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乳糖代替IPTG诱导重组人胸腺肽α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乳糖代替IPTG诱导重组人胸腺肽α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乳糖代替IPTG诱导重组人胸腺肽α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乳糖代替IPTG诱导重组人胸腺肽α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胸腺肽系列药品说明

胸腺肽是动物胸腺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和多肽激素,在我国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各种制剂的生产工艺,标准不同,产品质量及临床疗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普通胸腺肽属于生化制品,是健康小牛或猪等动物的胸腺组织提取物。该药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成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机制,在临床上具有抗衰老、抗病毒复制、抗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胸腺肽的主要剂型有:冻干粉针剂、注射液、肠溶片、肠溶胶囊和胸腺肽氯化钠注射液5种,生产厂家已超过百余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已核准下发了389个注射剂生产批文,有8家企业生产口服制剂。但由于胸腺肽有效成分不明确、含量低、含致敏大分子蛋白,不符合WHO对免疫调节剂的五项标准(1、化学成分明确;2、易于降解;3、刺激适中;4、不致癌,致畸变;5、无累积毒性,无不良反应及后继作用),因而疗效低、安全性差,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过敏反应频繁发生,由此引发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该类药品进行通报。 在对胸腺素类药物的研制中,科学家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出了胸腺生成素Ⅱ(ThymopoietinⅡ),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胸腺五肽。1985年,胸腺五肽在意大利以商品名“Timunox”上市。胸腺五肽(TP-5)是胸腺生成素Ⅱ的有效成分,由精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酪氨酸5种氨基酸组成,与胸腺肽有着相同的生理功能和药效,其特点是药物纯度高、含量稳定(为激活T-淋巴细胞的最佳剂量)、安全可靠,且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其有效成分为动物胸腺提取物的84~102倍,TP-5具有使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升高,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含量显著下降的功能。 胸腺五肽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97年,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合成多肽类药物的双向免疫调节剂即胸腺五肽(商品名:和信),由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率先在国内上市,一度曾经为2003年抗击SARS发挥过重大的作用。随后,四川源基制药、北京双鹭药业、丹东医创药业等企业的产品也获准生产。截至2006年6月,SFDA 已核准36家企业生产胸腺五肽原料药及其注射剂。在临床推广过程中,胸腺五肽由于纯度高、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而受到广大医患的欢迎,使用前无需皮试。 胸腺肽α1(Tα1)是胸腺肽中的高端产品,该药物是由胸腺素组分5(TF-5)中分离纯化分离出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其含量约占TF-5的0.6%,具有较高的免疫增强活性,同时还具有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等作用,已用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恶性肿瘤以及免疫缺陷疾病等的临床治疗和研究。 在上世纪末,意大利赛生公司的产品“日达仙”已进入我国市场,单独使用或与抗病毒药物和抗癌症药物联用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在国外也已在3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上市。2002年底,SFDA批准四川源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原料药、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1.6mg冻干粉针剂。随后,海南双成药业、海南中和药业分别获得了SFDA颁发的原料药及注射剂生产批件。临床应用证明胸腺肽α1安全性好,几乎无不良反应,使用前无需皮试。 而普通胸腺肽制剂报道出现过敏性休克、皮疹、发热、寒战、畏寒,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痛、紫绀等多项不良反应,使用前需做皮内敏感试验,在皮试阴性时,仍需加强临床用药监护。故胸腺五肽、胸腺肽α1与一般的胸腺肽注射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蛋白表达纯化实验步骤

蛋白表达纯化实验步骤(待改进) 1、取适当相应蛋白高表达的动物组织提total-RNA。 2、设计蛋白表达引物。引物要去除信号肽,要加上适当的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 3、RT-PCR,KOD酶扩增获取目的基因c DNA. 4、双酶切,将cDNA.克隆入PET28/32等表达载体。 5、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菌中扩增,提质粒。 6、将质粒转化入表达菌株,挑菌检测并保种。表达菌株如Bl21(DE3)、Rosetta gami(DE3)、Bl21 codon(DE3)等。 7、蛋白的诱导表达。 1)将表达菌株在3ml LB培养基中摇至OD=0.6左右,加入IPTG,浓度梯度从25μM 到1m M。37度诱导过夜(一般3h以上即有大量表达)。 2)SDS-PAGE电泳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注:目的蛋白包涵体表达量一般会达到菌体 蛋白的50%以上,在胶上可以看到明显的粗大的条带。 3)将有表达的菌株10%甘油保种,保存1ml左右就足够了,并记录IPTG浓度范围。 甘油是用0.22μm过滤除菌的,储存浓度一般是30%-60%,使用时自己计算用量。 4)用上述IPTG浓度范围的最低值诱导10ml表达菌,18度,低转速(140-180rpm), 诱导过夜作为包涵体检测样品。 注意:1.如果表达的蛋白对菌体有毒性,可以在加IPTG之前的培养基中加入1%的葡萄糖用来抑制本底表达。葡萄糖会随着细菌的繁殖消耗殆尽,不会影响后面的表达。2. 保种可以取一部分分成50μl一管,每次用一管,避免反复冻融。 8、包涵体检测。方案见附件2 9、如有上清表达,则扩大摇菌。 1)取保种的表达菌株先摇10ml,37度,300rpm摇至OD>=1.5,约5h左右,视菌种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目录 生物学分类 学名 常见种类介绍 大肠杆菌导致的疾病 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 大肠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编辑本段]生物学分类 细菌域(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大肠杆菌种(E. coli) [编辑本段]学名 Escherichia coli (T. Escherich 1885) [编辑本段]常见种类介绍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是人类和大多数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茵群。但也有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不同症状的腹泻,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

