大帝梦中所授。今人练习武艺。朝夕从事。数年或数十年尚难致用如所期愿。张三丰夜梦神授。且即以之破贼。古今人智慧能力之相去竟至此哉。张三丰传宋远桥、张松溪等七人。并无传详记其手法。黄百家之内家拳法中所载。敬、劲、勤、紧、切、五字诀。尊我斋主人所著少林拳术秘诀中亦引为要诀。而现正流行之太极拳。反无此五字诀传授。我以为拳术应以理精法备。不违背生理及力学原理为标准。不必穿凿附会。托之古人以相标榜。一若缝衣匠之供奉轩辕皇帝。木匠之供奉鲁班先师。无端生出许多枝节。南京国术馆初开办时。我适在汉口。从报端见其分武当、少林两门。各设门长。我当即断其如此提倡国术。决无好果。并致书京友服务于国术馆者。详论其得失。艺术本不妨各有宗派。有宗派斯有竞争。有竞争斯有进步。惟武术不然。无论我国武术传籍绝少记载。辗转流传。学者又绝少能通文学之人。某派传自某人。久不可考。非如字画文学等之派别。

丝毫不容混乱。即算武当、少林两派。比较其他武术册籍上略有根据。然现在所流传者。究竟是否确为武当、少林两派。且此两派。又岂能包括中国武术。江湖卖艺之流。以及武术授徒为业之辈。为迎合国人崇拜古人之习性。任意拉扯妇孺皆知之古人。认为祖师。以相号召。南方有齐家拳。谓为齐天大圣所授传。又有弥勒拳。谓为弥勒菩萨所传授。比较少林派传自达摩祖师者。更诞妄可笑。彼辈此类知识。多得自师传。并非现在卖艺及授徒者所假托。故敬谨奉持不以为妄。偶遇非难莫不誓死力争。因其如此。所以各门派之互相忌嫉。互相仇视。千古年来不知生了若干事端。伤害了若干性命。在彼辈知识有限。且有籍古人以资号召之意。其标榜不足责。独怪以提倡国术为志的张李诸公。亦不思打破此门户派别之恶习也。太极拳在武术中为最有研究之兴趣与价值者。提倡国术自应对之有相当注意。但万不宜以太极为普遍研究之拳术。只可于国术馆中设一太极拳术专修之科。非有志深造及资性聪颖者。不得入科练习。因其理太精微。法太复杂。无论天生身体如何灵捷。资性如何聪颖之人。亦非一年半载之练习所能致用。并且初学者练之不能发生兴味。任何艺术。如研究者对之不生兴趣。即不能有所得。练他种拳术。但能朝夕依法苦练。不须运用脑力。有相当时日。必有相当成功。练太极拳则非运用极细密之思想力。纵竭一生之功。亦不过偶然得着一部分作用。如练外家拳者之专善用某几种手法而已。经中所谓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可见非能运用极细密之思想力者。不能练太极拳。此与以上屏寂思虑之言。并不冲突。以上乃屏寂妄想之念。太极拳为内家拳术。注重上下丹田。本近道家导引之术。但近之论太极者。多因其名为太极。遂以八卦五行生克之理。阴阳变化之言。附会易理。则窃疑其理论虽高远。与事实掤、捋、挤、按、等八法。并无一定格式。前已言之。何所根据。而拟之八卦。至前后、左右、中定在太极架式中更无其名称。且任何拳术亦不能离此五者。拟以五行。尤以不伦不类。太极拳固注意阴阳变化。他种拳法何尝不注重阴阳变化。太极拳自有其非他种拳所能比拟之长处。决不在此似是而非之玄理。当科学昌明之今日。我等研究提倡。当应按照实际加以判别。不可震惊古人之言。或名流所断论。遽予盲从。我于太极拳用功甚浅。但其方法及名称尚能记忆。且尝见深于此道之人。教授徒弟。实不闻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及所谓五行等有一定格式方位。能单独提出数人练习。则此等名目之不能称十三式。十三式之不能附会为八卦五行。也至明显。不知与我同好者。亦有曾致疑于此。而欲从事研究其所以然者否。杨澄甫吴鉴泉均以专练太极拳有重名于北平。或曰。杨澄甫善发人而不善化。吴鉴泉善化人而不善发。以是二人均有缺陷。若兼有其长。则尽太极之能事矣。我曰。事或有之。于理则殊不可通。因发与化似二而实一。不能发则不能化。不能化亦不能发。故经曰。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不过原来体格强壮。气力充足之人。发人易远而干脆。杨体魁梧。且尝闻与其徒推手时。常喜自试其发劲。故其徒皆称其善发人。吴为人性极温文。且深于世故。不论与谁推手。皆仅守范围。不逼人。不拿人。人亦无逼之拿之者。闻其在北平体育学校教太极拳时。学者众多。皆年壮力强。与吴推手任意进退。吴惟化之使不逞而已。始终未尝一发。故人疑其只善化。而不善发。我谓若吴亦尝发人。但发而不能动或动而不能远。则疑其不善发人犹可。今吴始终未尝一发人。证其平日温文之性格。可断其为不欲无端发人。招人尤怨。非不善于发人也。我以北来略迟。于杨吴二君皆未谋面。然深信二君。皆为当今纯粹练太极拳之名宿。绝未搀杂他种拳法。以图讨巧。其工夫火候实不可轩轾。在外家拳盛行之今日。欲求专练太极拳如二君者。恐未易多得。惜负提倡国术者。不知物色人材。闻二君刻均不在南京国术馆。项城当国时。幕中有宋书铭者。自称谓宋远桥之后人。颇善太极拳术。其时以拳术著称于北平之吴鉴泉、刘思绶、刘采臣、纪子修等。皆请授业。究其技之造诣至何等。不之知也。宋约学后不得转授他人。时纪子修已年逾六十。谓宋曰。某因练拳者。一代不如一代。虽学者不能下苦工夫。然教者不开诚相授。亦为斯技沦胥之一大原因。故不辞老朽。拜求指教。即为异日转授他人地也。若学后不得转授。某已年逾六十。将于泉下教鬼耶。遂独辞出。其从游者。终无所得。盖宋某拳师之习气甚深。其约人之不得传授他人。即不啻表示自之不

