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生物二轮专题;生物实验

2014生物二轮专题;生物实验

2014生物二轮专题;生物实验
2014生物二轮专题;生物实验

2014专题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实验专题精选

一)单选题

1.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或方法恰当的是()

A.在"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50%的冷酒精可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B.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代替双缩脲试剂

C.用H标记的胸腺嘧啶研究转录过程 D.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2.下列细胞工程技术未利用细胞膜流动性的是()

A.单克隆抗体 B植物体细胞杂交 C.动物细胞培养 D.动物细胞融合3.下列生物学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利用斐林试剂一定可以确定被检测物质是葡萄糖

B.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注入的物质

C.利用标志重捕法法研究某种植物种群的密度

D.利用饲喂法研究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4.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过氧化氢酶溶液中,溶液呈紫色

B.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 C.显微镜下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 D.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黄色

5.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或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C.盂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分离定律

D.摩尔根用的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6.下列关于生物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时,用苏丹Ⅲ染液处理后,用清水洗去浮色后观察

B.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可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C.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传递,可采用14C标记示踪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最好随机取样

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8.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B.用动物膀胱细胞能成功完成质壁分离实验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9、表中各选项正确的是

10.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11.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对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提出假说的基础

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肯定是科学的

1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采光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高倍镜的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细胞从分裂前期到中期的变化

C.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 D.取人口腔上皮细胞,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并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1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量

C.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准确的是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酒精纯度越高则提取效果越好

B.检测蛋白质时,先加入CuS04溶液,摇匀后再滴加NaOH溶液

C.用健那绿染色菠萝叶肉细胞,高倍镜下可以观察线粒体

D.小鼠的卵巢被用于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15.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下列实验中关于酒精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脂肪颗粒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解离后的根尖漂洗

C.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酒精作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D.DNA粗提取过程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可以进一步纯化DNA

16、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17.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相关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设法提高细胞环境温度,有利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B.低倍镜转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大通光孔的进光量

C.若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高倍物镜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容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18、在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用光学显微镜的是( )

A.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B.脂肪的鉴定

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9、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正确的是()

A.检测还原糖时可用番茄汁代替苹果汁做材料,用苏丹Ⅳ代替苏丹Ⅲ

B.用光镜观察质壁分离时,可看到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和染色体

C.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扩散最快的是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胡萝卜素

D.用光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可看到细胞壁、染色体和高尔基体

20.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表述错误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

B.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

C.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溶液渐渐变成紫色,说明细胞死亡 D.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密闭的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已经死亡

21.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斐林试剂能与蔗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加入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深

D.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可用健那绿染色

22.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利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操作正确的是 A.玻片标本被放大了30倍是指物体的表面积被放大30倍

B.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23.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多次用到酒精,下列关于酒精的使用正确的是

A.脂肪鉴定中可使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溶液固定脂肪滴

B.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常用作医用和实验室消毒液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解离细胞

D.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绿叶中色素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4.下面有关实验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

B.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C.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25.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把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可以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时间和程度判断呼吸方式C.使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D.探究质壁分离实验可以用白色的洋葱鳞片叶来替代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26.下列对于所示的实验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①表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

B.若图②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图象,则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移动

C.若图③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的数目增多

D.若图④是利用2m×2m的样方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荚菜的种群密度(圆圈表示个体),则该样方内苦荚菜的种群密度为3株/m2

27、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林德曼推断出能量传递呈递减的特点.运用了调查和系统分析法

B.施旺和施莱登建立细胞学说.运用了观察法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2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29.下列与颜色有关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胡萝卜素分布在滤纸条的最上端,是因为其含量最多B.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解离后必须先染色再漂洗

C.鉴定蔗糖是否发生水解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D.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时需要用健那绿染色

30.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处理中正确的是

A.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B.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C.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

D.做脂肪鉴定实验时,可用龙胆紫溶液代替苏丹Ⅲ染液

31.下列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3H标记亮氨酸,分析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

C.用18O标记CO2,探明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自于H2O

D.用同位素标记碘来研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情况

32.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

经35℃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③、④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①、②不加任何试剂,

下列组合能达到目的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33.洋葱是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常用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表皮细胞大,容易观察,可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B.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

C.表皮细胞呈紫色,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

D.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

34

35

A.艾弗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物质提纯分离技术

B.细胞膜的流动性—荧光标记技术

C.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电子显微镜技术

D.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同位素示踪技术

36、下列各项依次是实验用剂、该用剂目的和实验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A.无水乙醇:作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