性大肠杆菌(EAEC)。 大肠杆菌0 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以来,包括我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日本近年来因食物污染该菌导致的数起大暴发,格外引人注目。在美国和加拿大通常分离的肠道致病菌中,目前它已排在第二或第三位。大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危急生命。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兼性厌氧菌。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力。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中有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泄和成人肋膜炎。大肠杆菌是研究微生物遗传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转导就是1954年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的。莱德伯格(Lederberg)采用两株大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进行实验,奠定了研究细菌接合方法学上的基础,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在大肠内。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 大肠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致病性大肠杆菌。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致病物质: 大肠杆菌具有很多毒力因子,包括内毒素,荚膜,〣型分泌系统,黏附素和外毒素等。(〣型分泌系统是指能向真核靶细胞内输送毒性基因产物的细菌效应系统。约由20余种蛋白质组成。) 黏附素能使细菌紧密黏着在泌尿道和肠道的细胞上,避免因排尿时尿液的冲刷

注射用胸腺五肽说明书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注射用胸腺五肽说明书,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注射用胸腺五肽说明书 注射用胸腺五肽治疗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下面是我们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射用胸腺五肽商品介绍 通用名:注射用胸腺五肽 生产厂家: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xx0532 药品规格:1mg/支 药品价格:¥90元 【药品名称】 【商品名】替波定 【通用名】注射用胸腺五肽 【汉语拼音】zhusheyongXiongxianwutai 【英文名】ThymopentinforInjection

【主要成分】胸腺五肽 【性状】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恶性肿瘤病人因放疗、化疗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每次1mg(1瓶),每日1次,28天一疗程。 用前加生理盐水1ml溶解,与放疗、化疗同时使用。 【不良反应】少数病人有注射部位疼痛和硬结,个别患者用后偶见有嗜睡,倦怠。但不影响继续用药。 【禁忌】对替波定过敏者禁用。对部分作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如器官移植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与多种常用药物同时使用,而无干扰。但不应与其它任何药物混合注射。 【药理作用】 替波定为细胞免疫调节药物,具有诱导T细胞分化,促进T 淋巴细胞亚群发育、成熟并活化的功能,并能调节淋巴亚群的比例,使其趋于正常。 【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试验: 大鼠肌肉注射剂量达44.4mg/kg,小鼠腹腔及静脉给药剂量达300mg/kg;分别为成人用量的2664倍和18000倍,未见动物

描述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理

描述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理? 1.针对大肠杆菌利用乳糖的适应现象,法国的Jacob和Monod等人做了一系列遗传学和生化学研究实验,于1961年提出乳糖操纵元(lac operon)学说,如图19-3所示。图19-3中z、a和b型是大肠杆菌编码利用乳糖所需酶类的基因,p是转录z、a、b所需要的启动子,调控基因i编码合成调控蛋白R,R能与o结合而阻碍从p开始的基因转录,所以o就是调节基因开放的操纵序列,乳糖能改变R结构使其不能与o结合,因而乳糖浓度增高时基因就开放,转录合成所编码的酶类,这样大肠杆菌就能适应外界乳糖供应的变化而改变利用乳糖的状况,这个模型是人们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开始认识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 2.操纵子(operator)是指能被调控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段DNA序列,常与启动子邻近或与启动子序列重叠,当调控蛋白结合在操纵子序列上,会影响其下游基因转录的强弱。以前许多书中将操纵子称为操纵基因(operator gene)。但现在基因定义是为蛋白质编码的核酸序列,而操纵序列并不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却是起着调控基因表达强弱的作用,正如启动序列不叫启动基因而称为启动子一样,操纵序列就可称为操纵子。以前将operon译为操纵子则可改译为操纵元,即基因表达操纵的单元之意。 举乳糖操纵元中的操纵子为例,如图19-5所示,其操纵子(o)序列位于启动子(p)与被调控的基因之间,部分序列与启动子序列重叠。仔细分析该操纵子序列,可见这段双链DNA具有回文(palindrome)样的对称性一级结构,能形成十字形的茎环(stem loop)构造。不少操纵子都具有类似的对称性序列,可能与特定蛋白质的结合相关。 阻遏蛋白与操纵子结合,就妨碍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及其后β-半乳糖苷酶等基因的转录起始,从而阻遏了这群基因的表达。最早只把与阻遏蛋白结合、起阻遏作用的序列

