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信息社会到智慧社会

从信息社会到智慧社会

从信息社会到智慧社会
从信息社会到智慧社会

一、引言:智慧社会仍是一个有待解析的新概念

十九大提出建设“智慧社会” 是在深刻理解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精准把握我国信息社会建设

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概念和新论断具有丰富和新颖的内涵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新方

向和新目标。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新概念的内涵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智慧社会”建

设战略的前提。

十九大之前虽然也有国内外学者论及“智慧社会” 但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些成果中所谓的“智慧

社会”只是“智慧城市”“信息化”的另一种说法并无新意。十九大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围绕“智慧

社会”开展了研究形成了许多成果。叶曜坤[]分析了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认为两

个概念“既有差异但又互有交叉、互为补充” 智慧城市侧重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智慧社会侧

重人与生活;单志广[]认为“智慧社会”概念是对“智慧城市”概念的中国化和时代化是对新时代

我国社会发展前景的展望;李岩[]研究了智慧社会的发展特征及趋势提出智能化浪潮使人类社

会原有的基础设施、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发展要素、商业范式、治理模式发生转变同时人

类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也面临挑战等等。

这些成果的作者多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内容多是从技术、产业等角度来分析智慧社会

研究视角相对狭窄同时缺乏理论支撑。本文认为我们必须从历史的维度、理论的维度和实

践的维度来给予系统解读才能对“智慧社会”的内涵和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智慧社会建设有更精确的把握。

二、智慧社会的理论脉络梳理: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

(一) 信息社会理论的演变历程

关于“智慧社会”概念的源头目前各界有不同的说法有“信息社会”“智慧城市”“智慧经济”等但

其理论基础是信息社会理论。信息社会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林雄二郎于20世纪60年代提

出但全球范围内主导信息社会研究的一直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从发展历程上讲信息社会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弗里兹·马克卢普 (Fritz Machlup) 等人关

于知识经济的研究。二战之后的美国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同

时也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发展的模式。作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马克卢普敏锐地发现了知识生产

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其代表作《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中他对当时美国知识生产

的规模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 1958年美国知识生产的总规模为1364.36亿美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9% 远远超过当时的钢铁业、石油业、化工业和汽车业成为美国的第一大产业据此

他提出美国已进入“知识社会”。[]马克卢普的论断对全球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逐步摆

脱对经济发展的实物化视角广泛接受知识和知识创新是驱动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普遍、决定性因素的新共识。随后的马克·波拉特 (Marc U.Porat) 、彼得·德鲁克 (Peter F.Drucker) 等

人对马克卢普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完善。

改革开放之后以丹尼尔·贝尔 (Daniel Bell) 的“后工业化社会”、阿尔温·托夫勒 (Alvin Toffler)

的“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bitt) 的“网络社会”等为代表的西方信息社会理论

传入我国引发广泛关注。如果说马克卢普等人对信息社会的理解还主要停留在经济和产业领

域那么贝尔等人的研究已扩展到社会层面的信息化。贝尔认为“后工业化社会”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力量掌握了专门知识的劳动者将成为后

工业社会的权力拥有者。[]1979年贝尔更明确提出用“信息社会”取代“后工业化社会”。托夫勒、奈斯比特等也对知识生产和新技术环境下社会、国家以及国家关系中的结构性变化进行

了深入研究和预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革命信息化成为全

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一直持续至今。作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美国学者和业

界人士最早对新兴技术环境下的信息社会进行了研究。著名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 的《数字化生存》论述了网络技术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和娱乐方式带来的变化比尔·盖茨 (Bill Gates) 在《未来之路》和《未来时速》中讲述了

新的“互联网生活方式”和“互联网工作方式”。其后的20余年伴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领域中的渗透愈深、影响愈大信息社会、信息经济、信息产业迅速成为一门“显学” 国内外学者围绕信息社会、信息化、互联网、智慧城市等课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极为丰富

的成果。

(二) 信息社会的两种视角: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

纵观信息社会理论的发展各个学者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两个流派: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信息

社会理论发展之初人们主要是从知识与社会的关系着手开展研究。虽然他们对于信息社会到

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或仅是传统社会的新进化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他们都认为与传统

社会相比信息社会具有许多新特征:一是知识、知识分子和知识经济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大幅

提高;二是以知识和信息传播为基础生产效率和经济总量大幅提高;三是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

在政策抉择中的作用大幅提高。换而言之正是知识资源的极大丰富和知识地位的快速上升催

生了信息社会。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冲

击日益深刻更多的人从信息技术角度开展研究形成了所谓技术主义流派。这些人以信息技

术专家以及信息技术企业家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和知

识而且在传统社会之中知识以及知识分子一直处于社会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在中国这些较早

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中统治阶层大都是由知识分子占据但并不能称其为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因此他们认为推动信息社会形成的并非信息和知识而是以电子通信、计算机、互联网

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

(三) 智慧社会:信息社会的双重进化

当然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并非是对立的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依赖于社会的综合创新

而当前知识创新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从近几年仍十分活跃的信息社会学者如曼

纽尔·卡斯特尔 (Manuel Castells) 、丹·席勒 (Dan Schiller) 等人的最新成果来看他们对信息社

会的观点往往同时兼具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特征可见两者正逐步走向融合。因此我们对

