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变量模式分析在反社会人格障碍中的应用

多变量模式分析在反社会人格障碍中的应用

多变量模式分析在反社会人格障碍中的应用
多变量模式分析在反社会人格障碍中的应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 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 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姓名:小W 性别:女年龄:17 外貌特征:身体发育正常,黑而俏丽,属瘦高型,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有黄色挑染,有层次感的中短发,头顶上方扎洋葱辩。时常在右手无名指上带戒指,眼睫毛画得又黑又长。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父51岁,30年前文化大革命平反后狱中释放,与一外地打工妹结婚,育有两女儿。小X是小女儿,比姐姐小3岁。姐姐就读职校。 父的身体常年不好,腿脚不便,没有经济来源。母亲没有文化,靠洗衣服等做钟点工来维持家庭生活。姐姐在大学里打工赚生活费。 住在不足60平米的政府救济房,拿低保。姐妹俩靠减免学杂费,政府补贴维持学习。 2、受教育情况: 个案进入初中时,被老师认为是较聪慧的学生,但学习态度不明确,成绩在班级中下游,在初三中考前三个月,凭借补缺补差冲刺考入高中,是全班考入高中的三个学生之一,也是父亲的骄傲。 初中时,已显个性张扬。无论老师和家长如何着急,但她一点不在意。她说“我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考入高中”。过度的自信也让家长无可奈何。学习上,理科成绩较差,没兴趣。文科成绩还不错,特别是作文,有一手的好字和文采。个案特别喜欢绘画。 个案曾与初中的老师发生冲突。班主任老师指责个案不努力学习,还要减免学费。个案极度的反应过度,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在班级里拉拢部分学生一起“造反”,在学校领导和家长面前指责老师的言语不当,因此自己不想学习。 初中前,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还是很严,规定时间放学到家,在校外逛街迟一点都要遭到父亲的责骂,甚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母亲几乎不过问教育问题,由于没有文化,母女感情比较淡漠。 3、家长的期望: 对个案的健康发展显的没有信心,个案在校内校外的表现也管束不到,仅仅是希望个案能不要在社会上结识不良青年,在学校要遵守规章制度,最好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考不到也没辙,只能提早工作了。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治案例分析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治案例分析 张某,男,十九岁,待业。自己来心理门诊,自述情况如下:“我家在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在家我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从小我就很懂事,知道父母很辛苦,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一点儿时间也不许自己浪费,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几名,初一后还任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初一后半学期,父亲节约开支给我买了块表,作为奖励。 初二上半学期,我开始害怕将表弄丢了,结果果真在一次早操中将表丢了,我深知父母挣钱不容易,内心极度内疚,常常有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努力寻找,希望能够发现,但始终没找到,也不敢告诉父母,成绩也开始下降。” 说到此处,他有些颓丧。这是强迫型人格障碍初始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如在此阶段能及时发现注重自我调整,是能够得到纠正的,但是他没能意识到也不知具体怎么做。 “后来我家添置了沙发,平时我喜欢坐在沙发上看书。一次母亲说别坐坏了,以后不准坐在沙发上看书。从此我果真再也不敢坐沙发,后来发展到看见椅子也害怕了。初中我勉强读完,其后一直待业在家,成天为看病四处奔波,父母为此花去了不少钱,我更觉得不好受。 我最苦恼的,还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厕所,但又自觉不该去。越想控制则想去厕所的念头说强烈。尤其是吃饭之后想去厕所,拼命克制自己不去,结果吃了饭就吐,按胃病治了很久也未奏效。如此症状持续了3年,什么事也做不了,真是苦不堪言。 近段时间以来,我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洗,见到点灯就要反复检查点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关好锁好等等。与他人交往时,我总害怕别人笑话我,认为别人的眼睛都在看自己。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段时间的氯丙咪嗪等药,饭后不再呕吐,能克制一点自己害怕的想法和行为,但停服不久则症状再次出现。医生,我的病还能治吗?”末了,他显示出一种急于知道结果的紧张感。 分析诊断:精神医学中把强迫型人格分为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和强迫情绪三种。后来强迫情绪从中分离出来,被成为恐怖症。即指对特定的人、物或场景有按捺不住的恐惧、紧张心理。如某人对教室、课桌的恐惧,心里明知不对却不能克制。究其根源,其实大部分是对早期生活体验的异化(如惧怕教室、惧怕课桌,其根本原因是惧怕教室中的某个人或同桌同学等),才导致这种焦虑性的强迫观念产生。事实上,它是一种象征性的解除焦虑的心理防卫机制。通过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评估,发现他并无精神病态,调查其家族成员,也无精神病史。因此他表现出的是有别于精神因素引起的恐怖症,于是心理医生决定从心理方面寻找原因,并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施治方案:根据来访者表现出的症状及自述特征,心理医生判断他的强迫行为主要由心理方面的因素引起,时间持续也较长。便决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采用认知领悟疗法,旨在减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以下是关于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一) 一、一般资料 L 某,女,18 岁,高三学生,成绩优异,休学一年,未参加高考,现已返校。 咨询已有五次,陆续一年,主要解决情绪爆发问题和与母亲的亲子关系问题,成效显著。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近一个月没有办法睡觉,每天晚上躺下看着天花板,凌晨三四点会准时醒来,没有办法拥有完整的睡眠,所有的生活都被这混乱打乱,也不能学习,食欲也不佳。有时候会出现思维云集,尤其是上课看着窗外发呆的时候,会各种的杂念在头脑闪现。讨厌为了别人设置好的轨道前行,但又明白不能再一个人独处,应该去学校。现在是自身的状态还未调整到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中去。 和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关系融洽,有种成就感。在改善亲子关系和缓解情绪冲突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

