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宛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城市概述

1.1 自然条件

1.1.1 地理区位

宣城市位于长江以南,黄山以北,地处皖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结合地带,皖东南门户。市域总面积为12340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7°58'~119°40'和北纬30°17'-31°19'。东邻江苏和浙江的溧阳市、宜兴市、湖州市和杭州市,南接黄山市,西滨芜湖市,北界马鞍山市,全市总人口约274.2万人,人口密度为222.8人/平方公里。市区东距杭州240公里,南距黄山市198公里,北距南京194公里,芜湖76公里,距省会合肥213公里。

市区现辖七个街道办事处(鳌峰、济川、澄江、西林、敬亭山、双桥和飞彩),建成区面积35.85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35.5万人,宣城市位于我国经济最归达的长江三角洲影响第二圈人,接受沪杭经济辐射强烈。同时与皖江经济带最重要的中心城市芜湖仅距76公里。

宣城市市区是皖赣铁路与宣杭铁路的交汇点,同时又是两条高速公路——318国道和合杭高速的对接城市。芜湖长江大桥和318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宣城从公路、铁路北至合肥,东至杭州,南至黄山均有便捷通路。水阳江的水运可直达芜湖通往长江黄金水道。

宣城市是沪、浙地区通往皖南旅游线与皖西——皖东南旅游线的交叉点上。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宣城市经济发展的城乡建设也将有更强的带动作用。

1.1.2 地势地貌

宣城市现代地貌格局基本上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势南高北低,

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岗地、平原等五种类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错,海拔高程一般200~1000 米;中部丘陵岗冲起伏,高程一般15~100 米;北部除一部分破碎的丘陵外,绝大部分为广袤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汊,圩区地面高程一般为7~12 米,其中郎川河沿岸部分圩区在12 米以上,宣城市区金宝圩心最低处仅有5 米左右。

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复杂且起伏不平。城区地面高程一般在12~76m(吴淞高程系,下同),最高达88m。市区西北部2km有敬亭山,主峰海拔317m;西南部为丘陵地带,岗峦起伏,沟冲交错,平均地形坡度在6~10%,平均海拔22~76m;东南部为水阳江冲击而成的平畈区,水网密布,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大都在设计洪水位以下。

1.1.3 水文地质

宣城市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和太平湖过境径流三个部分,境内河流分属长江、钱塘江流域,包括水阳江、青弋江、太湖、新安江等水系。全市年均径流量93.16亿立方米,青弋江、水阳江贯穿本市流入长江。青弋江在区内的主要支流有:徽水、孤峰河、琴溪河、包合河、茂林河、周寒河等。水阳江主要支流有西津河、东津河、中津河、华阳河、郎川河、宛溪河等。

城区内主要河流有水阳江及其一级支流宛溪河,二级支流板桥河、桐梓岗河、青溪河、梅溪河、泥河、道叉河、白马河及官塘河;青弋江二级支流长桥河。

水阳江属长江水系,发源于皖浙交界的天目山,上游由东津河、中津河和西津河三条支流在河沥溪汇合(汇口以上流域面积2580km2),汇口以下始称水阳江。流经汪溪、水东、孙家埠、宣城

市区东郊,左岸汇华阳河(流域面积286km2)、宛溪河(流域面积330km2),右岸汇郎川河(流域面积2526km2)等支流,过新河庄、水阳镇、花津等地,经南漪湖、固城湖和丹阳湖调蓄后由当涂太平口注入长江,流域面积10305km2。水阳江干流在东郊杨家嘴处(宣城水文站下游2km处)右岸有双桥河分流直接入南漪湖,洪水期的分流比约占宣城水文站以上干流的25%。

依据宣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水阳江属地表Ⅲ类水区域,其主要水文参数如下:

年平均流量 80.4m3/s

年最大月平均流量 489m3/s

年最小月平均流量 1.36m3/s

常年水位 8.2-8.3m

最高水位 17.46m(水文站,1996年6月30日)

最低水位 5.8m

历史最大洪峰流量 7700m3/s(1996年6月30日)

最大流速 3.4m/s

最小流量 0m3/s(有六年出现过断流,时间最长达34天,1978年8月8日-9月11日)

港口湾水库建成后,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水阳江段北门 14.88m

东溪桥 15.48m

水文站 16.58m

设计下泄流量 200m3/s

宛溪河为水阳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宣城市东南部周王和新田交界的青峰山,自城区西南穿城而过,于北门三汊河处注入水阳江,流域面积330km2。主干河道(高速~北门)长5.7km,其干流在响山以上有板桥河、桐梓岗河和青溪河3条支流(合计集水面积291.8km2)汇于响山至夏渡镇以南的开阔地段;响山以下又有左侧的梅溪河、道汊河,右侧的泥河相继汇入后至城区北门入水阳江。

青溪河、梅溪河、道叉河和泥河为主城区的四条小溪流,均属于水阳江的二级支流,有的已成为纳污河道,淤积也很严重。青溪河由五条小支流汇流而成,汇流面积86.5km2,从响山南面汇入宛溪河。梅溪河发源于敬亭山,汇水面积9.05km2,于南门大桥汇入宛溪河。道叉河发源于敬亭山,汇水面积8.38km2,于济川桥北汇入宛溪河,其洪峰流量直接影响市区西北部。泥河汇集九州大道以东城市污水和农田径流,流域面积20.9km2,从凤凰桥上游东岸注入宛溪河。所有河流中惟有城外从响山南面注入宛溪河的青溪河南段未受污染外,其余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白马河、官塘河为北部片区的二条溪流,属于水阳江的二级支流。白马河发源于敬亭山北麓,由三条支流汇流而成,汇水面积25.41km2,于敬亭山东北部白马湖汇入水阳江。官塘河发源于北部片区,由四条小支流汇流而成,市区流域面积14.46km2,汇入城市北部官塘湖。