智慧社会内涵的解析应当从两个维度同时展开:一是从技术主义维度来理解智慧社会其要旨

是智慧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带来的网络通信设备普及以及数字经济、智慧治理、智慧生活等新

现象;二是从知识主义维度来分析智慧社会其要旨是数据、信息、知识等极大丰富并成为社

会核心资源引发知识生产和传播加速、创新活动空前活跃、知识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等新变化。从信息社会到智慧社会的演进正体现了技术主义和知识主义双重进化的趋势。

⒈技术层面上的进化

自人类出现以来人类社会就有意或无意识地被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推动和改变;而自工业革命

以来科学技术逐步成为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成为“第一生产力” 从蒸汽机技术、

内燃机技术、电气技术再到计算机技术每一波新兴科技的出现与应用都不断将人类社会发

展推向新的阶段。

“智慧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智能技术正成为诸多信息技术中重要性最高、渗透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将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

变革。

科学技术的演进总体呈现拟人化规律即拟人律[]。蒸汽机、电气技术可视为对人类运动器官

的模拟与扩展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可视为对人类感知器官和思维器官的模拟与扩展。智能

技术也称智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智能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的知觉、推理、学习、

交流等思维活动从而替代人的脑力工作[]。与以前的各个重大技术突破相比智能技术以更高

水平接近人的智能形态而存在可视为对人类复杂脑力活动的模拟与拓展其在人类生产生活

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将引发生产生活的链式突破推动人类社会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

向智能化加速跃进。

⒉知识层面的进化

从知识主义的角度来看信息社会的演进过程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的过程。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代表了信息资源的不同深度和层级形成了所谓的“信息金字塔”[] (参见图1) 自下而上信息规模越来越小但价值越来越大正反映出人类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从通信

社会、数字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再到智慧社会的演变过程。智慧社会的着重点是“金字塔”价值链的顶端即建立在海量数据和知识基础上的“智慧” 相比于以前的各类信息要素“智慧”的数量更稀缺而质量和价值更高。智慧社会意味着“智能”成为与土地、劳动、资本、信

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新生产要素社会生产生活出现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新变革。

图1“信息金字塔”模型

从信息化实践来看欧美国家在其最新的智慧社会战略中都将知识创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联邦政府于2015年9月发布的《白宫智慧城市行动倡议》中列出了四个重点关注领域

其中两项是促进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加强协作以加快科技创新;欧盟于2015年

推出了“数字城市指数” 作为欧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该指数中包括大量有关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城市营商环境、研发能力、人才资源状况等创新指标与信息技术直接相关的指标反

而很少;德国柏林市政府于2015年推出的《智慧城市计划》中提出了“提升城市全球竞争力、

打造领先的创新城市”的目标;日本2016年提出的“超智能社会 (社会5.0) ”建设项目本身就是

国家科学技术计划 (2016—2020年度) 的一部分特别强调通过智慧技术应用推动国家科技创

新和科技人才培养。这些国家建设智慧社会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三、从智慧城市到智慧社会

近年来我国一直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抓手。2008年美国IBM公司提

出“智慧地球” 在2010年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迅速得到我国各界的认可在全国掀起

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2012年12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

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 (区、镇) 试点指标体系 (运行) 》这是我国中央政府关于智慧

城市建设首次提出的指导性文件。随后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工信委、网信办以及各地方政

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文件国内各城市也纷纷加入智慧城市建设行列并

逐步由一线城市扩大到二三线城市。据德勤公司发布的《超级智慧城市报告》 (Super Smart City:Happier Society with Highe Quality) 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

个中国在建500个远超排名第二的欧洲 (90个) 。[]2015年我国又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目

标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一批新型

示范性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既是对新型智慧城市内涵与模式的升级也是对国外企业提

出的智慧城市概念的中国化。相比于传统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以主体智慧推动城市进步

以人人参与实现城市发展注重满足市民物质和精神多方面的需要注重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国

家标准委《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提出的八大指标中惠民服务和市民体验分别占比37%、20% 权重明显大于其他各项。[]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在智能化阶段智能化

体现在智能收费、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诸多方面;智慧化阶段是万物互联阶段城市各部分

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使下优化运行实现城市智慧化基本建成智慧城市。[]

而“智慧社会”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拓展了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外延同时更要克服以往智慧城市建设中广泛存在的条线分割、信息孤岛、民众获得感不足等问题实现对智慧城市的创新与超越。

(一) 战略目标的超越

智慧城市是原有的“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等概念的升华为城市信息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

推动了城市的创新发展。然而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现在的“智能城市”“智能电网”和“智能

交通”等概念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城市已有的系统和行为在促进城市持续发展方面仍存

在一定局限。我们必须思考在新的技术环境中城市如何改变现有的结构以充分把握信息和

通信技术提供的潜力推动城市信息化不断创新升级。未来几年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人

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成为研发和应用热点同时无人驾驶、5G、量子通信等一系列新技术正崭露头角即将走入大规模商用这些颠覆性技术将塑造形成以数据融合为基础、以深度学习

为支撑、以主动响应为特征、以智能决策为核心的“智慧”新涵义。未来的“智慧社会”将超越

现在的智慧城市范畴不仅只是优化城市现有的架构体系和运作方式而且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城市要素的互联促进城市的结构性变革和功能性再造构造新的社会