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思维敏捷,表述条理清晰。求助者的睡眠问题是情绪影响所致,而情绪的波动终究是事件引发。最近求助者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下载高考倒计时软件,高考动机过强,随之焦虑抑郁情绪引发了躯体的某些症状。 四、评估与诊断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五、主要咨询方法 认知- 行为疗法。 六、咨询的过程 1、针对求助者动机过强问题,用故事、案例来予以引导。首先,德国曼联队,球星云集,几乎都是最好的运动员,但是经过艰苦训练却总是拿不到冠军。易主后,新教练只让球员读哲学书,闲暇之余快乐地玩足球,结果却轻而易举夺冠。有的时候,心理动机过强,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古语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另一个森田疗法治疗睡眠案例,睡不着,强迫自己不睡,结果失去睡眠动机,反而睡着了。高考倒计时软件是对人生迷茫的人有作用,需要激励、督促。但,对于求助者而言,不适用,不用扬鞭自奋蹄。高考固然重要,在目标锁定后,顺其自然,进步自如,能接受失败,坦然面对。平常心乃道。人生的竞争是漫长的,未必只有高考一次竞技。 2、找到引发事件后,知道自己心里紧张担心什么,接下 ·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 B 某,男,30 岁,11 岁时父亲病逝,全家生活由母亲支撑,家境清贫;B 懂事较早,常替母分忧,颇具独立性,任何生活琐事均能自己料理,不愿给母亲添麻烦;性情较固执,虽有错误,却不易接受批评,不愿透露心事,与人交往,总怕受人藐视,对有财有势者退避三舍,不与往来;18 岁考上大学,成绩中等,与同学关系尚过得去,无一知心朋友:在校学习期间,有位同学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审查,组织上向 B 了解情况,B 对此心情紧张,认为自己会被牵连进去,终日,惶惶,对同学更加疏远,别人三两交谈或多看他一眼,便起疑心,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已;假日亦不外出,怕别人怀疑或跟踪;听到同学谈某人交代问题时则认为是暗示自己也应该主动交代,因而常表白自己没有问题:大学毕业分到一国防工厂任技术员,因工厂均有士兵守卫,会客制度严格,B 渐渐显得心情紧张,联系到大学时曾被调查的历史,自认受牵连,觉得分到此厂工作,也是有意将他置于监视之下:平时谨小慎微,很少与同事接触,下班回家后从不外出:一次工作赶任务,休息不足,偏执观念严重,觉得上下班时有人跟踪,经常将帽沿拉得低低的,以躲开',跟踪;遇到穿军服的人便认为是跟踪者;对亲友来信或寄出的信总要查看一下邮戳,问一下对方是何时收信的,如收信迟,则认为来往信件被拆检过:工作中总认为别人会搞鬼或故意贬低他的成绩,常加以防范,对别人请教他的问题亦认为是有意考察他而不愿讲:在家中显得很固执,要按自己的意见办,曾把跟踪,'事告诉家人,对家人的安慰和开导极不高兴,甚至骂人,家人认为其精神异常,欲带B去精神科就诊,遭其拒绝;B 虽有上述症状,但工作完成得较好,后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为解决夫妻分居调动了工作,在新单位觉得工作顺心,得到重用,偏执观念明显减少,与他人关系尚好,但仍是处处小心谨慎,防范别人摘鬼;经20 年追踪观察,未见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幻觉和妄想等根据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该病例符合此诊断。