长桥河为西部片区的一条溪流,属于青弋江的二级支流。长桥河发源于西部片区,由四条小支流汇流而成,市区流域面积46.11km2,于城市西部寒亭镇流入周寒河。

东部片区为双桥联圩,圩区总面积约121.5km2,破城河穿区而过,区域内水网密布,水系发达,其中建设用地汇水面积11.06km2。

主要要依靠沙河及排水干渠收集城市污水和农田径流排往下游。

本市地下水量不大,且埋藏较深,开采利用较少,全市浅层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7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经环保部门监测,水质良好,可作为饮用水源。中心城区属地下水贫水区,城北含水层厚度6-8米,地下水距地面的平均深度3米左右。

1.1.4 气象条件

气象特征:宣城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由于地理位置、季风环流、地形差别的相互影响,该区具有春雨连绵、夏雨集中、秋雨偏少、冬季干冷、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

气温:全年城区多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40.3℃(1988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14℃(1984年1月25日),年平均气温最高值17℃,无霜期235d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074h。城区年均相对湿度为78.5%。区内主要风向为东风,频率为14%。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风。多年平均风速为3.3m/s。

1月份平均气温为2.9℃。7月份平均气温为28℃,历年来1-7月份气温逐月上升,8月份开始气温逐月下降,极端最低气,历年无霜期最长255天,最短为179天。

降水: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降水量为2105.4mm(1954年),最小降水量为760.8mm(1978年),丰枯水年降水量相差近3倍。降水的年内分配亦很不均匀,暴雨多集中在5~8月,约占全年的40%,尤以6、7月份最为集中,约占汛期5~8月的75%。宣城站历年实测最大24h暴雨量为291.2mm (1984年6月13日)。最大洪峰流量多发生在6~8月,尤以7月份居多。枯水流量一般在8~9月间出现,特大旱年水阳江断流,宛溪

河干涸。

本区多年年均水面蒸发量1580mm。

日照:全市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 115.4卡/cm2,全年日照数在1840-2130小时之间,平均时数为2017.3小时,地理分布呈北多南少,丘陵多山区少的特点,年日照时数最多的为7月份,最小的为2月份。

1.1.5 地质地震

全市境内完全发育了中上部古生代及下部中生、新生代的地层。城区西北部的丘岗地带属白垩纪红砂岩构造,上部为5~10m的黄色粘土层,其下为3~5m厚的粘土夹石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平均达20KPa;城区北部和东部系近代更新层,有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厚度为6~8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平均达8~12 KPa。中心城区均属红砂岩层构造,南部岗丘地上部土层为5-10米黄色亚粘土,其下部为3-5米的粘土夹石层,再下为红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平均达120KPa。

宣城市在地质分区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处在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东侧。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完整。前震旦系为变质岩,构成本区基底;震旦系至第四系以沉积岩为主,组成盖层。印支期至燕山早期地壳运动,导致本区盖层发生强烈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演化成下扬子台褶带的一部分。燕山晚期的断块运动加强,使南部上升,形成隆起山地,北部沉降,成为断裂塌陷盆地。区域主导构造线为北东向,形成紧密的北东向线形褶皱和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沿断裂带有一系列的中基性、酸性岩浆侵入与喷发活动,其中以燕山期花岗岩和闪长岩分布最广。

据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分析,在距宣城市城区200公里范围段潜在震源区,沿江潜在震源区、溧阳潜在震源区和泾县潜在震源区

等。宣城位于扬子准地台,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完整。

郯庐断裂带南段潜在震源区。郯庐断裂带是斜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分割了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构造活动带,在新构造运动期间活动十分强烈。1668年其北端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对宣城造成6度破坏。郯庐带南端,主要发育于淮河以南地区,历史上发生过中等强度地震,震级上限为6.5级。

沿江潜在震源区。扬州—镇江段。位于北东、北西和近东西三组活动断裂的交汇地段。历史上扬州、镇江等地汇处,历史上区内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震级上限为6.0级。铜陵—枞阳段。区内发育北东向和北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震级上限为6.5级。南京—六合段。位于北东、近东西、北西西向活动断裂交西向两组活动断裂,控制第四纪沉积和地貌发育,历史上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震级上限为6.0级。

对宣城市域影响较大的潜在震源区包括:溧阳潜在震源区。于南渡—金坛地堑内,是北东向和北西向两条地震带交汇处,历史上区内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近代于1974年、1979年先后发生过5.5级、6.0级地震,对宣城市的破坏和影响较大,当前小震不断发生。震级上限为6.5级。泾县潜在震源区。主要位于泾县地区,区内主要构造背景为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并相交,1743年泾县5.0级地震可能是这两条断裂共同活动的结果,震级上限为5.5级。以上几个地震潜在震源区内如发生中强以上地震,都有可能给宣城市造成影响或破坏。

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2001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城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地震烈度为7度,对于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均按7度设防,重要建筑物按8度设防。

1.2 社会经济

1.2.1 历史沿革

宣城市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即有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据史考,夏商时期,地属扬州辖、西周地属吴辖,秦统一正置县,属鄣郡、汉武帝属扬州,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宛陵,东汉永和四年,改丹阳郡为宣城郡,此为史宣城郡之始,郡名取宣城县名,晋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阳郡为二,丹阳郡为宣城郡,宣城郡仍设在宛陵,郡治11县,首为宛陵,次为宣城,五代时改宣城为宁国郡,宋时改宁国府,明、清相沿,府治一直设在宣城。

民国元年,设宣城县,并直隶省,民国三十八年,设宣城专员公署,署治宣城,1952年属芜湖专员公署,署治芜湖市,1980年设宣城地区行政公署,署治芜湖市,1982年4月迁入宣城市县,1987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宣城县,设立宣州市,仍属宣城行政公署,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行政公署和宣州市,设立省辖宣城市和宣城市辖宣州区。