运作体系。

(二) 涵盖地域的超越

信息化水平领先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率都在95%以上因此在这些

国家国家信息化、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内涵趋同。而我国尚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根据国

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城镇化率)

为58.52%。这也意味着我国有超过四成的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如加入居住在小城市和乡镇

的人口则比例更高。而从实践角度来看由于大中城市实力更强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加

充沛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因此过去我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多属大中城市覆盖范围十

分有限广大中小城市、乡镇和农村人口都难以从智慧城市建设中获益。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

智慧社会是在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念创新体现了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的

有机结合反映了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 也体现了我国在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

的条件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智慧化建设之路将成为未来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 建设模式的超越

智慧城市强调顶层设计、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固然能通过政府的大力推

动汇合全社会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实现智慧城市的大发展但也常常带来智慧城市供给和民众

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造成民众参与度不足、感受度不高、获得感不强。而智慧社会强调通过互

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平台汇聚大众智慧和群众力量在智慧社会建设中充分吸

引民众、发动民众激发社会活力聚集大众智慧推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实现人民生活更

加美好的愿景。在智慧社会建设过程中各类主体都将深度卷入到发展中去都将可能成为创

新的发动机与策源地开创一个真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四) 建设内容的超越

智慧城市建设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网络通信设施建设、信息设备的普及、信息系统开发与应

用等技术性“硬”要素而网络硬件设施和应用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私有”属性必然带来条线分割

和信息孤岛等问题;而智慧社会的重点将转向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等内容性“软”要素相比于各类设施和系统知识和智慧更具有公共物品特征其天然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更有利

于打破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封闭形成一个信息共享和

知识交互的环境从而使分散在各部门和各机构的信息真正变成全民财富和全民智慧。

四、智慧社会的五大特征

智慧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目前人类刚踏进智慧社会的门槛对于智慧社会具有什么样

的新特征还没有清楚的共识。立足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趋势综合各方面学者意见我们

可以按“技术-产业-人-组织-文化”的逻辑归纳出智慧社会的主要特征。

(一) 技术智能化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智慧社会的划分方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技术色彩因此智

慧社会的特征首先表现为这是一种建立在发达的智能技术基础之上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

各领域并对社会进行重构和再造的新型社会。

按国内著名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迅飞的观点智能技术可分为三个层面——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计算智能使得机器能够更高效、快速处理海量的数据;感知智能让机器能听懂人

类语言、看懂世界万物;认知智能让机器能理解、会思考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随

着人机融合和万物互联的趋势智能技术的创新重点已从以往的单个智能体向多智能体协同的

群体智能转变智能技术所能实现的智慧程度将得到质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智慧技术将不可描述、不可说明、不可传递的人类智慧纳入自动化管理的范围

实现了智慧的物化和固化为智慧的大范围传播和复用提供了可能性使得个体智慧能成为群

体智慧降低了知识生产和学习培训的成本增强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创造力。

智能技术实现了对人类智慧的模拟与超越未来社会中大量的一般性和重复性智力劳动将被机

器替代社会生产力将发生飞跃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迈进。当然智能技术对人的替代在

一定时期内也可能引发大量的社会失业如何在新旧技术转换过程中实现发展成果的全社会共

享也是智慧社会建设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 经济数字化

如果说工业社会是有形的物质和能源创造价值的社会信息社会是无形的信息和知识创造价值

的社会[] 那么智慧社会则是数字化的信息和可操控的智能创造价值的社会。相比于信息社会

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社会中信息开发利用和知识创新活动实现更大比例和更高层次的

自动化社会生产效率空前提升由此带来智慧经济的发展繁荣。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于2018年4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 (2017年) 》 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

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9%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过70%。

在缔造新产业的同时智慧技术革命也将促使经济运行模式发生转换。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

经济形成的微观基础然而在智慧社会中随着泛在网络的普及、数据处理能力的突破以及生

产要素的数字化和虚拟化资源和技能“拥有权”逐渐弱化而“使用权”得到更多重视传统的供

给型经济向需求型经济转变生产理念从“独享占有”向“共享使用”转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智慧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生产

力得到极大解放将导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重大变革导致整个社会管理与运行日趋智

慧化。正如国外学者所指出的智慧产业只是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而“智慧社会”的范围将大大延展是全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以及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这不仅为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注

入新的巨大动能而且还将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娱乐方式以及社会的组织结构、

管理方式、治理模式等发生显著变化并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形态、思维方式等也将

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 主体知识化

智慧经济的发展繁荣必然对高素质社会劳动力提出巨大需求其显著特征体现为劳动力结构发

生根本变化知识性员工将成为劳动力主体。知识性员工是指员工本身具有很强的学习知识能

力以及创新智能的能力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其自身具备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创造新的价值。[]

社会主体的知识化首先表现为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 2016年全球范围内的大学入学率为34.5% 其中美国、加拿大、韩国的大学入学率已经接近100% 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沙特、阿根廷、俄罗斯等国的大学入学率都在60%以上;而我国发布的高等教育统计公报显示大学入学率已达42.7%。[]

社会主体的知识化还表现为从事知识生产的人口比例增加。根据OECD统计全球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总量占全球经济产出的29%;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2016美国知识产

权密集型产业报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至少为美国提供了4500万个就业机会产业贡献超

过6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8.2%;[]根据欧盟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知识密集型产业约

