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示儿

示儿

“示儿”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内容:第108 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

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

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

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

一位85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

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遗嘱(学生如不明白,可改为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

教者评价正确与否。

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

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特殊的诗,描写的是陆游临死时瞬间的感受,流露的其实是作者一生情感的积淀,可谓一首诗,一个人。用当时的情景再现,学生的猜测开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奠定了他们的感情基调。

二、自主学习

(一)文识

1、交流预习: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2、(课件展示)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

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设计意图:“诗言志,歌咏怀”,陆游在诗中流露的深沉情感与他所处的环境的有着极大的关

联。因此,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诗人及创作诗歌的背景。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教师配乐范读,正音,句读(多媒体课件)

祭()乃()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播放音乐)

遵循老师的读法,朗读诗歌,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内部停顿。

4、学生代表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从教师范读到学生练读,再由学生汇报读到正音,扫清字词障碍,为感情朗读做好准备。

(三)释义:

粗通诗意:

1、组织学生再读古诗,自学古诗,体会诗意。

2、教者引导释义第一句(多媒体课件)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2、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参考书自主完成释义,教师纠错。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

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释义第一句,然后学生遵循教师的方法,以自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学生是完全可以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三、合作探究

1、细品诗意

了解了诗意,那么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诗,仔细品味,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学生先自己品读画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小组交流,教者指导,参与其中。

2、组织全班交流。

(1)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

A、课件出示地图,用色块标识沦陷的土地:此时的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情景?

B、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是什么?(板书:悲)

C、体会诗人“悲怆的心境”:

师:看我这一生立志为国破敌----

出示:少年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壮年陆游---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老年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设计意图:出示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却拥有共同主题的诗句,师生引读,使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

D、激情引读。指导朗读:面对死亡,坦然自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但对国家他却

念念不忘,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执着、深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一读。(师读前部分,生接读后面诗句)

(2)三、四句诗文表达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了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引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师: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泪胡尘,大好河山无颜色,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B、师:想我神州陆沉之恨犹未雪,平生志业百无一酬,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C、师:一切都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只盼得——(生读)

3、最后小结:一个“悲”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让我们从他的“悲之切”中体会到了他对国家的“爱之深”。

(板书:忠)诗人胡应麟曾谓此诗“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来读这二十八字。)

4、此时此刻,陆游的二十八字爱国诗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学能饱含深情的

背诵一遍。

设计意图:当阅读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学生的目光不再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强烈地想去追究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更丰富的内容,新的阅读期待由此产生。在阅读过程能随陆游的悲而悲,随陆游的盼而盼,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正进入学生心中,这份因语言文字而带来的感动最终沉入学生的生命,达到诵读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我们里看一下他的另外两首爱国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出示这两首诗并出示部分注释,引导进一步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

你读,你看,无论哪一篇作品里都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所以我深深地敬仰他——这位伟大的人,这位感动中国的先辈。

穿越时间,踌越空间,如果陆游泉下有知,看到今天如此团结和谐的国家,他也一定会含笑九泉了。此时的陆游一定想说点什么,同学们能用你最美的语言,用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学

写诗歌)替陆游说出来吗?

设计意图:巧妙地引用一些相关诗词作为补充。这样,课内的知识就和课外的知识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结构。这无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有很大的好处。这种做法同时还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向纵深处挖掘课文的内涵。

五、总结全文

结束语:(播放音乐)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位老人留下的遗嘱是什么了吗?它是陆游念念不忘的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是对祖国重新统一热切地盼望,是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板书:爱国之情)

设计意图:言为心声,有如此诗歌,必有如此诗人。结尾处,再赞诗人,再读诗歌,诗人合一,与开篇照应,余音袅袅。

六、课后作业:会默写《示儿》,收集有关爱国的诗歌。

设计意图:让爱国情感在孩子们的心中得以升华。

板书设计:

示儿

陆游

不见统一

示儿悲忠爱国之情

渴望统一

【整体设计意图】:

1、以读代讲,追求润物无声。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紧紧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教师引读,熟读成诵等形式,体会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情感,促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

2、加强诵读指导,追求多元共振。

对《示儿》这样的诗,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会有不同的诵读,所以在

诵读指导上我将尽量追求多元化,反复引读加强记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感悟又会有其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们追求这样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华。

古诗以凝练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构境,因其凝练而形成了许多极富美学张力的空白处。这种空白是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的。这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

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

另外,尽量把诗意的解释进行淡化处理,而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直接的对话。

评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堪称是爱国诗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够准确把握诗的爱国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情”为主线,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品味的淋漓尽致。

首先,开课的导入,以猜测一个生命将息的老人临终的遗嘱内容为线索,使学生初步体会了诗人临终前心中没有家事唯有国事的情怀,为体会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接着,紧扣“悲”字,让学生去体会诗人临终前无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结。这既是对诗句理解

的过程,对语言魅力品析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在学诗,在学语言,也是在领悟情感。同时教者设计的几处感情引读,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来体会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情感。对于诗人的情感学生不是听来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设计的环节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谓水到渠成,如泉眼无声惜细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最后,教者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实为教者的聪明之举,使爱国的情感得到升华,此时“情”已不仅仅局限于《示儿》这一首诗,“情”满于课堂,“情”

满于语文,“情”满于悠悠历史……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学课题《示儿》

二、教材分析《示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是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 、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诗人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 。,本来就知道;“万事空” ,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 ,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 ,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

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三、教学方法对于这首爱国诗篇,深入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是关键。教学时,我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朗读比赛,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就行。读《示儿》的语速宜慢些,一、二句要读出无奈与遗憾,三、四句应读得语重心长。

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示儿》。2、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2、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定奠定悲壮的基调。? 【百度视频】满江红视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7141824.html,/show/FFmayjktuHS_oZ1a.html

一、激情导入1、说岳飞,介绍时代背景? 刚才你听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说起岳飞,你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历史吗?我这里有一分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课件出示资料,学生轻声阅读)【百度搜索】靖康之变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7141824.html,/question/97369706.html 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北宋1127 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 之后,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之前的灭亡的宋朝史称北宋。我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高宗。之前的灭亡的宋朝史称北宋。我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偷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同学们,刚才你看了这段历史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简介陆游? 是啊,当时岳飞等一批爱国志士,义愤填膺,他们纷纷站起来为多灾多难的祖国而呼喊、战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当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板书)(出示陆游像)【百度图片】陆游图片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7141824.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

d=%C2%BD%D3%CE&in=24752&cl=2&lm=-1&pn=24&rn=1&di=49430647758&ln=2

000&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 pe=2 这就是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老师介绍)3、揭题,粗读全诗? 在他86岁临终之时还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出示诗并板书课题)欣赏名家朗诵片段:【百度视频】王斑朗诵陆游绝笔诗《示儿》——《中华经典诵读晚会“端午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7141824.html,/u81/v_NTIzNDg4OTQ.html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可以大声读,小声读,也可以默读)

二、粗知大意1、理解字词? 同学们,古诗文比起我们现代文来说是比较难懂,那些字词你读懂了,那些字词还不理解呢?大家来交流交流。2、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得

很透彻,那么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同学们的交流,并结合下面的注释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可以自己说,也可以说给同桌听),指名两人说3、诗的意思理解了,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三、感悟诗情1 、知生平,悟诗情?

