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闽南参考资料泉州境主神

闽南参考资料泉州境主神

闽南参考资料泉州境主神
闽南参考资料泉州境主神

境主神

旧时每一村落、街道都奉祀一特定神祇,作为本境内的保护神,俗称境主、社公等,也有称大王者。一般建一小庙,内置境主神,往往还有马夫、皂隶等土偶。

泉州的境主神最富特色。旧时泉州城分36铺94境,每境都有小宫庙供奉境主,宫庙星

罗棋布,各路神仙应有尽有,列表如下:

表5-1 泉州城旧时所供境主神一览表

重要的神祇有关羽、岳飞、文武尊王(张巡、许远)、妈祖(林默娘)、吴真人(吴夲)、萧阿爷公(萧望之)、田都元帅(雷海清)、广泽尊王(郭忠福)、苏夫人姑(苏六娘)等,还有种类繁多的古代王爷公神祇等等。此外,还有各种挡境神,形形色色的神庙遍布泉州城乡各个角落。

“迎神”的種類最多,最著的有“進香”、“拈香”、“謁祖”。

1、真武庙管委会,1995年成立。现管委会成员有十二人(包括一名文物管理员),管委会成立后即着手建章立制。每月有例会。管委会成员可就寺庙管理问题提出批评意见与建议。

2、法石文兴宫管理组,成立于2003年。成员九人,管理范围包括文兴宫(祀保生大帝)、文兴三王府宫以及文兴古渡。管理组与文物保护组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现正向鲤城区民宗局申请成立管委会。文物保护组己于2003年报市文物局批准备案。

3、法石长春妈祖宫,成立文物保护管理组负责管理,成员8人。

4、法石美山妈祖宫,该宫比较特别,对外成立15人的文物保护管理组,对内则成立7人的董事会负责寺庙工作。两个机构于2000年同时成立。该宫的管理保护工作主要由文物保护组承担。

5、县后街白耇庙,成立理事会,成员原来有15名,现尚有8名。

6、南门浯江天王府宫,成立理事会,成员5人。纯民间自发组织管理性质。

7、南门富美宫,董事会成立于1987年,已历三届,现有成员9人,不久前新成立了由3人组成的监事会。该宫组织机构较为健全。

8、青龙巷慈济宫,理事会成立于1988年,成员9人,纯民间组织管理性质。

9、水门巷南薰门三义庙,管理会筹建组成立于1998年,属民间自发组织管理性质。

保生大帝,又称吴真人、花桥公,俗名吴本(979--1036年),北宋泉州同安白礁(今属漳州市所辖)人,生前为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名医,去世后被闽南人尊奉为医神,在泉州各县都有吴真人宫庙,不少地方还把吴真人奉为境主。

由于妈祖和吴真人与泉州均有地缘之亲,且被认为能显灵庇护泉州人,故泉州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妈祖、吴真人的神话传说,民谚中也有“三月十五(吴真人生日)风吹头巾,三月甘二(妈祖生日)雨浇花粉”之说。泉州崇拜的地方性俗神甚多,除保生大帝、天后妈祖外,还有惠安的青山王(张悃)、永春的乐山王(即九日山的通远王,原为乐山隐士),安溪的清水祖师(陈普足)、晋江的对山夫人(苏六娘),等等。

据日据时台湾总督府文教局社会课所存的1929年《社寺台帐》所列神庙,排在前十位的神明中,即有四尊与泉州有关:王爷(泉郡富美宫为王爷总庙)、天上圣母(即天后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

据民间传说:上天玉皇大帝见两人忠诚可靠,就封他们为文武安王,“代天巡狩”、“奖善罚恶”。泉州原来的富美宫,古时最早先是供奉文、武尊王张巡与许远作境主的,后来富美宫才改为泉州王爷府的总部,奉萧阿爷萧太傅为总部王爷首领,由于萧太傅生前作过皇帝的老师,又当过汉朝的宰相,地位比许远和张巡高,玉皇大帝只好让许远与张巡让位,作王爷府总部的配祀之神,许远与张巡也由“境主”晋升为“都主”,其中武安王许远作晋江三十八都都主,供奉于泉州城东塘西村院的“飞炉庙”内。后来该庙被一帮恶道士把持,尽干坏事,武安王许远把他们的罪恶行径上奏玉皇,促使“飞炉庙”的一帮恶道士被剿灭。武安王许远的三十八都都主府改叫“万安庙”,继续“代天巡狩”、“奖善罚恶”接受民众的供奉。富美古渡的富美宫,奉祀的是阿爷公。阿爷公是萧望之,汉朝的三朝元老,官做到太子太傅,就是太子的先生,又担任过宰相,位极人臣,是一个好官、清官,忠直正派,敢和权贵奸臣斗争,威望很高,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忠臣。阿爷宫有二十四王爷,所以富美宫也叫“泉郡王爷行宫”,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拜灶君称为“送神”,到正月初四,又复请灶君回位,称为“接神”,又是一番祭敬。

闽南清明习俗---民间扫墓约定俗成以清明节前、节后各10天为扫墓期。

东海法石一带的村庄奉祀王爷的庙宇特别多。法石村有十四座寺庙,海印寺为佛教,真武行宫为道教,其余的十二座:文兴宫、坂头宫、妈祖宫、龙王殿、王爷宫、王爷馆、四王府、武安王府等等皆为民间信仰的殿堂,王爷馆又居多。

东海镇有法石村、大坪村、后亭村、云山村、宝山村、北星村、后厝村、后埔村、东梅村、金崎村、寻埔村、云谷村计十二个自然村落,宫庙寺院有69座,佛教寺院6座,道教真武庙1座,余者62座都是民间多神信仰的庙宇,奉祀文武尊王、萧太傅、四王府等王爷馆宫有42座。其余的不外是关帝庙、元帅庙(相公爷)、妈祖、保生大帝、圣王公宫等。东海乡法石一带奉祀王爷神的目的是为了祈求禳灾驱瘟、防盗灭匪、保境安民、发家致富。所以法石村民视王爷也是保护神,甚至是驱除瘟神厉鬼的正神。

法石村所崇奉的王爷神,与闽台地区的王爷神几乎相同,都是文武尊王(张巡、许远),唐安史之乱时誓死保国爱民,最后以身殉职。王爷亦称“王公”、“大人公”、“阿爷公”、或“大哥公”。王爷尊为“代天巡狩”,视察民间善恶。明清以来,法石王爷信仰随先民足迹传播东南亚和台湾各地,现在台湾的王爷宫庙到处都是,据说大部分随泉、漳二府的先民带去,部分因放王船漂抵台湾的,由法石传播出去的也不少。

法石坂头王爷馆祀武安王,美山王爷馆祀萧望之太傅,文兴宫祀文武尊王,文兴王爷馆祀王爷,石头街中王爷宫祀雷、萧、殷三王爷,长埕王爷宫祀四王府,锦井王公宫和大坪王爷馆祀王爷,后渚王爷宫祀七王爷,院前、圣墓、洋店王爷宫祀江王爷和文武尊王等,顶厝祀柳、朱王爷,后埔下堡宫,祀江大巡,林边宫祀文武尊王,东梅、梅里宫奉祀王爷,石壁宫祀王公,金崎村祀王爷……总之东海法石一带的村庄神庙大部分都奉祀王爷神。

东海乡村民如何敬奉王爷神明呢?每个宫庙每尊王爷都有一个圣诞日(称佛生日),如果一殿奉祀四尊王爷的,经常是取其中一尊诞辰日举行庆典,村民经常是每人出一盘(干)鲜海产或牲肉,全村揍上二、三十盘的筵席敬奉。晚上南音清唱,或放映一场电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好转,进而神诞演戏。庆典之外,日常村民不论做生意、建房屋、诉讼、甚至儿女婚事,不论大小事都求之王公或王爷,日常家中遇到寿庆也备些牲礼到庙敬奉,总之,东海一带村民把王公、王爷视为境主、福神看待。