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42% 占欧盟对外出口总额的90% 创造了38%的就业机会。[]

社会主体的知识化也表现为知识生产者地位上升。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越

来越依赖人才依赖于知识、技术、创新、创意和创业精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

高度依赖性使得人才成为新型社会的中心资源。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指出要应对当

前全球面临的经济螺旋式衰退、社会动荡、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盛行等挑战对策从资本

主义跨越到发展以人才、开拓和创新精神为中心的“人才主义” (From Capitalism to Talentism)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以及一国之内的地区之间、企业之间、机构之间都展开激烈的人才竞争

许多领域都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知识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大大上升“以人为本、知识至上”成为智慧社会的重要特征。

(四) 治理智能化

信息不对称是在高度动态化和复杂化的社会中实现有效治理的主要难题。在传统型社会治理

模式中市场、社会、公民手中分别掌握了大量的社会信息资源但在单一治理主体体制下这

些主体难以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其手中的信息和数据会出现浪费进而会影响社会治理的

效率与创新。[]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得政府有了与民众对话沟通的直接渠道普通民众也

有了参与社会治理的便捷平台而智能技术又使得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消

解社会治理方式发生新变革。

智慧社会的治理模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治理手段的智能化借助于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智能分析等技术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替代大量以往必须由人承担的工作大大提升社会治理的

覆盖度、时效度和准确度;二是治理方式的精细化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智能感识设施以及云

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政府主管者可以对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进行全方位实时跟踪并有针对性

地进行管理和服务;三是治理主体的全民化各类移动设备和感知设备的出现与普及构建了一

个将所有人都实时连接的巨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之中每个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服务同时自觉

或不自觉地“贡献”自己的数据基于这种智能感知网络的社会治理实现治理主体的“全民化”。(五) 文化多元化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现代文化构建于现代经济的基础之上[]。

智慧经济的发展也将给社会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形成智慧技术与社会文化高度融合的新型

文化范式——智慧文化。按照社会文化的一般分类方法我们可从器物、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

对智慧文化进行分析。

在器物层面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数字文化产业而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 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数字文化的体验性、互动性、真实感和吸引力;同时人工智能

正加速演进为“情感机器” 谱曲编舞、吟诗作画、游戏娱乐无所不能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交相辉映文化创造力和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将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新时代。[]

在制度层面上智慧技术创新和知识繁荣使得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极大发挥并为个人

提供了通过平台和网络获取发展资源的新方式减少了个人对大机器、大工厂和大机构的依赖

引发经济组织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的新变革。SOHO (自由职业者) 的兴起、共享经济的繁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出现正体现了由制度变革所带来的追求个性、共享、创新的文化价值。

在精神层面上智慧社会中新技术革命加速突破、新知识推陈出新也会不断冲击固有的社会

权力结构社会流动性和身份变换趋势显著增强;同时社交网络 (SNS) 、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

式的广泛普及有益于社会生活中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多元对话它以新的形态增强了社会

文化的活力促进阶层之间的理解和互动[] 从而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催生自由、平等、开放、包容、自律的新型文化。

五、结语与展望

本文对智慧社会的概念形成与演进过程以及内涵特征进行了分析。智慧社会是以服务全体人

民为目标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信息和可操控智慧为驱动实现经济数字化、主体知识化、治理精细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型社会形态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最新阶段。面向新时代的智慧社会建设任务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网络信息化发展新思想为指

引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创新驱动克服以往信息化建设中常常存在的重技术应用、轻知识

创新重项目建设、轻社会包容重资金投入、轻实际效果等倾向。

同时也要看到人类对所处社会的特征认识往往具有滞后性。正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概念

都是形成于人类经历了相应社会发展阶段之后[] 新一代智慧技术和智慧产业的兴起也仅有十

多年时间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方式以及影响的广度与深度仍有待观察。因此对智慧社会