注射用胸腺肽说明书

注射用胸腺肽说明书 通用名:注射用胸腺肽 曾用名:注射用胸腺素、注射用胸腺因子 商品名: 英文名:Thymopetidum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Xiongxiantai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 结构式: 分子式: 分子量: 【性状】 本品为类白色或微黄色冻干品。 【药理作用】 药效学:本品为免疫调节药。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促使T-淋巴细胞成熟。 【药代动力学】 【适应症】 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包括:1.各型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肝硬化等;2.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等;3.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4.各种恶性肿瘤前期及化疗,放疗合用并用;5.红斑狼疮、风湿性及类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6.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7.病毒性角膜炎、病毒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等;8.老年性早衰、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9.多发性疖肿及面部皮肤痤疮等,银屑病、扁平苔藓、鳞状细胞癌及上皮角化症等;10.儿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症等。 【用法与用量】 皮下或肌肉注射:1次10-20mg,一日1次或遵医嘱。静脉滴注:一次20-80mg,溶于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一日1次或遵医嘱。

【禁忌】 阳性反应者忌用。 【注意事项】 1.对于过敏体质者,注射前或治疗终止后再用药时需做皮内敏感试验(配成25μg/ml的溶液,皮内注射0.1ml),阳性反应者禁用。 2.如出现混浊或絮状沉淀物等异常变化,禁忌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慎用。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药物过量】 【规格】 5mg、10mg 【贮藏】 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包装】 5mg×5支;10mg×5支。西林瓶包装。 【有效期】 1.5年 简介 注射用胸腺肽采用健康新生小牛胸腺组织提取,含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分子量小于8000道尔顿),经冻干制成的一种生物制剂,该制剂具有促进淋巴细胞成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功

胸腺素

胸腺素β4研究的进展 摘要:胸腺素β4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主要的肌动蛋白调节因子,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多种组织中及有核细胞中。尽管其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胸腺素β4却与人类的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对胸腺素β4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与组织再生、重塑、创伤愈合、维持肌动蛋白平衡、肿瘤发病与转移、细胞凋亡、炎症、血管生成、毛囊发育、角膜及心肌修复等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胸腺素β4在临床上的潜在应用价值将被开发,这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拟对近年来胸腺素β4在生物学功能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胸腺素β4;肌动蛋白调节因子;伤口愈合;肿瘤转移;瘢痕疙瘩 胸腺素(Thymosins)是由胸腺产生的一种淋巴生长因子,由Goldstein和White于1966年首次从胎牛胸腺蛋白提取液中发现,是一组小分子多肽,含有40多种组分[1]。胸腺素根据等电点不同可分为α、β、γ三类,其中等电点位于5.0~7.0的为β族胸腺素(β -thymosins,Tβ)。Tβ含40~44个氨基酸,结构高度保守,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00,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迄今已发现的Tβ成员有15个,人体内有3种,即Tβ4、Tβ10和Tβ15。其中,胸腺素B4分布最广泛、含量最多,占β族胸腺素总量的70-80% [2,3]。

近年来,Tβ4的生物学功能倍受人们关注,它在许多生理和病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明,Tβ4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与组织再生、重塑、创伤愈合、维持肌动蛋白平衡、肿瘤发病与转移、细胞凋亡、炎症、血管生成、毛囊发育、角膜及心肌修复等密切相关。目前,人工合成的Tβ4已大量用于实验中,以探讨其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活动中的作用机制。 1 Tβ4的结构与分布 Tβ4首先于1981年由Low等从胸腺中分离所得,含4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921(乙酰化后为4963),等电点为5.1。人染色体上有7个Tβ4基因位点,是其广泛分步的基础。Tβ4缺乏疏水性氨基酸,以单链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对Tβ4结构的描述一般以 Dan Safer 模型为基础,认为其在溶液中基本不折叠;与肌动蛋白结合后,α螺旋含量会有所提高,但仍不折叠,而是悬挂在肌动蛋白周边。 人脾脏、胸腺、肺和腹膜巨噬细胞中的Tβ4含量最高,其次是脑、肝、肾脏、睾丸和心脏,另外,Tβ4还存在于非网状内皮细胞如成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中,在血小板中高度表达[3],达2.5~3.0g/L,且可从血浆及损伤处或脓液中分离得到,浓度甚至可达13mg/L[4],但这些存在于细胞外的Tβ4来源于损伤或死亡的细胞,还是由特定的细胞分泌尚不清楚。 2Tβ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理 2.1 肌动蛋白调节因子 在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中,Tβ4是主要的肌动蛋白调节因子,