万安飞炉庙武安尊王神像

境主尊神、邱府王爺、田都元帥、保生大帝、粱、蘇、秦、蔡府王爺等

由左而右:八爺(范將軍)、境主公、七爺(謝將軍)

闽南晋江东石镇特有的六姓王爷诞辰白沙的六姓王爷庙宇

殿内供有神位,但不像一般宗教有巨大塑像。两边一黑一白为黑白无常。

六姓王爷殿后为六姓夫人妈殿。

/itinerarywri/1199646.html

苏夫人姑庙苏夫人庙:在鲤城区江南镇常春村村南的紫帽山麓。明正统六年(1441年)垒石为庙,奉祀明代泉州民间传奇式女神苏夫人姑(苏六娘)配祀三夫人妈、月娘妈。明成化六年(1470年)敕封为“护国卫生夫人”地方官遂依制建庙,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朝廷加封为“衍圣崇福夫人”。

如富美宫中所供奉的27尊王爷,该宫配祀的王爷神中,有抗金英雄岳飞、铁面清官包拯、药王扁鹊等千古传颂的历史名人。值得注意的是,泉州民间有句俗语为“王爷不入永春”。

奉祀青帝(即东岳大帝)、五岳大帝、地藏王、十殿冥王、七娘夫人、织女、陈金李三夫人、痘疹娘娘、冥司百职,檀樾祠奉祀张汝锡。

主神是江、张、倪三府王爷,庙里有对古联,上联是:祖衍泉州东岳乡,不知现在泉州东岳

这边还有没有奉祀江、张、倪三府王爷的庙宇

广泽尊王、法主公、上帝公、郭圣王、玄天上帝青龙宫内所奉祀的神祗是保生大帝。泉州人称保生大帝为花桥公、大道公、吴真人。祗

郭忠福(923-938),祖籍安溪,后迁居诗山郭山。有时主人家给忠福一点吃的,他必留着带回来与母亲共尝。后晋天福二年(938)八月二十二日,忠福牵牛上凤山放牧,自己攀上绝顶,坐于古藤上玩。或者因饥馁过度,竟自溘然长逝,时年仅16岁。乡人嘉其孝、怜其殇,于其坐化处筑祠祀之。后其孝行闻于官,历代交迭奏请加封,奉为神。自宋绍兴间敕封“威镇广泽候”、建威镇庙寺,至清同治九年,累封至“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广泽尊王”。分炉至闽台港澳及南洋各地,至今香火犹盛,是泉州一带重要的道教神祗。

马巷古镇有一座池府开基祖庙——元威殿,瓦顶砖木结构,分前后两殿,雕梁画栋,石雕传神,极尽之精巧。进得殿堂,昏暗的光线中,一尊黑脸王爷的塑像正中而坐,姿势威猛,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尊神为“池府王爷”,本名池然,南京人,明天启六年文科举人,后弃文从武,万历三年夺得武进士,钦命任漳州府道台,为官清正。相传,池然赴任途中,歇于内厝小盈岭的一间土地庙,路遇欲往漳州地区播布瘟疫的玉帝使者,毅然决定舍己一身,拯救万民劫难,于是设计抢过瘟疫药吞服,并恳请二位天神向玉帝求情,随后毒发身亡。玉帝感其大德,遂下旨敕封他为“代天巡狩王爷”,后加封为总巡王、总制,统管马巷一带的神灵。受封后,池然托梦于马巷五甲尾乡绅耆老,并在预定时刻在乌甜脚的水井中现出本像,马巷人因此于五谷市建庙以祀之,并在明天启年间迁建今址。自明迄今,元威殿威灵显赫,香火鼎盛,名闻遐迩,一年四季,谒拜者成群结队,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池王寿诞日,更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池府王爷信仰也随之传到台湾,三百余年来,已传遍台湾及东南亚各地,传炉分坛达三百六十余处之多。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及海外的进香团络绎不绝,元威殿逐渐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池王爷是国内外善信最虔诚奉敬的民俗神祗之一。池王爷的文化也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受到各地善信朝拜。关于池王爷的龙威殿、元威殿、全威殿的历史渊源另有一种说法。据《后边村李氏族谱》记载:该村(现属马巷镇后滨村)开发于明初,原住郑、刘、李三姓。明万历年间郑达、刘尽、李了三人和睦相处,亲如手足。他们合伙经商于泉州厦门之间。有一次途经小盈岭,因旅途劳顿,加上被西北雨淋得象落汤鸡。他们在路边一巨石下小憩,旋而呼呼入睡,朦胧中见一黑面将军喝令他们赶快离开此地。他们吃惊一醒,三人所梦略同,立即起身离开。他们刚一离开,巨石立倾。他们感于黑面将军指点救命之恩,即引回后边村垒三块石头供神位奉敬。后来逐渐发展到全村善信都来问卜祈求平安。当时尚不知黑面将军的名讳及所化身的佛名,直到内官村陈于庭道破原委以后始知黑面将军就是池王爷。因此他们于万历十三年(1586年)鸠资建“龙威殿”。后该村因风水之故,郑氏一部分迁入郑坂村,一部分迁入马巷五甲尾,刘氏则迁到马巷刘厝甲。他们约定分居后,郑氏在马巷建“元威殿”,刘氏在刘厝甲建“全威殿”。因此也就有了三个殿。

法石文兴宫奉祀雷万春、肖望之、温琼、薛、李、康、朱七府千岁。坂头王爷宫,奉祀七府千岁,美山王爷宫,奉祀四府千岁,长春王爷宫,奉祀四府千岁。

属于宗教范畴的民间信仰中,第一类是法力无边的“万能神”,如玉皇大帝、妈祖、观音菩萨;第二类是分掌神,如读书人祭孔子、文昌帝君;医生祭保生大帝、华佗仙师、瘟神王爷;药师祭神农大帝;农民祭五谷仙帝;理发师祭吕洞滨;木匠和一些手工业者祭巧圣先师(鲁班);商人祭财神爷、关帝;百姓祭灶神;想长寿祭南极星君;想生子拜注生娘娘、送子观音;孕妇祭临水夫人,天旱拜龙王爷;第三类是城隍爷,以及天神、土地公公、地狱神、青山王、三平祖师、广泽尊王、圣王;此外还有各种自然界内的动植物崇

拜。有人统计,台湾民间信仰的各类神灵多达300余家,差不多把大陆各地的神灵都搬到台湾。

宗教在台湾是最大的社会活动。在台湾平均不到2000人就有一座庙,每2人中有一

个信徒,一个信徒往往还同时信奉好几家神灵,台湾真可谓是“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庙比学校多”,可见宗教已经成为台湾民众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法主公,俗姓张,名慈观,或作自观(1139-1183),祖籍福建永福县(今永泰县)。少年时拜师学道,相传其法术高明,游历福建各地,为民祈雨、除妖、治病,其神话故事在福建广为流传。

闽台二地的佛教俗神中,香火较盛者当数清水祖师和三平祖师,二尊神灵皆由高僧神化而成。

6、开漳圣王

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威惠圣王,即唐朝开设漳州的首任刺史陈元光(657-711)。他招集散亡,开辟荆棘,营农积粟,通商惠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遇难殉职后,百姓尊为神明。清代,开漳圣王信仰随漳州移民传入台湾。台湾开漳圣王庙宇多集中在北部,主要从漳州的北庙、漳浦的西庙和云霄的威惠庙分香,其建筑风格也与漳州的庙宇相仿。

7、广泽尊王

广泽尊王,又称郭圣王,俗称圣王公,姓郭,名忠福(923-938),福建南安诗山人。本为五代时一牧童,生而神异,以孝闻名。十六岁时,牵牛登山,坐古藤而逝,乡人立庙祀之。清初,广泽尊王信仰随泉州移民传入台湾。台湾广泽尊王庙均以南安诗山的凤山寺为祖庙。

