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联动点

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联动点

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联动点
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联动点

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联动点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读、品、悟、议。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力图体现“以生为主、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词句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抓住关键语言特点,大胆想象进行仿写,由题目直奔读写的点睛之笔,寻找文章空白及人物思想的闪光之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以读为本感悟抓住关键词句直奔点睛之笔寻找空白想象体验细节闪光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写作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最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不充分的课绝不是好的阅读课。学习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首先要感知文本的语言文字,而对文本语言的感知、感悟都要通过读来实现,读可以说是理解、内化语言的前提。

在语文课上,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感悟的时间与机会,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了。初读、品味读、展示读等各种方式的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

拥有了自由朗读的时间、展示朗读的时间、合作朗读的时间、默读思考的时间以及品读感悟的时间。同时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读的指导,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既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又有助于学生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

二、抓住特点,读中学写绽放思维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阅读我们的语文教材会发现很多文章的句式很有特点,无疑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材料。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堂上,学生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威尼斯的小艇,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去发现作者是如何把小艇写的活灵活

现?学生也因此明白抓住特点后,再根据事物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就可以写得栩栩如生。所以紧接着笔者选用了一盒彩笔,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能把自己的观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从彩笔盒子的外形,颜色以及打开时的情景,抓住了特点,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课堂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的大门打开了:

师:在这段中,作者把小艇分别比作什么?各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

巧灵活的特点。(课件出示图片)

师:如新月一般美丽,多让人喜欢啊?谁能来读一下?你再读读?如水蛇一般灵活的小艇,多让人喜欢啊?谁能来读一下?你再读读?

我怎么没听出小艇有多独特、多轻快、多灵活?指导生再读。

读的更美?读出它的灵活?(个人读,齐读)

一盒普通的彩笔在学生的眼中成了“小姑娘头上漂亮的蝴蝶结”“一个沙漏”“一根肉骨头”“一块画家的调色板”“一个万花筒”“一朵绽放的礼花”“一朵瞬间绽开的花朵”“五彩的喷泉”……课上倾听着,感动着,欣慰着,读与写达到了有机结合,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写作方法的熏陶,掌握写作的技巧。相信学生再写别的事物也不成问题,当堂就有一个学生将自己的笔写的有声有色:我的这支笔……立在桌子上就有点像一个威武的小战士……仿佛一只可爱的小熊…拧开它,你会发现它的头尖尖的,真像一颗子弹。我真有点惊叹了!给力!这是阅读与语言的表达联动的过程,这更是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过程。

三、题目入手,直奔读写“点睛之笔”。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确立文章的读写训练点,虽然有时候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善于挖掘,善于研究,你就会发现一条如同穿越时空的隧道-------“文章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聚焦点。教学时,从剖析文章题目入手,直接切入文章的重点,读写训练的点就此产生了。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一文重点就是写“脚”――

四、寻找空白,拉近距离走进文本。

读写训练实际上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材的课文中往往有很多空白点值得让我们去挖掘,调动学生的思维,走进文本,产生表达的需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中的可挖掘的空白点是:在威尼斯还有哪些人坐着小艇去做什么事?由文章的引领:商人、青年妇女、孩子、老人坐着小艇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很多人坐着小艇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诸如旅游、逛街、买菜、上学……学生通过想象,还可以将生活中所见的事情轻松地运用到文章的拓展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此时此刻的表达是学生主动的、积极的。

五、抓住细节,具体描写思想闪光

“细节决定成败!”教科书中很多的文章,是通过具体

的事例,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或者对环境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崇高品格。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就是最具阅读价值的地方。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发挥其主体性。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不防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读写联动点,不论是题目也好,关键词句也好,文本的空白、人物的思想展现,都是学生学习的好例子,教师挖掘到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择优而学,得其精华。学生有据可依,何愁不会写作呢?学生如果真的能将自己所见到的、听过的记在脑海里,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写下来,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真正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小学语文教师》(201203)

