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课题行动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行动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行动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行动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汽车区第七小学

一、背景介绍:

在教育研究实践中,规划课题体现了“规划”的需要和“集体”的需要,往往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前瞻性和理论性,与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实时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让教育科研的重心下移,让教育科研的方法通俗化,让科研课题的内容个性化,让科研课题的承担者个别化,应该是新时期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小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小课题研究是与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教师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为归宿的研究活动,研究主体是教师。其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引领老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实实在在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个一个小问题、实问题。

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有利于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更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实际,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校从2004年开始坚持以“小课题研究”激发老师们的专业发展热情,走上幸福发展的研究道路上来。“靠研究推动工作,用学习成就人生

”,一个蓬勃、有生命力的学习型组织已经在七校悄然建立。目前我校每位教师都有一个研究的小课题,共59 个,小课题组13 个,我们认为开展小课题研究基于以下认识:

1、小课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际,是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小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小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研究中专业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3、小课题的研究可以打造研究型组织,增强团队的科研意识,形成学校科研体系,助推学校发展。

二、主题介绍:

成果展示的主题是“小课题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求体现小课题研究怎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小课题研究怎么打造学习型组织;通过小课题研究来构建校本研修的体系和方式,使其促进学校的特色文化的形成等。

三、成果展示的思路:

以小课题成果展示为主线。通过观看学校和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资料以及七校小课题专题片来了解五年来七校整个小课题开展的情况。

以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现场和学生素养的展示来体现教师和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的经历和成果。

以小课题研究的策略为重点。通过校长和教师的经验介绍,为小课题研究提供范例和策略,体现小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

四、主要内容:

第一项:看小课题研究资料。

第二项:观看七校小课题专题片。

第三项:教育局郭彬书记致辞。

第四项:钟梅校长汇报《小课题,大文章》

第五项:小课题成果展示:

1、英语小课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微格课《家庭》上课教师:曲伶慧

2、音乐小课题“竖笛教学培养学生音准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果展示《快乐竖笛,快乐吹》指导教师:王勇

3、六年级语文小课题“语文读写一体化实践研究

学生展示:辩论会《读书有益,读书未必有益》

第六项:教师代表发言

美术教师孔祥朋:《牵手小课题,追求高效课堂》

语文教师杨建宇:《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成长》

五、得到的启示:

通过这样的成果展示,力图体现小课题研究在教师教育教学中实用价值;小课题作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习型组织,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和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小课题经验展示会,向致力于小课题研究的同行们展示我校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并把我们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为小课题研究提供研究的资源。五年来,我校在小课题行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形成了一定的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的经验是:(一)建立健全小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

经过4年的小课题研究探索实践,我校逐步建立健全了四级组合型科研队伍(教科研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备课组组员)和三级网络管理机构(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科研室→教育科研学科组),学校教科研室制定了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确定了小课题研究流程,印发了“小课题研究过程手册”,科学

规范的指导全校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

(二)规范小课题的研究过程管理

做法一:明确问题的来源

小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从哪里来呢?经过梳理,我们把问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内部根源(对教师自己行为的反思),二是外部根源(对别人行动的反思)。

针对这两种问题,我们确定了两种研究过程:即“开放型研究过程”和“定向型研究过程”。开放型研究过程的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查研究——重新确认问题——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观察收集数据——分析、反思和评价效果——撰写研究报告。

定向型研究过程和步骤是: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制定一个实施方案——在教学中实施这一方案——实施中调整方案——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和评价效果——撰写研究报告。

这是两种过程的具体步骤,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课题的确定范畴,开放型研究过程的课题来源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定向型研究过程中课题的确立来自于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把这些方法实施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体会、去应用。两种过程的研究都根植于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

做法二:确定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

应该说,我们的教学工作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的问题,那到底选什么样的课题进行研究呢?遴选的标准和原则又是什么呢?我们送给老师三把钥匙:即“近”、“实”、“小”。