宣城的城池,据史书记载最早为东晋人史恒彝所筑,世称子城,隋开皇间,进行了第二次修筑,据史载,城垣有过三次大筑,七次修整,最后一次是五代时期南朝刺史林肇仁在隋朝基础上又修了新城,取地势之便和风水之佳,将城池规划为鳌龟形状,这就是“宣城乌龟城”传说的由来。宣城的城池范围自北宋起基本定局,未作大的变运。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城市发展较快,面貌日新月异。

1.2.2 行政区划及人口

宣城市辖五县一市一区,7个县市区辖办事处、镇,29个乡、800个村委会。市域总人口275.2万人,自然增长率8.73%,其中城镇人口101万人,占总人口的37%。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35.85平方公里,

人口35.5万人。

1.2.3 环境保护情况

城市空气: 宣城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主要污染参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的要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均值亦符合环境空气二级标准;市区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全年总超标率为0.5%。

我市2004年降水酸雨频率为32.0%,较上年增加3.7%;降水最低pH值为3.33,年降水pH均值为5.08,比上年降低0.55pH。

主要河流水质: 我市主要河流水质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水阳江宁国段、青弋江泾县段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4)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优,水阳江宣州段水质基本符合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仅在枯水期鲤鱼滩断面总氮、粪大肠菌群监测结果出现一次超标。水阳江宣州段水质污染指数较上年略有下降,污染趋缓。

城市噪声: 我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一般,平均等效声级为51.7dB(A),总超标率为2.0%,超标发生于居民文教区,为11.1%。与上年相比,声学环境质量略有下降。

1.2.4 经济发展水平

2007年宣城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衡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1%,经济总量跃上300亿的新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5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4.4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6.8亿元,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继2005年突破1000美元后达到13051元(折合1716

美元),比上年增长14.1%。财政总收入完成37.3亿元,增长36.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5:38.5:41.0变化为19.5:39.9:40.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化建设进程有新的加快,保障和社会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和完善。

2007年宣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2.7亿元,比上年增长5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完成进出口总值378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6%。2007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6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4285元,增长17.4%。农业平稳增长,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服务业发展日趋活跃;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城市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加速壮大,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1.3 相关规划概况

1.3.1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城市性质

泛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优良的山水宜居城市与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皖东南中心城市和制造业基地。

◆城市职能:

(1)皖东南的中心城市

(2)安徽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3)历史文化名城

完整版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 (1) 1.3编制规范、依据 (1) 1.4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2) 1.5工程目标 (2) 1.6技术经济指标 (3) 第2章区域自然条件及现状评价 (5) 2.1**镇概况 (5) 2.2地形地貌 (5) 2.3水文地质 (5) 2.3.1 水文气象 (5) 2.3.2 工程地质 (8) 2.4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2.4.1 项目区现状 (15) 2.4.2 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16) 第3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7) 3.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7) 3.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8) 第4章工程规模、拆迁征地及施工条件论证 (20)

4.1工程规模及标准 (20) 4.2征地拆迁范围论证 (20) 4.3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及主要施工条件论证 (21) 第5章工程设计内容 (22) 5.1河道整治方案设计 (22) 5.1.1 方案设计基本原则 (22) 5.1.2 堤岸工程 (28) 5.2河道生态清淤工程 (40) 5.2.1 河道清淤工程量 (41) 5.2.2 清淤实施方案说明 (42) 5.2.3 清淤施工 (42) 5.2.4底泥处置 (45) 5.2.5生活垃圾管理 (46) 5.3生态修复工程 (46) 5.3.1 构建思路 (46) 5.3.2 生态修复措施 (51) 5.4配套截污管道工程 (52) 第6章施工组织设计 (53) 6.1施工条件 (53) 6.1.1 水文、气象条件 (53) 6.1.2 交通条件 (53) 6.1.3 供水、供电条件 (53)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休宁县流口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2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流口镇人民政府 1.3 编制规范、依据 (一)相关规划: (1)《休宁县流口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 (2)《安徽省休宁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2009.5 (二)设计标准及规范: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科委、建设部2001年)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1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14)《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16)建设部颁布的其他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三)基本设计资料 (1)《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城区防洪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本)》2003.11 1.4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休宁县流口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流口镇规划区范围内率水河段河道整治共约13.17km,生态清淤50.56万m3,生态修复工程318810m2,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建设截污管道长度5.697km。 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对项目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方案,制定项目初步实施计划,测算工程投资,并进行工程效益分析,最终提出项目建设的有关结论意见,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 1.5 工程目标 (1)对河道进行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保障水质,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范围内污水收入污水管网,通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可减少此区域污水排入率水河,改善河道水体水质,进而改善入新安江的水质。 (3)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型环保城市,促进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 (4)由于河道淤积导致泄洪和供水水质恶化,环境恶化,使得