B.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培育单倍体无籽果实

C.醋酸洋红:使核物质染色,观察有丝分裂

D.30%蔗糖溶液:洋葱表皮细胞失水,观察质壁分离

37.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胡萝卜可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反应的底物

C.观察线粒体时,利用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进行预测实验

38.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生子叶做脂肪的鉴定实验,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粒

B.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C.在全市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白化病,可得出该病的遗传方式

D.将解离、漂洗后的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即可在显微镜下观

39.以下关于实验的操作及描述正确的是

A.要检测某溶液中是否含有DNA分子,可加入甲基绿或二苯胺试剂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将染色后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即可镜检 C.健那绿是将活细胞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D.鉴定还原糖时,应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先后注入组织样液中

40、下列现象中,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蔗糖分子透过细胞壁的情况

B.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特点

C.菠菜叶片细胞叶绿体和核糖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D.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

41、下面是以洋葱为材料的实验,合理的是

A. 洋葱鳞片叶经毗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质

B、紫色洋鳞片叶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可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增大

C、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

D、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可做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

4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标志重捕法

B.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C.健那绿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且能维持活性数小时

D.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

43、制作显微装片时,有些需要将细胞杀死,有些需要继续保持细胞活性,

下列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仍是活细胞的是()

A、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显色的洋葱鳞片叶细胞

B.用健那绿显示线粒体的人口腔上皮细胞

C.置于清水中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装片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4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在细胞分裂前期低温能抑制纺锤体形成

C.制作生态瓶时,为保证它的稳定性应不断的向瓶内充入氧气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土壤细菌进行计数

B.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通常使用卡诺氏液来解离低温处理过的洋葱根尖细胞

D. 使用低倍镜可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46.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都是细胞发育而来

B.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萨克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47、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A.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B.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制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让其生根

C.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D.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

48.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碘液-淀粉-蓝色;重铬酸钾溶液-酒精-灰绿色

C.甲基绿-DNA-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D.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吡罗红-DNA-红色

49、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可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C.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目测估算法和记名计数法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可采用活体染色法和连续的显微观察法

50、下列研究方案中简单可行,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研究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51、下列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 )。

A.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C.萨顿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D.艾弗里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里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52、可以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是 ( )

A.分离各种细胞器B.DNA的粗提取

C.分离并纯化血红蛋白D.进行细胞培养

53、狗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但不知道长毛和短毛的显隐性关系。下列哪组实验能证明

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 )。

A.利用正交和反交实验 B.用隐性的雌性个体和显性的雄性个体交配

C.测交 D.进行基因检测

54.下列生物学研究中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A.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色素 B.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确认基因突变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 D、用马铃薯做检验还原糖

55.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 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56、如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

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57、一般情况下,完成下列哪项实验不需要用到氯化钠溶液

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核酸的分布

B.观察藓类叶片中的叶绿体

C.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D.对鸡血细胞中DNA粗提取

58、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拟实验证明了琼脂块体积的大小与物质运输速率成反比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研究氧浓度对植物细胞呼吸的影响应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D.在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可直接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

59.下面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D.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60.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棕色——浅蓝色——砖红色

B. 检测二氧化碳时,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色——黄色——绿色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稻田中蚜虫的种群密度

D. 用洋葱根尖,既可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又可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61.下图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62、分析下表,可推测()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63、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R 蛋白质R型

②R 荚膜多糖R型

③R DNA R型、S型

④R DNA(经DNA酶处理)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4、某同学以玉米胚芽鞘为实验材料探究“α-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所得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NAA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B.浓度为10-4 mol/L的NAA也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C.1号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 mol/L左右

65、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A.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中的作用B.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

C.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观察叶绿体”中的作用

D.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6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用来做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实验过程中紫色液泡的大小变化

可不用高倍镜,此材料也可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

B.叶绿素b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所用的试剂有无水乙醇、层析液

C.黑藻可以用来观察叶绿体的移动,也可用来观察线粒体

D.鉴定DNA时,可用甲基绿试剂代替二苯胺试剂

67、下表中的试剂甲、细胞结构乙、因变量丙依次是

A.吡罗红、线粒体、溶液变黄色的速度 B.醋酸洋红、线粒体、气泡产生的速度

C.吡罗红、细胞核、溶液变浑浊的速度 D.醋酸洋红液、细胞核、溶液变灰绿色的速度68、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虽然其成分是相同的,但其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先用15%的盐酸对根尖进行解离,

然后选择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C.叶绿体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画有色素滤液线的滤纸条,在层析液内经层析,出现四条色素带,其中最宽的是叶绿素b。

