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以色列失踪的“十支派”才是中国人的祖先

古代以色列失踪的“十支派”才是中国人的祖先

古代以色列失踪的“十支派”才是中国人的祖先
古代以色列失踪的“十支派”才是中国人的祖先

古代以色列失踪的“十支派”才是中国人的祖先

“消失的十支派”在中国?近些年来,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古代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灭掉后,“消失的十支派”经

波斯进入中原,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明外来说在近现代中国层出不穷,而血统外来说也出现了诸如“中国人是苏美尔人后裔”的新奇说法。那么,“以色列支派在中国”,这种说法是真的吗?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以色

列支派的来龙去脉。根据《圣经》传说,古代以色列由十二个不同的支派组成: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亚设、以萨迦、西布伦、约瑟(分为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创世记》记载十二支派来源于以色列第三代先祖

雅各(别名“以色列”)的十二个儿子,其中曾经在埃及身居高位的约瑟的两个儿子都得以发展成独立支派,因而支派总数实际是十三个。而根据《约书亚记》18:7,摩西的继任者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并分配土地之时,负责宗教事务的利未人并未获得祖产而散居全境,因而最终在地理上以色列仍然由其余十二个支派组成。根据《圣经》绘制的以色列十二支派领地示意图很难说十二支派之间最初是否有血缘关系。事实上,十二支派或许仅仅是基于共同或相似的语言(希伯来语)及宗教信仰(崇拜耶和华)的部落集团,其内部联系并不紧密。公元前十一世纪,传说中大卫王从扫罗王手中夺权,

建立以色列王国,领土曾包括如今以色列全境和约旦河东岸。历二世而衰,著名的所罗门王死后,北边十个支派在耶罗波安的带领下脱离了建都于耶路撒冷的“中央政府”,建立北国

并仍称以色列。而南国仅剩下大卫家族从属的犹大部落和扫罗王的便雅悯部落,史称犹大王国,当今犹太人便认为自己是犹大王国后裔。公元前九世纪,北国国王暗利(Omri)迁新都撒玛利亚(Samaria),从此北国又称撒玛利亚王国。公元前722/721年,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二世完成了对撒玛利亚的歼灭,并将其居民流放。由此诞生了著名的“消失的十支派”

传说。千百年来,从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和印度犹太人,再到更显牵强的印欧语系的斯基泰人(中国古籍上的“塞种人”)乃

至印第安人、日本人,十支派的后裔在人们想象力的指引下可谓遍布全球,而华夏大地也未能“幸免”。然而,这些传言

往往没有任何文本或考古上的证据支持。文艺复兴时期的暗利像--迁都撒玛利亚的北国以色列国王Guillaume Rouillé's Promptuarii Iconum Insigniorum然而,十支派真的丢失了吗?其实,两千年来巴勒斯坦境内一直生活着一群自称是北方以色列王国后裔的居民,他们和犹太人一样信耶和华,读摩西五经,他们就是撒玛利亚人。熟悉《新约》的朋友可能还记得耶稣与撒玛利亚女人的井边对话以及关于“撒玛利亚好人”

的寓言。历史上撒玛利亚人生活在帝国边缘,周旋于规模远大于其自身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时至今日只

剩下区区七百人,却仍然坚守着千百年来的传统。这个或许是中东地区最弱小的民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他们到底

是不是以色列后裔?他们和犹太人是仇敌还是近亲?他们又

是凭借什么留存到今天?撒玛利亚人:北国后裔还是外来移民?今天的撒玛利亚人分布于两个社区:以色列特拉维夫郊外的

霍伦(Holon)和巴勒斯坦的那布鲁斯(Nablus),而后者也就是圣经中的示剑城(Shechem),亦即两千多年来的主要聚居地。撒玛利亚圣地,即《圣经》中的基利心山(Mt. Gerizim),就位于那布鲁斯。作为一个民族-宗教社团,历史上关于撒玛利亚人血统和宗教传统的争论从没有停止过:撒玛利亚人坚信

自己是以色列北方支派特别是约瑟家(以法莲和玛拿西)的直

系后裔,而与其针锋相对的是,圣经和后期的拉比犹太教(Rabbinic Judaism)则认为北方亲族被亚述人流放之后已全

然消失,如今的撒玛利亚人不过是亚述迁移过来的外族后裔,也就是他们口中的“古他人”(Cutheans;Cutha是两河流域城市)。在宗教上,有些犹太资料认为撒玛利亚人本是偶像崇拜者,只是改宗犹太教之后才开始信耶和华,且一直不够纯正,关于撒玛利亚人在基利心山上崇拜一只鸽子的传言也流传

了许久。不难发现,撒玛利亚和犹太双方的说法都充满了争辩意味,恐怕事实介乎两者之间。根据《圣经》《列王纪下》,亚述流放以色列国民的同时将来自古他、巴比伦以及叙利亚、腓尼基居民迁到北国故地。这些人敬拜本族神祇,开始时并

未拜以色列的神耶和华。于是,耶和华便降下狮子咬死了一些人,亚述王只得命以色列祭司教导他们当地的宗教规矩,因而这些移民才开始信仰耶和华,但还保持着自己本族信仰。因此,后代犹太拉比将撒玛利亚人蔑称为“狮子改宗者”(Gere Arayot),意指撒玛利亚新居民只是因为怕死才假意皈依。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书》中,经历巴比伦之囚返回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拒绝承认北国居民是同宗,两者之间矛盾重重。到了罗马时期,犹太作家约瑟夫斯(Flavius Josephus)在《犹太古史》中声称尼希米时期耶路撒冷祭司玛拿西因为娶了撒玛利亚人参巴拉的女儿而被驱逐到北方另立门户,从此“凡有反戒律行不洁之事者便跑到示剑人那里”。在另一则故事里,约瑟夫斯更是写道撒玛利亚人面对希腊入侵,号称自己是腓尼基人的一支(西顿人;Sidonians),因迁到以色列来而不得不遵守犹太人的安息日,但与后者并无关联。果真如此,撒玛利亚人的移民身份就算是坐实了。不过应该指出,《圣经》