8、临水夫人

临水夫人,俗姓陈,名靖姑(767-790),唐代福州下渡人,嫁至古田县临水乡。时福州大旱,靖姑脱胎祈雨,不幸身亡,临终发誓死后做保产之神,以扶胎救产。乡民立庙祀之,尊为临水夫人。清代,临水夫人信仰传入台湾,以其为保胎助产之神,妇女事之尤勤。闽台均以古田临水宫为祖庙。

9、王爷

王爷是闽台民间对驱瘟神灵的俗称,又称千岁、大人、王公。闽台称王爷一般都冠以姓氏,称某府王爷或某府千岁,常见的有赵、康、温、马、肖、朱、邢、李、池、吴等百余姓。开发之初的台湾,被称为烟瘴之地,疫疠时作,故信奉王爷的非常普遍。闽南沿海祭拜王爷的“王爷船”,以竹篾绑扎、彩纸糊成,或以木材制作,有些王爷船随风逐浪漂至台湾,船上的神像往往被台湾民众建庙奉祀。台湾王爷崇拜活动中的祭祀、设醮、出巡、送王船等形式与闽南同出一辙。

10、青山王

青山王,又称青山公、灵安尊王,原名张悃(又作“梱”),五代闽王的部将,曾率兵驻扎惠安青山一带,御海寇有功,去世后百姓立庙祭祀,俗称青山宫,为闽台青山王祖庙。惠安百姓移居台湾时,将青山王信仰带进台岛。

11、三山国王

三山国王,原系广东省揭阳县明山、独山、巾山三山之神,闽粤客家民系普遍信仰。潮州移民入台时,将三山国王信仰传入台湾。后因闽、粤二籍移民混居,部分福建移民也供奉三山国王。

科考夺魁

二)“迎神”

“迎神”的種類最多,最著的有“進香”、“拈香”、“謁祖”。

“進香”,俗稱“割香”、“割火”,是各鋪境抬著他們的境主或鋪主到泉州城東門外的東嶽“天壇”,每年春夏之交五、六月舉行盛典一次。其儀式為:用一個木制的香木台(“木台”合一字,下同),木台內置香爐,鋪、境主到“天壇”後,在“天壇”內燒香末盛於香爐中,再用鋪、境主的封條封了香木台外的兩小門,然後香木台在前、鋪境主在後,抬回鋪境宮。取火後,鋪、境主和香木台要抬奉在他管轄的區域(鋪或境)遊行一周。遊行所到之處,各家門前擺上香案表示歡迎。鋪、境主經過,遇有香案,要把香木台內燃著的香末分一小匙給他。

“拈香”,是把鋪主或境主抬往城裏的元妙觀(俗稱天公觀,參見《泉州寺廟?元妙觀》),到觀內,便在那裏搖擺進退,好像向天公行禮。“拈香”的時間不定,一般是鋪、境內有不幸死亡事件發生,為祈求平安才舉行。

“謁祖”,是把鋪主或境主抬往這些神明的故鄉去。然而,城區各鋪、境的鋪、境主,除了少數崇奉泉州歷史上有名的忠孝節義之輩外,大部分鋪、境主的故鄉遠在外省,有的還不可稽考,也就無祖可謁。有的鋪、境主,相傳其故鄉是在泉州城附近的屬邑或較遠一點的鄰府,也有去“謁祖”的。如郭聖王的祖家在南安縣山頭城,吳真人的祖家在同安縣(原屬泉州府)白礁,臨水夫人的祖家在古田縣,觀音大士的祖家在浙江的南海,這些神明都有謁祖過的,一般三數年舉行一次。

在“進香”、“拈香”、“謁祖”時,如果“迎神”的菩薩不是普遍奉祀的,只是在某鋪境範圍內信仰,那麼,出行時縱使偶然越境侵界,發生“洗鋪尾”,立馬會導致東西佛械鬥。至於“迎神”的菩薩如果是東西佛均普遍奉祀的,如關聖、郭聖王、吳真人、臨水夫人、觀音大士等,則無所謂東西佛了。

清末?吳增《泉俗激刺篇?上香山》云:“東佛去取火,西佛去接香,旗鼓各相當。最怕相逢狹路旁,狹路相逢不相讓,流差驀地相打仗。打仗打死人,石片彈子飛如塵。東家婦,西家叟,茫茫喪家狗,孩子倒繃走,神魂驚去十無九。後年五六月之間,怪汝又去上香山。”

陳盛明注:“上香山是引起械鬥的一個重要原因。把本境的菩薩抬到另一處有名的佛廟,將那邊的香火取點迎接回來(取火或接香),對立雙方(東、西佛)的隊伍,半途碰著了各不相讓路,就觸發了械鬥,丟石開槍,把路人嚇得驚慌失措,錯把孩子倒翻綁著急跑。而那些主持迎神的人(多為流差之輩),則惟恐不爭不鬥,失去了謀利的機會,於是下一年又再鼓動上香山。”

(三)“接香”

如鋪境民眾認為鋪、境主的“神”已經退了,就要發起鳩集公款來“關佛”(“關佛”是泉州方言,“招致已退之神複來”的意思)。鋪境“關佛”時,同派的鋪、境要抬出他們的鋪、境主或鋪、境主的代表(鋪、境宮中奉祀的,除鋪、境主之外,往往還有別的神明,這些神明可充作鋪、境主的代表),前往“關佛”的鋪、境去頂替那已退之神,招致回復,稱“接香”或“導神”。

“接香”儀式,是把已退“神”的鋪、境主用繩子懸在屋樑下,先後把別鋪、境的神明陸續抬到跟前,往返快跑幾次。

“關佛”要一連三天。此三天中,同派或不同派但有感情的鋪、境,天天都要抬他們的鋪、境主或鋪、境主的代表來“接香”。有時因次序先後的爭執,或快跑時互相擁擠,都會起衝突而引起械鬥。“接香”在城區各鋪境是常有的事,有時一年之中,“關佛”的鋪境就有四、五個之多,因此極易肇生事端。

(四)“鎮符”

泉州部分佛教信眾把鋪境看得非常神聖,在他們的區域內,每年春季都要舉行“放兵”,冬季“收兵”。

其意思,以為鋪境主坐鎮鋪境,手下自然有許多神兵神將,往往每屆春天便扶乩請示,擇定日子,曉喻鋪境內的弟子們,家家戶戶遵照鋪境主指定的日子,備辦蔬饌在各家門前供奉,俗稱“犒將”。黃昏時,抬了鋪境主出來在鋪境內巡行“放兵”。巡行時,要由鋪境主出幾道符在鋪境邊界的壁上張貼,稱“鎮符”。“收兵”是在冬天年底,犒將、巡行、鎮符的儀式同“放兵”。

“鎮符”最易惹起東西佛械鬥。因為一班無業民眾,往往在鎮符時故意侵過別鋪境的邊界,以表示他們對外的威風。鋪境的界址,既無明顯標記,於是雙方爭執起來,各不相讓,而動起械鬥。