D.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可用0.3g/mL的KNO3代替0.3g/mL蔗糖溶液69、下列选项中实验试剂、质量(或体积)分数、实验及作用关系正确的是()

70、以下生物学史与研究方法匹配不正确的是()

二)双项选题

1.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C.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需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D.鉴定还原糖时,应将斐林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2.盐酸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列实验需要使用盐酸的是()

A.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观察洋葱紫色液泡的大小变化可不用高倍镜

B.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观察线粒体最好用黑藻叶片做材料

D.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最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

4.洋葱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B.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的同时,可以观察到染色体

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可以选用洋葱管状叶做实验材料

D.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取材方便,可用于多项生物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细胞,调焦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B.用健那绿染液处理后再观察,细胞仍然保持活性

C.观察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的细胞,可见线粒体被染成绿色

D.口腔上皮细胞还可用于观察有丝分裂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B.利用DNA与其他有机物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可提取DNA

C.若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过于明亮,可使用小光圈改善观察效果

D.甘蔗茎含有较多的蔗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7、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的因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

B.酶促反应时间可用t3 - t2来表示

C.可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

8.关于下列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两个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将有可能弯向不同方向

B.乙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部位是③

C.丙图是在缺镁培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番茄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

D.丁图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需用高倍镜观察

9、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正确的是()

10、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分别用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

再将这两种细胞融合,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

11、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猪成熟的红细胞是提取DNA和提取血红蛋白的理想材料

B、用电泳法可分离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

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D、险测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都需进行水浴加热

12、下列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猪血红细胞提取血红蛋白,采集血液时须加入生理盐水避免血液凝固

B.用鸡血细胞提取DNA,须先去除血浆再加蒸馏水,有利于细胞快速破裂

C.用人口腔上皮细胞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时,需先对细胞进行盐酸水解,然后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分别给涂片进行染色

D.用黑藻叶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实验全过程黑藻叶都应浸泡在清水中,以保持叶片的活性13、实验材料的选择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关洋葱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皮细胞呈紫色,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

B.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C.表皮细胞液浓度高,吸水容易涨破,可用于DNA粗提取实验

D.表皮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

14.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表中“一”表示没有添加。

A.α-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B.①②两组实验可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C.②④⑥三组实验可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

D.设计上述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5、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b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C.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需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D.鉴定还原糖时,应将斐林试剂A 液和B 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16、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对该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为无关变量

B .实验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C .酵母提取液含有蔗糖酶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好斐林试剂检测试验结果

17、为了比较不同清洁剂的抗菌效果,某学生用2种清洁剂在2种不同的家具上进行实验。取样后 将样品转入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对菌落进行计数如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清洁剂前后均需检测细菌数

B. 清洁剂a 的清洁效果明显好于b

C.对细菌的计数采用平板划线法

D. 测试前要用清水擦洗水槽和柜台 18、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

32

P 标记T 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B .利用DNA 与其他有机物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可提取DNA

C .若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过于明亮,可使用小光圈改善观察效果

D .甘蔗茎含有较多的蔗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19.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取材方便,可用于多项生物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细胞,调焦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B .用健那绿染液处理后再观察,细胞仍然保持活性 C .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D .口腔上皮细胞还可用于观察有丝分裂

20.下列有关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进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来证明生物膜之间的协调配合

B .可利用血红蛋白的颜色来监测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的情况

C .可用成熟的红细胞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D .可用成熟的红细胞来提取DNA

三)非选择题

1、(16分)日光中的紫外线B 波段( UV-B)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大气臭氧层变薄会

导致照射到地表的UV-B 辐射增加。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是鱼类等海洋生物的饵料, 其生长状况受紫外线辐射量的影响。科学家利用6个培养皿,设置了以下剂量(如下表) 研究UV-B 辐射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请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注:各培养皿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含小球藻的培养液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A 0的辐射剂量是 J/m 2

,该组在实验中的作用

是 。

(2)在本实验所用的辐射剂量中,能抑制小球藻生长的剂量有 个。为减少实验误差,本实验

还应 。

(3)如果用纸层析法对小球藻的色素进行分离,利用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不同。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 。

(4)科学家还发现高剂量的UV-B 辐射对其他海藻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所以认为这可能导致海洋生

态系统生物总量减少。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UV-B 辐射剂量增高 导致 。

2、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验证还原性糖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到相应的 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 。

(2)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图像后换上高倍物镜,经调节形成清晰图像, 但没有观察到中期图像,原因是 。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 其原因是 。

(4)某同学欲探究当地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对生物染色体变异有无影响,请你利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帮助该同学提出一个研究课题: 。