肯以技授人也。太极拳架式各家所传皆有区别。然不论其手法及姿势如何不同。其从首至尾须一气呵成。1、美国人的实力:想打谁就打谁。2、英国人的实力:美国打谁我打谁。3、法国人的实力:谁打我我打谁4、日本人的实力:谁打我我让美国打谁。5、韩国人的实力:谁打我我和美国一块演习。6、以色列的实力:谁心里想打我我就打谁。7、俄罗斯的实力:谁骂我我打谁。8、中国的实力:谁打我我骂谁则一也。依此原则。又能时时注意阴阳。虚实变换。免除双重之弊。虽无明师指导。亦自有豁然贯通之日。练架式既练有真实工夫。则推手必容易进步。且不难出人头地。如练架式不下苦工。专从推手中觅作用。天资纵高。亦不过推得两手灵巧而已。身上功夫即增长。亦属有限。我自乙丑年五月。从事练习太极拳架式。迄今不过四年余。前后已四易架式。因每从一人研究。即更换其人所传架式。当时亦颇认为有更换之必要。及练习既熟。始悟四种架式不同者。仅其外表动作。精神则绝少差异。其有因各人传授之不同。而互相诋诽者。特未身经练习。及入主出奴之恶习未忘耳。练太极拳者。每有存心轻视外家拳之习气。论拳理。太极拳自较外家拳精细。但外家拳亦自有其好处。如练太极拳未练至能自由运用之程度。则尚不如外家拳远甚。此番南京考试之结果。便可证明练太极拳者。不如练外家拳容易致用也。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黄婉明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

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

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能够体味它的精髓的。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

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浅谈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小的时候,每次清晨跟奶奶去公园散步,总是会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而且也经常听到大人们在谈论太极拳的好处。从小开始,我就很希望能学一学太极拳,但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所以一直没能学会。 来到大学,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练太极的机会。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已经连续学了三个学期的太极拳了。第一次练太极拳是在年级集体组织的晨炼那会,一个师姐教我们的。当时觉得太极拳很柔,的确很适合女生练,特别是我这种没什么力气的女生。大二上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太极拳课,更细致的学习 了二十四势简化太极拳。老师告诉我们,“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 太极“打太极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能有杂念,这样运动的效果才好。” 拳很讲究 重心的调整,打的时候要注意把重心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太极拳 虽然慢,但要求动作要连绵不断,很讲究内在的东西。太极拳虽然很柔,看起来虽然运动量不大,但认真打完一套太极拳,还是会流很多汗的。 这学期,我跟老师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还听了老师的中医养生理论课,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太极,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还是一套很好的防身之术。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个人练太极的体会,如怎样运用太极拳保护自己,制服小偷。怎样用太极来调整重心,保持身体平衡等, 我觉得蛮有道理的。 我觉得太极与中医养生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只有坚持练习,才会有效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体会到太极的精髓的。在理论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双手放在丹田前面,掌心相对,感觉两手之间的气场。同学都说我的气场比她们的强。而且经过体质测试,我是属于平和质,身体状况还不错。 看来,练太极还是很有效果的。 F面是我将结合个人体会以及学到的知识,分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动作要 点、功效这三个部分对太极拳运动进行简要的分析: 、太极拳运动的精华 太极拳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太极拳理人体为一太极,包括阴、阳两方面,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太极拳是一门悠久的体育项目,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份绚丽的瑰宝,从小看电视,我就对太极拳非常的感兴趣,但无奈一直找不到学习的门路,上了大学后,我才开始正式接触太极拳。 在大学里,我们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并了解了它的基本构成;24式太极拳有二十四式分别为一、起势二、左右野马分鬃三、白鹤亮翅四、左右搂膝拗步五、手挥琵琶六、左右倒卷肱七、左揽雀尾八、右揽雀尾九、单鞭十、云手十一、单鞭十二、高探马十三、右蹬脚十四、双峰贯耳十五、转身左蹬脚十六、左下势独立十七、右下势独立十八、左右穿梭十九、海底针二十、闪通臂二十一、转身扳拦捶二十二、如封似闭二十三、十字手二十四、收势 太极拳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我们在学校早晨早起打太极,锻炼身体,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多我们的身体大有益处。 学习太极拳我的心得就是我认为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韵”的,他不仅要打出力道,刚劲,还要打出他的那种“神韵”使之刚柔相济,方能进入具有高度艺术的境界。 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般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必须要练得处处符合原则和要求。就要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四个要点。

