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_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_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_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_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科技与社会 文章编号:1000-8934(2004)11-0069-05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郝 海 燕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儒家文化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很有意义也常引起争议的话题。当代新儒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做过许多阐述。本文对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关于儒家文化中是否缺乏科学,儒家的价值观念是否有碍于科学发展以及儒家研究学问的方式能否成就科学等问题的回答作了简要概括和评析,并就如何估价儒学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如何分析儒家文化作用于科学发展的方式与机制以及如何预测儒家文化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儒家;儒家文化;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中国科学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4-07-23

作者简介:郝海燕(1967-),女,山东曲阜人,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主攻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科学思想史。

近代科学之所以未在中国产生是否由于受到了儒家思想的不利影响?这是深受中外学者关注并引起过广泛争论的课题。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在不断探求其答案;现代新儒家对儒家文化与科学发展的关系问题尤为重视。本文拟就现代新儒家关于儒家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之影响的论述做初步梳理和简短评论,以期对正确评价中外学者的相关思想和深化这方面问题的讨论有所裨益。

1 儒家文化中是否缺乏科学

现代新儒家大多承认中国古代只有科学的萌芽,

而理论科学则不甚发达,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尤为缺乏。第一,关于科学理论之缺乏,梁漱溟在其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就曾说过,凡是中国的学问大半是术而非学,或说与学术不分。唐君毅也曾指出,黎德汉(即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的中国科学史最多只能证明中国的技术或艺术之知识早发达,而

不能证明中国的纯科学知识之发达。?1#

第二,关于科学方法之缺乏,张君劢曾指出,?吾国自 墨子!一书沉埋之后,即无再谈论理学者;而论理学既为一切科学之母,则论理学之消亡,即成一切学术智识之消亡。吾国既为缺乏论理学之民族,其自然科学也无由发展矣。%?2#冯友兰在其 中国哲学史(上)!(1930年著)中也曾陈述过类似的观点。第三,关于科学精神之缺乏,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和唐君毅等人曾共同发表过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58年),其中明

确承认中国文化缺乏西方科学之根本精神&&&在古希腊就已形成的?为求知而求知%的非功利的态度,所以,理论科学不能在中国发展,实用技术之知识亦不能继续扩充。

相反,现代新儒家中也有人不承认古代中国文化中缺乏近代科学的要素。熊十力就曾指出,?天算、音律与药物诸学,皆远在五帝之世。指南针自周公,必物理知识已有相当基础,而后有重大发明,而未可视为偶然也。??余以为,周世诸子百家之书必多富于科学思想,秦以后渐失其传%?3#熊氏也不承认儒家文化中缺乏科学精神,因为,? 论语!记子入太庙每事问,足见其平时无处不存每事问的精神。??孔子此等精神,即是科学精神。%?4#钱穆强调,中国古代虽无科学之名却有科学之实,?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建筑烹饪长期发展,亦人文,亦艺术,但不得谓之非科学。自房屋建筑,进而有园亭,有山林名胜,有河渠桥梁,深发自然风情之结构,遍中国精美绝伦者到处有之,谓非有一种科学精神贯彻其中,又启可臻此%,中国的烹饪、礼乐和衣裳冠

履中也皆涵有科学。?5#

钱还指出,儒家文化中也并不缺乏科学精神,古代儒者的思想中有?主实验%和?知不知%的态度,孔子?行有证验,而后言始成立%,科学也正是重实事求是、证验有据的;孔子又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故人类知识最正当与最可贵之处,正在其同时知有所不知%,?知与不知之谨严分别,此亦科学精神之主要一项目,而同时为中国传统道德之所重。%?6#马一浮甚至断言,儒家的

69

第20卷 第11期

2004年 11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20,N o.11Nov.,2004

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等?六艺之学%是中外一切学术之源。他说,?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可统于春秋!,??文学艺术统于诗!、乐!,政治、法律、经济统于书!、礼!%。?7#

2 儒家的价值观念是否有碍于科学

在现代新儒家中,梁漱溟和冯友兰等人对儒学在科学发展中的消极作用论述较多。梁认为,中国文化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学术不朝着科学前进,关键原因是儒家的人生态度使然,中国人的安分、知足、寡欲,而绝不追求物质享乐,这与西方人爱好分析自然、征服自然、改造环境和怀疑一切的人生态度全然走的不是同一条路,所以,假使西方文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轮船、火车、飞行艇和科学方法产生出来的。冯友兰也认为,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她自己的价值标准,她毫不需要。如果中国人遵循墨子的?善即有用%的思想,或是遵循荀子的?制天命而不颂天%的思想,那就很有可能早就产生了科学,但不幸的是在墨、道和儒等几家的争斗中,墨家完全失败了;而荀子的学说也和秦王朝一起很快且永远消亡了。直到11世纪,才有人将此三者结合而形成新哲学&&&宋学(新儒学)。而各种类型的新儒家都注重人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理想,只求直接在人的内心寻求善和幸福,不求认识外部世界的确定性;只求对人的治理,不求对外界自然的征服。所以,在新儒家思想的统治下,中国没有自然科学。当欧洲人发展了认识和控制外界物质的技术时,中国则发展了认识心灵的技巧,?在道家看来,物质财富只能带来人心的混乱。在儒家看来,它虽然不像道家说得那么坏,可是也绝不是人类幸福中最本质的东西。那么,科学还有什么用呢?%?8#现代新儒家中大多数人则在承认儒家的价值观有妨碍科学发展成分的同时,更多地强调儒学并非是从根本上反科学的,而是有利于科学的,或者至少是可以共存的。贺麟曾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1941年)中说,儒学与科学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儒学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因为,科学以研究自然界的法则为目的,有其独立的领域;儒家思想以指导人生、提高精神生活、发扬道德价值为特殊效准,也有其独立领域。一个科学家既可以在精神生活中尊崇孔孟,也可以在科学上有所发明,这两者并不矛盾。在哲理上,若能以西洋哲学发挥儒家的理学,若能使儒家哲学的内容更丰富,体系更为严谨、条理更加清楚,则儒家思想足可以培植、孕育出科学思想,儒家哲学不仅可以作为道德可能的理论基础,也可以奠定科学可能的理论基础。