(工艺技术)胸腺肽注射液工艺规程

胸腺肽注射液工艺规程 目录: 1、产品名称及剂型 2、产品概述 3、处方和依据 4、生产工艺流程图 5、制剂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6、质量监控 7、原辅料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复检前最长储存期 8、半成品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9、成品法定、内控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10、包装材料和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及内包材包装前的最长使用时间 11、工艺卫生要求 12、关键设备的准备工作 13、各设备标准操作程序 14、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5、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产品生产周期 16、原辅料消耗定额 17、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18、物料平衡 19、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20、附页 1、产品名称及剂型 1.1 产品名称:胸腺肽注射液 1.2 汉语拼音:Xiongxiantai Zhusheye 1.3 剂型:注射剂 1.4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471 2、产品概述 2.1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液体。 2.2PH 值:应为6.0 ?7.5. 2.3 作用与用途:免疫调节药。能使T- 淋巴细胞成熟,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儿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类风湿关节炎、顽固性口腔溃疡、红斑狼疮、病毒性肝炎、支气管哮喘以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亦可用于肿瘤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2.4用法用量:肌内,皮下注射,一次10?20mg 一日1次或遵医嘱。 静脉滴注,一次20?60mg溶于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 10%葡萄糖注射液,一日一次或遵医嘱。

2.5 规格:2ml:20mg 2.6贮藏: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2.7有效期:1.5年 2.8注意:对于过敏体质者,注射前或治疗终止后再用药时,需做皮内敏感试验(配成每1ml 中含25^g勺溶液,皮内注射0.1ml ),阳性反应者忌用。 3、处方和依据: 3.1工艺处方:本品为胸腺肽的灭菌水溶液,含多肽应为标示量的90.0%?125.0%。 3.2生产处方:取适量提取原液按含量计算加入适量注射用水,配制成每2ml含多肽为18m『 25mg= 3.3处方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国家药品标准WSXG-043-2000 4、生产工艺流程图: 胸腺肽原液注射用水 化验 曲颈瓶洗涤、干燥灭菌 化验

蛋白表达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原理 wenku.baidu./link?url=B2SX0TUS5KB2ovXQcKyds9MS9OnW7y5Yn204CH3vg44FsT WICJAnwePCb013a9T-vzmX5g9oCbv6GSuPahN6jfA9hVhQXCd3QCMZ_NTscu7 步骤 LB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培养基,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等细菌,其分为液态或是加入琼脂制成的固态培养基。加入抗生素的LB 培养基可用于筛选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克隆。尽管该培养基的名称被广泛解释为Luria-Bertani 培养基,然而根据其发明人贝尔塔尼(Giuseppe Bertani)的说法,这个名字来源于英语的lysogeny broth,即溶菌肉汤。 LB培养基的配制: 成分 胰蛋白胨(tryptone) 10g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

氯化钠(NaCl) 10g 固体培养基另加琼脂粉15-20g 加双蒸水至1000mL, 用5mol/L NaOH(约0.2ml)调pH至7.2,121℃灭菌30min 配制方法 (1)称量分别称取所需量的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NaCl,置于烧杯中。 (2)溶化加入所需水量2/3的蒸馏水于烧杯中,用玻棒搅拌,使药品全部溶化。 (3)调pH 用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 (4)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加水至所需体积。 (5)加琼脂加入所需量琼脂,加热融化,补足失水。 (6)分装、加塞、包扎。 (7)高压蒸汽灭菌100Pa灭菌20min。

2、大肠杆菌菌种活化 原理 菌种的活化就是将处于保藏状态的菌种放入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逐级增大培养是为了得到纯而壮的培养物,可以理解为就是为了获得活力旺盛的、接种数量足够的培养物进行培养。菌种发酵一般情况下需要2-3代的复壮过程,因为保存时的条件往往和培养时的条件不相同,所以要活化,让菌种逐渐适应培养环境 中药标准对照品研究中心建议实验要明白菌种活化的情况就首选需要了解菌种保藏的方式和方法。目前国际和国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包括:定期移植法、液体石蜡法、沙土管法、真空冷冻干燥法、80℃冰箱冻结法、液氮超低温冻结法。 对于不同的保存方式活化的方式也不同: 1 定期移植法的菌种复较简单,直接转接即可; 2 液体石蜡法保存的菌种在复时,挑取少量菌体转接在适宜的新鲜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再重新转接一次;