(完整版)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解析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主人公:安嘉和(冯远征饰) 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定义: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是一种具有病理性的固执信念,易走极端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过敏多疑、固执己见、极易记恨 诊断要点: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 罢休 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 意。 医院外科专家安嘉和是众人眼中一等一的好男人,他的事业一帆风顺,然而他却具有家庭暴力倾向。梅湘南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由于她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引起丈夫的疑心。 家庭暴力的阴影开始在二人之间滋长。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故事中我们知道主人公是成年人,有较好的工作,在每次打妻子之后都能坦诚认错,有自知力,可以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部分情节分析及对应: 情节1、被绑架的妻子梅湘南被救出来后,安嘉和对妻子的匪徒独处的时间内做了什么深表 怀疑,回到家后的他控制不住自己而动手打了妻子。 从中,我们可知主人公非常多疑、敏感,缺乏起码的安全感。因为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所以认为自己收到了极大的伤害。但是他又缺乏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只能诉诸暴力。妻子的过去,使他一直无法忘怀和加以宽容,这次的事件激发了他的情绪,这种异于常人的情感流露让妻子无法忍受。 情节2、同事来看望安嘉和,但是他却对妻子和同事说话深表不满,认为他们既然不认识何 以会说话,在他心目中,妻子不应该和不认识的异性讲话,她只能跟自己说。 从中,我们可知安嘉和只是把妻子视为他个人的物品,别人不许碰,过分强调对妻子的占有权,有病理性嫉妒和强烈的支配欲。妻子与同事说话的行为伤害了自己,他的比较浓重的外归因把一切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强烈的自我中心情节使他从不反省自己。他很留意妻子会跟什么人联系,过分警惕妻子的行为,这一切的一切可以表述他的症状了。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辙,只能提早工作了。 三、测试与观察 1、测试: 根据个案的抵触心理较强,做任何心理问卷调查都不利于下一步的辅导,而个案对绘画有很大的兴趣,因此采用心理投射测验——《房·树·人》。在一张A4纸上画房、树、人。要求认真画,时间很充裕。 2、教师观察: 军训第一天,个案很快和几个同班同学聚在一起活动了。黑瘦的脸,眼睛却炯炯有神。和寝友说说笑笑,乐观外向。除了耳朵上带闪闪的耳钉和头顶上的小辫子,没有其他异样的感觉。 个人自理能力较好,没有父母亲戚来陪同打理,她在寒暑假也经常去打工,看店铺,酒店礼仪等,个人经验显得和她的年纪不太协调。她和同学也夸耀自己的见闻,同龄人都对她很欣赏。 个案对画画很有兴趣,还经常在课上给聚精会神的同学画画,讥笑话别人认真学习,但成绩比自己好不了多少。 让小W为黑板报画插画,写粉笔字,她还是挺乐意。有时画得不好,她就擦光重画,对自己

要求很严。有几个男生叫“画得真蠢”,她绝不会忍气吞声,“操,有本事你来画,没能耐那边凉快那边呆着去”,有时还会举起凳子追着砸男生。因此,得名“母老虎”。 由于个案对减免学费存在自卑心理,和个案谈话后,她也不希望学校老师对她特别公开关注,不希望同学看不起她。因此,对她在学习生活上的补助,我们都保密得很好。希望能得到她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偏见。 在自修课上,小W与一个男生又说又笑,影响了学习环境。值班员就当众劝导她做功课不要说话。她不领情,大声叫“你凭什么管我,你又没能力,我不服你!”事后,值班员就向教师反映情况。还没等教师插手,小W气不消,在教室里议论值班员一有事就告密,小人一个。讨得不少讲意气学生的赞同。当老师私下问她,她还是认为值班员学习成绩不拔尖,我不服她。 在寝室里,小W私下把值班员挤在一个角落里,用异样凶煞眼神对其恶狠狠地说“如果你再搞事,你一定会后悔的!”虽然后来在老师的干涉下和解了,但并没有改变两人紧张的关系。 虽然家境贫穷,但旁人一点也看不出来。小

人格障碍案例修改稿

人格障碍案例 案例一:候某,男,l8岁,未婚,待业,初中文化. 患者的外祖母、母亲在青年、壮年时期因精神刺激曾出现一过性精神失常.父母性格暴躁,经常打骂孩子,有时又过份袒护溺爱.其大哥和二哥一贯好斗殴,大哥于十九岁时精神失常,二十一岁服毒自杀.候与其大哥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玩耍.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候在母孕期间,其母因家务纠纷两次服毒自杀,经抢救脱险,侯出生后发育良好,好动.八岁入学,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中上.但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停地做小动作。安静时又睡觉,有时不交作业.考入初中后,第一学期成绩较好。第二学期七门功课全不及格,甚至不参加考试.l983年ll月。因不服教师批评,在课堂上与英语教师扭打.一个月后不愿再上学。经校方同意患者辍学.

平时性格暴躁,胆大,从小爱打架。喜欢结交调皮学生,爱好拳术。后被招为集体工。工作责任心差,并多次因违法行为受拘审或劳教.l986年1月7日。从劳教所脱逃。1月31日无故殴打李某,后又约七、八人持刀械斗,将李的腰部、左腕及臀部砍伤。2月23日晚,伙同他人砍伤文某头部;5月7日晚伙同他人无故打伤丁某、冯某二人。1986年7月13日,因流氓罪被收审。收审后,利用种种手段殴打他人,强令同监犯人互相殴打。同时,强占监舍内的水壶,克扣他人饭食和衣物、任意侮辱他人人格。如小便时强迫他人为他提尿桶盖子,擦屁股,强迫他人看他的生殖器,用缝衣针扎别人的屁股等等. 据其父反映.候与大哥关系密切.1979年,其大哥因精神病服毒身亡.1981年患者(时年十二岁)在课堂上突然和教师打架,l983年7月某日,患者看电影中途回家。次日下午三时许被人发现昏迷不醒,经送医院抢救脱险。 2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 来访者情况:刘某,男,二十五岁.本人不愿意求治,也拒绝承认自己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后在心理医生的耐心说服下他自述了自己的情况。 “当我十八岁时,我是高中三年级学生.我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平常,我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我总觉得他们嫉妒我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我,他们也常常否定对我的嫉妒,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是真话,是在为自己辩解.有的人因此不主动亲近我,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嫉妒我的才能。还有,那时我爱顶撞班主任,我觉得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反而说我是错的,你看多可笑。我一向我行我索,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我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当然,有时结果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才不管别人的喜怒哀乐。我认为我在他们的眼中属于人见人恨那种人。他们也一定认为我思想简单,