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简本

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南湖位于武昌西南部,属洪山区。湖泊被湖中堤分隔为大南湖和小南湖,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该区域地理位置也极其重要,雄楚大街、南湖大道和珞狮南路、民族大道4条主干道全部有机的贯穿此整个南湖周边,形成两纵两横的便捷路网。该区域周边高校林立,以成为武汉市最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之一。 南湖汇水面积44.70 km2,水域保护面积768.84ha,岸线长度23.02km,规划湖泊正常水位17.63m,最高控制水位18.63m。湖泊管理责任单位为洪山区人民政府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50年代,南湖水质良好,清澈透明,人可游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南湖填占湖泊现象严重,周边大量建起了机关、工厂、学校,居住人口相应增加,而地区市政设施配套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没有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南湖,污染河水,水质迅速恶化。近年来虽然实施了”清水入湖”工程,对排污口污染点源进行了截污,但是受外部污水收集系统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影响,仍然存在污水直接入湖的问题,且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接入湖,导致湖泊水质难以好转,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对南湖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其城市功能,已势在必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杨松书记、阮成发市长多次强调,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要在五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治理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2009年2月17日,阮成发市长在武汉市环委会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铁的精神、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抓环保、抓治水。”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09年4月武汉市水务局已委托武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完成《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南湖实施方案》的编制。该《方案》对南湖现状、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对湖泊保护和水环境提出工作目标和整治任务。 为更好发挥工程效益,营造良好的城市面貌和改善城市环境,洪山区政府决定同步对南湖岸线进行整治改造。2009年11月,受洪山区水务局委托,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完成了《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方案》,并得到洪山区区委、区政府的认可。2010年3月21日,洪山区区委常委会听取规划方案的汇报,会议确定了今年先实施洪山南湖岸线一期工程示范段。6月1日,阮成发市长到洪山区调研,听取了南湖综合整治工程的汇报,充分肯定了建设的必要性,要求尽快实施。6月4日,孙亚副市长召开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就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实施主体,要求尽快组织实施,切实将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南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滨水区域空间狭窄,湖泊周边环境状况堪忧 目前,南湖西岸的珞狮南路、南岸的南湖大道都形成了不错的道路景观,沿湖岸线的部分也进行了生态化景观整治,整体效果较好。东岸的中南民族大学校园临湖景观也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但是,南湖北岸目前整体环境状况较差,除已开发的大湖鼎邦和名都花园段由开发商出资进行了岸线景观整治外,幸福村等城中

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邕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邕江是过境河流郁江在南宁市的一段,穿越南宁市城区中心,为南宁市最大河流。邕江河段全长134km,流域面积6120km2,是南宁市城市及工农业的主要水源,也是通向区内外的航运干线。 一、明确问题 邕江水域具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用水、农业灌溉、航运、渔业、娱乐和纳污等功能。随着南宁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经济发展比较快,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也不断增加。除市区固定用水人口80万、非农业用水人口74万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因此,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成为邕江南宁段的首要功能。此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污水量会越来越多,纳污也成为邕江的重要功能。如何协调不同层次的用水需求,是规划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确定规划目标与水域功能区划分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保证邕江的多种水体功能的达到。为此,首先需要进行水体功能的划分。根据水域功能区划的依据、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及邕江水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将邕江水域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心圩江以上流域为Ⅱ类,心圩江至二坑为Ⅱ-Ⅲ类,大坑至青秀山风景区为Ⅲ类,青秀山至莲花为Ⅱ-Ⅲ类,莲花至六景为Ⅲ类,邕江各支流、心圩江、竹排冲为Ⅲ-Ⅳ类,大坑、二坑、水塘江为Ⅳ-V类,良风江为Ⅲ类,八尺江Ⅲ-Ⅳ类。控制各河段水质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是规划的具体目标。 三、确定规划方法 1. 混合区划分 规划中常用的混合区标准有两类,一类是面积控制标准,另一类是距离控制标准,后者应用较广泛。距离控制标准允许排污口下游若干距离内水质超标,允许距离的长短,视河段的功能和所处位置的重要性而定。邕江混合区的划分采用距离控制标准。以竹排冲河段为例,由于数十公里范围内无集中供水水源吸水口,排污口下游2000米处的岸边污染物最大浓度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即可满足要求。 2. 水质模型与水质指标的确定

PPP项目成功案例分享-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 江苏扬中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案例分析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已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保产 业也成为国家大力提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省“263”专项行动提出,到2020年,设区市建成区达到“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 70.2%,劣于V类的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的治理 目标,进行水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 根据财政部、住建部、农业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政府参与 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财建[2017]455号):“各类污水、垃圾处理领域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各类水环境处理领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水环境治理属于国家鼓励采 用PPP模式的项目,在国内也有较多成功的案例。本文通过对扬中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进行分析,简要介绍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同类项目的运 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项目概况 水体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当前环 境保护的重点领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巩固城市“四城 同创”成果,扬中市政府全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畅通水系、净化水质、营造水景、提升水韵,积极助推“强富美高”最美扬中建 设的美好愿景。扬中市政府于2016年成立“五水联治”行动指挥部,

开展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引活水、保洁水”为主要内容的“五水联治”行动。为加快推进“五水联治”行动,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利用社会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扬中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服务,扬 中市政府决定采用PPP模式实施扬中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该项目2017年6月获得政府立项批复,并于2017年9月进入江苏省PPP项目库,同月完成了“两评一案”的评审,并获得政府对于实施方案的批复。2017年11月进行了项目资格预审,2018年2月 完成项目采购,最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久安建设投 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为项目中标社会资本。 二、案例简述 (一)项目运作模式。项目属于公益性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项 目资产本身无经营性收入,需通过政府付费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根 据项目基本情况以及类似项目建设及管理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国家关 于PPP的政策及运作实务,项目采用PPP模式中的DBOT(设计-建 设-运营-移交)运作方式。具体运作形式即由社会资本方与政府出资 代表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公司签订《PPP 项目合同》,约定在PPP合作期内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融资、设计、建设及运营维护;项目公司通过政府付费形成的收入获得合理 的投资收益。项目PPP合作期结束后,项目公司将所有资产无偿移交给项目实施机构或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根据项目基本情况及综合考虑 多项因素,项目PPP合作期限为30年(含建设期)。

