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原始艺术》读书报告

《原始艺术》读书报告

《原始艺术》读书报告
《原始艺术》读书报告

《原始艺术》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及学术思想

弗朗兹.博厄斯( FranzBoas1858- 1942年),又译为鲍亚士,是德国裔美国人类学家,现代人类学的先驱之一,享有“美国人类学之父”的名号,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人类学历史文化学派的创始人。如同许多当年的先驱者,他有其他学科训练的背景:他获得物理学博士,并从事地理学的博士后研究。他将科学研究方法运用于人类文化与社会的研究。他具备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四个领域所组成的学科结构;其著作有《原始人的心智》(1911年)、《原始艺术》(1927年)、《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1928年)、《普通人类学》( 1938年)、《种族、语言和文化》(1940年)等。

博厄斯是历史特殊论学派是美国人类学界的基础理论,出现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1890年到1930年是其活跃的高峰期。该派代表人物还有博厄斯的弟子克罗伯、米德、本尼迪克特、赫斯科维茨等。但后来他的几个学生逐渐远离该派的学术阵地,各自往不同领域发展。他的学术思想可以总结为历史特殊论、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区域理论三种。其中多学者认为文化相对主义更倾向于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方法论。

1.历史特殊论

“历史特殊论”是博厄斯思想的核心。他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博厄斯认为,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而这构成人类的历史。他指出历史特殊论的首要任务是“构拟”具体地域或民族的历史,寻找出现在或过去各种不同社会中相似的社会特点。

博厄斯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每一个文化特质都有复杂的历史,虽然历史发展时空存在着许多“类似事物”,但它们的来源和功能都不一样,有着自己发展的历史线索,不能从“人类心灵的自然活动来追溯”。古典进化论用高低阶段排列社会和人,与博厄斯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和“人种优越论”相悖。这在《原始艺术》前言中,作者再三说明了这一观点。

博厄斯认为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建该文化的独特

历史,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构拟历史”。博厄斯把“构拟历史”作为他研究文化人类学的目的之一,即用人类学调查资料来重新恢复某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面貌。在驳斥简单进化论和传播主义时,博厄斯本身就维护了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历史问题”“历史方法”“历史研究”等概念,在他的一切理论主张中是经常重复的。博厄斯认为,构拟人类历史是关于人的科学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从研究每个族体的历史开始。

2.文化相对论

按照博厄斯的观点,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又是各个社会和民族独特的产物,这种观点继续发展的结果必定产生文化相对论。诸多学者认为与其说这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文化相对论正是他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大量材料说明,他指出种族特征的变化是在地理环境、锻炼、饮食、种族混合等影响下发生的,种族、民族并无优劣之分,文明人与原始人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现象,一切人种构造都是一样的;各族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并不是由于生理原因,而是由于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

3.文化区域理论

“文化区域”是博厄斯学说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他将其运用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群体的考察。他更赞成传播论的观点,认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传播要比独立发明更普遍。为此,博厄斯提出了“文化区域”的概念,这概念与德奥传播学派的“文化圈”学说相类似,但又不相同。“文化区域”则要求在一个共同单位区域内,强调文化的密集成批性。博厄斯为了对“文化区域”问题进行较为深人的探讨,还提出了“文化中心”和‘文化边缘”的概念。

4.对方法论的贡献

博厄斯的学术背景是自然科学,因而,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中,他基本上是遵循自然科学的方法,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强调客观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研究对象和所收集的资料。(1)反对演绎法、重视归纳法。他重视实验、实证,强调个性和相对性,注重实地调查。(2)重视田野调查及其科学性。博厄斯重视具体的实地田野调查,要求调查者一定要参加到被调查对象的生活中,且站到被调查者立场上思考问题、观察问题,认为这就是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方法论—参与观察法。博厄斯要求调查者不仅具备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方法,而且要同时兼

有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结合法,对社会文化系统做深入的了解,认为文化价值是不能以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衡量他族文化中的同样事物和活动的。

二、本书内容与相关观点

本文总共七个章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至三章:从绘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联系和差异来解读原始艺术;

第四至六章:分析象征、风格在原始艺术当中的内涵;

第七章:对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艺术和原始、文学、音乐和舞蹈进行艺术角度的解读。

(一)前言

作者首先提出了本书的目的:对原始艺术的若干基本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如下两条原则为指导:一是在所有民族中以及现代一切文化形式中,人们的思维过程是基本相同的;一是一切文化现象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认为原始人的头脑和文明人类不同的理论是没有根据。第二个原则即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理解为历史的产物,其特性取决于各民族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也取决于这个民族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材料,无论这种文化是外来的还是本民族自己创造的。

作者认为,如果想借助某些共同点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文化体系列为一条发展世系,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的共同点并不存在。但是许多能动条件的存在,这些条件的基础是环境、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可以在世界不同的地区产生类似的文化现象,这样,某些历史现象即可更为普遍的能动观点去观察。但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因此唯一的研究方法就是地理的方法,即研究文化的分布情况。作者认为必须防止这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极端的现象,作者反对“凡普遍分布的文化现象都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这种说法。有些方法的应用只能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内。

作者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各种艺术风格得以发展的能动条件,这是需要历史资料才能解决的具体问题,现有材料远远不够。想要用考古的方法或比较地理研究的方法探讨艺术风格的发展,在世界上可以这样的地方并不多。在亚洲、欧洲等

地的考古学都表明,正像所有的文化现象不断变化一样,各种艺术风格也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艺术生活常常发生出人意料的、迅猛而突然的变化。

(二)导言

世界各族人民都有鉴赏美的能力,能以某种方式获得美的享受。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具有美学价值,有节奏的动作、悦目的形态等都能产生艺术效果。“只要产生定型的动作、连续的声调或一定的形态,这些本身就会形成一种标准,用来衡量它的完善亦即它的美的程度”。技术和美感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形式的感受和技术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前者是随着技术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仅仅通过观察自然界及物体并不能形成定型的美感,仅凭匠人的想象力也不能产生艺术风格。对称和节奏是一切艺术风格所共有的特征,并非某一特定地区所独有的特征。没有固定的形式就称不上风格,固定的形式要依靠技术的发展,有了固定的形式,在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亦可追求理想的形式。

不仅形式能能激发感情,形式和思想感情的联系也能激发感情。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使人在享受艺术过程中增添新的成分。形式和时间创造的活动是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效果的双重源泉:一仅为形式为基础;二是以与形式有关联的思维为基础。文明国家的艺术或是原始部落的艺术都有纯形式和有涵义的内容双重源泉。

第二章绘画和造型艺术

这一章节中,博厄斯首先界定了什么是艺术品,艺术品应该具备什么因素。他认为多数情况下,艺术品都是达到一定高度的机械技术的产物。“在技术的成熟和艺术的充分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具有单一工业的民族艺术中很容易发现这一点。他列举了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精湛的编筐技艺、普吉特海峡以北的印第安人精美的木制品等三个例子来说明技术纯熟的重要性。由这三个例子作者得出如下结论:无论哪一种工艺,其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装饰艺术就随着而发展。他认为艺术品的生产与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人们精通了某种技术以后即可以成为艺术家。且艺术家的性别比列与从事生产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成正比。同时,博厄斯指出,欣赏完美技术的艺术品的能力并不限于文明的种族,土著也有这种能力。