——“近”就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

——“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小”就是切口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

在“近”、“实”、“小

”原则的指导下,老师们纷纷选取了自己的小课题研究题目,这是我们主要开展的小课题研究项目:

从以上各项课题可以看出,从纵向上包罗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音乐等各个学科,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再从横向上看,语文学科的课题分设以下几个方面: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积累等几个方面,数学学科的课题也分设为口算、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审题能力培养等几方面,确保了学科教学研究的深入有效。

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我们又把它分为个体研究和群体协作研究两种方式,其中教师的群体协作研究模式是我们大力提倡的。在各项小课题下,各学科,各学年把质量意识落实在课堂中,去寻求再次,又分设了若干个子层课题,

例如我校的高年组数学确定的“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这一课题,老师们分头选定了以下四个问题进行研究

——选择什么内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

——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体现问题的价值

这几个问题分头研究,形成策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个体研究我校也有成功的范例。杨建宇老师从03年开始,一直坚持作文教学的研究,他的小课题研究走过了以下历程:

03年“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会作文”

04年“细节描写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05年“作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研究”

06年“作文教学讲评课的教学模式研究” “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重点段的描写促进作文有效教学”

从研究问题当中不难看出,杨建宇老师一年一小步,几年一大步,在作文教学领域当中智慧的思考,勤奋的耕耘,个性化教学风格逐步形成。

做法三:确定小课题的研究方法

根据小课题开放性、定向性研究过程的特点,我们把“行动研究”确定为小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我校确立“多人同课+小课题研究” 为教师小课题群体协作的研究模式之一,即从课堂教学入手,以课例研究为平台,开展小课题研究:

环节一——多人同课: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基本单位组合成研究小组,选取大家均感兴趣的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同课多轮和同课异构的研讨。

环节二——小课题研究:在多人同课研修中,每个教师针对上课实践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点(即小课题)进行分析诊断,并通过亲身实践去验证自己的预设。通过不断的观测、思考、实践、研讨,逐步形成小课题成果。例如刘维娜、梁盈盈老师研究的“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课题,她们选择了二年级长春版教材《昆虫世界》一课进行同课研讨。

第一次上课的刘维娜老师在预设的时候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导入环节安排了谜语、昆虫录像,还有一些头饰,预计课堂教学效果应该很好。可实际情况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没

有被调动起来,整节课平平淡淡。为什么能出现这种情况呢?在与教研员的探讨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原来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是:

(1)没有准确把握本课生字的特点,

(2)教学时对生字平均使用力量,

(3)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分析字型,所以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仔细分析教材后,梁盈盈老师进行了同一堂课的第二次教学。(点击)因为本课的生字大都是带有“虫字旁

”的(分析表),所以上课时用“你发现本节课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你准备怎样记住它?”这样一个问题发动学生思维的马达,(图片)教师灵活的,详略得当的处理这15个汉字,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效的提高了识字效率。

经过一个阶段时间的实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课题组成功总结出了4种策略,即:

(1)掌握识字方法,利用规律识字

(2)在游戏中识字

(3)在生活中识字

(4)与阅读结合巩固识字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们经历了“在行动中、通过行动、为了行动”的行动研究过程,

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的反思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到行家的专业发展过程。

做法四:一题一档,规范小课题研究管理。

针对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学校还采取一题一档的管理办法,确定课题编号,开展研讨活动监控小课题研究过程,指导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记录。(孔祥鹏档案)

做法五:多样范式表达研究成果

在实践中,很多老师因为惧怕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从而畏难于小课题研究,我们倡导老师用教育博客、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等研究表达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我们尤其倡导老师们通过博客平台撰写“教育随笔”,这种可长可短,自由互动的方式,让老师们放飞了思绪和想象力, 效果十分显著。我校的这种做法于07年7月3日被《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报导,08年1月10日,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国教育报》校长座谈会上,中国教育报的赵书生社长、翟博副总编对我校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做法给与了高度的肯定。