(5)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胚具有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 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

无关,与 有关。

3、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能够鉴定它们 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I .实验材料:小白鼠胚胎。

Ⅱ.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

培养皿、剪刀、锥形瓶、细胞培养箱、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

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

Ⅲ.实验原理:,根据这些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Ⅳ.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液:把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人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

②。

③。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繁殖到大约第8代左右时,同时从细胞培养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

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迅速杀死细胞,将细胞固定在不同的分裂

时期。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

玻片中央,加1—2滴一定浓度的染色,3—5 min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期的细胞,并与对比以确认发生上述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V.实验结果:

Ⅵ.实验结论:。

4.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A~F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组别是。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要点是:

①调节,使视野变得明亮些;②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③转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用大豆组织样液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加入硫酸铜的量应是3~4滴,而不能太多,原因是。

(3)做E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细胞;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5.动物肠道内存在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有害菌大量繁殖会影响动物生长。在肠道粘膜中

有一类小分子多肽,叫抗菌肽,能杀灭多种细菌。

(1)抗菌肽是动物_______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_______试剂鉴定其化学本质。

(2)抗菌肽在动物体内含量微少且提取困难,通过转基因技术则可以利用酵母菌实现大量生产。在发酵时培养基中至少需加入水、无机盐、________ .________等四类物质。

(3)抗菌肽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能否替代抗生素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呢?研究人员用罗非鱼幼鱼

②实验时选择_________相近的健康幼鱼若干,分组饲养56天后,测定每条幼鱼的________。

③抗菌肽的最佳使用浓度为_________。当抗菌肽浓度过高时,罗非鱼增重率降低的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6.下表是植物细胞分裂素发现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历程。请据此作答。

(1)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2)“激动素”(“属于”或“不属于”)植物激素,理由是。

(3)从②和③分析,“激动素”可能是(物质)。请写出对此加以验证的简要实验思路:。

(4)植物体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是,细胞分裂素与(激素)存在拮抗作用。

(5)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过调整细胞分裂素与(激素)的比例,

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完整的植株。

7.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产物,如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能够清除过氧化产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1)低温迫使植物产生大量MDA,这些MDA会破坏细胞的脂质,由此可知低温伤害的细胞结构

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①是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挑选的种子要用70%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

在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含量迅速下降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点)。

(5)请根据5℃条件下实验结果画出SOD活性与水杨酸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图。

(6)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水杨酸处理对冷胁迫下水稻幼苗抗冷性

存在“两重性”的效应。

8.互花米草是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曾被称为“保滩护堤、促淤

造陆的最佳植物”。某科研小组以“探究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

为课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同一海滩的互花米草幼苗分别栽种于多个沙盆中。

②。

③在处理50 d后,采集整株植株并测定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计算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如曲线甲所示。

分析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在该实验中,是自变量。

(2)根据实验结果,补充实验步骤

:。

(3)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模拟互花米草水淹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水淹处理时,

实验用水应为水,来源于。

(4)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和植物的代谢能力及抗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旺盛。

(5)在实验结束时水淹时间为24 h/d的实验组互花米草长势最差,甚至死亡,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6)该实验小组同时测定K+吸收速率与水淹时间的关系,如曲线乙所示。由图可知,互花米草吸收K+的方式是,该方式是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9.回答下列题目。

Ⅰ.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调节细胞的生长。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离体的水仙花

茎切段为材料,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切段生长的影响。实验数据

处理结果见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排除切段中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该小组在进行上述实验过程中还探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切段的共同影响,请补

充完善该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能共同促进切段伸长。

Ⅱ.下面是人工免疫治疗H1N1流感的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期结果

(1)实验原理

注射外源抗体可治疗H1N1流感。

(2)实验目的

验证康复者血清能治疗H1N1流感。

(3)实验材料

健康小白鼠、H1N1病毒液、未患过H1N1流感的小白鼠血清(A)、患H1N1流感后康复的

小白鼠血清(B)等。

(4)实验步骤

①选取年龄、体重、性别、健康情况相同的若干小鼠,平均分为两组,标记为甲、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验证还原性糖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

到相应的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图像后换上高倍物镜,经调节形

成清晰图像,但没有观察到中期图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欲探究当地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对生物染色体变异有无影响,请你利用洋葱作为

实验材料帮助该同学提出一个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胚具有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

23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________无关,与________有关。

11.研究人员用同种小鼠进行了某中药制剂、四环素(一种抗生素)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和

(1)若要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染色。

(2)现有健康的体重相近、发育状况相同的雌雄小鼠各100只,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应