一、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的变化,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三、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四、意境 1、心要静而精神要振作,忌低眉垂目,委靡不振,缺少生气。但也要忌怒目攒睛,挺胸露齿。周身要节节贯通,勿使有丝毫间断。 2、重视前辈积累的经验,遵照典型的架势来认真锻炼。但要练得自然松静,使举动周身轻灵。必须“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本此坚毅精神,才能练得得机得势。 我们在打太极拳的时候,老师反复强调了好几个要点,首先打太极时一定要双腿微曲,并且从起式开始一直到结尾视平线就应当是这一个高度,腿就不应该直了;其次打太极时注重圆润,抱球或者出击时都应当打出一个园来,是的动作看起来更加优美而不僵硬;再次动作打出来要有力道,不能只有柔,看起来就有些花拳绣腿的感觉了,那就不是太极拳的本质所在啦,只有达到刚柔相济,菜式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我们同学在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保持自然呼吸,使呼吸保持从容不迫,舒适自然,顺序渐进,吸起呼落,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打拳时全身肌肉要放松,要含胸拔背,不能挺胸,要沉肩坠肘,骨骼肌放松,正脊松腰,提肛虚步,虚实分清、重心稳地,气沉

学习太极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选的是太极课。我之前就对太极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充满了好奇。现在有了学习太极的机会,自然很高兴。 随着太极课程的展开,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关于这一传统文化的知识。在课上,我和同学们跟着老师认真地学习太极拳的打法;课后,我又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了解太极拳的相关知识,如太极拳的起源、文化内涵、练习太极拳要注意的问题等等。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太极拳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缺一不可。①太极拳是拳术,具有攻击性。其套路招式符合拳理,具有攻防含义,能够产生攻防实效。②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术,内外兼修。内家修炼注重意气,以养生为基础,从松柔、虚静入手。③太极拳的拳学理论具有哲理性。太极融合老子的《道德经》、《周易》、太极阴阳学说于拳学理论,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柔克刚”,“虚极静笃”以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古典哲学思想知道拳术法则、招式规范、套路组成、技术要求等,构成了独特的拳学理论。④太极拳符合医理,具有健身功效。太极拳根据古代养生术、吐纳导引,

传统医学的经络、气血、形神相因论等医学养生理论,确立了注重意气、形神和修的修炼方法。现代医学对太极拳的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是符合医学科学、具有独特的健身功效的运动项目。 在课上,老师反复强调了练习太极拳的方法及动作要领。我根据老师的传授,加上自己的理解,有如下观点。首先,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曲伸等诸多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太极拳以“棚、捋、、挤、按、採、挒、肘、考、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动作要正中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疏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 我再说说自己在学习太极过程中的收获。练习太极拳之后,我感觉自己身体比以前好了。以前早晨醒来的时候有时会觉得头脑晕沉沉的,上课的时候也经常打瞌睡。自从练习太极拳后,早上醒来觉得神清气爽,浑身轻松舒畅,白天上课也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那么,如何学好太极拳呢?我觉得,学习太极拳贵在恒心,要坚

2021年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精心的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的时候,每次清晨跟奶奶去公园散步,总是会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而且也经常听到大人们在谈论太极拳的好处。从小开始,我就很希望能学一学太极拳,但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所以一直没能学会。 来到大学,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练太极的机会。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已经连续学了三个学期的太极拳了。第一次练太极拳是在年级 ___ ___的晨炼那会,一个师姐教我们的。当时觉得太极拳很柔,的确很适合女生练,特别是我这种没什么力气的女生。大二上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太极拳课,更细致的学习了 ___四势简化太极拳。老师告诉我们,“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打太极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能有杂念,这样运动的效果才好。”,“太极拳很讲究重心的调整,打的时候要注意把重心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太极拳虽然慢,但要求动作要连绵不断,很

