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附件2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国气象部门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工作,准确、及时、主动地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组织防灾减灾提供气象灾害信息,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龙卷、冰雹、雷电、雪灾、低温冷害、冻害、沙尘暴、高温热浪、大雾、连阴雨、地质灾害、寒潮、森林草原火灾、其它共18类。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详见《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附表1。

全国气象灾情的收集和上报中灾害类别必须严格按照上述17类进行填写,不得随意增加其他灾害类别。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负责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普查、评估等的组织管理工作。

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本省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普查、评估等的组织管理工作。

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实时灾情监测分析,突发公共事件报告上报,灾情综合管理系统中灾情直报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1 —

国家气候中心负责灾情月报、灾情年报统计分析,重大灾害天气过程预评估,影响评估,参与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编写,灾害综合管理系统牵头开发及运行维护管理。

公共服务中心负责重大过程服务效益评估牵头组织编写工作。

县级气象部门、地市级气象部门负责本区域气象灾情调查、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省级气象局负责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汇总上报工作,负责本省灾情数据库建设和维护,负责本省灾情月报、年报上报,大型气象灾害过程调查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气象灾情收集、整理和上报

第四条各级气象部门通过设立气象信息员,实地采集数据或从政府和应急办、民政、水利、农业、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及时获取灾情及影响数据,灾情数据来源应确保合法可靠。

(一)灾情直报:当发生本规定第二条所涉及的气象灾害,且预估灾情达到小型气象灾害及以上标准时,或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时,县级、地市级气象部门应当在灾害发生的8小时内及时进行灾情数据收集和初报;按照上报终端内容、格式、单位认真填写灾情;灾情填写后应由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在灾情发生24小时内,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上报有较大影响的灾情;对于需要更新或者修订的数据应在48小时内及时更正并经过确认审核后上报;从政府或有关部门获取到最新灾情数据或最终核报数据信息—2 —

超过了24小时的,应该尽快补充填报;省级气象部门应及时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汇总、上报。没有县级气象部门的区县当地灾情由区县所在上级气象部门开展灾情收集上报工作;地级市区内设立区气象部门的区,当地灾情由该区气象部门开展灾情收集上报工作。

(二)以县为统计单元的灾情月报、年报:各省级气象部门应当及时、全面地收集、整理、审核灾情数据,形成以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的规范的气象灾情月报和年报,于每月5日通过灾情直报系统月、年报界面上报。为保证气象灾情年报实时性,每年1月10日省级气象部门上报上一年的灾情。灾情月报和年报上报内容一致,见《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附表1、2。

对于跨月发生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上报上月灾情月报时只填写当月的灾情,灾害的结束日期填写当月最后一天的日期,但在下一个月上报时应按完整的灾害过程上报。在最后的灾情年报上报时应注意整理这种跨月的灾情记录,避免灾情数据的重复。

未设县级气象部门的区县,灾情月报、年报由区县所在上级气象部门收集和报送。

(三)省级灾情月报、年报:国家级单位按有关要求完成第一季度、半年、前三季度和年灾情分析报告并报送减灾司。各省级气象部门需每月5日前完成本省上月内主要气象灾害灾情表,主要收集、汇总、审核、上报以省级为单元的灾情月报、年报,满足现有的月评价、年鉴等业务需求,重点参考本省民政等灾情

—3 —

信息主管部门的数据。

(四)历史灾情上报:为保证气象灾情的质量,各省级气象部门收集、整理、审核上一年的历史气象灾情数据,汇总形成以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的规范的历史气象灾情数据,由相关业务人员通过相关系统的录入、审核上报给国家气候中心。各省级气象部门由“历史灾情数据录入系统”上报核实后的气象灾情数据。

(五)国家级负责气象灾情收集、整理的部门建立全国重大灾害性事件库,按照本规定第五条将特大型、大型灾害及时整理入库。

第三章气象灾情调查评估和上报

第五条气象灾害评估分级处置标准,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4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100人(含)以上或者伤亡总数300人(含)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含)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30人(含)以上100人以下,或者伤亡总数100人(含)以上30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10亿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伤亡总数30人(含)以上10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1(含)到3人,或者伤亡总数10人—4 —

