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凝土

2.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凝土

2.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凝土
2.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凝土

4、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4.1了解:

4.1.1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划分

①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 、ATB

②连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AM

③开级配沥青混合料:ATPB 、OGFC

④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SMA

4.1.2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①悬浮密实型结构:密实程度高、空隙率低,水稳定性好、低温抗裂和耐久性好,高温稳定性不好;

②骨架空隙结构:高温稳定性好,水稳定性和耐久性不好;

③骨架密实结构: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优点。

4.1.3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指在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能够抵抗车辆反复作用,不会产生显著永久变形,保证路面平整的特性。

4.1.4低温抗裂性

4.1.5水稳定性

4.1.6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概念及所代表的含义

4.2熟悉

4.2.1空隙率大小对混合料性能影响

空隙率过大:透水、耐久性差,高温稳定性差,易形成车辙、拥包或波浪

空隙率过小:抗滑性能差、影响夏季沥青材料的膨胀

4.2.2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表示方法

沥青含量、油石比

4.2.3沥青含量和油石比的定义及二者之间的换算方法

沥青含量:沥青结合料质量与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计Pa ;

油石比:沥青结合料质量与矿料总质量的比值,以百分率Pb 。

pb

Pb +=1Pa ; Pa Pa Pb -=1 4.2.4马歇尔试件不同密度定义,常用密度检测方法

理论最大密度:假设沥青混合料被压实至完全密实,没有空隙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密度。

表观相对密度:在规定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单位表观体积(混合料实体体积与不吸水的内部闭口孔隙体积之和)的干质量。

毛体积密度:单位毛体积(实体矿物成分体积+不吸水的闭口体积+能吸水的开口空隙所占体积)的干质量。 常用密度检测方法:水中重法、表干法、蜡封法、体积法

4.2.5不同密度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具体密度测定方法:

水中重法:适用于密实的沥青混凝土试件,不适用于采用了吸水性大的集料的沥青混合料。

表干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

蜡封法:适用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凝土试件以及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

体积法:适用于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及大空隙透水性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4.2.6车辙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

4.2.7车辙试验操作方法、试验条件及试验结果所表达的含义

试验在规定温度及荷载条件下(温度一般为60℃,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轮压0.7Mpa±0.05Mpa),测定试验轮往返行走所形成的车辙变形速率,以每产生1mm变形的行走次数即动稳定度表示。

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外径φ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时为84±4,60℃时为78±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1次/min。

试验轮接地压强测定:测定在60℃进行,在试验台上放置一块50mm厚的钢板,其上铺一张毫米方格纸,上铺一张新的复写纸,以规定的700N荷载后试验轮静压复写纸,即可在方格纸上得出轮压面积,并由此求得接地压强

(0.7Mpa±0.05Mpa)。

试件制作时不得将混合料放冷后二次加热重塑制作试件。

试验步骤:

①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试验温度(60℃±1℃)的恒温室内,保温不少于5h,也不得多于20h。在试件

边角粘贴热电隅温度计,控制试件温度在60℃±0.5℃

②将试件连同试模移至车辙试验机的试验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部,其行走方向与试件碾压或行车方向一致。

③开动车辙变形自动记录仪,然后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行走,时间1h或最大变形达到25mm时为止。4.2.8针对不同粗细粒径矿料的两种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粘附性等级的划分思路

对于大于13.2mm的集料选择水煮法,小于13.2mm的集料采用水浸法。同一种原料既有大于又有小于13.2mm不同粒径时,取大于13.2mm的水煮法试验为标准。对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以水浸法试验为标准。

评定方法: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后,取平均等级作为试验结果。

划分思路:考虑到剥离面积的目测不可能太准,故评定等级的标准不采用剥离面积百分率,统一以等级表示。4.2.9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水泥:厚大体积混凝土不宜使用硅酸盐,优先选用P·S、P·P、P·F;

道路优先使用P·O,不宜使用P·S、P·P、P·F;

抗渗优先使用P·O、P·P;

C40以上,优先硅酸盐,不得使用P·P、P·F;

耐磨:优先硅酸盐、P·O,不得使用P·P、P·F;

快硬:优先硅酸盐,不得使用P·S、P·P、P·F;

干燥环境:优先P·O,不得使用P·P、P·F;

严寒:优先硅酸盐、P·O,不得使用P·S、P·P、P·F。

粗集料:技术等级:≥C60 I级,C30~C60Ⅱ级;<C30Ⅲ级。

最大粒径: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并且不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

对于实心板,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细集料:优先选用Ⅱ区砂,选用I区粗砂应加大砂率,选用Ⅲ区砂应适当降低砂率,提高水泥用量。4.2.10影响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因素

⑴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水泥强度↑,水灰比↓,混凝土强度↑;

⑵集料特性:最大粒径↑,将带来双重影响,P246,造成不利影响的程度对抗折强度要比抗压强度大一些。

⑶浆集比

⑷养护条件:温度↑、湿度↑,强度↑;

⑸试验条件

4.2.11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

检测方法:通过测定贯入阻力的试验方法,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凝结时间。

注意事项:

①每次测定时,测针应距试模边缘至少25mm ,而每次测针的检测点之间净距离也至少为所用测针直径的2倍 ②如果混凝土进行湿筛不好操作时,可以按照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配合比,直接称料拌和成砂浆再进行试验,但注意应按粗集料的吸水率修正加水量。

③以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与测试时间图中,对应于3.5MPa 和28MPa 的时间分别为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④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有一个与中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0%,则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如二者均超过中间值的10%时,试验结果无效。

4.3掌握

4.3.1马歇尔试件成型方法

4.3.2成型马歇尔试件温度要求,影响试件制备的关键因素

根据沥青的粘度,绘制粘温曲线,按下表确定混合料拌和及压实的等粘温度。

入度大、稠度小的沥青取低限,一般取中值。对大部分聚合物改性沥青,需要在基质沥青的基础上提高10~20℃,掺加纤维时,尚需再提高10℃左右。

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参数表

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在常温下进行。

影响试件制备的关键因素:温度

4.3.3确定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拌和物用量计算方法

ρπρ?=????=26.53003.135.608.5W 2;

调整后混合料质量=所得试件高度

原用混合料质量要求试件高度? 4.3.4马歇尔试件毛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及理论密度试验操作过程

表观密度试验操作过程:(水中重法)

①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 );

②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的水中,调节水位,将天平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待天平稳定后立即读数,称取试件水中质量(mw )

③w

a a a m m m -=γ表观密度

毛体积密度

表干法:(饱和面干毛体积密度)

①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 );

②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的水中,调节水位,将天平复零,把试件置于网篮中,待天平稳定后立即读数,称取试件水中质量(mw )