内涵与特征的研究还需要我们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三年级信息教案

第1课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

增强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合格公民

增强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合格公民 活动时间:十二月六日 活动地点:六年一班教室 活动主题:增强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合格公民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公民。 活动准备: 1、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 2、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讲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和规章制度打交道,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才能有条有理,完善和谐。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全体公民都能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就能在一个文明美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今天我们召开“遵纪守法”主题班会,目的就是让我们从小学做自觉遵纪守法的小公民,长大后当个合格的公民。 2、了解法律知识: (1)主持人:法律就是一定的规则,它告诉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小知法、守法,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那么,要想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孩子,首先要懂法。主动学习一些法律常识。现在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了,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知法、守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经常翻阅《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2)“我懂法”知识竞赛: 主持人:为了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我们全体同学课下收集了不少材料。我提议让我们开展一个“我懂法”知识竞赛,看看哪些同学是我们班的小小法学家。 ①竞赛以南北排双方打擂台的形式开展。 ②竞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必答题,答对加10 分,答错不扣分;第二部分是抢答题,等主持人说开始之后,再举手。 主持人小结:通过竞赛,我们看到同学们对一些法律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3、辨别是非: 主持人: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同学生活充实,学习目标明确,充满前进的动力,可有的同学整天无所事事,到处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刺激,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比如,痴迷于打游戏机,看毫无意义的录像,打架斗殴等等。从违纪到犯法,下坡路走得非常快。这些原本单纯天真的同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回顾了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将其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之后,详细介 绍了网络技术中的四大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网络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从语义网、计算机系统重新整合、网络进行整合、人工智能等七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语义网;人工智能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divides its history into thre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695447.html,ter,the four major technology about the network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future network development trend was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tha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from the semantic web, computer system integration, network integr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o on.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之间通过连接介质(如网络线、光纤等)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组织形式。计算机网络是二十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原本用于军事通讯,后逐渐进入民用,经过短短40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速度惊人。回顾历史,从大局的角度看,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是厂商导向阶段。基本上在网络行业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都知道,刚开始的IT都是集中地把用户内网连在一起,所有项目、所有用户都一直在做同样的事,网络设备厂商作为主导。第二阶段,上个世纪9 0年代末期到最近一两年,是公网的阶段,中国电信和现在的中国网通等固网运营商都在集中精力做外网和公网。第三阶段,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将进入应用导向和用户导向阶段。以后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单单为了内网或者外网,而是怎么朝更深层次发展,怎么用好这个网,怎么能更容易地享受到网络服务,怎么能更容易地把网络服务推向网络端。 1 网络技术简介 (1)软交换技术。为了把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需要应用软交换技术。根据新的网络功能模型分层,计算机网络将分为接入与传输层,媒体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也叫网络服务层)四层,从而可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 (2)IPv6技术。未来的计算机网络是基于IPv6技术的网络。和IPv4相比,IPv6的主要改变就是地址的长度为128位,也就是说可以有2的128次方的IP地址,足以保证地球上的每个人拥有一个或多个IP地址。 (3)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当前组网技术正从具有上下光路复用(OADM)和光交叉连接(OXC)功能的光联网向由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络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即在光连网中引入自动波长配置功能,也就是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使静态的光连网走向动态的光连网。 (4)宽带接入技术。计算机网络必须要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有可能开展。当前宽带接入技术有两个新技术,一个是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

做个信息社会好公民_何炽刚

做个信息社会好公民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育的教学实践尝试 大良凤城中学何炽刚 教学背景: 目前,从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是令人激动的事情,现代电子技术已经为人们获取、分享各种信息资源,参与各种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方式,特别是对未成年学生而言,因特网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学生投入到其中。但是,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沉迷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课题: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安全意识,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合理上网的基本内涵,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使用因特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规范和网络文明公约。 (2)掌握网络交流过程中自我安全防护的一般措施和方法,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网上查找信息能力和文件管理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以学生的积极探讨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协作、总结、形成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认清沉迷网络的危害,合理使用因特网,防止网络沉迷。 教材分析: 本课是顺德区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做个信息社会好

公民》。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课在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七年级上册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计算机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及应用为主。本节课是以德育教育为主。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认清沉迷网络的危害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学生分析: 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学习,《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的课程基本上已经完成。学生掌握一定的文件管理能力、网上查找信息能力、和网上交流能力。但刚上初中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网络交流中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对不良信息抵制能力不强。本节课设立的意图是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例子进行分析解剖,进而培养学生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抵制不良信息,防止网络沉迷。 教学方法: 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积极的讨论、探究、总结,使其深刻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网络文明公约的基本内涵;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合理的使用因特网。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整个人类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及时获取信息的需求已经体现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中,因特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它所提供的信息丰富多样。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当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因特网的优点。利用因特网,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浏览世界名胜古迹;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异国人士交谈甚至成为朋友;可以呆在家里进行视频会议和上交工作档案;也可以进行网上购物;甚至还可以和远方的朋友在网上一齐玩游戏……然而,网络是不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呢?在我们的网络中存在着那些不良行为和不好的现象? 二、新课教学 【互动学习任务一】:在我们身边,你所看到的或者听别人说的网络的不良影响有哪些?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这些事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问题。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必要性。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信息技术第一课

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了解信息的含义,能够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 2、了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含义。 3、交流讨论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 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信息 的愿望。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5、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及各部件的作用。 重点: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能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2、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并记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深入理解什么是信息。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本节课落实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本第1-3页,自主高 效预习,初步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查阅不同的字典,看看他们对“信息”一词是如何解释? 3、完成预习自测,并把疑问写出来。 预习自测 一、什么是信息 1、古人诗句“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中信息是指,从诗句中你可以感知到。 3、例举你身边的信息有哪些? 4、查不同的词典,他们对信息是如何解释的? 二、信息的作用与特征