技术的熟练和操作工序中对于技巧的自如运用会产生动作的规范性。例如,陶罐的圆形是技术充分控制的结果。技术的熟练程度与产品表面及形状的规则是

有密切联系的,这是作者在书中一直强调的观点。熟练的掌握技术同形态及表面的规则密不可分的。但在技术尚未达到相当熟练程度的情况下,有些工匠也对产品进行装饰。

造型丰富与否与技术熟练没有必然联系,有些地方产品造型丰富,但是技术并不熟练,线条不够规范和均匀(P10)。例如美拉尼西亚的绘画和雕刻。他们的雕刻形状丰富,但是做工并不高明,这些产品的线条大多不够规范和均匀。可以将这种情况想成是部落社会具有强烈的形态美感,但缺乏相应熟练的技术,也有可能形态观念的丰富是来自外部族的影响。在初步研究原始艺术各种形态时,只要认识到形状的规则和表面的平滑可以产生装饰效果,以及工匠们克服了操作中的困难并能从中得到愉悦就可以了。作者认为匠人在操作时,头脑中对所要制作的产品并没有产生固定的形式,只是出于想制造某种复杂形态的愿望。作者举索克和福克斯印第安人的生兽皮箱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皮箱上的绘在牛皮上的画精美、细致,但制造皮箱时却完全不顾或顾不到保留完整图案的,可以说装饰皮箱和制作皮箱是分开的具备不同技能的人完成的两个阶段。装饰艺术和造型艺术的考虑因素并不一样。总的来说,优美的工艺来自形状的规则和表面的平滑,这是大多数原始工艺生产的特色。因而多数日常用品也应认为是艺术品。各种工具的石刀、衣服、房屋和独木舟造出以后,它们的形状都具有艺术价值。(P14)在表面的处理上,成熟的工艺不仅表面平滑而且呈现花纹。工匠在用斧操作,想要使工件的表面平滑,就必须将斧头向最合理的方向看削。

民族的艺术品中“对称”是常见的特征,即使在最简单的装饰艺术那里也可以看到对称的形态。人体生理结构决定了手臂的对称运动,且富有节奏,左右两侧动作的感觉造成了人类的对称感。对称形态的安排,绝大多数是分布在垂直轴线的左右两侧,而很少分布在一条横线的山下两方。(对称形态及横向对称多余纵向对称的原因进行解释)对称产生了美的效果。(P14)对称造型的种类有横向、纵向等,圆形图案的纹样沿着圆周有规律的重复,整个圆形被两种或多种纹样填满,也形成互为颠倒的对称图案。装饰形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有规律的重复。技术工人的某些动作是有规律性的重复运动,这种动作在工件上的体现就是排列重复的痕迹。规律的动作可以造成表面的平滑,而有规律的重复动作又造成了重复的规则纹样(P23)。

有些更为复杂的图案是将对称和规律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形状和颜色相重

叠,按规律进行排列,有些形状相同而颜色各异,有些颜色相同,形状各异,有些是形状和颜色上的多次重复(P25)。在自然界中,同样的或类似的形状纵向排列的现象时而出现,而横向对称的现象更为普遍。许多相同形状,以简单的形式排为几行,或不同的形状,按照复杂的排列有规律的重复(P32)。

综上所述,各种图案其形状并不表示任何具体的感情,因而也就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并不是单纯由形状所决定的,由于作者意图强调形状而出现其他艺术因素。例如:为了达到表现形状的目的,最常使用的手法是在边缘上加以装饰,边缘的装饰决定于操作的技术,例如,北美西部和西伯利亚生产的桦树皮筐,突出体现了由于操作的要求或规律的动作,形成边缘特有的花纹(P34)但这种操作方法因制材而异,在木制品、陶器或多种金属制品中则看不到这种技术处理方法。但花边纹样并不能用技术的原因来解释,也许有应用价值只能用人们对形状的需要来解释。

作者得出结论:当人们有了一种对美的追求,他们就开始重视其作品的形状。许多产品的形式是把实体与边缘加以分隔,在边缘部位饰以线形纹样,或将边缘加厚以及在顶部多加修饰,这样就使其产品各具特色。而作为分隔界线的纹样也往往发展成为装饰因素的一部分,同时起到界线和装饰的双重作用,进而更具自己的艺术特色(P36)。后来,工艺的表面也进行美化,装饰线的功能和主体分开,成为界线。也有一些器物,由于装饰纹样和器物主体的形状结合很紧,故无法看出制作时对边缘纹样的特别加工,装饰纹样同器物主体形成了一个整体。还有些器物,边缘并不进行装饰,而采用突出主体部位的反衬手法。还有一种装饰艺术的特点,即除图案的基本形状加以强调和划分以外,图案自然形成若干部分,这种划分的本身就构成了装饰图案的主要因素。划分的结果是,全部图案形成若干不同的区域。

还有些物品,对突出的部分特别进行装饰。有些陶罐上的柄就是这样处理的。还有一种常见的装饰方法就是在一定形体的边缘线条越趋复杂化,以致其纹样扩展到主体面积上去。因此,艺术品的形式因素和制造工序密切相关,有时同工匠的生理现象也有联系;还有的体现了制造者的某种感情色彩,而这些形式因素即是装饰艺术的基础。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们对形式美的兴趣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因此,简单的艺术并不一定要表达某种目的,而在人们精通了某种制造技术以后,自然产生了对某种形式的追求,这就是艺术的基础。这种因素在高

度发展的现代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不体现任何意图,但人类同这些因素的关系与自然界许多美之间的关系时基本相同的。人类对形式的兴趣来自形状本身给予人的印象,它并不是为了表达某种具体的思想或对美的追求,而是具有表达感情的作用(P39)。

在本章结尾,作者提出这种情况并不限于装饰艺术的范畴,舞蹈、音乐、诗歌等表现艺术本身是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具有某些内容是可能的。但是这些艺术形式领域中可以找到与装饰艺术中的形式因素同样的东西。只要是表现艺术具有装饰的性质,它的构成即会含有与装饰艺术在形式方面是原则,从而影响表达的形式。舞蹈、音乐、诗歌的节奏以及主题形象,在风格上都有遵循某种原则,这些原则不一定是为了表现什么,但都具有客观美学的价值(P40)。

第三章表现艺术

上文所谈的形式因素没有具体意义,而这一章将要谈论的表现艺术却不同,它不仅靠形式因素,而是主要靠内容发生作用。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使得表现艺术具有感情的特色,这同单纯的形式美的效果完全不同。只有在作品达到技术完善的程度或作品本身表明作者在追求某种形式特色时,作品才成其为艺术品。艺术的开端出现在技术问题完全解决以后(P50)。作者首先区分了为表现而表现与作为艺术品的表现之间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某种目的的表现手段,制作时形式和工艺不成为考虑因素,表现美不再是主要目的。即使表现艺术的技巧达到了一定娴熟的程度,由于制造者的兴趣不同,有时也产生明显不同的艺术风格。

简单而粗犷的表现图画中,无论是绘画还是造型艺术,表现首先是通过象征图形达到的。绘画时,象征性的表现和实际情况的脱节分为两种情况:考虑整体而将细节置于次要地位;突出细节的表现而忽略整体的形象(P46)。原始艺术中,两种方法是经常使用的,即透视法和象征法相结合。象征性的表现是最主要的方法。但两者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线,有的以透视手法表现不同的部位,有的保存整体的形象;有的在透视中也包含象征的因素。操作技术的形式风格影响表现形式,线条和技术决定的各种形象,往往对表现形式的产生影响,从而本身也构成某一地区艺术风格的一部分。形式、装饰性的因素对表现方法的影响越深刻,形式因素就越有可能具有感情的价值。这两种艺术之间建立了联系,一方面造成表现图案的非写实化;另一方面使形式因素具有含义。艺术品中具规律性特色的稳定性,对艺术活动产生强制性影响,长期如此艺术表现便形成固定的模式,不同

的物品表现为相似的形象。控制形象艺术以至表现艺术的东西是规律性的特色,即为风格。风格并非完全取决于总的形式特点,也不取决于这些形式因素和装饰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在于一些其他条件。