[3]《陶行知教育名篇》

[4]其他资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该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水》这一课时,我觉得“从头顶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 2017-2018-1 魏进梅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最新文档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那么当今小学生读写现状如何?怎样才能让学生愿读、乐写、善写呢? 一、学生读写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仍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读写分离、机械练写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读写分离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仍把写作课和阅读课当做两种独立课型来定位,认为二者间是互不干涉。要么就是老师有一定的读写训练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过分强调形式,学了写景的文章,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景;学了写人的文章,就要求学生仿写人物。在指导时忽略了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写”的体会,换言之,就是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表达方法的指导。这样的训练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与全局意识。 (二)只读不写、光说不写 教学中的只读不写忽略了从“读”到“写”中间还应存在一个严重的环节,那就是表达方法的习得。而光说不写则让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片断性的跳跃上,而无法系统地连成整体,无法形成规范的、符合逻辑的书面表达。(三)没有找准文章读写结合点 在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时,教师没有选择适合的教学时机,没有很好地挖掘和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教研活动中也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且往往局限于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一)广博课外阅读,服务读写结合 《课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确保学生达成这个阅读总量,就要多读

书、读好书。读书的方式多样:既可以在课前、课内、课外阅读,也可以利用音像阅读、网络阅读;既可以是阅读名家名作,又可以是柔美古诗文、科普读物、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既可以校内个人阅读,也可以在家中亲子阅读。至于读物推荐,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推荐读物,还可以结合历史或时事推荐读物等等。 (二)积极感悟生活,丰盛写作素材 作文的源泉来自通俗生活的点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对情绪的储备达到了相对丰盛的程度,其习作的内容就能填塞真情实感,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个性。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认识生活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善观察、引导学生善感悟、培养学生善思考,善积累,无疑是为“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重组阅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着力点 我们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内化,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而读写能力的训练应该是有序列的,有章法的。 所以教师要树立读写结合的意识,打破以往语文学习将“读”与“写”独立训练的传统;其次要有全局意识,通读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各个年段教材的读写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确立每学期的写作重点、难点以后,再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确立单元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再结合单元读写训练目标找准每课的读写结合点。总之,尝试在例外的主题中找到读写结合点,通过研读教材,重组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读写主题,使读写训练更有内容可抓,更有方法可学,更有蓝本可仿。这样,读写结合的有用落实才能事半功倍。 (四)读写结合的基本形式 (2)仿写迁移。仿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仿内容,二是仿形式。以范文引路,指导从仿写学习写作,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多见而有用的形式。但是,仿写是引导学生掌握范文中语言和写作方法,但不能让学生作文能力只停留于模仿的阶段,仿写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模仿引向创造,在模仿中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小学语文教研组21.陈毅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探索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探索xx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据此,英语读写,无论是从学科测试的层面,还是素质教育的角度,都越来越充分显现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严重地位。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xx阅读写作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只重视知识讲解的传授式教学和放任能力成长的沉浸式教学的两种弊端。大部份教师都只是机械地忙于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材的讲解和练习的讲评,英语读写教学仅局限于练习册和测试卷上“偶遇”的非独立非专门练习,对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缺乏有针对性的渗透与贯穿,对阅读题材和写作体裁缺乏系统性的融汇与贯通。母语的冲撞,词汇的阻碍,句子结构的含混,段落逻辑的纷乱,无一不在侵扰着我们的读写教学。读写课上也是大量拓展范文,导致学生一味片面模仿其中的表达,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缺乏篇章感和逻辑性,危机地制约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充分发展。 三、xx读写结合四步教学模式 1.话题导入 导入活动,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以“以读促写”为教学目的的阅读课中,读前活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它们为写作提供了前提条件。 话题导入的常用方法 (1)头脑风暴法。在学生接触阅读材料前,在相关阅读知识信息储备不多或者相关知识较熟悉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为下面的读和写做好准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这里的“写” ,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明确训练目的。 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有的行文流畅,似流水淙淙;有的奔放豪迈,似热血沸腾;有的语言优美,宛若置身人间仙境;有的语言朴实,似娓娓道来,但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可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运用文本?