和约瑟夫斯的目的都不是客观记述历史。巴比伦之囚的成员返回耶路撒冷之后以“民族脊梁”自居,排斥异己。没有经历

流放的犹大居民都饱受歧视的情况下,我们不难理解圣经相关章节对北方居民的敌视态度。而约瑟夫斯作为被罗马俘虏的起义将领,美化犹太人更是其作品的主要目的,对近邻的负面描述也并不惊人。撒玛利亚人坚信自己是以色列人后裔。图为撒玛利亚祭司和撒玛利亚摩西五经1908年Omaha

Public Library然而,《圣经》中也有另一种声音。《历代志下》写道,北国灭亡后,南国犹大国王希西家(Hezekiah)统治时期仍能召集劫后余生的北方以法莲、玛拿西、以萨迦、西布伦遗民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正如以色列学者Yeirah Amit 指出,尽管《历代志》本身的史学价值往往受到怀疑,但这种说法或许不无根据。因为,亚述方面的资料显示被掳走的以色列人大约两万多人,而当时北国以色列是地区内较大的国家,人口很可能远多于此。何况古代资料本身可能有夸大之嫌,真正留在故地的遗民或许更多。和巴比伦之囚一样,亚述帝国的人口迁移意在移除当地的贵族豪族,仅留下平民以致群龙无首,消除叛乱的可能。举国流放成本更高,却并不能起到更大作用,因此可能性较低。在血统以外,犹太拉比文学中也多次承认后来的撒玛利亚人的许多规矩合乎犹

太律法。犹太律法著作《密西拿》更是规定撒玛利亚人可以参与犹太餐后祷告(Zimmun),只是在《塔木德》及后期拉比律法中对撒玛利亚人才更加严格起来。这样看来,或许十支派的大部分成员并未离开北国故地,宗教上可能也没有“离经叛道”。当然,亚述对新领土人口置换的统治策略有大量史实支持,因此《列王纪》的记载也并非毫无根据。很可能后来的北方居民是混血后代,而十支派的血统占了多大比例,考虑到古代中东人口长期混居、移民也多为闪族人(Semites)的事实,恐怕现代基因科学也很难给大家定论了。小族的存

亡:两千年历史变迁北国灭亡后,如果十支派的后裔还有部分生活在以色列,那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呢?他们和犹太人以及后来的基督徒、穆斯林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在公元前六世纪开始,以色列地区归波斯帝国统治,而撒玛利亚由波斯直接指派的总督管辖。亚历山大征服中东之后,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一样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塞琉古帝国在国王安条克四世统治时期对犹太人施行了严格的宗教限制,而撒玛利亚的基利心山上也盖起了希腊神庙。后来,犹太人为反抗宗教压迫发起马卡比起义并建立了最后一个相对独立的犹太王国--哈斯蒙尼王朝,其国王胡肯努(John Hyrcanus)开疆扩土,并迫使周边外族改宗犹太教。其中,约旦的以东人(Edomites/Idumeans)全体改宗犹太教,著名的希律王便是以东改宗者后裔。不过,撒玛利亚人虽未被要求改宗,却遭到了更严重的打击--胡肯努摧毁了基利心山上的撒玛利亚圣殿,南北矛盾再次爆发。大约在这个时期,撒玛利亚人开始逐渐成为一个完全独立于南部宗教影响的社团。德国学者Stefan Schorch指出,撒玛利亚版的摩西五经很可能基于一系列见于死海古卷的版本,而后者大多写于公元前一世纪前后,是一群离群索居的犹太人留下的书卷。换言之,截至此时,撒玛利亚人仍然和南方保持着宗教方面的联系。因此,有学者认为撒玛利亚人即便真的是古代北方后代,其宗教恐怕也没有留存多少亚述灭国之前的北

方元素,而恰恰后来对南方犹太教的模仿与改造。这个问题并没有定论。到了罗马帝国时期,撒玛利亚人由社团“智者”(Hukama)治理,并涌现出Baba Rabbah这样的宗教改革家。这段时期,比邻而居的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也爆发了诸多矛盾。犹太资料就将犹太的“星辰之子”(Bar Kokhva/Bar Koseba)起义的失败归咎于撒玛利亚人挑唆造成的内讧。然而,尽管犹太人有时将撒玛利亚人当做罗马帝国的帮凶,撒玛利亚人的待遇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哈德良皇帝也曾严厉打击过撒玛利亚社团。进入拜占庭帝国时期,随着帝国的进一步基督化,撒玛利亚人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芝诺(Zeno)皇帝对撒玛利亚人的信仰和机构进行了较多限制,许多人为了消除职业限制被迫改宗基督教;同时,与基督徒的冲突也造成了双方的巨大损失。五世纪,一些狂热的基督徒发掘包括约瑟墓在内的圣地,引起了视其为直系祖先的撒玛利亚人的严重不满。484年撒玛利亚骚乱,杀害了大量基督徒,自然也遭到了芝诺的干预,大批撒玛利亚智者、祭司被杀,并禁止撒玛利亚人再上基利心山。查士丁尼时期颁布针对撒玛利亚人和其他“异端”的法条,再次引发撒玛利亚人多次骚乱,最终大批撒玛利亚人被杀、流放,达数万之众。有记载称有一次曾有五万撒玛利亚人被遣送亚美尼亚挖矿。从此这个民族一蹶不振,人口迅速从数以万计降到四位数,宗教传统也饱受打击。基利心山上通往撒玛利亚圣地的阶梯经历了伊斯

兰征服、哈里发统治、十字军东征后基督教耶路撒冷王国、马穆鲁克王朝、帖木儿帝国等时期,撒玛利亚人继续减少。很多人改宗穆斯林,至今那布鲁斯穆斯林当中的某些姓氏仍然具有撒玛利亚背景。令人称奇的是,“伊斯兰征服”之后萎

缩的撒玛利亚社团反而迎来了文学、宗教和艺术创作的复兴,许多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历史文献(Samaritan Chronicles)成

为研究撒玛利亚历史的主要资料来源。奥斯曼帝国时期,撒玛利亚渐渐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十七世纪以来双方进行了多次通信。欧洲学者和教会人员为了获取撒玛利亚典籍手稿,不惜欺骗对方称英国和法国也有“以色列人”,以此要求撒玛