(三)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第一、打造了一只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我们认为,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找到自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有助于教师找到感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助于教师找到价值——让自己成为重要人物。我校连续几年召开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听着老师们的精彩演绎,你就仿佛看到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奋争的过程、一个痛苦的过程,付出了汗水和心血,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破茧而出,舞美翩跹。小课题研究在我校营造了浓郁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团队式教学研究氛围。学校“同课异构”的教师研修活动获得全国

《“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第十届年会团队成果展示会》成果评比一等奖。

第二、提升了教学质量,明确了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来,我校连续三年,6次参加教育局质量测试,被抽测年段均平均分总分名列榜首,奠定了七校的质量品牌,学校也多次获得区教育局教学质量管理奖和先进集体奖。在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初始,老师们认为会影响教学工作,另外教学工作本身就很繁忙,哪有时间开展教育科研呢?现在,我们得到了共识:教师的工作时间( T) = 教学时间( I) + 研究时间(R) 。当T 值不变时, I 值越大则R 值越小。反之, R值越大则I 值越小。当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时, 就有可能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 在不一定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学校跻身省市名校行列,提升了知名度。

凭借着“小课题研究”的这块平台,学校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研修特色。于2004年光荣的被评为了长春市首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于2003年11月在长春五中介绍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经验;2006年4月在西五小学汇报了我校开展“教师叙事研究”工作的具体

做法。08年9月,我校又被长春市教育局命名为“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示范校”,韩长赋省长亲自给予颁奖。

五年来,七校以“小课题”为载体引领全体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执着迈进,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和社会声誉。开展小课题研究,已经让七校人喜尝了累累硕果,小题大做,小题深做,小题精做,立足小课题,做好教育这篇大文章,让小课题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行为,思维方式,让我们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高速。

在课题研究中促教师专业成长-精选教育文档

在课题研究中促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面简称《指南》)的颁布,在解读《指南》精神,推动全园幼教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推动课改的关键。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现实情况是新教师中非专业教师的比例高达80%,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更 是迫在眉睫。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有很多,而课题研究让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育实践,既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能丰富实践活动,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而实践也证明,我园通过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开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课题立项,为全园教师搭建参与课题研究的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我园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实验幼儿园,课题申报之前即将乔迁新园,面临全园性的环境创设。根据《指南》中有关环境的要求,针对园里环境创设中存在着①内容片面化②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不强③环境创设的保留时间过长④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⑤主题活动中的环境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等问题,幼儿园立足实际,紧密结合园里的日常教学、教研工作, 于2013 年6 月申报了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旨在将环境创设纳入课程实施中,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

位,以幼儿为本,结合主题活动创设一个幼儿能不断参与并与之 对话”的活动环境,使之更好地、更灵活地为实现主题活动教育目标服务,使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题获批后,经过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决定在全园实行,每位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针对问题、反思实践,满足了教师专 业成长的需求。 在课题研究中探索,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专业成 长。课题研究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过程。首先,幼儿园为大家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学习经费,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相关资料:《在墙面环境中学习》《环境创设》 区角新视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等书籍。同时,课题组成是上网查阅、搜集资料了解该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价值,经过共同探讨后决定细化课题的研究内容,把“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分别从幼儿的审美、认知、社会性发展三方面的价值进行研究。最终决 定在小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审 美发展的价值研究”,中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 设整合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价值研究”,大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社会交往发展的价值研究”。由三个年段的年段长负责课题的实施工作。各年段长分别拟出了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新城铺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措施 1、开展校本研究:校本研究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行动”与“反思”搭建了平台 “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取向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校本研究的特点:“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2、经验+反思=成长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难怪,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反思=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的成长公式。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3、不断完善教师组织的学习机制 (1)、自主学习。定期和不定期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目和教育报刊上的文章篇目,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为教师们研讨提供了共同的话题。 (2)、信息交换。通过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组织教师学术讲座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彼此间的信息交换,从而丰富每位教师的信息量。 (3)、专题论坛。组织教师在一起对某个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以至引起争论,达成共识。 (4)、学术沙龙。组织教师在一起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大家的观点