③从水中取出试件,用洁净柔软的拧干湿毛巾轻轻擦去试件的表面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 );

④计算:w f a f a m m m m S --=试件吸水率,当Sa <2%时,饱和面干毛体积密度w

m m m f a f -=γ。 蜡封法

①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 );

②将试件置于冰箱中,在4℃~5℃条件下冷却不少于30min ;

③将石蜡熔化至其熔点以上5.5±0.5℃;

④从冰箱中取出试件立即浸入石蜡液中,至全部表面被石蜡封住后迅速取出试件,在常温下放置30min ,称取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mp );

⑤挂上网篮,浸入溢流水箱的水中,调节水位,将天平复零,将蜡封试件放入网篮中浸水约1min ,读取水中质量(mc );

⑥测定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取一块铅或铁块,称取空中质量(mg ),测定水中质量(g

m '),待干燥后,按上述试件蜡封的步骤测定蜡封后的空中质量(md )以及水中质量(d m '),计算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p γ

)''()(g d g d g

d p m m m m m m ----=γ ⑦计算:蜡封毛体积密度p a p c p a f m m m m m γγ/)(---=

体积法:

①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 );

②用卡尺测定试件的各种尺寸,圆柱体试件的直径取上下2个断面测定结果的平均值,高度取十字对称四次测定的平均值。 ③计算:h d ??=4

V 2π;毛体积密度V m a s =ρ 理论密度试验操作过程:(真空法)

⑴准备工作:

①将沥青混合料团块仔细分散,粗集料不破碎,细集料团块分散到小于6.4mm ;

②负压容器的标定:采用A 类容器,将容器全部浸入25℃±0.5℃的恒温水中,称取容器的水中质量(m1); ③将负压容器干燥,编号称取其质量。

⑵试验步骤:

①将沥青混合料试样装入干燥的负压容器中,称容器及混合料总质量,得到试样的净质量(ma );

②在负压容器中注入约25℃的水,将混合料全部浸没;

③将负压容器与真空泵、真空表连接,开动真空泵,使真空度达到97.3kPa 持续15min ±2min ;

④强烈振荡负压容器,使水充分搅动混合料,除去剩余的气泡;

⑤将负压容器浸入保温至25℃±0.5℃的恒温水槽中,约10min ,称取负压容器与沥青混合料的水中质量(m2); ⑥计算:)

(12m m m m a a t --=γ最大理论密度

4.3.5稳定度试验操作过程及注意方法

量测试件的直径及高度:用卡尺测量试件中部的直径,用卡尺在十字对称的4个方向量测离试件边缘10mm 处的高度,取平均值作为试件高度。如高度不符合63.5±1.3mm 或两侧试件高度差大于2mm 时,试件作废。

试验步骤:

①将试件置于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30min ~40min 。恒温水槽的温度:对于粘稠沥青及烘箱养护的乳化沥青,为60℃±1℃;对于煤沥青为33.8℃±1℃;对于空气中常温养护的乳化沥青以及液体沥青混合料为25℃±1℃。 ②将马歇尔试验仪的上下压头放入水槽或烘箱中达到同样温度。然后将其取出擦拭干净内面。再将试件取出置于下

压头上,盖上上压头,然后装在加载设备上。

③将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计算机正确连接。

④启动加载设备,使试件承受荷载,加载速度为50±5mm/min。

从恒温水槽中取出试件至测出最大荷载值的时间不得超过30s。

4.3.6水煮法和水浸法操作步骤

水煮法:

①将集料过19mm、13.2mm的筛,取13.2mm~19mm形状接近立方体的规则集料5个,用洁净水洗净,在105℃±5℃烘箱中烘干备用。

②将大烧杯中盛水,在加热炉的石棉网上煮沸。

③将集料逐个用细线在中部系牢,再置105℃±5℃的烘箱中1h。

④逐个取出加热的集料颗粒用线提起,浸入预先加热至130℃~150℃石油沥青中45s后,轻轻拿出,使集料颗粒完全为沥青膜所覆盖。

⑤将裹覆沥青的集料颗粒悬挂于试验架上,在室温下冷却15min。

⑥待集料冷却后,逐个浸入盛有煮沸水的大烧杯中,调整加热炉,保持微沸状态,浸煮3min后,将集料从水中取出,观察颗粒上沥青膜的剥落程度,评定其粘附等级。

⑦平行试验5个颗粒,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后,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水浸法:

①将集料过9.5mm、13.2mm的筛,取9.5mm~13.2mm形状规则集料200g,用洁净水洗净,在105℃±5℃烘箱中烘干备用。

②按四分法称取集料颗粒100g置于搪瓷盘中,一起放入已升温至沥青拌和温度以上5℃的烘箱中持续加热1h。

③按每100g集料加入沥青5.5g±0.2g的比例称取沥青,准确至0.1g,放入小型拌和容器中,一起置入同一烘箱中加热15min。

④将集料导入沥青中后,取出拌和容器,立即用金属铲均匀拌和1min~ 1.5min,使集料完全被沥青裹覆。然后将裹有沥青的集料取20个,放在玻璃板上摊开,室温下冷却1h。

⑤将玻璃板浸入温度为80℃±1℃的恒温水槽中30min,将剥离及浮于水面的沥青用纸片捞出。

⑥取出玻璃板,浸入水槽中的冷水中,仔细观察裹覆集料的沥青膜的剥落情况,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目测,评定剥离面积的百分率后,取平均值表示,然后确定沥青与集料的粘附等级。

4.3.7几种常用沥青含量检测方法的原理

离心分离法:利用溶剂将沥青从混合料中溶解,然后采用离心分离的方法使得集料与溶有沥青的溶剂分离,测取矿料的质量,从而得出沥青的含量。

回流式抽提仪法:利用溶剂反复冲洗混合料,使沥青溶解后与集料分离,测取集料质量,从而得出沥青含量。

脂肪抽提器法:

高温燃烧法: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高温将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成分分解为气体,再通过相应矿料的质量修正,从而确定出沥青的含量。(规范未正式列入)

4.3.8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

各组成原材料的性质要求——适宜的沥青标号选择方法、粗集料级配及其与沥青粘附性改善方法、矿粉应用目的及其基本性能要求。

适宜的沥青标号选择方法

夏季温度高或高温持续时间较长的地区,应采用高粘度的沥青;冬季寒冷的地区,则宜采用稠度低、低温劲度较小的沥青。对于日温差较大的地区还应考虑选择针入度指数较大,感温性较低的沥青。

粗集料级配

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的改善方法:

①使用高粘度的沥青;

②在沥青中掺加抗剥落剂;