利亚寄去珍贵资料。撒玛利亚人的回信表明他们被骗达两个世纪之久。十九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直接探访撒玛利亚社区,并对他们进行了资助。这几个世纪当中,大马士革、埃及、加沙的撒玛利亚社团逐渐消亡,有些人员迁往硕果仅存的那布鲁斯。而1840年,只剩下一百五十人左右的撒玛

利亚社团却又突遭不幸,那布鲁斯地区的穆斯林因撒玛利亚银行家与政府关系密切而迁怒撒玛利亚社团,宣布他们不再是“有经者”,必须强制改宗。有趣的是,这次出手营救的却

是和他们“斗”了两千年的犹太人。犹太拉比Haim Avraham Gagin出头证明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宗教相似,实乃“有经者”。最终,小小的撒玛利亚社区免遭灭顶之灾,得以存留。两千年来,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包围下,撒玛利亚人和犹

太人这对分了家的兄弟时而互相诋毁,时而互相扶持,一直维持着微妙的关系。而从宗教上看,撒玛利亚宗教和犹太教大同小异。他们有自己版本的摩西五经,但典籍不包含先知书和诗篇等其他犹太圣经内容,两千年来,他们也发展并保持了自己的希伯来语发音和诵经传统;他们有自己的律法(和

犹太人语言称为Halakhah)并且经常比拉比犹太教更严格;

他们和犹太人一样守安息日、饮食法;他们和犹太人一样相信救世主会降临世界,尽管他们的救世主不是弥赛亚(希伯来语“受膏者”),而称“Taheb”。而和犹太人不同,撒玛利亚人的

圣地不是耶路撒冷而是基利心山,并且直至几百年前,撒玛利亚人才在周边宗教的影响下接受了“死人复活”的神学信条。最后,虽然犹太人现在使用的希伯来字母来自阿拉米字母,但撒玛利亚人仍然保存了古希伯来字母。撒玛利亚人经常自豪于自己的“存古”,其实,他们将希伯来语的“撒玛利亚

人”(Shomronim)重新解读为“守古法的人”。没有消失的十支派进入二十世纪后,撒玛利亚人口有所回升。现代以色列国领导人的本·茨维(Yitzhak Ben-Zvi)和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都对撒玛利亚人抱有友好的态度。以色列建国后,撒玛利亚人被认定是犹太人的兄弟,并且可以根据《回归法》如犹太人一样获得公民权,同时也需要尽到服兵役等义务。以色列的接纳使得霍伦成为了当代第二个撒玛利亚社区。同时,那布鲁斯当时处在约旦的控制下,两国政府允许来自两

个社区的撒玛利亚人于逾越节期间会面,这也成了撒玛利亚父母为孩子物色对象的难得机会。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撒玛利亚人受到约旦军方的怀疑和盘查,而战后那布鲁斯随耶路撒冷等约旦河西岸领土一起归入以色列管辖。两个社区当中,霍伦的撒玛利亚人生活更加现代化,还涌现了女影星索菲·兹达卡(Sofi Tsdaka;后改宗犹太教)这样的公众人物。而那布鲁斯的犹太人还保持着相对传统的生活方式。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Intifada)爆发,那布鲁斯的撒玛利亚人受到穆斯林的攻击,被迫搬到圣地基利心山上的Qiryat Luza 社区重建家园。根据所谓奥斯陆二号协议,那布鲁斯于1995年划归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此后,那布鲁斯的撒玛利亚人开始持有巴以双方的护照。同样在九十年代初期,以色列右翼宗教政党势力渐盛,并鼓动通过《回归法》修正案规定撒玛利亚人不再自动具有移民权,不能将其与犹太人一视同仁。好在撒玛利亚人找到亲撒的以色列圣经学者引用古代资料

向最高法院提出抗诉,因而1994年的裁决结果继续承认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相同的权利。撒玛利亚裔以色列女星索菲·兹达卡(Sofi Tsdaka)2012年夏天,我有幸参观了位于基利心山的撒玛利亚社团,并幸运地赶上了他们的安息日礼拜仪式。在交流中,我感到撒玛利亚人比山下的阿拉伯人生活略微富足,女性在服饰上也更现代。他们已经学习过现代以色列希伯来语,而尽管有阿拉伯语口音,他们的希伯来语仍

然相当流利。面对外来者闯入,他们表现得既坦然又大方,似乎早已习惯了外界的好奇。他们热情地招呼我们参观他们的安息日礼拜,与以色列的犹太宗教人士相比随和了许多。撒玛利亚安息日礼拜仪式目前巴以共有约七百多名撒玛利

亚人,人数持续回升。然而我们很难预测这个如今只剩下四个家族、内部通婚严重的民族-宗教社团在经历两千年的风风雨雨以及与周边民族的恩恩怨怨之后还能延续多久。以色列北方十支派或许大部分已经消散在亚述流放和改宗他教的

浪潮中,但十支派却并没有完全消失--基利心山上,两千多年来的传说还在继续。参考文献与

黎族人祖先

黎族人祖先 黎族同胞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黎族没有文字记载,黎族的族源问题,专家们意见分岐,只能凭些民间传说,语言习俗进行分析形成不同几种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遇到一次灭顶之灾的洪荒时各自逃生,兄妹俩天妃和观音躲进胡芦瓢内,被水冲入海中随处漂流。一天漂流到海南岛昌化江畔的燕窝岭,被一颗榕树卡住而得以幸存。洪水退却后,二人走出胡芒瓢登陆上岸。她们走遍天涯海角,都是不见人迹。随着时间的流逝,兄妹长大成人。二人商量后,决定分头去寻找洪水冲散的亲人。约定每逢农历的三月三日回到燕窝岭来会面。于是哥哥向东行,妹妹向西寻找。艰难的旅程,兄妹俩寻遍天涯海角的山山水水,始终未找到一个亲人。年复一年,妹妹察觉自己的青春即将逝去,家族灭绝,万般无奈。为了繁衍后代,她横下一条心,从山上扯下一根红藤。截去有尖刺的小段,走到水边,借水为明镜,用藤刺刺在脸上、四肢、胸腹部。刺下道道根迹,涂上用碳灰等合成的黑汁涂抹,留下永久的纹迹。当她来年三月三日回到燕窝岭时,其哥哥已认不出她。春天山花烂漫,木棉花开之际兄妹俩结成夫妻。生儿育女,黎族

