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十首课外古诗赏析

(完整word版)十首课外古诗赏析

(完整word版)十首课外古诗赏析
(完整word版)十首课外古诗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试题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金城:古地名,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1.前四句描绘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色?先概括特点,在进行描述。(4分)答:

2.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绝句①

杜甫

迟日②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②迟日:春天日渐长,故说迟日。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先概括特点,再进行描绘。(4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睛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③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③摩霄:接近云天,这里指高空。

1.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

2.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四、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戏题盘石①

王维

可怜②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释】①盘石:即磐石,扁平的磨盘状大岩石。②可怜:可爱。③解意:领会心意。1.诗的一、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

2.诗的三、四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

答:

五、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③,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④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西山句: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海内句: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诸弟,指杜甫的颖、观、丰、占四弟。④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全诗以什么为诗眼(线索)?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说明。(4分)

答:

2.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六、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别董大①(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在睢阳(现今河南商丘县)重逢,写下了《别董大二首》。

董大,当时有名的音乐家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②黄云:天上的乌云。③曛:昏暗。

1.诗的一、二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答:

2.诗的三、四句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哪些相同之处?(4分)答:

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春①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②,惟解③漫天作雪飞。

【注释】①这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②杨花句:杨花,指柳絮。榆荚(jiá),指榆钱。才思,才气、才华。③惟解:只知道。

1.请简要赏析一、二句中“知”和“斗”二字的妙处。(4分)

答:

2.诗人对“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是揶揄,还是赞许?为什么?(4分)答:

八、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春夜洛城闻笛①

李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③,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情思,所以写下此诗。②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折柳:是《折杨柳》省称,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

九、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书湖阴先生壁①(其一)

王安石

茅檐②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③手自栽。

一水护田④将绿绕,两山排闼⑤送青来。

【注释】①这是诗人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组诗《书湖阴先生壁》的第一首。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诗人晚年居住金陵(今属江苏)紫金山时的邻居。②茅檐:这里指庭院。③成畦(qí):成垄成行。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④护田:护卫环绕着园田。⑤排闼(tà):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

1.前两句的“长扫”和“手自栽”,有何表达作用?(4分)

答: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答:

十、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①(其一)

陆游

迢迢天汉②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③首怆④平生。

【注释】①这首诗是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初秋,陆游被被罢黜后,退居家乡山阴(今属浙江)诗所作,是年六十八岁。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将晓,天将要亮。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②天汉:银河。③搔:抓、挠。④怆:悲伤。

1.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4分)

答:

2.“出门搔首怆平生”中的“搔”字,有何作用?(4分)

答:

一、

1.描绘了一幅苍凉雄壮的边塞景色:站在北楼上向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汤汤的水依傍着连绵起伏的山峰,这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水浅之处,急奔的水流声响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城头上空,高悬的一轮弯月犹如一张悬挂着的弯弓。

2.典故。诗人以姜太公的际遇自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能像吕尚一样得到明君贤主的重用,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的愿望。

二、

1.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江山沐浴着春光,秀丽多姿,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滩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描绘了春光灿烂,山川明丽,百花竞放,芳草竞荣,馨香飘逸,飞燕衔泥筑巢,鸳鸯静睡暖沙的景象,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露了诗人对初春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或:诗歌勾画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明丽悠远的初春景物图,表达了诗人安适、欢悦的心情。)

三、

1.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视觉听觉结合,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

2.尾联写干枯的野花被风一吹,纷纷飘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也表达出对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或:诗中的“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四、

1.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恬淡宁静的画面:清澈的泉水上面,矗立着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春风习习,花片飞舞,岸边飘拂的垂杨,不时地轻拂着高高举起的酒杯。

2.反问和拟人。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五、

1.以“望”为诗眼(线索)。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

之情;尾联点明“望”的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深沉忧虑。

2.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思亲伤己的思想感情。“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对国家的忧虑,“诸弟隔”“一身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孤苦,“迟暮”“多病”与“未答圣朝”

表达不能报国的遗憾,最后一句表达对家国的深沉忧虑。

六、

1.营造了送别友人凄寒悲苦(或悲凉凄苦,或凄清伤感)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对友人的劝慰之情作衬托和铺垫。(或:为下文情感的陡转作铺垫。)

2.表现了诗人开朗的胸襟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2)气势豪迈,胸襟开阔,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坚定的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或;于慰藉(劝慰)中满怀信心和力量,鼓励友人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七、