第四章象征

本章中博尔斯对原始艺术中的形式进行了象征含义的分析。二者间的关系引出这样的问题:同一纹样为何会赋予它不同的含义,原始人如何对形式赋予含义以及这些象征手法普遍存在于一个地区的各部落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及纹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弄清楚在形式和含义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是否伴随着感情上的强烈波澜。从这部分开始博厄斯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它的象征艺术的形式与各种解释之间的关系讨论。因为很显然,象征艺术形式与它的含义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在原始艺术中有两种因素:一种是单纯的形式因素,只靠形式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另一种是形式本身具有某种含义,这种情况下,含义就赋予艺术品以更高的美学价值。(P80)

图案的象征含义与图案的颜色和图形的价值毫无关系。最明显的是国旗,国旗绝不仅是装饰品,而具有很强的感情作用。国旗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国心,它的价值不能仅从形式上去理解,它是以形式同人们感情世界的某些具体方面的结合为基础的。(P93) 只有当某种装饰品的解释以及他所代表的含义已经在人们的头脑里稳定的形成以后,这些情况才会成为普遍的现象,而这些现象绝不是处处存在的。与此相反,对于符号的含义的理解往往发生很大的出入,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解释。

表现主义的艺术要求非常稳定而又统一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只存在于社会结构非常简单的民族中,而我们的社会结构复杂,人们的兴趣是多样化的而且又相互交叉,社会上各种复杂情况在不同阶层中产生形形色色的感情中心,这样的社会就没有统一而稳定的文化背景。P94形式和含义之间是否具有稳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否伴随着情感上的强烈波澜?同一纹样可以赋予不同的含义,纹样不变而含义不同,这种情况不仅存在整个部落,而且出于个人的爱好。这种现象不仅限于艺术,在神话和宗教仪式中同样存在,即表面的形式不变而其含义则千变万化。赋予各种图形某种含义而且造成了艺术形式的变化:想象(原始人同现代人一样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同一纹样在不同的部落中分布,博厄斯将各部落的不同解释与各地区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或者是特殊的文化需要来进行了

解释:例如三角形;文化习惯;同一纹样的含义不同的还有:各种装饰品的含义往往决定于佩戴者的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比如说男女通用的纹样的不同含义;不同工匠形成的风格“纹样相同而含义不同的原因不在于写实纹样的逐步几何化,而在于旧的传统纹样逐渐被赋予新的含义。许多含义至今仍不确定这一事实就可证明这一点。”p114很多纹样的含义是后来人们想象出来的,一些非写实的纹样的含义也正如此。因此没有必要认为所有非写实的装饰图案都是从非写实的纹样中发展而来(P118)。

与很多的文化现象比如说一个神话故事的传播相同的故事情节却被用来解释不同的现象一样,是有了故事后人们才逐渐加上了各种解释。同样的,也是先有了各种艺术形象以后才逐渐被人们按照自己或部落的特殊想法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第五章风格

一件物品在制造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可以从它的形状上判定它的产地及起源。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特定的风格,风格由很多形式因素组成,有很多因素如操作技术等影响风格,在表现艺术中,透视的纹样或者象征的纹样以及两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风格也制约人的思维。匀称和特定的形式并不能说明某一具体的风格。产生这些固定形式的原因其一是习惯动作。形式变化受习惯动作的制约。工匠的用具形状、动作、姿势及语言等可以看出人们的习惯动作对物品的形式的决定性影响。至于是习惯动作决定了用品的形状还是后者导致人的习惯动作的问题,博尔斯认为首先是习惯致使用具的形状。人们长期使用一种用具并与之产生感情,这一形态就固定下来,且转而影响人的习惯和思维,以致束缚匠人的创新力。通过装饰因素出现与操作技术有关,有些简单的形式因素虽然是分别发现的,但却各自带有地区的典型特色。即便是完全相同的纹样也往往由于在装饰图案中的安排方式的不同,而形成各个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一些地方何以生产工艺相同但风格各异,其原因尚未弄清楚,比如说圭亚那印第安人和印度尼西亚人用同样的方法编织宽而硬的材料,编筐的技术条件基本相同,然而产品的风格却迥然不同。

博尔斯指出影响风格的因素除了生产操作方法以外,还应研究生产艺术品的人。艺术品的风格会限制生产者的创造力,这并不是说匠人习惯于抄袭旧的图案或满足于模仿。生产者虽然不是在抄袭,但他的想象力并未超出抄袭者的水平。

因为他在生产时仅不断重复使用几种按习惯组合的主题,工匠在进行生产前已在头脑中形成产品的形态,在但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困难,迫使他修改原来的意图。

作者从别人的研究和自己的调查中发现,资料创新图案的人认为他们得到的新的样式是“梦授的图案”。作者认为要清楚的了解某一地区的艺术风格就须把几个临近的地区的有关纹样加以比较。一个单独的部落不可能产生艺术风格,邻近的部落之间的艺术风格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也传播得很远。文化的传播形成许多部落的社会结构、宗教仪式和民间故事,并一直流传至今。这种文化也就是形成这些部落本身的最重要的因素。各种操纵方法、形式因素及排列方法,在当地传播以后就形成了各民族的艺术风格。P163

第六章北美洲北太平洋沿岸的艺术

本章中博厄斯对北美北太平洋沿岸艺术进行研究,对各原始部落艺术风格的形成涉及到了人们的文化习惯、操作技术、文化的传播、一个地区内一种制品的制作技术高于其他制品的情况、还有男女分工以及制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这些复杂的要素。

博厄斯首先通过丰富和完备的原始艺术资料中的的纹样和图案(主要是各种动物)的分析,归纳出了各个图案的相对普遍和稳定的特点,然后再对各图案在不同面积、质料和用途的物品上的变形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这种变形是都不是随意的,因为制造者一般都希望表现动物的全貌,但在条件不允许时,就表现其主要特征而略去次要部位,或者是将动物分割变形。除了象征纹样的分析,博厄斯还发现在装饰艺术中还有一些几何纹样作为装饰,这样这些艺术品就不会令人感到光秃,这些都是北美北太平洋沿岸的原始艺术的风格形式的重要因素。另外,博厄斯将艺术的研究放置在了北美北太平洋沿岸各部落特殊的文化背景中,“这种艺术是西北沿岸部落的文化结构的组成部分。在这些部落中,人们的想法、感情以及各种活动都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即等级的观念。”p260人们用图腾——更确切地说,用一定的动物形象——表现阶层的观念。这些特殊的文化背景中的工匠的技术、艺术品组成的各要素和各部落文化的相互影响,形成了北美北太平洋沿岸的特殊风格。

第七章原始文学、音乐和舞蹈

在这一章中,博厄斯讨论原始文学、音乐和舞蹈等表现艺术。文学艺术比装

饰艺术丰富,这与创作者的生计方式有一定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文学艺术对创作地点和创作时间的要求没有后者严格。“不需要体力劳动创造的艺术需要大量劳动方能创造的艺术,其条件的得来要容易得多,文艺之所以能广泛传播的根源正在于此。”P210三者间的关系时先有歌曲后有诗歌,诗歌是逐渐脱离音乐而独立的。舞蹈和音乐是分不开的。这几种表现艺术的记录如由于无法克服语言困难或添加原文没有的文学辞藻使得原始散文文献并不具备其原有的节奏和风格。例如一位口译员掺杂自己的感情色彩讲出的故事和一个英译的土著故事之间的风格迥异。后者将一个精彩的故事记录为简单的人物出场和对白。原始散文和诗歌的主要的审美特点是重复,特别是有韵律的重复。节奏具有美学价值,各种社会性活动中感情状态和节奏效果之间一致,节奏产生感情,感情也会反转来产生节奏。节奏是各种相同的活类似的因素以各种方式有规律的重复,在散文和诗歌中是时间的节奏,在装饰艺术中是空间的节奏。