才得以新生,繁衍后代。男的打猎开荒种粮,女的织布做饭相依为命生存,仍然居住在山洞中。以后有了儿女,搬出洞外找来木料茅草、藤条搭成茅房避风挡雨生存。二人恋旧结婚故地,只是每年的春节天妃和观音带着她们的儿孙们来这里欢集,纪念她们结婚的时候。不知过多少个春天,天妃和观音沉睡在山洞内没有出现,待她们的子孙进去探视时,只见她们已化成了一对石头,永远地沉睡在山洞里。子孙们为了纪念祖先这永远沉睡的洞穴,此洞取名为“娘母洞”。往后,每年的春暖花开之际黎人带着山兰稻酒,棕子,水果等礼品,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燕窝岭“娘母洞”进行祭拜。大家集在一起欢乐无比。然后,大家开始唱歌跳舞,热闹至次日开始陆续的离去。久而久之有了时间的概念,时节习俗,为了大家统一日期,把它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相集,这就有了每年三月三民族节日。

中国与美、德、以色列教育的54个致命差异

中国与美、德、以色列教育54致命差异 1、为谁而学: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2、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和自学精神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尤其是要培养孩子们的自学精神与能力或曰学力。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3、课堂: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之权。 4、师生关系: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我国还流行一句忽悠了大众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极好的朋友关系。美国承认知识上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是,老师会多次认真地告诉所有学生:老师会永远像母亲一样的同爱所有孩子,不管孩子品德好还是还是品德次,不管孩子健康还是疾病,不管孩子聪明还是愚蠢,不管孩子能干还是笨拙,不管孩子富裕还是贫穷。美国老师还会努力让所有孩子找到成功和自信。我国有几个老师能做到这样呢?美国老师绝对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很难挑出老师的明显不足。我国的老师和领导到处有公然的违规现象:1)公共场所吸烟,2)情绪易激动发怒,3)出口成脏,4)酒后上课,5)办公时间搞非公务事、打游戏等,6)赌博,7)多种浪费,8)重复建设,9)浪费和闲置资源,10)以安全为由不履行许多责任...... 5、考试制度: 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师生都不在意任何奖励。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学校、老师、学生考试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淘汰和奖励与虚荣等。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6、班级人数: 中国虽明文规定中小学某年级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有的达90多人,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7、时间: 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8、成绩单: 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

初三中考冲刺语文试卷

初三中考冲刺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7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完成1—7小题,共26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⑵,化作春泥更护花。 ⑶无可奈何花落去,。 ⑷抽刀断水水更流,。 ⑸我们经常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两句来比喻说明事情的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 ⑹《游山西村》:写出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的诗句 是:,。 2.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 ) (2分) A. 畸.(jī)形纵横绝荡姹紫嫣.红(娇艳) B. 污秽.(huì) 见风使舵无边无垠.(地域的界限) C. 打折.(zhé)腿声色俱厉旁逸.斜出(原是“逃”的意思,引申为“伸出”) D. 和.(huó)面中流砥柱潜滋.暗长(滋味)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B.《蒹葭》一诗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的追寻,在反复与执着的追寻中,终于追到了意中人。 C.《木兰诗》赞颂了我国古代妇女的形象,是汉乐府里的名篇。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2分) 我们赖于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展开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繁茂,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 、,。在我国,沙漠正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侵吞是绝对无情的…… 5.下面是某节目主持人所说的一段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4分) 现在,①有请歌坛新秀雨菲小姐。②雨菲小姐德高望重,演技精湛,③当上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④她演唱的《梦在飞翔》也荣登“十大金曲排行榜”。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 示热烈的祝贺。⑤雨菲小姐自登上歌坛以来,多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努力,⑥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下面,请她为我们演唱《梦在飞翔》。 ⑴语言不简明的一处是(只填序号)⑵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只填序号) ⑶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处是(只填序号),应改为 6.读一定数量的课外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3分)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朝代或国家)的__________,印象最深的人是 ________________,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是: 7.有这样三则广告,广告的主题均是外国的中文告示。 (1)这三则广告反映部分中国游客的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3分) 答:,,。(2)面对部分中国游客存在的问题,你最想说什么?(2分) 答: 。 二、古诗文阅读(完成8-13小题,共14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8—9小题,共4分) 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8.阅读词的上片,找出能点明时令为仲春的景物?(2分) 答:。 9.词的上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共10分) 天宝①中,有书生旅次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赦,临绝语勉曰:“某④家住洪州⑤,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⑥洪州牒⑦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⑧,出金付焉。(选自《尚书谈录》) 【注:①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②旅次:借宿。③宋州:地名(今河南商丘市西南)。④某:我。⑤洪州:地名,治豫章(今南昌市)。⑥赍(jī):带着。⑦牒(dié):

以色列精神

华为文摘 刊号:第5期 标题:03、探索以色列崛起之谜 作者:孙亚芳 内容: [编者按] 公司号召向美国学习技术,他们先进而不保守,富裕而不惰怠;向日本人学习管理,他们执着认真,任何一件小事,都分解成很多作业程序,开始作时,拟定者都很繁琐,而后来人引用就十分便当,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向德国人学习一丝不苟的实干精神,他们的踏实认真,才使“奔驰”、“西门子”……成为世界名牌产品。 孙亚芳的文章向我们提出了什么?就是学习以色列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高度的民族与群体的团结精神。我们还要向韩国人民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自强不息永远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希望的精神支柱,但精神需要物质来支持与巩固。这就是公司的基本法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把这篇文章看成基本法的辅导报告之一。 虽然文章没有写我们的公司怎么办,没有谈到通信,但当华为人能兼容世界最优秀民族的优良特性时,还有什么人间奇迹创造不出来。我们用这么高的成本吸收了这么多的高素质人才,在经济学上讲是不合适的,但是在政治上讲是合算的。只有这样才能率先在中国建立一个兼容百家的群体。这篇文章写清了一个多么好的榜样。希望大家认真读读。 我曾经听过许许多多关于以色列的传说,她在我脑海中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国度,让人难以琢磨。同时又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令人关注。由于近些年来国际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的报道,以色列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一个不得安宁、充满战火的是非之地。今年2月16日至21日,我们随代表团访问了以色列,重点是访问以色列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开展与他们的技术合作与市场合作。短短四天的访问与交流,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却感慨颇多,给我一个重新认识她的机会。 一、神秘的矛盾之邦 以色列是一个颇具魅力、充满生机的国家,她有令世人震惊的人类之谜,她是世界