最好欺负。后来我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我更乐于自己独处。但我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 “在读书时,我对任何人、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我都从心里怀疑。我为什么要信任他们呢?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我的信任加害于我。这不是,最近我就被人利用了,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我被调离机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调离我?我断定有人搞鬼,他们肯定嫉妒我的才干,我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我觉得领导这样对我实在是很不公平。机关领导说我一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我安排工作我的异议总是很多。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2我已给上级部门写信,直述了我所蒙受的耻辱,并且直述了我对那个领导的看法,我非把他搞垮不可。我女朋友还不让我这样做呢!她劝我算了,我不听,她就说我有病,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她变心了。我一直都注意到,她每次来单位,对我的那位领导的眼睛都很特殊。如果他们俩

精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公认的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之一。美国精神障碍临床诊断手册(DSM—IV)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界定为一种起自15 岁以前的忽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行 为模式,包括“说谎、偷窃、斗殴、逃学、反抗权威”和“不寻常的过早或攻击性性行为,酗酒和使用违法药物等”,且这些行为并非发生在精神分裂症和躁狂发作的病程中。 个案: 余某,18岁,2010年10月偷拿大伯家的一些碟片被发现,大伯要求其归还。余某便把一部分碟片扔进了大伯门口的水塘中,大伯责骂并殴打了余某,余某不时还嘴。半小时后,余某路过大伯门口,余怒未消的大伯再次拿起木条打在余某小腿上。“你打了我五下,等下我要对你不客气的, 你给我记住。”余某恼羞成怒,回家拿了把尖刀,返身回到大伯家。身在自家阳台二楼的大伯见状,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可惜为时已晚,怒气冲冲的余某冲上二楼,朝大伯左胸猛刺了一刀,之后逃离现场。随后大伯被人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庭审时席上余某和被害人家属的啜泣声不断,但余某的表现相当平静。面对法官的提问,余某的话极少,说的最多的是“没有”和“不知道”,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也没有为自己辩护,在最后陈述中只说了一句话:“请法官对我从轻处罚。” 余某在法庭上的回答也经常辞不达意、前后矛盾,而对于杀害大伯之事也没有表示忏悔或内疚。当法官问他“为什么要拿刀捅大伯”时,余某的回答道:“当时心里很气愤,只是想把他搞住院而已”。同时余某又表示,大伯平时对他还不错,大伯打他也是对的。当法官又问有没有觉得自己与平常人有什么不一样,余某回答“有”,但又说不上哪不一样。余某还在法庭上表示,自己与村民关系很不好,“他们经常骂我。” 据了解,余某生活在浙江省开化县一个乡村里,无家族病史,小学毕业即辍学,一直在家游手好闲,由父母养着,村民称他为“懒汉”,他经常殴打他人直到对方求饶为止;若打不过则找其家里的老人小孩报复;报复不成就找机会把那家的庄稼等全部踩毁;也时常干小偷小摸之事,村里没人喜欢他。余某家属称余某小时候曾患病,加上父母对其十分溺爱,又在外打工疏于管教,所以从小脾气暴戾。 个案分析 3.1 临床表现 参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该犯已经符合下列 6 项: 1)冷漠无情:余某面对他人的哭泣面色平静。 2)无视社会道德规范、准则、义务等,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如偷盗、打架、报复、破坏等习以为常,且不以为意。 3)缺乏负罪感:余某偷盗光碟被责骂时毫无歉意且杀人后没有哭泣后悔等 4)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村民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与村民交往。 5)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打架到对方认输为止;对伯父的指责愤怒不堪等。 6)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如余某对各种偷盗破坏行为无内疚感。 参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该犯未符合以下 6 项: 1)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案例中余某对法官提问回答很少且 供认不讳。 2)对自己的人格障碍缺乏" 自知力" ,因此不能从失败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余某有察觉自己不 正常,证明有自知力。 参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该犯以下特征不明:1)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 2)智能和认知能力较好,无精神症状,主要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人格严重偏离为特征。 3)追求新奇和心理刺激,常是人格障碍患者的一种驱动力,也是经常导致其反社会行为的变态心理 动因。 4)人格偏异非常顽固难移,延续于整个成年期,到晚年可能渐趋缓和。药物治疗和一般教育措施收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偏执型人格障碍 来访者基本情况:来访者为某师范院校外语系三年级学生。因与同寝室五名同学关系紧张,要求休学,家长和老师都不同意,致使近两个月以来,夜不能寐、经常失眠、上课精力不集中,成绩下降。认为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作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好。 来访者生活背景分析:来访者因自己身材矮小,相貌平常,内心具有自卑感,希望自己成为英俊的大个子。但他不允许他人因身材看不起自己,要为矮个子正名。因此,他收集过世界上矮小身材的伟人事迹,说明矮子聪明。例如,拿破仑身高只有168cm,鲁迅只有158cm,并声称大个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自恃聪明,固执已见,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原来很崇拜父亲,热爱母亲,相信母亲。一次老师来家访,反映他在学校打坏玻璃,要求赔偿之事,其母将此事告诉其父,他为此受到父亲惩罚。于是对母亲产生报复心理。一次他告诉父亲,自己亲眼看见母亲与一位乡政府干部的不轨行为,由此导致父母离婚,家庭父母离婚给家庭带来悲哀,他由不信任母亲、父亲,到不信任老师和同学,认为世界上没有可以相信的人,只能相信自己。例如,他悔恨自己听了老师的话,入了师范院校而从事自己不喜爱的工作。他嫉妒同寝室其他五人经常在一起说笑及相互帮助,又怀疑他们专门孤立自己。一天,天气很冷,他回寝室吃药、喝水。药已入口,却发现自己暖壶中没有水,一看其他五个壶,都装着满满的开水。他认为他们组成了小集团,为了报复他们,他将五个暖壶的斑疙瘩都打掉了。对于写了求爱信后被拒,他扬言长得漂亮的人是绣花枕头,外表好看,内是草包,犹如说大个子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样。 偏执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根据上述案例及其背景分析,可以判断该求助者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治疗手段:认识领悟法;行为训练法。 (一)认知领悟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我们应该帮助求助者正确认识与舍友的关系,回想自己对待舍友及其他同学的态度。认识到交往和友谊是双向的。要想得到同学的关怀和帮助,自己也必须有一定的情感投入。来询者想休学是由于与同寝室同学的人际关系紧张而想逃避现