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目录 第一章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第一节太湖流域概况 1 一、自然概况 1 二、社会经济概况 2 第二节水环境状况 5 一、污染源现状 5 二、水质状况 11 第三节 2007年供水危机概况 18 一、事件发生过程 18 二、发生供水危机的原因 19 第四节近十年太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教训 20 一、治污措施及成效 20 二、主要经验 27 三、主要问题和教训 29 第五节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31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31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32 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太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 32 四、是积极探索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的现实需要 33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34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4 一、指导思想 34 二、基本原则 34 第二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 36 第三节总体目标 37 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 38 二、近期目标 38 三、远期目标 39 第三章保障饮用水安全 40 第一节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 40

一、水源地建设 40 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41 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 41 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 41 第二节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 41 一、拉网式排查污染源,采取必要的限排措施 42 二、开展蓝藻打捞作业 42 三、适时“引江济太”,扩大水环境容量 43 四、完善自来水应急处置和净化措施 43 五、增加水体监测断面和检测频次 43 六、制定周密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44 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45 第一节污染物总量控制 45 一、综合治理区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 46 二、综合治理区限制排污总量 47 三、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48 四、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制度 49

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摘要:水系规划是以城市水系为主要规划对象,利用和保护城市水系资源,并对水系的多种功能之间,水系与城市建设之间进行协调和具体安排,以突出城市水系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环城水系;规划理念;设计目标;途径 城市水体及水系空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南宁市城市水系整治控制规划》出台,旨在将南宁规划建设成拥有城市水系景观的“中国水城”。文章总结了南宁现有水系的状况,分析了南宁环城水系的综合整治规划。 一、现状概况 南宁位于郁江干流的中下游,贯穿城区的河段为邕江。邕江与众多支流及周边水库、池塘构成了以邕江为主干的庞大水系网络。 在这个区域内的水系包括上游老口水库至下游邕宁梯级的邕江河段及18条内河:江北片的石灵河、石埠河、西明江、可利江、心圩江、二坑溪、朝阳溪、竹排冲、那平江、四塘江等10条内河,江南片的大岸冲、马巢河、凤凰江、亭子冲、良凤江(水塘江)、良庆河、楞塘冲(良庆下河)、八尺江等8条内河和大王滩、天雹、老虎岭、龙门等城市周边水库、湖泊等。 随着南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的无度排放,令南宁内河水系的水质不断恶化,加上对水系上游水源的保护不力,使得水系的长年径流量不断变少,更加剧了水质的恶化。如朝阳溪,它是纵贯南宁市区的一条活水内河,既是城区汇水区域重要的径流排泄渠道,也是连通邕江的城市景观河流。在六七十年代,它还清澈见底,而如今的朝阳溪却变成了朝阳沟,在溪水中垃圾沉积,黑水翻天,臭气扑鼻。类似朝阳溪这样受污染的城市内河在南宁还有许多。如马巢河、可利江等,原来也是城市内河受污染较轻的河沟之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质状况都有恶化的趋势,对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观造成了一定影响,急需重新规划改造。 二、规划理念 传统的河流治理工程主要指防洪工程和通航工程。但是河流有更重要的功能:即联系人类与自然。未来传统的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河道治理规划理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城市河流将更强调河流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纽带作用,将进一步突出“与自然共存”和“富有愉悦感”的未来城市规划主题。因此,城市水系发展应纳入流域防洪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之中,应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城市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以及产业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特点,把

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主要地表水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流域市控断面Ⅱ类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辖区内河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沿江、沿渠生活污水、垃圾得到妥善处理,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全面稳定达标排放,沟渠、溪流整治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彻底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任务 (一)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下达的重点流域整治任务。各有关单位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的意见》,按照《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和《“十二五”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的有关要求,推进饮用水源保护、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业园区污水治理和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重难点工作。各街道、各有关单位要开展重点流域整治工作“回头看”,对尚未完成的任务进行逐条梳理,分析原因,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进一步理顺饮用水源保护与管理职责,建立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继续配合市政府对南高干渠改造工作,两岸配套建设隔离护墙。日常监管中,由区环保局牵头,各职能部门继续各司其职,严于监管。区农林水局与市水利局配合进行河道整治;区行政执法局对南高干渠进行监管,及时拆除与

水利设施无关的设备;相关街道对南高干渠两侧卫生进行保洁,禁止下渠洗衣、游泳等与饮用水源保护无关的活动;区环保局对南高渠进行巡查,拆除可能影响环境的工业污染源,每两个月对饮用水源进行1次水质监测。 (三)进一步加强养殖业污染整治。目前我区的畜禽养殖场已全部清理完毕,各街道要加强巡查,如有违规养殖,发现一起要坚决拆除一起,并将具体情况及时上报区环保局。 (四)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 20**年区污水管网建设项目计划: 1.站前大道(段) 站前大道(段)工程起点位于站前大桥,终点位于南环路,总长约 3.76公里,道路宽60米,建设内容为配套管网建设,计划建设总长度约7公里,计划总投资约450万元,计划于20**年12月开工,预计20**年6月竣工。 2.七支路工程 七支路工程起于,终止街道乌石社区老人活动中心,道路全长779.26米,建设内容为配套管网建设,计划建设总长度约1公里,计划总投资约120万元,年7月开工,预计20**年10月竣工。 3.东环城河截污管道清淤 对东环城河截污管道进行清淤,计划清淤200立方米,项目计划投资10万元,20**年8月开工,预计20**年12月完工。 4.南环城河截污管道清於

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可编辑版】

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金华市政府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彻底改善我县境内水质,结合我县各流域实际,制定磐安县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结合“三边三化”、“双清”行动,以保护源头地区水质和改善跨境交界断面水环境为目标,加强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改善全县各流域水质,保持跨境交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二、工作目标通过水环境整治,全流域各交界断面水质总体达到水功能区要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考核良好以上。其中与东阳市交界的台口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梓誉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与天台县交界的里石门水库上游断面、与新昌县交界的夹溪大桥断面、与仙居县交界的冲背断面、与缙云县交界的上东岸断面保持ⅱ类水质以上。其中台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6毫克每升,化学需氧量浓度≤20毫克每升,总磷浓度≤0.2毫克每升,氨氮浓度≤ 1.0毫克每升;其他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4毫克每升,化学需氧量浓度≤15毫克每升,总磷浓度≤0.1毫克每升,氨氮浓度≤0.5毫克每升。 三、工作重点 1.开展全县制砂行业整治,确保各流域水体清澈。