相互碰撞、充分磨擦以达到较为一致的认识。 4、促进教师自我实践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我们与教师一起学习了教育理论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 (2)、剖析教学实践,完善教育理论。我们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行动中研究,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和丰富教育理论。 5、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撰写教学笔记。培养教师坚持撰写教学笔记的习惯,教师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得与失。 在新课程推动下,校本培训走向更加生动开放,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让学校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从而去创造基础教育灿烂的明天。 6、构筑宽阔的教师发展平台 (1)、倡导团队精神,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校本研究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提倡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因此,在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认真组织了各级各类有益活动,多层面地为教师提供了同伴互助、协作对话的交流平台。 (2)、内外挖潜,让教师在专业引领中提升 校本教研强调立足学校,充分发挥校内的教育智慧,尽量盘活校内资源,由学校教师共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鉴于此种理念,注意在校本研究过程中培养一支爱学习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网络、音像、图书资料的间接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的学习和研究,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思想理念层面的专业支持。

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讲座文稿[技巧]教学文稿

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 今天我讲的谈不上业务讲座,因为我也和大家一样,也在学习中,只不过先学一步,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将我学到的有关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大家做以交流。也许我所讲的内容并不能给大家带来多大的帮助,但只要大家能通过今天的交流,对科研方面只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为了让大家高质量的开展小课题研究,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我先简单地说一说我校的科研课题。上学期,我校申报并立项了课题《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与矫正策略》。要想不流于形式,大家首先要真正了解此课题,明确课题的意义,知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大致包括哪些。在此我列举几个:比如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建错题集的习惯、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认真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等。 众所周知,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这学期我校将重点开展

习惯课题实践研究活动。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课题研究 有道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对所选择的课题的计划设计、借助科研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大家可能早有耳闻,一提到课题研究,一些教师就觉得头疼,其实,过去我也这样,觉得科研都是专家们的事,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咋研究不都是一回事,结果不都是一样,走形式、走过场。开题时轰轰烈烈、中间无声无息、结题时抄抄写写、材料东拼西凑。也有一些教师把科研当成是一种负担,认为我们教师一天到晚这么忙还搞什么科研。还有一些教师以为交几篇论文、随笔就是搞科研了。一直以来科研就给教师们造成了一种误区。其实这样想就错了,科研、教育教学实质上是一个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鱼离不开水”、“瓜离不开秧”一样,所以科研离不开校园和课堂,没有每天的教育教学,就没有科研。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实质上每天都在搞科研,只是没有对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过程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说的多、做的多,写的少、留下的记录少。只是没有规范并及时积累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及时推广应用而已。比如:我们教师每天面对教育教学,每天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你们都采取相应的策略把它解决了。(例如:有的学生调皮捣乱,教师在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还有的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让学生愿意学,所以在平时备课时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材,备教法、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课题-开题报告-给课题学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于发友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负责人所在部门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一、研究背景 1.选题意义与价值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育的主体——高素质的教师。深化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理清制约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对丰富教师发展理论,改进国家教师决策,提升教师发展水平和境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尤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建设高素质、高品位的幸福的自主发展型教师,对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得特别紧迫和关键。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因此对它的理解也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此,笔者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作一综述。 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学职业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①佩里(Perry,P.)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② ①转引自刘河燕“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实质及标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380页。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法于举措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教师专业成长的办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对一位校长或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从关注教师开始。”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做到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把教师的发展摆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去抓,切实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教师必须首先要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部曲:学习、研究、实践。具体可分为以下16种活动。 1.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 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通过博览群书,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可以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是把别 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