1、信息的作用有哪些? 2、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三、信息素养 你理解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科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和同学探究解决。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他命令军队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退。马陵位于鄄邑北60华里处,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孙膑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庞涓一见大喜,认为齐军撤退了3天,兵士就已逃亡过半,便亲率精锐之师兼程追赶。天黑时赶到马陵,命兵士点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见一棵大树被剥去一块树皮, 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庞涓顿 悟中计,刚要下令撤退,齐军伏兵已是万箭齐发。魏军进退两难 ,阵容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庞涓自知厄运难逃,大叫一声:“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正遇太子申率后军赶到,齐军生擒太子申,大获全胜。史称此战为“马陵之战”,称孙膑的战法为“减灶之计”。此战后,魏国由盛转衰,孙膑却因善于用兵而名扬天下。 4、信息的作用(连线) 闹钟的铃声 天气预报 交通信号灯 在教室、图书馆学习 看电视 5、根据信息的特征,结合实际生活举出一些实例填入表中并思考信息除了这些特征外,还有什么特征。 信息的特征 信息有使动的作用。 信息有告知的作用,信息有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 信息有欣赏的作用。 信息有认知、学习的作用。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25分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及其特征。 2、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信息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2、信息和信息社会的特征。 教学难点:1、对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的理解;2、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节课叫什么?” 学生回答:“电脑课”,“计算机课”,少数同学能够回答出“信息技术课”。 教师设疑: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叫信息技术课,那么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社会?从而引入新课 (板书)信息与信息社会 2、讲授新课 (1)信息的概念 教师用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教师提问:能从图片得到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照片中的符号、颜色、图像等。 教师回答:你们都说的很对,这些就叫信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信息的广泛的理解: 1、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辞海); 2、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知识(美国、韦伯); 3、是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知识(牛顿);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信息的概念。 通过给予具体事例,师生互动,从而得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板书)信息 (2)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刚我们理解的信息的含义、特征和作用,那我们获得信息之后怎么让这些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呢? 学生回答: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而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就是信息技术,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找到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我心中的合格公民 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如何做好一名合格公民的方法和见解,但是真正的合格公民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做好一名真正的合格公民呢?接下来我将向你介绍做好合格公民的几大要素。 第一:爱护环境 人们经常会看到辛苦的环卫工人在街上清理垃圾,在雪天开阔道路,在节假日维护城市的整洁。但是,你看没看见有一些人却对他们感到讨厌和恶心,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城市一天没有环卫工人那么我们的城市将脏到什么程度,如果大家不乱扔垃圾,把自己的城市当自己家一样对待,那么我们的城市还需要这些辛苦奋斗的环卫工人吗?请大家多多爱护我们的环境,也是为这些环卫工人们的祝福吧! 第二:尊老爱幼 在公交车上我们往往会看到有老人上车,周边的人们装作没看见或者置之不理。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尊老爱幼然而有些人却对老人们抛去厌烦的目光,以后如果看了这篇文章的人希望你们能够遇到老人、儿童等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你的援手帮助他们,因为你让的这个座也是对社会的回报,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一个温暖。 第三:文明礼貌 大家经常会看到有的人在街上出口成“脏”,有的人随地吐痰,有的人还在建筑上乱写乱画,贴小广告等。有的人会任由其乱写乱画,有的人也会去制止他们的行为,有的人则是害怕他们不敢上前,我们应该

去制止破坏城市风貌的行为,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去制止他们,来劝导他们爱护我们的城市,我们也不要在公共场所里大喊大叫,破坏环境整洁,我们爱护我们的城市,做一名文明的公民。 以上就是我的感想,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其实很简单文明,诚信,爱护环境都是一名合格公民的体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简简单单的做一名合格公民。

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 “认识信息世界”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内容有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信息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因为“信息”这个词虽然平常大家都经常听到,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等等,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学生就讲不清了,而且信息这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必须让学生从感性上去认识,再由信息过渡到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决心。 【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问题导入: ①师:“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门课叫什么?”

生:信息技术。 ②师: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改为信息技术课,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师设疑) 生思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回答) 2.播放课件: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报纸新闻摘选、电视宣传广告、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子) 师:从图片和录象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答: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蒙牛、伊利牌等产品的广告。 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对人类而言,五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比如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嗅到的气息,你所想到的问题,你所做过的事情等,这些都是信息。广义地说,一切存在都是信息。除了人类五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以外,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 生:总结。 师:(补充)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 师:你们在生活周围中曾获得过哪些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回答。) 生答:学习生活用品、汽车、交通、动画片、电视剧预告等等。 二、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的特征 师: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播放课件: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 学生回答,师补充:依附性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技术创生型导学案 一、学习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教材介绍了信息的含 义,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过程,以及信息社会。为了更生动的对这些知识进行说明,教材加入了“一鼓作气”、“大庆油田情报的获得”、“贝卡谷地之战”、“计算机出故障后”和“UFO”这些有趣的阅读材料,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简单地阐述了什么是信息、信息获取的方法、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信息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小学毕业,在注意力方面还保持了儿童的一些特征。由于 是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在课堂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趣味性,把基本知识讲清楚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 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五、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 六、学习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七、学习过程: 引入: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进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什么是信息?如何获得信息? 获得信息后又如何处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任务):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视频,并回答问题“两军交战时,鼓声表达了什么含义?” (学生):进攻。 (问题):是否鼓声就一定表示进攻?请学生再看例子。 (任务):通过看图片,回忆电视中的场景。回答问题:“衙门的鼓声表达了什么含义?”(学生):告状。 (任务):“节日或重大仪式中,鼓声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庆祝。 由此得出:可以用相同形式的鼓声表达不同的含义。 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相同的含义。 例如: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变形金刚,你要向他表达“苹果”这个含义,你可以怎样表达? (学生:)1、用文字“苹果”或是文字“apple” 2、用声音“苹果” 3、画一幅图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教案)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汕头市聿怀中学王霞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一级 3.学时数:1课时 非上机时间2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和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 ②让学生能够完成将作品在局域网和因特网进行发布的操作; ③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两项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信息发布和交流的技能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②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③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情感; (二)内容分析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是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5个课时的内容。新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在本节课要学会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其他课程的学习中经常会需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些信息,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布信息,效果才会更好呢;还有如果学生遇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或困难,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和经验的时候,要采取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才更恰当呢。这些都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除了可以通过网络,还有其他很多种方法和途径,在这节课中我们应该涉及,并且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但同时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这节课的侧重点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发布,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为: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和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