反社会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王某、男,19岁,汉族,初中文化,未婚,待业。 王某生身父母均系农民,体健。有兄长四人,家庭成员均无精神要史。王出生后即由养父领养,7岁前由祖母抚育。家庭经济状况优越,从小受到溺爱,性格固执、顽皮。喜欢恶作剧。上学后,开始成绩在90分以上,但以后不断打架闹事、欺侮小同学,辱骂老师、在课桌上剖剐老鼠、麻雀等。小学三年级时,在放学回家的队伍中公然把生殖器掏出来露在外面。以后成绩逐年下降。到小学毕业时要补考才能升学。初中一年级时(13岁)因三门功课不及格留级,此后表现更差,终被勒令退学。以后发展到不服家长管教,顶撞,吵闹以致与父母对打。l981年l4岁时在某儿童医院拟诊为儿童多动症,用镇静剂无效。服用利他灵稍好转。1981年1月被送去工读学校就读。但经常借故离校,一、二个月不返校,直至被捆绑押送回校。1982年7月由家长领回,半年中,多次与人盗窃公私财物。曾被收审。释放后,一度剪去长发,表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1984年17岁时.进工厂学铣工。同年l2月开始旷工,招引一些朋友在家中吃喝玩乐,多次聚赔、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女青年。虽然多年受祖母无微不至的照料、袒护,却经常打骂祖母。1985年6月5日,王向张某寻衅闹事,纠集另外两个人用棍棒、皮带毒打张。致使张多处软组织挫伤。同年7月6日中午,王骑自行车撞了蒋某。反说“你挡我路,我打死你”,随即对蒋拳打脚踢,致其脑震荡、胸部软组织挫伤,住院二十多天。十月二十四日晚,某矿务局司机张某因行车与他人发生纠纷时,王不问缘由便对张谩骂、毒打。同日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 相关知识: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 [诊断标准] 1 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至少有下列3项: ⑴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⑵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 ⑶习惯吸烟,喝酒; ⑷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 ⑸反复偷窃; ⑹经常逃学; ⑺至少有2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过夜; ⑻过早发生性活动; ⑼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⑽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 ⑾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至少停学一次; ⑿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 2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违规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

案例分析表演型人格障碍

案例分析: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李某,男,26岁,工人,汉族,已婚。因喜表现自己,感情用事,易激惹13年入院。 病人于13年之前,不明原因逐渐表现爱模仿戏装演员的动作,身着戏装或其姐的红毛衣,头扎鲜花,抹口红,打扮自己,行为举止女性化。同时容易发脾气,自己的愿望如不能得到满足,就烦躁,甚至打人。变得非常自私,把家里电视机和洗衣机搬至自己的房间,不许别人使用,并常紧锁门户,防止他人进入。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病人常常千方百计地将话题转向自己,而对别人的讲话内容则心不在焉。因此病人常与家庭地位、经济情况、个人外貌等不如他的人交往,而对强于他的人常常无端抵毁。病人常常感情用事,以自己高兴与否判断事物的对错和人的好坏,对别人善意的批评,即使很婉转,也不能虚心接受,不但不领情,还仇视别人,迫使别人不得不远离他。因此许多人说他不知好歹。与别人争论问题时,总要占上风,即使自己理亏,也要编造谎言,设法说服别人。病人常到火车站站口或公共汽车上帮助检票、售票。有时对人过分热情,但若别人稍违于他,就与别人吵架,从而导致关系破裂,几乎无亲密朋友。近几年来,与人发生纠纷次数有所增加,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于1992年3月25日入院。患病13年来,病情从未