(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第六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气象灾情调查评估制度。当发生因灾死亡1(含)到3人,或者伤亡总数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造成当地较大社会影响的气象灾害后,县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立即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或委托当地气象信息员、乡镇政府等调查获得具体灾情;当发生因灾死亡3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伤亡总数30人(含)以上100人以下,或造成当地较大社会影响的气象灾害后,地市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立即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当发生因灾死亡30人(含)以上100人以下,或者伤亡总数100人(含)以上300人以下,或造成本省重大社会影响的气象灾害后,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立即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当发生特大型气象灾害后,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立即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

第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开展全程气象灾害评估工作。在灾害出现前,根据气象预报预测的灾害强度、影响范围和对象等,对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预评估。对于一些影响时间比较长的灾害,如干旱、台风、连续性暴雨等,应当滚动进行灾中评估。灾害过程结束后,对灾害情况、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做出全面评估。

第八条调查评估内容应当包括灾情及其等级、气象灾害情况及其强度、出现灾害的原因(包括对气象条件的科学估计)、预报服务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灾后恢复生产的气象建议等,

—5 —

写出调查评估报告,建立灾情档案。除了形成文字材料外,还应当照相或摄像,提供能形象反映现场真实情况的信息。

第九条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大型及以上气象灾情评估报告,及时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地市、县(市)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气象灾情评估报告的规定,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制定。气象灾情评估报告上报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抄送减灾司。

第四章突发公共事件报告上报

第十条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的有关制度要求,国家气象中心和国家气候中心制作季度、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突发公共事件报告,通过Notes邮件或Web邮件上报中国气象局应急办和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

(一)时间要求:每年4月、7月、10月和次年1月的10日前,分别报送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度突发事件报告,分别分析二季度、下半年、四季度和次年一季度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

(二)任务分工:国家气象中心负责整理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气象事件的基本情况,如事件、地点、起因、伤亡损失和处置情况要逐一列出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对策。国家气候中心完成对应时间段灾情统计分析、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未来预测发展趋势。

—6 —

第五章中国气象灾害年鉴编写

第十一条《中国气象灾害年鉴》由国家气候中心负责组织各有关单位编写。2月底各省级气象部门及中国气象局院内相关单位上报初稿,3月初召开“全国气象灾情核灾会暨中国气象灾害年鉴编写研讨会”,于12月之前出版。

第六章管理办法及考核

第十二条灾情上报采取分级负责制。

第十三条灾情收集、上报、普查、评估人员应具备较好的气象灾害业务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相应培训。

第十四条各级气象部门将气象灾情的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工作纳入日常业务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奖惩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将上述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迟报、漏报气象灾害信息以及未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核实气象灾害信息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2008年5月27日印发的《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气预函〔2008〕67

—7 —

号)同时废止。

—8 —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

附件3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气象部门的月、年与历史灾情(灾情普查)收集上报。 二、灾害类别 气象灾害就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与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本规范将气象灾害划分为17类。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见附表1。

三、灾情上报字段及说明 县级过程灾情上报字段共包含35项,分属:基本信息、灾情信息及附加信息等3类。各项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单位及说明等参见附表2。

四、灾情填报规范 (一)总体要求及说明 月、年与历史灾情(灾情普查)上报基本信息以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按照附表2所列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及单位等规范填报。 (二)基本信息 字段1:“记录编号”就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记录唯一性标识; 字段2:“上报所在地编码”指上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行政码; 字段3:“上报单位所在地名称”指上报单位所在的省、市、县; 字段4:“发生区域(地图选择)”指地图中标注的发生区域(点、线、区域、行政区等); 字段5:“填报人”指报送本次灾情的人员姓名; 字段6:“联系电话”填写填报人的联系电话,如填写办公电话需包含区号; (三)灾情信息 字段7:“灾害类别”参照附表1规范填写灾害名称; 字段8:“伴随灾害”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除主要致灾灾种以外的其她同时发生的灾害类别; 字段9:“事件编号”由4位数字组成,如1501表示2015