如何对这些小鼠进行分组? 。

表中所示的实验自变量有。

(3)甲组和乙组对照可说明。上表实验结果可初步

说明该中药制剂能对小鼠起什么作用? 。

(4)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观察中药制剂对小鼠(没有注射四环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请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1.实验步骤:

①步骤一:按上表所示的实验设计的要求增加3组小鼠,并编号。

②步骤二:这3组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

每天还需分别喂,共11天。

同时在第8至11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步骤三:测量并统计实验结果。

Ⅱ.讨论:

①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上表的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得出结论。

②步骤二中需要“保持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

其原因是。

12.下表是林蛙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成成蛙的性别情况.为验证温度只影响林蛙的性别,

而不影响其性染色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满足实验所需

实验步骤:

I、取同一双亲产生的适母林蛙受精卯,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II.在相同条件下将甲乙两组受精卯培养成成蛙;

皿.统计分析各组林蛙的雌雄个体的数目;

IV.在每组中随机取数目足够多的雄蛙,分别从其体内取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的进行处理,分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并进行统计。回答:

(l)从表中可看出.在不同瘟度下.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成蛙性别有差异.

说明_______________

(2)该实脸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

(3)请改正步骤II的错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V中,每组取数目足够多的雄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实脸中对染色体染色所用的染色剂是______;观察分析性染色体时.

应选用______________的细胞;

(6)改正步骤II后的实脸结果是: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13.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

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

(1)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

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l 应选择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

理由是。

②过程Ⅱ中,与引物结合的模版是。

③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应采用方法。

(2)选取不含AFB1的饲料和某种实验动物为材料,探究该AFB1解毒酶在饲料中的解毒效果。

实验设计及测定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

②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 ,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克AFB1解毒酶.

解毒效果最好.同时节的了成本。

(3)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每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序列。

14、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

S蛋白(抗原)引发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甲中数字代表细胞,

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①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③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过程B代表____________,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的基因疫苗免疫接种小鼠的抗体效价(一种衡量免疫效果的单位),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结果(图乙)完善实验过程。

Ⅰ、制备基因疫苗。具体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选取健康、大小相似的雌性小鼠25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对照组用50μg空运载体注射小鼠肌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3次注射后两周取小鼠血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以下材料选自某同学所做实验的部分记录。

实验名称: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步骤

(1)培养固定: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待根长出1cm左右,剪取根尖0.5~1cm,置于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并在冰箱的冷藏室诱导培养36h。将诱导后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

0.5~1h,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

(2)装片制作: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3)观察: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确认某个细胞染色体发生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实验结论: 低温条件下根尖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问题

(1)请将上述内容中错误之处予以改正。

(2)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如果要探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最适温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

(3)洋葱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12h。某同学利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得到了如下结果。

上述样本1和样本2表示,间期为 h。

(4)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装片时,判断某细胞是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非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据是。

1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2个即可)。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高考探究实验

专题突破练15 高考探究实验 1. 某实验小组研究大叶冬青的叶龄对呼吸速率的影响,用如图密闭装置在遮光条件下进行实验,下列 与此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至少需要两组实验进行相互对照 B.为使结果更准确,实验进行的时间越长越好 C.装置中NaOH用于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D.与老叶相比,预测放有叶龄较小叶片的实验组液滴更偏左侧 2.生物研究中合理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研究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黑藻是观察叶绿体的良好实验材料 B.伞藻可用于研究细胞核的功能 C.恩格尔曼利用水绵主要证明了细胞光合作用需要光 D.酵母菌既能用来研究有氧呼吸又能用来研究无氧呼吸 3.科研人员以梧桐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CO2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1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2为适宜光照条件下随NaHCO3浓度变化装置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实验组中所用叶圆片数量和生理状况应该相同 B.开始实验前需将装置遮光 C.和B点比较,A点叶绿体中C5消耗得更快,ATP生成更慢 D.NaHCO3相对浓度超过20后,曲线可能下降 4.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取若干株生长状况良好且相近的该植物,将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并分别培养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中,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可使叶绿素总量增加,进而使光合速率增大 B.细胞分裂素对促进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强 C.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有两重性 D.细胞分裂素不可作为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5.(2019四川遂宁调研)下图分别是萨克斯、鲁宾和卡门、恩格尔曼所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三个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分子生物学大(综合)实验》课程介绍(精)