现代新儒家中也有人竭力论证儒家文化对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牟宗三就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有可能产生近代科学。因为,儒家的内在目的即要求科学,讲良知、讲道德重在求善,若光有好的动机而无知识,则道德上好的动机就无法实现。所以,?良知、道德的动机在本质上即要求知识作为传达的一种工具%,?儒家表现道德动机,要想贯彻其内在目的,都得要求科学、肯定科学。%?9#徐复观说,儒家不但不会限制科学,反而是追求科学发展的,因为,儒家主张,道德必须体现在事与物上,要从事与物上来完成人格,发展知性、成就科学,以满足博施济众,这也是儒家道德精神的必然含义;事实上,?中国对于自然科学之向往,乃至在实际上稍有成就,皆出于孔孟之徒,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其事实皆斑斑可考。最低限度,中国人向知性的追求,并没有受到以孔孟为中心的传统的反抗。中国真正研究自然科学的人,纵然对传统毫无兴趣,但谁也没有因此而受到压迫,或有被压迫之感。%?10#钱穆列举了儒家文化对科学发展有三方面益处:一是古代儒者并不轻视物质生活,易经!言?开物成务%,左传!言?正德%、?利用%、?厚生%,中庸!言?尽物之性%,大学!言?格物致知%,都说明古代儒者并不轻视物质生活和对自然的认识;二是古代儒者的思想态度(如?主实验%和?知不知%)与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相接近;三是儒学有益于科学家的人文修养,进而有益于科学精神的培养,西方科学家通过信宗教和奉法律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儒家则重视心性修养和人格修炼,若将来中国的科学家缺乏儒家传统的人文修养,就会失去科学精神,专以功利和实用的态度对待和重视科学,科学在中国就得不到满意和顺利的发展?11#。余英时强调,儒家的价值观念与科学并不矛盾。17世纪以来中国人对于西方传来的科学并未拒绝,这并非完全来自于?船坚炮利%的急切心理,而是与儒家的价值观念容易接受科学有关,?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已%、?一阴一阳之为道%,这一类的价值观念,并不与科学对立,反而为科学的发展和应用留下余地,儒家的?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利用厚生%和?开物成务%等观念,对于科学的发展和应用都存在有益的一面。?12#

