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学好各科的工具学科,而语文素养又恰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养成的。因此,我们教者应该把阅读本身当作一种能力来培养,让学生通过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三、在表达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五、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关键词: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创造条件、提供空间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孩子们以自己的阅读经历为基础,从阅读中找到关注点,与作者观点达成某种共识,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只有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才会喜欢上阅读。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爱上阅读。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

一个文学修养好的语文老师其散发的气质是动人的,让人着迷的,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散发文学的气息,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个老师

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古今中外有多少佳篇妙文流传于世。教师的价值之一便是让学生感受知识中美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看到知识这一海洋的广袤无垠和缤纷色彩。当然这些内容要结合我们的语文教学。如在教学《海伦凯勒》时,我激发他们去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是生动情节的内容也在走马观花地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篇章或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郑和远航》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历史,有目的地阅读《上下五千年》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

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5、读后感悟法。要鼓励学生经常写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阅读课上进行交流。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快速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积极开展读书读报竞赛活动。运用竞赛的办法,调是为了引起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帮助他们集中地交流各种好的读书方法和心得体会。

三、在表达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本,只是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一行行文字。要想真正解读文本,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运用想像进行再思考、再加工、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能只是文字、词汇所代表的一大堆抽象概念,而不会生成由具体表象所组成的生动鲜活的、跃然纸上的、呼之欲出的形象

画面。这样,就不可能真正进入作者所创设的艺术境界之中,不能涵咏意象,体味意境,享受艺术氛围。久之,既无欣赏作品可言,也无理解作品之实。最终丧失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大师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放飞思绪,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将个人置身于作品情景之中,融汇作品境界之中,从而获得真善美的感悟和假恶丑的鉴别。以致带着美的熏陶、真的感触,善的冶炼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学生对课文内容地阅读,往往不仔细,学生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他认为很难的问题,读题过后心中的印象不深刻,不能够把问题复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的方式方法,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词语,如何把问题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加以理解。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中考题中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体会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发现很多问题,只要自己认真思考后同别人进行交流问题就会迎韧而解。

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是改进阅读教学的最好途径。具体做法是:

1、充分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

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推荐优秀读物,培养学生选择书刊的能力。结合课文教学向学生推荐优质读物,动员学生订阅有关报刊,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课外读物时应加强与课内阅读的联系。现在的许多少年读物,要么一味迎合学生,要么板着面孔教训学生,真正对他们有指导性的书太少了。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教师要认真阅读少儿书刊,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划出重点文章,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或组织学习。当然也可以发动同学提供信息,推荐好书报或好文章。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向他们推荐图书。同一个主题的读书活动,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的书目应该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年级,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推荐的书目也应该因人而异。

五、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事实证明,优秀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课外,许多专家学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的。因此,应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建立在自觉、自需的基础上,教师不断给予评价、激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夯实文化底蕴。

保证学生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学生在家的阅读时间,要保证阅读的质量及数量,养成阅读习惯。

提倡自主阅读,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在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阅读空间更广、阅读时间更充分、阅读内容更丰富、阅读收获更显著。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阅读范围。学生一般喜欢看小说、言情故事、科幻类的书籍,而对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的精华却感情疏远。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读现代文学作品,还对学生的古诗诵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的精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励和促进学生个性最优化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激励每一位学生阅读方面的

进步,为他们提供贮蓄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读求突破。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要运用联想来理解和鉴赏语文课文的和谐美、结构的严谨美、语言的简洁美、构思的创新美,是培养学生联想和鉴赏力的好教材。通过归纳来提升,将抽象、概括、表述的问题转化为学生自己更清晰的语言阐述的问题,领会其中蕴涵着的丰富的思想;要从阅读的内容中触发出创造的欲望,最终要超越教材本身。

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是我们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精神粮食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各方面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