讲究内在的东西。太极拳虽然很柔,看起来虽然运动量不大,但认真打完一套太极拳,还是会流很多汗的。 这学期,我跟老师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还听了老师的中医养生理论课,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太极,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还是一套很好的防身之术。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个人练太极的体会,如怎样运用太极拳保护自己,制服小偷。怎样用太极来调整重心,保持身体平衡等,我觉得蛮有道理的。 我觉得太极与中医养生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只有坚持练习,才会有效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体会到太极的精髓的。在理论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双手放在丹田前面,掌心相对,感觉两手之间的气场。同学都说我的气场比她们的强。而且经过体质测试,我是属于平和质,身体状况还不错。看来,练太极还是很有效果的。 下面是我将结合个人体会以及学到的知识,分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动作要点、功效这三个部分对太极拳运动进行简要的分析: 太极拳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太极拳理人体为一太极,包括阴、阳两方面,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_心得体会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感谢您的阅读!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王美岭 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我以为太极拳是非常容易学的,因为在我的眼里太极拳动作轻缓,动作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但其实并不然,我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发现,太极拳真的大有学问,它的每一式每一招都与"阴阳"紧密相关,所谓"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和圆方"都是太极阴阳的具体表现,比如看似简单的"太极起势"就对全身上下有所要求:站立是否自然放松,意念如何走动等等,需要自己去慢慢地用心思悟,去体会。 因为自己没有一点功底,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感觉比较吃力,老师每次上课都会一个动作反复演示,细细讲解每个招式的要领,我也尽可能去模仿老师的动作,但即使这样,也经常是记得这招忘了下招,不能将动作连贯。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从网上找到相关视频,自己就可以在家中反复练习,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的太极拳突飞猛进,当时连父亲都没想到我会短时间内有如此快的进步。以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我觉得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被各种琐事困扰,心态多多少少会有些浮躁,所以我认为能否将心收拢,将思绪抛开,注意呼吸和意念才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大门槛。现代人练太极拳很大原因是为了养生,调畅身心,如果不能静心,后面的所学也是徒劳的。 在刚开始学习时主要先练形,就是紧随老师的授课进度,不论是跟着老师反复模仿也好,或是在家中看视频也罢,得先让自己的动作大体上向标准靠拢,做到学一式练一式,分步记忆,切忌心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老师的教诲,比如某个动作需要注意什么,是虚步还是实步,是扣脚还是开脚,是一上一下还是一前一后。这些要牢记在心并且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老师纠正你某个动作,要先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它的什么道理吗?都要搞明白,并且之后尽快改正,如果在初学阶段没有改正错误,日后久了成了习惯,后面就很难再改过来了。

练习太极拳之心得

练习太极拳之心得 练习太极拳之心得太极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我学拳的过程中,感觉有几个问题非常重要,是容易出错上岔道的地方。写出来供同好们研究斧正。 一、练为用与练为看 为什么练,这是出发点。 很多人是看中了太极拳的表演功能。穿一身漂亮衣服上台表演,令人难以抵抗这种诱惑。参加比赛,弄几块金牌银牌,又是可以炫耀的资本。这些就是练为看。使自己的动作好看,是练习的最终目的。 也有人练的目的是使用,不为了好看,也不打算给谁看,让谁说好。不排队、不配乐、不表演、不比赛,就是为了自己学会真的太极拳,实现练拳为健身的目的。日志伤感区分为啥练拳,是有很大作用的,因为一些所谓的老师,教的就是给人看的拳,领的就是表演参赛的路,这样的路是学不到真的太极拳的。目的的不同还导致选择的不同,尤其对练法的选择,导致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 二、双重的分水岭

太极拳与外家拳的区分在哪?我以为就是这个“双重”问题,外家讲“一力降十会”,“技击无非力量速度”,就是要靠力量来战胜对方。而太极拳的双重道理,就是说,不与它以力相争,你来力气,我不抗力,我用你的力气。由此,产生了太极拳诸多的道理。我们学太极拳如果还不能脱离用力气对抗力气的路子,就不能走上太极拳的道路。霸气公会名字 三、重要是换劲 太极拳不以力相争,是有自己独特道理的,我的劲力,你外力对抗不了,我能控制你的力量,我能用你的力量而你找不到我的劲,这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双重理论能够实现的因素,就是太极内劲。太极拳就是靠内劲打天下的。所以,练太极拳必须学练太极劲,尤其是太极内劲。尽早实现劲的转换。就是由一般的外力,转换为应用太极内劲。只有得知太极内劲的道理和练法,开始按照这样的路子练习,我们才是真正进入了太极拳的领域。没有实现这个转换,练多少时间,也没有脱离力量技巧的路子,与外家所练无异,算不得太极门人。 四、内里才是需要深入探求的 有人练太极拳,眼睛盯在能不能赢人,这是一个错误选项。说赢,不一定非要太极拳,往往越简单的东西见效越快。