③用干燥的生石灰、消石灰粉或水泥作为填料的一部分;

④将粗集料用石灰浆处理

矿粉应用目的及其基本性能要求:

通过沥青和矿粉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沥青和组成沥青胶浆,使混合料中的矿料结合为一体。矿粉应采用石灰岩类的憎水性碱性石料加工磨细制成,且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细度。应用矿粉可以提高粘附性,改善水稳定性,但是加多了影响高温稳定性。

设计内容——选择一个适宜的矿料类型,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不同沥青含量各个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相互间关系的绘图方法。

毛体积密度与稳定度曲线为凸曲线,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空隙率随着沥青用量增加而降低;流值增加;饱和度(VFA)变大;矿料间隙率(VMA)是凹曲线,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变大。

⑴矿料设计中的矿料调整原则和调整方法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值,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⑵沥青混合料设计步骤——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验证阶段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①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②材料选择与准备,进行材料质量指标的检验检测;

③矿料配合比设计;

④马歇尔试验;

⑤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⑥配合比设计检验:高温稳定性(车辙试验)、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抗裂性能(弯曲试验)、渗水系数检验等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间隙式拌和楼)

①从热料仓取样测试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矿料和矿粉的用量,可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

②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0.3%等3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和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生产配合比设计验证阶段

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

⑶各指标随沥青含量增加时的变化规律,规律形成的原因

毛体积密度先变大后减小,增加的沥青填充了矿料间隙,导致混合料更密实,当全部填满了矿料间隙后,沥青增加导致混合料体积变大,由于沥青的密度要远小于矿料的密度,因此毛体积密度减小。

稳定度先变大后减小,由于稳定度取决于矿料骨架嵌挤作用以及沥青与填料的胶接作用,

空隙率降低,增加的沥青填充了矿料间隙,导致空隙率降低;

流值增加;

饱和度(VFA)变大,增加的沥青填充了矿料间隙;

矿料间隙率(VMA)先减小后变大。沥青用量增加,混合料和易性提高,混合料易于压实,矿料间间隙减小,沥青用量过大后,矿料悬浮于沥青中,相互之间间隙变大,间隙率变大

⑷影响和调整各指标的思路

最佳沥青用量OAC1和OAC2确定方法,以及最终的OAC的确定方法

①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绘制各种关系曲线;

②确定符合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OAC min~OAC max;

③根据曲线的走势,按下列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

*在曲线图上求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或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1、a2、a3、a4,取平均值为OAC1=(a1+a2+a3+a4)/4

*如果所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未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则求取3者的平均值作为OAC1=(a1+a2+a3)/3

*对所选择试验的沥青用量范围,若密度或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时,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a3作为OAC1,但OAC1必须介于OAC min~OAC max之间,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④OAC2=(OAC min+OAC max)/2

⑤OAC=(OAC1+OAC2)/2

⑥按OAC查图得出对应的空隙率和VMA值,检验是否满足规范关于最小VMA的要求。OAC宜位于VMA凹形曲线最

小值的贫油一侧。

⑦检查相应于OAC的各项指标是否均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⑧根据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调整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 。

⒈调查当地各项条件相接近的工程的沥青用量及使用效果,论证适意的最佳沥青用量。

⒉对炎热地区公路以及高速、一级公路的重载交通路段,山区公路的长大坡度路段,预计有可能产生较大车辙时,宜在空隙率符合要求的范围内将计算最佳沥青用量减小0.1%~0.5%作为设计沥青用量。

⒊对寒区公路、旅游公路、交通量很少的公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增加0.1%~0.3%,以适当减小设计空隙率。

4.3.9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设计过程中各个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操作原则。

① 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配制强度f cu,o 和设计强度f cu,k 相互间关系,水灰比计算方法,用水量、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

σ645.1,,+≥k cu o cu f f

ce

b a o cu ce a f f f C ??+?=ααα,W f ce 为水泥强度等级。

用水量根据集料特性和混凝土拌和物施工工作性要求查表,当采用细砂或粗砂时,应相应增加或减少5~10%kg/m 3。

砂率根据粗集料的品种、最大粒径以及水灰比查表,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减少或增加砂率。

???

?????+==+'+'++1001100g s s s g g s s w w c c m m m a m m m m βρρρρ

②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工作性检验原理,及工作性调整思路。

工作性调整思路:

⒈坍落度达到设计要求,混凝土粘聚性、保水性良好,则原有的初步配合比无需调整;

⒉坍落度不满足要求,但粘聚性、保水性较好时,应在保持原有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调整水泥浆用量,直至满足要求的工作性;

⒊流动性满足设计要求,但粘聚性、保水性不好时,保持水泥和水的用量,在维持砂石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适当调整砂率。

⒋坍落度不满足要求,且粘聚性、保水性不好时,保持水灰比和砂石总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用水量和砂率。 ③ 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

密度修正方法

当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不需修正,否则应将试验室配合比各材料用量乘以密度修正系数=实测/计算。

④ 工地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根据工地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的方法。

水泥用量不变,砂石均乘上(1+ω%),水要减去砂石材料中所含水量。

4.3.10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

抗压和抗弯拉强度试验操作方法,结果计算以及试验数据评定方法。

抗压:

⑴至试验龄期时,至养护室取出试件,应尽快试验,避免其湿度变化;

⑵检查试件尺寸及形状,相对两面应平行。量出棱边长度,精确至1mm 。破型前保持试件原有湿度,在试验时擦干试件。

⑶以成型时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中心应与压力机几何对中;

⑷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取0.3MPa/s ~0.5MPa/s 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30小于C60的混凝土取0.5MPa/s ~0.8MPa/s 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取0.8MPa/s ~1.0MPa/s 的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 (N )。 ⑸计算:22500

F A F f cu ==; 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计算结果精确至0.1MPa 。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如均超过,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抗弯拉:三分点处双点加荷

⑴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保持试件干湿状态不变。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

⑵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动船形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⑶加荷时,应保持均匀、连续。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取0.02MPa/s ~0.05MPa/s 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30小于C60的混凝土取0.05MPa/s ~0.08MPa/s 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取0.08MPa/s ~0.10MPa/s 的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 (N )。

⑷记录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⑸计算: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抗弯拉强度F F bh FL f f 0001333.0150

45032=?==; 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如均超过,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3个试件中如有一个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按另外两个试验结果计算。如这两个测值的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数值中测值较小值的15%,则以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否则结果无效。

如果有两根试件均出现断裂面位于加荷点的外侧,则该组结果无效。

计算结果精确至0.01MPa.