70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0卷 第11期

3 儒家研究学问的方式能否成就近代科学

研究学问的方式,包括研究对象的取舍、研究路向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偏好等多方面因素。现代新儒家普遍认为,传统儒家研究学问的方式难以成就近代科学。因为,第一,在研究对象的取舍上,传统儒家重人伦而轻自然,不易成就科学。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1949年初版)中指出,中国人讲学问,详于人事而忽于物理,而?科学起自人对物之间。一旦把精神移用到人事上,中国人便不再向物进攻,亦更无从而攻得入了。%?13#贺麟在五伦观念的新检讨!一文中也指出,儒家的礼教以五伦观念为核心,五伦所注重的是人及人和人的关系,不十分注重物理的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便产生道德,而不注重科学的价值,也就不能成就自然科学。第二,在研究路向的选择上,儒家重视主体的返身内求(内省),不重向外察物;其发展至极,则是主客合二而一。牟宗三指出,成就科学知识非预设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对偶不可,而在王阳明那里,良知发展至极则知行合一,知与行都离不了人的好恶,因而成就不了科学。至于朱熹讲大学!格物的文章,梁漱溟认为,这背离了孔门的学脉,乃朱子理论思维上的疏失。成中英则认为,儒家的知行合一对于科学发展既有弊也有利。一方面,儒家不象笛卡尔和康德的知识论那样致力于对确证性的科学进行反思,也不像蒯因的知识论那样被看作是科学的延伸,这无疑对于科学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但是,它也有其优点:中国的知识论从未脱离实践,把知识从本质上看作是整体的,并与实践等诸多关系融为一整体,因此,?我们可以说它完全具有再发展以涵盖方法与科学的可能。%?14#第三,在研究方法的偏好上,儒家重体悟而不重经验,重直觉而不重逻辑,重综合而不重分析,重定性而不重定量。牟宗三指出,中国以前讲学问即以德性为主,则心之智用即必然收摄于德性而转成一种德慧,其不能成就科学的原因有二:一是非经验的,所谓?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即不需通过耳目感官的接触,知不受耳目感官的限制;二是非逻辑和数字的,即不需通过辨别、分解的过程,不需逻辑的程序和数学的度量,?既不经由经验,又不经由逻辑数学,当然不能成就科学知识。%?15#梁漱溟则指出,知识之道在分别明确,而在中国学术中,恒以浑沦代分明,以活动代确定,亦即以思想代知识,所以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冯友兰在中国哲学中之神秘主义!一文中指出,儒家主张最高的道不可言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主客、人我、内外不分的神秘境界,个人修养的最高成就就在于获得这种神秘经验。所以,儒家哲学中负的、直觉的方法占统治地位,此即在道德上克己去私,实现?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的神秘主义的方法。无论神秘主义的境界为何,以智识的知识求之,实为南辕北辙。王阳明则只求神秘主义,而缺乏科学认识。朱熹虽提出了格物的问题,但他所追求的也是神秘境界,其目的不但达不到,对科学也无益处。冯还在中国哲学史!下卷的?朱子%这一章的小注中指出,朱子所说的格物实为修养的方法,非科学方法,其目的是明吾心之全体大用。贺麟在宋儒的思想方法! (1936年)中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朱子的方法诚然不是科学方法,而是直觉方法。但是,朱子的格物并非象冯所认定的那样只是修养方法而非求知方法,朱子的格物也并非没有科学精神。朱子之虚心穷理,无书不读,无物不格的爱智精神,实为科学精神也。朱子的格物,既非探究自然知识的科学方法(如实验方法,数学方法等),亦非与主静、主敬方法作用相同的修养方法,而乃寻求哲学或性理学知识的直觉方法,虽非科学方法,但不违反科学、不违反理智,况且有时科学家亦偶尔一用直觉方法,而用直觉方法的哲学家,偶尔也发现自然科学的知识。朱子之所以能根据他的格物穷理的直觉方法以建立他的理学系统,并附带于考据之学有贡献,获得一些零碎的天文地理律历方面的知识&&&姑且不论其对错&&&即是这个原因?16#。

4 简要评论

儒家文化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包含以下几层含义:如何估价儒学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如何分析儒家文化作用于科学发展的方式与机制?如何看待儒学影响科学发展的历史与未来?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分析、评价现代新儒家关于儒学对科学发展之影响的见解。

(1)如何估价儒学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

就可能性而言,儒学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当然既可以有利也可以生弊,因为,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但是,在这对立的两极中有人各执一端。李约瑟曾认为,儒家思想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几乎全是消极的。冯友兰在20世纪20年代的看法与李约瑟基本相似。其实,把儒学看作与科学完全对立的观点既与历史事实不符,也难以自圆其说。李约瑟关于儒家对科学发展之影响的评价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他把儒家对科学的影响看作几乎完全是消极的,并把中国科学发展的思想资源归之于道家,但同时,他又不得不承认,儒家对科学的影响有

71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两面性:儒家一方面有助于科学的发展,因为,儒家根本重视理性,反对一切迷信,甚至反对宗教中的超自然部分;另一方面,儒家又成为科学发展的阻力,因为,儒家的注意力集中于人与社会,而忽略其他方面,使得其只研究?事%而放弃一切对?物%的研究。李约瑟还肯定了汉代儒家学者王充的怀疑主义思想和宋儒朱熹的有机自然观对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他又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17#相反,钱穆等人强调儒家文化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这种断言也是有偏颇的。新儒家中尽管也有不少人既承认儒家对科学有消极影响,也肯定儒家对科学发展有积极影响,但是,很难看出其看法是客观、辩证和公正的,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论证儒学对于科学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我认为,关于儒学对科学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分析:一是要具体分析儒家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论等方面理论在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对社会成员的科学观的影响,并由此而分析其对科学发展可能发生的各种影响。仅就宇宙观而言,汉代董仲舒、宋明儒者都有许多宇宙论方面的玄想,其中显然有许多荒谬的、违反科学的成分,但是,诚如李约瑟所称赞的,儒家的有机自然观,也可以是刺激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要具体分析儒家的不同经典著作、不同学派和不同代表人物对中国科学发展可能发生的不同影响。仅就易学而言,其中有两大学派: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象数学派注重对个体事物的观察,对科技影响深远,汉代的张衡、魏晋的刘徽、唐代的一行、宋代的沈括、明代的张介宾、清代的方以智等大科学家都钻研过周易,受到过周易的影响,从其象数论中受到启发。周易一方面讲象,即卦象及其所代表的物象;一方面讲数,即奇偶之数,大衍之数。周易的观象论、功能论、(阴阳)对待论、流转(过程)论、整体论、辅相论(天人观)都曾对科技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三是要具体分析儒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儒学在不同时代对科学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汉代是各门科学初具规模、奠定体系的时期,宋代是传统科学走向高峰的黄金时期,而这两个时期分别是独尊儒术和儒学复兴的时期。对这两个时代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尤其要作具体分析,不能将这两者直接相联,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否定。总之,只有坚持辩证的、历史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更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儒家在科学发展中的实际作用。

(2)怎样分析儒家文化作用于科学发展的方式与机制?