年某种灾害的第1次过程,前两位为年份后2位数,后两位为事件序号,10以下的序号前面加0,如果该事件为所属台风,直接按台风编号填写即可,事件编号由国家气候中心根据全国天气气候事件过程编写确定; 字段10、字段11:“灾害开始日期”、“灾害结束日期”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的起止时间,两个时间可以相同,按年-月-日填报(如2018-02-08); 字段12:“气象要素实况”填写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指标; 字段13、字段14:“气象条件致灾强度等级”、“灾情强度等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相关标准确定; 字段15:“预警发布情况描述”指发生灾害前发布的预警情况,包括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预警信号、警报,以及发布的手段与受众情况; 字段16:“受灾人口”指灾害过程中遭受影响的总人口情况,包括因灾致死、致伤、致病人口与因灾使生产、生活受到破坏以及家庭财产受到损害的人口; 字段17:“死亡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字段18:“失踪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字段19:“受伤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的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附件2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国气象部门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工作,准确、及时、主动地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组织防灾减灾提供气象灾害信息,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龙卷、冰雹、雷电、雪灾、低温冷害、冻害、沙尘暴、高温热浪、大雾、连阴雨、地质灾害、寒潮、森林草原火灾、其它共18类。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详见《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附表1。 全国气象灾情的收集和上报中灾害类别必须严格按照上述17类进行填写,不得随意增加其他灾害类别。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负责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普查、评估等的组织管理工作。 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本省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普查、评估等的组织管理工作。 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实时灾情监测分析,突发公共事件报告上报,灾情综合管理系统中灾情直报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国家气候中心负责灾情月报、灾情年报统计分析,重大灾害天气过程预评估,影响评估,参与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编写,灾害综合管理系统牵头开发及运行维护管理。 公共服务中心负责重大过程服务效益评估牵头组织编写工作。 县级气象部门、地市级气象部门负责本区域气象灾情调查、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省级气象局负责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汇总上报工作,负责本省灾情数据库建设和维护,负责本省灾情月报、年报上报,大型气象灾害过程调查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气象灾情收集、整理和上报 第四条各级气象部门通过设立气象信息员,实地采集数据或从政府和应急办、民政、水利、农业、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及时获取灾情及影响数据,灾情数据来源应确保合法可靠。 (一)灾情直报:当发生本规定第二条所涉及的气象灾害,且预估灾情达到小型气象灾害及以上标准时,或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时,县级、地市级气象部门应当在灾害发生的8小时内及时进行灾情数据收集和初报;按照上报终端内容、格式、单位认真填写灾情;灾情填写后应由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在灾情发生24小时内,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上报有较大影响的灾情;对于需要更新或者修订的数据应在48小时内及时更正并经过确认审核后上报;从政府或有关部门获取到最新灾情数据或最终核报数据信息 AAAAAA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2018年)

附件2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气象部门的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 普查)收集上报及灾情直报工作。 本规范自2018年10月8日起执行。2008年5月27日 印发的《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见气预函〔2008〕67号)同时废止。 二、灾害类别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民群 众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本规范将气象灾害划分 为18类。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 等见附表1。 附表1气象灾害类别的划分及说明 类别编号气象灾害类 别 具体说明及包含的灾害 01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此外,热带低压造成的灾害也从此类别上报 非台风(但包括台风外围云系影响)降雨灾害,包括暴雨、强降 02暴雨洪涝03干旱水、洪水、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涝灾、融雪性洪水、渍涝、农田积涝、城市内涝 包含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冬春旱、春夏旱、夏秋旱、秋冬

旱、黑灾。其中牧区冬季发生的黑灾,实际上就是干旱灾害 04 5 6 7大风 龙卷 冰雹 雷电 雷雨大风、飑线均按大风类别填写,但台风、沙尘暴不属于大风 灾害。 08包含暴风雪、暴雪、雪(冰)崩和雪害、积雪、雪凇、吹雪、白 1