02第二章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目的要求: 1.掌握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功能;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2.熟悉免疫器官的组成及结构 3.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的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概述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组成。 免疫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类,也分别称为初级(一级)和次级(二级)淋巴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免疫分子是指免疫细胞的产物。 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不仅定居在淋巴器官中,也分布在粘膜和皮肤等组织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还可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各处巡游,持续地执行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使免疫应答既能有效地又能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immune organ 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腔上囊)和胸腺组成。 一、骨髓 (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造血组织 红骨髓 血窦 黄骨髓。 (二)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场所(见下图)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在骨髓微环境影响下,可经过定向干细胞、祖细胞、前体细胞等分化阶段,最终分化、成熟为各种血细胞。 2.B、NK分化成熟场所 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附: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 1. HSC的起源卵黄囊(2?3W)?肝、脾(3?7M)?骨髓(胚胎末期、出生) 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潜能:自我更新self-renewing和分化differentiation (最初分化为)共同淋巴样祖细胞和共同髓样祖细胞等 2. HSC的表面标志CD34、c-kit(CD117) CD34:表达于1?4%骨髓细胞,逐渐下降至成熟血细胞不表达 CD117:是干细胞因子SCF的受体,表达于1?4%骨髓细胞 Lin- 细胞:(谱系阴性细胞):早期造血干细胞

IPTG诱导蛋白表达的原理及方法步骤

IPTG诱导蛋白表达的原理及方法步骤 E.coli的乳糖操纵子(元)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乙酰基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序列P及一个调节基因I。I基因编码一种阻遏蛋白,后者与O序列结合,使操纵子(元)受阻遏而处于关闭状态。在启动序列P上游还有一个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结合位点。由P序列、O序列和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lac操纵子的调控区,三个酶的编码基因即由同一调控区调节,实现基因产物的协调表达。在没有乳糖存在时,lac操纵子(元)处于阻遏状态。此时,I序列在PI启动序列操纵下表达的Lac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抑制转录起动。当有乳糖存在时,lac操纵子(元)即可被诱导。在这个操纵子(元)体系中,真正的诱导剂并非乳糖本身。乳糖进入细胞,经b-半乳糖苷酶催化,转变为半乳糖。后者作为一种诱导剂分子结合阻遏蛋白,使蛋白构象变化,导致阻遏蛋白与O序列解离、发生转录。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是一种作用极强的诱导剂,不被细菌代谢而十分稳定,因此被实验室广泛应用。 材料 1、诱导表达材料 ( 1 ) LB (Luria—Bertani))培养基 酵母膏 (Yeast extract) 5g 蛋白胨 (Peptone) 10g NaCl 10g 琼脂 (Agar) 1-2% 蒸馏水 (Distilled water) 1000ml pH 7.0 适用范围:大肠杆菌 ( 2 ) IPTG 贮备液:2 g IPTG溶于10 mL 蒸馏水中,0 . 22 μm 滤膜过滤除菌,分装成1 mL /份,-20 ℃ 保存。 ( 3 ) l× 凝胶电泳加样缓冲液: 50 mmol / L Tris -CI ( pH 6 . 8 ) 50 mmol / L DTT 2 % SDS (电泳级) 0.1 %溴酚蓝 10 %甘油 2、大肠杆菌包涵体的分离与蛋白纯化材料

乳糖操纵子

14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 生物体在其生命活动中,基因的表达严格有序,任何影响到基因开启与关闭、转录和翻译等基因表达程序的调节作用,都属于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核膜和明显的核结构。它们与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高 度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保证。由此可见,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既 与自身的遗传结构相适应,又体现了它们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上,这可以最经济地在基因表达的第一 步实行最有效的控制。原核生物以操纵子为单位的调控系统即体现了这一特点。然而, 转录调控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噬菌体基因表达的时序调控;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代谢的 衰减调控,即是转录调控的明显例证。此外,也有许多翻译水平上的调控机制,如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的自身调节;反义RNA或小RNA对mRNA翻译的调控作用等等。有时, 原核生物甚至还能从DNA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如沙门氏杆菌的相变过程,就 是以基因重排的方式调控基因转录。