近几年,为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教师的精神食粮,使教师保持必有的理性和深度,学校每年都要征订了各科的教育报刊杂志,根据专家的建议购买了教师必读的部分书籍,初步建立了教师专业素养书架。 每学期开展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先后读过《爱心与教育》、《不做教书匠》、《做最好的教师》等书籍,并要求老师读完后要写出读后感。学校搞活动,发给教师的奖品也都是书,先后发过《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没有孩子是差生》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书香校园初步形成。 2.师德培训 周济部长说: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要把爱与责任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为此,我们大力倡导“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教风,要求教师每天做到四个一“尊重每一个家长,关心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震撼了老师们的心灵,师德修养得到了提升,灵魂得到了净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专业引领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 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假、大、空”等不良现象,实效欠佳。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倡导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没有大课题,但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可以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但应该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 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呢? (一)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要使选题有价值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期末语文字词复习方法”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类似于“英语口语测试与学生英语成绩提升研究”,就符合“小”的原则。“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如“毕业班后进生转化研究”、“加强学生课堂自主管理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口语表达兴趣之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等等。 (二)小课题研究的流程 选好课题以后,就要着手研究。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青年教师:教龄1-5年的年轻教师 营: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军队驻扎的地方;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团,下辖若干连。我们所指的营既是一个青年教师组织,又是一个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阵地。 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我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在培养一批拥有教科研才能,课堂教学才能,班级管理才能的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对事业一腔热情,对学生一片真情,对学校一片深情的优秀教师团队。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外研究情况 从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校本培训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美国,教师的专业化标准被定义为:(1)具有相应的实际教学能力;(2)具有教学设计的独创性,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3)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开展教学研究。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对教师提出了五项要求,概括起来是:学生——知识——管理——研究——合作。

2、国内研究情况 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同年,教育部在上 海召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提出 把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和“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同教 育教学的发展、学生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有效性紧密结合。 通过“青年教师成长营”这样的路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还 没有学校尝试进行,因此我校提出这课题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新教师发展的新路径,构建“青年教师成 长营”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集管理、教学、科研 为一体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以点带面达到塑造一支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才情教师队伍的目标。 研究内容: 1、青年教师成长营的构建研究 (1)营地建设:即包括固定的场所(学校专门的培训教室)和流动的场所。 (2)营员: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近年来“教师专业化”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出现的一系列新变 化和新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 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我国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过程为本课题的研究 提供了依据和帮助,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农村教师成长的途径和目标 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是比较低的,在资源上和城市教师有很大差距,教师成长受到限制。本课题的研究一是为了促进农村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二是为了提高其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三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赋予农村孩子以优质的竞争力。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 1.开展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操作机制。 2.在络化下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明确网络化对教师能力发展的新要求,逐步培养一支能够恰当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民乐县三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共有教师32人,通过对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32名教师中认为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没有足够时间的占32%,没有良好环境的占45%,缺乏专业指导的占50%。如何探究出一套适宜我校教师发展的路子,是 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查我校基本情况,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对课程改革中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技术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以及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还有许多困惑。我们认为在加强校本有效培训的同时,要大力强化校本有效研修的力度,才能真正使教师走进新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而我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城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 子女、留守儿童增加,都为我们必须全面改变教师队伍的素质, 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育现状提出了挑战。为了响应党的“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号召,我校必须从改变教师入手,因为成就教师, 就是成就学校,就是成就学生的未来。因此,本课题探索和建立 特色式农村教师“网络教研”,通过“网络教研”实施研究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并付诸实践,特别是以运用网络研修为亮点,以实践“同课创新型再构”为创新点,进行校本有效研修,具有本地区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发展性和 代表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具有 实用价值。 四、研究内容设计与方法的理论价值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审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语言文字教语言文字,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语文与实践的联系,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增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和个性特长;依据创新教育相关理论,以培养创新智能为主线发展

