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3、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二、介绍达·芬奇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同时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与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与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与

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特别有成就。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左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明白。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山坡上有葡萄园,山谷里耸立着四季常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水与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悦耳的音乐。在如此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达芬奇的观察力与感受力都逐渐敏锐与丰富起来、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

⑴ 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

⑵ 有时又觉得严肃、安详。

⑶ 有时略含哀伤。

⑷ 有时甚至显出讥嘲与揶揄、

2、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分析:

读课文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

四、深入分析课文

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蒙娜丽莎》的?

(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局部到整体。)

2、阅读课文后,您觉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说说您的理由。

3、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您感到了什么?说说您的理由。

4、假如单是一幅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而没有身后的背景作为陪衬,那《蒙娜丽莎》还会有多少神秘感?

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个地方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丛林、闪光的水池等背景之中,这一背景朦胧。安静,充满诗意,与蒙娜丽莎的精神生活与谐一致,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在气质。更为有趣的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又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富有变化。

五、拓展延伸

1、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意大利,当时宣扬“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作者达·芬奇,意大利人。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机械工程、医学。地质学、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3、《蒙》是达·芬奇最负盛名的肖像杰作。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以一个年轻女性温雅的微笑,揭开人性觉醒的旗帜,赞美生命的可爱。集中而又充分地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热情地讴歌美与人一辈子。

【板书】

蒙娜丽莎之约

神秘的微笑永恒的美丽

灵魂的一部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余定蓉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问题,能探索和发现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导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导学方法: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分析比较,推理归纳。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个 (1)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92+92+9 2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392?。再启发学生说出392?表示求3个9 2 相加的和。 (3)比较 39 2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39 2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392?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 92的和。板书:92+9 2+9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9 2 2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 3 2 96932==?(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9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9 2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设计 关于《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 蒙娜丽莎之约 齐读。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将收集的资料交流,利于课文学习,对名画有初步认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交流: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交流,感知文章脉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三、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蒙娜丽莎之约评课稿

《蒙娜丽莎之约》评课稿 评课人:王琴 评课时间:2011、11、25 《蒙娜丽莎之约》是新人教版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艺琴老师执教的本课,我深深感触到刘老师的确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课堂驾驭能力强的老师,下面就结合本次课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采用直接谈话引入课题,开门见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板书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强调“蒙”的书写,注重细节的处理。 二、在释题、质疑、解疑环节,教师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解决,教师相机作指导,既注重了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检查反馈,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在学文感悟这一环节,教师紧紧围绕“课文中能体现《蒙娜丽莎》名画魅力”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并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像,使学生能将文中的好句及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他们的口语表达上。同时教师还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描写《蒙娜丽莎》的?”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该怎样观察及描写,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什么地方给你留最深的

教学实录

《雨点儿》教学实录 哈尔滨市剑桥小学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云妈妈有许多小宝宝,他们特别爱唱歌,你听,他们唱起来了,(播放《小雨沙沙》)他们是谁呀? 生:小雨 师:这些雨点儿宝宝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同学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雨点儿 生:欢迎你,小雨点儿 师:好多雨点儿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引出课题,板书) 师:雨点儿可爱极了,所以我们加上个“儿”字,读起来既亲切又可爱,这叫儿化音,请大家跟我读。 生:雨点儿 生:雨点儿 (全班慢慢的齐读雨点) 师:看到课文题目你又什么想问的吗? 生:雨点儿从哪里来的? 生:雨有什么作用?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想解决你们的疑问就要先读书、读懂课文。同学们把书达到十二课,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争取读通顺,读流利。并标出自然段。 (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 师:自然段标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一共五个自然段 师:那你来读读第一个自然段吧,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生读第一自然段,如果有错误其他同学纠正,老师给出评价)

师:一篇课文都读完了,这回正确的字音你记住了吧,下面就大声的准确的读一遍这篇课文。 师: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大雨点儿文小雨点儿要到哪儿去。 生:知道小雨点儿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 师:同学们能真聪明,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们有答案了吗? 三、细读课文,品评感悟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2动画下雨图)你看见了什么? 师:这么多的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呢?哪个同学能从课文里找到答案?读课文。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请你把这句话读出来! 生: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半空中飘落下来。 (课件)出示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半空中飘落下来。 师:屏幕上好多雨点儿,谁能数得清这是多少雨点儿?一起来数一数 生:1 2 3 4 5…………… 师:是多少雨点儿? 生:数不清 师:为什么数不清? 生:因为雨点儿太多了,没等数完就有落了下来。 师:雨点儿多的数不清,文中是什么“数不清”? 生:雨点儿 师:你平时还看见那些东西也数不清? 生:天上的星星多的数不清。 生:漫天飞舞的雪花多的数不清。 师:你能把“很多很多”“非常多”这种意思“读出来”吗?让我们大家都觉得数不清? (找两名同学来读) 师:雨点儿是飘落下来的,“飘落”是什么意思? 生:……….. 师:飘的右边是什么? 生:是风 师:对,所以飘和风有关。想一想,怎样是飘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我班学生整体看来,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我班学习优秀、反应灵活的学生有,但个别学生仍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有困难,不过学习还是很努力的。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促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为后面的总复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蒙老师 语文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阳江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计划 一、班况分析: 目前六(3)班学生47人,男女生人数相当。虽然有几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较突出,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相对薄弱,阅读理解能力差,习作能力差。因此本学期要求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深度上广泛阅读课外知识,能做到学以致用,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