4.3.11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试验

⑴试验前将坍落度筒内外洗净,放在经水润湿过的平板上,踏紧踏脚板;

⑵将代表样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

插捣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底层时应插至底部,插捣其他两层时,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20mm~30mm,插捣须垂直压下(边缘部分除外),不得冲击。在插捣顶层时,装入的混凝土应高出坍落筒口,随插捣过程随时添加拌和物。当顶层插捣完毕后,将捣棒用锯和滚的动作,清除掉多余的混凝土,用抹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和物。而后立即垂直提起坍落筒,提筒在5s~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从开始装料到提出坍落度筒整个过程应在150s内完成。

⑶将坍落度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旁,筒顶平放木尺,用小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顶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精确至1mm,结果修约至5mm。

⑷当混凝土试件一侧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切破坏,则应重新取样另测,如第二次仍如此,则表示该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不好,应记录。

⑸当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直径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否则,此次试验无效。

⑹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可用目测方法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下列性质,并予记录。

棍度:按插捣混凝土拌和物时的难易程度评定,分上、中、下三级。

含砂情况:按拌和物外观含砂多少而评定,分多、中、少三级。

多:表示用镘刀抹拌和物表面时,一两次即可使拌和物表面平整无蜂窝;

中:表示抹5、6次才可使表面平整无蜂窝;

少:表示抹面困难,不易抹平,有空隙和石子外露等现象。

粘聚性:观测拌和物各组分相互粘聚情况。评定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打:

良好:锥体逐渐下沉;

不好:锥体突然倒坍、部分崩裂或发生石子离析现象。

保水性:指水从拌和物析出情况,分多量、少量、无三级评定。

多量: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较多水分从底部析出;

少量: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少量水分从底部析出;

无:没有水分析出。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1)

附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1.规范要求 本设计所指橡胶沥青是指以废旧轮胎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通过反应设备经恒温加热、搅拌与基质沥青高温状态下反应生成的橡胶改性沥青。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要求、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工艺环节均应严格满足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建设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同时,作为新工艺新材料技术采用,工程实施中应参考 美国加利福利尼州(California)橡胶沥青施工规范(Type-G) 美国道路材料实验协会(ASTM)实验规程。 2.材料要求 2.1沥青 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2.1-2规定的技术标准。 2.2橡胶屑 本工程橡胶沥青中的橡胶屑是用载重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废轮胎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这里所指的轮胎为斜交胎。包括轮胎翻新时从胎面、胎肩打磨下来的橡胶屑加工的胶粉。废旧橡胶屑中可加入天然橡胶粉和改善剂,但总量不宜超过废旧橡胶屑重量的25%。橡胶沥青改性用胶粉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的要求。 表橡胶沥青用胶粉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 为达到橡胶沥青的改性效果和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消音和使用寿命,要求橡胶沥青改性时使用的橡胶粉级配,应按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橡胶沥青规范的要求从0~2.36mm范围配置,杜绝使用单一规格或混杂级配的橡胶屑。 2.3石料 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粗集料采用峨眉山地区产玄武岩石料,其质量技术标准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章节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细集料应同样满足章节中的相关规定。 2.4矿粉 橡胶沥青混合料中推荐使用石灰岩磨细的矿粉,其技术标准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章节中的相关要求。同时本工程还要求,橡胶沥青混合料生产时产生的粉尘可部份(不超过25%)回收使用。 2.5抗剥落剂 橡胶沥青混合料应使用抗剥落剂,以改善橡胶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粘附能力。抗

建筑项目五_沥青混合料_习题

项目五沥青混合料习题 一、填空题 1.在马歇尔试验中,反映材料强度的指标是,反映混合料变形能力的指标是。 2.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内容①其方法有与;②,其方法是。 3.测定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方法有①,② ,③,其中试验方法最符合混合料在路中的受力状态,而目前工地上广泛采用的是试验方法。 4.沥青混合料按矿料最大粒径分为、、 、。 5..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有、、、 。 6.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有、、三个类型。 7.沥青与矿料间的吸附作用有与。 8.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与。 9.沥青混合料粘聚力的影响因素有、、 、 。 10.根据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原理,沥青用量要适量,使混合料中形成足够多的 沥青,尽量减少沥青。 11.我国现行沥青混凝土技术指标是按方法检配,其技术指标包括、、、、。 12.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矿料发生吸附作用,形成扩散结构膜称为沥青,可改善沥青原有的性质。

13.提高沥青粘结力的主要组分是、。 14.测定沥青温度稳定性的主要指标是与。 15.沥青混合料若用的是石油沥青,为提高其粘结力则应优先选用矿料。 16沥青混合料的,,,统称其技术性质。 17沥青混合料(骨架一空隙结构)的强度主要是由矿料间的决定。 18.按拌和铺筑温度分类,沥青混合料可分,,三种。 19.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包括四个方面,即,, ,。 20.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有、、。 二、判断题 1.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随用油量的增加而提高。( ) 2.沥青混合料加入的矿粉应是酸性矿粉为好。( ) 3.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矿粉的目的是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和增大矿料的比表面积。( ) 4.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是用密实度来表征的,密实度愈大耐久性也越好。( ) 5.沥青与矿料产生物理吸附后,其热稳定性要比产生化学吸附的水稳性差。( ) 6.沥青用量在足够包裹矿料表面前提下。膜越薄越好。( ) 7.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愈小,愈密实,路用性能愈好。( ) 8.在水的作用下,沥青与矿料表面的化学吸附是不可逆的。( ) 9.选用道路沥青材料时。寒冷地区宜选用针人度越大,延度越大的沥青,较热地区宜选用针入度较小,软化点高的沥青。( ) 10.在相同沥青用量情况下,矿料表面积愈大,形成的沥青膜愈薄,结构沥青所占比例愈小,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愈低。( ) 11.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的温度愈高,则稳定度愈大,流值愈小。( ) 12.道路石油沥青,用酸性矿料比碱性矿料要好。( )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题[卷]100道判断

1、沥青的针入度和软化点都是表示沥青粘滞性的条件粘度。(√) 2、含蜡量、软化点等试验是否涉及到沥青变形性的指标。(√) 3、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高度变化不影响所测流值,仅对稳定度的试验结果有影响。(×) 4、沥路面施工时,若混合料的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易造成沥青路面的泛油。(×) 5、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的碎石、破碎砾石等。(√) 6、SMA沥青用量较高,为防止施工时混合料中沥青偏离,应向混合料中夹入纤维等稳定剂。(√) 7、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的温度越高,则稳定度愈大,流值愈小。(×) 8、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筛分应用“干筛分”。(×) 9、在沥青延度试验中,发现沥青浮于水面,应向水中加入酒精。(√) 10、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有效密度应大于表观密度。(√) 11、道路石油沥青的标号是按针入度值划分的。(√) 12、沥青针入度指数是沥青标号划分的依据。(×) 13、沥青延度测试选择不同试验温度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拉伸速度。(×) 14、针入度数是表征沥青的的温度稳定性指标,针入度指数校大,路用性能较优。(√) 15、软化点即能反映沥青感温性的指标,也是沥青粘度的一种量度。(×) 16、对于AH-70沥青,针入度越大,软化点越高,延度越大。(×)