327  14畅1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 14畅1畅1 大肠杆菌对乳糖的利用和酶诱导 早在20世纪初期就发现,酵母细胞只有在某种底物存在时才产生相应的酶。这种由底物诱导而产生酶的效应,称为诱导作用(i nducti on )。酶诱导普遍存在于细菌中,如大肠杆菌(E 畅co li )的乳糖利用 系统便是诱导过程的典型例证。大肠杆菌的乳糖代谢需要有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 )的催化,该酶能把乳糖水解为半乳糖(gal acto se )和葡萄糖(g l u co se )(图141)。如果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所用的碳源不是乳糖,而是其他种类的糖(如葡萄糖),那么细胞内的β半乳糖苷酶的分子极少,平均只有0畅5~5个分子。可是,一旦培养基的碳源完全用乳糖取代葡萄糖,则在2~3m i n 内,细胞中就合成了大量β半乳糖苷酶分子,数量骤增,分子数可达1000~10000个。当从培养基中除去半乳糖,细菌很快就停止合成β半乳糖苷酶。显然,新合成的β半乳糖苷酶是在底物乳糖诱导下产生的。可见,乳糖是合成β半乳糖苷酶的诱导物,而β半乳糖苷酶是可诱导酶(i n duci b l e enzym e )。这个系统称为可诱导系统(i nduci b l e system )。 大肠杆菌对乳糖的分解利用,除了需要β半乳糖苷酶外,还需要半乳糖苷透性酶(gal acto si de permease )。半乳糖苷透性酶是一种膜蛋白,可协助乳糖分子穿膜进入细胞。除上述两种酶外,还产生了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thi ogal acto si de transacetyl ase )。 14畅1畅2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负控制 为解释上述现象,1961年法国分子生物学家F 畅Jacob 和J 畅M onod 通过对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系统的一系列研究,根据其基因的活动和表达的调节提出了操纵子学说(operon hypo thesis )。实验证明,3种蛋白质:β半乳糖苷酶(Z )、半乳糖透性酶(Y )和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A )的编码基因l a cZ 、l acY 图141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 (引自G riffiths 等,2005) 和l acA 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转录单位。操纵子学说主张,该转录单位的转录是从启动子 14畅1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

大肠杆菌论文

走近大肠杆菌 姓名:*** 班级:****** 学号:***** 上传时间:2012.11.11 引言 大肠杆菌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当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大肠杆菌就随着母乳进入了我们的体内,记得上生物课时,老师再讲微生物是说到:“我们的肠道里住着很多的大肠杆菌。”当时心中很惶恐,应为在我的印象中,细菌都是有害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慢慢了解了,大肠杆菌在正常的栖居条件下是不会致病的,而且,还会帮我们减少蛋白质分解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但是这位栖居者有时也会变成一枚炸弹,但我们不注意饮食、生活卫生时,它就会给我们带来疾病,总之,这位伙伴成为了我们一生不可缺少的,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在有限的生命中与它好好相处。 摘要 原核生物、细菌、致病性、预防感染、生物技术 大肠杆菌的认识 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是非致病性的。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是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简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但有拟核,细胞质中的质粒常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大肠杆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

胸腺肽临床应用指引

注射用胸腺法新临床应用指引 注射用胸腺肽α1作为免疫调节剂主要是通过增强T细胞功能而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其说明书中的适应症为: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②作为免疫损害患者。使用前每瓶胸腺肽α1以1ml注射用水溶解后立即皮下注射(不应作肌注或静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推荐剂量:每次,每周2次,两次相隔3-4天。连续给药6个月(共52针),其间不应间断。作为免疫损害病者的疫苗免疫应答增强剂:每次,每周2次,两次相隔3-4天,连续4周(共8针),第一针应在给疫苗后立即皮下注射。《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Meta分析及数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指出对胸腺肽α1能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也有大量文献报道胸腺肽α1可提高重症肺炎、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力。该药耐受性良好。部分患者可有注射部位不适。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时,可能出现ALT水平暂时波动至基础值两倍以上,此时通常应继续使用,除非有肝衰竭的症状和预兆出现。 我院现有两种注射用胸腺法新:商品名分别为日达仙(意大利赛生制药有限公司)及和日(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抽查使用该药的ICU病人11例,主要用于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及感染性休克、脓毒症患者,均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也有循证数据支持,一般推荐的用法、用量及疗程为:毫克, 1次/天,连续7天,联合其他药物时也有用到,2次/天,连续3天,后改为毫克, 1次/天,连续四天。在我们的抽查病例中,胸腺法新的用法、用量均符合推荐,但疗程方面欠妥,使用时间最短的为2天,最长达36天。 对注射用胸腺肽α1的临床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1 禁用该药的患者:①对胸腺法新或注射液内任何成份有过敏历史的患者;②免疫抑制的病人例如器官移植受者;③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 2 本品为怀孕C类,只能在真正需要时给予怀孕妇女使用; 3 本品与其它免疫调节药物同时使用时,以避免与任何其它药物混合后注射; 4 用于严重脓毒症,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时,使用疗程不宜超过7天; 5 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推荐以下用法:①手术患者,术后使用,毫克, 1次/天,②放疗患者:900ug/m2,2次/周,③化疗患者,化疗前4天,毫克, 1次/天,化疗后,毫克,3次/周,具体使用情况依据患者基