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蒙娜丽莎之约读后感

蒙娜丽莎之约读后感 篇一:《蒙娜丽莎之约》读后感 [《蒙娜丽莎之约》读后感] 今天,我阅读了王克难写的《蒙娜丽莎之约》,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着,《蒙娜丽莎之约》读后感。 在没看到画像之前,我从“一条长龙”,“多次交 涉”“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移动得更慢了”等词语中看出了达芬奇画出的《蒙娜丽莎》之宝贵,看出来看《蒙娜丽莎》的人之多。 作者王克难连用了三个“终于”,写出了作者对《蒙娜丽莎》的期待。“我终于走到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读后感《《蒙娜丽莎之约》读后感》。 作者已经看到了《蒙娜丽莎》,我和作者都被这幅画吸引了。它是一幅恬静、淡雅的外国女性。他成为了永恒的美的象征,成为了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虽然没有看到《蒙娜丽莎》,但通过作者的描述,我的眼前就出现了一个落落大方、长发飘飘的美女。

我十分喜欢《蒙娜丽莎之约》这篇短文,他让我明白了达芬奇的天才想象和神奇的画笔。 篇二:《蒙娜丽莎之约》读后感2 《蒙娜丽莎之约》读后感2 读完《蒙娜丽莎之约》后,我对达路芬奇那精湛的画技不得不表示佩服。看,画中的蒙娜丽莎,一头乌黑的头发,柔和明亮的眼睛,富有真实感的嘴唇,颈项里的血液仿佛也在流动。当我们仔细地凝视着蒙娜丽莎时,常常会被那时隐时现的微笑所迷惑,许多人都无法读解她那神秘的微笑这也是她的魅力所在。文中的许多地方也表现了达路芬奇的高超画技,从她的神情上,从她的姿态上,从她的服饰上,从她的背景上。是的,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给我们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 篇三:读后感 读“王雷英将语文”有感 车道峪小学郝婵媛 寒假假期,在家读了王雷英老师的书,在此说说几点体会。 王雷英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在她任职期间获奖颇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是在和名师学习,这本书记录着王雷英老师的成长记录和心得,我想说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备课人:邱从超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店埠镇城关小学六1班罗德品 一、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但有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语文缺乏一种热情,特别在阅读习作方面。本学期,针对各班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2、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阅读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3、口语交际教学

吉春亚老师教学实录及精品课件 (上下)范文

吉春亚老师1——6年级教学实录和精品课件(分年级)吉老师课堂“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执教1——6年级多轮,熟悉各个教学版本教材,对人教版教材如数家珍。98年开始课堂就有影随弟子——来自浙江、江苏、广州、新疆、湖北、河南、河北等全国各地,最多的一个学期带有8位弟子,几乎每天都有一节开放课。我们征求了吉老师的同意,将其的教学创意开发成我公司的文化产品。具体着手根据课堂录音、视频和吉老师提供的简易PPT整理实录和美化时才知道这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吉老师也会抽空指导我们。吉老师的课有三类:一类是家常式公开课,一类是对外接待公开课;一类是大赛公开课,适合不同老师的需要。我们的课件制作也有不同层次(文字实录,ppt,动态场景,汉字书写笔顺,各类音乐和音效,有的增加了flsh 电影剪辑录音等) 按照年级,把已经整理好的实录和教学PPT课件目录如下,您可以联系我们的QQ号、和,希望有很多的课能满足您的教学需要。 一年级(上) 1.《小小竹排画中游》 2.《画》 3 《雨点儿》 4《四季》 5 《那座房子最漂亮》 6《阳光》 7. 《一去二三里》 8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9《自己去吧》 10.《静夜思》 11《小松鼠找花生》 12 <<爷爷和小树>> 13《借生日》 14. 《操场上》 15. 《雪地里的小画家》16. 《小小的船》 17《比一比》识字二 18. <<日月明>>(识字)19.《比尾巴》(识字课)20. 《小熊住山洞》21、《菜园里》22.《我多想去看看》23《影子》24《平平搭积木》25《雪孩子》26《识字2(商品)》 一年级(下) 1.《柳树醒了》2、《春雨的色彩》3.《村居》4.《看电视》5.《胖胖的小手》6.《棉鞋里的阳光》7.《月亮的心愿》8.《两只鸟蛋》9 《松鼠和松果》10、《美丽的小路》11.《失物招领》13《所见》 14.《小池>> 15.《荷叶圆圆》16《夏夜多美》17.《要下雨了》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1《称象》22《吃水不忘挖井人》23《画家乡》24.《棉花姑娘》25《小白兔和小灰兔》26.《识字8》27《识字一》28《识字2》29.《识字3》30《识字4》31《两只小狮子》32《小伙伴》33《识字5》34《识字5》34《识字6》 35《识字7》36《手捧空花盆的孩子》37《兰兰过桥》38《火车的故事》39《小蝌蚪找妈妈》40《地球爷爷的手》 二年级(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