我认为,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确定读写结合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 (1)以读促写,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诗人杜甫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以说,他用最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看,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读可以为写提供参考模式,给写以更多的启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点进行设计读写结合点,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各部分变成了美丽的宇宙,想象丰富奇特,同时又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读来颇有气势。因此我将这段中的排比句确定为本段的读写结合点,进行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设计: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讨论,谈体会。接着采用师生配乐合作读的方式,男生读“他的”,女生读“变成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说出运用了排比句式、并且每个句子句式相似的特点,从而明白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之后我出示了“你的____ ,变成了___ ,为我们_____ 。你的___________ ,变成了________,为我们_____ 。”,引导 学生进行小练笔,有许多学生写得不错,如“你的爱,变成了美丽的宇宙,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家园。你的身体,变成了美丽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你的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为我们指引方向。你的奉献,变成了无私的爱,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这样学生就更好地理解了盘古的奉献精神,而且还能够运用排比句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而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2)以写促读,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动活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如《北京的春节》一课,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如在描写除夕一段时,开头第一句便点明了“除夕真热闹”,接下来便如家常般地写出了春节的热闹,从声音、色彩、味道等方面来写,可以说是调动了作者全身的感官来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北京的春节习俗,还感受到家家户户都是这么热闹,感受到那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领悟到其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 在教学这段时,为了更好地深入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你也调动起自己的各种感官,写一写你是如何过除夕的。学生动笔写作,真实地写下自己的“除夕之旅” 。仔细看同学们的习作,不难发现,学生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来写除夕的热闹,同时又加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11-03T15:40:53.65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作者:余方 [导读] 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兼顾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课文中包含的语言技巧。语文教学实质上是语言教学,老师的使命是让学生能够从读和写两个层次上面逐渐掌握这门语言。 余方宜宾市岷江路小学校 644000 【摘要】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兼顾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课文中包含的语言技巧。语文教学实质上是语言教学,老师的使命是让学生能够从读和写两个层次上面逐渐掌握这门语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理论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1-109-01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可见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教学中只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一、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 1 异质同构性。有人认为阅读与写作两种活动中心智活动都经历了双重转化。阅读是从文字到思想再到文字的转化;写作则是主客体的相互换位,客观事物转化为主体经验,经过表达这一形式转化为语言文字的客观描述。叶圣陶先生对此亦有过论述,他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2 相同要素说。依据现代认知学派的观点,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即一般原理时容易产生迁移,这是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并能取得实效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阅读教学中突出的重点知识在写作教学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重要,并应注意通过对阅读教学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来设计写作教学。 3 读写对应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同为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过程,从学生阅读作品时所要关注的知识要点及写作时构成文章的要素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对应规律。如解题与审题的对应;抓住中心与确立中心的对应;理解文章结构与布局谋篇的对应等。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 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H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课例

景物烘托写作训练教学案例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 首先,品析文本,让学生领会景物烘托的妙处。 【选文一】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烘托杜小康内心的恐慌) 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静定下来。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烘托杜小康内心暂时的平静)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选文二】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烘托杜小康找到鸭子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接着,小结阅读文段后领会得来的写作知识:①景物烘托的写景,既要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要以有情之笔去描绘景物,所写之景要体现主观情志。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描写景物,做到情景交融。③可借助对比、衬托、想象等写作手法来表现。 最后,指导学生写作实践:第一步,以采访形式讨论:(1)你孤独时心情怎样,你最孤独一次是什么时候?(2)你孤独时在做什么?周围环境如何?第二步,让同学们说说哪些景物的特征能切合孤独的心情。(3)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和恰当的写法增强表现力。 这两个案例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过程指导进程。这个进程符合认识论原理——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我认为读写结合的过程指导是科学有效的。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初中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整合策略