儒家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当然可以直接影响科学家的研究计划、思路和活动,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儒学长期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的制度来实现的。儒学对科学发展的间接影响,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儒学作为一种支持君主专制的意识形态,它压抑了思想民主和言论自由,教人盲从,这是不利于科学创新和发展的。陈独秀曾把儒家的根本思想归结为纲常名教,视之为封建统治阶级专制主义、蒙昧主义的工具,批评其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不相容,认为此即造成?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根本原因。这种看法是有其道理的。二是儒学支持小农经济的社会理想和经济政策,从而不利于科学发展。李约瑟曾指出,无论是谁想要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那他最好是从解释中国社会未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工业的资本主义入手。汉武帝以来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政策是与儒家密切相关的。梁漱溟还批评劳心和劳力的职业划分,对于科学发展不利。中国古人不曾预料科学技术的发展终可以使劳心和劳力合一,而是对劳心者与劳力者的职责作明确区分:?劳心者务明人事,劳力者责在生产%,二千年来把生产之事划出劳心者注意圈外,劳力者本是劳力,自少用心,兼其聪明不高,空暇有限,工具设备缺乏,特别是他们不易脱离眼前的需用而用心思,这就杜绝了理智之深入与开展,杜绝了科学之路,偶有心得,却绝开不出什么前途。显然,这也是与儒家有关的。三是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进士的惟一标准,不利于科学教育和科学人才的培养。古代读书人考中功名的好处是:安富尊荣,随之而来,为官进爵,指日可待,而且,其家庭也可享受许多特权、免除各种麻烦,其走向高官厚爵的康庄大道,就是读经、读史、学律、学礼,就是要学会怎样做文章,尤其是要对题发挥,咬文嚼字,措辞得当,无懈可击。这条道路,自然是难以成就科学的。

(3)如何预测儒家文化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作用?

儒学和科学都是不断发展着的。儒学在历史上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是一事,其在当今和未来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又是一事。能否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使之对现代科学起促进作用?这是现代新儒家的用力所在。牟宗三认为,传统儒学与科学之间缺乏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必须弥补。如何弥补?关键在于道德理性不应该取代或掩盖知识理性的发用与运作,?道德的形上学%不能垄断一切,而应该给?知性的形上学%留下空间,以发展科学。?良知%应经过?自我坎陷%(自我否定),即道德主体?逆%向发

72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0卷 第11期

展出其对立面&&&独立的知性主体。唐君毅等人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则提出,为了发展科学,道德主体须暂时忘记其为道德主体,暂退归于认识主体之后,成为认识主体的支持者,直俟此认识主体完成认识任务之后,再施其价值判断?18#。成中英强调,只有把德性能力和知性能力都理解为人性的成分,并使之相互作用,才能?开出%科学,即必须?彻底掌握人之为人的本性上的知识与良知的双行发用,而不得有所偏倚,此即我所谓的人性之(中),但人性之(中)不是静态的结构而是动态的平衡发展过程,用传统儒家的话说,一方面是格物致知以求诚意正心,另方面又是诚意正心以求格物致知%,?人性本体%之?中%就是知识与良知并用以求?德智互用、仁智并进的全体%?19#。从学理上说,现代人当然可以而且必须站在现时代的立场上,解释、发挥和改造儒学,使之朝着有利于弘扬人性和发展科学的。问题在于如何解释和改造儒学。牟宗三等人对传统儒家的?外王%加以重新解释,将科学和民主作为新外王的必要条件,自有其合理因素,但是,他们试图通过?良知%的?自我坎陷%和?道德主体%的?隐藏%或?暂忘%,来实现?内圣%与?外王%的沟通,这条路子却是难以走通的。当然,对于儒家的许多哲理思想还是可以做现代的解释,而发挥其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积极影响的。如,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等思想经过解释都可以变成有益于现代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的思想?20#。再如儒家?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思想也都可解释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使之在引导现代科技的正确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儒家哲理思想之现代价值的解释和阐发工作还有待于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唐君毅 科学与中国文化(上)[J] 民主评论,1955(11) 中

国人文精神之发展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8 93

?2#张君劢 明日之中国文化[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79

?3#熊十力 略说中西文化[J] 学原,1947(4) 郭齐勇 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C#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138

?4#熊十力 为哲学年会进一言[J] 十力论学语辑略[C] 郭齐勇 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182-183

?5#钱穆 略论中国科学[J]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C] 北京:三联书店,2001 44

?6#?11#钱穆 中国文化与科学 中国文化丛谈[C] 台北:三民书局,1969 罗义俊 理性与生命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54 429-430

?7#马一浮 泰和会晤?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R] 滕复 马一浮思想研究[M] 中华书局,2001 66

?8#冯友兰 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J] 三松堂学术文集[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41

?9#牟宗三 从儒家的当前使命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J] 郑家栋 牟宗三新儒学论著辑要[C]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14-15