17、对于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应做3次平行试验,在同时试验数量较多、标准针不够时,允许使用一个标准针,但必须洗干净才能进行下一个平行试验检验。(×) 18、测得两种沥青的粘滞度分别为:A、沥青C560=50S,B、沥青C560=100S,则A的粘结力大于B。(×) 19、在用表干法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时,当水温不为25度时,沥青芯样密度应进行水温修正。(√) 20、车辙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21、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有效密度应大于表观密度。(√) 22、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的温度越高,则稳定度愈大,流值愈小。(×) 23、表干法适用于AC-II型、ATPB型较密实吸水率小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24、我国现行国标规定,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25、沥青混合料的试验配合比设计可分为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和沥青最佳用量确定两部分。(√) 26、在通过量与筛孔尺寸为坐标的级配曲线范围图上,靠近上线的是较粗的级配,靠近下线的是较细的级配。(×) 27、细度模数表示砂中粗细颗粒分布情况。(×) 28、沥青的粘稠性越大,针入度越小,沥青的标号则越低。(√) 29、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其工作性就越好。(×) 30、油石比或沥青用量都可用来表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多少,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SMA-13).

沥青SMA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3) 一、基本情况 杭浦高速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SMA-13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 二、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 5.《杭浦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程招标文件》 三、设计过程 1、原材料 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产地为湖州西园坞(辉绿岩)和闲林(石灰岩),沥青采用韩国SK 生产的SBS-改性沥青,外加剂为木质素纤维,密度为0.6g/cm 3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 ,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各档集料、矿粉及SBS 改性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各档集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 2、混合料级配 根据委托要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SMA-13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3、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三个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6.2%,然后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 )的质量百分率(%) 1.18 0.6 0.3 0.15 0.075

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 根据各组级配体积指标结果分析,结合以往工程经验选择级配3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筛孔尺寸(mm) 图1 SMA-13设计级配曲线图 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三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05,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751。根据以下数据并确定最佳油石比为6.2%。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讲解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沥青路面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质量检查、验收等各个阶段。 2.引用标准 2.1 检测依据: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2.2 判定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送样规则 3.1 沥青试验送样 进行沥青常规检验的取样数量为:黏稠沥青或固体沥青不少于4.0kg;液体沥青不少于1L;沥青乳液不少于4L。 进行沥青性质非常规检验及沥青混合料性质试验所需的沥青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所有需加热的沥青试样必须存放在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中,并在盛样器上(不得在盖上)标出识别标记,如来源、品种、取样日期、地点及取样人。 3.2 沥青混合料试验送样 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样数量应根据试验目的决定,宜不少于试验用量的2倍。按现行规范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每一组代表性取样如下表。 常用沥青混合料试验项目的样品数量

平行试验应加倍取样。在现场取样直接装入试模成型时,也可等量取样。 取样材料用于仲裁试验时,取样数量除应满足本取样方法规定外,还应多取一份备用样,保留到仲裁结束。 取样后当场试验时,可将必要的项目一并记录在试验记录报告上。此时,试验报告必须包括取样时间、地点、混合料温度、取样数量、取样人等栏目。 取样后转送试验室试验或存放后用于其它项目试验时应附有样品标签,样品标签应记载下列事项: 1、工程名称、拌和厂名称及拌和机型号。 2、沥青混合料种类及摊铺层次、沥青品种、标号、矿料种类、取样时混合料温度及取样位置或用以摊铺的路段桩号等。 3、试样数量及试样单位。 4、取样人、取样日期。 5、取样目的或用途。 4.检测目的 为了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沥青及沥青混凝土性能指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5.沥青试验 T001 沥青试样准备方法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试题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管理试题库 (含单选题126题、填空题53题、简答题20题) 一、选择题:(共126题) 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B),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A 5℃ B 10℃ C 0℃ 2、旧沥青路面的整平应按高程控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C)mm。A150 B 200 C100 3、道路石油沥青必须按品种和标号分开存放,贮存温度不宜低于(C)℃,并不得高于170℃,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 A 145 B 150 C 130 4、液体石油沥青在制作、贮存、使用的全过程中必须通风良好,并有专人负责,确保安全。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严禁超过(A)℃,液体沥青的贮存温度不得高于50℃。 A 140 B 150 C 130 5、道路用煤沥青严禁用于热拌热铺的沥青混合料,作其他用途时的贮存温度宜为 (B)℃,且不得长时间贮存。 A 60~90 B 70~90 C 80~90 6、用作改性剂的SBR胶乳中的固体物含量不宜少于(A),使用中严禁长时间暴晒或遭冰冻。 A 45% B 50% C 55% 7、改性沥青的剂量以改性剂占改性沥青总量的(A)计算,胶乳改性沥青的剂量应扣除水以后的固体物含量计算。 A 百分数 B 质量比 C 体积比

8、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也可在拌和厂现场边制造边使用,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A)℃。 A 180 B 170 C 200 9、用溶剂法生产改性沥青母体时,挥发性溶剂回收后的残留量不得超过(C)%。 A 1 B 3 C 5 10、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B)在现场灌模。 A 当天 B 立即 C 不能超过第二天 11、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钢渣、矿渣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使用(B)和矿渣。 A 破碎砾石 B 筛选砾石 C 钢渣 12、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C)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A 2.5 B 2.6 C 2.45 13、钢渣作为粗集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活性检验,要求钢渣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大于(B)%,浸水膨胀率不大于2%。 A 2 B 3 C 4 14、SMA混合料中不宜使用(A)。 A 天然砂 B 机制砂 C 石屑 15、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规格应符合级配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B)%,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路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X路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 设计报告 注意事项: 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 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向检测单位提出; 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

1.0 概述 受XXXX委托,XXXX检测中心承担了XXXX路工程上面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本次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进行设计。 2.0 设计依据 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标准规、规程: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3.0 原材料试验 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矿粉、沥青均为委托方送样,各原材料规格及产地如下: 1、沥青:XXX产SBS改性沥青; 2、集料:XXX产玄武岩(碎石1:9.5~13.2mm、碎石2:4.75~9.5mm) 3、细集料:XXX产石灰岩(碎石4:0-2.36mm) 4、矿粉:XXX矿粉厂; 5、木质素纤维:XXX(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4、抗剥落剂:XXX(用量为沥青质量的0.35%) 沥青、矿粉、粗集料、细集料、纤维试验结果如表3.0-1至表3.0-5。