胸腺五肽、胸腺肽α1与胸腺肽注射剂的区别

胸腺五肽、胸腺肽α1与胸腺肽注射剂的区别 胸腺五肽、胸腺肽α1与胸腺肽注射剂的区别1.简介:胸腺: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青春期前发充良好,青春期后逐渐退化,为脂肪组织所代替。胸腺不仅是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是机体的重要中枢免疫器官,而且还可分泌多种肽类激素,也是重要内分泌器官。胸腺激素在胸腺内以旁分泌的方式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外周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因此胸腺是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器官。胸腺肽:胸腺肽是胸腺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和多肽激素,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成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机制,在临床上具有抗衰老、抗病毒复制、抗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胸腺肽制剂在我国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成分为健康小牛等动物的胸腺组织提取物。但由于各种制剂的生产工艺,标准不同,产品质量及临床疗效也有较大的差异。胸腺五肽:胸腺五肽(TP-5)由精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五种氨基酸组成,是胸腺分泌物的一种胸腺生成素Ⅱ的有效部分。胸腺生成素Ⅱ是从胸腺激素中分离出来的单一多肽化合物,由49个氨基酸组成,而其中由5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片段,却有着与胸腺生成素II相

同的全部生理功能,所以就把这个五肽片段称为胸腺五肽。目前我国的胸腺五肽制剂是以氨基酸为原料,通过高科技手段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结构明确,纯度高。胸腺肽α1:胸腺肽α1(Tα1)是胸腺肽中的高端产品,该药物是由胸腺素组分 5(TF-5)中分离纯化分离出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由28种氨基酸排列而成,分子量3108.37,其含量约占TF-5 的0.6%,具有较高的免疫增强活性。胸腺肽α1与胸腺生成素Ⅱ是目前人类了解得最清楚的两种胸腺激素组分,因此, 市面上的胸腺肽α1与胸腺五肽一样,都具有明确的结构, 纯度高达99%以上。总的说来,胸腺肽、胸腺五肽、胸腺肽α1都是胸腺激素类的免疫调节剂,具有调节T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作用,同时能修复受损的T淋巴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胸腺肽是动物胸腺提取物,含有各种胸腺激素,而胸腺五肽和胸腺肽α1是人体胸腺激 素中重要的活性组分,由人工合成,有效成分确切,作用机制清楚,无需皮试。表1:胸腺肽注射液、胸腺五肽和胸腺肽α1的比较?项目胸腺肽注射液胸腺五肽胸腺肽α1主要成份为动物胸腺提取物,化学结构式不明确为人工合成的胸腺五肽,化学结构式明确结构、化学式明确的28个氨基酸组 成有效成份含量有效成份含量随批量不同而变化。有效成份含量稳定,为动物胸腺提取物的84-102倍有效成份明确。 分子量3108.37;纯品胸腺肽α1免疫学活性是市售胸腺肽

蛋白表达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原理步骤 LB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培养基,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等细菌,其分为液态或是加入琼脂制成的固态培养基。加入抗生素的 LB 培养基可用于筛选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克隆。尽管该培养基的名称被广泛解释为Luria-Bertani 培养基,然而根据其发明人贝尔塔尼(Giuseppe Bertani)的说法,这个名字来源于英语的 lysogeny broth,即溶菌肉汤。 LB培养基的配制: 成分 胰蛋白胨(tryptone) 10g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 氯化钠(NaCl) 10g 固体培养基另加琼脂粉 15-20g 加双蒸水至1000mL, 用5mol/L NaOH(约)调pH至,121℃灭菌30min 配制方法 (1)称量分别称取所需量的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NaCl,置于烧杯中。 (2)溶化加入所需水量2/3的蒸馏水于烧杯中,用玻棒搅拌,使药品全部溶化。 (3)调pH 用1mol/L NaOH溶液调pH至。 (4)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加水至所需体积。 (5)加琼脂加入所需量琼脂,加热融化,补足失水。 (6)分装、加塞、包扎。 (7)高压蒸汽灭菌100Pa灭菌20min。

2、大肠杆菌菌种活化 原理 菌种的活化就是将处于保藏状态的菌种放入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逐级增大培养是为了得到纯而壮的培养物,可以理解为就是为了获得活力旺盛的、接种数量足够的培养物进行培养。菌种发酵一般情况下需要2-3代的复壮过程,因为保存时的条件往往和培养时的条件不相同,所以要活化,让菌种逐渐适应培养环境 中药标准对照品研究中心建议实验要明白菌种活化的情况就首选需要了解菌种保藏的方式和方法。目前国际和国内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包括:定期移植法、液体石蜡法、沙土管法、真空冷冻干燥法、80℃冰箱冻结法、液氮超低温冻结法。 对于不同的保存方式活化的方式也不同: 1 定期移植法的菌种复苏较简单,直接转接即可; 2 液体石蜡法保存的菌种在复苏时,挑取少量菌体转接在适宜的新鲜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再重新转接一次; 3 沙土管法保存菌种在复苏时,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沙土管,取部分沙土粒于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再转接一次。或取沙土粒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后再转接斜面; 4 真空冷冻干燥法保存菌种在复苏时先用70%酒精棉花擦拭安瓿上部,将安瓿管顶部烧热,用无菌棉签沾冷水,在顶部擦一圈,顶部出现裂纹,用挫刀或镊子颈部轻叩一下,敲下已开裂的安瓿管的顶端,用无菌水或培养液溶解菌块,使用无菌吸管移入新鲜培养基上,进行适温培养; 5 -80℃冰箱冻结法保存菌种复苏时,从冰箱中取出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应立即放置38℃-40℃水浴中快速复苏并适当快速摇动。直到内部结冰全部溶解为止,约需50秒-100秒。开启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将内容物移至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 液氮超低温冻结法保存菌种复苏与-80℃冰箱冻结法保存菌种复苏相似,从液氮罐中取出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应立即放置在38℃-40℃水浴中快速复苏并适当摇动。直到内部结冰全部溶解为止,一般约需50秒-100秒。开启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将内容物移至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步骤