?10#徐复观 当前读经问题之争论[J] 民主评论,1952(10) 徐复观文集(第1卷)[C]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 252

?12#余英时 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J] 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C]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5 -17

?13#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成都:路明书店 1949 梁漱溟全集(第3卷)[C] 济南:东人民出版社,1990 269

?14#成中英 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诠释、整合与创新[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6):7

?16#贺麟 宋儒的思想方法[J] 哲学评论 1936(1) 哲学与哲学史文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90-191

?17#李约瑟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527

?15#?18#牟宗三 理性之运用表现与构架表现[J] 郑家栋 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C]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159,164-165

?19#成中英 中国哲学当前的核心与周边问题[J] 哲学杂志, 1998(1) 香港人文哲学会网页

?20#席泽宗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科学方法[J] 科学史十论

[C]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81

C onfucian Culture and C hinese Science:The View of Modern Neo-Confucianism

HAO Hai Yan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Bei 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 ng100875,China)

Abstract:What i s the effect of Confuci an culture 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in China?This is a meaningful and controver sial topic M odern Neo-Confucianism has expounded extensively on this theme from its ow n particular point of view T hi s thesis offers brief concl u sions and comments on the questions rai sed by significant Neo-Confucians,such as w hether Confucian culture lacks sci ence,w hether the ethical values of Confuci anism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and wh eth er the style of Confucian research can becom e science And the w riter raises her own opinions on how to assess the beneficial and harmful effects of Confucianis m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how to analyze th e function of Confucianis m in th e devel opment of scientific method and mechanism,and how to forecast the effect of Confuci an culture on th e future developm 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Neo-Confucianism;Confucian culture;modern science;contemporary science;chinese science

(本文责任编辑 马惠娣)

73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詹家慧 290700223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近二十年来取得的经济发展的奇迹,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而当我们欣喜于现代化所带来的繁荣时,也深深体验到了现代化所带来的灾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这一切是有代价的,土地越来越贫瘠,淡水越来越缺,天空越来越暗,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来冷漠了,道德意识也越来越淡泊了……于是我们想到了儒家文化。很多思想家重新审视了儒家文化,逐步发现了它在现代社会特别是走向中国现代化的中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确实如此,我认为从整体上说儒家文化对于现代化问题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对儒家文化的认识 儒学是中国古代一个以孔子为代表的有立场、有观点、有徒众的学术派别,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和道德哲学,其要旨是对人的关照,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究,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而儒家文化是在孔子的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了二千五百年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演变而成的中国文化。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统治了中国思想领域长达几千年。它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它强调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主张以仁爱为核心,包括礼、义、孝、悌、智、勇、忠、信等范畴;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崇尚自然、欣赏自然,认为万物是平等的;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主张全面发展,以整体为美。 二、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 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都是在相对落后的基础上继承演变发展起来的,截然割断历史的现代化是不存在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历史积淀的结晶,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也必然渗透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犹如人体中的血液和水份,不是某个历史英雄说不要就可以不要的。传统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是极为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一)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几千年来,儒家文化的这种道德规范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守礼思想虽然有不少消极因素,但也无形中教导着人们要守礼义以维护社会的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很多商家若坚持信誉,将货真价实,买卖公平,那么其商业命运一定不短;但商家若是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哄抬物价,违背信誉,那么其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众所周知,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核心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社会价值观。说到儒家,肯定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孔子的思想可谓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作为孔子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仁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孔子思想中核心的部分。 一、仁学的发展 仁学思想最早是有孔子提出来的。出生在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混乱时代,孔子目睹了太多的惨剧和暴行,各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轮番上演。这种情况下使得孔子深刻的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之后,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 这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 后来,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到万事万物,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内涵, 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 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更加深化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

便打破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达到天人的完美合一。 晚清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 开宗明义地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 这不仅使仁学获得了新生,更是把仁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社会的许多思想也是继承仁学思想不断演变来的。和谐社会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倡导,其实早在古代,这种意识就表现得尤为突出。自商周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就将“大同”思想作为奋斗的指引。如今仁学也必会随着人们追逐和谐社会的步伐继续发展。 二、仁学的思想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总共出现了一百零八次,而又多出自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之口。其中讲得最为清楚的是颜渊问“仁”的部分。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进一步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应当看为对“仁”的比较全面的论述,表现出“仁”的基本内容是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符合礼的规范,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事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接下来,就仁学思想的几个主要部分做简略的阐述。 (一)、仁者爱人 据《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可以将“爱人”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近、相趋、相合。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 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1)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3)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崇高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与当今的法制并不冲突。严格来说,一个具有崇高道德思想的人,必不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虽然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严格的的道德体系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但其道德价值却不容忽视。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院系:师范教育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13级小学教育专升本(1)班学号:133160139 姓名:牛若南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作为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古代产生深远影响更对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的传统思想对历代执政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文化的精神已渗透在中华民族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儒家思想也和世界多元价值相互接轨和碰撞,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所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对它所做的要求,而成为中华民族及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浅析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继承 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个社会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思想对一个社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对一种文化或者说思想的重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集千古圣贤众多儒流于一体的历经变化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的影响