闽南语

有闽南人的朋友,学闽南语很有用! 1.利厚—你好 2.厚家—好吃 3.电西—电视 4.挖—我 5.怡—他/她 6.安内—这样 7.利(你) 8.矮(爱) 9.我爱你(挖矮利)10.告啊(狗) 11·虾米(什么) 12.触定(屋顶)13·戴季(事情)14.弯来{原来} 15.弯来西安内(原来是这样)16·甲亏(吃亏)17.甲利厚(跟你和好)18.启迪(养猪)19.启告啊(养狗)20.抓(纸) 21.女冰友(女朋友)22.男冰友(男朋友)23.麦安内(不要这样)24.利共啊(你说呢)25.麦靠(不要在哭)26.西(是)27.甲献(很累)28.老定(楼上)29.老咖(楼下)30.利葱虾(你在干什么)31·秋季(戒指/手指)32.贫够(苹果)33.造(跑)34.迷路(美女)35.公高掐(公交车)36.低讨(猪头)37.派写(不好意思/对不起)38.低罗(哪里)39.熊厚(这样最好啦)41.夹崩(吃饭)42.亲才厚(随便就好)43.椅啊(椅子)44.秋(树)45.比旧(啤酒)46.电管(开/热水瓶)47.电钉(电灯)48.骂(奶奶)49.公啊(爷爷)50.季啊(姐姐)51.拔(爸/父亲)52.麻(妈/母亲)53·修怕(打架)54.醉(水)55.点(电)56.刚停(工程)57.厚厚共(有话好好说)59.鸟器(老鼠)60.厚碟(好茶)61.乌赢夹来着(有空常来坐/座)62·启啊(养鸭)63.西干(时间)64.修意素(小意思)65.主来醉(自来水)66.搜洗(钥匙)67.帕同关(打通关) 68.甲昏(抽烟) 69.挖兄利(我好想你)70.虾嘎秋虾献(写到手会酸)71.来挖刀(来我家)73.之(书)74.郎(人)75挖嘎利(我教你)76车系(找死)77叫(鸟)78滚坠(开水)79水当当(很美)80沙(衣服)81的啊(袋子)82求(手)83冥载(明天)84侯问(好运)85都贾(刚才)86头开啊(地上)87某(老婆)88肮(老公)89最刚(打工)90今麦(不好)91修利(想你)92轰今透(风很大)93今逃(枕头)94困啊(睡了)95之包(书包)96八斗腰(肚子饿)94艾考(爱哭)98受吓(宿舍)99敏(脸)100处赖(家里) 一、问候语 1.你好!=li(一声)褐; 2.大家好.=大(注,大的音只是相近,发音并不一样,闽南语的大有鼻音)A(英语字母音)褐; 3.早上好=灾key(英语)褐; 4.我是小陈=哇(音近而不一样)喜(意思为:是)喜儿(请快速地连读,意思为:小;但小有很多种读音,这个是用于人名)Dan(拼音,二声); 5.你是小陈吗?=li(拼音,一声)喜(意思为:是)喜儿(请快速地连读,意思为:小;但小有很多种读音,这个是用于人名)Dan(拼音,二声)

舌尖上的闽南小吃-六年级作文

舌尖上的闽南小吃-六年级作文 闽南文化博大精深,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不是闽南人,所以对闽南文化了解的不是很多,可是我却对闽南小吃——土笋冻充满了好奇。 有一次,我在看书时突然看到了有关土笋冻的文章,上面介绍着:”土笋冻是一道很有特色的闽南小吃。土笋是生长在海滩泥沙中的一种——海沙虫,因形似”小笋“而得名,它体内含有丰富的胶质,经过熬煮后所含的胶质融入水虫,冷却后既成果冻状,所以叫”土笋冻“。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尝尝自己做的土笋冻。今天我想我人生中第一口土笋冻一定是从我的手里产生。说干就干,首先当然是收集资料,第一当然是去找新鲜海沙虫,光找这个我就花了不少功夫呢,到海滩泥沙中到处挖呀,终于挖到几只像蚯蚓一样的东西,这能吃吗?我不禁想到。 带着疑问,我还是带着沙虫回家清洗了。只见妈妈先用石槌不断碾磨海沙虫,将其滚出体内全部内脏杂物,再把沙虫从里到外翻一遍,最后把沙虫放入清水中,将其体内的泥土清洗干净了,沙虫中呈现白亮时即可捞出。原来清洗沙虫这么麻烦呀!我们平时吃的时候可要珍稀了。 接下来的程序妈妈让我看着书自己完成,这对我真是个挑战。我把锅放在火上,再把水和沙虫一起倒入锅里,放入盐,熬至沸熟,胶质渗出后连着汤一同舀起,分在小碗里,静放在露天过夜,自然冷却

成固体物,到这时,土笋冻就可以品尝了,用牙签将土笋冻挑出来,再蘸蘸用醋,酱油,蒜泥,姜丝办好的佐料,那更是好吃再好吃,人间美味啊!我终于尝到了自己做的土笋冻,吃起来味道真不错! 中国闽南文化博大精深,闽南小吃不只是这一个土笋冻,还有好多好多种呢,当然也不是只有小吃,还有数不清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珍惜先人留下来的文物啊,以后我要多阅读闽南文化的书籍,多多了解闽南文化,让我知道更多的闽南文化。

泉州春节风俗习惯介绍

泉州春节风俗习惯介绍 正月初一 常称为“过年”、“过新年”,可见“年”既是时间单位,也是节日名称,是年与年之间的大节。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月1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 “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敬天公: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女儿回娘家“贺正”,是在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偕同女婿、儿女携礼回娘家,娘家备丰盛午餐接待。

闽南美食介绍

闽南美食介绍 闽南的特色美食都有些什么呢?什么样的小吃让人念念不忘、存齿留香呢?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下吧!闽南特色美食介绍1石鼓白鸭汤石鼓白鸭汤,以永春石鼓“农村户口的白鸭为原料,即用头大冠红、羽毛洁白、颈较短、掌实黄、躯体硕壮的“红面番鸭为主料,配上13种中草药烹制而成。 2漳州豆花冰清玉洁的豆花下还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汉朝时淮南王刘安将母亲最爱的黄豆磨成浆,待冷却凝固成软冻块状之后献给卧病在床的母亲食用,后更加上医生开立药方中的石膏,才成为今天的豆花。 豆花的贩卖(过去) 过去,卖豆花的人,挑着豆花担,走街串巷,不用吆喝,用一只手的手指分别夹着瓷碗、瓷匙,用摇晃碰撞时发出的声音而招引顾客。 卖时,一手拿一把铜勺,将浮在块状豆花的表面的水份捞起泼掉,然后将豆花轻轻捞一勺倒在碗里,尔后,再打上一匙煮熟泡在热锅里的笋丝、瘦猪肉、目鱼或香菇丝、豆粉丝组成的佐料,覆盖在豆花上面,顾客吃时,自行搅拌。 喜吃胡椒的人,还可撒上一点胡椒粉。 这样的一碗小食,色、香、味,都颇为奇特,百吃不厌。 豆花可清热解暑,尤受老弱病残和孩童的喜欢。 3面线糊一碗热腾腾的面线糊,汤底清鲜而味美,面线久煮不烂但

入口即化。 吃的时候依各自口味,加入各色海鲜、猪杂等,与面线糊完美搭配出层次丰富的饱满口感。 随着一口口鲜香顺滑下肚,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4 故小厨坊的汤头甜辣可口,风味独特。 沙茶面的做法看似很简单,面条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捞到碗里,随自己的口味加入猪肝、猪腰、鸭腱、大肠、鲜鱿鱼、豆腐干等辅料,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汤料,一分钟之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 5鸡卷鸡卷是闽南地区的一道地方名小吃,以上等的农家猪肉,配以地瓜粉、海产、葱头及食品配料,再用猪内脏“网纱油作皮卷成,具有香酥味美的特点,沾上醋和香菜吃起来味道更鲜美。 6海蛎煎海蛎煎又称蚝仔煎,是闽南一带知名小吃,是将海蛎和地瓜粉、蛋、蒜叶或韭菜等结合烹饪而出的一道菜。 其实,海蛎煎不难做,把研细的地瓜粉加水搅成粉浆,把鲜蒜或韭菜切成小块倒进去,加入适量的精盐、味精,并拌匀;洗净鲜蚝,拌入其中,注意搅拌动作一定要轻,否则会搅破海蛎,破坏鲜美的口感。 将拌好的料倒入油锅,边煎边两面翻,直至海蛎熟,但也不宜过熟,煎时火不要太猛,防止烧焦。 7漳州卤面按闽台**俗,生日要煮面吃,煮时不能把面条扯断,须