做合格小公民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雷锋对待生活地艰苦朴素精神、对待他人地奉献精神、对待学习地钉子精神是永不过时地精神财富.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家国天下地情怀和积极向上地思想境界,特制订本方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活动安排 走近雷锋,感悟雷锋精神 、启动仪式 月日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举行“传承雷锋精神,做合格小公民”启动仪式; 、营造学雷锋氛围 班主任例会进行“学雷锋”系列活动部署. 下午利用校园广播时间播放学雷锋歌曲 悬挂“学雷锋”横幅、布置学雷锋宣传栏 、“六个一”活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这个学期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雷锋活动:讲一个雷锋地故事、读一则雷锋地日记、唱一首学雷锋地歌曲、做一件好人好事,出一期主题黑板报、开展一次学雷锋主题班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习雷锋,争做当代小雷锋 、争当“爱心小雷锋” 各年级组织开展学雷锋爱心义卖活动. 时间:月日中午— 地点:田径场跑道 、争当“绿色小雷锋” 国庆节以后开展“我是低碳小能手”系列活动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废品回收活动. ()“环保金点子”竞赛活动,为学校、家庭、社区节水节电节能等献计献策;以班为单位,每班至少上交份“金点子”参赛,统一用纸,手写、打印均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各班利用中午时间参加一次校内或社区劳动实践活动.各班可自报方案,学生处统一协调 、争做“感恩小雷锋” 在家里,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捶一次肩,做一件家务…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感恩,能够自立. 在学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养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地好品德.总结提高,传承雷锋精神 、创“雷锋班级”评比: ()思想进步、道德高尚地班集体,有良好地班纪班风,有可操作地班级操行评分细则,建立“雷锋班”档案(其中包括《好人好事登记簿》和班级雷锋活动记录),在全校能起先锋引领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自主开展集体性校内外学雷锋活动,所开展地活动能获得认可或好评.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地活动,如“我和班级树共成长”、“我身边地雷锋”、爱心义卖、“六个一”等活动. ()做好雷锋精神宣传工作,如黑板报、好人好事详细记录在“好人好事登记本”上,并及时写成通讯稿件上交校广播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雷锋活动班会课开展有特色. 、争当“雷锋式美德少年”,条件: ()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学习优秀,为同学们起到表率作用,能够积极参加“我和班级树共成长”、

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社会

第5章信息与信息社会 单元一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单元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引起了人类社会全面、深刻的变革,人类因此进了被称为“信息社会”的时代。本单元主要围绕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讨论信息技术给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课程标准〗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认识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认识技术的两面性,形成对待技术的正确方法。 ◆技能性目标 掌握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情感性目标 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体验信息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能够用辩证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前段时期播放的好莱坞大片《黑客帝国》吗?其中有几个电影片断大家是否还有印象?(播放“子弹时间”“三百六十度旋转”“复制人”等片断。) 同学们知道这些特技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吗?我们再来看一个短片。(播放特技制作的短片。)二、阐述课题 1.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 在当前众多的电影中,运用特技镜头的不仅仅是《黑客帝国》,还有《指环王》、《星球大战》、《哈里波特》等等也都大量运用了特技镜头,而这些特技镜头也正如短片中所说那样,绝大数都是通过计算机创作出来的,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因此电影与信息技术与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其实电影本身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发展,给电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巨大变革不仅仅体现在电影中,也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大家能不能再说说在你周围信息技术给你的生活、学习还带来了哪些影响?请同学们在我们的BBS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的讨论主题有“信息技术给个人带来了哪些便利和实惠”“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哪些改变”“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就业产生哪些影响”“信息技术促使人们的思想

必修2 5.2 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 教案 第1课时

第5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 5.2 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 本项目主要围绕“信息公开和保护知识产权”两部分内容开展学习。通过“保护个人信息,合法进行信息公开工作”“利用网站做好学校相关信息公开工作”和“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三大模块的设置,分别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个人信息管理与保护、设计学校信息公开网页、分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在选择图片中主动保护知识产权。 个人信息管理与保护问题主要通过学生上网查找网站隐私政策,分析网站隐私政策包含的主要内容,了解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因、方式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合理、合法的进行信息公开,并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 设计学校信息公开网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历“信息公开”网页内容分析与选择,了解信息公开的三种方式,完成“信息公开指南”网页的制作,理解信息公开对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了解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因、方式以及需承担责任。 2、理解个体信息与组织信息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原则。 3、知道信息公开的基本形式,理解其对建设信息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点: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因、方式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 教学难点:网站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方式。 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请同学们上网搜索,了解“隐私政策”。 1.通过搜索引擎搜索“隐私政策”。 2.在搜索结果中选择一个网站。 3.打开“隐私政策”页面。 活动1个人信息管理与保护网站隐私政策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如何收集个人信息。 2.如何使用个人信息。 3.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4.如何使用cookie等技术。 5.如何为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 网站隐私政策声明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个人 隐私及合法的权益。 查看“隐私政策”页面,完成书上 活动1中“网站隐私政策小调查”。 (1)个人信息。 你访问的网站是否收集个人信息?□ 是□否 请讨论在这些信息中,哪些属于个人的 隐私信息。 (2)cookie。 你访问的网站声明如何使用cookie了 吗? □已声明□未声明 (3)第三方。 你访问的网站是否声明了会将信息分 享给第三方? □已声明□未声明 (4)隐私选择。 你访问的网站是否提供隐私选择? □是□否 如果是,是怎样描述的?请写下来: 学习网站隐私 政策。 布置几个判断题来学习隐私政策。 判断题: 1.网站的隐私政策声明可有可无,也没 有违反法律。()(答案:错) 2.网站没有对用户详细说明所收集的 个人信息的去向会受到法律制裁。 ()(答案:对) 3、网站可以任意更改及使用收集到的 用户个人信息。()(答案:错) 通过做题的方 式学习隐私政 策。 谁是“跟踪者” 单词cookie可翻译为饼干、小甜饼。在网 络中,cookie有什么作用呢?清理计算机中的cookie: 操作步骤: 1、打开“控制面板”。 2、选择“网络和Internet。” 3、选择“Internet选项”,打开Internet 属性窗口。 4、在“常规”面板的“浏览历史记录”中单 击“删除”按钮。 5、在“cookie(0)”选项前打上“√”。 6、单击“删除”按钮完成。 学习理解 cookie。