2.加强畜禽养殖场治理,促进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3.全面开展存在废水企业执法检查,确保行业整治通过上级考核验收。 4.继续开展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对病死动物、河面废弃漂浮物、河岸垃圾、河道障碍物、农村垃圾、农村污水坑臭水沟等进行全面清理。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确保出水达标率。 四、实施步骤 (一)集中整治阶段(201X年7月-9月)。抽调相关人员对全县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制订水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全面开展集中综合整治。 1.全面开展制砂行业整治。由县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牵头,对砂场进行调查摸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工作要求:(1)设立禁止取砂、洗砂、制砂、采石区域。禁止范围为秀美乡村、集镇建设规划区范围;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区、森林公园和珍贵树林等需要特别保护区域;主要河道两岸边界300米区域内、其它支流100米内,距离敏感点300米范围内;以及其它不适宜的区域。禁止区内已有取砂、洗砂、制砂、采石企业,原则上一律关停。 (2)规范管理和限期治理现有洗砂、制砂企业。对有证、有照、有设施但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采、制砂场开展限期治理,治理后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收回有关证照,责令关闭、关停。对无证、无照、无设施的采、制砂场,在集中整治阶段达不到治理标准要求的一律责令关

江苏扬中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案例分析

江苏扬中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案例分析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已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保产业也成为国家大力提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省“263”专项行动提出,到2020年,设区市建成区达到“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70.2%,劣于V类的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的治理目标,进行水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 根据财政部、住建部、农业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财建[2017]455号):“各类污水、垃圾处理领域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各类水环境处理领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水环境治理属于国家鼓励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在国内也有较多成功的案例。本文通过对扬中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进行分析,简要介绍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同类项目的运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项目概况 水体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巩固城市“四城同创”成

果,扬中市政府全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畅通水系、净化水质、营造水景、提升水韵,积极助推“强富美高”最美扬中建设的美好愿景。扬中市政府于2016年成立“五水联治”行动指挥部,开展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引活水、保洁水”为主要内容的“五水联治”行动。为加快推进“五水联治”行动,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利用社会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扬中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服务,扬中市政府决定采用PPP模式实施扬中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该项目2017年6月获得政府立项批复,并于2017年9月进入江苏省PPP项目库,同月完成了“两评一案”的评审,并获得政府对于实施方案的批复。2017年11月进行了项目资格预审,2018年2月完成项目采购,最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为项目中标社会资本。 二、案例简述 (一)项目运作模式。项目属于公益性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项目资产本身无经营性收入,需通过政府付费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根据项目基本情况以及类似项目建设及管理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国家关于PPP 的政策及运作实务,项目采用PPP模式中的DBOT(设计-建设-运营-移交)运作方式。具体运作形式即由社会资本方与政府出资代表共同出

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第一篇 为确保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顺利开展,切实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根据《市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强化国土资源执法和监督管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大力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有效治理非法开采建筑用砂、重点建设项目和矿山企业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全面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区域环境山清水秀,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 二、目标任务 加强水污染行政执法,加大巡查力度,打击、查处非法采砂行为,取缔及各流域非法采砂点,巩固治理成效。20**年重点治理,落实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各项内容,确保排放达标,并依法查处非法取土、采矿等行为,确保20**年12月底前,恢复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宜环境。 三、整治内容 1.严格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坚决取缔非法采矿行为。 2.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取缔违章建筑挤占河道、污染河流问题。 3、做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四、职责分工 局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负责制订工作方案、组织工作部署、提出工作要求、通报工作情况、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相关科室、单位要在局

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20**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各国土资源所:负责辖区内土地巡查和矿山督查工作、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办公室:负责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和协调工作。 用地科:负责建设项目用地批后监管工作,督促项目业主按规划设计要求科学合理组织施工,防止因项目建设造成地表大面积破坏和水土流失现象。 地环科:负责矿山植被恢复工作,督促矿山企业按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做好矿山植被恢复。 监察科(监察大队):负责土地、矿产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重点查处水流域范围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 矿管科:负责矿山监管工作,督促矿山企业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开采,防止滥采乱挖现象。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局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详见附件)负责局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环科,负责专项整治日常联系工作。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相关科室、单位要积极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加大舆论宣传。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重大法制宣传节日,大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树立全民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意识。 3.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健立市、乡(镇)、村三级信息网络,及时发现违法行为,争取把违法行为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二是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三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通过积极参加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修订版)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1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某某县某某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2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某某镇人民政府 1.3 编制规范、依据 (一)相关规划: (1)《某某县某某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 (2)《安徽省某某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2009.5 (二)设计标准及规范: (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科委、建设部2001年)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1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14)《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 (16)建设部颁布的其他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三)基本设计资料 (1)《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城区防洪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本)》2003.11 1.4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某某县某某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某某镇规划区范围内率水河段河道整治共约13.17km,生态清淤50.56万m3,生态修复工程318810m2,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建设截污管道长度5.697km。 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对项目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方案,制定项目初步实施计划,测算工程投资,并进行工程效益分析,最终提出项目建设的有关结论意见,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 1.5 工程目标 (1)对河道进行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保障水质,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范围内污水收入污水管网,通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可减少此区域污水排入率水河,改善河道水体水质,进而改善入新安江的水质。 (3)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型环保城市,促进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 (4)由于河道淤积导致泄洪和供水水质恶化,环境恶化,使得