原始叙事文中,内容和形式有韵律的重复普遍存在。歌曲对节奏的要求比散文严格,原始音乐中音乐和舞蹈动作相符合的情况以外,舞蹈动作的节奏和歌曲的节奏不完全同步的情况更为常见。两者间有时存在不同形式的联系,有时看似又毫无联系。不熟悉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就无法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任何文学形式的含义和价值。作者熟悉夸扣特尔人的语言和文化,因此用他们的散文和歌曲举例。在他们的散文和歌曲中,普遍的强调重点部分的重复,运用比喻、同义词等手法达到强调的效果。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链接情节的方法也就不同,同一故事在不同的部落讲述中故事背景、重要情节的强调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民族的故事结构比较简单,但有些民族却有意构造庞杂的故事结构,将不同的情节集中在某一特定人物身上,赋予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作者认为民间故事的含义和其历史发展,相当于象征符号与图案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释象征符号在部落中存在着普遍的形式,而故事情节也同这种普遍的解释相符合。象征符号经过解释以后的含义,是一种外加于图案上的外来因素。故事的解释也如此,因为所有的解释都必须服从各族人民想象的风格和特色。各个民族在创造了象征符号和对象征符号做出各种解释之前,都具有各自的风格,而只有在这种风格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P231

结论

作者在本书中所论述的艺术来源有二:一是来自生产技术;一是来自具有一

定形式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人类普遍具有艺术表现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原始社会的人们比文明社会的人对于美化生活的需求更为迫切,他们的这种需求至少超过那些把大把时间用于获取最起码的生活资料的人们,但是也有一些民族对于舒适的渴求超过了对美的需求(P337)。原始人是否具有现代人类中的那种强烈的审美感呢?

“我认为可以有把握地说,各个民族在其特有的,有限的艺术领域中,对于美的享受同当今社会一样——少数人世强烈的,多数人是淡漠。原始人在艺术中的快感中往往情不自禁地忘乎所以,在这一点上也许要超过我们。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存在现代的某些传统约束,现代人类审美的情趣与原始人不同之点在于其形式的多样化,现代人不像原始人那样受着固定艺术形式的束缚”(P337)。由于现代社会的结构复杂,人们的兴趣也千差万别,由此,人们所见的色彩斑斓的艺术远比生活在狭窄的文化天地中的原始人要广泛得多。现代人类与原始人类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方面的差异在于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同,而不在于大脑的智能(p338)。

三、对本书的评论

博厄斯的《原始艺术》例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分析精细、文图并茂,我觉得确实是一本分析“原始艺术”的非常棒的书。从造型艺术到表现艺术,从装饰、风格到象征,博厄斯对原始社会的不同材质、不同形式的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阅读此书过程中,读者常常惊叹于他的细心,但也由此而觉得稍嫌啰嗦。用一个结论概括的诸多例子从它的造型、装饰等各方面解读一番,在另一个例子里面再来一次。也许作者这样做是能使读者印象更加深刻,能更好的理解他所探讨的问题,但我觉得例子太过繁多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博厄斯注重田野调查,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但是博厄斯的资料过于庞杂,理论不是很深刻,或许在《原始艺术》这本书中位表现出博厄斯深刻的理论思想,我感觉理论有点薄弱。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除了那些朴实的插图以外,就是作者对“绘画和造型艺术”一章的论述。艺术品的形成、发展既是工匠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艺术品的形状或装饰会因为技术或造型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装饰形式的另一个重

要因素是有规律的重复艺术发展与技术的成熟密切相关,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装饰艺术就随着而发展。技术的熟练程度与产品表面及形状的规则是有密切联系的;熟练的掌握技术同形态及表面的规则密不可分的。作者认为优美的工艺来自形状的规则和表面的平滑,这是大多数原始工艺生产的特色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并不是单纯由形状所决定的,由于作者意图强调形状而出现其他艺术因素。例如:为了达到表现形状的目的,最常使用的手法是在边缘上加以装饰,边缘的装饰决定于操作的技术,例如,北美西部和西伯利亚生产的桦树皮筐,突出体现了由于操作的要求或规律的动作,形成边缘特有的花纹。当人们有了一种对美的追求,他们就开始重视其作品的形状。许多产品的形式是把实体与边缘加以分隔,在边缘部位饰以线形纹样,或将边缘加厚以及在顶部多加修饰,这样就使其产品各具特色。艺术品的形式因素和制造工序密切相关,有时同工匠的生理现象也有联系;还有的体现了制造者的某种感情色彩,而这些形式因素即是装饰艺术的基础。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们对形式美的兴趣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因此,简单的艺术并不一定要表达某种目的,而在人们精通了某种制造技术以后,自然产生了对某种形式的追求,这就是艺术的基础。工匠为了形式的需要而使得技术的熟练和操作工序中对于技巧的自如运用会产生动作的规范性。例如,陶罐的圆形是技术充分控制的结果。技术的熟练程度与产品表面及形状的规则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是作者在书中一直强调的观点。

此外,我觉得这本书有的地方自相矛盾。例如作者在第二章《绘画和造型艺术》这部分中认为匠人在操作时,头脑中对所要制作的产品并没有产生固定的形式,只是出于想制造某种复杂形态的愿望。但在第五章《风格》中作者又认为工匠在进行生产前已在头脑中形成产品的形态,在但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困难,迫使他修改原来的意图。可能是我对作者所说的“固定形式”和“产品的形态”有误解,形态可能是大致的轮廓,而形式较之则细微。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其学术思想贯穿其中,时时表露其文化相对主义及历史特殊论和赞成传播学说的思想,。

1.历史特殊论思想

历史特殊论是博厄斯的学术思想的核心,博厄斯极力反对简单进化论,他主张进化的法则只能从分析特定地域的实际历史获得。人类学应该是研究特殊地区的特殊历史,即历史特殊论。在《原始艺术》一书中,作者多次强调这一思想,

在导言、第二章、第五章、第七章几乎每一个章节中作者都在提倡这一思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民族的历史都是独特的,民族和文化之间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在书中作者指出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掌握并运用在几百年以后人们探索出的技术。并有艺术创作的情感需要。如《绘画和造型艺术》一章中,博厄斯指出,欣赏完美技术的艺术品的能力并不限于文明的种族,土著也有这种能力。

2.文化传播思想

相比古典进化论,博厄斯更倾向于传播论。他认为,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虽然不能被传播论所成功地解释,但也没表现出历史进化的统一性。博厄斯承认文化要素的相同部分地是由传播造成的。如在第六章中作者表明这些特殊的文化背景中的工匠的技术、艺术品组成的各要素和各部落文化的相互影响,形成了北美北太平洋沿岸的特殊风格。第七章分析诗歌、舞蹈等表现艺术时,作者也表明了传播对其表现艺术的影响。

参考资料:

[1]弗朗兹.博厄斯著,金辉译:《原始艺术》.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地质工程学科专业