2020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大全

2020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大全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1 转眼之间,进入大学已将近两年的时间,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两年之久了。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在大二的下学期里,我的体育课学习的项目是武术一一太极二十四式的太极拳。对这门课的学习也已到了一定程度,谈不上见解, 但感触颇深。我之所以选择武术起初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达到一个强身健体的效果,若能学到防身之术当然最好。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这门体育课与想象的并不一样。 它带给我的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宁静,在太极的一式一招行云流水的挥洒时,内心的浮躁和喧嚣也暂时平静下来,体味到一丝超然的味道。我想这也是太极的神奇之处。 大学体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学校体育系统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和完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保证顺利学习,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吸收新人时,既要重视他的德行操守,也要看他的健康水平。大学体育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做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大学生经受“磨练”和体验“成功感觉”的主要方法,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风气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广泛号召。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延

年益寿。而太极的普及也让古人的养生之道带给我们更多益处。要让体育的精神和学风深入人心,真正的做到“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国家、大家及以后的小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俯仰于家国天下的怀抱里大展宏图。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2 这一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对太极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太极拳很好的阐释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思想,既有老庄的逍遥无为,又有孔孟的仁义思想,还有这佛家的“禅”学思维。每一次的练习,我们都是在重新温习一份古老却又青春的文化,也是走进一个经典却又新潮的世界。在太极拳里, 我们崇尚柔和,遵循平缓。我们对自然充满敬畏,对人生充满愿景。太极拳不只是一份简单的拳法,它还是一份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宝典。学习太极拳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每一次打起太极拳都是我们重新感受那份古老的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古人们留给我们的一份难以估计的宝藏。 在学习中,我们也是在学习者为人处事的道理,做事不应该事事着急,要学会放松内心,用冷静的姿态来解决任何烦恼的问题。太极拳要求人在锻炼中“心无杂念”,就是要放松内心,不去想其他琐碎的事。 静心,以修养德性;格物,以明察万籁。 太极拳是一种优雅的运动,它讲究柔和缓慢,却又是慢而不停。讲究人体的和谐,虽因人而异,但最终是殊途同归。这就如同生活,生活也有着相应的节奏,你跟随着它的节奏, 就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黄婉明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

打太极拳后心得体会

打太极拳后心得体会 篇一:体育课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体育课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因为高中学过一点太极拳所以以为有基础会很好学,但是开始学的时候发现很难做到动作标准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打太极的原因了吧,也可能是现在学的和原来学的不同。但是自己仍占一定的优势。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更让我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处,后来终于找到感觉,打得有点模样了。 太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太极拳在世界各地有约1亿爱好者。走到世界许多地方,一提中国,很多人知道中国的太极拳。在申奥的宣传片中,反复出现太极拳的形象,这进一步强化了太极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从全球的文化发展潮流来看,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从中国本土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健身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关注生活质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这都同太极文化是相一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编了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各种太极拳的基本风格和技术结构大同小异,运动方法上均要求心静意专,呼吸自然,中正自然,中正安静,柔和缓慢,圆活完整,协调连贯,轻灵沉着,虚

实分明。太极拳除拳之外,尚有散打形式的太极推手,以及器械练习的刀、剑、等。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当时在我们面前虽然只是比划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但当时就感觉到,原来太极拳不只是武术或者说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美学,一种艺术.它如此自然和舒展,非常漂亮和 洒脱.接下来我们投入到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从起势,左右野马分鬃,一直到单鞭云手单鞭,由易到难,可渐渐的,高探马,又蹬脚,一直到最后的收势似乎没那么困难,后面的学习越顺畅。一直到最后能自己独立的打出一整套二十四式,心里也很有成就感。我在第一天练习预备式和随息放松时,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保持放松态,呼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时放松右臂,因为心里总要这样想着,这样练习几天后,感觉集中思想并不是那么难了。听了老师的话后,我才渐渐的体会出其要领,慢慢的不再是死记动作,而是思考着体会着前进。在课余时间,我也曾和舍友在楼道里打太极拳,虽然当时还没学完整套动作,自己做的也不算标准,但真的好好把动作做一遍就会有一些微妙的感受,最明显的就是练完之后手心和身上会出汗,还有就是练习时心静下来不受外界干扰就好像只有自己存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800字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800字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健身方式,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8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能够体味它的精髓的。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更加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太极的学习,更全面的了解太极拳,做到以拳强体、以拳养神。让"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口号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