缓解过,但饮食、睡眠、大小便基本如常。 平素体健,无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中毒、肝炎、结核等病史,无服用成瘾物质病史。 母孕期健康,足月顺产,幼年发育正常。7岁上学,学习成绩较好,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事一般体力劳动。姐弟3人与2个姐姐为同母异父,因此父母对其特别溺爱、娇惯。任性,不让人,听不得批评意见。 精神状态检查:意识清,仪表整洁,自行步入病房,年貌相符,接触主动合作,对周围环境不感陌生,定向力完整,饮食、睡眠好,生活可自理。未发现感、知觉障碍和思维联想障碍。言语流畅,语量稍多。注意、记忆、计算无明显障碍,智能正常。自知力不完整,对自己易烦躁、发脾气,认为属病态,但对自己自私、爱表现等无正确认识。情感反应协调,但强烈而多变,谈及戏装或某人长相时,表现很大兴趣,面带笑容,表情夸张,谈及人际关系时则又抱怨别人,带有敌视情绪。以医护人员对他的态度好坏来评判对方长相是否漂亮。否认身着戏装时有性快感。言谈举止富有女性色彩。行为幼稚,有时 故意尖声怪叫,以引起病友注意。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化验正常。心电图正常。脑电图呈界限性脑电图。染色体显带分析未见异常。MMPI测查不合作,回答均为“是”,测

精神科护理案例分析题汇总

精神科案例分析题 病例1分析题 患者男性,31岁,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多疑、敏感,认为邻居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感到马路上的人也在说他,诋毁他的名誉。近1个月病情加重,认为邻居收买了公安局的人派人跟踪监视他,想害死他,并用高科技仪器控制他的脑子,让他头痛,使他生不如死。为此,患者多次拿刀找邻居,被家人及时制止。近3天,患者拒食,听到有声音告诉他:“饭里有毒,不能吃。”医生与其交谈时,患者表情变化不明显,语声偏低,反应慢,很少抬头看医生,否认自己有病。问题: 1.请指出该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是什么?答:1.主要精神症状:有被害妄想(1分)、幻听(1分)、情感淡漠(0.5分)、无自知力(0.5分)。 2.该患者的医疗诊断是什么?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分) 3.主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主要护理措施包括 (1.)躯体方面:纠正营养失调;改善患者睡眠;观察药物副作用;协助料理个人卫生;躯体疾病护理。(1分) (2.)心理功能方面:对被害妄想:耐心护理,说服劝解,保证进食,注意安全;对情感淡漠的护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改善其情绪衰退。(1分) (3)社会功能方面;强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社会交往能力训练,

工作能力训练,娱乐能力训练。(1.5分) (4)安全护理(1.5分)。 案例2 男,38岁,工程师,个性孤僻,工作认真。3年前,患者对某同事提过意见后,彼此关系疏远,渐怀疑将会遭到对方报复。以后开始怀疑周围的人在监视他,并认为某同事在背后策划、曾向领导写信控诉被害情况。一年前调动工作至另一城市,不久,即听到有声音说其妻子已来到该城市常听到害他和夺妻等有关的事,否认有病,只承认患过神经衰弱。 患者有哪些精神症状?被害妄想.幻听.无自知力、情感淡漠 可能的疾病诊断是什么?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常用护理诊断有哪些?1营养失调2睡眠形态紊乱3生活自理缺陷4思维过程改变5有冲动、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对他人)6不合作7医护合作问题 护理措施有哪些? 病例3 李某,男,17岁,未婚,因急起行为反常5天入院.国庆节前几天连续操练节目,甚感疲劳,节后出现失眠。10月9日急起话多、唱歌、唱戏,到街头闹市区游荡。说看见别人身边有鬼,对一个不相识的小孩说其父已死,吓得小孩哇哇大哭。上课时突然拍桌踢椅,吃饭时将碗中的鱼头往窗外抛,。曾数次跑到监狱门口与岗哨纠缠,声称父、弟均在狱中。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题集合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集合 一、案例分析题: (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6岁,大专文化,销售经理。 (二)??案例介绍:求助者与丈夫在同一公司上班,一年前丈夫被派往外地分公司任经理。两个月前,求助者偶然听到同事议论丈夫在任职的城市与别的女人同居,求助者开始不相信,因为两个人非常恩爱,并且女儿也已经7岁了。但经过观察,求助者发现丈夫与自己通电话的频率确实降低了,每次的时间也缩短了,有时还表现得很不自然。几个星期前求助者突然袭击,终于抓到了丈夫出轨的证据。求助者痛恨丈夫,认为自己一个人辛辛苦苦带孩子,丈夫却在外面和别人同居,真是太无耻、太让人伤心了!想到以后自己和女儿可能无依无靠,还可能被别人讥笑,觉得自己真是太失败了,痛苦不已。一想到这事就感到胸闷、心慌,饮食和睡眠也受到了影响。情绪低落,烦躁,工作业绩也随之下降。主动前来咨询。? (三)??心理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情况:求助者从小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觉得母亲的一生非常不幸,担心自己也会像母亲一样。 (四)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五)1.请对求助者进行初步诊断,并简述诊断依据。(30分) (六)2.请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分析案例中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及具体表现。(30分) (七)3.咨询师与该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可以考虑哪些近期目标。(20分) (八)4.对该求助者可以选用哪些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20分) (九)?(二)、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2岁,汉族,未婚,研究生学历,公司职员。 (十)??求助者自述:我的家庭非常传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就对我们的教育抓得紧,我应该属于懂事听话的孩子,没干过让父母操心、生气的事。大学毕业后我到国外留学,在这期问喜欢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同学并恋爱。可谈到婚嫁遇到了问题,她父母已经移居国外了,她不想在国内生活,我曾经尝试说服父母,与她结婚并在国外生活,我妈妈听说我要结婚不回国了,急得血压升高,犯了心脏病,住进了医院。我恐怕妈妈这出事,只好使用缓兵之计。但到底在哪里生活这个矛盾始终无法调和,弄得我们都非常痛苦。就这样拖了两三年,都毕业了也没个结果。我毕业后在国外找了工作,但偏偏父亲患了癌症,需要人照顾,最后不得不回到国内。我和女朋友都知道,我回国了这次恋爱也就结束了,而最后事实上也确是