地质工程学科(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应用为主的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 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学、数学、力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地质工程领域的某个方向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实际问题;能独立组织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或工程评价。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具得较深入的了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地质工程学科共设置下列4个研究方向。 1、油气地质工程 2、地质工程信息化 3、水文地质与环境工程 4、地质灾害防治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5或以上。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 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3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 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5学分内。 (一)学位课10门(共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5门,10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语读写、英语听说、英语选修课程(第1、2学期各开2门,每生必修1门)。 (2)专业学位课5门,11学分 本学科点的专业学位课包括地质统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数值分析、工程地质学。 (二)选修课19门(37学分) 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 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修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但所选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阅读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字图像基本操作及灰度调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读、写图像的基本方法。 2)掌握MATLAB语言中图像数据与信息的读取方法。 3)理解图像灰度变换处理在图像增强的作用。 4)掌握绘制灰度直方图的方法,理解灰度直方图的灰度变换及均衡化的方 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熟悉MATLAB语言中对图像数据读取,显示等基本函数 特别需要熟悉下列命令:熟悉imread()函数、imwrite()函数、size()函数、Subplot()函数、Figure()函数。 1)将MATLAB目录下work文件夹中的forest.tif图像文件读出.用到imread, imfinfo 等文件,观察一下图像数据,了解一下数字图像在MATLAB中的处理就是处理一个矩阵。将这个图像显示出来(用imshow)。尝试修改map颜色矩阵的值,再将图像显示出来,观察图像颜色的变化。 2)将MATLAB目录下work文件夹中的b747.jpg图像文件读出,用rgb2gray() 将其 转化为灰度图像,记为变量B。 2.图像灰度变换处理在图像增强的作用 读入不同情况的图像,请自己编程和调用Matlab函数用常用灰度变换函数对输入图像进行灰度变换,比较相应的处理效果。 3.绘制图像灰度直方图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 请自己编程和调用Matlab函数完成如下实验。 1)显示B的图像及灰度直方图,可以发现其灰度值集中在一段区域,用 imadjust函 数将它的灰度值调整到[0,1]之间,并观察调整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的差别,调整后的灰

度直方图与原灰度直方图的区别。 2) 对B 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试比较与源图的异同。 3) 对B 进行如图所示的分段线形变换处理,试比较与直方图均衡化处理的异同。 图1.1 分段线性变换函数 三、实验原理与算法分析 1. 灰度变换 灰度变换是图像增强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常用于改变图象的灰度范围及分布,是图象数字化及图象显示的重要工具。 1) 图像反转 灰度级范围为[0, L-1]的图像反转可由下式获得 r L s --=1 2) 对数运算:有时原图的动态范围太大,超出某些显示设备的允许动态范围, 如直接使用原图,则一部分细节可能丢失。解决的方法是对原图进行灰度压缩,如对数变换: s = c log(1 + r ),c 为常数,r ≥ 0 3) 幂次变换: 0,0,≥≥=γγc cr s 4) 对比拉伸: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常常要求 局部扩展拉伸某一范围的灰度值,或对不同范围的灰度值进行不同的拉伸处理,即分段线性拉伸: 其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为:

读书笔记800字《爱的艺术》

读书笔记800字《爱的艺术》 弗洛姆《爱的艺术》告诉我们,爱不是对象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下面是搜集的《爱的艺术》读书笔记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弗洛姆《爱的艺术》告诉我们,爱不是对象问题,而是能力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混淆了“坠入情网”的初始体验同“身在其中”的持久状态这两者的区别。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现代人对自己、对他人和对自然的异化。他已经被弄成一件商品了,将自己的生命力体验为在既定的市场条件下必须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投资。”而忘记了作为人类的本质和终极需要。 弗洛姆提醒我们反思,“被弄到社会网罗中的人,如何才能不忘掉他是一个人,一个独特的个人,一个只能活一次的人,一个带着失望与希望、悲伤与恐惧,怀着对爱的热望、对虚无与疏离深深畏惧,只能活一次的人?”这个问题深深触动了麻木和浑浑噩噩的我! 他告诉我们,“对于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全面的回答是要在于人际和谐,在于彼此之间的融合,在于爱。” 他告诉我们,“爱从本质上是应该是一种意志的行为,是对将自己的一生完全托付给对方的决定。爱一个人不仅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桩判断,一个承诺。”这与《圣经》中“爱是恒久忍耐”是一样的意思。

成熟的爱需要以给予、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为前提。爱是一种个人体验,只能由个人亲自为自己体验。我知道,我已有幸了解理论,唯有终身实践,才能接地气,而心平气和,体会爱的真谛。 他提醒我们,“我们在传授知识,但我们正在丢掉对人类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知识:那种只能通过成熟的人、有爱的人的在场才能言传身教的知识。”这让我感叹,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挂羊头卖狗肉者有之、披着羊皮的有之、滥竽充数者有之,劣币逐良币,有品、有德者,为人师表者反而稀缺、罕见,甚至被摧残。 最后弗洛姆再次总结和强调,“谈爱不是说教,实际上是在谈每一个人的终极的显示的需要。这种需要被掩盖,并不等于说不存在。分析爱的本质就是发现它在当今社会的匮乏,以及批评应该为此负责任的社会条件。相信爱可以作为一个社会性现象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一个例外的个人性的现象,是一个建立在人类本性的洞察之上的理性信念。” 路漫漫兮,吾将勉励为之。 婴孩呱呱坠地,以血缘为密码开启爱的神秘之门。这份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爱是哺育人成长的精神母乳。沐浴在爱的恩泽下,感受着蕴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人格之树茁壮成长、茂盛参天。而后播洒下一片爱的浓荫,给亲人、给朋友、给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爱的回馈,完成一度爱的循环。通过爱的交互,清晰对生存、对生命的认知。

遥感地质学报告

遥感地质学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地信111 学号:1108100013 学生姓名:王才妹 指导教师:刘沛 2015年1月10日

一、对ENVI软件的认识 启动ENVI软件: 双击击桌面上的ENVI图标,就能成功的打开ENVI软件。 打开影像文件: 1、选择File→Open Image File。屏幕弹出对话框“Enter Input Data File”。 2、选择进入envidsta目录中的can_tm子目录,从列表中选择can_tmr.img文件然后点击OK。随即弹出可用波段列表(Available Band List)。在列表中可以选择特定的光谱波段显示影像或者对其进行处理。此时就可以选择打开灰阶影像或RGB彩色影像了。 3、使用鼠标左键点击对话框中所列波段名,选中某个影像波段。所选波段会在标有“Selected Band”的区域中显示出来。 4、点击Load Band,将影像加载到一个新的显示窗口中。 打开的影像窗口有三个,包括主图像窗口(Image Window)、滚动窗口(Scroll Window)、缩放窗口(Zoom window)。 显示影像剖面廓线 可以交互式地选择和显示X轴(水平)、Y轴(垂直)和Z轴(波谱)的剖面廓线图。这些剖面廓线图显示了穿过影像的横线(X)、纵线(Y)或者波谱波段(Z)的数据值。 从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可作以下操作:Tools → Profile → X Profile → Y Profile → Z Profile

分别显示数据值与列号(sampl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数据值与行号(lin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波谱剖面廓线图。 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我们可以使用主图像窗口、缩放窗口或者滚动窗口中的默认参数和数据来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Enhance菜单中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对比度拉伸:线性拉伸,0-255之间的线性拉伸,2%的线性拉伸,高斯拉伸,均衡化拉伸以及平方根拉伸。 显示交互式的散点图 ENVI可以绘制出两个所选影像波段的数值关系图,即分别选定这两个波段为X、Y轴,在平面坐标上绘制两者的散点图。 1、在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选择Tools → 2D Scatter Plots。接着Scatter Plot Band Choice对话框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在该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比较的两个影像波段。 2、选择其中一个波段作为X轴,另一个波段作为Y轴,然后点击OK。 3、一旦打开了散点图绘制窗口,就可以将鼠标光标放在主图像窗口中任意位置,并可以按住鼠标中键来拖动光标。此时,十字丝光标周围10×10范围内的像素在散点图中所对应的点将会用红色突出显示出来。