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C-13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4.郑开建管办相关技术文件。 二.原材料 1.沥青。采用中海36-1沥青公司生产的AH-70重交沥青,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1。 沥青的技术指标 表1 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结果 针入度(25℃, 0. 1mm 60~80 70 100g,5s 延度(5cm/min, cm ≥100150 15℃

延度(5cm/min, cm ≥2050.8 10℃ 软化点(环球法℃>46 48 密度(15℃g/cm3实测 1.010 溶解度sb(三氯 %>99.-- 乙烯 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0.80.05 针入度比P(25℃%≥6170 软化点增值(环球 ℃—-- 法 延度(10℃, cm ≥611.4 5cm/min 2.集料。采用河南禹州碎石厂生产的碎石,其中分为四档:1#料(10~16mm、2#料(4.75~13.2mm、3#料(2.36~4.75mm、4#料(<2.36mm,其质量技术指标见表2、表3。粗集料质量指标 表2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 视密度1#料g/cm3≥2.60 2.755

2#料g/cm3≥2.60 2.796 3#料g/cm3≥2.60 2.722 石料压碎值%≤2617.2 细长扁平颗粒 1#料%<15 7.8 含量 2#料%<15 8.0 对沥青的粘附 ≥5级5级 性 水洗法 1#料%≤10.2 <0.075mm含 量 2#料%≤10.6 3#料%≤10.8 细集料质量指标 表3 试验项目单位标准试验结果视密度g/cm3≥2.60 2.710

浅析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和标准

2011年第8期(总第210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 No.8,2011(Sum No.210) 浅析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和标准 攸立准 (衡水公路工程总公司) 摘 要:在工程实践中,会出现各项性能要求之间的矛盾情况,有时会顾此失彼,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抓住主要矛盾,深入细致地对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按照工艺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下面简要对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和标准进行阐述。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标准;要求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1)08-0069-01 收稿日期:2011-04-28 1高温稳定性 1.1车辙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失稳型车辙 这类车辙是由于沥青路面结构层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内部材料流动,产生横向位移而发生,通称集中在轮迹处。 (2)结构型车辙 这类车辙是由于路面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产生整体 永久变形而形成, 主要是由于路基变形传递到面层而产生。(3)磨耗型车辙 由于沥青路面结构顶层的材料在车轮磨耗和自然环境匀 速下持续不断的损失而形成。分析以上原因, 影响沥青路面车辙的因素主要有集料、结合料、混合料类型、荷载、环境等。此 外,压实方法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内部结构,从而产生车辙。1.2混合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用量、沥青的粘度、矿料的级配、矿料的尺寸、形状等。提高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可采用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阻力的方法,增加粗骨料含量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内摩阻力。适当提高沥青材料的粘度,控制沥青与矿料比值,严格控制 沥青用量,均能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这样可以增强沥 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1.3沥青路面车辙的防治措施 对于失稳型车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缓:确保沥青混合料中含有较高的经过破碎的集料;集料中要含有足够的矿粉;大尺寸集料要具有较好的表面纹理和粗糙度;集料级配中要含有足够的粗颗粒;沥青结合料要有足够的粘度;集料颗粒表面的沥青膜要具有足够厚度,确保沥青与集料间的粘聚力。 对于结构型车辙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减缓:确保基层设计满足工程实践要求;基层材料满足规范要求,含有较多经破碎的颗粒;混合料内含有足够的矿粉;基底应充分的压实,工后不产生附加压密;路基压实后应满足规范要求;磨耗型车辙可通过交通管制、改善混合料级配来防治。2低温抗裂性 沥青混合料随着温度的降低,变形能力下降。路面由于低温而收缩以及行车荷载的作用,在薄弱部位产生裂缝,从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因此,要求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低温抗裂性。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裂缝是由混合料的低温脆化、低温缩裂和温度疲劳引起的。混合料的低温脆化是指其在低温条 件下, 变形能力降低;低温缩裂通常是由于材料本身的抗拉强度不足而造成的;对于温度疲劳,因温度循环而引起疲劳破坏。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受多种因素制约,就沥青材料选择和 沥青混合料设计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沥青的油源,在 严寒地区采用针入度较大, 粘度较低的沥青,但同时也应满足夏季的要求;选用温度敏感性小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沥青路面的温度裂缝;采用吸水率低的集料,粗集料的吸水率应小于2%;采用100%轧制碎石集料拌制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用量在马歇尔最佳用量0.5%范围内对裂缝影响小,但同时也应保证高温稳定性;采用应力松弛性能好的聚合物改性沥 青;掺加纤维, 使用改性沥青。3耐久性 3.1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 经常会看到,路面在水损害后会出现松散、剥离、坑洞等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主要依靠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程度,水和矿料的作用破坏了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路面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影响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的因素包括沥青与集料表面的界面张力、沥青与集料的化学组成、沥青粘性、集料的表面构造、集料的空隙率、集料的清洁度及集料的含水量、集料与沥青拌和的温度。 3.2沥青路面的耐老化性 另一个影响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是热老化。沥青材料在拌和、摊铺、碾压过程中以及沥青路面的使用过程中都存在老化问题。老化过程可分为施工中的短期老化和道路使用中的长期老化。 (1)沥青短期老化 沥青短期老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运输和储存过程的老化。沥青从炼油厂到拌和厂的热态运输一般在170?左右,进入储油罐,温度有所降低。 调查资料表明,这一过程中沥青老化非常小 。②拌和过程的热老化。加热拌和过程中,沥青是在薄膜 状态下受到加热,比运输过程中的老化条件严酷的多。沥青混合料拌和后,沥青针入度降低到拌和前沥青针入度的 80% 85%。因此,拌和过程引起的沥青老化是严重的,是沥青短期老化的最主要阶段。 ③施工期的老化。沥青混合料运到施工现场摊铺、碾压完毕,降温至自然温度,这一过程中裹覆石料的沥青薄膜仍处于高温状态。沥青混合料在摊铺、碾压和降温期间,沥青热老化进一步发展。 (2)长期老化 混合料中的沥青长期老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①沥青路面在使用早期针入度急剧变小,随后变化缓慢,大体发生在 1 4年之间。②沥青老化主要发生在路表与大气接触部分,在深度0.5cm 左右的沥青针入度降低幅度相当大。 ③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是影响沥青老化的主要原因。④当路面中的针入度减小到35 50之间时,路面容易产生开裂,针入度小于25时路面容易产生龟裂。4抗滑性 用于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其表面应具有一定的抗滑性,才能保证汽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与矿质集料为表面性质、混合料的级配组成以及沥青用量等因素有关。为提高路面抗滑性,配料时应特别注意矿料的耐磨光性,应选择硬质有棱角 的矿料。沥青用量对抗滑性影响也非常敏感, 沥青用量超过最佳用量的0.5%, 即可使抗滑系数明显降低。另外,含蜡量对沥青混合料行滑性有明显影响,我国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93)的《重交通量道路路用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提出,含蜡量应不大于3%,在沥青来源有困难时对下面层路面可放宽至4% 5%。 · 96·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题计算题50道