2017年水环境综合治理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水环境综合治理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1.为什么要关注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 (4) 1.1 困境一:中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 (4) 1.2 困境二:水资源污染严重亟待治理 (6) 1.3 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 (8) 2. 政策驱动+需求升级,市场空间将逾千亿 (10) 2.1 “水十条”吹起治理号角,各省市积极落实治理细则 (10) 2.2 新商态:PPP模式带起社会投资热潮 (13) 2.3 水源地修复+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空间将逾1200亿 (15) 3. 借鉴+总结,水生态修复树立行业标准 (16) 3.1 他山之石:借鉴国外成熟的治理经验 (16) 3.2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核心:控源+生态修复 (18) 4.投资逻辑及重点公司 (20) 4.1 水治理(831511.OC)---突破区域限制,形成品牌优势 (22) 4.2 中科水生(835425.OC)----大水系整体生态修复经验丰富 (24) 4.3 资源环保(833968.OC)----背靠大广东市场,资源整合能力强26 5.风险提示 (27) 6.相关附件 (28) 附件1:“水十条”相关细则 (28) 附件2:新三板污水治理相关公司梳理 (30)

图表目录 图1: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水资源水平对比 (4) 图2:我国人均水资源在中度和轻度缺水徘徊 (4) 图3: 我国各地区水资源稀缺程度分布 (4) 图4:城市用水主要有四方面的需求 (5) 图5:我国用水总量呈现波浪型增加 (6) 图6: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迅速,工业废水排放略有下降但仍居高水平 (6) 图7:每年仍有200亿吨未处理的污水排入自然界 (6) 图8:被检测的主要河流中24%不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 (7) 图9:被检测的主要湖泊中68%不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 (7) 表1:地表水域分类标准 (7) 图10: 我国各省份废污水排放分布情况 (8) 图11:污水处理主要流程 (8) 图12:生态修复主要流程 (8) 图13: 利用生物方法改善修复景观湖、湿地、河道等水体的生态环境 (9) 图14: “水十条”的主要方向和手段 (10) 表2:主要省市水污染治理目标和要求 (11) 表3:PPP的付费模式 (13) 图15: PPP模式与传统模式对比 (14) 表4:财政部三批PPP示范项目中水环境治理项目总投入超过1000亿 (14) 图16:68%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是政府付费模式 (15) 图17: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合作年限以11-20年区间为多 (15) 表5:根据“水十条”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源地水生态恢复投资将达到356亿15表6:根据“水十条”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投资将达到1205亿16 表7:世界各国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16) 图18:琵琶湖流域大型污水处理厂及农业集落污水处理设施分布 (17) 图19:琵琶湖流域净化中心的污水超高度处理技术 (17) 图20: 琵琶湖水质改善和下水道普及率的关系 (18)

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几点建议

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几点建议 摘要:由于水资源的世界性严峻形势,21世纪的水处理科技任务是:防止由于水资源水质恶化对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瓶颈效应甚至水质灾害。 关键词:自然污染;人为污染;人工增氧 1 类。 2 船只来往、库底积沉物都会出现二次污染。 2.2人为污染人为污染主要是由人们在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又无法转换,最终流入或渗入水体行为。如:畜禽养殖场、集中式屠宰场、水产养殖场、农村农药化肥施用、集镇生活污水排放、乡镇垃圾散放、加工企业、“农家乐”等等。 3水库水质污染管理分析

3.1管理体制障碍水管体制改革前,多数水库都是自收自支,工资、管理经费无法从政策上得到保证,水库生存条件受限,不得不以租赁的方式承包给个体经营者,用以勉强维持水库的生产生活秩序。水资源保护与其他产业利益之间一时难以找到平衡点。个别库区边还存在加工型企业、家庭作坊和小规摸家禽养殖,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基本没有水资源危机感,缺乏水环境、水质的保护意识。 水 3.5水库特性确定一是历史上集约化网箱养鱼,大面积肥水养渔业的兴起,已造成库区底质污染严重,短期内无法将底层污染物排除,即使陆域范围内已采取保护措施,水库水质彻底恢复仍需较长时间;二是水库水面普遍实行承包养鱼,目前使用的生物剂饵料其主要成分仍为氮、磷、钾等化学元素;三是水库水域相对封闭,水体交换速度受限,一旦遭受污染,难以及时恢复;四是部分水库的使用功能不高,

对水质的要求不严,其保护意识及保护水质的迫切程度不是很强烈。 3.6水库自身杂草、漂浮物污染部分水库周边或库湾生长有水葫芦、杂草,水面漂浮有农作物积梗、纸屑、矿泉水瓶等废弃物品造成的污染。 4治理措施 4.1底泥疏浚就是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 5 与水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生态修复采取水资源科学调度措施相结合,与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加强中小型水库集雨区内的水土保持、积极开展水源涵养林相结合。 5.3落实工作效果水库治理的重点是“四清”既: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做到“五无”即:堤岸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库中无污染物;饮用水源无

某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运营及服务方案

目录 1.运营与服务组织机构和及管理体系 (3) 1.1运营服务组织机构 (3) 1.1.1机构设置原则 (3) 1.1.2组织机构设置 (4) 1.1.3主要管理岗位职能 (5) 1.1.4主要部门职能及人员设置 (6) 1.2运营服务管理体系 (15) 1.2.1现场监控系统 (16) 1.2.2数据评估系统 (16) 1.2.3运营服务方案 (17) 1.2.3.1公园运营维护方案 (17) 1.2.3.2河道维护管理方案 (19) 1.2.3.3管网维护管理方案 (20) 1.3运行质量保证体系 (22) 1.3.1质量保证体系 (22) 1.3.2质量目标实施及考核 (23) 1.4日常绩效考核体系 (24) 1.4.1考核目的 (24) 1.4.2基本原则 (24) 1.4.3考核体系 (24) 1.5运营维护保养操作手册 (28) 1.5.1运行维护保养手册 (28) 1.5.2记录和报告制度 (28) 2.设施检修与维护方案 (29) 2.1检修与维护目的 (29) 2.2检修与维护范围 (29) 2.3检修及维护方案 (29)