东南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报告 学号:04211734 姓名:付永钦 日期:2014/6/7 1.图像直方图统计 ①原理:灰度直方图是将数字图像的所有像素,按照灰度值的大小,统计其所出现的频度。 通常,灰度直方图的横坐标表示灰度值,纵坐标为半个像素个数,也可以采用某一灰度值的像素数占全图像素数的百分比作为纵坐标。 ②算法: clear all PS=imread('girl-grey1.jpg'); %读入JPG彩色图像文件figure(1);subplot(1,2,1);imshow(PS);title('原图像灰度图'); [m,n]=size(PS); %测量图像尺寸参数 GP=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GP(k+1)=length(find(PS==k))/(m*n); %计算每级灰度出现的概率end figure(1);subplot(1,2,2);bar(0:255,GP,'g') %绘制直方图 axis([0 255 min(GP) max(GP)]); title('原图像直方图') xlabel('灰度值') ylabel('出现概率') ③处理结果:

原图像灰度图 100 200 0.005 0.010.0150.020.025 0.030.035 0.04原图像直方图 灰度值 出现概率 ④结果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原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比较集中。 2. 图像的线性变换 ①原理:直方图均衡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在图像中像素个数多的灰度值(即对画面起主 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展宽,而对像素个数少的灰度值(即对画面不起主要作用的灰度值)进行归并。从而达到清晰图像的目的。 ②算法: clear all %一,图像的预处理,读入彩色图像将其灰度化 PS=imread('girl-grey1.jpg'); figure(1);subplot(2,2,1);imshow(PS);title('原图像灰度图'); %二,绘制直方图 [m,n]=size(PS); %测量图像尺寸参数 GP=zeros(1,256); %预创建存放灰度出现概率的向量 for k=0:25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doc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 学科门类:理学(07) 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属地理学一级学科,是在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该专业以地图、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信息源,利用地图学、地理学、信息论、系统论等相关理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S技术进行地理认知和地理信息传输、分析与应用的一门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知识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学科在深化地理认知的同时,已逐步成为全球变化,区域资源与环境、城市及区域规划管理,土地利用管理、水利、交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河海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流域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为特色,着重研究地理信息认知理论、空间数据模型和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的遥感提取,专题信息制图与数据更新技术;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决策支持原理与方法;为全球变化,区域资源环境、数字流域以及防灾减灾等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有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基本理论,掌握地理信息分析技术、空间数据结构及信息处理技术、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地图可视化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应用、遥感数据分析及处理、空间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GIS及应用 2、遥感及应用 3、地图学 4、数字流域 5、GPS及应用 三、学制与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遥感地质读书报告——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班级:地质0903班姓名:甯濛 学号:200901627

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 摘要:遥感信息的地质应用发现了大量的环形影像和其全球性普遍性,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把它列为新的构造类型,对其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构造地质学的新课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环形影像与某些矿种的矿床、矿化集中区相吻合,引起了矿产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各种环形构造反映原生地质作用及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也是矿化的直接体现。本文总结了不同地区环形影像的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地质成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环形影像与矿产资源的相关关系,探讨寻找矿产资源的新途径,以促进矿床构造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环形影像特征成因示矿意义 0引言 遥感资料(卫星图象、航空 象片以及与其有关的计算机CCT 磁带数据等)除能反映出地球深 部、浅部及表壳的大量线性构造 外, 还反映一些圆形、圆环形、弧 形封闭形以及半圆形影象特征。 有关它们的命名不一, 主要有: 环形构造、圆形构;造(Cireular struetures),环形特征, 圆形特征 (Circular features);对一些半 环(圆)形构造称为曲线性特征 (Curvilinear features);或称为环 (圆)形(状)图象特征(Cireular imagefeatures);环块构造等。这 类构造在遥感图象上的表现形形 色色, 主要据其构造形式、色调 (彩)、地貌及水系特征加以识别。 它们有的边界清楚, 极为醒目; 有的则很隐晦, 甚至几经增强处 理才能识别[3]。 遥感图像中的环形构造, 其 形态多姿, 成因多样, 众说纷纭 我们把那些在地壳表面有与之对 应的, 具独立地质意义的地质体或图1 鄂尔多斯盆地环形影像[10] 地质单元的环形影像(环形构造)称之为环块构造即环块构造具有遥感影像和地质的双重含意, 既有遥感影像环状异常的概念, 又有区别于区域地质域而具独立地质意义的近等轴状或环状地质体的地质概念显示赋存矿床的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环块构造为赋矿环块构造。[1] 20世纪50年代以来,遥感地质工作者对环形构造的成因、分类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刘登忠将环形构造归纳为隐伏岩体型等10种类别,并总结了环形构造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成因类型、环体结构、规模及影像异常等标志[2];秦小光等通过对桂西北地区遥感环形构造的研究,将该区的环形构造分为岩体型、地块型、热液晕型和断裂交汇型,通过对环形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统计分析后认为,环形构造是该区寻找金矿的有利标志[3];何国金等开展了德兴地区遥感环形构造的分形分维研究,利用分维值对不同成因的环形构造进行了归类,进而圈定了成矿远景区。据统计,几乎所有的斑岩型铜矿都与环块构造(环形构造)有关,环形构造控制了斑岩铜矿的定位,但并不是所以的环形构造都控制着矿床的形成。

读书报告第一次作业。。。。

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进展 1.前言 膨胀土是一种具有高分散性、高塑性的黏土,其矿物成分主要以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脱石、高岭石/蒙脱石等为主,对干湿气候变化异常敏感,常给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带来巨大危害,是一种“问题多的特殊土”。其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容易引起建筑物开裂、边坡失稳、渠道桥梁等结构物破坏,给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如1978 年我国南阳地区和1988 ~ 1992 年欧洲地区,持续的干旱天气致使出现了大规模房屋建筑开裂破坏现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为地基膨胀土失水收缩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变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膨胀土地区累计长度约386km,沿线曾发生大量渠段坍塌和浅层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事实上,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初,南阳陶岔引水渠的开挖施工中,膨胀土层就发生过十几处大滑坡,且大都发生在1: 4-1: 5的缓坡上,由此引起了人们对膨胀土问题的重视,并在其后进行了处理,为以后正式开工建设提供了处治经验。 2.胀缩性 胀缩性的概念是由于含水率变化而引起的膨胀土体积变化,称为胀缩变形,即含水率升高发生膨胀,含水率降低发生收缩。胀缩性是

膨胀土的典型性质之一。在许多条件下,当膨胀土经历往复干湿循环时,胀缩变形表现出不可逆性,往往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控制吸力条件下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发现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可分为宏观结构变形和微观结构变形两部分。一般而言,宏观结构变形的可逆性与干湿循环过程中的累积变形量有关,然而微观结构变形却通常是可逆的。 关于膨胀土的胀缩机理,国内外学者也开展了许多研究,得到一些普遍的认识。与水相互作用时,由于黏土矿物颗粒表面的亲水性与水分子的极性结构特征,水分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会吸附在矿物颗粒周围,形成一层水膜。水膜的厚度受黏土矿物种类、孔隙溶液成分、环境温度、外部荷载和微观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水膜的厚度变化则直接反映了膨胀土的胀缩性。膨胀土的干燥收缩过程实际上是土体在内力作用下颗粒间孔径减小和密实度增加的过程。当土体中的相对湿度高于大气相对湿度时,土体中的水分子会通过土体表面进入到大气中,形成蒸发。在蒸发过程中孔隙水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颗粒间会形成弯液面,产生毛细水压力。表面张力和弯液面曲率半径是影响毛细水压力的关键因素,且一般而言,毛细水压力为负值。因此,土体干燥失水过程中,颗粒周围的水膜变薄,孔径减小,在毛细水压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土颗粒会随蒸发而逐渐靠拢,宏观表现为收缩变。关于膨胀土的胀缩机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廖世文( 1984) 、高国瑞( 1984) 从晶格扩展、双电层理论和微观结构控制3 个方面对膨胀土的胀缩机理进行了总结归纳。刘特洪( 1997)则