初中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整合策略 发表时间:2017-08-04T11:13:18.020Z 来源:《高等教育》2016年10月作者:谢林伶 [导读] 奠定学生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实现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整合,从而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谢林伶 摘要: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元素,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前提。要想更好,更深入地是适应于教学以及学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就必须要在教学阶段做好基本功。即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教学。初中英语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同时作为一门外来语言,不管是语言构成还是学生的语言习惯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奠定学生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实现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整合,从而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教学的整合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实现和优化初中英语教学中但听说读写整合效率,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读写;整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和不断发展,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要立足于夯实学生的基础,以学生的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作为教学目标,推动初中英语的实践教学。听说读写不仅是初中英语的基础教学知识,更是学生应用用于以及实现英语实践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来说,初中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仍旧不尽人意,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和改革,立足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当前初中听说读写整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听说读写整合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英语各个侧面的知识充分联系,并在实际运用中更加全面的接触英语知识,保障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辐射范围的最大化。但是,基于我国当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初中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整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新时期背景下初中英语听说读写整合教学的有效开展[1]。 (一)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性知识,是实践教学的方向标。就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来说,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理念是比较注重理论教学以及学生的考试的分数。在是教学中,就过于注重学生英语理论知识的教学,比如语法、形态等,因为这些知识都是考试中的内容,至于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的英语基础技能则侧重较少,特别是说和读这两个方面尤其欠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学生的英语是哑巴英语的原因。这种片面追求理论教学知识以及表面分数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意识不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整合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教学效果不好。 (二)听说读写整合不具备科学性 初中英语听说读写不具备科学的主要体现是:在开展听说读写整合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够衡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教学比重,从而导致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教学在整合教学中失衡。或者顾此失彼,或者重此轻彼,不能够全面地掌握听说读写整合教学的平衡性,从而导致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这些基础的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初中英语听说读写整合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听说读写之间的先后关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吸收到最终的实践应该是有一个先后先后顺序的,如果打破了这个先后顺序,那不不仅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造成阻碍。就像一个小孩子不可能刚开始就会跑步,而是一步一步的练习走路[2]。 同样在初中英语听说读写整合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必须要明确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实施先后教学,才能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相关英语技能,提高听说读写读写整合教学效果。首先,先听后说。不管是英语学习还是学习,“听”都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学生首先具备听的技能。因为听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只有学生通过听,实现了知识的输入,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说。同样,说是知识的输出,输出的前提是学生脑海中要有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听说之间的关系,先听后说。其次,先读后写。严格说来,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者四个基础技能中,“听、读”都是知识输入的过程中,“说、写”是知识输出的过程。因此,在整合教学中也要遵守先读后写的教学顺序,实现相应的教学。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场英语活动,创建一个“听”的情景,让学生接受相应的知识,了解学习对象。然后用英语将这些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通过教师提供的读本,进一步深入对知识的了解,然后结合自己的见解,写成英语短文,从而有效实现英语听说读写的整合教学。 (二)利用学生的情感实施教学 听说读写都要用到学生的感官,而学生的感官就是情感宣泄点。教师在听说读写整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实施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优美的古诗词进行英语的翻译,通过英语的听说读写再一次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和美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样的美文佳句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流露,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三、结语 总的来说,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基础,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英语技能。因此,在实施听说读写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利用学生的情感开展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兴林.从听说读写,到语言技能——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浅显思考[J].华夏教师,2016,12:94. [2]刘爱红.影音图文兼备听说读写融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全过程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5:70-71.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指导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指导 薛薇莎 语文新课程标准给读和写之间搭上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它强调:“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新课标以这种纲领性的方式为读和写教学指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从中我们可以鲜明地发现读和写这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关系:良好的阅读能让写变得有内容,丰富学生见闻,形成独特的个人感受,而一旦写得到提高,则能促进读的体会,扩大读的想象力。“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谈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把握各个学段的“阅读”和“写作”关键,就在于能融会贯通,整合考虑分析,充分做好“读写结合”的理论准备。抓住这个关键的理论点,将有利于“读写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切实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呢?其实,新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中,如果我们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练笔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以下是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的几点体会: 一、摘抄积累运用 我一直告诫自己的学生,别人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学会借鉴。著名大剧家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使用词语达一万六千,没有这么多的词汇,恐怕他也难写出闻名世界的不朽之作。毕竟人类的知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前人的经验,是书本上学来的。如果一切知识都要从自己的实践中得来,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