闽南语粤语歌词 普通话谐音版

爱到才知痛 为着你今仔日欲来找我 为丢里gin那里袂来催挖 对早起等到深夜 对杂ki但高qim呀 阮总是相信你会甲阮来作伴 问总是胸信里诶噶问来最pua 犹原无影无迹 犹完嚒呀嚒家 我不敢想那无你甘会生活 挖m噶修那嚒里gam诶行挖 按怎渡我的生命 按抓斗挖诶西mia 寒风也冷袂过你对我的心肝 寒红呀另袂归里对挖诶xim挂 那堪糟蹋着我 那kam糟蹋丢挖 爱到你心惊惊 爱丢里xim gia gia 想到你心痛痛 修丢里xim tia tia 但是我无法度将感情收煞 但西挖嚒话斗窘gam井修刷 看到你爱别人就亲像你爱我 跨丢里爱把浪丢亲求里爱挖 按怎拢袂心痛 按抓拢袂xim tia 爱到你心惊惊 爱丢里xim gia gia 想到你心痛痛 修丢里xim tia tia 我已经无资格对你讲条件 挖已ging嚒组给对里工掉gia 等别人对待你就亲像你对我 但把浪对抬里丢亲求里对挖 爱到才知影痛 爱丢家在呀tia

送行 断线风吹的沉重心烦意乱要出航 Dng suann 轰cuei e dim 当sim 还意乱ve cu航 薄情的灵魂是我感情的秋冬 博静e灵hu-n 系g-ua gam 静e 秋当 孤单送行的人带着心事目眶红 go duann 桑hing e 郎dua diou sim 素bak khoo 昂 要走的人是甚人 Ve zau e 郎系siann 郎 对阮的爱是永远偏偏乎你没半项 堆g-un e 爱系营g-uan 偏偏hoo 里vu bua 杭 对阮的爱不愿放是你对阮的愿望 堆g-un e 爱m g-uan 傍系里堆g-un e g-uan 忙 海角天边的怨叹抱着青春将阮送 海gak thinn e binn g-uan 叹剖diou 青cun 囧g-un 桑 孤单送行的人不通伤心船要入港 go duann 桑hing e 郎m汤凶sim zun ve lip 港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 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厦门十大经典美食特产推荐

厦门十大经典美食特产推荐 厦门小吃是来厦门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厦门,小吃既可是点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因为和台湾同属闽南地区,所以很多小吃的做法和口味与台湾很相似,入口美味香醇,令人回味无穷。 经典美食一:黄胜记猪肉干 “黄胜记”,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它甘甜鲜美的滋味足以令人欲罢不能。在人山人海的门口,老板大方豪爽的派发一大片一大片肉脯的情景也堪称经典。Anyway,它绝对是厦门美食的一张重量级名片,还历经了百余年历史的洗礼。 经典美食二:南普陀素饼 在厦门所有品牌的馅饼中,南普陀绝对最受欢迎。纯手工制作,数量有限,常常卖断货哦~买馅饼的话,怎么能少了南普陀?想吃的话,可以到南普陀寺买啦。 经典美食三:黄则和麻糬 如果你来过厦门,一定吃过中山路的黄则和花生汤吧。是不是被人气爆棚的场景吓到了嘞~不过,别以为黄则和只有花生汤哦,黄则和麻糬、桔红糕也不错啊。不管是老厦门人还是游客,黄则和麻糬、桔红糕都是必买的哦。 经典美食四:杨小贤绵绵冰 来厦门前就听说了评价满高的杨小贤,是吃芒果甜品的,一开始我看图片以为是一小碗,结果碗端上来。。。我也惊呆了。。。没想到份量那么足,而且芒果超大个,关键是它竟然融得超慢!真的大大的推荐啊!地址:厦门思明区镇邦路4号(近中山路)经典美食六:银祥姜母鸭 据说是游子最怀念的美味,游客最想品尝的“厦门第一鸭”。一种甘辛入味,浓香扑鼻,深入味蕾的感觉。一段置身于古街巷,感受那独特的浓郁姜香飘散整条街的动人记忆。而姜母鸭,是继全聚德烤鸭之后,第二只“会飞的鸭子”,远近驰名哦。 经典美食七:太祖牛轧糖 是否想起多年前在午后阳台一边翻书一边喝咖啡一边嚼太祖牛轧糖的情景呢?当太祖牛轧糖的奶香和花生香缠绕舌尖,仿佛又能找到那种久违的惬意恬静。 经典美食八:沙茶面

浅谈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 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故称河洛语。闽南语又可称为“福佬话”,闽南方言的早期代表是泉州话,但随着现在厦门经济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让位给厦门话。但不得不说的是,泉州话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早期梨园戏仍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 不懂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外地人以及国外朋友可能会疑惑台湾话和闽南话是不是一样呢,毕竟听起来会有不同。这里主要的区别是音调的变化。台湾话发源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但是,台湾经过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本来的方言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外来语,以此跟原来的闽南话就会有差异。比如,香港人讲的粤语与广东人说的粤语,听起来就感觉会有明显差别。 粤语有自己特别的“粤语歌”。闽南语也有自己擅长的“闽南语歌”。虽然大部分闽南语歌大众可能并不熟悉。但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爱拼才会赢》,想必大众一定会很熟悉。这首1988年叶启田用闽南语所唱,1988年,正逢台湾经济低迷,台湾许多人因为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首歌的歌词极具时代特色,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前行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20世纪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曲词曲结合的特色,歌曲音乐旋律及结构的特点,以及歌曲的思想、精神内涵,认为其不仅代表了台湾闽南语歌曲柔媚、亲切的风格特色,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民族精神,突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首短小、典型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结构思维的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 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广泛是大众为之惊讶的。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 语言是文化的决定因素,对人类思维起制约作用。方言则是划分我国戏剧文化圈的决定因素。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划分,首先依据的便是方言。运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歌剧和用闽南方言对话的话剧,都按照这一标准划进这一戏剧文化圈。所包含的剧种主要有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潮剧、四平戏,闽南方言话剧与歌剧及偶戏,比如,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皮影戏等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成为戏曲“活化石”的“梨园戏”。梨园戏以其雍容典雅的音韵唱腔、曼妙多姿的舞步手势,深受当地民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其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一字多腔,唱词多为长短句形式,曲韵属古中州韵,用泉州话演唱。语言声调分七声,即除去声外,平、上、入三声分阴、阳。男女同腔同调,本嗓发声。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梨园戏历经岁月千年洗礼、洗尽铅华后仍如钻石般璀璨夺目,在以泉州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圈中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闽南小吃的历史文化和变迁

闽南小吃的历史文化和变迁 小吃的特点 福建省简称闽,分闽东,闽西,闽南,闽北。其中,厦门市和漳州市,泉州市属于闽南,同讲一种语言,即闽南话。闽南人历来讲究饮食,形成“鲜、香、淡”的独特风味,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如今,闽南各地大街小巷,云集着各种各样小吃,吸引大量海外侨胞、台胞及游人前往品尝。 闽南风味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文化的故事。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小吃品种繁多,式样翻新,造型美观,且用料考究、美味可口,做工精细,有小菜、热菜、汤羹、主食、甜点、水果六种类别。厨师利用丰厚的特产,融合了闽南地方美食炒、炸、煎、烩等传统工艺,综合体现了闽南小吃的风味特色,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内容。 闽南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改革。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其品种繁多,式样新颖,造型美观、美味可口;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 小吃的品类和含义