【免费下载】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 作者:赵振远 《遥感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日]卡农公司图象研究室 《遥感地质学》 作者:陈华慧 《遥感地质学》 作者:李永颐李斌山陆成 《遥感概论》 作者:马蔼乃 《遥感文选》 作者:国家遥感中心 《农业遥感》 作者:寇有观萧鉥 《遥感专辑(第三辑)矿产勘查中的遥感方法》 作者: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 《遥感与非遥感地质信息复合应用中的计算机处理》 作者:谭海樵余志伟 《微波遥感第二卷雷达遥感和面目标的散射、辐射、理论》作者:[美]F.T.乌拉比R.K.穆尔冯健超 《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吉林省遥感学会论文选编 《大气微波遥感》 作者:张瑞生 《微波遥感理论》 作者:王宝发 《遥感精解》 作者:[日]遥感研究会 《宇航遥感物理基础》 作者:孙星和 《航天多光谱遥感》 作者:韩心志 《高等学校教材水文遥感》 作者: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魏文秋 《环境遥感技术简介》 作者:龚家龙阎守邕 《遥感手册第一分册》 作者:汤定元陈宁锵等 《资源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编辑 《国外遥感技术的发展》 作者: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 作者:马鸿良等 《遥感地震地质文集》 作者: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 《航空物探遥感论文集》 作者:熊盛青唐文周姚正煦 《巡天千里眼遥感入门》 作者:[加]D.D.哈珀 《英汉遥感地质学词汇》 作者:张世良张炯姚彦之 《环境遥感与地理制图》 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刘文熙许伦北方交通大学魏志芳吴景坤《遥感图像对地定位研究》 作者:李树楷 《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原理》 作者:R.D.里根J.V.塔拉尼克S.I.古特曼 《遥感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作者:刘允良邢立新杨德明 《遥感地学分析》 作者:陈述彭赵英时 《遥感图象的数字处理》 作者美)J.G.莫伊克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作者:宁书年等 《遥感手册第八分册》 作者:[美]吉尼·索利查尼斯·波尔顿等 《遥感图象信息处理》 作者:许殿元丁树柏 《遥感手册第五分册》 作者:[美]迪特尔·斯坦纳等 《遥感手册第七分册》 作者:[美]罗伯特G.里维斯等 《遥感手册第三分册》 作者:[美]理查德K.穆尔等 《遥感手册第六分册》 作者:[美]约翰 E.埃斯蒂斯弗雷德里克J.多伊尔 《遥感手册第四分册》 作者:奥尔登P.科尔沃科雷塞斯等 《遥感中的自适应雷达》 作者:[美]D.T.吉辛 《全球环境、资源遥感分析》 作者:李树楷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书名:《爱的艺术》 作者:【美】艾.弗洛姆李鸣健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类型:自购书 内容笔记: 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 ·产生在爱这件事情上一无所学的观点的原因 ①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是否能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爱的能力的问 题。 ②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的问题 ③人们不了解“falling in love”和“being in love ”之间的区别。 ·学会一门艺术的步骤是什么? ①掌握理论 ②掌握实践 ③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第二章爱情的理论 (一)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人是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人意识到自己,他人,人的过去和发展前途的可能性。人对他的单一存在的觉悟,对他短暂生命的觉悟,人意识到身不由就,死的必然,人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所有的这一切,使得他的特殊和孤寂的存

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如果人不能从他的监狱中解放出来,如果他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就会疯狂。 ·人——所有时代和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永远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克服这种孤独感,如何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 ·达到这一目的(人与人之间的结合)的途径: ①纵欲:特点一方式都是强烈的 特点二需要整个身心的投入 特点三需要不断重复 ②同一组人保持一致:参加者为了使自己属于这一部分人而失去了大部 分个性。 在专政国家中,通过威胁和恐怖手段制造同 一状态。 在民主国家中,人们变成一个模式,因为人们总想通过某种方式实现与他人 的结合,如果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那就只 能采取同一人群的同一方式。 ·要求消除所有差别的倾向&平等概念和实践的密切关系: 平等概念的发展: ◎犹太经书,肯定了人的一次存在性。“谁拯救了一个生命,就等于拯救了全世界;谁破坏了一个生命,就等于破坏了 全世界。” ◎西方启蒙运动哲学,平等是指发展个性的条件。康德认为,人永远不应该是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人本身,就是一个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 遥感,泛指从遥远处感知,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是指使用某种遥感器,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或者发射信息),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技术为人类观测地球表层系统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各圈层之间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提供了全面、系统、快速、准确的信息获取手段,它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为地学研究、地质工程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学期所学《遥感地质学》主要掌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地质解译标志的建立以及遥感地质图像的判读等等。 1.概述 遥感地质学是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岩石、构造…),研究目的是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服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有人说遥感资料是别人赠送给地质学者的礼物,人们可利用地表各种特征信息--影像特征与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直接关系和内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地质研究,还可用外推法、对比法等逻辑推理方法,与物探资料结合的方法推测地球深部情况,通过地质分析及与地、物、化等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分析,进行成矿预测,扩大矿产远景区段。遥感地质学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 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 遥感地质,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传感器拍摄物体的不同波段图像,再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和判读。由侧重点的不同,效果也不完全相同。如可见光波段的图象,对于分析判读具有明显特征的地质体、植被情况、地形差异等可取得很好效果;而红外摄像和热幅射计测量,对于找

BMP图像的读写(8位和24位)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 报告书 实验名 BMP文件的读写(8位和24位) 班级计 121 姓名张进 学号 1213022016 2014年6月 16 日

一、实验内容 1、了解BMP文件的结构 2、8位位图和24位位图的读取 二、BMP图形文件简介 BMP(Bitmap-File)图形文件是Windows采用的图形文件格式,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所有图象处理软件都支持BMP图象文件格式。Windows系统内部各图像绘制操作都是以BMP为基础的。Windows 3.0以前的BMP图文件格式与显示设备有关,因此把这种BMP 图象文件格式称为设备相关位图DDB(device-dependent bitmap)文件格式。Windows 3.0以后的BMP图象文件与显示设备无关,因此把这种BMP图象文件格式称为设备无关位图DIB(device-independent bitmap)格式(注:Windows 3.0以后,在系统中仍然存在DDB位图,象BitBlt()这种函数就是基于DDB位图的,只不过如果你想将图像以BMP格式保存到磁盘文件中时,微软极力推荐你以DIB格式保存),目的是为了让Windows能够在任何类型的显示设备上显示所存储的图象。BMP位图文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是BMP或者bmp(有时它也会以.DIB或.RLE作扩展名)。 位图文件可看成由4个部分组成:位图文件头(bitmap-file header)、位图信息头(bitmap-information header)、彩色表(color table)和定义位图的字节阵列,它具有如下所示的形式。 位图文件结构内容摘要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试验报告 实验二:数字图像的空间滤波和频域滤波 姓名:XX学号:2XXXXXXX 实验日期:2017 年4 月26 日 1.实验目的 1. 掌握图像滤波的基本定义及目的。 2. 理解空间域滤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 掌握进行图像的空域滤波的方法。 4. 掌握傅立叶变换及逆变换的基本原理方法。 5. 理解频域滤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6. 掌握进行图像的频域滤波的方法。 2.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平滑空间滤波: 1) 读出一幅图像,给这幅图像分别加入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后并与前一张图显示在同一 图像窗口中。 2) 对加入噪声图像选用不同的平滑(低通)模板做运算,对比不同模板所形成的效果,要 求在同一窗口中显示。 3) 使用函数 imfilter 时,分别采用不同的填充方法(或边界选项,如零填 充、’replicate’、’symmetric’、’circular’)进行低通滤波,显示处理后的图 像。 4) 运用 for 循环,将加有椒盐噪声的图像进行 10 次,20 次均值滤波,查看其特点, 显 示均值处理后的图像(提示:利用fspecial 函数的’average’类型生成均值滤波器)。 5) 对加入椒盐噪声的图像分别采用均值滤波法,和中值滤波法对有噪声的图像做处理,要 求在同一窗口中显示结果。 6) 自己设计平滑空间滤波器,并将其对噪声图像进行处理,显示处理后的图像。 2. 锐化空间滤波 1) 读出一幅图像,采用3×3 的拉普拉斯算子 w = [ 1, 1, 1; 1 – 8 1; 1, 1, 1] 对其进行滤波。 2) 编写函数w = genlaplacian(n),自动产生任一奇数尺寸n 的拉普拉斯算子,如5 ×5的拉普拉斯算子 w =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分别采用5×5,9×9,15×15和25×25大小的拉普拉斯算子对