灾气象条件引发的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灾等。 09低温冷害 零度以上的低温危害,包含春季倒春寒、夏季低温、秋季寒露风、 冬季寒害、冷雨、湿雪等。 10冻害零度以下的低温危害,包含冰冻、冻雨、冰凌、电线结冰、道路结冰、冰挂、雨凇、雾凇、混合凇、霜冻(含零度以上情况)等。 11沙尘暴包含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黑风等 12高温热浪 13大雾 14连阴雨包含春季连阴雨、华西秋雨等。 15地质灾害气象条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16寒潮 17 森林草原火 18其它不属于1-17类的灾害均填写为其它类 三、灾情上报字段及说明 县级过程灾情上报字段共包含32项,分属:基本信息、灾情信息及附加信息等3类。各项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单位及说明等参见附表2。

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朱良初中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朱良初中 2013.2

朱良初中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朱良初中抱着对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意识,为切实有效应对气象灾害,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 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制订本预案,做好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位,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学校在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朱良初中防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同罡 副组长:郭良明 成员:王效帅李天忠等校委会成员、全体班主任、校医 4、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日常工作职责 ①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准备必要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 ②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出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③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对学校的基建和修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广告牌、旗杆,以及围墙、自行车棚、宣传栏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查封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④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锅炉房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三、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2019年整理】公共气象服务110题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分) 1.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事业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并让用户了解和掌握一定气象科学知识,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理念: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 3.公共气象服务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 4.公益性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本质属性。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5.公共气象服务分类: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6.贵州省、市、县气象部门对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 12.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格式包括数据产品、图形产品、文字产品。 13.气象防灾减灾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14.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发布权限、业务流程发布预警信号,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 15.预警信号发布后,应当及时通过决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或以传真、电话等方式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12121”电话或手机短信、小区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告。 16.贵州省气象部门“三个叫应”措施,在县气象局是指叫应县党政及部门领导,叫应乡镇党政领导,叫应乡村气象信息员。 17.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固定网、移动

网、因特网、电子显示装置等手段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 18.发布(含变更)和解除预警信号后,应在十五分钟内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上传中国气象局,供全国共享。 19.接到气象灾害报告后,按照《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应在2小时内初报灾情。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2000年 1月 1 日起施行。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大风(沙尘暴)、寒潮、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22.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23.决策气象服务关注的重点工作为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和重大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保障服务工作。 24.《贵州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预警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可分为 4 级,从重到轻的颜色分别以红、橙、黄、蓝表示。 25.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__名称___、图标、含义和防御指引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霾等共10类。 26.《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27.《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中提到,2010年,实现县、乡两级政府有分管领导,每个乡有一名气象协理员,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乡建有气象信息服务站,至少75%的村(屯)要设有气象信息员。每个地(市)至少要有一个县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28.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29.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30.《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民政部门应当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并按照规定职责核查灾情、发布灾情信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保障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运行。31.县级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为不定时产品,仅当实时监测到或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标准[详]

附件3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 (征求意见稿) 一、适用围 本规适用于各级气象部门的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普查)收集上报。 二、灾害类别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本规将气象灾害划分为17类。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见附表1。 附表1 气象灾害类别的划分及说明

三、灾情上报字段及说明 县级过程灾情上报字段共包含35项,分属:基本信息、灾情信息及附加信息等3类。各项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单位及说明等参见附表2。