同学们,这首诗可以说是陆游的一份遗嘱,我们说一个平常人在生命快要终止的时候,在亲人面前,一般会说些什么呢?(财产分配,牵挂家人健康等家常话)而陆游在临死前,牵挂的却是祖国的统一,念念不忘北定中原,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份陆游的生平介绍,相信你看了之后,一定会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课件出示资料,指名读)【百度搜索】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7141824.html,/s/blog_568dc0140100mpgf.html 陆游出生后两年就遇上了“靖康之变” 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陆游出生后两年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民不聊生,沦陷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民不聊生,沦陷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宋统治者屈膝投降后,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宋统治者屈膝投降后,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苟且偷安,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苟且偷安,这地,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军九年,积极抗金。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军九年,积极抗金。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积极主张抗金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遇多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遇多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岁临终之时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忧。86 岁临终之时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2、读了这份资料,你再读《示儿》,你体会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自读)同样的爱国情怀,杜甫在诗中表现得是那样的欣喜若狂,喜极而泣,陆游在诗中却——(悲愤不已)他为什么而悲?(板书:悲)请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介绍说一说。a.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为国土沦丧整整84 年而悲,山河破碎,国家分裂——这让老师想到了杜甫写的一首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示诗)不同的诗人,一样的爱国情怀,都是为祖国的破碎而悲伤。b.为沦陷区的老百姓的苦难生活而悲,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正如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的那样——“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敌手,沦陷区的老百姓眼泪都流尽了,流干了,他们怀着无比悲伤的心情,一年一年地盼望着朝廷军队来解救他们。c .请你再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看看诗人还为什么而悲?为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而悲,正像林升在诗中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们把杭州当作了曾经的首都汴州,不思收复中原,歌舞升平,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d.为自己不能继续为祖国效力,驰骋疆场而悲。“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想。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年轻时候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场景,是何等的盼望“九州同” 啊。4、诗人为沦陷区老百姓苦难的生活而悲,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而悲,为自己不能再为祖国出力而悲,更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悲,让我们带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师生齐读)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怎样的节奏来读?(指名读)(低沉的语调,舒缓的节奏)5、除了悲伤、悲愤,我们再来读读后两句,还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什么情感?(师生一起高昂地读)(盼望祖国统一,对祖国统一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板书“信心”)6、让我们连起来这首诗,读出他的遗憾与悲痛,读出他坚定的信心。7、看图练笔:(出示绝笔图)【百度图片】陆游绝笔图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7141824.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2%BD%D3%CE

&in=119&cl=2&lm=-1&pn=1&rn=1&di=36728655000&ln=2000&fr=&fmq=&ic=&s=0&se=&s 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 是啊,陆游一生呼喊“北定中原” 直到临终之时他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这就是诗人临终绝笔图,此时的诗人僵卧在病榻之上,已奄奄一息,无力再睁开双眼,然而他的嘴唇却微微颤动着,他断断续续地说着,他有满腔的话儿要对儿子说啊,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吟诵这首绝笔诗吧。

四、拓展其他爱国诗篇1、同学们,《示儿》是陆游一生的绝笔诗,也是表达诗人爱国热情的绝唱。古诗两首,一喜一悲,都表现了一样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是那么地震撼我们的心灵。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哪些千古传诵的爱国名句呢?(学生汇报,诵读,简单说诗意。)2、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百度搜索】爱国诗篇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7141824.html,/question/77685048.html

五、师:陆游的遗愿到底实现了没有?【百度搜索】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7141824.html,/Article/CJFDTotal-XXJX200404027.htm 先猜一猜之后,再出示相关材料了解,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上百度查资料阅读了解。板书:? 示儿(陆游)悲信心八、教学思路一悲一喜“ ” “ ” 爱国绝唱——谈《示儿》的教学思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两首古诗(《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推向了高潮。两首诗“悲” “喜”对照,堪称爱国诗篇的绝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基调轻快活泼、爽朗奔放,而《示儿》全诗则字字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下面主要谈谈《示儿》的教学思路。《示儿》这首诗通俗易懂,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示儿》为陆游绝笔之诗。此诗言简意深,要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领略陆游的爱国思想,颇有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介绍,紧扣诗眼“悲” 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具体步骤为