多重人格障碍案例

多重人格障碍案例 1881年4月5日,安娜的父亲去世了,悲伤之余,已经卸下重担的安娜病情却急转直下。她人格转换的频率越来越快,变成安娜2时还出现以下症状: ①除了J外,其他人等一概无法辨认。 ③只有J喂她,她才会吃点东西。 再后来,她的情况越来越糟,开始有自杀倾向。于是在1881年6月7日,她被J转移到特殊的地方监护起来。这期间,J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使出浑身解数,却始终未见效果。直到后来,安娜突然出现了回避喝水的症状。J一看这架势,心说她是铁了心地要玩命啊,心急如焚,便又开始了对她的催眠。 答案紧接着浮出水面:有一次,安娜看到一条狗在水杯里喝水,顿时觉得非常恶心。J顺势诱导她表达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当安娜从催眠中醒来时,她的恐水症竟奇迹般的好了。 后来,弗洛伊德对这项发现做了系统的论述,并把它运用到梦的解析之中,宣泄一切因为“压抑”而产生的心理痛苦,取得了巨大的治疗成果。 只是,尽管安娜的许多病状都已被清除,她多重人格的身份却并未发生改变。安娜的朋友谈起安娜时是这样说的:她就像是过着“双重的生活”,一方面,她是个柔弱的维也纳19世纪末的文化精英;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强硬的女权主义者和改革家。 1954年,前西德政府特地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来纪念她。 可5个星期后,她突然陷入沉睡之中,醒来时,她又重新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而且竟然对自己身上曾发生过的巨大变化一无所知。

就这样这两种人格在她身上不定平地交替出现,直到36岁,她的第 二种人格才占据绝对优势,并一直伴随到她生命的结束。 安娜是一名21岁的未婚女性,出身维也纳一个显赫的犹太家族。心理师J成功地用催眠术勾起了安娜的记忆,重构了那些导致她前 来就诊的事件:远到童年的经历,近到她正在照顾身染重病的父亲,备感身心疲惫。1881年4月5日,安娜的父亲去世了,悲伤之余, 已经卸下重担的安娜病情却急转直下。她人格转换的频率越来越快,再后来,她开始有自杀倾向。J又开始了对她的催眠。J顺势诱导她 表达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当安娜从催眠中醒来时,J顿时领悟到 了这种后来成为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治疗方法的东西,那就是:宣泄! 只是,尽管安娜的许多病状都已被清除,她多重人格的身份却并未 发生改变。她就像是过着"双重的生活",一方面,她是个柔弱的维也 纳19世纪末的文化精英;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强硬的女权主义者 和改革家。 猜你喜欢:

多重人格障碍案例

多重人格障碍案例 人格障碍指人格明显偏离正常,主要以持续明显地偏离个体所在文化期望并适应不良的内在经验及行为模式为特点,是表面心理现象或精神障碍的底层变量。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多重人格障碍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1881年4月5日,安娜的父亲去世了,悲伤之余,已经卸下重担的安娜病情却急转直下。她人格转换的频率越来越快,变成安娜2时还出现以下症状: ①除了J外,其他人等一概无法辨认。 ②只能说英语,而作为安娜的时候她还会说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 ③只有J喂她,她才会吃点东西。 再后来,她的情况越来越糟,开始有自杀倾向。于是在1881年6月7日,她被J转移到特殊的地方监护起来。这期间,J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使出浑身解数,却始终未见效果。直到后来,安娜突然出现了回避喝水的症状。J一看这架势,心说她是铁了心地要玩命啊,心急如焚,便又开始了对她的催眠。 答案紧接着浮出水面:有一次,安娜看到一条狗在水杯里喝水,顿时觉得非常恶心。J顺势诱导她表达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当安娜从催眠中醒来时,她的恐水症竟奇迹般的好了。