《分子生物学大(综合)实验》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学校统一编制)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大(综合)实验 英文名称MolecularBiologyBigExperiment 学分:3修读期:第七学期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课程主任:姓名、职称、学位 关洪斌,副教授,博士 课程简介 21世记是生命科学的世记,而分子生物学是带动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大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调控的学科,在现代生物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与不容置疑的带头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都将依赖于分子生物学的突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实验技术方法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适应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满足培养从事现代生物学研究,尤其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人才的需要,特设置分子生物学大(综合)实验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使学习者基本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内容包括TRIZOL试剂盒提取RNA、RNA质量的检测、RT-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cDNA。通过本实验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和技能,为今后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教学环节(如果有) 实验内容包括TRIZOL试剂盒提取RNA、RNA质量的检测、RT-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cDNA。 课程考核 实验报告 指定教材 自编 参考书目 1.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1999 2.彭秀玲,袁汉英等.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98 4.F.奥斯伯等著:颜子颖,王海林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8 5.J.萨姆布鲁克等著:金冬雁,黎孟枫等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1993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第2节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Word版含答案

第2节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 1、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顺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C.若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来探究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2、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最严谨的一项是( ) 选项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步骤 A 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实验组:2mL3%H2O2+1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 对照组:2mL3%H2O2+1mL蒸馏水保温5min B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实验组:2mL3%可溶性淀粉+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3%蔗糖+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 碘液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 温度5mL3%可溶性淀粉+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C,观察溶液蓝色变化 D pH影响酶的催化 活性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各加入:2mL3%H2O2、1mL不同pH缓冲溶液和1mL过氧化氢酶,在适宜温度下保持5min,观察气体产生速率 A.A B.B C.C D.D 3、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不属于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B.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分子能够运动 C.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若在0℃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4、在探讨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时,唯一假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 B.整个实验过程中,保证酵母菌能正常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加入足量的培养液 C.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需通入空气,以保证酵母菌正常代谢 D.该实验中不通入空气的装置属于空白对照组,整个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5、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产生情况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恒定水平。下列几种实验结果(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你觉得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甲、乙装置水滴都左移 B.甲、乙装置水滴都右移 C.甲装置水滴不动,乙装置水滴左移 D.甲装置水滴右移,乙装置水滴左移 6、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中有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C.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 D.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只有S型菌落 7、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专题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专题 1.请设计实验探究药物X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可选材料:正常小鼠、患糖尿病小鼠 生理盐水、药物A(治疗糖尿病的常规药物) 解题思路: 得出以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 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 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3.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

合理的是() A.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三种生物 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 C.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 D.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 4.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因A、B、C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植株中蛋白m和蛋白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B和C分别控制蛋白m和n的合成 B.蛋白m和蛋白n对植株生长起抑制作用 C.基因C比基因B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更强 D.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降解 5.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一些细胞内外的因素会使内质网功能紊乱,引起内质网应激(ERS),甚至启动细胞凋亡。