婚丧嫁娶、敬神祀祖以及馈赠亲友的风味小吃有:榜舍龟、大花包、满月粿、糖粿、糯米丸子、田螺肉碗糕、白糖碗糕、米糕、松糕、塘头甜粿、麦馅粿等。其中较有特色的榜舍龟,用糯米粉为皮,豆沙为馅心,蒸成形似龟状,面染橙黄色,上面覆有大红团寿图案,以祈延年益寿。大花包以发面为皮,白糖、花生仁、冬瓜糖为馅。蒸成大如海碗的甜包,上面覆盖红色喜庆图案,专门用于婚嫁纳彩时,男方馈送女方的食品。满月粿,是生小孩子满月时要做的小吃,同时煮红皮鸡蛋及线面馈赠亲友乡邻,祈求小孩健康成长。在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蒸糖粿、烧鹊桥,以示怀念。糯米丸子是冬至这天要做的小吃,而“红丸子”是喜事宴请时祝颂甜蜜、圆满,祈求平安美好生活时的小吃。 地方风味小吃有:蚵仔煎、鲜酥蚵串、鱼仔粥、蚝仔粥、鲎羹、包心鱼丸、鲜肉鱼丸、水丸汤、马鲛粳、网纱鱼卷、酥炸鱼条、捆蹄、面线糊、扁食、肉燕、烧芋果、芋包、鸡汤伊面、干拌面、卤面、莲美豆干、糯米灌大肠、猪血尾口粳、苦菜大肠汤、虾皮番薯粉团、豆签、牛肉羹、豆花、石花糕等。其中蚵不仅营养丰富,且烹制的食品味道鲜美。闽南人有食粥的习惯,他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时令食物,调配糯米制成粥。土笋冻,是用一种生长在浅海滩涂里,像蚯蚓的软体动物熬成的胶状体,不仅美味,还能降火消炎,清凉解热。鲎羹是闽南特有的海产,鲎全身可食,风味特殊。

闽南话俗语

消失的泉州俗语系列——“吃穿行用”策划脚本 主题:俗语说“一吃二穿三行四用”,衣食住行(吃穿行用)是我们日常生活很普通,却也很重要的一部分。闽南语里面有不少关于“吃穿行用”的俗语,这些俗语很生动、形象,体现了闽南语的语言魅力,却又包含了很多生活的道理和人生的哲学。 不过近年来,这些俗语逐渐被淡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闽南语不断流失,小孩子甚至不太懂得说闽南语,年轻一代也逐渐忘记“阿公、阿麽曾经说过的话”。本系列“消失的泉州俗语”,目的在于重温闽南俗语,在嘻笑之中唤醒人们对母语的重视。 一“食” “吃”的闽南语方言本字为“食”,“食”的俗语在“吃穿行用”中是最多的,因为“食”是人生存的根本。 我们在路上见到熟人,第一句话便是“你吃了没”、“吃饱了吗”,而在西方文化中,这样的问答则表示“要请客”的意思,不过在中国则仅仅是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问候语。国人对“食”的重视,最能体现的便是一句“民以食为天”(普通话),这句俗语在闽南话里则有更生动的体现。 1、形容“食”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没食倥倥颠 饱暖思淫欲,枵饿起枭心 重辞生 枵腹肚无嫌好歹食(物)——破大灶无嫌好歹柴草——屎学蚊不嫌好歹尻川 食(勿会)饱,枵(勿会)死 食饱想食巧 食饱呣通(勿会)记枵时代 卜食着食菠伦,卜穿着穿绸裙 穷人想食饱,富人想食巧 闲时求食饱,过节求食巧 糜饭食伊饱,好物呣见巧 2、“食”的养生 腌(月赞)食腌(月赞)肥 腌腌吃,“旺旺”大 三顿食循,较好食(火君) 食饱穿烧强过榉急烧 冬节有食补,春来会打虎 冬食菜头夏食姜,免请医生免烧香 食补呣值睡补 食饱困较肥土粪 畅较好食补 早食饱,午食饱,暗顿半枵饱 胀鸡肥,胀狗瘦,胀人成人丹 重病呣食药,早晚困破席 现食先行气 挑食会过饥,贪食会伤脾 食桃肥,食李瘦,食杨梅,睡杉板 鱼虾煮伊滚,食济也安稳 食困有分寸,各人要节准

闽南话除了同汉语拼音法外另有的九种特殊发音法

闽南话除了同汉语拼音法外另有的 九种特殊发音法 1. ag从ang去除鼻音n而得ag,为角/六/北等的韵母,发a后嘴巴大张合音同闽南话的沃水的沃ag,注意上下牙齿不能接触,如北发b 与ag合为bag,也可嘴巴大张发ba后上下颌张合。 2. gg/月为五/碍的声母,学习时嘴稍张发e再g再舌根抖动与软腭摩擦成月gg,五发音gg加og为ggog,碍音先发gg/月再ai得ggai、义音ggi。 3. og/乌为姑/租的韵母,从ong去除鼻音n而得og,发音时嘴巴鼓圆气流从喉底发出成og。注意嘴巴必须鼓圆气流由喉孔冲出得og,应用字有姑/gog、租/zog、雨/hog等。 恶为国的韵母是发og后嘴巴顺作e的动作收音为oge。 4. ig音同亿/益,为ing去除鼻音n而得ig,为激/挤/刻等的韵母。拼法是发i音喉底收缩得ig,迫big拼时先b再发i收缩喉底、嘴角稍动向两边成音big迫。 5. ng音同黄/央,是ang/eng/ong/ing没发第一音a/e/o/i而直接发鼻音得ng(音同闽南话秧/央)音,拼法是嘴稍张气流抖动鼻孔发出声得音ng/黄/秧,应用的字有光gng、饭bng、酸sng等。 6. 闽南话拼音字组后特殊的合唇音b,为合/十/鸽的韵母后合唇收音(闭嘴),发音后嘴唇必须合住,如十zab,可先发za音后嘴唇合住作b的动作成zab,也可先发z加ab为zab,该音发a后嘴唇作b

拼法合住再加声母与z合拼成zab,有涩xiab、协hiab等。 7. 拼音字组后的d为结/塞/力的韵母后作d动作收音字,如结先发ga后作d舌尖作顶上颚齿龈处收音成gad,也可先发声母g加韵母ad 为gad结,力先发L再ad成Lad,也可先ad再加L成Lad力等。 8. 放在拼音字组后的m为合嘴气流由鼻出音成姆/勿,如金先发gi 后合嘴由鼻出音为gim,也可先发声母g加韵母im成gim。应用的字有心xim、啉Lim、临Lim等。而m作为声母拼法是: 拼音字组前的m作为声母是没鼻音的如同南话尾/未。拼法直接合嘴唇拼韵母(国际音标作bb)该声音为上下唇合住拼韵母,如米mi合唇发i,而面合唇拼ni为mni,默mig等。面mni的拼法是m(音同闽南话尾/未)加ni为mni,骂为mna。 9. n的作用多重性,除与汉语拼法同,即作声母ni/nir你也作韵母后舌尖顶鄂作鼻音出an/安、en/恩、in/因等外,还有特别的是作为双重声母。这是闽南话保留古汉语浊音/鼻音的特色,如敢/gna、生/xni,先拼na加g为敢gna,先拼ni加x为生xni。 还有nia/音同娘,行路的行gnia,先拼nia加g为行gnia。也可声母 g加nia为gnia等。 而nui前加g为gnui关、nui加z为znui前等,先拼出韵母再加声母这些双重(复式)声母。注意!先拼韵母后加声母易学和标准!。 而猪di/dir,居gi/gir等,有r的作r的动作拼音。 本拼音法有音调的同汉语拼法,无音调(半声调)的a/饱ba,o/保

闽南话

林宝卿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闽南语教程》 发信人: washnew (横云·又到杨梅上市时), 信区: Hanyu 标题: 闽方言zz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5年06月09日21:51:4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詹伯慧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 个方言。 通行地域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 、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 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 、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 、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 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 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 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 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闽南方言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 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 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 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通行 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闽南话和普通话的差别