餐饮企业食堂餐具碗筷如何解决消毒杀菌和大肠杆菌超标的问题

餐饮企业食堂餐具碗筷如何解决消毒杀菌和大肠杆菌超标的问题 餐具消毒企业、酒店、政府机关、学校、餐馆、家庭是为我们日常提供生活工具和服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餐具的卫生情况关系到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严格来说,餐具表面不能有任何残留物,如果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说明其产品的卫生状况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要求,很容易患痢疾等肠道疾病,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目前较多的消毒餐具存在的问题是大肠杆菌超标,“餐具表面有大肠杆菌,就意味着被粪便污染,人在食用后,轻则腹泻、肠胃感染,重则会导致食物中毒”。 什么是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是一群细菌,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这些属的细菌均来自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需氧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孢;在35~37℃条件下,48 小时内能发酵乳糖声酸产气,革兰氏阴性。大肠菌群中以埃希氏菌属为主,埃希氏菌属教俗称为典型大肠杆菌。除直接来自粪便外,也可能来自典型大肠杆菌排出体外7~30 天后在环境中的变异。大肠菌群是粪便污染的指标菌,该菌群的检出表示可能受到粪便的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使用有大肠菌群的餐具,可能会引起人体腹泻、肠胃感染等不适症状。 餐具碗筷上的大肠菌群超标对人体的危害: 使用大肠菌群超标的餐具碗筷,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腹泻,严重点的还会导致肠道外感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的疾病。

腹泻:某些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其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会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此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会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 肠道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 如何对餐具碗筷彻底消毒?清除大肠杆菌? 目前国内外餐具消毒方法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物理消毒法,即利用热力灭杀原微生物细菌常用的有煮沸、蒸汽、红外线等;另一类是化学消毒法,就是利用化学消毒剂杀灭病原微生物。 在古代,人们普遍使用银器、铜器作为酒具、餐具或装饰品;据资料记载,1千克水中,只要含有10亿分之几克的银,就能杀死大量细菌。SARS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病毒的出现造成了人们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恐慌,传统消毒和杀菌方法存在诸多缺点,主要表现在: 1、应用领域窄,条件限制多 2、抗菌性能差,缺乏持久性 3、不断出现高抗性菌株,影响人体健康 4、消毒不彻底 5、投入大、成本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逐步懂得了餐具碗筷清洗消毒的重要性。对餐具专用消毒杀菌剂的研究和应用也日趋广泛。但在实践生产中,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对杀菌剂的要求很高。单一杀菌剂都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穿透有机物能力弱,受环境温度影响大,使用浓度高。当微生物存在空间,环境、容器、管道等,病原微生物数量大、种类多,温、湿度变化大,被消毒杀菌物品表面结构各异,水质(硬度、酸碱度)差异大时,具有无毒、广谱抗菌性、抗菌时效长、不产生耐药性、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消毒剂在此时应运而生。 拜科特瑞经过多年与欧美的餐饮企业的共同努力,研究了餐饮行业餐具消毒杀菌专用剂,专为餐具消毒企业、酒店、食堂环境、空间、容器、消毒池、管道等消毒清洗设计方案,配合空间、环境、物表等可达到食堂消毒灭菌的要求,是目前最高效最安全的消毒灭菌方法,可以杀灭有害病菌、有害微生物(大肠杆菌),并且无任何药物残留、无刺激性味道。 浸泡消毒法:用“拜科特瑞”BT50D餐具消毒杀菌专用剂,按比例加入干净清水浸泡,特别适合于不耐高温的餐具,如:啤酒饮具等会遇热爆裂、变形等产品,浓度要按规定要求,浸泡时间要充足,一般需15~30分钟,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好用流动水冲洗,可以有效快速的灭杀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细菌和病毒,是目前最高效最安全的消毒灭菌方法,并且无任何药物残留、无刺激性味道。 使用方法 喷洒:对空间、空气、物体表面彻底的消毒、杀菌、去味。 擦拭:对物体表面擦拭表进行消毒、杀菌、去味。 洗涤:在给物体(洗涤工具、材料、抹布、设备)清洗时,加入水中,对物体消毒、杀菌、去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