分子生物学》实验17课时

(本科)生物科学专业 分子生物学实验 2013年制订 课程代码:学分:1 总学时:17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 开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已渗透到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并促进了一批新学科的兴起和发展。目前,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克隆重组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为了适应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落实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特开展本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理解。除了增进对分子生物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设计。通过实验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机能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实验器材清洁灭菌与试剂配制 一、学习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规则与注意事项 二、熟悉相关仪器的使用及操作规程 超净工作台、PCR仪、电泳仪及电泳槽、凝胶成像系统、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摇床、冷冻离心机、涡旋振荡器、高压蒸汽灭菌锅、微波炉、重蒸水装置、移液枪 三、器材的清洁与包装消毒(每组一份) 1.试管清洗与包装灭菌:用清洁液刷洗后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两遍,晾干或烘干使用。取棉花与纱布,制成棉塞,塞好试管口。3只一组用报纸包裹、细绳扎紧,高温蒸汽灭菌。 2.培养皿清洗与包装灭菌:将培养皿清洗干净,晾干或烘干,盖好,4套一组用报纸包裹,灭菌。 3.离心管的包装与灭菌:将100ml烧杯清洗干净,晾干或烘干。取1.5ml及10ml 离心管装入烧杯中,包口灭菌。 4.枪头的灭菌:将10ul、200 ul和1000 ul枪头装入配套的枪头盒,包好灭菌。 5.清洗250ml、100ml和蓝口瓶盖盖。装好灭菌。 6.灭菌完毕后取出烘干或晾干,保存备用。 四、试剂的配制与灭菌: 1. LB培养基:酵母提取物 5g;蛋白胨 10g;NaCl 5g;琼脂 15~20g;定容至1000mL(NaOH调pH至7.0,121℃、20min高压灭菌)。有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琼脂凝固点为40℃,所以添加抗生素最好在50~55℃。 2.电泳缓冲液:50×TAE缓冲液的配制:2 mol/L Tris-乙酸,0.05 mol/L EDTA (pH 8.0) 配制1000 ml Tris 242 g 冰乙酸 57.1 ml 0.5 mol/L EDTA 100 ml 加入600 ml去离子水后搅拌溶解,将溶液定容至1 L后。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 1×TAE缓冲液的配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人设计了下面实验: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 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 蚯蚓,回答下列问题: 1)乙瓶中的蚯蚓蠕动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水分这一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2)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4)依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2、我们常听说“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不是我们的手上分布有很多的细菌呢?请你根据所提供材 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 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①在两个培养皿上分别贴上标签纸,注明A,B。 ②用无菌棉球擦拭没洗过的手心,在A培养基上轻轻涂抹,为实验组,B套不做任何处理, 为对照组,这个过程叫做接种。(此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③用透明胶带将两套培养皿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④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入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设置B组?与A组形成对照实验 (2)为什么要用无菌棉球接种?避免棉球上的菌类污染培养基 (3)两套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为什么要进行高温处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4)预期结果:A培养基上长出了许多菌落,B培养基上没有菌落 3、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 个坑,淋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 昼夜,淘洗干净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 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都要求消毒),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④→⑥→③→①→②→⑤(用代号加箭头表示 2)酒曲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二氧化碳 4)有人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作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容器不干净或容器没有盖好,有杂菌进入等 5)将糯米蒸熟后要用凉开心冲淋一次,放置到30℃左右再加入酒曲的原因是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并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温度 6)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其原因是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7)将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提供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4、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蚯蚓身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 共有13 个体节。 2)用手指触摸蚯蚓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腹面生有许多刚毛。蚯蚓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 刚毛不能发挥作用。 4)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维持蚯蚓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训练一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实验专题训练一 1.(22分)回答下列I、II小题: I.如下图所示,甲图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 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乙图所示。丙图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 置的_______侧。 (2)在乙图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植物l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____毫升(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3)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的字母有________,图中c不可以表示葡萄糖去向的原因是(4)丙图中可表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的产物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化合(5)在夏季晴天的正午,玉米叶片固定14 2 物和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上。 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正、负或零) ____________电位。 (2)如果用食物刺激甲图中A.则E分泌胃液,此反应为___________ (条件/非条件)反射。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_____ (填标号)。 (4)乙图是甲图中①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的膜外电流,其方向是_______;电流计c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 (填” 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5)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下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件..

实验一、菌株复壮与单菌落菌株的获取 一、实验目的 学习细菌培养的LB培养基及抗生素抗性筛选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高压灭菌和获取细菌单菌落菌株两种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设备及试剂 1、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E. coli)DH5α菌株:R-,M-,Amp- 2、实验设备 恒温摇床,电热恒温培养箱,无菌工作台,高压灭菌锅 3、试剂 酵母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卡那霉素 三、实验步骤 液体LB(Luria-Bertain)培养基配方: 蛋白胨(typtone) 1.0% (1 g/100 ml)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ion)0.5% (0.5g/100 ml) 氯化钠 1.0% (1 g/100 ml) PH 7.0 固体LB培养基:每100 ml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g琼脂粉 请按试剂瓶上的编号使用相应编号的药勺取药,防止药品相互污染! (1)每组按上述液体LB培养基配方,以配制100ml的量称取药品放入烧杯。 (2)用量筒量取约80 ml 蒸馏水注入烧杯中,玻棒搅拌使药品完全溶解后用100ml量筒定容 至100ml。 (3)pH试纸检测pH值,并用1 N NaOH或1 N HCl调节pH值至7.0。 (4)将100ml溶液分装入两个三角瓶,每瓶为50ml。 (5)按固体培养基配方称取适量琼脂粉分别放入两个三角瓶中,以配制成两瓶50ml固体LB培 养基。 (6)两个三角瓶分别用锡纸包扎瓶口。并用记号笔在三角瓶上标注各组标记。 (7)把装有培养基三角瓶放入灭菌锅中,盖上锅盖,以对称方式拧紧锅盖,打开排气阀通电加