附表2 气象灾情上报基本字段及属性 WORD版本

WORD版本

四、灾情填报规 (一)总体要求及说明 月、年和历史灾情(灾情普查)上报基本信息以灾害性天气过程为时间单元、以县为地域单元,按照附表2所列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及单位等规填报。 (二)基本信息 字段1:“记录编号”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记录唯一性标识; 字段2:“上报所在地编码”指上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行政码; 字段3:“上报单位所在地名称”指上报单位所在的省、市、县; 字段4:“发生区域(地图选择)”指地图中标注的发生区域(点、线、区域、行政区等); 字段5:“填报人”指报送本次灾情的人员; 字段6:“联系”填写填报人的联系,如填写办公需包含区号; (三)灾情信息 字段7:“灾害类别”参照附表1规填写灾害名称; 字段8:“伴随灾害”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除主要致灾灾种以外的其他同时发生的灾害类别; 字段9:“事件编号”由4位数字组成,如1501表示2015

年某种灾害的第1次过程,前两位为年份后2位数,后两位为事件序号,10以下的序号前面加0,如果该事件为所属台风,直接按台风编号填写即可,事件编号由国家气候中心根据全国天气气候事件过程编写确定; 字段10、字段11:“灾害开始日期”、“灾害结束日期”指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的起止时间,两个时间可以相同,按年-月-日填报(如2018-02-08); 字段12:“气象要素实况”填写本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指标; 字段13、字段14:“气象条件致灾强度等级”、“灾情强度等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相关标准确定; 字段15:“预警发布情况描述”指发生灾害前发布的预警情况,包括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预警信号、警报,以及发布的手段和受众情况; 字段16:“受灾人口”指灾害过程中遭受影响的总人口情况,包括因灾致死、致伤、致病人口和因灾使生产、生活受到破坏以及家庭财产受到损害的人口; 字段17:“死亡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字段18:“失踪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下落不明、暂时无法确认死亡的人口数量(含非常住人口); 字段19:“受伤人口”指以气象灾害为直接原因导致的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培训资料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 预案》

**县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有效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保证我县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山西省气象条例》、《山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重大气象灾害或其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理工作。 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

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1.4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原则。 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 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做到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指挥机构 **县人民政府成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组。 组长:县政府分管气象工作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副主任 县政府协调气象工作的副主任 县气象局局长 成员县水利局局长 县农业局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1.1.3 灾情直报业务规范(1-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附件1: 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国气象部门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工作,准确、及时、主动地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组织防灾减灾提供气象灾害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处理办法》、《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关于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月报制度的通知》和《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统计报告制度有关问题的说明》等文件,在《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试行规定》(中气发[2005]96号)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定义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龙卷、冰雹、飑线、雷电、雪灾、冻雨、冻害、霜冻、低温冷害、沙尘暴、高温热浪、大雾、霾、连阴雨、渍涝、干热风、凌汛、酸雨、气象地质灾害、赤潮、风暴潮、作物病虫害、森林草原火灾、大气污染共28类。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详见《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附表1。 —1—全国气象灾情的收集和上报中灾害类别必须严格按照上述28类进行填写,不得随意增加其他灾害类别。 第三条气象灾情上报内容包括气象灾害基本情况以及气象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等16类共96项,各项的字段属性、单位及说明等详见《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附表2:(一)基本信息:记录编号、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区、市)、县编码、灾害发生地名称、灾害类别、应归属的常见灾害名称、伴随灾害、灾害开始日期、灾害结束日期、气象要素实况、灾害影响描述。

防灾减灾综合—防灾减灾与气象服务含答案

防灾减灾与公共气象服务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0.5分,计15分) 1.到《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规划期末,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率减少( A )以上,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出处:《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A.50% 50% B. 60% 50% C. 50% 60% D. 60% 60% 2.《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中所称气象灾害共( B )类。 A.27 B.28 C. 29 D.30 3. 灾情年报的上报时间分为(B)次。(出处:《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A.1 B.2 C. 3 D.4 4. 因灾死亡1(含)到3人,或者伤亡总数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属于气象灾害评估分级中的(D)。(出处:《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A.特大型 B. 大型

C. 中型 D. 小型 5.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的要求,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 A )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以上。 A.15-30 90% B. 15-30 95% C. 5-15 90% D. 5-15 95%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 A )要组织做好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查清本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 的损失等情况。. A.人民政府 B.气象部门 C. 民政部门 D.安监部门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工作目标提出,到( B )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A.2015 B.2020 C. 2025 D.2030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监测网络建设,要实现灾害易发区(D)两级气象灾害监测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台账模板 (1)