2.3.1日常检修及维护方案 (29) 2.3.2大修理方案 (42) 2.3.3检修及维护保证措施 (48) 3.应急事件解决方案 (48) 3.1突发事件处置解决方案 (48) 3.1.1常见突发事件的分类 (49) 3.1.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49) 3.1.3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49) 3.1.4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50) 3.1.5主要应急措施 (50) 3.2媒体与公众投诉处置应对方案 (63)

东莞市石马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

附件1 东莞市石马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 执行文本 (2017~2020年)(修编)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O一七年七月

目录 一、总体要求 (1) (一)指导思想 (1) (二)主要原则 (2) (三)总体思路 (3) (四)整治范围与期限 (3) (五)整治目标 (4)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5) (一)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污染物排放 (5) (二)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减排效果 (6) (三)加快黑臭水体整治,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8) (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9) (五)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积极推进节水减排 (9) (六)强化环境监管,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 (12) 三、重点工程和投资匡算 (15) (一)设施升级工程 (15) (二)面源控制工程 (15) (三)河道整治工程 (16) (四)水源涵养工程 (16) (五)监管能力工程 (16) 四、保障措施 (17) (一)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17) i

(二)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17) (三)保障整治资金投入 (19) (四)强化整治责任考核 (20) (五)推行流域联防联治 (21) (六)推进社会全民参与 (21) i i

《环境保护法》规定,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要求,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地区要制定达标方案,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为深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和《水十条》,按广东省和东莞市统一部署,切实推进石马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整体改善和提升该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在东莞石马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研究报告基础上,结合《水十条》要求,对东莞石马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研究报告进行修编。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全面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践行“两山论”,把东莞石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实事来抓,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水环境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不断提高水环境治理 1

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关于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区文明城区创建步伐,为“生态、和谐、平安”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按照区委、区政府通知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整治水环境脏乱差,绿化堤岸为重点内容,以建管并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为原则,采取清除、控源、截污、引流、修复等多种手段,对全区水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理,使我区城乡水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改变,推进“生态、和谐、平安”大安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和任务 (一)治理目标 通过治理,使我区范围的塘、库、堰、河等脏、乱、差的现状得到明显改善,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水环境质量得到大为提高,依法管理水环境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1.开展对鱼塘、水库、溪河等养殖水域脏乱差的整治,突出饮用水源水库、鱼塘肥水养鱼,溪河网箱养鱼的治理。 2.开展对沱江河、威远河乱挖、乱建、乱堆、乱倒的整治及水面漂浮物打捞。清除河边垃圾,整治乱挖、乱堆、乱倒、乱搭乱建等行为。

三、工作步骤 全区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从现在起到春节前结束。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集中突击整治(4月10日至6月30日) 1.调查摸底。组织对全区塘、库、堰、河的水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内水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及影响水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沱江河、小远河、小(一)型水库,由区水务局负责组织调查;小(二)型及其以下水库、山平塘、石河堰等水源的水环境调查由各乡镇负责。 2.突击整治。重点对塘、库、堰、河周边的堆积物进行清理,对水面的飘浮物进行打捞,清除河道内违法设置的网箱。同时,针对饮用水源的卫生环境,对粪堆、垃圾堆、排水边沟进行清治,清理生活饮用水源、后备饮用水源保护的养鱼承包合同,禁止肥水养鱼。 第二阶段:巩固提升阶段(7月1日至9月20日) 针对突击整治后尚存在的问题,采取个个突破的原则进行治理。同时,加强对辖区内养殖水域特别是饮用水源水库禁止肥水养鱼情况、河道清障治理情况等的跟踪监督检查,防止反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巩固上一阶段治理成果。 第三阶段:完善常态管理机制阶段(9月21日至春节前)

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目录 第一章城市概况 (3) 第一节自然条件 (3) 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园区规划 (5) 第二章城市水环境现状与评价 (7) 第一节河道现状 (7) 第二节雨水与污水处理现状 (11) 第三节水环境质量 (13) 第四节现状评价 (1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15) 第一节规划依据 (15) 第二节规划原则 (16) 第三节规划目标 (17) 第四章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18) 第一节城市供排水 (18) 第二节城市防洪排涝 (21) 第三节河道规划 (24) 第四节补水活水 (37)

第五节城区垃圾收运处置规划 (45) 第六节沿岸整治 (47) 第七节河道生态恢复 (54) 第八节水经济 (57) 第九节近期建设 (62) 第五章投资与效益 (65) 第六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74) 第一节城市水污染应急管理 (74) 第二节规划实施与管理 (76) 附录 (78) 表一中心城区主要河流现状表 表二中心城区主要污水管道现状 表三中心城区污水泵站 表四中心城区主要雨水管道现状 表五中心城区雨水泵站及涵闸现状 附图:01 中心城区污水管道现状图 02 中心城区污水设施规划图 03 中心城区雨水排涝分片图 04 中心城区水系现状图 05 中心城区水系规划图

06 近期建设泵站、闸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市位于东经121°25′40″~121°54′30″,北纬31°41′06″~32°06′19″,地处苏北平原的东南犄角之端,位于长江与沿海T型结构主轴线的结合部,南濒长江入海口北支,其中东段以江心为界,西段兴隆沙与崇明北端相接壤;东北濒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西与海门市毗邻。三面环水,形如半岛,历来是江海门户,战略要地,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经济区之一。 二、气象 **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和海洋水体影响,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季风明显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同时,霜冻、台风、寒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