学生的创新素质;了解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总结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三、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 (一)语文实践活动课组织形式的研究 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初步认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形式有语言交际实践、语文操作实践、语文活动课实践和语文社会实践等。 1.语言交际实践 (1)课前练说(2)专题讨论(3)主题演讲(4)问题辩论(5)采访活动(6)争当小广播员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 2.语文操作实践 (1)黑板报(2)橱窗(3)手抄报(4)操作与习作(5)语文乐园等方面进行研究。 3.语文社会实践 (1)专题研究报告(2)社会调查(3)访问(4)社区服务的计划与总结(5)观察大自然写心得体会(6)社会宣传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教师素质的提升培训,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素养,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学校把课程计划的要求与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结合起来,开展了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的培训。我校根据上级要求,有计划、有步骤认真实施。 教师项目化管理校本培训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着手准备本次教师项目化培训的相关工作。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领导小组就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专门会议商讨如何实施本次培训,将项目化管理校本培训作为学校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全体教师会议向教师宣传本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务实性,使全体教师深刻体会到本次培训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自己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本次培训工作之中。 (二)制定奖惩制度: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听好辅导课,记好笔记,及时完成作业。 2、集中培训辅导,建立签名制度,无正当理由不准缺席。如请假的,事后应补课、补笔记。 3、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应带头积极参与培训,做到学习认真,成绩优秀。 4、针对培训内容每位教师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上示范课、研究课,做到人人参与,同时每位教师教师积极认真完成分配研究任务。根据每位教师参与学习的态度、作业与成效,评选继续学习先进教师若干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教师项目化校本培训的实施途径 1、加强学习,理论引领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教师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我校对教师培训、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型”教师,学校通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专题学习会、区级街道级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经验介绍、学校教育教学论坛活动、教师小组学习研讨活动、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平台,营造氛围。通过聆听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铺设学习文化气氛形成的底子。因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新的教学理论来支撑,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研究的基础。 2、开展集中校本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需要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交流与分享,为此,学校为教师培训提供教学实践智慧碰撞的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一般要经历学习积累、拓宽发展、完善成熟、改革创新阶段。伯利纳(Berliner,1988)认为,教师专业成长要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于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他指出,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需要3―4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经过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那么,怎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如何使一名新教师经过若干年的培养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呢? 一、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可以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惟一途径。因此,教师应主动购置一些专业书籍,进行专业提升。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对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教师需要经常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理论底蕴,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优秀教师都有一个读书嗜好,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要敦促教师养成爱看书、善于看书的良好习惯,关注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知识,科研动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还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等基础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新课程呼唤“反思型“教师,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一个反思型教师应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把自己放到学习者的位置上。例如,教师可以加入专业的学术组织,定期阅读有关专业文献,及时了解所教学科和教育领域中的最新进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此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在上课、听课与评课中总结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师的发展成长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支持与协助。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教给新教师。我校每年都有新教师进入,我们依据本校实际,将多年带过毕业班的相对教龄较长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接对。如相互听课,让新教师模仿学习,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风格等学起,快速成长,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学校每学期也安排不少公开课,让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整合、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法的确定、知识点的落实、重难点的突破等方面都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把握,进行精心备课、反复修改,认真授课,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加以概括总结并认真反思,使全体教师从中受益,从而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在相互学习和探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与好习惯同行争做实小美少年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基于此,我校确立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重中之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着手,用爱心和细心塑造每一位学生,用多彩的活动吸引每一个孩子,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营造育人环境,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好的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熏陶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我们首先从营造氛围入手,合理规划,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件都闪现出成功教育的光泽。例如,在甬路上精心绘制了娇艳的小花,让花儿陪伴孩子们文明走路;用“修德、育智、求美”校训命名的每幢教学楼,以及气势恢弘的“杏坛讲学”“东方少年墙”及奥运标志墙,时刻引导孩子们“修身正行,健体求美;在教学楼内设立科技、童话、德育、艺术、读书主题长廊,引领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求美楼的“实小小名士”和“校级读书小博士”两块光荣榜,激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而班级门上赫然悬挂的特色标牌、班主任寄语、班级宣言等,时刻提醒学生不忘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教学楼内随处可见的温馨小提示,既美化了学习环境,更时时提醒孩子们“安全第一,文明相伴”……一草一木皆能说话,一楼一室皆能育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无形中提醒孩子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环境育人的同时,我们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橱窗、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同学发出“良好习惯伴我行”倡议,号召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如通过讲述“福特应聘”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校园随处可见“环保小卫士”的身影,课间、中午、课外活动,他们三五成群,手提塑料袋在校园里捡拾杂物。 为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制定了《“美在课堂”——实验小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学会倾听、书写规范等方面教育,注重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每学期我校都多次举行硬笔书法比赛、读写姿势比赛,促使学生养成了正确的读写习惯。 为使队员明确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我校制定了《言行美从我做起——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一天从早晨、课堂、课间、午间到放学都应该怎样做,使学生心中有规范,行为要规范。同时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小干部们身披绶带,宛如坚守岗位的值勤战士,成为全体队员“文明伴我行”的一道重要防线。 二、改革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手段,督促学生不断发展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举止文明、行为规范的心灵之美,活泼欢快、充满朝气的健康之美,经典诵读、丰富积累的读书之美,参与体验、精益求精的特长之美等都是学生之美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全面开展了“我是实小美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分类制订《“我是实小美少年”班级和校级评价标准》,内容涵盖文明、清洁、学习、读书、健身、特长、社区实践七个方面。并