(学习心得体会)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在党校学习推荐的阅读书目中,《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为别的,就因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伟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评价与分析极其重要,通过对其学习和认识,我们不仅能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有所了解,还能深入的思考精神对一个民族发展的影响。 自从看了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享誉度很高的著作,书里他提及到的几个地方让我印象很深刻,感触很深刻。对于里面的一些观点,有些是表示赞同的,但有些是觉得值得推敲的。 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一章节里,辜先生写到的“在中国,一个人不觉得需要用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因为他确信每个人都认识到公正和正义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因此每个人都认为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这句话高度的褒扬了中国人民由古至今所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与此同时,他也把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的传统文化做了对比,写出了自己对此的看法,我很是赞同。他认为,西方人相信传统“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牧师,军队等,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延伸到国家机器上就形成军国主义。我想,这也是对20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也是帝国主义历史上发动那么多灾难性战争的一大原因。

但是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其最高的义务,即忠诚的义务。中国的好公民宗教不需要通过牧师或警察就可以很好的维持国家秩序。而好公民宗教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爱的法则是爱父母,正义的法则是忠诚,忠君。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具有博学的智慧,又有最原始的善良,所以中华精神是源远流长,不可磨灭的。 作者另一个关于儒学的观点也十分鲜明。他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但能代替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对此,作者将儒学中的“仁”“孝”“礼”“爱”分别与西方宗教中的思想进行对比,并引用了《论语》《中庸》中的大量观点和西方宗教和哲学家的言论进行比较,得出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可以代替西方的宗教和军队来维护国家秩序的结论。需要提出的是,这或许是针对作者当代的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作出的对比与结论,但到现代,我个人不很是赞同这一观点,因为我们也有军队的存在,也有法律的约束。西方的宗教对于一些国民来说,起码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作为一种信仰,他们信仰了宗教会使他们心理感受好一点,或者这仅仅只是一种传统,而并不因为他们的道德过不去才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反,有中国著名作家指出,中国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贪污腐败,恰恰因为中国人缺少了信仰。 诚然,我们需要坚持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来思考问题。或者说,在辜老先生的那个年代,社会情况确切如老先生所说那样,但我们不能排除辜老先生心里上有偏心于自己祖国的爱国情愫,甚至有对西方某些地方不满而将其夸大甚至将其描述成西方普遍出现的问题的情况。

苏美尔人与苏美尔文明4

苏美尔人与苏美尔文明4 四、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之一。“苏美尔”这一名字不是他们自己起的,是后来的阿卡德人的发音。因为苏美尔人最早来自遥远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的文字描述中,自称为“黑头”。 1922年—1934年,英国考古学家伍莱率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对美索不达米亚 南部苏美尔文明的核心聚落乌尔进行了12个季度的大规模发掘,揭示了这个遗址从7000年以前的一个小村庄到逐步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文明都市和在公元元年前后被最终废弃的一幅全景画。 1、历史起源 苏美尔人可能性是从伊朗高原的崇山峻岭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新月型地带)的,因为出土的苏美尔人的最早的建筑物,是按照木结构原理建造的,而木结构建筑通常只是在树木茂密的山区才被广泛采用,不过,这与苏美尔人的神话传说却发生了矛盾。 另一个相反的可能性则是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来到这大河入海的地方。可在苏美尔女王舒伯—亚德的陪葬品之中,却只有一金一银各长约0.6米的,只能在幼发拉底河上航行的小船模型。 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以在从阿富汗山区到印度河谷的居民之中,来寻找到苏美尔人的踪迹,这一区域大约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东将近2500公里的半径以内。这个假设似乎很快就得到了考古学者的证明,因为在印度河河谷发掘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古文化遗址,其出土文物之中,有几个长方形的印章,无论从制作外观上,还是从图案风格上,看起来都与吾珥古城遗址中被挖掘出来的十分相似。 无论如何,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是:在远古时代,一个古老的民族或国家,有没有可能全部迁徙到一个远在两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同时既没有在民族神话中留下一丝线索,也没有在文化典籍里保留一点记载。然而,苏美尔人从何处来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答。 2、文明演进

我们的祖先

《我们的祖先》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第二课《我们的祖先》的内容。爱国情感是人的基本社会情感,爱国情感的基础是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即使找寻民族的“根”。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民族的根,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基础情感。这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旨在通过学生了解古老汉字顽强的生命力,汉字成为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刻领会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古老的汉字经历几千年后仍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原因,感知汉字不仅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幅作品、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的一条情感纽带。 2、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情达意文字的高度智慧,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为祖先而骄傲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的工具,还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意文字的高度智慧.,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预设: 一、了解各种文字,追寻汉字起源 1、认识人民币中各少数民族的文字到东巴文字再引出汉字,去追寻汉字起源。我们的祖先一些记事方法:树上刻符号、收集木棒、结绳记事…… 2、了解树上刻符号、收集木棒、结绳记事的方法,知道这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于是出现了汉字。 二、了解汉字的演变,感受汉字特点

1、汉字是怎样演变过来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学习手中的资料并交流,然后请学生排列汉字的演变过程。 2、汉字的书写形体演变交流:重点学习甲骨文,了解他的特点。知道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汉字,他的结构和造字方法与我们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 3、甲骨文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通过猜一猜、找一找的形式来体会他的意思。 4、了解其中一个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特点。(课件演示) 5、学写汉字,小小考古家亲身感受,模仿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写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模拟了一个字的演变过程,但实际上文字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艰难的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 三、感受汉字文化魅力 1、学习瑞典的汉学家林西莉女士的故事,对我们的汉字就情有独钟,她觉得汉字就是一种最美丽的文字。 2、走进书法的殿堂。(欣赏) 3、班中书法爱好者介绍。 4、神奇的汉字还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四、感悟汉字精神 1、教材中的补充资料学习,并把课题补充完整。 2、学习理解:汉字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络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3、汉字之所以能够历千年而不衰,正是由于无数智慧的中国人民传承了这条情感纽带,延续这个根,并不断发展汉字,使之与时代相适应。同学们,让