1挖-我,2利-你,3怡-他(她),4鸟啊-猫,5告啊-狗,6鸟器-老鼠,7汶-我们,8吝-你们,9银-他们(她们),10安内-这样,11搭楼-哪里,12家-这,13电西-电视,14喀歇某哇共-实在没话讲,15某-没有,16戴季-事情,17抠咯-可乐,18启迪-养猪,19低讨-猪头,20摸醒-疯子,21懒书共-乱讲,22兜啊-桌子,23兜定-桌上,24触定-屋顶,25虾米-什么,26弯来-原来,27抠怜-可怜,28抠秀-可惜,29旗啊-女朋友,30条鬼-超过,31卡拉掐-自行车,32安-老公,33派系-不好意思/对不起,34挖里九扣-我在上课,35漏扣啊-下课了,36拱哇-说话,37赛-屎,38丢-对/要,39腰丢九扣-还要上课,40修帕-打架,41抓-纸,42寄包-钱包,43接-一,44系-四,45西-是,46辣-六,47切-七,48贝-八,49告-九,50杂-十,51靠-哭,52麦安内-不要这样,53麦系-不好意思/不好看,54厚载-好看,55迷路-美女,56虾仙-很累,57糗-笑,58劳定-楼上,59劳喀-楼下,60醉-水,61麦-不要,62狸葱虾-在干什么,63诶赛-可以,64频够-苹果,65电哇-电话,66造-跑,67秋-手,68楼熟-老师,69公高掐-公交车,70嘎-教,71哈行啊-学生,72挖矮利-我爱你,73厚家-好吃,74西兰-死人,75咯-路,76秋载-手指/戒指,77揍戴季-做事情,78爱困啊-想睡了,79漏后-下雨,80替钉-铁钉,81庵埋-稀饭,82利未西啊?-你要死啊?,83主来醉-自来水,84某半话-没办法,85虾瓜-很冷,86挖兄利-我想你,87利底大?-你在哪?,88回掐-火车,89半赛-拉屎,90宾又-朋友,

浅谈闽南小吃文化

闽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闽南小吃文化 Introduction to Snack Culture of Southern Fujian 姓名: 学号: 系别: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 11级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8日 摘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闽南文化作为我国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传承已久的区域性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闽南小吃为切入点,阐述闽南小吃与闽南文化的联系,介绍多种闽南特色小吃,并从闽南食俗、历史典故、闽南俗语三个方面深入研究闽南小吃文化,对闽南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闽南文化、闽南小吃、闽南食俗、闽南俗语 Abstract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As the southern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Taiwan and the Southeast Asian regional local culture that had been inherit- ed for a long time, the Southern Fujian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the Southern Fujian snacks as the entry point,this text expounds the Southern Fujian snacks contacted with the Southern Fujian culture,introduces a varie- ty of the Southern Fujian special snacks,an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outhern F- ujian eating customs,historical allusions and the Southern Fujian folk adages, in-depth study of the Southern Fujian snack culture .It is a significance in studying and develo- ping the Southern Fujian culture. Key words:the Southern Fujian culture; the Southern Fujian snacks; the Southern Fujian eating customs; the Southern Fujian folk adages 福建省简称闽,分闽东,闽西,闽南,闽北。其中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属于闽南,同讲一种语言,即闽南话。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闽南人,家在泉州晋

闽南话

闽南话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或台语,闽南话使用人数大约6000万左右,闽南话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另外在海外华人中,大多也用闽南话与粤语相交流,在世界各地有名的唐人街,使用语言就是闽南话与粤语。闽南话做为中国除了汉语外的第2大语言体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台湾方面正大力加强对闽南话的研究以及发扬。中国的很多有名诗歌等古诗词,很多都得用闽南话来朗读,方能有压韵,节奏之美。 闽南话的来源和历史:汉以前,闽南地区为古越族原住民,到了中原汉族第一次大灾难--晋代永嘉二年(308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林姓、陈姓、黄、郑、詹、邱、何、胡八姓率先入闽,带来了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当时的汉语(河洛话由此而来),形成了闽南方言的基础,反映着隋唐以前汉语的特点。随后的侯景之乱,669年固始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隋唐汉语,固始王氏入闽建立闽国都不断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闽南话。以上入闽源流在各个福建大姓如陈氏,林氏,黄氏等的家谱都有详细的记载。闽南方言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闽南方言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这对汉语古音的构拟,古籍的训释,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闽南话分布地区: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的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广东省东部的汕头、潮州、澄海、潮安、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潮阳、揭阳、揭东、揭西、陆河、汕尾、陆丰、海丰等市县。使用人口约1000多万人。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等县市,使用人口400多万。海南省的海口、琼山、文昌、屯昌、琼海、定安、万宁、澄迈、昌江、东方、乐东、陆水、白沙、崖县、保宁、琼中、临高、儋县等市县,使用人口400多万。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玉环等县市,约有150万人说闽南话。江西的上饶市玉山县紫湖镇、三清乡、南山乡(既三清山下闽南人)约有4万人说闽南话;上饶的其他地方的闽南方言岛已经接近消失,论为了老人语,已经被地

闽南特色小吃——海蛎煎-六年级作文

闽南特色小吃——海蛎煎-六年级作文闽南可是个有名的地方,这里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美味可口的小吃……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吃,印象最深的是海蛎煎。 那是在一次看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闽南特色小吃”这几个字,就两眼发光、口水直流地看下去:里面有麻粩、鸡卷、面线糊、土笋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海蛎煎,上面介绍道:海蛎煎吃起来甜甜的,有种入口即溶的感觉……“啊!看到这里,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来,于是,我找了机会来尝试做美味佳肴。 我从冰箱找出已经剥好的海蛎,将其洗上几十遍,把原本夹杂着的泥沙给冲干净。洗净后,我将海蛎倒到油锅里翻炒,结果海蛎才刚倒下去,油锅就像要爆炸了一般翻腾起来,热腾腾的油溅到了我的手臂上,我痛呼一声:“唉!当个吃货还真不容易。还是请妈妈来帮忙吧。” “救兵”终于来了,妈妈看见我的“惨状”,好不容易才忍住了爆笑,跟我说:“海蛎的水要沥干才可以放进油锅,不然油就会溅出来。”“妈妈你好棒啊!我趁机拍了妈妈的”马屁,没办法,为了吃海蛎煎我也是拼了。 接下来我就在妈妈的指导下下了一大片姜,加了料酒、黑胡椒去腥。啊!好浓的香味啊!然后,我又加了蒜叶下去继续爆炒,味道更香喽,我又再一次地流出了口水。接着,我又加入木薯粉浆,有一些凝固是炒碎加适量的盐,加适量的油继续炒制后摊平。摊平后再煎一

会儿,妈妈帮我打了个鸡蛋放下去,鸡蛋像跳水员一样跳进锅里,浇到周围,上下翻炒!啊!香味扑鼻的海蛎煎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嗯~~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甜甜的、入口即溶啊,好美味啊!以后我要多多去了解闽南小吃,尝遍所有美食。我还要多像妈妈学习厨艺,避免今天这样的“惨状”再次发生。 闽南的文化博大精深,吃、喝、玩、乐,样样具备,包你来这儿玩得嗨皮。哈哈,真是太有趣了!吃,只是闽南文化之一,还有提线木偶、闽南童谣、高甲戏等。遗迹有开元寺、清源山……太多太多了,文化太深奥,我长大后再去慢慢了解。