Xxx单位 气 象 灾 害 防 御 重 点 单 位

1组织保障. (3) 1.1领导机构 (4) 1.2单位概况 (5) 1.3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调查表 (6) 1.4工作制度 (7) 1.4.1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7) 1.4.2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类等级及防御指南 (14) 1.4.3舟山市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管理办法(试行) (25) 1.4.4嵊泗县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信息员职责 (29) 1.4.5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认证标准 (30) 1.5经费保障 (31) 1.6工作设施 (32) 1.6.1气象信息服务站 (32) 1.6.2信息员上网查看突发气象预警信息气象直通网络平台 (32) 1.6.3气象信息接收发送设备 (33) 1.6.4服务站年度工作总结 (34) 1.7队伍建设 (36) 1.7.1嵊泗县气象信息员申请表 (36) 2预警服务. (37) 2.1会议记录 (38) 2.2传播记录 (40) 2.3灾情报告 (41) 2.4预警设施 (42) 3应急准备. (43) 3.1应急预案 (44) 3.2应急避险点设置 (44) 3.3应急演练 (46) 3.5应急认证 (48) 3.5.1嵊泗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 (48) 3.5.2嵊泗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申请/认证表 (51) 4宣传教育. (52) 4.1计划、总结 (53) 4.1.1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及计划 (53) 4.1.2科普宣传小结 (54) 4.2科普宣传 (55) 4.3气象培训 (58) 4.3.1培训计划 (58) 4.3.2培训活动 (59) 4.4相关网址 (60)

气象灾害安全知识

【气象灾害种类】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每年由于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也

八种常见的气象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1.雷电 雷电是雷暴的俗称,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雷电电流可高达几百千安培,能量在1——1000亿瓦特,温度为6000℃~20000℃。地球上任何时候都有雷电在活动,每秒钟地球造就1800次雷雨,伴随600次闪电,其中有100个雷击地面,死亡人数在3000以上。雷电灾害是不可消灭的气象灾害,是一种局部的很猛烈的灾害性现象。从工厂、矿山、楼房、卫星、飞机到电脑、电视机、电话,乃至人体都会受到雷电的危害。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数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2.暴雨 我国气象标准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地质灾害。 3.大风 大风,近地面层风力达蒲福风级8级(平均风速17.2~20.7米/秒)或以上的风。中国气象观测业务规定,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米/秒(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为大风。有大风出现的一天称为大风日。在中国天气预报业务中则规定,蒲福风级6级(平均风速为10.8--13.8米/秒)或以上的风为大风。大风会毁坏地面设施和建筑物;海上的大风则影响航海、海上施工和捕捞等作业,为害甚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产生大风的天气系统很多,如冷锋、雷暴、飑线和气旋等。 4.冰雹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

我国气象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差异

我国气象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差异 我国常见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暴雨、干旱、台风、冰雹、寒潮和冷害等,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1.季节性差异 3~5月份,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等地,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春旱,严重的年份(如2000年),不仅农作物生长受到损害,人畜饮用水等都极为困难。 3~5月份,也是我国部分地区雷暴和冰雹灾害集中出现的时段。雷暴和冰雹这类强对流性天气,大都是因冷暖气流交汇,大气运动十分激烈,促使大气中的能量急剧释放造成的,所以大多出现在春夏过渡的季节。雷暴和冰雹另外一个集中出现的时段是夏季6~8月份。 7~8月份,梅雨期结束,整个长江流域普遍出现高温伏旱天气,在热带风暴影响较少的年份,高温干旱天气可以持续40~60天。 7~9月份,则是我国受台风频繁影响的季节。 夏半年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集中发生的时段。东部各地随副热带高气压的向北移动,先后出现汛期:华南地区4~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北方各地7~8月。汛期常常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 冬半年是我国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最频繁的时段。寒潮发生时,受其影响的地区出现强烈降温,有时出现冰冻,并伴有大风、大雨或大雪天气。 因为我国大气环流、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显著,不同年份的气象气候灾害差异十分巨大,增加了我国对气象气候灾害短期预测、预报的难度。 2.地域性差异 我国常见气象气候灾害的空间分布见以下示意图。