对以色列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探析

对以色列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探析 内容提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1、以色列建国的历史。以色列国的建立不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的结果,而是移民巴勒斯坦的犹太先驱者们艰苦卓绝的斗争、锡安运动的坚定的领导者们的远见卓识以及遍布全球的犹太组织的鼎立支持的 结果。2、以色列的经济结构。以色列总体上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有其独特之处。包括:特殊的土地制度、自然资源国有、独特的资金来源、独特的工资制度、独特的农业定居点和农业组织、独特的经济成分以及现代化过程。3、以色列的政治制度。1)政体部分:多党制、宪法、议会、总统。2)政府和军队。3)政府和社团。4)政府和宗教。5)干部制度和政策。 关键词:建国、经济结构、政治制度 作者:胡瑾山东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 1948年5月14日成立的以色列国是个很有特色的移民国家。它的建立和发展可以说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际社会中的一个奇迹和一个特例,很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自从1992年1月中以建交以来,中国对以色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出版了一系列着作和论文,还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我仅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他们的精华,综合理论和实践的史料,提出自己几点一孔之见。 一、以色列立国是巴勒斯坦犹太创业者和犹太人民利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经过长期艰苦卓绝并锲而不舍斗争的成果。 相当时期以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往往一有种误解,误认为以色列立国 是美国政府策划的结果、或者认为是美、英国家政府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结果。经过仔细研读历史材料,我很肯定地认为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浮泛于事物的表象而未深入事物真谛的误解。为了实事求是,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实,应该剖折和清除这种误解。 我是无神论者,对于犹太教“应许地”之说主要从犹太民族希望叶落归根、要有自己民族家园善良愿望来理解和接受。流散的民族希望回归故里、建立自己民族家园的愿望和行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我看来,没有自己国家保护的民族,其命运往往多舛,往往凄。所以,能够理解他们的合理性和他们的历史权利。 120年前的1882年,据说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仅万人。1882年,由俄国犹太青年开创“阿里亚”(Aliya,意为移地以色列地)以来,经过66年

思想品德八下第一单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定义务是指()。 A.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B.老师的说教 C.纪律和章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D.家长的嘱咐 2.道德义务是指()。 A.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B.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C.外部强加给人的责任 D.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______。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A.不可重复性 B.一致性C.重合性D.完美性 (二)是非判断题 1.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2.法定义务比道德义务更广泛。() 3.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这是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三)填空题

材料一今年3月12日正好是星期日,中学生李铭和爸爸妈妈一起高高兴兴去北京某森林公园植了三棵树;某校初二11班同学在教室后部放置了一个纸箱,收集废旧电池。他们履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材料二某校初二学生杨帆在值周期间,在食堂门口组织大家排队就餐。杨帆履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材料三中学生王立在校园内捡到一张饭卡,他积极到食堂管理人员那里查询卡的主人,得知饭卡是初三田某的,内有52元钱,他通过学校政教处迅速把饭卡归还了田某。田某履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材料四某校国旗被大风吹降了几米,中学生林华看见后赶快向政教处老师报告,并和政教处老师一起把国旗升到了旗杆上部。林华和政教处老师履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四)材料分析题 张某的一天 早晨,某校15岁学生张某一看上学快要迟到了,便骑上妈妈的轻便摩托车飞奔学校,路上被交警拦住,因为年龄不满18周岁且无驾照而受到了处罚;张某到校迟到,分别被政教处和班主任老师批评。课堂上张某精神恍惚,听课不专心,又被任课老师批评。下午,年级统考物理,张某因作弊又被监考老师批评。张某非常郁闷,回到住家小区后,他到小花园里对一棵小树拳打脚踢,发泄自己的烦躁情绪,被小区管理员发现并教育了一番。爷爷知道张某今天的所作所为后,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他一番,张某嫌爷爷多管闲事,对爷爷不理不睬的;爸爸看在眼里,对张某非常不满,又疾风暴雨般地训斥了他一顿。张某感叹道:“我今天真是倒霉透顶了!” 请问,他的“倒霉”是因为没有履行哪些义务造成的?结合案例,说一说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生活中,你有享受公共交通便利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公德的义务。在家庭生活中,当你是未成年人时,你有权利要求父母抚养你到成年,你的父母也有义务抚养你到成年;你成年后,则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也有权利要求你赡养。这表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A.可以替换B.具有一致性C.互相等同D.毫无关系

