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文言文拓展教学

浅谈文言文拓展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17328941.html,

浅谈文言文拓展教学

作者:张健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4期

学生不太喜欢文言文,戏之为“第二外语”,这情有可原。因为随着几千几百年的时间流逝,文化背景、时代环境、用语习惯也必然发生改变,“喜欢”倒是奇怪了!那么,如何消除这种隔膜,让文言文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呢?这既是解决学生兴趣的问题,也是很好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问题。语文教师不能不重视。

拓展教学,提供了这种可能。这不仅符合形象思维(凭借联想和想像)的特点,更主要的是:这样做,在日积月累中给学生编就了一个严密的知识网络,对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从“字”的角度去溯源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词义是语言的基本单元。而汉字又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很多文字的本义都可以由字形的特点来推断。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见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同时也为学生走进文言文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比如《过秦论》中有“追亡逐北”一句。“北”,指逃跑者。析出这一义项,可从字形入手:“北”是个象形字,像背对着的两个人。《说文》说:“北,乖也。从二人相背。”由此,引申出了“败北、逃跑”等义项。再如,《报任安书》中有“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一句。“膑脚”,书上解释为:“砍去膝盖骨。膑,是膝盖骨。”“脚”离“膝盖骨”是很远的,为什么要说成“膑脚”呢?《说文》说:“脚,胫也。”“脚”的本义是“小腿”,在词义演变的过程中,才逐渐取代了“足”的义项。

这样的例子在文言文中很多,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个文言实词都要进行如此的词义探源,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适当地进行拓展,不仅是为了搞清古今词义的区别,探究词义的本源,更是为了与现代汉语建立起紧密的系统的知识联系,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指明路径。

二、从“诵”的角度去体味

汉语的音乐性很强。这主要表现在双声、叠韵、叠音、平仄、四声和对偶、排比等方面。且不说韵文,就是散文也讲究“骈散交错,长短相间,起伏顿挫”。因此,朱光潜强调说:“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散文的声音节奏》)

这就决定了汉语教学首先要强调诵读,也只有诵读才能够“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寻绎其意味”。(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诗篇发端是两组排比句,如挟天风海雨迎面扑来,这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心中无比的痛苦。当狂妄之情趋于高潮,“鼓点式”的节奏展现出跃然于纸上的醉态:“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