学太极拳心得体会 例文1: 学习养生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下面是我学练养生太极拳三个月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新学员和养生太极拳爱好者能有所帮助。我先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我也是个新学员,学习养生太极拳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而且是从零开始,在此之前我从未学过任何武术、气功之类的东西,并且体质很差。但通过三个月的学习,现在已经按大纲的要求学完了第一路拳式动作,对养生太极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功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精神状态、身体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初步体会到了太极拳的奥妙之处。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学练养生太极拳的一些体会: 1、学一式,练一式,每一式练习都有效果。 自己身体不好,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学习养生太极拳的,但是我想既然学习了就要认真去学、去练。我的工作是每天要长时间面对计算机,所以整天下班回家腰酸背疼的,在单位一有空就爬在桌子上。可在练习养生太极拳一周后,我惊奇的发现,在单位挺的直直的座一天回家腰背竟然不疼了(当时只练到预备式、随息放松)。说实话这时我还有些怀疑这是否和练太极拳有关,还在想着会不会是心理作用呢?但后来一些功效的显现让我彻底相信了它的真实性,这的确是养生太极拳的功效。两周后睡眠改善、颈椎不再疼了(当时只练习到预备式、起势式、收势的三式演练、内功还是练习随息放松)。原来早晨起床时总感觉没睡醒,腿困的难受,而练习两周左右时,早晨一醒来就会感觉头脑很清醒,浑身很轻松,毫无睡意;再后来还有许多的功效显现,我就不再多说了……总之,现在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我周围人都看到的效果,身体好了, 心情也好了。我现在对虚无子老师所说的“每一式练习都有效果”这句话深信不疑,因为这是我真实体验到的。 2、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怎么学呢?就是对课文、vcd光盘的内容、动作仔细反复地去看、去模仿,认真参加内功班的学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才会少走弯路,迅速在自己身体上看到功效。我自己感觉课文和听课中有一些内容你可能暂时还不能理解,但在今后的练习过程中随着功力的增长就会有体会。内功班的语音辅导课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怎么才能听好课呢?1)是要多读网页文章和课文。因为老师讲课中所说的话可以说大多数在课文和网页文章上都有,如果把那些文章都熟记在心,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就好理解了。2)要踏实地去练。不练就没有自身的体验,也就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讲什么。我的体会是要反复的学、不间断的练才能发现问题、纠正动作,才能练入状态,也才有好的功效。 3、拳功并练,真修实证,层次修练 首先要学会利用vcd光盘、清楚光盘里的内容(1-7号光盘是拳式动作演练光盘,8号光盘是内功初级功法示范及功法提要。)有些人不太知道怎么利用8号光盘学习、也不太了解养生太极拳的学习方法。只知道8号光盘是内功功法示范。听老师说过要拳功并练,不能练成太极体操,好了,拿到光盘后把8号光盘从头至尾的内容全看一遍,然后不讲层次,混练一气,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内功功法的学习是有层次的,不可越级修练,第一步是随息放松,在没有练好随息放松之前是不能练下一步功法的。还有就是有些学员总爱问高级班的学员或老师练习时的感觉,我现在的体会是自己去练、去体验、不要过早知道功境。在这点上我也走过一点弯路,也是偶然听到了别人的一些功力体验(当然是比我功力层次高的人的功力体验),虽然我心里知道不能越级修练,但在自己的练习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的、下意识地去追求,结果出现了一些不真实的感觉,可以说是幻觉。所以我现在明白了功力层次比你高的人不和你聊自己的感觉是为了你好,因为我 们的学习方法是真修实证,只有自己亲自体验过的才是真实的。我是按大纲要求的顺序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黄婉明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

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能够体味它的精髓的。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人们常说,太极拳是文化拳,是智慧拳。这是指太极拳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饱含无穷的哲理,需要我们在掌握拳架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去琢磨、去领悟。 练习太极拳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 打拳之前的准备活动无非包括压腿、压肩、压手、肩踝、膝、髋关节的旋转或拉伸等。究其根本,准备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身心放松。而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会直接影响接下来打拳的效果比如说压腿,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腿部的柔韧性,同时还有避免受伤和放松关节等功效。陈式太极拳各家陈正雷大师也曾说过,准备活动的时间应该长于打拳的时间,至少要在半小时以上。特别是我们在清晨打拳就是更应该注意,由于一夜的睡眠使身体有些僵硬,所以这时的准备活动尤为重要。 二、不要急于起势 在充分的活动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打拳了。在正式演练套路之前,我认为还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来回走动平优一下心跳(如果你刚做完踢腿、摆莲等动作就要更注意这点),站定之后引导身心逐渐入静,从头到脚依次调整、放松(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开胯、展掌舒指等)。然后调匀呼吸(最好采用腹式呼吸,以达到慢、细、匀、长的效果),最后再松柔的开步起势。 三、意念引导运动 在打拳的过程中,意念的导引应该贯串始终。而这种意念引导动作的练拳方法,不仅能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增强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上下肢更协调的配合,达到更为理想的锻炼效果。初学太极拳者由于对套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意念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想动作上。当熟练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应该逐渐将意念转变为想身法要求、想虚实转换、想开合衔接、想劲路节奏等或者将意念更集中的关注一下在自身行拳过程中薄弱或欠缺的环节,比如眼神、腰胯、脚步等。 四、打拳一定要慢 缓慢打拳有利于身心的入静与放松,有利于用意念去引导动作的进行,更有利于拳技的提高与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平时没有比赛或表演对套路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抛开音乐和时间的限制,放慢速度打拳。缓慢打拳不仅可以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拳架与身法,还可