1、在国际方面,当今世界政治、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世纪,不同文明之间会出现新的繁荣。但是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局部地区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将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并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做出贡献,也将成为世界各国认同的思想观念,还将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准则。儒家文化提倡的这些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世界各国调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 2、在国内方面,儒家思想的“民为邦本”培养了当代社会人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儒家思想历来十分重视老百姓的作用,认为百姓是国家安宁的根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儒家思想历来强调君子要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情怀。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正是儒家思想中重视人民的作用,才促使我们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中之重。 二、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从孔子时的春秋战国起它支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在中国引起了持续不断的争论,有人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国民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教人以知书达理之道,有人说儒家思想毒害中国国民,使得知识分子沉迷于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

【摘要】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不是走传统的西方道路,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个人修养、伦理道德中庸和谐、以人为本,这些对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我们要正确对待。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庸、伦理道德、和谐、以人为本、现代化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我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主要包括儒学、道学和佛学思想,其中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儒佛道三家学说丰富多彩,其内容和特征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个人德行的修养及社会责任的承担。儒道法三家都强调“内圣外王”,“内圣”就指内心的修养,孔子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外王”方面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提高自身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安邦定国,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更具体地讲就是人立于天地之间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完善了自己就要承担起对家庭、国家、天下的责任。个人的道德修养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历史上才

会出现无数个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 第二,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按照孔子和后世儒家的解释、“中庸”的“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是“用”的意思,“中庸“即”中用“之意。所以,中庸意即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立立场,既不能过也不能及。儒家认为中庸之道不但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运行规律,也构成了人们实践必须达到一种境界,它被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庸成为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 第三,价值追求上强调重义轻利。重义轻利、以义代利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一大倾向。孔子”罕言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着辱”;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著名命题,以尚义反利的观点发展了如敬爱重义轻利的价值观。这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以道德为上、重气节、重人格的民族性格,但另外也压抑了人的物质欲望。 第四,社会关系上注重人伦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传统中国社会是建立在伦理关系的基础上的,社会上的个人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处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家庭中的父子、夫妻、兄弟关系、社会上的朋友关系构成所谓的人际关系。 第五,突出的人文倾向。中国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文主义特征。人文主义就其狭义来说,一般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神文”的反叛思潮,其基本精神是提高人的地位,贬低神的地位。人文主义者谴斥天主教鄙视人的存在,扼杀人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一、儒家文化的地位 儒家文化从古至今在中国一直占据很强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甚至占了统治地位。比如说,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儒家文化虽然在古代占据统治的地位,但这并不是说它的统治地位是一成不变的。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统治地位被取消。五四运动虽然取消了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但是在今天儒家文化仍然在我过占据重要的地位,原因是因为儒家文化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正如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集会的宣言中所预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不管是不是新儒家的信徒,有一点是无须争辩的:儒家的“建制化”已经完全失败了,无法再为中国社会提供一个较为稳定、影响全面的政治社会秩序,似乎也再无可能恢复那种主宰地位,这是分析儒家思想在现代化浪潮中前景的一个共识与基础。但是即便是这个成为“游魂”的儒家,凭其博大精深与两千年的底蕴,取精用宏,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因此社会中个体现代人格的建构则处于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儒家关于圣贤理想人格的论述与强调,虽然在塑造民族精神中起过重大而深刻的作用,但以其形成并适用于宗法专制的等级社会,往往被当做现代人格建构的对立面而屡遭批评。在这一方面,儒家思想诚然有其局限性,但不乏值得挖掘的精髓真义。儒家将理想人格定义在道德层面上,虽然失之偏颇,但它对于人之精神性、理想性的强调,却使其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具有不朽的价值。作为社会的细胞,个体具有感性的需求,但就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而言,人所具有的精神性、理想性更为重要,是人之为人的标准与标志。儒家以圣贤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这种圣贤理想人格终点高不可触、遥不可及,不具有现实性,但它并不因此而失去意义。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是作为个人以及整个人类永不停止的追求目标而存在的,以其与现实的结合,使个体在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追求中日渐接近,能超越有限狭小的躯壳而进入无限的精神领域,因此也成为个体毕生努力的目标,成为人不断积极进取、不断自我改造的动力。 二、儒家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很深,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涉及到我国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所涉及。 1、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解读