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 一句话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或意思,往往都会蕴含在一些关键的字、词之中。学 生只有很好地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才能深刻体悟课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 于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句子教学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读来感悟句子意思 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文,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的读,读得好, 就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 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通过朗读,不仅能学习准确地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掌握规范的书 面语言,从中学习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思想,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语文新 课标中提到“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感指的是人对语言的知觉的整体感受,或是对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 认识活动的过程,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通过朗读中重音、停顿、节奏、语调的 处理,培养语感。学生有了敏锐的语感,势必大大提高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和荷叶的句子就是要重点指 导朗读,第一步先理解荷叶是“挨挨挤挤”的,荷花是“冒”出来的,体现它顽强的生命力,可对“展开、饱胀、破裂”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第二步根据这些词语加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勃勃勃生机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就 把喜爱赞美之情读出来了。老师可以采用多种的朗读形式,例如,加动作读、配乐朗读、比赛读等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句子朗读到位了,学生对重点字词理解了,对段 落的意思也清了。 二、通过演示动作来理解 有的句子中有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的,老师可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帮助理解。如《又 是你第一个到》课文中这一句:“这位读者掸了掸衣服上的雪……”在读时,教师只要 加一个动作演示一下,学生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三年级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较多,教师应让学生多动动手演示演示,句子的意思也就知 道了。如《瑞雪》中的最后一句话:“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共24页】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一、语文教改的实验历程从1951 年开始,丁有宽老师先后在26个教学班进行了八轮教改实验,经历了初试,再试,验证,深究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以“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法“是学用结合的具体体现。近半个世纪,丁老师的语文教改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历程。这个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1年春到1963年秋;第二个时期,从1963年秋到现在。 (一)“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实验(1951年—1962年)这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1951年秋到1958年春),试验课题是“生动讲读,有机结合,教书育人”。教学主要把语文课和班级活动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指导作文教学。 2、第二阶段(从1960年到1963年),进行“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试验。丁老师写《坚持文道统一,培养读写能力》、《浅谈咬文嚼字教学》、《怎样指导课外阅读》等教学论文阐明自己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

(二)“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1963年秋至今)这个时期分为五个阶段: 1、初试阶段:(从1963年秋至1968年),丁老师在这阶段总结了6条经验: 第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第二,从篇着眼,从句入手; 第三,打好基础,从“有法”到“无法”; 第四,从仿到作,从放到收; 第五,从述到作,从说到写; 第六,因材施教,典型引路。 2、再试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秋),丁老师提出“读书、观察、作文三结合”和“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的实验课题,在教法上,每教一段、一篇或一组课文,就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撰写赞扬好人好事的宣传稿。这次试验的着力点在指导学生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和有法,使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上,丁老师提出“寻美作文,练文炼人”的主张。 3、验证阶段(从1981年秋至1983年春)。提出“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的实验课题。在 三、

阅读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富全中心小学詹建勇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大量阅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基于此,我校实验部开设了一节小课——阅读。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不少学生读了好多文章仍写不好作文,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读和写的关系,将这两个环节人为得分开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正确地加以引导。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谈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从读入手,以读促写。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指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故而,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拿到手,自己先想一想:这种题目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有什么限制?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

等等。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阅读,最初阶段应放在课内,通过教师有目的的问题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练习。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自己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显著。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应克服“偏食”,即只读某一类作品的现象,克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地啃大本书的现象。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笔记,灵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其次是勤写勤练,以写引读。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我们很难想象有不经勤学苦练的神枪手,不下水的游泳冠军。写作也是如此,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逐步解决各种困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从不会到会,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