太极拳心得体会

论太极 这学期体育课学习已经悄无声息之中接近尾声了,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太极拳,刚开始学的时候感到很难,动作无法协调,做出的动作很难看。然而在刘帅兵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终于打的有点模样了。在打太极拳期间,也颇有领悟。 在学习期间我最大的感悟是:练太极拳不要被影视里的武打动作迷惑,那不是太极拳的真谛,老祖宗在古代没那么厉害,太极拳本身就是修身养性的,不可用于武力,太极拳多为修气,在练习中把你学到的慢慢做,不要计较动作的好坏,甚至可以不计较动作的顺序,当你看完一套太极拳套路后,在清晨或者闲暇时间可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修炼,家里也可以,主要是无人打扰,这是太极拳修身的最好方式和环境。 练习太极拳要求松。松不是软,松不是僵。松就是放松,是放得开。首先,放松有利于强身健体。放松了,才能经穴舒畅,气脉贯通。而僵硬使经穴阻塞,气脉不通。<<黄帝内经》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有病是因为不流通,流通了就没病。要周身放松,犹如沟渠管道,有一处阻塞,就有一处难通。第二,放松事技击的需要。松练才能由松人柔,对抗时能柔化对方。一个人能一下子抬起一根百斤重的铁棍子,却难以一下子抬起一根百斤重的铁链子。继而由柔至刚。只有松的充分,才能紧的凶猛,对抗时才能猛击对手。一味张紧之力犹如拿手的插钉,松而后紧之力犹如纶锤击钉。何为有力,不言自明。第三,放松能休养生息。松就是休息。老虎和狗熊打仗,中间停歇时,虎好好休息,熊却继续卖力打扫战场,结果后来虎打败了熊。世间的事情都是一理,不管是局部的还是全体的,不管是练拳还是打仗,常态都是放松,应态才有紧。太极拳是讲阴阳对立统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休息战斗,战斗休息,轮回旋转。 在太极拳的学习里,我还明白了为人处事,不应该事事着急,要学会放松内心,用冷静的姿态来解决任何烦恼的问题。越是面对挫折或是麻烦,紧张和惆怅又能有什么用,这时候应该做的就是放松自我,用冷静的思考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太极拳讲究调和矛盾,这能使我们养成一种生活的态度。从这一点来说,练习太极拳,也是对于我的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很庆幸,能够选上太极拳这门课,能够有这样一份机会接触到这份宝贵的财富。或许说,在以后,每当我们的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活于我而言是美好充满快乐的乐园。虽说我是一个女孩子,但却有着阳光般的个性,我不是那种淑女型的人,我喜欢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我不喜欢规规矩矩的生活,我喜欢生活充满刺激,这样生活才会有活力。大一第一个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跆拳道协会,练了大概半个学期的跆拳道。感觉得特别酷,特好玩,特有意思。自认为自己不是个安分的人,觉得武术可以玩玩大刀,玩玩剑啊什么的,于是带着那份好奇心选择了武术课。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传授了一些有关武术的知识,现在想来如果我不选武术的话这些知识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感觉收获还是挺大的。老师给我们说这个学期我们学习太极拳。一听这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但是还好,太极拳对于我来说虽然不是初衷但是对我也不是完全没有吸引力。以前也有看过有关太极拳这方面的电视剧,一直都想不通,动作那么慢怎么能打赢别人啊。现在正好可以通过武术课来体会体会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上课后突然发现选武术的女生还是挺多的,男女比例差不多,就连老师也觉得特惊奇的。感觉武术这学期很热门啊!就如上学期交谊舞一样。我感觉我选对课了。 开始教太极拳时我感觉学得很吃力,因为从没有一点武术底子,跟着老师动作一遍遍的重复着,也不知道那些动作到底又有什么用处。大概是自己没那天赋吧,学得四不像,做这个动作就忘记了上个动作,就如猴子下山般。所以有时老师让我们连起来打我就感觉挺吃力的,心里不免有些小小郁闷,甚至有点灰心了,觉得自己真的是好笨啊,身体是那么的不协调啊。好在每教完几个招式老师都会跟我们讲解这些招式的作用,那样就会方便我们记忆,也让我们能更好的把动作做标准。这样过后我学得也不那么吃力了,有时候老师还跟我们讲讲他的经历,让我们受益匪浅,有时候也跟我们开开玩笑,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真的是挺喜欢这个老师的。特别喜欢老师的考试方式,他让我们感受到体育课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不是拿高分。 经过这学期的武术课让我学会了太极拳,也知道了太极拳是如何制胜的,并不是慢就一定输,太极拳的精髓就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也了解了一些有关太极拳以及有关武术方面的知识,因为有时候需要找伙伴练习,让我交了不少朋友,让自己的交友圈子变的更加广了,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合作交流。感觉从武术课中学到的东西还是挺多的,每次上完武术课心情都特别愉快,所以我决定下学期还选武术。