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xx之 约》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 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学习时给 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3.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引导学生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

“艺术的魅力”课堂实录(第2课时)

“艺术的魅力”课堂实录(第2课时) 师: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在这热烈的氛围中,我们继续学习第八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艺术的魅力。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说说这五篇课文所写到的作品名称或涉及到的艺术形式? 生:在《蒙娜丽莎之约》中,我欣赏到了《蒙娜丽莎》这幅画。 师:继续,你能一气说完吗? 生:《伯牙绝弦》涉及到了古琴曲。 师:它的名字谁知道? 生:《高山流水》。 生:《月光曲》中的曲子是一首钢琴曲。 师:叫什么? 生:《月光曲》。 生:《我的舞台》里面,吴霜学习的是评剧。 生:《看戏》里面是京剧选段。 师:曲目叫什么名字? 生:《穆桂英挂帅》。 师:希望你下次说话的时候能流畅地把自己的意思完整表达出来,好吗? 生:好。 师:我们在上节课中接触到了这些艺术作品或者艺术形式。美妙的音乐让我们陶醉不已,杰出的画作让我们百看不厌,更有那戏曲中婀娜的身段、婉转的曲词让我们心醉神迷。这节课我们就具体来说一说你欣赏到了怎样的艺术魅力?请大家看老师出示的两段话,静静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 师:谁来分享自己的感受? 生:我觉得在这两段话里面,红色的词语都有相反的意思。比如:“舒畅温柔”和“略含哀伤”,还有“亲切”和“矜持”“辽远”和“切近”“柔和”和“铿锵”。 师:你的语感真的很棒,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关系。虽然不是完全相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的。这两段话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第一段描写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第二段描写的是梅兰芳唱戏。 师:这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艺术魅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新版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完整版

新版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U n i t1H o w c a n I g e t t h e r e? 一、教学内容 1、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单词: 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store,cinema, hospital, crossing, turn, left,straight, right. 2、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句型: Where is the... It’s near/next to/behind... How can we get there Turn left/right.... Then .... 3、能够掌握朗读句子时的升降调。 二、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ere is the... It’s near/next to/behind... How can we get there Turn left/right.... Then .... 2)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ere is the... It’s near/next to/behind...询问回答位置。并表述行走路线。 3)能够掌握朗读句子时的升降调 4)能够听、说、认读单词: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store,cinema, hospital, crossing, turn, left,straight, right. 6)运用上述描述表达路线。 2、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目标 1)学习礼貌言行,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听懂、会说本单元的对话,并能对路线进行描述。 2、听、说、认读本单元单词。 3、能够掌握朗读句子时的升降调。 难点:难点单词的正确发音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共6课时,每周3课时,2周完成。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27蒙娜丽莎之约▏人教课标版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及蒙娜丽莎的资料。2.学生读数课文,并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要求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不懂的地方标上“?” 。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CAI:卢浮宫图片及《维纳斯》《胜利女神》)卢浮宫是目前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有最重要的镇宫三宝,其中两件是雕塑作品,看,它们分别是米洛的《维纳斯》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还有一宝是一幅油画,她就是诞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笔下的名画《蒙娜丽莎》。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共赴——(齐读课题)!(二) 认读词语,扫清障碍 1. (CAI:词语)要欣赏世界名画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我们先来认识一些词语。 2.齐读词语,认准字音,看清字形。 3?强调易错字的读音:悄(qi 8)然肖(xi 8)像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反馈交流。(提示: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用上一些关联词语:先写,, 然后写,, 最后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及反思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及反思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 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1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1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1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模板(一)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蒙娜丽莎教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1、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微笑。 2、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四、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课文中的词都会读了吗?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课件出示) 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璀璨 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永不磨灭 (1)自己先读一遍。 (2)齐读一遍。 2.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画像)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补充: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陈列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被誉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举国降半旗哀悼;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我们不禁要问:这幅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让一个国家如此重视。 3.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王克难一起去感受蒙娜丽莎神奇的魅力。

4.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7.蒙娜丽莎之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预学单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哪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小结:作者从(画展出的不易、具体描写画像内容、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这三方面写出了名画的魅力,其中第2部分(5-7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你认为课文的5-7段中那一段描写最吸引你?) 三、语段研读体会写法 通过早读的预习,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解决了预学单上的几个问题。知道了课文(5-7)这三个自然段。直接向我们描绘了这幅世界名画,这堂课,我们就运用以前常用的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阅读方法,来感受蒙娜丽莎的神奇的魅力,了解作者在写作上的一些秘密。(5、6、7那段对你最有吸引力)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多读几遍,想想这样描写好在哪儿?在旁边简单批注。2.研读第6段(先读画的语句,再说感受) (1)(“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这些情感作者看得到吗?体会写法: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或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小结:(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2)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呢?(其他同学边听,边看插图欣赏) (3)补充资料:老师这儿有一段文字,你读了后,可能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会有更深的体会,来,自己快速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