爱的艺术 弗洛姆 读书笔记

爱的艺术弗洛姆 题记: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巴拉塞尔士* *巴拉塞尔士(1493-1541),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 前言 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对爱情的三个错误看法 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 2.很多人认为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他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当代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现代人的幸福就是欣赏橱窗,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他力所能及的物品。爱情的产生往往是以权衡对方及本人的交换价值为前提,我想做一笔交易,那我既要考虑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对方值不值得我追求,也要考虑基于我的一目了然的实力以及潜在的实力,对方会不会看中我。在这笔交易中,如同购买地皮一样,对方的有发展前途的潜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事实上是没有理由对下列事实抱有吃惊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 3.第三个错误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如果我们用falling in love和being in love这两个英文搭配也许就能更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两个相互陌生的人,当他和她突然决定拆除使他和她分隔的那堵高墙,相许对方,融为一体时,他俩相结合的一刹那就成为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经历。这一经历对那些没有享受过爱情的孤独者来说就更显美好和不可思议。这种男女之间突如其发的奇迹般的亲密之所以容易发生,往往是同异性的吸引力密切相关或者恰恰是由此而引起的。但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持久。这两个人虽然慢慢熟谙对方,但他俩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失去其奇迹般的特点,一直到隔阂、失望和无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为止。当然一开始双方都不会想到这点。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 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如果是别的事,人们会想方设法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以利再战或者永远洗手不干。但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看起来只有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爱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意义。 在这方面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要认识爱情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的行动。 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门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只有

2012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航片:5-1 解译人:周家喜田园张更郭宇衡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航片:5-2 解译人:姜为佳刘松峰洛桑曲杰陈威宇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航片:5-3 解译人:焦良轩刘博董洁易鹏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航片:5-4 解译人:刘洋(20101000237)朱磊马晓龙张攀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航片:5-5 解译人:周豪田锦明张晶晶朱志鹏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地质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学时: 开课时间:

浅谈“遥感地质学”在地质类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遥感地质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其实际操纵性较强,需要我们对理论基础知识不断地应用巩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属于地质工作中的一种新型的工作手段,充分结合了现时计算机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地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地区岩性,构造的状况分析后服务与地调填图,矿产普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着其特殊的高效性,空间性和优势所在。本文结合“遥感地质”课程的学习,浅谈下其在未来地学相关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遥感空间信息地质找矿应用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遥感技术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遥感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遥感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科学技术。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属于地质工作中的一种新型的工作手段,充分结合了现时计算机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地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地区岩性,构造的状况分析后服务与地调填图,矿产普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着其特殊的高效性,空间性和优势所在。正如中科院院士徐冠华等,所谈及遥感技术为地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导致了地学研究范围,内容、方法的重要变化,标志着地学信息获取和方法处理的一场革命。中国遥感事业自70年代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也日渐普遍。相对国际发达国家,中国遥感事业与其尚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正证明了在学科应用教学方面的前景性和挑战性。 《遥感地质学》是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为地质,资勘和海洋类专业开设的院定专业限选课,共48学时,其中24实验学时。通过半学期的遥感地质课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学习,对遥感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义,同时对地学高新技术的发展有了所了解。本文结合“遥感地质”课程的学习,浅谈下其在未来地学相关工作中的应用。 遥感地质在地学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地质调查方面: 地质调查方面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意义和作用应体现最明显的是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我国存在最大的空白区是青藏高原空白区,因其独特的海拨,积雪,压力,缺氧,交通等因素给地质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开展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尤其在藏北属于“世界屋脊”,生命的禁区,地质工作者很难实地进入实施开展。青藏高原所占面积巨大,是我国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和天然的实验室,我国研究开发价值极大。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先后开展了多次地质调查,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师承担的地质调查局“西藏安多1:25万安多多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就充分利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性。安多地区平均海拨4700多米,气候已变,极寒,其中部分地区很难进入。 安多北捷布曲冰蚀谷(上为南)(据张绪教等)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 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年级: 09级电子信息工程二班

实验一常用MATLAB图像处理命令 一、实验内容 1、读入一幅RGB图像,变换为灰度图像和二值图像,并在同一个窗口内分成三个子窗口来分别显示RGB图像和灰度图像,注上文字标题。 实验结果如右图: 代码如下: Subplot (1,3,1) i=imread('E:\数字图像处理\2.jpg') imshow(i) title('RGB') Subplot (1,3,2) j=rgb2gray(i) imshow(j) title('灰度') Subplot (1,3,3) k=im2bw(j,0.5) imshow(k) title('二值') 2、对两幅不同图像执行加、减、乘、除操作,在同一个窗口内分成五个子窗口来分别显示,注上文字标题。 实验结果如右图: 代码如下: Subplot (3,2,1) i=imread('E:\数字图像处理 \16.jpg') x=imresize(i,[250,320]) imshow(x) title('原图x') Subplot (3,2,2) j=imread(''E:\数字图像处理 \17.jpg') y=imresize(j,[250,320]) imshow(y) title('原图y') Subplot (3,2,3) z=imadd(x,y) imshow(z)

title('相加结果');Subplot (3,2,4);z=imsubtract(x,y);imshow(z);title('相减结果') Subplot (3,2,5);z=immultiply(x,y);imshow(z);title('相乘结果') Subplot (3,2,6);z=imdivide(x,y);imshow(z);title('相除结果') 3、对一幅图像进行灰度变化,实现图像变亮、变暗和负片效果,在同一个窗口内分成四个子窗口来分别显示,注上文字标题。 实验结果如右图: 代码如下: Subplot (2,2,1) i=imread('E:\数字图像处理 \23.jpg') imshow(i) title('原图') Subplot (2,2,2) J = imadjust(i,[],[],3); imshow(J) title('变暗') Subplot (2,2,3) J = imadjust(i,[],[],0.4) imshow(J) title('变亮') Subplot (2,2,4) J=255-i Imshow(J) title('变负') 二、实验总结 分析图像的代数运算结果,分别陈述图像的加、减、乘、除运算可能的应用领域。 解答:图像减运算与图像加运算的原理和用法类似,同样要求两幅图像X、Y的大小类型相同,但是图像减运算imsubtract()有可能导致结果中出现负数,此时系统将负数统一置为零,即为黑色。 乘运算实际上是对两幅原始图像X、Y对应的像素点进行点乘(X.*Y),将结果输出到矩阵Z中,若乘以一个常数,将改变图像的亮度:若常数值大于1,则乘运算后的图像将会变亮;叵常数值小于是,则图像将会会暗。可用来改变图像的灰度级,实现灰度级变换,也可以用来遮住图像的某些部分,其典型应用是用于获得掩膜图像。 除运算操作与乘运算操作互为逆运算,就是对两幅图像的对应像素点进行点(X./Y), imdivide()同样可以通过除以一个常数来改变原始图像的亮度,可用来改变图像的灰度级,其典型运用是比值图像处理。 加法运算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同一场景的多幅图像求平均值 减法运算常用于检测变化及运动的物体,图像相减运算又称为图像差分运算,差分运算还可以用于消除图像背景,用于混合图像的分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