一、认识诗人的遭遇和时代背景。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说岳飞,介绍陆游,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这部分主要从史实材料来引导学生认识到:1、陆游出身书香门第,幼年时正值金兵侵犯中原,而饱尝流离之苦。2、“爱国主义精神,是陆游诗思想内容的核心”。②在陆游诗中看到的,首先就是一生不忘统一、反抗女真贵族压迫的战斗精神和乐观精神。3、85 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因没有目睹祖国统一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二、学生诵读,理解诗歌内容。“诵读,不仅能领会汉语语言之妙,更能深刻理解每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因为“诵读也是一种模仿。它模仿的是作者喉舌筋肉活动技巧,久而久之,作者的③神气音节就在读者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只要指导学生用心来诵读,诵读也就成了感知、想象、分析、推理、挖掘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效途径了。三、借助史实材料,感悟诗人为什么而悲。1、结合时代背景和生平介绍读诗,感悟诗人为什么而悲?让学生体会到诗人时在为沦陷区老百姓苦难的生活而悲,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而悲,为自己不能再为祖国出力而悲,更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悲。2、除了悲伤、悲愤,还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什么情感?对祖国统一充满了必胜的信心。3、然后用心诵读,体会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感受诗作中悲壮的艺术力量。4、学生汇报搜集的其他爱国诗人的爱国诗篇,通过诵读,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四、延伸课外,升华爱国情感。在学生整体感受到诗作中那悲壮的艺术力量后,老师问:“陆游的遗愿到底实现了没有?此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猜一猜之后,再出示相关材料或让学生上百度查资料自己解决,使学生的认识和爱国情感在掩卷沉思中得到升华。九、教学反思古诗《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一位爱国诗人

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我沿袭一贯的古诗教学手法: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察心情。整首诗,我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教学后,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一、创设情境,充实体验针对这样的一首古诗,学生的体验也只是停留在诗句“但悲不见就州同”中的“悲”,根据词语手册与书本上的注释,能够体会的就是诗人陆游因见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份遗憾,与自己不能参与抗金复国的悲哀。学生作为个体经验不丰富的,情感却极其敏锐的一个群体,让他们在学习时,走进文本,走进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生硬的反复朗读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如在上述片段中:当学生有了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悲哀”的心情,我就选取了当时陆游的生活背景作为补充材料,补充了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林升的《题西林壁》、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受四个不同层次的“悲”。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在过渡引导后,学生能根据当时的背景,诗文的内容,了解陆游当时还有“悲痛”、“悲愤”之情。如此一来,学生对句子“但悲不见就州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二、引导朗读,巩固体验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上述片段中的陆游对儿子的最后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的是一个爱国诗人的最后一段话,对儿子的千叮万嘱,让学生朗读时犹如自己就是诗人,怕儿子忘记自己的话,所以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吟诵。感情朗读,还借助一定的朗读设计。在本案中,为了体现陆游的悲愤之情,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读,诗人为沦陷区老百姓苦难的生活而悲,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而悲,为自己不能再为祖国出力而悲,更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悲,每个层次的悲都不一样。这样的朗读,不但有新意,而且对文本也更有加深,甚至还增强了学生朗读时的气势,效果下来不错。三、展开想象,丰富体验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过程,而这都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儿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时期。古诗的内容虽然短小,但是情感却不亚于抒情散文。古诗的教学,忌讳的是过多的教师语言,死板的用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本课中,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听《满江红》,教学过程中还为学生展示一幅陆游晚年的,苍老的肖像,为整堂课奠定好基调:悲。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当时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去想象诗人所看到的画面。我问学生:“你能看到陆游所看到的画面吗?”有的学生说:“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听到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丰富的想象,唤起了学生内心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诗人心情的理解。

九、教师个人介绍省份:江苏省学校:京口区实验小学姓名:杜学涛职称:小教高级1993 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一直任教中高年段语文,至今快二十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孩子们烂漫的微笑、纯洁的心灵、圣洁的情意,激起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使我每天努力地工作,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甘甜苦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