儒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中国学术思想两千余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培养并规范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儒家思想为世代统治者所用,一度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统治工具,近代社会变革中,更被视为是时代进步的“绊脚石”而被全盘否定、激烈地抨击,一味地追求“西化”。然而,西方思想的传入,并没有冲洗掉儒家思想的痕迹,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儒家思想已植根于民族的骨髓及血液里。1 儒家指“中国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学派。”按照代表性的说法,“儒家有以下特点:①宗师孔子,视其言行如最高准则;②以《诗》、《书》、《乐》、《礼》、《易》、《春秋》为经典;③提倡仁义,以为行为准则,④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2儒家思想首先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包括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更注重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儒家思想中以人为本,崇义重德,以仁、礼、义等为道德规范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方法注重培养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感的培养。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个朝代不断的完善和发扬,儒学也以各个形态融入到民族血脉中。本文将尝从心里、法律等多维角度进行剖析,讨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儒家思想 一对现代心里质询的启示 儒家思想曾居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鉴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对心理健康作用的必然性,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应当充分关注。就儒家的历史作用看,儒家自西汉成为中国主要王朝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直至‘五四运动’之前的2000多年间,儒家思想一直统治中国学术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4我至今认为,儒学(当然首先是孔子和《论语》一书)在塑造、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大概起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5提出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问题,也源于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信念与健康、心理健康研究的启发。过去一直不受主流心理学重视的信念与心理健康问题,目前甚至被认为是心理学及身心医学的前沿问题。这样,如果要研究中国人的信仰与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话,就不能不从儒家思想入手。因为,从历史事实看,儒家思想长期以来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的核心。“《论语》这本书所宣传、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范’、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惯、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67提出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的主张,相信不少人有疑虑:儒家思想对心理健康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到底该如何看?儒家思想对心理咨询作用的大小如何?儒家性质的心理咨询理论与其他心理咨询理论的关系如何?等等。根本看,这些问题涉及到儒家性质的心理咨询的定位问题,它们大概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儒家思想的现代心理价值,儒家心理咨询的作用定位。8这个问题与儒家思想的价值争议联系在一起。目前,不少人认为,儒家思想是过时的,对人的心理甚至有负面影响。本文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本文的基本主张是,儒家思想的心理功能是多方面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积极的一面要应用,对于消极的一面要矫正。探究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的目的,就是发掘儒家思想中积极的或者是适合心理咨询需要的知识,并将其心理学化。至于儒家思想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同样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不是表面的、似是而非的主观判断。9 1关于人生的意义:生命空虚感或人生意义失落是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10。如何使来访者获得生命意义1修改引用山东大学张伟《儒家思想及现代意义》2008年10月15日第一页 2转引TheBordofEncyclopedia.Chineseencyclopedia:psychology.Beijing:ChineseEncyclopediaPress(inChinese). 1991. 730~73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730~731) 3修改引用山东大学张伟《儒家思想及现代意义》2008年10月15日第一页 4转引DuWeiming.TheEastAsianvaluesandmulti-modernity(inChinese).Beijing:ChinaSocialSciencePress, 2001. 120, 132(杜 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20, 132) 5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1 6转引LiZehou.TheexplanationsofAnalects.Beijing:SanLianPress(inChinese), 2004. 1~2 7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2 8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3 9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ActaPsychologicaSinica(景怀斌.儒家思想对现代心理学质询的启示)373 10转引GouldWB.TranslatedbyWeiZimu.ViktorE.Frankl.Lifewithmeaning(inChinese).Beijing:ChineseLightIndustryPress,2000. 17 (GouldW B.弗兰克尔著.常晓玲等译.意义与人生.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17)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人文系10级政教班韩东生10010106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二、“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

说中——儒家拿捏分寸的智慧与中国现代化文化之建设

说"中"——儒家拿捏分寸的智慧与中国现代化文化之建设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儒家即基本上落于某种不名誉的状态。“五四”时期这种不名誉常常与落后、保守、反动、阻碍现代化等联系在一起,而今天,这种不名誉却是通过与时代脱节、不能因应时代的问题和要求表现出来。但在实际上,儒家言“中”、“致中”的活“精神”仍在当今发生作用,传统儒学到今天依然是作用于广大民众之间的“精魂”。儒家的“中”是一种行事方式,也不可否认,由“致中”所表现的无确定性的行为方式在现代化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弊病。 标签:“中”;儒家;中国现代化文化之建设 一 首先,我将从列文森尤其是余英时先生的儒家“游魂”说引出问题,认为儒家言“中”、“致中”的活“精神”仍在当今发生作用;其次,我将检讨儒家“致中”的实质及其潜藏的问题,并分别以荀子和黑格尔作对照;再次,我将简略地说明由“致中”所表现的无确定性的行为方式在现代化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弊病。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儒家即基本上落于某种不名誉的状态。五四时期这种不名誉常常与落后、保守、反动、阻碍现代化等联系在一起,而今天,这种不名誉却是通过与时代脱节、不能因应时代的问题和要求表现出来。 无疑,将儒家的这种不名誉状态斩截得更为分明,甚至推向极端的,列文森算是其中一个。依列文森,“儒教集团在荆棘与环境下正走向崩溃,它们的鼓、锣被抛在一边,置于腐臭的杂草与废物之间。数千年来赋予孔夫子的神圣色彩消失了,而且没有人试图挽救之”。果如是,即儒家思想乃以自身之死成全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 假如预认了列文森的说法,那么,我们在逻辑上也大体可以说,张之洞、康有为的“光荣而坚决的西化”,毛泽东时代儒家的“博物馆化”,当代新儒家的“玄辨化”以及当今我们儒学研究的“文章化”、“标签化”,大概都可以看做是儒学已经“死”了的一种表征。 或许,余英吋先生正是从儒学已远离传统的历史情境,“徒托空言”远胜于“见之行事”,甚至流于人们满足智商的一种谈资这一事实出发,将儒学在今天的现况以“游魂”加以描述。 列文森的儒家“博物馆化”说,在美国一出台便招致一些海外新儒家顽强而严厉的批驳,尽管列氏的分析不乏睿智。而相比之下,余英时先生的“游魂”说在大陆却有很大的影响,其间原因固然不仅仅来自余先生在学问上的声名之隆。很大程度上,“游魂”说的影响似乎主要来自一位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敏锐而坚实的观察。