热,至有连续的白色水蒸气从排气阀排出时,关闭排气阀。当高压锅温度(气压)指示器指示锅内温度升高至121℃(0.1Mpa)时,调节电压(或利用手动开关电源的方式)使高压锅稳定在该温度(压力)下20 min,然后断开电源。待指示器指示压力降为0时,方可打开排气阀,然后再打开锅盖小心取出锅内物品。 (8)取出三角瓶后,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下述操作。 (9)取其中的一瓶直接倒培养皿,每皿倒入的量以刚好能在培养皿底铺展成薄薄的一层即可。 每组倒1块培养皿,在皿盖上用记号笔写上“LB”及各组的标记。 (10)另外一瓶培养基待温度降低至60℃左右时(刚能感觉不烫手),向培养基中加入0.1ml 50mg/ml的氨苄青霉素(Amp)溶液,使培养基中Amp的终浓度为50mg/L。快速充分混匀后每组倒1块培养皿,在皿盖上标注“LB+”及各组的标记。 (11)接种环蘸取菌液,密密划线。 (12)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13)一天后观察菌落。 四、思考题 (1)在说明本实验所用的菌种时用到这样的符号:“R-,M-,Amp-”,这告诉我们关于该菌 种的什么信息? (2)在步骤7中,为何须待连续的白色水蒸气从排气阀排出时才能关闭排气阀?当灭菌完 毕,为何又须待高压锅指示器指示压力降为0时才能打开高压锅,而且操作次序必须是先打开排气阀然后才能打开高压锅盖? (3)在步骤12中,为何需将涂有菌的培养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菌的培养?为什 么不是正放呢? (4)你预计该实验结果是什么,即两种培养基上菌的生长情况如何? 实验二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DNA 一实验目的 了解少量质粒制备方法与原理,掌握碱法小量提取质粒DNA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NaOH破坏菌体细胞使核酸物质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因此称为碱裂解法抽提。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能裂解细菌细胞膜,但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其与钾离子反应后所引起的溶液中绝大部分蛋白质以及基因组DNA共沉淀。由于还有很多蛋白质不能被共沉淀掉,因此要进一步用酚、氯仿对溶液进行抽提。最后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或0.7倍体积的异丙醇沉淀就能得到质量稳定的质粒DNA。从细菌中分离质粒DNA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生物实验设计练习题

实验设计练习题 1、观察发现,植物都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假设是:顶 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压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 度较高,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试将下列验证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器材:剪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不含生长 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两株长势良好大小相同的植株(见右图)。 (1)实验目的:验证顶芽部位较高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2)实验步骤: ①用剪刀同时剪去A、B植株的顶芽; ②A株:在A株去顶芽的切口上放一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 羊毛脂);; ③B株:在B株去顶芽的切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 ④: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侧芽的发育情况 (3)预期实验结果及其原因: A株:A株去顶芽后,其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明显降低,侧芽发育成侧枝; B株:B株去顶芽后,由于放置了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或羊毛脂),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 .某同学学完《元素及其化合物》后,还从网上了解糖类的其他生理功能。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几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零下271℃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双糖。 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题中假设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探究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因低温造成损伤。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用于实验的材料,从化学组成来看,应该___不含海藻糖_,从生理功能来看,应该__不能合成海藻糖。该实验需要大量的实验材料,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动物细胞培养_技术获得。 (3)简述实验操作: ①取经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同种动物细胞适量,等分成甲、乙两组(2分)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 ③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零下271 ℃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 ④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练习 1.以下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根据要求回答:

(1)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4可以选用_________或_____两种不同类别的酶。 (2)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A、B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3)该实验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注: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表述): 2.探究酸碱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验用具:烧杯、注射器8支、带有橡皮塞抽去空气的试管4支、干酵母粉、蔗糖、配制好的pH分别为5、6、7、8的缓冲液 实验步骤:①用开水配制10%蔗糖溶液100mL,冷却到室温(26℃)后,加入4克干酵母粉,10min后……依次完成步骤②③④⑤,观察并记录。 实验记录:产生2mL气体体积量(以针筒推柄上升的mL数为产气量,见下图)

所需要的时间如下表: pH p H=5 p H=6 p H=7 p H=8 时间 (s)876 7. 5 (1)完成实验步骤: 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 (3)回答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等到蔗糖溶液冷却后再加入干酵母粉?

②为什么要用注射器吸取溶液注入试管内? 3.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所示); 第二步: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同学乙在仔细研究了甲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向他提出了两点意见。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把同学乙提出的意见补充完整: (1)在去掉幼叶的同时,还必须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2)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置为: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_________,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_________。 4.苍耳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诱导短日植物开花,用3株苍耳(每株均有两个分枝A和B),A枝持续光照,B枝给于短日照并改变叶的数目,下面图表为实验处理及其结果。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试大纲 (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 实验能力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如: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顺序问题。 2.2 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