小学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1

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科研的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提高或解决的小型的教育科学研究。我们能够想象得到每位中小学教师每天被大量琐碎、无序、繁杂的各种问题所包围。越是这样就越不能选择题目偏大的课题,以免出现课题大题小做的现象。为了做好课题研究,我们应该是基于“小现象”、“小问题”的研究,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做小课题研究重在选题,选题要切中要害,不能太大,要有实际意义的小问题才能算小课题研究。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呢? 1、选题切口要小。这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点,新课改提出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你是就哪一种学习方式转变谈这个问题?这三种学习方式虽有区别,却有联系。是怎样区别,又是怎样联系的?基层老师做课题,最好不要做这样的大课题,而应该选择预习、课堂听讲、作业等学习环节的一个方面来研究。有老师选择“下课前五分钟的教与学”、“怎样提高教师发问的有效性”等选题是比较合适的,这是从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种现象等入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2、研究内容小处着眼。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从小处着眼,研究内容一般只针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可以是在班主任工作或在任教学科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只是一个教育教学细节。例如“学生怎样倾听同学的发言”或者是“怎样培训学生的倾听能力”,

其研究的范围就让人一目了然。 3、着力小问题。小课题研究目的是解决是教师遇到的一些细小问题,它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课题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例如“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怎样指导学生背课文”、“学生上课懒得举手发言怎么办”等这样的小课题,以小见大,耐人寻味,解决的都是教师身边的小问题,好操作,易出成效,还可以尽快让教师体会到小课题研究的好处。 因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要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操作方法应有不同的侧重:对于总结性的课题,要根据自身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或案例设计一套可操作性的模式和策略;对于问题性的课题,要着力分析问题的成因,阐述问题解决中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对问题解决中的方法、过程详细阐述;对于应用性课题,即优质教育教学模式、方法的应用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应用,首先要着眼于使这些模式、方法与理念的本土化改造,以适合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对这些方法、模式或理念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形成本地区可操作的模式与策略。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人员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如一个备课组,或是教师自愿组成的一个团队。人员构成应尽量简单。我们从杂乱无序的教育教学中梳理出科研着手研究的真切问题,是一项从事课题研究的重要能力。而且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和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教师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课题研究方案