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分析了它们在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提出了对以往的现代化模式要重新认识,指出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必将对当代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本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西方国家,经过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并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认为,传统以来的儒家孔教,不但无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反而构成了一大阻碍。因而,近代资本主义只能在西方国家产生而不能在东方国家产生。然而,历史的发展似乎向马克斯·韦伯的论断提出了挑战。上个世纪60—80年代,当西方国家的经济走向萧条时,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东亚经济圈却出现了经济起飞的奇迹。当时,人们在考察其原因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因素本身,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资本的积累、劳动力技术等等。但这时的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什么没有出现像东亚这样的经济奇迹?同时,人们又考察了非经济的制度结构,这些国家在制度结构方面也大不相同。人们在考察其文化因素时,发现这些地区的共同之处就是,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于是,一个饶有意味的问题产生了:儒家文化对于亚洲这五个地区的经济成就是否形成了文化层面上的有利影响?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是什么?它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对社会的整合价值 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是某个社会结构或历史进程的产物[1]。儒家文化就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和以皇帝为最高顶点的垂直隶君型的社会结构上产生的。经百家争鸣、两汉独尊儒术、魏晋儒道并融、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的兴盛,儒家文化经久不衰,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转化过程中通过对其他文化的吸纳和自身的改造而被保存下来。儒家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独领风骚两千多年,这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 1、人本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统而管之的上帝。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1 6 25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儒家的内涵更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标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的一大道德基准。对于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儒家大同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儒家思想作用现代社会价值 【正文】 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科学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面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泱泱古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我们的芬芳。源远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志,陶冶精神情操。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而为一”命题的提出,再到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论的形成,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这种主流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宗法和唯心主义,弘扬其整体、和谐、统一的合理内容,树立严谨的人文科学态度,进而使先进的文化传统得到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束缚 纵观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无论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物宝藏,一直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说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精华与糟粕杂陈。到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好的或糟粕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我认为这种负面上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大的方面。 1、君主专制制度和专制主义思想的惯性,对当代社会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最为活跃。诸侯国日益强大,逐鹿中原,争霸称雄,征战不已。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重视,“重士”、“征士”、“养士”成为一种风气,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自然界进行了新的观察探讨,出现“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形成儒、墨、道、法、阴阳、名辩、纵横、兵、农、杂家及史家等各种学派,互相争论诘难,又互相吸收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思想如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或实学等,对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哲学宗教、学术理论等都有所发挥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越到后来也越为缓慢,乃至成为八股教条而僵化,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特别是尊卑贵贱,君道臣节,专制主义尤为严重,这也是影响当代社会人文思想的根源所在。 中国君上专制的历史很长,从商代开始,君主就自称“余一人”,以示其独尊无二。周代君主称为“天子”,开始“奉天承运”,管治兆民。春秋战国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独裁和中央集权。在传统的治国之道中,儒家主张仁政德治礼教,被称为“王道”。法家强调“不贵义而贵法”,“以法为本”“以法为教”被称为“霸道”。其实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通互补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当然是肯定德政礼制,否定政刑。但是,他又称赞法家的代表人物郑国大臣子产的“宽猛相济”。孔子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

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儒释道三家,即儒教、佛教、道教。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都代表了东方文化,讲究心理建设,着重道德和理性,与西方讲物质文明以及偏于科学的文化不同。同时那些“全盘西化”和“全盘东化”的思想是偏激的。保不住传统文化那犹如丢掉自己几世的传家宝,甚至可以视为不孝。而一味活在过去,不取众家之所长,则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可以视为不智。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

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仁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

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学,自东周春秋时期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的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全球祭孔的声势浩大,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也愈发激烈。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6737295.html,/ 在笔者看来,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渊》)。这就表明,“仁爱”是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争取个人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儒家的众多关于“孝”的论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身求道,舍生取义。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舍身为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儒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有其深远影响。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儒家道德伦理学说促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质品质,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人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倡导。批判的继承其思想,对于个人德行修养有其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经影响了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很大的终身性,即提倡“学不可以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明理学将儒学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性,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应当有借鉴意义。 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对当代人的价值在于思想价值观的修正。比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人文主义精神,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存高远……这些都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德治”“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儒家还提出廉政的思想,孟子提出了要“仁民”的政德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清廉不仅自身廉洁,还要关心老百姓疾苦,为民兴利等。现代的廉政建设也不妨借鉴一二。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政府官员的伦理行为,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官位不是为自己牟利的机器,而是为百姓造福的手段。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对于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以“王道”对抗“霸道”,也正是儒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四、科学、经济价值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本书可以完全概括的了。从儒家文化经典到儒家文化遗址,这些物质文化范畴的东西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工具,科学价值不容忽视。同时,一些文化遗址,如孔府、孔庙、孔林等的开发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推动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而应该批判的继承加以吸收,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发挥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6737295.ht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