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课程前言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中,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文化、精神世界,这方面的生活水平往往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原来我们设想的是人们的经济得到满足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这样一个伟大的幻想已经破灭了。在现代化的征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它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满足而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近些年来,我一直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精神世界秩序的问题。精神世界是否需要秩序?它需要什么样的秩序?怎么样建构这个秩序?所以今天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我们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秩序井然,显得井井有条,非常有秩序时,一切事物能够有条不紊,且能够循序渐进的发展基本保证,有条理、有顺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人才能够循序渐进,不断地得到发展,而如果失去顺序,秩序紊乱,往往容易导致混乱、倒退,甚至崩溃。历史上,秩序井然时,这个国家和民族处于发展时期,财富得到很大的积累,人口数量在增多,而在战争和混乱、失序时,这个国家就会倒退,甚至崩溃,被新的朝代所取代。在我们古代朝代更迭时,每一个朝代的初期,往往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并且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建立一个秩序井然,不断发展的时期。然而,封建社会,往往到一个朝代末期开始混乱,开始失序,被新的朝代所取代。所以,“有秩序——没秩序”的一治一乱的循环,这是人类社会。 其实,正如在自然规律支配下的自然秩序,自然规律、自然世界的秩序,它控制自然界运动变化,水往哪里流、风怎么样刮,其实自然界背后有自然规律控制下的自然秩序。那法制伦理规范和纪律规章制度这些人类创造的文明,它约束下的社会秩序也调节着社会历史的持续发展。在自然界有自然规律支配下的自然秩序,在社会界有社会秩序支配的社会发展。在精神世界里边亦是如此,精神直接的欲望、情感、认知、评价、意志和信仰等维度,它在倾向于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一定的秩序,以避免精神世界的紊乱。在精神世界领域往往向往自由、追求自由,我的欲望、情感、政治,我都想追求自由,不想被束缚,我想主动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二千四百年前,大名鼎鼎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演说和著作里曾经说过,比他早九千年,大西洲的居民已经有了很高的文明。他还对大西洲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建筑式样,作了生动的描述,说那里有许多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周围还栽上了枝叶茂盛的树木。但是不知哪一年,这个大西洲在一夜之间,突然沉没在浩瀚无际的大西洋中了。 如果柏拉图所说的确有其事,那么早在一万二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文明。不过,这个大西洲究竟在哪里,千百年来一直是个无法解开的谜。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来到了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他们从八百米的海底里取出了岩心,经过科学鉴定,这个地方在一万二千年前,确实是一片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导出来的结论,竟然同柏拉图的描述如此惊人的一致! 其实,最近三十年来,考察大西洋海底的科技人员,曾经多次在大西洋底发现庞大的古建筑群。那里有长长的道路,有雕刻精美的石柱,还有其他许多文物。一九七九年,在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海区,又有惊人的发现。经过美、法两国调查队的仔细考察,证明了这个海区的底下,有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它的建筑时间,比古埃及的金字塔还要早得多。根据科学测定,这座海底金字塔每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距离海面100米。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流速从洞中穿过,激起了海面上一片汹涌澎湃的狂澜。 那么,早已沉落在大西洋中的古大西洲的居民,究竟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是怎样建设起文明来的呢?他们还给人类创造过哪些奇迹呢?非常可惜,现在还没有人能够作出确切的回答。再说,时间已经相隔一万二千多年,因此对于这些富有兴味的问题,看来只能让科学家们去继续探索和考察了。 自从古猿下树走到地面上来生活,并且用石块作为劳动的工具,到现在已经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的祖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改造着客观世界,也创造着人类自己。人,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敏的双手,也有丰富的语言和严密的思维。正是依靠这些,在悠久的历史年代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文明。 尽管大西洋底的文明之谜,还有待于科学家们去进一步揭开,但是,广泛存在于世界上的丰富的历史古迹、众多的地下文物在大量的文字记载,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的苏美尔和巴比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和长江之滨和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篮。五、六千年来,她们孕育着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开创了源远流长和科学和艺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期间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开始,讲讲五千年来世界各国的种种历史故事吧! 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分布 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两河流域 地球上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两河流域,两河是指亚洲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古代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河间之地。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居住了苏美尔人。对于苏美尔人,人们虽然至今还不知道他们

科学家证实:中国人最早的祖先来自非洲

科学家证实:中国人最早的祖先来自非洲 开篇 中国人来自哪里?谁是我们最早的祖先? 这个问题,必须从远古人类出非洲开始讲起。早在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中就写道,“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经生活在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但是,正如“人类是‘猴子’变的”这一命题曾经引起几乎全人类的抵制一样,人类——包括中国人——来自非洲,最初也同样不会为人们所顺利接受。 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陆续发现的远古猿人化石,尤其是东非的猿人化石,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个事实。 于是,科学家据此推测出了这样一幅图景:较早前的发现是,自“人类”从200万年前走出非洲,进而散布在各地之后,我们的先祖就各安其所,各得其命,他们在旷古洪荒的原野上采摘,在泥沼溪流中渔猎,在幽暗的岩洞中繁衍,生生不息,延绵至今。 然而,正当这一图景渐渐为学界所接受之时,科学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15万年前,人类曾经拥有一个共同的“非洲祖母”,今天的所有人都是她的后代。我们的先祖从东非出发走走停停,直到6万年前才到达东亚南部,而后渐次进入到我们如今生息的这片广阔大陆。炎黄子孙的拜祖大典仪式

中国人从非洲来,与我们是“炎黄子孙”的说法其实也不矛盾。在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发现后,我们一度曾有新的答案:我们来自“北京人”。但是后来水帘洞人的发现,证实我们跟北京人没有血缘关系。 反而是“炎黄子孙”这个说法,隐藏着远古人类自西部进入中国大陆的事实:昆仑神话中的汉藏民族远古图景、汉藏语系中的语言传承密码……所谓炎帝、黄帝,大约就是远古青海一代古羌部族的首领。 我们的迁徙路线图正越来越清晰,但科学家们却并永远不会驻笔,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或许正在于他从不会停止从各种角度探索一个命题:我们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 入中国记 黄色人种的近祖之一,是3万~4万年前出现在中亚或南西伯利亚的Y染色体M242,它是M45的后代,他们被天山阻挡后,转向中亚和印度,然后一部分人移民进入了美洲。这批移民至少分为三批,在不同时间到达美洲:第一批是3万年前,由中亚来的部分人走过白令陆桥,到达美洲后南下,成为南美和北美南部大部分的印第安人;第二批在2万年前,从南向北经中国东北到白令陆桥,占据了北美北部;而大约3千年前,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从白令海峡到美洲,是第三批。人类Y染色体迁移分布图 另一支近祖M175,则继续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向东、向北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辛格博士提出:“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国与前苏联曾一度的进行以石油为主的军备竞赛,以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发展来看,在人类还未发现新能源之前,石油将会一直是各国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而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中东地区天然优厚的石油资源目前已成为了各国想要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所必须争夺的地区,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当然也不例外,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强国的崛起,使得美国应用强制手段控制或占领中东地区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美国不得不开始应用一些委婉地手段掌控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不仅拥有优厚的石油资源,还有着巧妙地地理位置,在美苏冷战期间,中东地区是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缓冲带,其地理位置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前苏联都是十分重要的,若美国掌控了中东地区,不仅可以限制中东地区对前苏联石油的出口,还可以在中东地区驻扎军事力量从而震慑且遏制苏联以及周围的中国等新兴国家,所以美国提出大中东战略的战略意义就当时而言是起着巩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作用。 在美国经历过9·11事件之后,世界恐怖主义抬头,同时也将美国的注意力再一次的吸引到了中东地区,美国的中东战略应时而出,美国在中东战略中强调四个方面:“第一,在中东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同时也遏制与美国敌对的国家,防止地区战略失衡;第二,防止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扩散,防止出现地区霸权,维持海湾市场的稳定同时消除对美国的威胁;第三,保证中东地区美国传统盟友以色列和其他中东盟友的安全;第四,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保持石油的自由流通,同时对它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以制约竞争对手。“美国的大中东战略是为了用石油来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 可是,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以及两伊战争的爆发说明了中东地区并不是一片和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B) A.努力学习、发展自我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兴中华 C.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D.重德博学、服务社会 2、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叫做(A) A.理想 B.信念 C.信仰 D.人生 3、国家对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提出了树立(C)的远大理想。 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振兴中华 C.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4、人生观的核心是(A)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环境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D)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C)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B) A.团结友爱 B.诚实守信 C.爱国守法 D.敬业奉献 8、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A) A、劳动和贡献 B、金钱和权力 C、地位和名望 D、愉悦和舒适 9、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C) A、职业道德 B、家庭美德 C、社会公德 D、因个人而定 1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 B ) A、科学研究自由 B、出版自由 C、文艺创作自由 D、欣赏自由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AD) A、法律 B、习惯 C、风俗 D、道德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ABCD)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3、大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应该是(ABCD) A、人生需认真 B、人生当务实 C、人生应乐观 D、人生要进取 4、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ABCD) A、爱岗敬业及办事公道 B、诚实守信 C、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5、下列对理想表达正确的是(ABC) 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B、理想渊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C、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D、理想就是实现个人的一切愿望 三、说明是非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 1、信念与信仰没什么不同。(错误)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正确) 3、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错误) 4、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错误) 5、法不外乎人情。(错误) 四、知识运用题(共32分) 1、你如何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8分) 答:(要点)理想与现实既对立又统一。(2分) 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既不能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也不能用现实来否定理想。(3分) 同时,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3分)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看待中国运动员加入外籍打败中国本土运动员?(8分)