1、现有三组混凝土试块,试块尺寸都为100mm×100mm×100mm,其破坏荷载(kN)分别为第一组265、255、320;第二组310、295、280;第三组320、220、270,计算三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值。 答:分别比较每组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是否超过中间值的15%,结果表明: 第一组中只有最大值320超过了中间值的15%,所以直接去中间值260kN,其抗压强度为 f=260×1000÷100×100×0.95=24.7MPa 第二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均未超过中间值的15%,所以首先计算平均值,其抗压强度为 f=(310+295+280)÷3×1000÷100×100×0.95=28.0MPa 第三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均超过了中间值的15%,所以试验无效。 2、已知某普通水泥混凝土,其水胶比(W/B)为0.45,砂率(SP)为35%,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M w为185kg,,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的掺量(M f)为水泥用量(M c)的15%,减水剂掺量(M j)为2.5%,假定其每立方米混凝土质量为2400kg,试计算其试验室混凝土配合比?若工地所用砂的含水率为3%,碎石的含水率为1%,求:该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答:胶凝材料总质量=M w÷W/B=185÷0.45=411.1kg M c=411.1÷1.15=357.5kg M f=411.1-357.5=53.6kg 因为,M砂+M石=2400-411.1-185=1830.9 且SP=35%

所以,砂质量M 砂=631.4kg,碎石质量M 石=1199.5kg 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粉煤灰:砂:石=357.5:185:53.6:631.4:1199.5(1:0.52:0.15:1.77:3.36) 施工配合比:水泥用量M c =357.5kg 粉煤灰用量M f ==53.6kg 砂用量M 砂=631.4×(1+ 3%)=650.3kg 石用量M 石=1199.5×(1+1%)=1211.5kg 施工配合比为水泥:水:粉煤灰:砂:石=357.5:185:53.6: 650.3:1211.5((1:0.52:0.15:1.82:3.39) 3.有一根直径为20mm 的HRB335钢筋,其初试标距为 断后标距为119.2mm ,其断裂位置如下图: (1) 请计算出试样的断后伸长率。 (2) 如拉伸后测得屈服点载荷为112kN ,抗拉极限载荷为168kN ,试计算 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并判断屈服强度是否合格。 答: (1)断后伸长率A=(Lu-L0)/L0×100%=(119.2mm-100mm)/100mm ×100%=19% (2)屈服强度σs=112kN/314.2mm2=355MPa>335MPa ,屈服强度合格 抗拉强度σb=167.2kN/314.2mm2=530MPa o S 65.5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设计)

设计文件相关材料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1)粗集料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1 指标单位二级公路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30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5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45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3.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20 T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 % 1 T0310 含量不大于 软石块含量不大于% 5 T0320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T0663 所用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方正、扁平、针片状的成分较少。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级。 (2)细集料 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适当的颗料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用细料质量表2 项目单位二级公路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45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 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5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50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 T0345 (3)砂 本项目公路路面用砂采用机轧砂,其规格应符合表4的规定。 (4)石屑 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中,选用S15。石屑规格应符合表4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表 4 规格公称 粒径 水洗法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5 0-5 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5)矿粉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 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 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7.5的技术要 求。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 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表5 项目单位二级公路试验方法 表观相地密度不小于t/m3 2.45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1 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 % % 100 90-100 70-100 T0351 外观无团粒结块

Ac1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沥青混凝土(AC-1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概述 1、依据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粗集料:碎石经试验其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针片状含量、<0.075颗粒含量、磨耗值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3、细集料:粗石粉、石屑,经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4、矿粉:经检验其表观密度、亲水系数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5、沥青,沥青为齐鲁石化70#道路石油沥青。经检验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等各项指标均规范要求。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 1、级配设计:对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分别进行了筛分,最终确定各矿料掺配比例为: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 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参照试验规程沥青参考用量,结合实际经验,按油石比0.5%变化,制作五组试件,即油石比分别为5.0%、5.5%、6.0%、6.5%、6.10%,每组试件四至五块,冷却12个小时后,测其密度、饱和度、空隙率等指标,然后经马歇尔试验测的稳定度、流值结果汇总下表: 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

根据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及计算结果,分别绘制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5.75%。 三、室内配合比结论 根据上述试验,实验室建议的沥青目标配合比为: 矿料级配: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 最佳油石比:6.10%,最佳沥青用量5.75%。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工地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题答案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题答案 1、道路石油沥青试验检测指标有哪些? 答:1、25℃针入度2、针入度指数3、软化点4、60℃动力粘度5、10℃延度6、15℃延度7、蜡含量8、闪点9、溶解度10、密度(15℃)11、TFOT(或RTFOT)后⑴、质量变化⑵、残留针入度比(25℃)⑶、10℃残留延度(30号沥青无此项)⑷、15℃残留延度(30号沥青无此项) 2、道路石油沥青老化后质量损失规范要求是多少?甘公建[2013]144号文要求是多少? 答:规范要求是±0.8%、甘公建[2013]144号文要求是±0.4% 3、沥青针入度试验应注意事项? 答:a.应注意试样在水中的保温时间,若浸泡时间超出规范要求时间过长,将使得实测值偏大;b.试样浸水的温度应严格控制,试验前应对恒温水箱进行标定,若水温相对试验要求温度高,则实测值偏大; c.试验前应确认标准针是否有弯曲,若有变形,则会导致实测值偏小; d.标准针应与沥青表面恰好接触。 4、简述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试验步骤? 答:将测定加热质量损失的两个盛样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后称取质量,准确至1mg。将需要加热后测定其它性质的盛样瓶,趁热置于烘箱的环形架中各个瓶位中,同时将测定质量损失的两个盛样瓶放入烘箱的瓶位中,关上门后开启环形架转动开关,以15±0.2r/min 速度转动。到达时间后,停止环形架转动及喷射热空气,立即逐个取