厦门十大最受欢迎的小吃

乌糖沙茶面 对于厦门人来说,沙茶面是从小吃到大的最普通最常见的小吃了,无论是闹市或深巷,沙茶面几乎无处不在。 响当当的乌糖沙茶面平时多是本地人来吃,面更像配角,主角是那碗值得喝到底朝天的沙茶汤和自选加料:大肠头、猪肝、鱼丸、虾仁、鱿鱼、鸭腱等等琳琅满目二三十种。最好早一点来,平时除了中午前后人多要排队,下午1点多关门之外,因为卖的都是新鲜不冰冻的食材,来晚了很多好料可能就卖完了。 新厦虾面 虾面是厦门另一碗令人难忘的面。主料是虾和面,然而妙处却不在虾,也不在面,而在汤上。 如今虾面的金字招牌只剩下大同路吴再添旁边小巷内的“新厦虾面”这家店了。小小的店面藏在深街陋巷里,稍不留神就会错过。当年思明北路的老店搬迁

后就一直蜗居在这里,老板每天依旧亲自熬制虾汤,顾客要等到11点才能吃上,为了这一口地道的美味,耐心等待是值得的。 西门土笋冻 中山公园西门附近的老字号西门土笋冻,已经换了一个稍大点儿的门脸,但是还是旁边原来在大树下的小桌子更有感觉。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土笋冻,蘸上由酱油、醋、花生酱、甜辣酱、芫荽和芥末组成的调料,凉凉的,一口下去,又Q 又香,再佐以几片酸甜的萝卜酸,幸福的味道不过如此。

海鲜大餐 来厦门当然要吃海鲜,满街的海鲜大排档让人口水直流。海蟹、花蛤、鲍鱼、鱿鱼等,原汁原味的海鲜配上厦门独特的酱油水烹调工艺,那滋味真让人回味无穷。厦门吃海鲜的地方众多,但吃之前必须要问清楚价格,货比三家,切莫遇上宰客的商家

炸五香 炸五香是有特殊风味的厦门名点,佐餐下酒均宜。炸五香既是小酌佳点,亦是佐餐食品下酒好菜。其味香酥可口,制作较为简便,在各大餐厅、酒楼或街头小摊也随处可见。食用时切成小块,蘸以各色调料,入口香、酥、脆,妙不可言。 赖厝埕扁食店

浅谈闽南语和古汉语关系

浅谈“闽南话和古汉语的联系” 寻源探根一直以来都是都是国人的一种难舍情愫,这情愫是精神花园里那朵绽放不衰的花朵,而这也是维系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神纽带。 作为一个生活在闽南之地的晋江人,我也好奇于自己平日里所说的闽南话,它到底是来源于哪里?为何与普通话如此差异? 所以借着这次写论文的机会,探讨了下闽南语的根源。 一、闽南语的谱系 在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后,得知对于闽南语是一种“语言”还是“方言”,其实是存在很大争议的。 从语言系统来讲,闽南语被多数中国的语言学家认为是一种汉语方言。然而西方学者大多不认同此说法。理由如下:1、由于使用不同汉语的人之间,彼此基本上并无法用口语进行沟通,因此这些不同的汉语,基本上是"语言和语言"的关系,而不是"方言和方言"的关系。 2、若以闽南语为讨论主轴,其与其他汉语差异甚大。其指出,闽南语可视为汉藏语系的一种语言,而不是方言,而厦门话、台湾话、泉州话、漳州话等等,是闽南语的方言。 个人觉得在这观点的争论上存在严重政治目的。 而依照国内学家的观点,语言位阶上的主从的关系。闽南语应是,汉藏语系、汉语、闽语、闽南语。 且先不论派别如何,闽南语是否存在隶属关系,只有我们揭开它的面纱,去看看它的本质,才能切实的了解。 二、闽南语的语音 1、子音 闽南语的子音(声母)直接继承上古中原语的声母系统。在这一方面,闽南语因为早在晋末五胡乱华便远离了故土,而并没有受到中古汉语系语音演变的影响,一路南迁至福建等地,留住上古中原语音。"现在普遍认为上古汉语有19个声母。[来源请求]按照传统的闽南语十五音分析,现今闽南语的声母有15个,就是说上古汉语的19个声母目前闽南语保留了15个。 2、声调 汉语中古音有八个声调,体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今天普通话的这一现象已不明显,但在汉语方言,大多能够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音的某些特点。以闽南话为例,漳州音独缺“阳上”调(漳腔阳上并入阳去);泉州音则惟独去声的本调不分阴阳(即阴去和阳去合并,但各自变调后仍能区分)。所以闽南语还保留着七声八调,指的就是这些调性的完整。 在语音方面闽南语是继承和保留着古汉语的发音、声调。 三、闽南语的词语 想起儿时,爷爷奶奶经常会说起的一句俗语"日时走抛抛,暗时点灯膋"中的“膋”就是古语的文字。(《诗经》有:“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1、时间 如今闽南语中的时间说法也和古语存在着相似。例如:闽南人日常说的时间:早食(指早上),中昼(指中午),晡食(指下午),暗食(指晚上)而这些词。在《淮南子.天文训》十时辰制,《汉书天文志》或汉代官方十二时辰制,都可

福建小吃简介

福建小吃简介 概括 福建的风味小吃,名目繁多。遍布在各地的小食店、小食摊,往往汇集成为各地风味小吃的食品街市。每天当晨曦微露之时,便开张营业,顾客纷至沓来,那各种各样的精致食品,色味芳芬,十分诱人。 福建小吃分为福州小吃、厦门小吃、泉州小吃、莆田小吃、漳州小吃、龙岩小吃、南平小吃、三明小吃、宁德小吃、沙县小吃等。 各地著名的风味小吃主要有:福州的清明果、绿豆果、全真鱼丸、燕皮等;闽南的海鲜小烹,多取料于沿海浅滩上的各式海产珍品,通过精心小烹,配以别具特色的甜、酸、咸、香、辣等料佐食,堪称美味神殊,诸如土笋冻、海蛎煎、火烫花螺、鲎肉等,均为海内外游客所同嗜,闻名遐迩。 此外,闽南各地的著名小佳期品,还有厦门的庆兰馅饼、鱼皮花生、香菇肉酱罐头、花生酥等;泉州的肉粽、深沪水丸、元宵丸、石狮甜果、安海桔红糕、清真牛肉锅贴等;漳州的手抓面、五香卷等;三明的薰鸭、蛋菰、蕨须包、芝麻咸饼等;南症的薜荔冻、苦槠糕、鼠曲-果等;龙岩的白斩河田鸡、盐酥花生、涮九品等。 还有闽西八大干(长汀豆腐干、连城地瓜干、永定菜干、上杭萝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明溪肉脯干、永安闽笋干);宁德的魔

芋、槟榔芋等;莆田的妈祖糕、兴化粉等等。这些风味小吃,均以甜、咸搭配,荤、素适宜,它溶合了各省风味,形成了独自体系,已被广大游客确认为独具福建特色的风味小吃,而深受海内外的旅游者所欢迎。 品种 糍团、鱼丸、扁肉燕(肉燕、扁食)、炒面、拌面、扁肉、捞化、白粿、糯米粿、蛎饼、春卷、光饼、米豆腐、酒酿 、年糕、米糕、鼎边糊、手抓面、土笋冻、马耳、包糍 七星鱼丸 福州名点,一种包馅的鱼丸,源于清朝初年。鱼肉多来自淡水鱼或鳗鱼、鲨鱼剁成茸状后加薯粉搅拌均匀,以猪肉作馅制成球形丸子。在汤中煮熟后浮沉摇摆,似空中星斗,故名“七星鱼丸”。 福州鱼丸以其包心有馅为特色,与实心无馅的闽南鱼丸各具风味。在台湾、福建各地都可以吃到福州鱼丸,香港荃湾地区也有小吃店出售福州鱼丸。福州鱼丸以福州的木金鱼丸最为正宗。 上面此处木金鱼丸说法有误. 木金只做肉丸.不做鱼丸的.鱼丸说正 宗的话没处考究,但老字号还有得说.如永和. 福州习俗,办酒席,客人都要“夹酒包”。“酒包”中都有鱼丸,现在也有无馅的小鱼丸。 扁肉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