以色列节假日及工作时间

以色列的公共节假日是根据希伯莱历确定的,因此其公历日期每年并不一样。以公历表示,以色列的主要公共节假日时间是: 新年9-10月(两天) 赎罪日9-10月(1天) 住棚节9-10月(8天) 旧约全书前五卷 完成欢庆日9-10月(1天) 灯节12月(7天) 狂欢节2-3月(1天) 逾越节3-4月(7天) 独立日4-5月(1天) 奥默节4-5月(1天) 耶路撒冷日5-6月(1天) 五旬节5-6月(2天) 圣殿遭劫日7-8月(1天) 犹太新年(Rosh Hashana):公历9-10月间,放假两天。 赎罪日(Yom Kipper):犹太民族主要节日,公历9-10月间,放假一天。 这一天犹太人通过祈祷忏悔自己的罪,并祈求上帝的宽恕和赦免。全国上 下几乎停止一切活动,气氛庄重。 结茅节(Sukkot):公历9-10月间,又称住棚节,放假一周。期间人们住进临时搭建的棚舍,以纪念犹太祖先出埃及期间在西奈荒漠中40 年的帐篷生涯。 点烛节(Hanuka):公历12月间,放假一天。此节是为了纪念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反抗异族统治胜利、收复耶路撒冷、洁净第二圣殿的日子,延续8天,每天点燃烛台上的一枝蜡烛。 普林节(普弭节)(Purim):公历2—3月间,又称化妆节,是以色列的狂欢节。 逾越节(Pesah):公历3-4月间,放假一周。是犹太人的重要节日,以纪念摩西成功地率领犹太人摆脱法老控制、离开埃及、举族返回迦南的 经历。 大屠杀纪念日:公历3—4月间,纪念二战中惨遭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 烈士纪念日:公历4-5月间,独立日的前一天,纪念建国以来在历次战争中的阵亡将士。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公历4-5月间,放假一天。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随后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称之为“独立战争”,并将宣布建国的日子纪念为独立日。 五旬节(Shavuot):公历5-6月间,放假一天,在逾越节后第50天。以纪念上帝在西奈山显现、与以色列人立约、创立犹太教等。 工作时间 工商企业的工作时间: 6月—10月期间为7:30-14:30 11月-5月期间为8:00-13:00,15:00-18:00。 政府部门的工作时间: 6月-10月期间为7:30-14:30 11月-5月期间为7:30-13:00,13:45-16:00。 银行工作时间: 8:00-13:00,16:00-17:00; 银行星期三、星期五下午和星期六不营业。 商店营业时间: 6月-10月期间为8:00-13:00,16:00-18:00; 11月-5月期间为8:00-13:00,16:00-19:00。 办公机构和商店每星期五下午和星期六关门,大多数政府办公机构星期五全天关门。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导读:本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呢。青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对国家和民族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近,我阅读了有近代中国文化怪杰之称的辜鸿铭先生所著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从真正的中国人,中国礼仪,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即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 《中国人的精神》原载1914 年的《中国评论》,1915 年更名《春秋大义》在京出版,并很快被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全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价值,在当时中国文化面临歧视、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情况下,其影响尤为特殊。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在这部著作中辜鸿铭把中国人的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庸俗、愚昧、狡黠的,但却并不可怕没有侵略性,没有荒唐,没有邪恶。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确是自由的过着一种真实的、感觉的生活。书中还谈到了中国的语言和无法绕开的中国的文明。

作者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而书中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就必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不可否认,辜鸿铭所强调的那种“中国人的精神”,确实是令人向往和怀念的。老先生对中国人和西方人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推崇中华文化、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人是深沉的、博大的、纯朴的和灵敏的。在文中,辜先生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助西方文明等论调里在当时的西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他看来,西方人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闲人阶层”,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这也是对20 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如今的中国,尽管有一批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却在日益西化的大众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所以会有人总是觉得“西方月亮比中国圆”,从而忘掉根本。以我们当代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须继承和发扬,也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科技,绝不能有那种民族自大的心态,从而能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在与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中继续发扬光大,造福于我们的中华民族。 辜鸿铭是一个天才。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 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语翻译到西方。曾为六国使节当翻译。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是应该被历史记下的。探索中国人的精神,没有也永远不会结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