【思考】 造成我国气象气候灾害地域性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特别紧张? 我国华南地区的低温冷害与东北地区的低温冷害有什么不同? 5.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灾害 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气象气候灾害尤以干旱最为严重。 华北地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尤其是冬春季节雨水稀少,“春雨贵如油”。黄淮海平原是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和灾情最重的干旱地区,其平均受旱面积占到全国受旱总面积的46.5%,受灾面积占50.5%,因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占全国干旱粮食损失的32.1%左右。 西北黄土高原等地通常春旱连着夏旱。近30年中,大范围受旱就达13年。1994年甘肃全省出现严重的春旱和伏秋连旱,使60多万公顷耕地难以下种,200多万人口和15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996年陕西冬春连旱,全省90多万公顷夏田受旱,全省100万人口和2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我国日最大雨量分布图 我国气象部门的降水等级划分 【阅读与理解】 暴雨也是宝贵的水资源 我国是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暴雨带来的充沛降水是宝贵的淡水资源。特别在西北一些干旱地区,往往一、两场暴雨就决定了全年的降水总量,对农业、水电等各方面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题库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题库)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A国务院B省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乡镇以上人民政府 2、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标准的规定。 A国家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C住建部D国家标准委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影响(范围)、强度,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临时确定为气象灾害危险区,并及时予以公告。 A时间B地点C范围 4、擅自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A1万B2万C3万D5万 二、多项选择题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A种类B次数C强度D造成的损失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A国家重大建设工程B省级重大建设工程C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D大型太阳能、风能 3、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要求及时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A重要天气预报B灾害性天气警报C重大过程服务信息D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民政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A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B应急联络C信息传递D灾害报告 三、判断题 1、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对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对 3、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正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上一

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气象灾害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特征与危害,初步掌握避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运用资料,说明常见气象、水文灾害如寒潮、台风、旱灾等成灾的原因。 2.区域认知:运用图表资料,说明主要气象、水文灾害的空间分布,比较同一灾害在危害程度的区域差异。 3.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说出常见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方法。 【教学重点】 识记常见气象和水文灾害及其成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防灾减灾办法。 【教学难点】 主要气象、水文灾害的空间分布,比较同一灾害在危害程度的区域差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新闻联播》视频导入,关于2019年10月日本受超强台风“海贝思”影响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了解台风带来的灾害,并且思考还有哪些气象灾害,给我们的活动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1.洪涝灾害 (1)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学生通过课本复述概念。教师突出关键词,洪水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灾害,以便更好理解概念。 [活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读“我国洪涝分区”图(课件展示),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思考与我国降水和地形有何联系?

结合洪涝分区图得出洪涝灾害的分布整体状况。再通过我国地形图和降水量图得出分布与降水和地形的关系。进而讲解洪涝的两种类型,以及多发地区。 (2)成因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方向思考,由学生自主回答具体内容,教师再结合PPT展现,进行查缺补漏讲解。 (3)危害 通过图片先直观感受灾害带来的危害,再进行更全面的补充。 (4)防治措施 从成因方向出发,再结合监测和防御两大方面思考,得出防灾措施。 [活动探究]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 结合概念理解。 2.干旱灾害 (1)概念 通过一则气象局材料引入干旱的概念。 “中国气象局介绍,2019年9月,黄淮中东部、江淮中西部、江南大部、华南北部等地降水量普遍不足3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至9成。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河南、云南南部等地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其中湖北东部和西南部、江西北部、湖南东北部和安徽西南部达到特旱程度。”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学生通过课本复述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区别“干旱”和“旱灾”。 [活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读“我国干旱灾害发生图”分析我国旱灾成因。 (2)成因 读图得出我国旱灾主要分布地,并且结合我国降水情况得出分布成因。由我国过渡到世界