1.“知”指知道,“斗”指争着比高下,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草树人的情思和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草树木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动人景象。

2.赞许。因为杨花榆荚不因缺色少香而消沉,而是积极地化作雪花随风飘舞,为晚春增光添色,表现出“杨花榆荚”自信,珍惜光阴,乐观向上的个性与品格。

八、

1.描绘了一幅春夜宁静,笛声悠扬的画面:春夜里,不知何人悄然吹起玉笛,悠扬的笛声乘着徐徐春风,散落整个洛阳城。

2.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折柳”,指《折杨柳》,内容多叙离别之情。诗人的思乡之情,正是由听到《折杨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九、

1.“长扫”即“常扫”,“手自栽”即“亲手栽种”,写出了杨德逢的朴实勤劳,清静脱俗,表现他爱洁净、热爱大自然的品性和高尚的情趣。写出了杨德逢庭院环境的洁净清幽(秀美),暗示其生活情趣的高雅,“无苔”举重若轻地写出庭院洁净清幽之极,“成畦”不仅写出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花木的秀美。

2.拟人。这两句的一“绕”一“送”,把山水拟人化,山水具有了生命感情的人,环绕护卫着园田,闯门而入送来秀丽的风光,既写出了景物之美,也表现了主人高洁品格和爱美情趣。

十、

1.描绘了一幅苍茫(辽远)、静寂(空寂)的景象:广袤无垠的银河正朝西南方向缓缓地坠落,邻居家里的雄鸡连续不断地喔喔啼鸣着。

2.“搔”是抓、挠的意思,“搔”这一动词(细节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悲凉,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的悲叹,表达出诗人一心杀敌报国,却壮志难酬的痛苦和哀怨。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要领,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赏析能力。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是诗词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悟意。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歌——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 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

课外古诗词赏析一

一、山水田园 (一)村居(北宋张舜民七言绝句)生平嗜画,题评精确,能自作山水。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二)野望(南宋翁卷诗作)南宋诗人。工诗,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 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诗是作者秋日眺望四野时即兴所作。诗中写清秋野外的山光水色,也倾注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喜悦情怀。诗通过偶然发现的错位,给诗平添了无穷的情趣。(三)村行(北宋王禹偁七言律)王禹偁[chēng同“称”]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写下二百余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许多艺术水平较高的诗都作于此时。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二、爱国忧民 (一)塞上曲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二)秋叶纪怀[宋]陆游北斗星高悬在苍茫的夜空中,银河漂浮在天空之上。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 《送陈章甫》原文及赏析·唐·李颀【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罢官归乡的诗。主人公陈章甫是江陵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送梁六自洞庭山》原文及赏析·唐·张说1 送梁六自洞庭山 作者: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赏析】 这是诗人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陽)的送别之作。梁六为诗人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途经岳州入朝。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何等凄婉的怀抱《唐才子传》谓张说“晚谪岳陽,诗益凄婉”)?但开篇诗人只说到“巴陵一望”,本当续写望后的怅惘却成了“洞庭秋”,纯粹描写即目所见之景了。这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然而它能令人联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湘

夫人》)的情景,如见湖上秋色,从而体味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可凑泊”,难以寻绎罢了。 气蒸云梦、波撼岳陽的洞庭湖上,有座美丽的君山,天天与它见面,感觉也许不那么新鲜。但在送别的今天看来,是异样的。说穿了就是愈觉其“孤”。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如果说这“孤峰”就是诗人在自譬,倒未见得。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话》),却于有意无意得之。 关于君山传说很多,或说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处”),或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拾遗记》),这些神仙传说,使本来实在的君山染上几分缥缈。“水上浮”的“浮”字,既表现湖水动荡给人的实感,也微妙传达这样一种迷离扑朔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说,不禁神驰。三句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 人送人入朝原不免触动谪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登仙”。说“梦见长安陌”是实写,说“神仙不可接”则颇涉曲幻。这也就是所谓盛唐兴象风神的表现。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风格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风格 1、知识储备 (1)常见的语言风格 ①平淡质朴(陶渊明)②辞藻华丽(杜牧)③明白如话(白居易)④婉约含蓄(李商隐)⑤清新自然(王维)⑥雄浑豪放(苏轼)⑦清幽淡雅(李清照)⑧沉郁顿挫(杜甫)(2)答题思路 ①指出其语言风格类型; ②结合诗句举例说明之; ③分析其塑造形象或表达情感的作用。 2、范例精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干曲(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请赏析其语言风格。 请你试做: 老师作答: 3、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赏析其语言风格。 自己作答: 参考答案:

【《长干曲(其一)》译文】 你家住在哪儿?我家就在横塘。停船暂且相问,或许我们还是同乡呢。 【《长干曲(其一)》鉴赏】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诗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春怨》译文】 我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那里声声啼鸣。鸣声会惊破我的好梦,到不了辽西去会见亲人。 【《春怨》鉴赏】 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到此,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 五言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这首诗正是如此。它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辽西一带戍守的士卒往往长期不得还家,甚至埋骨荒陲。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诗歌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广大人民在当时所承受的精神痛苦与哀怨情绪。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

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教

初课外xx赏析练习(附答案) 中 xx赏析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在最后) (一)xx①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xx掩映暮帆迟。 xx心似xxxx,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xx:今xxxx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二)渡xx(xx)xx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xx)xx xx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xx十四之xx(xx)xx xx相接水为乡,君去xx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xx)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xx)xx攽 一雨xx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xx(xx)xx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 一、诗歌鉴赏 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 ①〈动〉退;后退。②〈动〉打退:击退。(又)〈动使动〉使……后退。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⑤〈动〉回头。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_____) A.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 B.初闻涕.泪满衣裳 C.却看妻子 ..愁何在 D.便下.襄阳向洛阳 【答案】回头D 【解析】 【详解】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涕:古义是指眼泪。今义是鼻涕。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下:经过。ABC 三项的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词。故选D。 2.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 3.“马”在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内涵。诗人借“马”或表达积极性上的情感,或传达悲伤凄凉的情感,或对于平庸无能的慨叹……下列诗句中借“马” 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阅读题(一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5分) 9.诗歌里蕴含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2分)深夜,帘雨声淅沥。帘内一灯如豆。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3分) 9.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每点2分) 阅读题(二)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②。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释:①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字式之,南宋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②“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4分 (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参考答案】( 阅读题(三) 江村 元末明初金涓 寂寂江村路,轻烟晚自生。远峰晴有色,独树暖无声。 渚鹭行看水,溪鱼卖入城。孤舟人不渡,两岸夕阳明。 【注】金涓,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其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世钦敬。 (1)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江村之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远近结合,颔联写了远处的山峰,近处的独树。点明江村的环境。②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江村。“晴有色.和“暖无声.。③动静结合:颈联写动景,与颔联静景相映衬。④虚实结合,看到江边鸥鹭在水面飞行,联想到江中应该溪鱼肥美,眼前虽不见渔人,应该是进城卖鱼去了。(答案任选两点作答即可得4分) (2)尾联以“孤舟.“无人渡.等景物描写,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幽居山野不应征聘的孤高之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不在其位的无奈之情。但“两岸夕阳明.又给这一丝无奈增添了暖色,表达了安于幽居,乐于传道授业的情感。 阅读(四).比较赏析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诗)

36首经典古诗词鉴赏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排行榜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3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初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一)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下期中前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八下期中前】课外古诗词赏析 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式微/《诗经》 二、子衿/《诗经》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一、《式微》 【原诗】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作者】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事抒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出)】 【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主题思想】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赏析】 “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二、《子衿》 【原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 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 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南安军/文天祥 二、别云间/夏完淳 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一、《南安军》文天祥 【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背景】 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

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主题思想】 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赏析】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志”,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习题】

经典古诗词名句大全鉴赏,唐诗宋词精选

经典古诗词名句大全鉴赏,唐诗宋词精选 一。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 中考考查内容 1.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做出自己的评价。 (3)注意诗体与风格,品味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会。 2.会品析古诗词的语言、写作技法。 (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 (2)从作者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词在语言中所寄寓的深意。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1.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写景诗多写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送别诗多写与友人的惜别、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或亲人的安慰劝勉;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对民众的同情等。 (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因此,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如:读《石壕吏》就要联系到当时的“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理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以联系诗人刘禹锡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如李白的《行路难》,就写于他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但又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之时,表现了内心的愁苦。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一词,就能体会到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通过对莺燕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到来的喜悦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月:怀人、思乡。菊:隐逸、清高。梅:高洁、坚贞。莲:洁身自好、超凡脱俗。兰:高洁、隐士。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梧桐:凄凉悲伤。杜鹃:凄凉哀伤、乡思。鹧鸪:离愁别绪。寒蝉:思乡、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柳:送别、思念。雁:思乡。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阑(栏)干:思念、寂寞、离愁。武器:战争。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受重用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