J顿时领悟到了这种后来成为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治疗方法的东西,那就是:宣泄!得道的J迅速把这种方法运用于安娜其他症状的治疗,而这些症状也奇迹般的消失了。J立功了! 后来,弗洛伊德对这项发现做了系统的论述,并把它运用到梦的解析之中,宣泄一切因为“压抑”而产生的心理痛苦,取得了巨大的治疗成果。 只是,尽管安娜的许多病状都已被清除,她多重人格的身份却并未发生改变。安娜的朋友谈起安娜时是这样说的:她就像是过着“双重的生活”,一方面,她是个柔弱的维也纳19世纪末的文化精英;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强硬的女权主义者和改革家。 没错,多种人格的身份并没有妨碍安娜后来成为一个杰出而成功的人,很多常人看来灾难般的精神疾病,其实都没有阻止患者自身奋发成为一名优秀人才的脚步。随后的几十年中,安娜先后成为德国法兰克福犹太孤儿院的领导者,建立了犹太妇女联合会,开办未婚妈妈之家,致力于妇女儿童事业。 1954年,前西德政府特地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来纪念她。 多重人格障碍案例篇21815年由安德鲁•埃利科考提出的有关玛丽•雷诺尔兹身上出现的两种人格的发现,据信是历史上有关多重人格的首次文献报道。玛丽生于英国,4岁随父母迁至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定居。长大后她成了一个虔奉宗教、性格孤独和心情抑郁的女子。18岁开始她常常受到一种莫名奇妙的疾病的袭击,其中一次使得她接连几个星期视力和听力全部丧失,后来又有一次发作

心理学案例(全文阅读)-青少年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

心理学(全文阅读)- 1.来询者基本情况及主诉 求治者是一名高三男孩。他有一位好友,从初一至今都在一个班,初中时关系很好,高一后两人关系开始冷淡起来,他的学习成绩也大不如以前。而且在这时他觉得好友总在打击他。比如,当他专心学习时,好友时常和其他同学在旁边议论“专靠勤奋死念书在高中已不顶用了,并不羡慕靠死念书拼出的几分成绩。”之类的话。他认为,这些议论是针对他、打击他。之后,他们的关系每况愈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他们的座位离得很近,这使他更在乎好友,总觉得在受好友的影响,这个包袱影响着自己的学习。来者不知该如何扔掉这个包袱。另外,来者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上台讲演易脸红,声音颤抖;又如晚上迟睡,第二天早晨总在想:“糟了,今天的学习效率又低了。”他总在担心失眠会影响身体。但是越想越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2.分析和诊断 这位男孩是一名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的特点是行为畏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对付,主要表现特征是:①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②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③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回避;④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避不回答问题;⑤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⑥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陷入痛苦,很难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被人讥讽,过分担心自己的情绪状况,常因此显得焦虑不安。 心理学家认为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由于自卑感引起,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①自我认知不足过于低估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了自己。②消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_心理健康_模板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_心理健康_模板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一) 一、一般资料 L 某,女,18 岁,高三学生,成绩优异,休学一年,未参加高考,现已返校。 咨询已有五次,陆续一年,主要解决情绪爆发问题和与母亲的亲子关系问题,成效显著。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近一个月没有办法睡觉,每天晚上躺下看着天花板,凌晨三四点会准时醒来,没有办法拥有完整的睡眠,所有的生活都被这混乱打乱,也不能学习,食欲也不佳。有时候会出现思维云集,尤其是上课看着窗外发呆的时候,会各种的杂念在头脑闪现。讨厌为了别人设置好的轨道前行,但又明白不能再一个人独处,应该去学校。现在是自身的状态还未调整到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中去。 和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关系融洽,有种成就感。在改善亲子关系和缓解情绪冲突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思维敏捷,表述条理清晰。求助者的睡眠问题是情绪影响所致,而情绪的波动终究是事件引发。最近求助者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下载高考倒计时软件,高考动机过强,随之焦虑抑郁情绪引发了躯体的某些症状。 四、评估与诊断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五、主要咨询方法 认知- 行为疗法。 六、咨询的过程 1、针对求助者动机过强问题,用故事、案例来予以引导。首先,德国曼联队,球星云集,几乎都是最好的运动员,但是经过艰苦训练却总是拿不到冠军。易主后,新教练只让球员读哲学书,闲暇之余快乐地玩足球,结果却轻而易举夺冠。有的时候,心理动机过强,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古语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另一个森田疗法治疗睡眠案例,睡不着,强迫自己不睡,结果失去睡眠动机,反而睡着了。高考倒计时软件是对人生迷茫的人有作用,需要激励、督促。但,对于求助者而言,不适用,不用扬鞭自奋蹄。高考固然重要,在目标锁定后,顺其自然,进步自如,能接受失败,坦然面对。平常心乃道。人生的竞争是漫长的,未必只有高考一次竞技。 2、找到引发事件后,知道自己心里紧张担心什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便是调整焦虑抑郁情绪。对求助者而言,调节情绪的关键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暗示疗法,即接受一种信念,不加批判的接受服从。一般年轻、女性、无知的人相对更容易受到暗示。 举例:一个求助者,参加驾驶证培训考试,路考了七次都没有过,在做了咨询后,约定再次路考时,戴上耳机,拨通咨询师电话。咨询师也没聊什么,但是这个求助者因为注意力转移了,没有放在考试紧张上,路考顺利通过。 另一个求助者,每次坐车就紧张,晕车,前来求助。咨询师给求助者开了药,但要求求助者平时不吃,可以把药放在包里。坐车的时候,如果感觉紧张,晕车就吃药。结果求助者药也没吃,从未再晕车了。 这些都是心理暗示的效果。有的人,觉得找心理医生谈话,她就心安了。所以,生活中要多给自己积极正面的暗示。甚至可以借助于某些信物给自己力量支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