“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的自我更新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 但是我校是一所具有三十多年校龄的老学校,教师的年龄都偏大,其中35岁以上的的占全体教师的94 %,35岁以下的教师仅有4 人,占全体教师的 6 %,综合起来看教师普遍具有职业倦待倾向,对 于专业化成长没有自主自觉的需求.而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校学科 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学校整体来讲,对于教师的培 养有利于优化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 可持续发展。并且当前的生命化教育也迫切需要提高教师专业自主性,参与教育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所以,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为教师搭建一个科学的学 习平台,使教师不同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将学校办成教师专业化 发展的学校,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进行成长记录、教育叙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研究,促进教 师专业成长

2、进行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行教师才艺展示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课题研究的难点: 让教师有成就感,促进教师乐于不断改造生活,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教育教学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实施中,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获得客观资料。实施中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于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关注教师专业的发展变化,发现问题、寻求策略、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手段: 1、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教师自我成长需求。 2、教师剖析自身特征,谋划自身专业发展,制定《教师成长的自我规划》。 3、根据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实际,从充实基础,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终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确立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4、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足学校(教研组),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让课题组老师认领子课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标的实现。 5、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建立学习型的教研组,构建学习型学校。形成以校为本的“校本评价”。

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观念、探索与发展 作者:车言勇 一、观念: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智者不惑)——要为小课题研究寻找充足的理由, 并赋予积极的意义 在教育路上,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认识,而不取决于行动。虽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坚持关键在行动,能否成功不在想的多少而在做的多少。但我个人认为,认识比行动更重要。因为行动源于认识。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正误,决定行动方向的对错。认识高低,决定行动效果的优劣。所以,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为什么要开展小课题研究,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毕淑敏说,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正如小课题研究一样,如果你对它没有任何兴趣,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毫无意义。如果你觉得它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作用,那么可以为之寻找充足的理由,可以赋予它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这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 下面,我从公私两个方面,为小课题研究寻找充足的理由,赋予它积极的意义。第一个方面,对公而言,通过教育科研,通过小课题研究,我们能优质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的立业之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教育随之转型。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计划经济是人道,是按照统治者的意图来人为调节,它强调的是长官意志和利益平均,实际上形成了若干等级、整体发展滞后和许多人为的不必要的麻烦,在教育教学领域,其思想体现就是以为中心,其行为表现就是强调上级的命令、发展的整体推进、教学意志的落实和共性的发展,实际上造成了没有办学自主权(千校一面,同挤一桥)、同步发展(大家齐步走,强校不强、弱校不倒,有岭而无峰)、被动(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和个性的泯灭(万人同语);而市场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和目标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和目标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培养必须立足于教育实践。而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是教师平时工作学习、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渠道。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教学能力的保证。为切实抓好校本教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和实施。 一、建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运作机制 (一)校长是教学工作的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是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带头人,为了使校长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和组织者,校长与校领导成员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在不断的学习中,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正在向五个方面发生转变:1.由封闭式思维方式向开放式思维方式转变;2.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转变;3.由管理型向学者型转变;4.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5.由单一知识结构向综合知识结构转变。在不断的学习中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投入到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去。 (二)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大力的支持 我们融会了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比如,为教师订阅了多种教育期刊,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上了宽带,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这些都直接服务于教师。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校本教研规章制度;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积极为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做研究型教师,学校督促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写出教学论文,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学校经常给教师创造施展才能和表达认识的机会,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重视教师的研究,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释放教师的创造精神,特别是允许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我们知道,闭门造车是不会前进的,只有走出去,多学习、多交流,才能开阔视野,因此,我们不放过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多次派一线教师到各地学习,到兄弟校听课学习,在学习中反思与运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生变化。 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三)我们依据学校的具体实际建立了学校管理体制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学校管理体制是校长抓好教学的前提。我校实施校长负责下的主任分工责任制及教研组并列体制。实施校长、——教研组长——教师的三级管理,使教学各环节紧扣,管理脉络清晰。 二、确立学科研究主题,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一)集体备课有实效 教师要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必须从“上好课”开始。我校历来主张教师必须备课,并严抓了课前设计。新学期伊始,我们研究了先进的备课形式及内容。校长与校优秀教师刘冉共同研究了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为范例,下发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