人教版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学设计附练习

4.5
气象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对比识记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 2.学会分析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的原因及分布。 德育目标 1.通过对寒潮、台风等正反两方面分析,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全面看待问题。 2.通过本节课学习,树立学生“防灾、抗灾”意识,提高应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教学难点 各种气象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教学方法 1.采用读图指导法,分析气象灾害的原因及分布,理解本课难点。 2.采用播放录像、收集报刊资源等,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监测、防御。 ●教具准备 录像节目、报刊资料、投影仪(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中学习了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了解到大气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 层,同时通过大气运动,大气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有一些影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如台风、洪涝、干旱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4.5 气象灾害”(板书)b5E2RGbCAP [讲授新课] (投影资料) 据联合国公布, 1949~1980 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 121.3 万人, 其中 61% 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在我国,每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 失(平均每年 500 亿~600 亿元人民币)的 57%; 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 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 1 万~2 万人)的 40%。 同学们,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气象灾害的严重性,而且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 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p1EanqFDPw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板书) 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 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这种气象灾害。DXDiTa9E3d 二、主要气象灾害(板书) (一)台风(板书)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县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目的 有效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保证我县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山西省气象条例》、《山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重大气象灾害或其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理工作。 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

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原则。 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 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做到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指挥机构 **县人民政府成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组。 组长:县政府分管气象工作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副主任 县政府协调气象工作的副主任 县气象局局长 成员县水利局局长 县农业局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交通局局长 县公安局局长

气象灾害安全知识

气象灾害安全知识 一、气象灾害种类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二、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的重要性 据有关自然灾害情况分析表明,全世界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大约有70%左右的灾害是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因此,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三、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 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暴雨 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热带气旋(台风) 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冰雹 冰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 低温冷冻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冻害年如1968、197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197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雪灾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旱涝灾害的损失又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0%左右。旱涝灾害的损失之所以如此严重是因为它发生频繁,而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已经直接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了解旱涝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进行旱涝预测可大大降低灾害发生的几率,为旱涝防御措施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近几十年来,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越来越严重。旱涝不仅直接导致农业减产,粮食短缺,而且其持续累积会使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全面认识旱涝灾害的本质及发生规律对于预防和减轻旱涝灾害,加快流域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是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同时水具有两重性,当水与经济社会环境相制约和瓶颈的时候,水之为害(赵春明等,2002)。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因素是水多或水少,水多则涝,水少则旱(欧阳惠,2001)。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同时降水量的多少是一种随机现象。旱涝灾害的危害程度,随着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协调程度而变化。早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损失相当严重的灾害类型。旱涝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最直接的是农业的减产,此外,洪灾冲毁耕地、房屋,造成人口死亡,灾民无家可归,社会安定受到严重影响。近50多年来,我国洪涝的发生呈明显的阶段性,大体上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前期洪涝面积较大。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洪涝面积较小。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至今洪涝面积又趋势增加,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增加趋势更为明显。其中20世纪90年代洪涝灾害最严重,平均洪涝面积达1.5314亿hm2,是1950~2003年平均洪涝受灾面积(956万hm2)的1.6倍,是解放后前30年1950~1979年(平均洪涝受灾面积710万hm2)的2.1倍。1996年全国各地洪涝灾害受灾耕地面积达1960万hm2,受灾人口3.23亿人,死亡5340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796亿元之巨。进入21世纪后,洪涝灾害略有下降,但2003年淮河、黄河等流域再次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暴雨洪涝使2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1400多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00多万hm2,绝收400多万hm2,房屋倒塌24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100多亿元。 干旱在世界上被列为第三大自然灾害,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干旱出现的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导致农业生产的直接损失大,再加上它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植被等的潜在影响,因而是世界上尤其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李克让,1990)。中国干旱地区面积占全国自然灾害影响面积的6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