出盛样瓶。将进行质量损失试验的试样瓶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质量准确至1mg。 5、重复性试验与再现性试验定义 答:重复性试验定义:用相同的方法,同一试验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的一系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相同的条件是指同一操作者,同一设备,同一实验室和短暂的时间间隔。 再现性试验定义:用相同的方法,同一试验材料,在不同的条件下获得的单个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不同的条件指不同操作者、不同实验室、不同或相同的时间。 6、简述水煮法沥青粘附性试验步骤? 答:取粒径13.2~19mm形状接近立方体的规则集料5个,洗净后置于烘箱烘干冷却,在集料中部系紧细线再置于105℃烘箱中1h,然后用手提线浸入预先加热的沥青达一定时间,使得颗粒完全为沥青膜所裹覆。于室温中冷却15min后逐个提起集料浸入煮沸水中3min,取出后观察沥青膜剥离程度,并判定其粘附等级。(注意控制煮沸水的火候,应微沸,但不可有沸腾的气泡产生)。 7、马歇尔试件主要检测与评价沥青混合料哪些的指标? 答:稳定度与流值,耐久性的指标——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 8、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应注意的问题? 答:1、仪器检查:负压。油泵缺油、仪器故障;2、容器类型,在报告中注明;3、沥青混合料团快分散,粗集料不破碎,细集料团快分散到小于6.4mm。加热分散,温度不超过60℃,不得用锤打碎,防止

AC-2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C-20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该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合料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配合比设计中沥青采用韩国SK株式会生产的SK牌AH-70道路石油沥青,现将试验成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内容 1、原材料试验 对平度市黑羊山碎石场提供的石灰岩集料和大沽河砂进行筛分试验及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和吸水率等试验;对莱西望城谭格庄石粉加工厂的矿粉进行了亲水系数、筛分和表观相对密度试验;对韩国SK株式会生产的SK牌AH-70道路石油沥青进行了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三大指标试验. 2、AC-20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 在规范要求AC-20型级配范围基础上,对设计级配曲线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对AC-20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目标配合比水稳定性检验。 二、试验说明 1、本次试验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和《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 E42-2005); 2、在沥青混合料时间的成型过程中,沥青加热温度为158℃、矿料加热温度为180℃,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60℃、击实温度为145℃。 3、沥青混合料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法实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

毛体积密度采用表干法测定。 三、计算说明 1、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γse γse=(100-P b)/(100/γt-P b/γb) 式中:γse——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本次试验矿料有效相对密度根 据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进行反算。 P b——试验采用的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百分数),%; γt——试验沥青用量条件下实测得到的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 2、矿料全体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r sb r sb=100/(P1/γ1+P2/γ2+…+P n/γn) 式中:P1、P2、…、P n——各种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 γ1、γ2、…、γn——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矿粉以 表观相对密度代替。 3、试件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γt 本次试验该指标采用了理论密度仪实测。 4、矿料间隙率(VMA)(%) VMA=(1-γf / γsb×p s)×100 式中:γf——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p 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即 P S=100-P b,%; 5、试件的空隙率VV(%) VV=(1-r f /γt)×100 式中:γt——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6、沥青饱和度VFA(%) VFA={(VMA-VV)/VMA}×100 7、集料吸收沥青含量P ba(%)

JTGF《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总则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代号 术语 2.1.1沥青结合料asphaltbinder,asphalt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bitumen(英),asphaltemulsion,emulsifiedasphalt(美)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liquidbitumen(英),cutbackasphalt(美) 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2.1.4改性沥青modifiedbitumen(英),modifiedasphaltcement(美)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5改性乳化沥青 modifiedemulsifiedbitumen(英),modifiedasphaltemulsion(美)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2.1.6天然沥青naturalbitumen(英)naturalasphalt(美) 石油在自然界长期受地壳挤压、变化,并与空气、水接触逐渐变化而形成的、以天然状态存在的石油沥青,其中常混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按形成的环境可以分为湖沥青、岩沥青、海底沥青、油页岩等。 2.1.7透层primecoat 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2.1.8粘层tack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2.1.9封层sealcoat 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稀浆封层slurryseal 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1.11微表处micro-surfacing 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采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沥青混合料(题)

沥青混合料 一、填空题 1、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合理选择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适量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2、沥青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分类,可分为、、 、、。 3、沥青混合料按矿质材料的级配类型分类,可分为和。 4、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和。 5、沥青混合料按沥青混合料制造工艺分类可分为、、 ,目前公路工程中最常用的是。 6、目前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理论有和两种。 7、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有、、三个类型。 8、沥青与矿料之间的吸附作用有与。 9、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与。 10、根据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原理,沥青用量要适量,使混合料中形成足够多的沥青,尽量减少沥青。 11、沥青混合料若用的是石油沥青,为提高其粘结力则应优先选用矿料。 12、我国现行国标规定,采用试验和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其技术指标项目包括、和。 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和三个阶段。 14、在AC—25C中,AC表示;25表示;C表示。 15、沥青混合料悬浮—密实结构中的粗集料数量比较,不能形成骨架。它的粘聚力比较,内摩阻角比较,因而高温稳定性。 16、标准马歇尔试件的直径为mm,高度为mm。 17、目前最常用的沥青路面包括、、和等。 18、沥青混合料按施工温度可分为和。 19、沥青混合料按混合料密实度可分为、和。 20、沥青混合料是和的总称。

21、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理论是研究高温状态对的影响。 22、通常沥青-集料混合料按其组成结构可分为、和三类。 23、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和两个参数。 24、我国现行标准规定,采用、方法来评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25、我国现行规范采用、、和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26、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和三个阶段。 27、沥青混合料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可分为和两个步骤。 28、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如不符合要求,可采用掺加的方法来提高水稳定性。 29、马歇尔模数是和的比值,可以间接反映沥青混合料的能力。 30、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性质为、、、和。 二、选择题 1、特粗式沥青混合料是指()等于或大于31.5mm的沥青混合料。 A、最大粒径 B、平均粒径 C、最小粒径 D、公称最大粒径 2、在沥青混合料AM—20中,AM指的是() A、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 B、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C、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D、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3、关于沥青混合料骨架—空隙结构的特点,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粗集料比较多 B、空隙率大 C、耐久性好 D、热稳定性好 4、关于沥青混合料骨架—密实结构的特点,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密实度大 B、是沥青混合料中差的一种结构类型 C、具有较高内摩阻角 D、具有较高粘聚力 5、关于沥青与矿料在界面上的交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矿质集料颗粒对于包裹在表面上的沥青分子只具有物理吸附作用 B、矿质集料颗粒对于包裹在表面上的沥青分子只具有化学吸附作用 C、物理吸附比化学吸附强 D、化学吸附比物理吸附强; 6、关于沥青与矿粉用量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用量越大,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越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