高一信息技术 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举例描述信息技术对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信息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计算机是否中毒,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常用方法,能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 3、情感目标:树立网络交流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循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重点分析 1、信息技术引发的问题及如何防范:来自哪些方面,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等。 2、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危害。 三、难点分析 1、解决网络安全的途径:立法途径、技术途径、个人防范。 2、信息技术引发的矛盾与问题:了解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健康的因素,正确看待这些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讲授法; 3、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听说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改变着人类的生活,那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一个问题。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然后列举出你的日常生 活中遇到了哪些信息技术产品。 生:电话,电视,DVD……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信息化不仅影响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同学们阅读教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然后列举出信息技术在某一领域中的应用。 生:教育,医疗,金融,汽车…… 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在带人类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当然也带来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计算机病毒。同学们遇到或者听到过计算机中毒的情况吗?中毒的计算机有什么样的表现?下 面请同学来描述一下电脑中毒后的反应。 生:速度慢,死机…… 师:对拉,如果你的计算机出现了速度减慢、文件丢失或者无故增多、存储空间减少、不断重新启动等异常情况,那么你的计算机很可能就是中毒了。看来感染了病毒的计算机就像人感染了甲流病毒一样,不能正常工作,那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一样吗?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能传染给人吗?请同学们 看课本,回答这些问题。 生:不能传染给人,因为它是认为编写的一段程序。 师:回答正确,计算机病毒不能传染给人,因为它的本质是一段人为编写程序代码,这种程序能够破坏计算机的功能,毁坏计算机中的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教学设计

《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信息社会中,由于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在各自的活动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限制,只能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不能从长远角度和全面角度进行规范。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法律的规范性、稳定性、普遍性、强制性,才能有效地保护信息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强打击处罚力度。为了使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特别设立几个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探索,并给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 2.掌握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的知识。 3.掌握一些国内外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总结信息道德和法规,懂得安全上网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学会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参与维护信息安全实践中,增强在网络交流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争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网络使用道德规范。 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 1.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

2.要求各小组制定一份“网络课程学习守则”。(其内容言简意赅)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具备很好操作技能,整体水平较高,在网络中的交流能力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的一些项目如BBS、FTP等对问题进行网上讨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什么? 生:(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 师: 1.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2.社会最近发生的网络案件如网友见面、虚拟财产被窃等现象。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注意关于网络安全、网络道德问题。导入这节课“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的主题。 二、授课过程 师:首先肯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积极的、重要的影响。让同学们思考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接着从社会最近发生的网络案件(网友见面、虚拟财产被窃等)引入网络安全,引入网络道德,引入“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的主题。 生:通过教材中任务,找出信息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且填写任务单中的相应内容。 师:列举网络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网上传播不良信息;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虚假信息给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垃圾信息泛滥成灾等等。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生: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如:依靠法律法规、依靠技术维护及做好网络道德规范宣传活动等等。 师:指导学生通过学习网站阅读《网络道德规范》及《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生:阅读教材了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

第1课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2021年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集合

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集合7篇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工作做一个工作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工作计划很难写吧,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使用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要求 1、认识了解电脑及其用途 2、学会用画图软件进行简单的绘画 3、能够从网上查找图片,学会析评价作品。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学会使用简单的软件,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四、学情分析 我是新来的信息老师,对学校的学生还不是很了解,但我觉得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应该要有所提高,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上课态度习惯,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巩固,

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本学期学习如何使用画图软件来画画,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重新学习重新培养习惯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好。 五、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六、教学措施 我校学生家里配备电脑的并不多,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所以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结合上学期工作中的得与失,全面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培养学生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同时,渗透德育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好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教育新理念真正渗透在每一堂课中。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学校电脑及所负责机器的管理。学期初集中整理好所有机房、备课室及教室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随时发现问题尽自己的能力随时解决。 2、加强自身建设,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听课,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做好听课记录。 3、积极参与2xx年阳泉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辅导学生电脑绘画,争取获得省市奖项。 4、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本学期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做进一步的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