习练太极拳的一点感悟

学练太极拳的感悟 多年来对拳艺极虑求精,搜寻探索,偶有些粗浅体会。以下系本人初窥太极拳门径的一孔之见,体悟肤浅,仅供太极拳初学者参考。 1、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永无止境。 须渐修方能顿悟。但一层功夫一层理,不到一定的境界,凭现有的体会去揣摩太极拳理论,必有隔阂。功夫不到,耳食为知,终属虚妄。 2、太极拳爱好者选择老师学拳就极为重要。 太极拳学习主要是以传统的言传身教方式,所以,正所谓:老师(传统称呼为“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可见老师想不想、能不能把你领进门具有决定意义。在这里要提醒太极拳爱好者,不要迷信哪一派的“正宗传人”或“什么大师”、“嫡传弟子”等宣传,太极拳是活着的文化与技艺,是不能像古董、金钱一样继承、传递的。所以说:选择老师学拳首先是明师(明白拳理拳法的“明”和开明不保守的“明”),再是严师,加上名师当然更好。还要具体看看继承人的武德、功夫、综合修养如何。 3、对文字、图谱、影像、视频的看法: 书本图谱形式的缺点是图形静止,无法表现拳术运劲及神态。视频影像形式则没有图谱形式的缺点,老师向学生言传身教,自学者似乎是在旁听。其实,没有老师在旁边校正动作,是图谱和影像形式自学时的共同缺点。再说,图谱影像上的示范者,都是经过由简单到复

杂、由基本功到套路,由套路到对练,经过体悟身知的老师,图谱影像等载体无法把这个过程反应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图谱、影像只是供训练有素者所用。非此类自学者,若以自己的理解按图索骥,十之八九的结果是南辕北辙。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学,由此而形成错误练法。理论性学问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只要理解了,就算掌握了。而太极拳则是身体力行的技艺,语言、文字、图像都无法确切地记录身体力行的感觉,这就决定了“复制学习”太极拳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是太极拳难以普及之处,也是中华古老文明宝贵之处。 4、练习太极拳要想具有技击实战能力,首先要出功夫。 如何才能出功夫呢?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练习方法呢?以我个人练习太极拳的经验来说,太极拳的内容应包括:一是基本功的训练;二是套路的练习;三是桩功的练习;四是辅助功法的练习;五是内功的修炼;六是各种推手的练习;七是散手实战训练。 5、慢与快 由于诸多原因,现在的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只知道杨式太极拳唯有慢练的传统拳架,不知道还有快练的传统拳架。“慢”好像是杨式太极拳的代名词,以至忽视了慢的实质和快的一面,甚至有人提出“如把太极拳练快,别人就不相信你练的是太极拳了”,客观否定了快的重要性,盲目为了“慢”而慢练,最终将喜欢技击的太极拳练习者引入了“枉费功夫贻叹息”的误区。殊不知慢是为了给快打基础,慢是练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正如拳谚的“慢如抽丝,疾如电挚”。

-体育课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体育课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因为高中学过一点太极拳所以以为有基础会很好学,但是开始学的时候发现很难做到动作标准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打太极的原因了吧,也可能是现在学的和原来学的不同。但是自己仍占一定的优势。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更让我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处,后来终于找到感觉,打得有点模样了。 太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太极拳在世界各地有约1亿爱好者。走到世界许多地方,一提中国,很多人知道中国的太极拳。在申奥的宣传片中,反复出现太极拳的形象,这进一步强化了太极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从全球的文化发展潮流来看,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从中国本土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健身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关注生活质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这都同太极文化是相一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编了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各种太极拳的基本风格和技术结构大同小异,运动方法上均要求心静意专,呼吸自然,中正自然,中正安静,柔和缓慢,圆活完整,协调连贯,轻灵沉着,虚实分明。太极拳除拳之外,尚有散打形式的太极推手,以及器械练习的刀、剑、等。 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当时在我们面前虽然只是比划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但当时就感觉到,原来太极拳不只是武术或者说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美学,一种艺术.它如此自然和舒展,非常漂亮和

洒脱.接下来我们投入到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从起势,左右野马分鬃,一直到单鞭云手单鞭,由易到难,可渐渐的,高探马,又蹬脚,一直到最后的收势似乎没那么困难,后面的学习越顺畅。一直到最后能自己独立的打出一整套二十四式,心里也很有成就感。我在第一天练习预备式和随息放松时,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保持放松态,呼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时放松右臂,因为心里总要这样想着,这样练习几天后,感觉集中思想并不是那么难了。听了老师的话后,我才渐渐的体会出其要领,慢慢的不再是死记动作,而是思考着体会着前进。在课余时间,我也曾和舍友在楼道里打太极拳,虽然当时还没学完整套动作,自己做的也不算标准,但真的好好把动作做一遍就会有一些微妙的感受,最明显的就是练完之后手心和身上会出汗,还有就是练习时心静下来不受外界干扰就好像只有自己存在一样,心里觉得很安逸,再加上阳光照在身上感觉从里到外都是温暖的,很舒服,感觉疲惫感都没有了,也不会犯困,变得很有精神,浑身轻松。 所以,我们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受益很多,一方面是身体的,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身体上,它即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备受人们青睐太极拳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